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柏县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初稿)

双柏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双柏县农业局

(20xx年9月13日)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在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我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稳定任务更加紧迫,科学编制和实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积极适应农业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妥善应对新时期农业发展的新挑战,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省、州、县党委、政府关于编制“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安排部署和《双柏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双柏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双政通〔2009〕12号)要求,遵照省、州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双柏县农业局(畜牧局)特组织编制本规划提纲。

一、“十一五”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十一五”农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州农业(畜牧)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全县农业系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脚踏实地,务实创新,围绕增收调结构、依靠科技增效益、培育龙头建基地、开发特色拓市场,突出产业发展重点,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支撑、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组织带领广大干 1

部群众和全县农民奋力开拓,夯实农业基础,逐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订单农业、特色农业,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培育和开拓农牧产品市场,强化高新技术和适用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思路、新途径、新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1、粮经生产持续稳定增产

20xx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5.7312万吨,比“十五”末的20xx年的5.2774万吨增8.6%,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09千克,比“十五”末增长8.78%。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20xx年全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29827万亩,比“十五”末的20xx年的123020万亩,增

5.53%。粮经比例从20xx年的64.7:35.3提高到63.3:36.7,结构进一步优化。

2、畜牧业基地建设成效突出

20xx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38099万元,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42.97%,比20xx年增加19481万元,增104.64%;大牲畜存栏92625头,比20xx年增加1044头,增1.4%;生猪存栏184820头,比20xx年增加16709头,增9.94%;羊存栏171313头,比20xx年增加6642头,增4.03%。

3、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到20xx年的4年间,全县通过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中低产田(地)、高稳产农田建设工程等项目建设,共建设高稳农田建设3.14万亩、基本农田建设0.99万亩,共建成三面光渠系246件,长447.87千米。组织实施农村能源沼气建设项目完成项目投资1552.1万元,完成“一池三改”沼气池建设5000口。共组织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工程项目13个村,投资161.66万元。进一步加大 2

人力、物力投入,改善畜牧基础设施,猪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疫病防治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养殖小区、示范村、示范户、改良点建设稳步推进,示范带动作用较好,各乡镇项目站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畜牧业发展载体不断增强。通过大力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为农业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4、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推进

一是茶叶产业稳步发展,增效明显。到20xx年底,全县共有7个乡(镇)发展茶叶生产,有茶园面积13480亩,有大小茶厂35个,有加工厂房面积12326平方米、各种加工、修剪机械172台(套),有茶农1268户,全年共产干茶20.65万公斤,产值976.59万元,亩产茶17.4公斤,亩产值823.15元;每公斤单价47.30元。与“十五”末的20xx年比,茶园面积增加1432亩,增11.88%;产量增加15.01万公斤,增266.13% ;产值增加574.29万元,增142.75%。20xx年在各级各部门的努力和白竹山茶业有限公司的培育和带动下,白竹山一带的5个小茶厂和部分茶农的茶叶资源进一步得到整合,形成了以“白竹山”品牌为主的茶叶系列产品一体化的经营格局,茶叶品牌、精深加工、包装、经营等方面呈现出规范化、品牌化、市场化的良好发展势头,白竹山茶厂被列为楚雄州茶叶生产的重点龙头企业、优质生态茶叶的重点主产区,所生产的茶叶产品获得云南省无公害农牧产品认证、国家级无公害农牧产品认证,目前,全县已获得无公害茶叶认证3个、绿色食品茶叶认证1个,取得QS认证的茶厂3个。全年生产无公害茶叶11.047万公斤,与上年相比增6.2%,产值676.63万元,与上年相比增4.6%;生产绿色食品茶5.426万公斤,产值678.25万元。二是蚕桑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3

到20xx年底,全县共有桑园10309亩,桑园投产面积1975亩,全年产鲜茧4.57万公斤、产值97.47万元;养蚕户户均收入2620.16元, 5000—10000元的有34户,10000元以上的有13户。与“十五”末的20xx年比,桑园面积增加6094亩,增144.58%;投产面积增加649亩,增48.94%;产茧量增1.54万公斤,增50.83%;产值增48.98万元,增101%。同时,于20xx年引进了一家蚕桑生产龙头企业,加大扶持蚕桑生产,进一步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发展蚕桑产业的积极性。三是逐步扩大早青豆类推广种植。不断总结经验,打好时间差,突出“早”和“优质”,逐年扩大早青豆类种植。20xx年以大庄为中心带动妥甸、法裱发展早青蚕豆种植;以安龙堡为重点,带动法裱、爱尼山发展早青豌豆种植,全年共种植早青蚕豆15505亩、早青豌豆4611亩。四是冬早蔬菜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以绿汁江、马龙河沿岸为主,充分利用当地低热河谷地区的热量资源,引品种、抓示范,加大冬早蔬菜种植,大力发展“短、平、快”经济作物。20xx年,全县共组织冬早蔬菜种植32037亩,比20xx年增加18939亩,增144.59 %。五是抢抓机遇,努力抓好葡萄酒城建设基础工作。按照州政府建设“中国西南国际葡萄酒城”的精神和安排部署,我县葡萄酒城建设总体规划是种植葡萄60700亩,规划建设酒庄两个,规划建设一个葡萄酒加工厂(酒厂),厂址初选在妥甸镇西城社区吴家箐水库旁,面积202.5亩。目前已完成了葡萄种植用地前期调查规划、葡萄酒庄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已完成酒庄公路、水、电初步规划,完成“双柏中国西南国际葡萄酒城”三维影视宣传片拍摄工作。

