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培训划重点总结笔记手机版

考试安排和作答要求

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要求从备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作为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选项,错选不得分;漏选,所选的每个选题得0.5分。

第一篇消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与消防职业道德

第一章消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一、关于消防工作的方针、原则和责任制

消防工作的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科学准确地阐明了“防”和“消”的关系,正确地反映了同火灾作斗争的基本规律。

消防工作的责任制:“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这是我国做好消防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从无数火灾中得出的教训。

消防工作的原则:“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是消防工作经验和客观规律的反映。

二、关于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

《消防法》关于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的规定主要有: 2)规定了单位消防安全职责:

①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②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③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

④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⑤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⑥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

⑦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1

 

第二篇:20xx年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技术》复习资料2

20xx年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技术》复习资料2

一、在井上下的电气设备或线路上进行工作时,必须按下列步骤完成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1)停送电前必须与有关部门汇报或联系妥善。

(2)停电拉闸操作必须按照开关、负荷侧刀闸、母线侧刀闸的顺序依次操作。送电合闸的顺序与此相反,严禁带负荷拉刀闸。

(3)开关停电后必须将其手柄锁住,并悬挂“禁止送电、有人工作”字样的停电警示牌和停送电对号牌,以防发生误操作。

(4)行试验,确实证明验电器良好,心,取得确无电压的可靠证明,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以下办法:

1、切断电源后,必须在降、配电站(室)内进行验电。

2、在室外线路上(尤其在分支或环行线路上)如电动机、变压器、照明灯等)地点进行观察、听闻、试验和最后进行验电。

(1)先接下层,后接上层。

(2)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中正常活动范围的距离: 35KV电压等级时为1米,0.7米,小于规定距离的未停电设备,应装设临时遮栏,35KV时0.6米,10KV及以下时为0.35米。临!

(3)才准许开始工作。

二、停电检修,检修工作完成后,必须按照下列步骤进行送电。

(1)工作负责人必须详细检查线路和设备是否正常,接地是否正确。

(2)拆除短路接地线时,必须先拆除导体的一端,然后拆除接地的一端。

(3)按停送电制度和各项操作规定进行送电,在合闸送电的同时,要注意表计的指示,如发

现异常现象时,应立即拉闸,并报告工作负责人和有关领导,以便及时查找原因。

三、在电容器上进行停电工作时,应先断开电源,将电容器逐台放电接地后,才能进行工作。

四、在线路杆塔上进行工作时,登杆之前,工作负责人必须查明被停电线路和杆号是否确切,经查明确实无误后,才能指挥登杆人员登杆工作。在未获得工作负责人的许可,不准擅自登杆。

五、执行停送电操作时,必须按下列规定使用绝缘用具:

(1)操作高压(3KV及以上)垫上。

(2)操作千伏级电气设备时,应戴绝缘手套或穿绝缘靴。

(3)准进行操作。

八、使开关本体与电源部分可靠隔离。

(如井下各种型号的机组等),仅拉开控制器不能认为

工作负责人应命令全部现场人员撤离工作地点至一定距离,清点人数和

十二、参加停送电工作的人员,必须扣紧袖口,禁止不穿上衣或卷起袖口进行工作。

十三、在带电设备的非导电部分进行工作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接地装置必须可靠,必要时可另加设就地接地。

(2)虽非导电部分,但距离带电部分较近又不能这遮护时,也必须切断电源再进行工作。

(3)在非导电部分进行工作的条件虽然具备,但必须考虑到在工作过程中,一旦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容易使工具或人体等可触及到导电部分,也必须切断电源再进行工作。

十四、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检修或搬迁前,必须切断电源,检查瓦斯。在其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低于1%时,再用与电源电压相适应的电笔检验;检验无电后,方可进行导体对地放电。控制设备内部安有放电装置的,不受此限。所有开关的闭锁装置必须能可靠地防止擅自送电,防止擅自开盖操作,开关手把在切断电源时必须闭锁,并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字样的停电警示牌,只有执行这项工作的人员才有权取下此牌送电。

十五、在井下进行停电工作时,切断电源后必须将导体接地放电,沼气的地方,必须进行检查,当沼气浓度在1%以下时,才准放电。

煤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当煤气和空气混合,氧化反应,这种反应由缓慢转变到着火温度,即达到爆炸阶段。如果煤气着火发生在密闭容器里、就会因急剧燃烧、故,破坏性很大。 防止煤气着火、爆炸的措施:

(1)或赤热物与之接触。 单独用阀门切断,高炉煤气管道在驱除煤气时,用鼓风

(2)在停送煤气放散时,放散管周围立即按规定要求进行处理,高炉煤气、发生炉煤气可用鸽子或其

(3)50mm水柱,当压力低于50mm水柱

(4)

