0d-nkxtq黑河市长张宪军在市委四届十五次全会暨20xx年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总结

.~

① 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黑河市长张宪军在市委四届十五次全

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20xx年1月5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黑河发展步入新阶段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刘刚书记代表市委作了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十一五”和20xx年工作,科学分析了形势,明确了今年的工作思路和目标,提出坚持五个并重的原则,部署了产业项目、“三农”、对外开放、民生等七项重点工作,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刘刚书记的报告,充分体现了中央、省委的新部署、新要求,符合黑河的实际,为我们把握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这次会议时间虽短,但重点突出,讨论充分,达到了统一思想、增强信心、凝聚合力的目的。会后,各地各部门要迅速传达学习,根据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完善工作安排和具体措施,全力抓好推进落实。为此,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在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成果中,看到希望,坚定快发展大发展的信心

黑河地处边疆,经济基础薄弱,区位环境不优,能否快发展大发展,五年来的工作实践为我们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经济社会呈现出跨越发展的态势,很多方面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一方面,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从经济总量上看。20xx年全市重点产业项目开复工10个,20xx年达到31个。20xx年加工业和旅贸服务业增加值42亿元,占GDP比重37.4%,20xx年达到88亿元,占GDP比重39.5%。受产业项目带动,GDP由20xx年120亿元增长到20xx年256亿元,五年增长81.8%,年均增长12.7%。从财政收入上看。20xx年全口径财政收入5.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1亿元。20xx年全口径财政收入24.6亿元,五年增长3.2倍,年均增长33.5%;一般预算收入15亿元,五年增长3.8倍,年均增长37.1%。从固定资产投资上看。20xx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6.7亿元,20xx年达到135亿元,五年增长4倍,年均增长37.9%。其中,产业项目投资由20xx年10.4亿元增长到20xx年32.4亿元,五年增长2.2倍,年均增长27%。从进出口额上看。20xx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5.8亿美元,20xx年达到28.3亿美元,五年增长3.9倍,年均增长37%。其中,进口由20xx年1.1亿美元增长到20xx年

2.3亿美元,五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15.9%。从消费拉动上看。20xx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1亿元,20xx年达到54.6亿元,五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16.3%。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零售额由20xx年20.6亿元和5.3亿元,增长到20xx年42.4亿元和12.2亿元,五年分别增长1.1倍和1.3倍,年均分别增长15.5%和18.1%。20xx年接待旅游者97.5万人次,20xx年达到261万人次,五年增长1.7倍,

年均增长22.3%。另一方面,民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五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对民生的投入不断加大,群众也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从教育条件上看。始终遵循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理念,整合教育资源,不断加大投入。市区易地新建了黑河中学,成立了直属小学,全市投资6.9亿元,新建和维修中小学校舍253所33.8万平方米,去年有12所义务教育学校步入标准化学校行列。从医疗条件上看。市区新建了第一医院门诊楼和病房楼,易地新建了中医院,各县(市、区)医疗机构条件也明显改善。医疗资源不断向农村和社区延伸,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61所,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了全覆盖。从社保条件上看。随着财力增长,保障救助体系更加完善,不但覆盖面不断扩大,标准也都大幅提高,达到或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而且还更加关注特殊人群和弱势群体,将低收入家庭纳入保障范围,出台了老年人和残疾人优待办法,筹建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等等。从生活条件上看。城乡居民收入比20xx年分别增长1.4倍和1.1倍,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群众的住房更宽敞了,城乡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达到26.2平方米和19.7平方米。私家车也更多了,保有量达到4.67万辆。从城乡面貌上看。过去群众对城乡环境的评价是“脏、乱、荒”,而在“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城建资金24.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倍,建设品位明显提高,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管理模式更加科学。从交通条件上看。五年新建改造公路7359公里,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17.9公里,100%

的乡镇和98%的行政村实现了畅通,群众出行更加便捷。黑河五年来的发展鼓舞人心,使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思想更加统一,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新的一年,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在建的产业项目将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发展的基础条件和良好的招商态势,将会有更多的项目生成。国家计划用五年时间,投资300亿元在重点整装勘查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将会带动新一轮的矿产资源开发热潮。大农机具的推广和使用,将解放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投入