5、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4

突出特色优势,深化企业改革,不断加大扶持力度,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壮大。20xx年,妥甸酱油厂实现产量800吨,产值850万元, 与上年比,产值增加100万元,增11.76%;白竹山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产量58吨,产值488万元, 与上年比,产值增加107万元,增28.08%;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实现产量3578吨,产值707万元, 与上年比,产值增加424万元,增256.97%;20xx年引进的良源茧丝绸有限公司20xx年实现产量46吨,产值450万元, 与20xx年比,产值增加300万元,增120%;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实现产量3578吨,产值707万元, 与上年比,产值增加424万元,增256.97%;金丰种子有限责任公司20xx年实现产量200吨,产值700万元, 与20xx年比,产值增加440万元,增169.23%;20xx年引进的昆明好宝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双柏分公司,已在大庄镇杞木塘村委会开展有机蔬菜种植试验示范5个品种、共20亩,目前长势良好,为我县今后发展有机绿色农业进行了有益尝试。

6、农机化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到20xx年,全县拥有各类农业机械5839台(件),农业机械总动力12747.69万瓦特。20xx年以来,全县新增拖拉机 810 台,其中大中型296台。20xx年农机作业面积23.01万亩(次),比“十五”末的20xx年的8.41万亩增长57.6%。

7、农业科技推广不断深入

“十一五”期间,全县农作物新品种引进推广工作不断加强,良种覆盖率稳步提高,20xx年玉米良种覆盖率达100%,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进一步深化,“十一五”期间共推广水稻双龙出海108828亩,旱育秧移栽36975亩,抛秧移栽11249亩,水稻多样性混栽10680亩;推广地膜包谷31307亩,杂 5

交包谷205709亩,立体间套种92227亩,容器育苗移栽27531亩;推广田麦条播34366亩,地麦条播8506亩,机播小麦19909亩,小麦高产示范33919亩,蚕豆三盖140957亩,蚕豆条点播186012亩;推广优质油菜种植70234亩,冬早蔬菜186753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0万亩,受益农户0.8万人,通过节本增收,直接为我县农民增加收入300多万元。实施以水稻、玉米、小麦专用复合肥为主的平衡施肥技术示范、推广135000亩。共完成电脑农业专家系统示范推广面积139206亩,完成“沃土工程”示范中心样板12000亩,辐射带动21000亩,桔杆还田50000亩,大小春施用农家肥1.94万kg,种植肥田(地)豆科作物68450亩(含小春作物)。“十一五”期间,病虫草鼠害总发生面积155.46万亩次,防治216.36万亩次;年平均发生38.864万亩次,防治54.09万亩次;化学防治面积年平均24.3万亩次,占年防治面积54.09万亩次的45%;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综合防治119.16万亩次,占防治总面积216.36万亩次的55%;年平均指导病虫草鼠害防治面积54.09万亩次,挽回粮食作物损失1457.94吨。全县有专业化应急防治队伍8个,队员100人。农作物良种育、繁、引、推力度加大,高产创建和规范化栽培有了新的突破。农业科技措施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效益的提高和产量、产值快速增长。

8、其他职能职责全面履行

一是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民负担监督、农村资产财务管理和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三项工作正常有效开展,会计委托代理工作进展顺利,至20xx年底,全县已对84个村委会和384个村民小组的财务实行委托代理,村委会财务委托代管率达100%,村民小组财务委托代管率达25%。共代管农村集体资金1007 6

万元,固定资产2223.1万元, 8个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构实现电算化管理。“十一五”期间,争取省级财政扶持8个集体经济项目和2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项目,共争取资金90万元,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资产得到保值增值。全县组织指导流转土地3200亩,规模经营面积最高达520亩。二是农业执法监管力度加大,农民利益得到维护。抓好农资市场监管,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查处违法生产销售假劣农资行为。“十一五”期间共开展农资从业人员培训14场次,培训人员达1100人次,组织各类宣传38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近30000份,粘贴标语331条,组织现场咨询活动31场次,现场咨询活动咨询人数22360人,进村现场咨询活动辐射人数近90000人。共出动执法人员445人次,对全县460个企业单位和102个市场进行检查整顿,发放农药宣传资料5245份。累计抽查农药经营户139户,抽查农药品种382个,共查处违法经营农药案件29件,罚没款13282.50元,收缴农药196千克。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42人次,出动车辆132辆次,检查种子经营户716户次,整顿598户次,发放宣传资料8500份;扦取留样备查样品124份,立案查处违法经营种子案件2起,没收种子202公斤;共出动执法人员455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900份,整顿化肥市场58个次,检查化肥经营户205户次,清理登记化肥品种15个。切实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制度,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引导农民自愿筹资投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检查活动,强化农机安全执法,有效遏制了全县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农牧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推进。不断加大新 7