(5)以防再次爆炸,煤气管道局部着火时,可用黄泥堵塞着火处,如裂缝太大,用黄泥堵塞不住时,应采取紧急措施通知有关单位停止使用煤气,然后采取灭火及处理措施。

储油罐是油库的重要设备,储存着大量易燃烧、易爆炸、易挥发、易流失的油品,一旦发生爆炸所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近20年来,油罐发展呈大型化的明显趋势。随着油气储备量的增加,储油罐的规模和数量也大幅度地增加。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管理储油罐、提高储油罐的安全可靠性,已是当前安全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1 爆炸原因分析

1.1 明火

由明火引起的油罐火灾居第1位,其主要原因是在使用电气、焊修储油设备时,动火管理不善或措施不力而引起。例如,检修管线不加盲板;罐内有油时,补焊保温钉不加措施;焊接管线时,事先没清扫管线,管线没加盲板隔断;油罐周围的杂草、可燃物未清除干净等。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油库禁区及油蒸气易积聚的场所携带和使用火柴、打火机、灯火等违禁品或在上述场合吸烟等。

1.2 静电

所谓静电火灾是指静电放电火花引燃可燃气体、可燃液体、或爆炸事故。

静电的实质是存在剩余电荷。当两种不同物体接触或摩擦时,在一定条件下,物体所带电荷不能流失而发生积聚,当带有不同电

静电引起火灾必须具备以下4个条件:

(1)由于相互碰撞、都能产生静电。特别是当液体内没有导电颗

(2)其电压可达上万伏,遇到放电条件,极易产生放电引起火灾。

(3)

(4)量达到或大干油品蒸气引燃的最小能量(0.2-0.25mJ)时,就会点燃可燃混合气体,造成燃烧爆炸。

因静电放电(ESD)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屡见不鲜,而且静电火灾具有一定的突发性、易爆炸、扑救难度大、易造成人员伤亡等特点,故如何更好地做好防静电危害工作一直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自燃

自燃是物质自发的着火燃烧过程,通常是由缓慢的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即物质在没有火源的条件下,在常温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自行发热,因散热受到阻碍,热量积蓄,逐渐达到自燃点而引起的燃烧。所以自燃的条件有3个,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放热、热量积蓄,主要过程有氧化、聚热、升温、着火。

一般来说,引发储油罐自燃主要原因有3种:静电自燃、磷化氢自燃、硫自燃。

静电自燃如上面介绍的,油罐在频繁装卸过程中,油品或运动部件与内壁相互摩擦,拍打油面,液位波动,运动部件晃荡,又由于油品含水和杂质量大等多种原因,极易产生静电,在

磷化氢自燃源于油品中的磷化氢,据有关资料表明,油品中的磷化氢以PH3或存在。PH3无自燃可能;而P2H4低,在常温下就能发生自燃,但由于汽油的极性较强,少量P2H4且与空气隔绝,也不会发生燃烧。

硫自燃起因于硫化铁自燃,烈反应放热,如出现热积蓄,温度提高,就发生自燃。

原油中的硫分为活性硫和非括性硫,元素硫、活性硫H2S腐蚀、高温硫腐蚀等,其对储油罐的腐蚀属于低温湿H2S腐蚀。低温湿腐蚀又有2种腐蚀方式:一种是硫化氢另一种是储罐内湿的硫化氢气体,

其内防腐涂层被硫化成一层胶质膜,而处在液FeS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在FeS氧化时,

FeS与空气接触,迅速氧化,热量不易积聚,而在油罐下部,越靠近浮部分FeS被不完全氧化,生成单晶硫。该单晶硫呈黄色颗粒状,松散结构的焦硫化铁中,为焦硫化铁中的FeS的自燃提供了充足的当油罐处于付油状态时,大量的空气充满油罐的气相空间,原先浸没在浮盘下和隐藏于防腐膜内的FeS渐被暴露出来,并在胶质膜薄弱部位首先发生氧化,迅速发热自燃,引起单晶硫胶质、橡胶密封圈燃烧,甚至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1.4 雷电

油罐区存在的油气混合物遇到雷击起火,即使油罐接地,亦会造成火灾。而浮顶罐雷击起火往往是浮顶与罐壁的电器连接不良或罐体密封性差所致。

2 控制措施

2.1 人的管理

所谓人的管理,就是要千方百计地防止因违章作业、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而引起的爆炸事故。不仅要加强职工安全方面的培训、教育工作,让其认识到储油罐爆炸的危害性和严重性;还要进一步规范职工的行为,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尤其是操作细节,比如穿防静电工作服,不穿化纤类衣服和胶鞋上班作业等等。

2.2 技术控制

2.2.1 从控制氧气的进入来破坏爆炸条件的形成

根据可燃物发生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可知,氧气或空气进入储油罐内。对于容量大的内浮顶油罐,使浮盘;采取高液位操作,减少油罐气相空间,减少腐蚀范围;采取惰性气体置换(操作又可防止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停止注入蒸气后,应及时注入氮气,防止空气进入油罐。