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随着对外投资与贸易互动的深化,为我们拓展对外合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按照省委、市委确定的工作思路和任务,坚定不移、扎扎实实地抓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黑河的更好、更快、更大发展。

二、认真总结和传承取得的宝贵经验,勇于创新,用扎实有效的方法推进工作落实

五年来,我们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也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是:第一,在发展思路上,坚持立足市情,科学定位,理清前进思路,推动持续发展。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五年来,我们始终牢牢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将上级精神与我市实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坚持开发与开放并举,投资与消费并重,保护与发展双赢。工业全力发展“七大产业”,突出抓好“三新”产业,走新兴产业引领的路子;农业深入推进“双增”工程,走城乡一体

化发展和局市共建的路子;消费大力发展“四型经济”,走增加外来人员拉动消费的路子;外经贸实施对外投资和贸易互动战略,走境内外资源综合开发的路子;项目建设突出产业项目,走招商引资的路子。这些重点工作的推进,带动了经济增长,全面惠及了民生,思路越来越清晰。今后,我们将不断完善这些思路,坚持不懈地沿着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路子走下去。第二,在发展重点上,坚持项目引领,扭住不放,增创后发优势,推动跨越发展。“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五年来,我们始终牢牢抓住产业项目不动摇,紧紧盯住投资增长不懈怠,把发展目标落实到一个个项目上,把发展热情凝结在一个个工程中,一批我们期盼多年的大项目相继开工投产,不仅栽种“速生林”,更多栽种的是长效的“生态工业林”,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第三,在发展信念上,坚持昂扬乐观,攻坚克难,破解要素制约,推动超常发展。事不避难,迎难而上。五年来,无论是外部环境相对宽松的时候,还是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始终保持积极向上、昂扬乐观的心态,直面困难不放弃,勇于攻坚不退缩,变“考验”为“经验”,转“危机”为“契机”,不断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在破难中提升,在破难中创新局面。第四,在发展路径上,坚持解放思想,活化机制,激发创业活力,推动创新发展。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解放思想。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从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在辟建工业园、局市共建、农场代耕、林权林地制度改革、税收征管机制改革、投融资平台建设、成立旅

游联盟、小城镇建设、城市“五化”管理、教育资源整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森林防火、“警灯闪烁”长效治安管理、困难群体救助等方面,不断探索符合黑河实际的新机制、新模式,不因循守旧、不照搬照抄、不囿于常规,激发出了更大的发展活力。第五,在发展目的上,坚持民生为先,惠民利民,创造更多福祉,推动和谐发展。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追求。五年来,我们始终加大对民生的投入,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惠民利民政策,建立了关注民生经常化工作机制,坚持为民办好事、办实事,把发展的成果真正落实到满足群众需要、实现群众利益、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上,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第六,在发展合力上,坚持上下一心,干事创业,凝聚各方力量,推动联动发展。人心齐、泰山移。五年来,我们始终调动全市上下、各行各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政齐抓共管,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合力推进,心无旁骛、凝心聚力抓发展。第七,在发展保障上,坚持明确目标,靠实责任,完善激励机制,推动务实发展。目标一旦确定,就对各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并在推进过程中强化考核,严格兑现奖惩。我们推行的对县(市、区)实行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十项绩效工程”和“五个一”活动,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点。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实。

把握过去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实事求是地讲,黑河还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力以赴抓发展仍然是我们的头等大事。今后的发展有多快、有多大,主要取决于我们的思想

解放有多深、有多远,取决于有没有创新的思维、干事的决心,有没有抢抓机遇、善于突破的能力。天下之事作于细,古今之事成于实。经验的价值在于让人少走弯路,能推动发展的思路就是好思路,能让群众满意的招法就是好招法。我们要认真总结“十一五”取得的宝贵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和完善,倍加珍惜全市上下形成的广泛共识,科学谋划未来五年的战略布局,继续以黑河发展为己任,在保证工作思路落实上,继续打“监督牌”畅通“效能路”,用“硬措施”优化“软环境”,以“满意度”衡量“执行力”,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在新的起点上有更大的作为。

三、新的一年要围绕新的任务目标,破解矛盾,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十一五”时期及20xx年,全市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我们在看到成就、总结经验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已经出现和将要面对的一些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不克服,矛盾不解决,对完成今年任务目标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都将产生不利影响。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围绕新任务,按照新要求,认真研究,努力破解。具体地讲:

一要破解重点项目数量增加与产业项目比重低的矛盾。产业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引擎”和内生动力。20xx年,全市开复工重点项目56项,完成投资125亿元,增长106%。其中产业项目31项,完成投资32.4亿元,分别占项目数量和完成投资的49.2%和25.9%。与过去比,我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按照快发展的要求,产业项目投资还是

偏少。今年,各地结合“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主要领导要把抓产业项目放在工作首位,作为自己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主动上手亲自抓,还要动员部门参与抓,形成抓项目特别是产业项目的浓厚氛围。要围绕市里确定的“十大产业”,启动实施和精心谋划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北安、嫩江、五大连池和爱辉至少上2个,孙吴和逊克至少上1个投资超2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的产业项目。对产业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情况,市委、市政府将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听取汇报。

二要破解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与增收渠道不稳定的矛盾。 我市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64.9%,是典型的“小城市、大农村”。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045元,增长25.6%,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64元和15.2个百分点。但从收入结构看,种植业、劳务工资收入、国家政策补贴、养殖业、其他收入分别占51.1%、19.7%、13.2%、6.8%和9.2%。可以看出,农民收入还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大家都知道,目前我市农业基础设施还很薄弱,种植业生产仍是靠天帮忙,加上市场需求变化、销售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单独靠种植业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很不稳定,也不现实。各地各部门在深入推进“双增”工程建设,努力促进粮食稳定增产的同时,要抓住国家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和支持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等契机,大力开展局市共建、场县共建工作,加大向上争取和地方投入力度,建设一批能够拉动农民和农场职工增收的项目,夯实农民和农场职工增收基础。结合小

城镇、新农村及重点项目建设,鼓励农民进城就业和自主创业,拓展新的增收渠道。建立和完善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农村土地流转、畜牧养殖及户籍管理、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形成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三要破解对外贸易规模扩张与对市域经济及财政收入贡献率低的矛盾。衡量一个地区外向经济水平的主要标志,一是外贸依存度,即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二是外贸贡献率,即进出口企业税收对市域经济及财政增收贡献的大小。去年,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28.3亿美元,增长50%,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个百分点,高于我市GDP增速36个百分点,这种增长是在特定要求下的增长,大家都付出了特殊的代价和努力,应予以充分肯定。今后,我们在兼顾外贸额增长的前提下,要把注意力放在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上。去年,市直外贸企业共完成税收和互贸区综合服务费2570万元,占市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7.1%,俄罗斯人在大黑河岛和市区的消费额明显增长,本港过货额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今年,对外贸易要扩大这种好势头,在扩规模、提质量、增收入上狠下功夫,扩大矿产资源进口和地工产品出口规模,进一步增加本港贸易额。要依托俄电加工区和重点产业项目,培育进出口综合加工企业,加快促进对外贸易由原料直销向加工出口、转化增值转变,增强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

四要破解投资规模扩张与内需拉动不足的矛盾。内需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其中投资需求每增长1个

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0.33个百分点,消费需求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0.56个百分点。相比之下,消费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去年截至11月末,我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了245.9亿元,比年初增长5.2%,居民消费还有很大潜力。今年,各地各部门在促进投资增长的同时,要做好扩大消费这篇文章,增强内需拉动作用。一方面,要挖掘主体消费潜力。我市城乡消费主体结构是35.1:64.9,而去年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是4:1,说明农村消费还有较大潜力。各地各部门要完善城乡流通网络和市场体系,引导农民扩大生产性和生活性消费。特别要针对城乡居民的消费愿望,在建房、购房和购买农机具等方面,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并鼓励和引导不常年担负种地任务的农民进城进镇居住。另一方面,要扩大客体消费规模。外来人员消费对增加经济总量最具实际意义。各地各部门要从聚集人员、扩大消费入手,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设施,抓好冰雪资源统筹利用和试车经济发展,争取承办和举办一些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吸引国内及俄公民到黑河旅游度假和商住消费,尽快把“四型经济”培育成为扩大消费和拉动内需的主体力量。