技术、新农药的推广,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大力施用有机肥,努力做到培肥耕地、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推进放心食品工程。自20xx年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以来,每天对县城农贸市场的蔬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及时发布农产品检测信息,引导消费者购买放心农产品。畜牧部门每天对县乡市场销售的肉类产品进行检疫,杜绝问题肉类产品上市危害消费者健康。四是农业信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双柏县电脑农业信息网”农作物电脑农业专家系统不断完善,完成85个村委会的相关数据23120个,完成11个农作物数据库相关数据11582个。“双柏县农业信息网”改版后于4月10日正式开通运行,到目前已发布、转载各类信息1886条(篇),访问量达840000多次,20xx年在全省考核中名列第二名;“数字乡村网” 的信息发布、更新工作全面完成。五是农业教育不断发展。充分发挥县农广校和县农机化学校的阵地作用,开展农职业教育,“十一五”期间,按照科技兴农的工作思路,广开办学门路,县农广校共开办5个教学班,招生240人。农机化学校采取灵活机动、方便学员的办学等方式,“十一五”期间,共举办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18期,培训1267人(次)。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机构共举办培训班92期,培训7667人(次),实现转移就业6962人,其中省外1508人。“十一五”期间,各农技推广机构共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6154期,培训农民400128人次。

(二)“十一五”期间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虽然近年来通过争取上级支持,我县 8

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但从总体上看,绝大部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带病运行或不能正常运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发展受到资源约束,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中低产田地占耕地的比重大,单产水平低。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降雨分布不均匀,冬春干旱,夏秋雨涝,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全县畜牧养殖场所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差,离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差距大。

2、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低。农牧产品加工、营销龙头企业数量少,市场信息不畅通,农民种养规模小、分布零散,管理粗放、产品品质低,数量少,市场竞争能力弱。多数农牧产品主要以单一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为主,精深加工层次低,技术创新能力弱,产业链短,产业集中度不高、关联度低,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弱,辐射面不广,龙头企业薄弱,与农户之间的利益的联结机制不完善,难以形成比较稳定的产销关系,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农牧产品品牌,抗御风险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弱。

3、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县、乡种植业、畜牧业、农机科技推广部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科研技术推广与市场的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新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

4、农业标准化应用程度低,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影响。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受经济发展影响和制约,农业标准化应用程度低,农牧产品安全生产意识弱,农业生产粗放,化肥、农药和其它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影响,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

5、农业投入环节薄弱。一方面,由于我县经济结构单一,财 9

政收入增长乏力,自给率不足,支农投入增幅减缓。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实力不强,农民收入水平不高,而农业的自我积累和多渠道投资的能力都比较弱,对财政的依赖程度较高。

二、双柏县“十二五”农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有利因素分析

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描绘了我国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宏伟蓝图,制定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党中央、国务院顺应时代要求,遵循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加强“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战略部署。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坚持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坚持改善民生,不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农业和农村发展呈现出难得的好局面。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国家进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扩大内需、对农村实现了税费改革、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将极大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周边环境分析,国家推进产业向西部转移政策的实施,为我县发展绿色农业和优质农牧产品加工业带来机遇;省委决定把楚雄建设成为滇中特色大城市和建设滇中经济圈,推进绿色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以及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楚中经济圈、楚南经济圈的发展规划,为我县融入楚中、立足楚南拓展特色农牧产品市场和发展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业等新型农业后继产业 10

带来了机遇;国家关于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战略决策实施、元双公路的开工建设、水弥线建设的批复,为我县实施特色农牧产品规模生产、加工解决了运输和营销的后顾之忧。

(二)面临的主要挑战

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发展现代农业、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仍然艰巨。在农业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力弱的情况下,保持粮食稳定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在国内外资源性产品价格普遍下行的态势中,保持农牧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的难度更加凸显;在全社会高度关注食品质量安全的氛围里,保持农牧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和规避经营风险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当前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增强危机意识,充分估计困难,高瞻远瞩谋划好“十二五”计划,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我县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确保农村社会安定势在必行。

三、 “十二五”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十二五”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之年,深刻认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始终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维护农村稳定工作放在首位,大力倡导求真务实之风,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增强贯彻执行各项农业和农村政策的本领,增强带领群众发展现代农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农 11

业“十二五”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县委、政府工作思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党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路线、方针、政策,注重特色,突出重点,以增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缩小农村差距为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基础,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核心,以增强农牧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的,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障粮食安全、农牧产品质量安全和农牧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二)规划的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探索农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新路子,突出保持农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牧产品竞争新优势等战略重点,不断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为建设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良好、活力涌现、和谐平安的新双柏打下坚实基础。

2、注重规划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既要对“十二五”期间国际国内的农业发展环境和我县的发展阶段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提出发展战略和目标,又要以发展战略为指导,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的重大 12

建设工程和建设项目,努力使规划成为“十二五”农业发展的总体行动纲领。

3、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在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三农”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重点,围绕促进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强对影响我县农业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抓住我县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进行深入研究。

4、坚持公众参与

进一步提高规划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扩大规划编制过程的社会参与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使规划编制的过程成为改革的过程、广泛凝聚社会各界智慧的过程和对重大问题形成共识的过程。

5、规范规划编制程序

在编制程序上,按照前期工作、立项、起草、征求意见、衔接、论证、批准、公布等程序,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公示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和评估、修订制度。

(三)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的20xx年,力争使全县农业发展、农民收入水平跃入全州中等发达水平。农牧业总产值实现13.3亿元,年均递增7%,农民人均纯收入4451元,年均递增8%。每年稳定粮食种植面积20万亩,保持粮食总产不低于5.9万吨;全县每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粮经比例从20xx年的63.3:36.7提高到57.14:43.86,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二五”期间全县规划建成优质生态茶园2万亩,在现有13480亩基础上新发展生态茶园6600亩,茶叶产量达72万公斤,产值达3600万元;全县桑园面积达2.3 13