2.2.2 从工艺方面入手来加强顶防和控制

;含量;油品进罐前进行有效的脱水来降低含水量

2.2.3 从设备方面采取措施

;在易腐蚀设备内表面采用喷涂耐腐蚀金属或涂镀耐腐蚀材料等技术;;采用罐顶喷淋技术来有效降低油罐温度,延缓硫腐蚀,同时及;通过静电接地、跨接、设置静电缓和器来加强静电泄漏,防;;加强罐体密封性检查和维修;对大型油罐安

2.2.4

采取底部装油减少空气的进入、静电的产生和油雾的产生;加大注油管的管径以控制流速减少静电的产生;在检测井内进行检测和取样,并通过静置几分钟来避免静电的产生;定期采用酸洗、高pH值溶剂、多级氧化剂、钝化剂等方法来清除硫化亚铁沉积物;定期清罐尽可能地排除储罐中的积水;加强日常设备的检修、罐区的安全检查和巡检工作,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2.5 从在线监测技术上来控制

(1)建立适合的腐蚀监测网来控制与预防硫腐蚀失效。通过合理选点与布点做到在线监测和离线监测,长周期挂片与瞬时腐蚀速率测量相结合,可以全方位把握腐蚀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2)用可燃性气体报警器检测环境,使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和粉尘的浓度控制在低于引起爆炸的极限范围。

(3)对易燃、易爆作业场所的防火设计采用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自动报警的探测器应采用防爆型,自动灭火的灭火剂应采用CO2气体灭火剂。

1)源线即可;若软轴转动棒不起振可摇晃棒头或将棒头轻磕地面,即可起振动。

2)作业中应使振动棒自然沉入混凝土,一般应垂直插入,5~10cm,以促使上下层向互胶合。

3)一般间距不应超过振动棒有效作用半径的1.5倍。

4)振动棒在混凝土内振密的时间,一般每插点振密不再出5~10cm,使混凝土振密均匀;/4,以免因振动棒不易拔出而导致保护软管损坏;机件。

5)降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

6)200

7)

8)在穿戴好胶鞋和绝缘橡皮手套后方能操作插入式振捣器进行作业。

9)振捣器作业完毕,应将振捣器电动机、保护软管、振动棒刷干净,按规定要求进行润滑保养工作;振捣器存放时,不要堆压软管,应平直放好,以免变形,应防止电动机受潮。

1.按规定使用安全“三宝”(安全带、安全帽、安全网);

2.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一定要齐全有效;

3. 塔式吊车等起重设备必须有限位保险位置,不准带病运转,不准超负荷作业,不准在运转中维修保养;

4.架设电气线路必须符合当地电业局的规定,电气设备必须全部接零、接地;

5.电动机械和手持电动工具要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6.脚手架材料和手脚架塔设备必须符合规程要求;

7.各种缆风绳及其设置必须符合要求;

8.在建工程的楼梯口、预留洞口、通道口必须有防护设施;

9.;

10.

1、 参加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起爆时必须设监护人。

2、 于爆破材料的管理规定。

3、 的距离应保持15米以上。

4、 110秒/米,在同

5、

6、 操作人员应先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操作时应戴口罩和风镜。

7、 不得用力积压药包,严禁用金属工具向炮

8、 安全警戒范围:一般顺抛掷方向200米,逆抛掷方向100米。

9、 起爆前必须把爆破物品全部拿出危险警戒区,除监护人和点炮人外,其他人必须撤到安全区,双方联系确认危险区内无人后方可引爆,点炮后点炮人和监护人必须马上撤到安全区。

10、 装药和起爆必须由一人担任,严禁由两人操作。

11、 发生哑炮数不清时,必须等20分钟后方可进场处理,处理哑炮严禁直接从炮孔内掏取

炸药和雷管,重新打孔时,必须与原孔方向一致,其间距离孔深不得小于0.6米,浅孔不得小于0.3-0.4米。

12、 爆破地点与建筑物的距离较近时,应采取安全可行的措施后方可起爆,特殊爆破,应制定相应的施工和安全措施。

13、 严禁使用变质失效的爆破材料,对于失效的爆破材料应采取可靠的方法处理,不得任意销毁。严格遵守GB6722《爆破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14、 爆破施工必须与附近警戒人员和居民取得联系,交通路口应设专人看守,待危险区内无人后方可点炮。

15、 全规程》的有关部分。

深基础土方工程是指挖掘深度超过1.5m的沟槽和深度超过5m(

(一)前堆筑砂石袋或增设撑、锚结构等方法处理。基坑周边应严禁搭设施工临时用房,不得堆放建筑材料和土方,施工机具不得

(二)

(三)

(四)筑物倾斜、应立刻停止坑内降水和施工开挖,迅速用堵漏材料处理止水墙的渗漏,高水位回灌,抢救断裂或渗漏管线,或重新设置止水墙,防止其继续恶化。同时要加强对坑周地面和建筑物的

(五)挡土板,利用桩后土体已形成的拱状断面,用水泥砂浆抹面(或挂铁丝网),有条件时可配合桩顶卸载、降水等措施。

(六)设计安全储备不足,桩入土深度不够,发生桩墙内倾或踢脚失稳。应停止基坑开挖,在已开挖而尚未发生踢脚失稳段,在坑底桩前堆筑砂石袋或土料反压,同时对桩顶适当卸载,再根据失稳原因进行被动区土体加固(采用注浆、旋喷桩等),也可在原挡土桩内侧补打短桩。