五要破解基础建设加快与城市品位不高的矛盾。城市品位反映着一个地区的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体现着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同时也是招商环境。去年,各地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都下了很大功夫,投入了很大财力,北安、嫩江、五大连池、孙吴和逊克,分别完成基础建设投资

1.63亿元、1.75亿元、0.57亿元、0.22亿元和0.3亿元,启动实施了一批重点市政工程。但总体感觉,各地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工程建设,轻质量标准等现象,建设的品位还不高。大家都知道,去年省委、省政府在我市召开“三优”文明城市创建工程现场会后,相继有70多批次1000多人到我市参观考察,都表示将要加大创建力度。如果我们不加快建设,不提档升级,很可能就要落伍。我们要继续结合“三优”文明城市创建工程,以建设宜居宜业宜乐的幸福城市为目标,严格依据风貌规划设计,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行“五化”管理,特别要建立健全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大力提升城市建设水准和品位,力争使每项工程都成为精品,成为景观。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各县(市)创建工程要走在全省前列。逊克、孙吴和爱辉要利用好省边境城市建设专项资金,抓好主街路建筑立面装饰改造,把好建筑风格、造型、结构、色彩关,塑造出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今年八、九月份要去实地看一看改造工程的情况。

六要破解民生需求迫切与财政投入不足的矛盾。改善民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xx年,全市共完成教育、医疗、社保及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等民生方面投资30.9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40.6%。随着民生需求的不断增加,财政支出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但我们保障民生的信念不能变,并且要多增加一些投入,多建设一些项目,多研究一些措施,多解决一些难题。比如,在小城镇建设方面,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

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切实解决好进镇人员户籍和社会保障等问题。在就业方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以及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努力促进充分就业。在社保方面,要针对城乡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需求,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适当提高城乡低保人员、低收入家庭、退休职工、残疾人等补贴标准,并根据市场波动,适时加大价调基金投放力度。在教育方面,要继续增加教育设施和师资培训等方面投入,创造条件引进一些学科高考把关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减少学苗外流,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在医疗方面,对公立医院要增加医疗设施特别是新设备投入,提高急险病患救治水平和疑难病患检诊水平。同时,要按照人均不低于15元标准,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落实到位。总之,在保障改善民生上,要全力争取上级资金的支持,地方也要增加投入。

七要破解社会管理任务加重与管理不到位的矛盾。社会管理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维护安全稳定的现实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群众需求的增加,社会管理的任务也日趋繁重,特别是在一些领域,我们还存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各地各部门要针对发展需要,切实做好社会管理工作。比如,针对人口由区域化转变为流动化,商家由公共化转变为市场化等现象,要研究如何加强流动人口和商家管理等问题。再如,针对形势变化和社会管理需要,要抓好社区用房建设和居民活动中心建设,配齐配强干部,

增强服务功能,提高管理水平,真正把社区建成和人民群众贴心的社区。还有,针对安全生产、信访、社会治安、森林防火等工作,要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超前做好调查研究、隐患排查和调处整治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等等。在前几年陆续出台一些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市政府今年还将出台加强社会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探索创新,切实抓好社会管理工作。

八要破解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与人才储备不足的矛盾。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市人才总量相对较少,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一些特殊领域、特种岗位人才需求更显严重不足。比如,我市一批大项目正陆续开工建设和投产,需要我们把一些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战略眼光、创新精神和经营管理才能的企业家、创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吸引到我市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中来。再如,我市产业项目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今年几个园区大项目的建成将需要大批的技术工人,目前已出现了招工不足问题。再如,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四型经济”,提升产业素质,但在旅游推介、会展策划、品牌推广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此外,在教育、医疗、城市建设、矿产开发、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人才也十分短缺,等等。我们一定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大局出发,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大本地人才的培养力度和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今年要有一个大的突破。近期市里要拿出方案,各县(市、区)也要拿出具体的工作办法。

同志们,今年全市的重点工作和任务目标已经明确,完成好工作任务,关键在落实。全市上下要坚定发展信心,勇于探索实践,积极化解矛盾,确保既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靠,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开局奠定良好基础。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师应该成为传道、授业、

解惑者,成为具有教育智慧的学者,成为人格修养的楷模。如果说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

其光辉之处就在于教师可以照亮一代又一代新人,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