万亩,投产面积达2万亩,占总面积的87%,生产鲜茧1400吨,蚕桑综合产值达4520万元。肉类总产达33600吨,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1260元;全县大牲畜存栏达93900头(匹),年均递增1.3%,大牲畜出栏达58600头(匹),年均递增8%;羊存栏达200000只,年均递增2.4%,肉羊出栏达152500只,年均递增6%;生猪存栏达209600头,年均递增2.5%,肉猪出栏达288500头,年均递增7.5%;全县肉类总产量达33600吨,年均递增6%。农机技术推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教育、科技推广与科技培训、农业环保、农村经营管理、农业行政执法取得明显成效。努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全面进入小康。

四、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

(一)发展思路

“十二五”农业发展要紧紧围绕“解放思想、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抓住“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两个重点,立足县情,发挥优势,择优布局,组织实施三大基础建设(新农村建设、中低产田地改造建设、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建设),实施四大行动计划(高产创建粮食丰收计划、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农机平安创建计划),建立五大农业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农业标准化技术应用推广体系、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农村经济经营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六大工程(农作物和畜禽良种工程、测土配方施肥沃土工程、植保和动物疫病防治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数字乡村与信息化工程、农村清洁工程),培植七大主导产业(优质粮食产业、优质畜牧产业、优质蔬菜产业、农牧产品加工产业、茶叶产业、蚕桑产业、葡萄酒加工产业)。

14

(二)重点任务

1、实施三大基础建设

(1)新农村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突出抓好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着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十二五”期间计划每年建设不少于5个自然村。主要建设内容为“三水一路”(排水、蓄水、供水和村内道路)、“三室一场”(托儿所、医务室、活动室和篮球场)、“三电一广”(电力、电话、电信和有线广播)、“三保二化”(保护生态建沼池、保护环境建公厕、保护清洁建公共畜舍和村庄进行绿化、垃圾归集化)等。

(2)中低产田地改造建设

坚持集中连片、分片推进、先易后难、效益优先、自下而上、条块结合的原则,按照“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和“保土、保水、保肥”的标准,强化统筹,规模改造,整体推进,按照已上报省、州批复的中低产田地改造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以蓄水池、衬砌渠、坡改梯、田地平整、机耕道路、测土配方施肥等为主要建设内容,加速我县中低产田地改造进程,实现了“管成网、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浇)、涝能排”和 “保土、保水、保肥、能浇灌”的建设目标,进一步改善我县农业生产条件,巩固优势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力地促进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到20xx年,全县计划改造中低产田地16.104万亩。

15

(3)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建设

根据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关于植保工程建设项目的有关要求,认真规划论证,积极争取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对双柏县农业有害生物进行全面的预警,不断提高对双柏县农业有害生物的控制能力,减少病虫草鼠害造成的损失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性,减缓、并逐步解决日趋严重的化学农药不合理使用的恶性循环问题,推进农业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促进农药安全使用,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十二五”期间,计划投入392万元,建设病虫实验检测综合楼、应急防治药品及药械仓库、标准病虫观测场,购入相关仪器设备,使我县的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和控制水平得到飞跃,大大提高防治技术措施实施的效益,减缓、并逐步解决日趋严重的化学农药不合理使用的恶性循环问题,推进农业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促进农药安全使用。

2、实施四大行动计划

(1)高产创建粮食丰收计划

围绕农业增产、粮食安全的目标,以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和沃土工程为基础,以高产示范样板为龙头,全面实施综合配套技术推广,抓好水稻高产栽培示范样板、包谷多熟制立体间套作技术示范样板、蚕豆高产示范样板、小麦栽培高产示范样板,引导大面积丰产丰收。

(2)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

根据国家农业部《关于发展无公害农牧产品行动计划》,认真推进优质农牧产品供应基地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提高农牧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城乡居民消费安全为目的,通过建立农牧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和监管机制,依法 16

强化对农牧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监督管理,提高农牧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努力实现我县农牧产品的安全生产和安全消费。在建设目标上,通过完善质量标准,强化源头管理,健全市场机制,加快科技进步,发展产业化经营,保障消费安全,尽快使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地区的中等以上水平,以农业主导产品为重点,用5年左右的时间抓好“菜篮子”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形成一批具有市场争力的名牌农牧产品。在建设重点上,一是推行标准化生产,净化源头。指导农民在农牧产品生产、经营时严格按标准进行操作,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和灌溉、养殖用水,健全动物防疫和植物保护体系,推广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农牧产品贮藏、保鲜和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扶持和发展一批无公害农牧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农民进行无公害农牧产品生产,并帮助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组织、流通协会等,提高无公害农牧产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二是建立农牧产品保障体系,确保农牧产品质量。要建立农牧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农牧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农牧产品安全标准体系、农牧产品安全执法监督体系,确保农牧产品质量。三是规范农牧产品市场,设立专卖网点。对获得无公害农牧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检测合格的农牧产品实行挂牌销售。在农贸市场设立无公害农牧产品销售点或专卖店,推介优质安全的农牧产品,实行优质优价。运用现代科技,把一些新品种首先在获得认证的产地进行推广,提高无公害农牧产品优势,引导农民参与“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

(3)生态家园富民计划

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在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的同时,农户通过建设标准沼气池,可以节本增收, 17