(七)基坑内外水位差较大,桩墙未进入不透水层或嵌固深度不足,坑内降水引起土体失稳。停止基坑开挖、降水,必要时进行灌水反压或堆料反压。管涌、流砂停止后,应通过桩后压

浆、补桩、堵漏、被动区土体加固等措施加固处理。

(八)基坑开挖后超固结土层反弹,或地下水浮力作用使基础底板上凸、开裂,甚至使整个箱基础上浮,工程桩随底板上拔而断裂以及柱子标高发生错位。在基坑内或周边进行深层降水时,由于土体失水固结,桩周产生负摩擦下拉力,迫使桩下沉,同时降低底板下的水浮力,并将抽出的地下水回灌箱基内,对箱基底反压使其回落,首层地面以上主体结构要继续施工加载,待建筑物全部稳定后再从箱基内抽水,处理开裂的底板后方可停止基坑降水。

(九)在有较高地下水的场地,采用喷锚、土钉墙等护坡加固措施不力,基坑开挖后加固边坡大量滑塌破坏。停止基坑开挖,有条件时应进行坑外降水。无条件坑外降水时,施工支护结构(包括止水墙),然后方可进行基坑开挖施工。

(十)结构稳定,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1) 搭设高层脚手架,所采用的各种材料均需符合质量要求。

(2) 高层脚手架基础必须牢固,搭设前经计算,满足载荷要求,并按施工规范搭设,做好排水措施。

(3) 脚手架搭设技术要求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4) 必须高度重视各种构造措施:剪刀撑、拉结点等均应按要求设置。

(5) 水平封闭:应从第一步起,每隔一步或二步,满铺脚手板或脚手笆,脚手板沿长向铺设,接头应重叠搁置在小横杆上,严禁出现空头板。并在里立杆与墙面之间每隔四步铺设统长安全底笆。

(6) 垂直封闭:从第二步至第五步,每步均需在外排立杆里侧设置1.00m高的防护样栏杆和挡脚板或设立网,防护杆(网)与立杆扣牢;第五步以上除设防护拦杆外,应全部设安全笆或安全立网;在沿街或居民密集区,则应从第二步起,外侧全部设安全笆或安全立网。

(7) 脚手架搭设应高于建筑物顶端或操作面1.5m以上,并加设围护。

(8) 搭设完毕的脚手架上的钢管、扣件、脚手板和连接点等不得随意拆除。施工中必要时,必须经工地负责人同意,并采取有效措施,工序完成后,立即恢复。

(9) 脚手架使用前,应由工地负责人组织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并填写交验单后方可使用。在施工过程中应有专要管理、检查和保修,并定期进行沉降观察,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10) 脚手架拆除时,应先检查与建筑物连接情况,并将脚手架上的存留材料,杂物等清除干净,自上而下,按先装后拆,后装先拆的顺序进行,拆除的材料应统一向下传递或吊运到地面,一步一清。不准采用踏步拆法,严禁向下抛掷或用推(拉)倒的方法拆除。

(11) 搭拆脚手架,应设置警戒区,并派专人警戒。遇有六级以上大风和恶劣气候,应停止脚手架搭拆工作。

一、地下水

地下水是深基础施工中常见问题,它给人工挖孔桩施工带来许多困难。时破坏了其平衡状态,使周围的静态水充入桩孔内,果遇到动态水压土层施工,不仅开挖困难,法有以下几种:

1)壁,然后继续下一段的施工。

2)

3)对不太深的挖孔桩,基础平面占地较大时,也可增加降水管井的排数。

4)抽水;;桩孔较深

二、流砂

1)流砂情况较轻时,可缩短这一循环的开挖深度,将正常的1米左右一段,缩短为0.5米,以减少挖层孔壁的暴露时间,及时进行护壁混凝土灌注。当孔壁塌落、有泥砂流入而不能形成桩孔时,可用纺织袋土逐渐堆堵,形成桩孔的外壁,并控制保证内壁满足设计要求。

2)流砂情况较严重时,常用办法是下钢套筒,钢套筒与护壁用的钢膜板相似,以孔外径为直径,可分成4~6段圆弧,再加上适当的肋条,相互用螺栓或钢筋环扣连接,在开挖0.5米左右,即可分片将套筒装入,深入孔底不少于0.2米,插入上部混凝土护壁外侧不小于0.5米,装后即支模浇注护壁混凝土。若放入套筒后流砂仍上涌,可采取突击挖出后即用混凝土封闭孔底的方法,待混凝土凝结后,将孔心部位的混凝土清凿以形成桩孔。也可用此种方法,

应用到已完成的混凝土护壁的最下段钻大,使孔位倾斜至下层护壁以外,打入浆管,压力浇注水泥浆,提高周围及底部土壤的不透水性。

三、淤泥质土层

遇到淤泥质土层等软弱土层时,一般可用木方、木板模板等支挡,缩短开挖深度,并及时浇注混凝土护壁。支挡木方要沿周边打入底部不少于0.2米深,上部嵌入上段已浇好的混凝土护壁后面,可斜向放置,双排布置互相反向交叉,能达到很好的支挡效果。

四、桩身混凝土的浇筑

1、消除水的影响。

1)防止孔内积水影响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密实性。

2)孔壁渗水。木楔打入,周围再用防水材料封闭,时打开阀门让水流出,浇筑桩身混凝土时再关闭。

2件。为保证桩身混凝土浇筑的密实性,其中浇10米的桩身下线,这部分混

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在可能条件下,后施工较深的桩孔。在含水层或有动水压力的土层中施()的桩孔,这部分桩孔混凝土护壁完成后,可保留少量桩孔先以方便其他孔位施工,保证桩孔的施工速度和成孔质量。

硐室撤出人员,并设专人进行警戒。顶板冒落空硐、回采工作面上隅角、低风速的巷道顶板附近以及有瓦斯喷出的地点,均易积聚瓦斯。防止瓦斯积聚的主要措施是加强矿井通风管理,对超限和积聚瓦斯的处理,归纳起来,主要有稀释排除、封闭隔绝和抽排3种方法。

1 排除盲巷积聚瓦斯方法

1.1 盲巷外断开风筒接头调节法 排瓦斯时,在盲巷口外全风压供风的新鲜风流中,把风筒接头断开,利用改变风筒对合面的间隙大小,调节送入盲巷的风量,以达到有节制地排放巷道积聚瓦斯的目的。排放瓦斯过程中,随着两个风筒接头由错开而逐渐对合,直至全部接合,送入盲巷的风量亦由小到大,直至局部通风机排出全部风量。最后,经检查确认安全可靠时

即可恢复送电送风。

1.2 利用风筒预留的三通调节法 在风机出口与导风筒之间,接一段三通风筒短节。掘进巷道正常通风时,把三通风筒的分支导风筒用绳子捆死,此时风机的全部风量都送入掘进工作面。当需排除巷道积聚的瓦斯时,打开三通的分支导风筒,同时用绳子捆住主导风筒,捆的程度根据巷道内积聚的瓦斯浓度确定:部分风量仍送入掘进工作面,另一部分风量进入盲巷,稀释并排出盲巷内积聚的瓦斯。

1.3 开启局部通风机附近的风门调节法 局部通风机安设在采区进风巷内,回风直接进入采区回风巷,两巷之间的联络巷中留有通车、行人的风门。于关闭状态,当需排放联络巷中积聚的瓦斯时,通过风门的开启状态(半开或全开)稀释联络巷内的瓦斯,使其在回风口处不超限。

1.4 稀释筒调节法 筒安装在掘进巷道口外全风压通风巷道中,根据该浓度的大小来控制和调节稀释筒阀门的开度。

1.5 自控排瓦斯装置 10~15m处,其两端均用柔性导风筒相连,在稀释筒附近、掘进巷口下风侧10~15m处、风机附近,分别安装3主机经判断后,指令三位四通电磁阀左导通或右导通,根据调节风门的开闭程度进行风量分配。另一部分由稀释筒的风门排至巷道,使之混合均匀且不超限,达到自动安全排放瓦斯的目的。

2

内部积聚的瓦斯较多。在排除瓦斯前需安装风

2.1 若超限就启动风机吹散稀释;若不超限,就在密闭墙上角开

2.2 密闭拆除后,瓦检员和其他工作人员进入巷道检查瓦斯,随后延长风筒排除瓦斯。在巷道中风筒出口附近瓦斯浓度降至界限之下时,可将风筒口缩小以加大风流射程,将前方的高浓度瓦斯吹出;当瓦斯浓度降下来后,接上一个短节风筒,同样,加大风流射程排除前方的瓦斯;取下短风筒并接上长风筒继续排放前方的积聚瓦斯,直到掘进工作面。

3 顶板冒落空洞积聚瓦斯的处理

在巷道或回采工作面发生冒顶,其顶部形成空硐(冒高)时,由于冒顶处通风不良,往往积存

着高浓度的瓦斯。对该处积聚瓦斯的处理方法,一般有两种。

3.1 充填空硐法 充填空硐法是,先在冒高处的棚上铺上木板或荆笆,然后再用黄土将冒落空硐填满,或用注浆泵将聚氨脂搅拌后注入空硐内,发泡膨胀,填满空硐。这样,可以消除瓦斯积聚的空间,免于瓦斯积存。通常,在冒顶面积不大的情况下使用。

3.2 风流吹散法 ①风流吹散法处理积聚瓦斯,是普遍采用的措施。在冒高小于2m、体积不超过6m3、巷道风速大于0.5m/s条件下,可采用风障导风法,风障的材料可用木板、帆布或风筒布等制作。②在冒高大于2m、冒高体积超过6m3、巷道风速低于0.5m/s,同时又有局部通风机送风的地点,可采用分支风筒导风法,将主导风筒上引出分支小风筒,送至冒顶处,吹散积聚的瓦斯。