首先,有效满足生活用能需求,节约柴草和用电;其次,沼气池能将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成有机肥,供农田用肥,节约购肥资金。“十二五”期间,要按照国家农业部的“生态家园富民计划”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生态环境改善这一核心,以农户为基本单元,大力推广以农村户用沼气为重点纽带的农村能源技术,大力推广猪—沼—粮(经)能源生态经济模式,系统整合可再生能源技术和高效生态农业技术,与改圈、改厕、改厨、改院结合,引导农民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土地、太阳能和生物质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形成农户生产、生活良性循环,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

(4)农机平安创建计划

按照中央“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提高农机监理能力”的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提高农机“三率”为重点,以预防和减少事故为目标,不断深化“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加大力度推进农机安全监理职能法定化、管理规范化、装备现代化、服务人性化;依法行政,文明监理,优质服务,保障安全,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平安和谐双柏做贡献。“十二五”期间,通过强化安全宣传,规范农机牌证管理,加大田检路查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主导、农机牵头、部门配合、各方参与”的“平安农机”创建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努力做到“三升一降”(农业机械注册登记率、年检率和驾驶操作人员的持证率上升,农机事故发生率下降);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每年培训不少于300人。

3、建立五大技术服务支撑体系

(1)农牧业技术服务体系

18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关于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有关意见精神,积极争取上级关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项目支持,加大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以解决县农业局和大麦地农技中心无办公楼的问题为主,加强基层农技部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项目引进、新技术推广、新产品试验示范等公益性服务所需经费及设备投入。不断完善农业服务体系管理体制,按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需求,合理配置人员,建立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不断提高队伍素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水平。通过加强体系建设,农业技术服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每年开展各种技术培训6000场次以上,培训农民不少于5万人次,使受训农户人均掌握1—2门实用技术;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措施的试验示范工作进一步加强,每年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措施不少于5项,示范面积100亩,推广500—800亩;每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5万亩,每亩节本增效30元;推广实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沃土工程28万亩;电脑农业专家系统软件得到二次开发,每年实施电脑农业专家系统30万亩,每亩节本增效15元;综合运用测土配方施肥、电脑农业专家系统、沃土工程等技术措施,每年实施高产创建4万亩,每亩节本增效60元;每年增加优质水稻种植面积8%,开发无公害冬早蔬菜5000亩以上,每年增加守宫木、南山藤等野生蔬菜面积6%,促进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以科学养畜实用技术培训为切入点和着力点,狠抓品种改良、科学饲养管理、动物疫病防治等畜牧科技推广应用工作,逐步提高群众的科学养畜水平,提升畜牧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2)农业标准化技术应用推广体系

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 19

要求,根据“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正确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实施”的工作方针,以全面提高我省农牧产品质量、增强农牧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满足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安全需要为目标,紧紧围绕双柏县农业主导产业的农牧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真执行以优质、特色、生态农牧产品质量标准为主体的生产加工标准和技术规范。结合“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按照国际国内农业标准要求,加快双柏县农业标准体系、农业监测体系和农牧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的建设,全面推进我县农业标准化工作,提高农牧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牧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在组织实施上,加强农业标准化教育培训,培养一支既具有标准化知识、又懂农业专业技术的推广队伍;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行“选好一个项目,建立一个标准体系,形成一个龙头,创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做法和经验,全面启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域创建活动,从重点环节入手抓标准的实施,产前抓投入品、产地环境的标准化,产中抓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范和管理规范的标准化,产后抓加工、分级、包装储运、贸易的标准化;大力扶持发展品牌农牧产品,通过设立品牌农牧产品专营区、专卖店以及各种形式,提高名特优新农牧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它们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先进的企业标准,对其产品原料、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实施全程质量控制,推动种植和加工行业的标准化生产。在投入上,积极争取省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并 20

根据财政增收情况,逐年增加投入。县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投入力度,切实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作条件。同时,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其他个体私营企业增加对农业标准化的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人为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的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

(3)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

积极争取省、州支持,加强种子检验检测体系及相关执法装备建设,积极推行农资信用监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责任追溯制度,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加大农资市场的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农药、种子、花费市场管理,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做到“闻报必动,有诉必接,接案必查,查必到底”。坚决查处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违法行为,以及掺杂高毒剧毒农药的行为,坚决查处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经营推广应当审定而未经审定通过的种子、超范围经营、无证生产经营、未按规定建立经营档案、包装标签品种介绍与审定公告表述不符等违法行为,严查有效成分不足、包装标识不规范、夸大使用效果等违法行为。认真开展动物检疫执法工作,严厉查处与打击逃避检疫和运输、加工、贩卖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严禁染疫动物和病害畜产品进入流通市场;继续加大对外引进畜禽的监管,防止染疫动物传入;积极推行健康养殖,清洁生产,切实加大兽药、饲料等畜牧生产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全面实施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加快动物溯源信息系统建设,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4)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21

紧紧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不断健全农牧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认真开展专项整治,加强检测检验,认真执行急需的农业标准,进一步积极探索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有效形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对农户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从农牧产品生产源头确保农牧产品质量安全。以农业标准化为切入点,加大生产体系建设力度。以优质稻米、畜牧产品、蔬菜、蚕桑、茶叶等主导产业为重点,建立与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种养示园区的建设,积极培育绿色无公害农牧产品品牌;以检测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加大监管体系建设力度,以县级检测站为基础切实搞好全县农牧产品检验检测,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农牧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和农牧产品质量认证认可体系的建设;以农牧产品生产企业为切入点,按照《农牧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抓好农牧产品包装标识工作,着力打造我县农牧产品品牌,力争多创双柏名牌,扩大名牌农牧产品的市场影响;以市场建设为切入点,加大农牧产品流通主体培育力度,要进一步支持、指导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壮大,积极组织市场经营人员和农民经纪人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鼓励扶持奖励农牧产品生产企业充分利用各种促销平台,积极参加农牧产品交易会和农业博览会,推介名优农牧产品,提高农牧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开拓农牧产品外销市场。