4 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的预防和处理

型、Y型、U+L型通风系统可以很好地预防和处理上隅角的瓦斯积聚。

4.1 引导风流稀释带走 将该处积聚的瓦斯稀释并带走。①风障法:不高(低于3%)达2.5%的后方不经上隅角上,直接进入尾巷。

4.2 抽排上隅角瓦斯 利用风筒两端的压差

5

5.1 所谓瓦斯层,就是瓦斯悬浮于巷道顶板附近并形成较稳防止和消除瓦斯层的主要方法是:增增大巷道顶板附近的风速;用旋流风筒处理积聚的瓦斯;封闭隔绝瓦斯源。

5.2 回采工作面,在采煤机截割附近和机体与煤壁之间易出现瓦斯积聚。通常,在采煤机上安装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仪,一旦瓦斯超限就切断电源,停止割煤。加大工作面风量,提高机道和采煤机附近的风速,以消除其局部瓦斯积聚。当工作面风速不能满足防止采煤机附近瓦斯积聚时,应采用提高局部地点风速的办法,通常用小引射器加大采煤机附件的风速。

据不完全统汁,全国近十年来发生因电缆着火蔓延成灾的重大事故逾百起,累计烧毁电缆32万多米,恢复重建工作耗资大。费时长,仅少供电量的损失就达100多亿元。电缆火灾事故还有其特殊的危害,那就是控制回路失效造成事故扩大,甚至损坏主设备,而且修复困难,长时间不能恢复生产。

电力电缆是发电厂。变电站维持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缆在发电厂。变电站内的广布性。电缆的易燃性。电缆着火的串延性。电缆着火后果的严重性,使电缆的防火工作受到了电力部门。消防机构和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鉴于电缆火灾事故的多发性,有必要对电缆的消防安全措施再作探讨。

创造良好运行环境避免电缆绝缘加速老化和损伤

电缆沟。电缆隧道要有良好的排水设施,如设置排水浅沟。集水井,并能有效徘水,必要时小于1%~2%,至少应大于0.5%50℃时,可采取自然排风和机械排风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风。

应避免将电缆防火门处于常闭状态。用防火隔板将,统填充封闭等影响电缆通风和散热的做法。而且,也使对电缆的正常巡视成为不可能,不能及时发现电缆故障。

加强电缆的预防性试验

还应该对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既可以和相同电缆的试验数据进行比较,探求试验数据的规律。如作直流耐压试验时,较快,或者和本电缆以前所测数据比较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70%左右。所以,必要求所制作的电缆头的使用寿命,不能低于电缆的接头的额定电压等级及其绝缘水平,不得低于所连接电缆的额定电压等级及其绝缘水平。绝缘头两侧绝缘垫间的耐压值,不得低于电缆护层绝缘水平的2倍。接头形式应与所设置环境条件相适应,且不致影响电缆的流通能力。电缆头两侧各2~3米的范围内,应采用防火包带作阻火延烧处理。

一般来说,电缆头是电缆绝缘的薄弱环节,所以加强对电缆头的监视和管理是电缆防火的重要环节。终端电缆头一定不要放在电缆沟。电缆隧道。电缆槽盒。电缆夹层内。对置于电缆沟。电缆隧道。电缆槽盒。电缆夹层内的中间电缆头必须登记造册,并使用多种监测设备进行监测。发现电缆头有不正常温升或有气味。烟雾时,应及早退出运行,避免电缆头在运行中着火。

各中间电缆头之间应保证足够的安全长度距离,两个以上的电缆头不得放在同一位置,电缆头同其他电缆之间应采取严密的封堵措施。

防止其他设备着火引燃电缆

可引燃电缆着火的有充油电气设备和输煤。制粉系统。汽机油系统。对它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充油电气设备附近的电缆沟盖板要密封,防止设备故障失火时油流到电缆沟里引燃电缆。输煤。制粉系统附近电揽上的积粉要定期清扫,防止煤粉自燃引燃电缆。制粉系统的防爆门对着的电缆要有防火槽盒包装,防止防火门动作喷火引燃电缆。槽盒包装。

1.顶板事故的原因

(1)作业不妥当,是导致这类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2)适应是造成此类事故的另一重要原因。

(3)

(4)

(5)

(6)

常用的简易方法有木楔法、标记法、听板及地压活动。

2.顶板事故防治技术

防治顶板事故的发生,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技术规程,从多方面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1)选择合理的采矿方法。选择合理的采矿方法,制定具体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建立正常的生产和作业制度,是防治顶板事故的重要措施。

(2)搞好地质调查工作。对于采掘工作面经过区域的地质构造必须调查清楚,通过地质构造带时要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

(3)加强工作面顶板的支护与维护。为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永久支护与掘进工作面的距离不得超过规程规定要求,不在空顶下作业。在掘进工作面与永久支护之间,还应进行临时支护。发现弯曲、斜歪、折断和变形的支架,必须进行及时更换或维修。

(4)坚持正规循环作业。

(5)严格顶板监测制度。

(6)及时处理采空区。

一、挤压碰撞人

(1)吊物(具)在起重机械运行过程中摆挤压碰撞人。

原因:一是由于司机操作不当;二是由于指挥有误。

(2)吊物(具)摆放不稳发生倾倒碰砸人。

原因:一是由于吊物(具)放置方式不当;

(3)(回转)中的起重机机械的挤压碰撞。

原因: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4)

原因:,;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中没有采

(

(1)

原因:一是由于司机室位置设置不合理;二是由于起重机在靠近滑触线端侧没有设置防护板(网)

(2)起重机械在露天作业时触及高压输电线。

原因:一是由于起重机械在高压电线下(旁侧)作业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二是由于指挥不当,操作有误。

(3)电气设施漏电。

原因:一是由于起重机械电气设施维修不及时,发生漏电;二是由于司机室没有设置安全防护绝缘垫板,致使司机因设施漏电而触电(电击)

(4)起升钢丝绳碰触滑触线。

原因:一是由于吊运方法不当歪拉斜吊违反安全规程;二是由于起重机械靠近触线端侧没有设置滑触线防护板。

三、高处坠落

(1)检修吊笼坠落。

原因:一是由于检修吊笼设计结构不合理;;业人员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2)跨越起重机时坠落。

作业。

(3)安装或拆卸可升降塔式起重机作业中,塔身)连同作业人员坠落。

原因:一是由于塔身(节));二是由于拆装方法不当,作业人员与指挥配合有误。

四、吊物(具)

(1)

;二是由于吊运带棱角的吊物未加防护板。

(2)

原因:一是由于起升机构钢丝绳折断;二是由于吊钩有缺陷。

(3)超负荷。

原因:一是由于作业人员对吊物的重量不清楚;二是由于歪拉斜吊发生超负荷而拉断吊索具。

(4)过(超)卷扬。

原因:一是由于没有安装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或限制器失灵。二是由于起升机构主接触器失

灵。

五、机体倾翻

(1)被大风刮倒。

原因:一是由于露天作业的起重机夹轨器失效;二是由于露天作业的起重机没有防风锚定装置或防风锚定装置不可靠。

(2)履带式起重机倾翻。

原因:一是由于吊运作业现场不合要求;

(3)汽车式、轮胎式起重机倾翻。

原因:一是由于吊运作业现场不合要求;;负荷。

一、油田注水生产概述

(一)油田注水的意义和方式

1.油田注水的意义

油层压力将随着开发时间,逐渐下降,引通过油田注水,可以使油田能量得到补充,保持油

2.

油层渗透性及原油粘度等情况,可选择不同的注水方式。

(1)

即在含水区注水。注水井的分布平行于含油层外缘,采油井在含油层内缘的内侧,并平行于含油内缘。边外注水对于面积不太大、油层连通情况好、油层渗透性好、原油粘度不大的油藏比较合适。

(2)边内注水

鉴于边外注水不适合大油田,提出边内注水方式,即在含油范围内,按一定方式布置注水井,进行油田开发。边内注水又分以下形式:

①行列式内部切割注水:即用注水井排将油藏人为地分割成若干区,每个区是一个独立的单

元,在两排注水井之间布置成排的油井。

②环状注水或中央注水:注水井呈环状布置在油藏的腰部,所以又称腰部注水,适用于面积不太大,油藏外围渗透性变差,不宜边外注水的油藏。如边外渗透性好,也可以同时配合以边外注水。

③面积注水:注水井和生产井按一定几何形状均匀分布方法为面积注水。它是一种强化注水的方法。

四点法、五点法、九点法等等,度比较高。

(二)注水井布井方法及井身结构

1.

(1)。

(2)藏。网状和排状布井系统有时也结合起来用。

2.注水井井身结构

技术套管、油层套管等组成。导管用来保护井口附近的地层,表层套管用以封隔上部不稳定的松软地层和水层。保证钻井工作顺利进行。油层套管的作用是保一般采用

(一)

注水井从完钻到正常注水,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排液:排液的目的是为了清除井地周围和油层内的“赃物”;在井地附近造成适当低压带,另外靠弹性驱动可采用一定的油量。排液时应做到以下几条:

(1)排液的程度以不破坏油层结构为原则,含砂量应控制在0.2%以内。

(2)排液前,必须测井压及井温以便为试注提供依据。

(3)油水边界外的注水井排液时,要求定时取水样和计算产水指数。

(4)应以排净井底周围的“污物”为目的,同时,还要确定注水的排液时间。

2.洗井:注水并排液结束后,在试注之前,应进行洗井。目的是为了把井底的腐蚀物、杂物等冲洗出来。避免油层被脏物堵塞,影响试注和注水效果。

2.注水井洗井

(1)堵塞,影响试注和注水效果。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必须洗井:

①排液井转入注水前(试注前);

②正常注水井、停注24h以上的;

③注入水质不合格时;

④正常注水井,注入量明显下降时;

⑤动井下管注后。

即洗井水由油管进入,从套管返出地面为

(2)或放进水池里,对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近年来,油田洗井研究出专门用于注水井洗井处理装置,循环洗井,直到出口水水质合格为止,这样避免了

3.