(5)农村经济经营监督管理体系

以维护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维护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入手,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水平,增加农村集体资产的安全性、效益性,确保农民减负增收。“十二五”期间,要不断健全农经管理 22

体制,加强农经人员队伍素质教育,提高农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突出农经“三大管理”工作,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经济与财务管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从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保护农民利益出发,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十二五”期间,全面实现对全县1546个村民小组财务的委托代理,规范我县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继续争取省级财政扶持集体经济项目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项目,按每年2—4个目标,逐年发展壮大我县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减负工作“五项制度”,逐年使各种收费行为步入公开透明、合法合规、规范管理的正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完善流转手续,建立健全流转合同档案管理制度,指导和引导农村土地合法、规范、有效流转。

4、建设六大工程

(1)农作物和畜禽良种工程

抓好农作物良种和优良畜种引进、选育、试验、示范、推广和良种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加大种子市场执法力度,到“十二五”末,实现全年农作物良种推广覆盖率达97%以上;“十

二.五”期末全县杂交改良牛饲养量达35%以上,全县羊只退化问题得到根本性改变,全县良种猪覆盖率达95%以上,全县肉驴改良覆盖率达30%以上。

(2)测土配方施肥沃土工程

“十二五”期间,继续做好电脑农业专家系统推广应用,重点实施三大工程,即“沃土工程”、土壤肥力监测工程和测土配方施 23

肥补贴项目工程;推广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作物专用肥应用技术、电脑农业专家系统推广应用技术、微肥推广技术、有机肥推广技术等新技术。通过重点实施推广以上新技术,确保我县土壤肥料工作在资源利用模式基本实施“两个转移”:从粗放型经营向高效开发、利用、培肥、集约经营型转移;肥料使用从经验低效型向高效精准型转移。在资源利用效果基本实现“五个提高”:土壤基础地力提高1个等级;肥料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农田水资源利用率提高4个百分点;农牧产品生产能力与综合效益提高5个百分点,力争“十二五”期末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50%,“沃土工程”实施覆盖面达到50%,秸秆还田覆盖面达到60%,作物专用肥应用覆盖面达到65%,微肥推广覆盖面达到60%。继续补充完善“双柏县电脑农业信息网”的服务项目和内容,在原有2个查询系统基础上新增7个专家系统及其内容,新增7个网页模块,共计135个网页,同时,进一步完善8个乡级电脑农业网站。

(3)植保和动物疫病防治工程

首先以建立完善县、乡(镇)病虫测报站为重点,粮经主要病虫监测并重的病虫监测预警初级体系,积极拓宽监测范围和服务领域,适应特色产业农业发展需要,推动测报管理规范化、情报传递信息化、病虫预报可视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和全县实现数据信息网络化的进程。其次,按照农业部《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落实方案,积极向上争取“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新建预警控制业务办公楼、病虫害检验检测室、自动虫情监测器、应急防治专用车等硬件设施,进一步提高重大植物疫情监测与防控能力。到“十二五”末,实现“四个转变”,即:由侧重于粮食作物有害生物防控向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 24

有害生物统筹兼防转变;由侧重于保障农牧产品的数量安全向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并重转变;由侧重于短期、应急防治行为向预警防控、综合治理、减少环境污染等长效机制转变;由侧重技术推广向技术保障、咨询服务和履行法定职能转变。“十二五”期间,确保防治面积占应防面积的95%以上,病虫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挽回粮食损失在历史基础上,每年每亩多挽回1公斤粮食;粮经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面积每年以3000~5000亩左右递增,到“十二五”末,力争实现专业化防治面积达到病虫害防治面积的45%左右。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按照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突出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建立动物免疫的安全屏障,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争取尽快出台全县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经费保障办法,调动村兽医员积极性,确保全县动物疫病抗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到20xx年,全县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100%,畜禽常规免疫密度达95%以上,畜禽疫病死亡率控制在省规定的指标以下;县、乡动物防疫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建立健全兽药、饲料和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体系。

(4)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

紧紧抓住国家政策导向,以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大、质量优为目标,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实现工作重心下移,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职业中学、农广校、农机化学校等职业技术学校综合功能和在师资、设备、技术上的优势,广泛利用农业、劳动、扶贫等部门以及社会力量举办的培训机构的项目资源,真正做到部门联动、资源共享、形成合力,不断扩大培训规模,搞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和新 25

增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同时,精心打造我县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品牌,力争把我县“劳务品牌”做大、做强、做优,加大转移就业劳务输出组织、引导工作力度,把信誉高、效益好、有保障的企业向农民工推荐,在输出时,本着双向选择的原则,引导他们实现从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角色转变。强化对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的跟踪服务,确保他们的切身利益。

(5)数字乡村与农业信息化工程

把数字乡村建设和农业信息化工程作为服务“三农”,发展现代农业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狠抓网络延伸、资源开发、信息发布三大重点,积极做好数字乡村网的后继建设,认真抓好双柏县农业信息网、双柏县电脑农业网的运行维护,加大乡(镇)信息服务站和龙头企业信息点建设,到“十二五”末,争取在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推进农业科技入户、拓展农牧产品网上推介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完善。

(6)农村清洁工程

紧紧抓住农业部实施全国农村清洁工程的机遇,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注重实效,把握重点、有序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为目标,以实施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为主线,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为重点,推广畜禽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秸秆等生产、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对我县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的支持,加大我县农村清洁工程实施力度,有效遏制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污染,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建设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 26

5、培植七大主导产业

(1)优质粮食产业

紧紧抓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机遇,积极申请优质粮食基地建设项目扶持,争取和实施支农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创新科技服务方式,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支撑,加快优质粮食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发展优质粮食加工业,延伸产业链,逐步实现优质粮食产业化开发和品牌运作,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到20xx年,全县建成优质粮食基地8万亩,其中优质稻米基地3.5万亩;优质玉米基地3亩;优质大豆和薯类基地1.5万亩。

(2)优质畜牧产业

坚持发展绿色畜牧业,按照“巩固提升猪禽产业、 大力发展牛羊产业、重点发展黑山羊产业、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业”的发展方针,实现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同步增长,坚持稳定存栏、提高出栏和巩固提升猪禽产业,大力发展牛羊产业,重点发展黑山羊产业,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业的发展方向,实施布局区域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公司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科学化,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到20xx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4.8亿元,比“十一.五”计划的3.228亿元增加1.572万元,增长48.7%,年均增长8.4%。比20xx年的3.4亿元增加1.4亿元,增长41.12%。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0%,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来自于畜牧业的比重达23%,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1260元,年均递增5%。

(3)优质商品蔬菜种植产业

国内国际市场对蔬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绿色无公害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我县无公害蔬菜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要积极抓住国家和我省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和生态家园富民 27

计划的机遇,充分利用元双公路建设后与元谋县蔬菜大市场对接的优势,充分利用我县土地、气候资源,强化宣传,严格技术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措施,积极推进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工程,认真扶持昆明好宝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双柏分公司逐步扩大有机蔬菜生产,不断提高我县蔬菜的市场竞争力。在布局上,以大庄镇普岩河、沙甸河流域为中心,带动妥甸镇新会河、法裱镇河谷地带发展早青蚕豆种植;以安龙堡为重点,带动法裱、爱尼山发展早青豌豆种植;以马龙河、六汁江沿河为主发展冬早蔬菜种植,1900米以上地区发展高山反季蔬菜种植。

(4)农牧产品加工产业

认真按照县委、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县”,培强做大绿色食品加工业的战略思路,以及县委关于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有关战略思路,以建设绿色食品加工为重点,综合考虑农牧产品的精深加工、贮藏保鲜、包装,推进新型农牧产品加工业发展进程。在发展重点上,以现有的农牧产品加工企业为基础,积极从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发展项目争取扶持、产品认证等方面积极扶持妥甸酱油厂、白竹山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粮食储备有限公司、良源茧丝绸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壮大,同时积极培育和引进绿色无公害蔬菜收储营运、优质米加工、食用生物油加工、水果加工营销等龙头企业入驻双柏,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牧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到20xx年,实现茶叶产量达72万公斤,产值达3600万元,亩产达45.0公斤,均价50.00元;年生产鲜茧1400吨(鲜茧70公斤/亩),蚕桑综合产值达4520万元,张种产茧达35公斤以上,张种产值达980元以上;葡萄种植基地初具规模,酒庄和葡萄酒加工厂开设投产;全县建成油菜基地20010亩,实现产量225.8万公 28

斤,实现油料种植和加工总产值达到800万元以上。“十二五”期间,完成肉猪加工厂及黑山羊加工厂建设,同时积极开展牛肉加工销售。

(5)茶叶产业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抓住机遇,择优布局,突出重点,巩固提高,稳步发展,扩大规模,主攻单产和狠抓投产,以效益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衔接,稳步推进茶叶产业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县规划新发展生态茶园6600亩,其中:鄂嘉镇新发展3000亩,法裱镇新发展3400亩,其它乡镇200亩;全县以鄂嘉为重点的改造低产老茶园6000亩。到20xx年使全县的茶园面积达2万亩,茶园投产面积1.6万亩,茶叶产量达72万公斤,产值达3600万元,亩产达45.0公斤,均价50.00元。

(6)蚕桑产业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的机遇和云南省大力发展蚕桑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县宜桑土地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好的优势,积极扶持蚕桑龙头企业,稳步推进蚕桑基地建设,逐步延伸产业链,提升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以科技兴桑养蚕为中心,抓龙头建基地、抓重点(专业村、重点户和丰产示范桑园)上规模、抓项目强基础、抓科技创效益,着力推进蚕桑产业化建设。到“十二五”期末(20xx年),使全县桑园面积达2.3万亩,投产面积达2万亩,占总面积的87%,亩桑产茧达70公斤以上,亩桑园副产物产值达300元以上,亩产茧100公斤以上的丰产桑园占30%。年生产鲜茧1400吨(鲜茧70公斤/亩),蚕桑综合产值达4520万元(鲜茧28元/公斤;蚕桑附产物产值300元/亩),张种产茧达35公斤以上,张种产值达980元以上。户均栽桑2亩以上,养蚕户占栽桑户的95%以上。建设蚕茧收烘站10个,每季处理鲜茧能力350吨; 29

建设小型缫丝生产线一条,年处理干茧800吨。

(7)葡萄产业

集中力量建设一个种植基地,二个葡萄酒庄和一个葡萄酒厂。全县规划在妥鸡公路沿线种植葡萄60700亩,涉及妥甸、大庄、法脿三个镇;规划建设酒庄2个,酒庄核心建设和绿化面积合计541.4亩;建设1个葡萄酒加工厂(酒厂),占地面积202.5亩。

五、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政策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要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创新发展思路,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观念、产业化的工作思路来研究和指导农业生产,树立“社会大农业”的观念,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和整体效益,实现农牧产品的多次增值。实行一个主导产业、一个工作班子、一个发展规划、一笔工作经费、一套技术措施的方针,为全面提升农业竞争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重点产业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强化服务,做好产业建设的协调、组织和落实,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撑。

(二)、加大投入

农业生产是一项社会基础工程,改善和协调农业生产诸方面的关系或问题,单靠分散经营的农户是无法实现的,“十二五”期间,将积极争取加大投入,拓宽投入渠道,力争对农业投入的涨幅超越财政增长的幅度,以此带动地方、集体和农户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按照产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结合、运行和评价的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通过财政扶持、税收减免、信贷优惠等政策措施,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业资源开发和农业 30

产业化经营,拓宽投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动植物病虫害防疫与防治、农业科研、农技培训推广和食物安全公共储备、农业保险、自然灾害救助、环境保护与建设等方面政策和资金的倾斜力度。坚持和完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救灾补助等政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竞争力

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走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区域化发展的路子,支持龙头企业按照 “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自愿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稳定购销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培强做大优势产业,实行产品包装,统一标牌,提升品牌,提升产量和品质,搞活流通,提高商品率,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以广大农户为对象,以重大农业科技推广为重点,以科技示范户为主体,以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为关键,示范户带动广大农户的农技服务新机制,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加强与国内外农业科研单位的合作与交流、技术的引进、开发和创新,整合农业科研资源,改善科研设施和装备,开展技术攻关和试验研究,搞好良种良法的研究和开发,大力选育和开发种质资源。制定奖励措施,对在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员给予奖励,充分调动农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农业科研水平。拓展农科服务领域,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协会和农业科技型企业,探索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机制和新办法。切实搞好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和文化水平,建设一支有技能、有知识、能 31

示范、能服务,具有较强带动辐射能力的农村人才队伍,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利用。

(五)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十二五”期间,将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田间灌溉系统,推广旱作节水工程与节水灌溉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升农业的物质装备能力建设,加快因地制宜引进先进农用机械,完善农机服务体系,组织好农机作业,大力扶持粮、油、菜、茶、桑等主要农牧产品和特色农牧产品的加工业,推广秸秆还田机械、排水开沟机械、农牧产品加工机械、收割机械、设施农业机械。以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市场开拓及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建设,在优势农牧产品产区建设农牧产品批发市场,完善市场交易和检验检测设施,建立农牧产品市场预测系统,鼓励营销企业组织农牧产品外销,不断开拓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服务功能,鼓励龙头企业以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基地和农户发展,建立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

(六)强化标准化生产,确保食品安全

以粮食安全、农业生态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立无公害农牧产品生产基地,积极组织申报无公害农牧产品认证,打造无公害农牧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加大对农业环境的监测与保护,建立重大病虫草鼠害预警监测预报和防治机制,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和低、无残留农药,全面实施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生产无公害、绿色、 32

有机农牧产品,确保农牧产品质量安全。

(七)稳定和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深入落实土地承包、农村财务、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等事关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的工作,尊重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依法正确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按照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要求,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把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落实到农户。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征地程序,健全和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严格执行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制度,构建农民负担监管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筹资筹劳“一事一议”制度,加大专项治理力度,严防农村“三乱”问题的发生。认真贯彻好中央对农业的“免、补”政策,深入细致地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购机补贴和综合补贴,加大政策的宣传和落实,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认真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严格实行涉农收费“公示制”、 “限额制”、 “责任追究制”,加强对乱收费的专项治理。

(八)引导农村富余劳力转移,培育劳务经济

认真组织实施“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农业信息入乡”工程和劳动技能认定。抓好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农民绿色证书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动技术水平,增强农民外出务工的本领。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采取农业内部与外部转移相结合,就近转移与跨区域、跨境转移相结合,常年转移与季节性转移相结合,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组织农村劳务输出,千方百计扩大转移输出的渠道和规模。大力引进农业生产、加工和营销企业,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 33

农民就业岗位,保证农民充分就业,增加农民现金收入。

(九)规范乡村财务管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落实新会计制度,制定财务管理规范化标准,推动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和财务公开,加快乡村两级记账电算化。深入研究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加强农经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信息网络,改善农经工作手段。积极创造条件,制定规范的规章制度和发展规划,加快发展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示范项目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组织,使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

(十)大力推进依法兴农进程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现代网络技术,持续深入开展农业普法工作,将农业法律法规宣传到村、到户,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和队伍建设,全面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改善执法装备,提高农业行政执法效果,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完善依法治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执法监督制度,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促进公正执法和严格执法。整顿和规范农业投入品市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兽药等坑农害农行为,确保农牧产品和农资市场安全。注重依靠行政管理向应用法律手段管理为主的转变,全面推进农业各项事业依法治理,实现依法兴农。

六、附表:双柏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表

3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