在一个注水系统中,由于地质情况的差异,注水井洗水能力各不相同,注水压力相差较大时,一般采用提高注水泵泵压,调整注水井阀门,控制注水井的注水压力和排量。当少数井需要高压时,在满足多数井的压力需要情况下,对高压注水井则采用单井或几口井增压方法解决,这样可提高注水系统效率,减少能耗。

根据注水井压力和排量,选择合适的增压泵,将注水站提供的已具有相当压力的水,再次升压,保证注水井的需要。

4.注水系统设备腐蚀和防腐

(1)注水井对设备的腐蚀:任何金属设备都存在腐蚀问题,而在注水系统中,金属设备直接同注入的水接触,腐蚀尤为严重。注水系统的金属设备腐蚀,主要形式为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有可分为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不论那种腐蚀,都减弱了金属的机械性能,都将给设备带来危害。在注水系统中,水中溶解氧、二氧化碳、硫化氢、溶解盐类等含量,直接影响金属设备的腐蚀,还和水的温度和流量有关。

(2)注水系统的防腐技术:解决注水系统腐蚀的主要技术有以下几种。

①设备合理选材或进行特殊处理。例如,可以采用耐腐蚀的合金材料或非金属材料,

②改变介质状态。可采用各种方法降低注入水中溶解气体(如H2S、CO2,O2变pH

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氢、甲烷、乙烯、丁烯、氮、碳酸、硫化氢等。对人体的毒性最大,所以煤气中毒实际是指一氧化碳中毒。

1.

2.

3.

4.

5.

6.

7.管网系统压力波动大,煤气压力超过水封要求,造成水封被压穿,煤气泄漏。

8.检测仪器失灵,数据不准,佩戴的防毒面具发生故障造成中毒。

9.由于阴雨、雾天,煤气不易扩散,使人不知不觉吸入煤气造成中毒。

10.贸然进入煤气地区内,有未经检查确认的明、暗沟及隧道。

11.煤气地区互保联保、互相监护不落实。

12.煤气管网V型水封污水,补水管水量不足,泄水不严密或无卡盲板。

雷电是怎样引入井下的呢?又为什么在封闭的井巷中也遭到雷击呢?

专家研究表明,雷电可能通过直接雷击、静电感应、电磁感应和电磁波辐射等形式引入井下。雷电有很大能量的脉冲电磁波,矿井在电的辐射场内时,各种导体(如避雷针)都起着接收天线的作用,使雷电传入井下。同时雷电还可以通过矿井铁轨、铁管、钢丝绳、铠装电缆、通讯电线、架空线等直接从地面引入井下。爆炸和电火灾事故。

雷电引起瓦斯爆炸的条件,一是雷电要有足够的能量,三是要有相应的达到爆炸极限的瓦斯浓度。

对付雷电的对策主要是采用泄放、堵截、疏导。均压、屏蔽。

1.经由地面架空线路引入井下的供电线路(装设的避雷器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5Ω。

2.少于两处的可靠接地,接地极的电阴不得大于,两接地极的距离应大于20m。

3.1Ω。

4.4Ω。

5.()

6.

7.电的通道和产生火花的线路。

1.高层民用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民用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 道。当高层民用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车 道。

2.高层民用建筑应设有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80m.高层民用建筑的内院或天井,当其短边长度超过24m时,宜设有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3.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消防车道。

4.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消防车道距离高层民用建筑外墙宜大于5m,当消防车道上空遇有障碍物时,路面与障碍物之间的净空不应小于4m。

5.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不宜小于15m×15m。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消防车的压力。

6.穿过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高度均不应小于4m。

7.

防火间距由于场地等原因,难于满足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时,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1.火性能,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2.燃烧性能。

3.置的窗户少,可将山墙改为实体防火墙。

4.

5.

(构)还考虑到消防人员能够及时到达

1.7~10米的

2.考虑灭火作战的实际需要。建筑物的建筑高度不同,需使用的消防车也不同。对低层建筑,普通消防车即可;而对高层建筑,则还要使用曲臂、云梯等登高消防车。为此,考虑登高消防车操作场地的要求,也是确定防火间距的因素之一。

3.考虑节约用地。在进行总平面规划时,既要满足防火要求,又要考虑节约用地。在有消防扑救的条件下,能够阻止火灾向相邻建筑物蔓延为原则。

1、作业场地在有良好排水条件,机械近旁应有水源、机棚内应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及防雨、防砸措施(顶部用竹架板封闭),地面无积水。

2、搅拌机长期停放或使用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时,应将轮胎卸下妥善保管,轮轴端部应做好清洁和防锈工作。

3、进料时,严禁将头或手伸入料筒与机架之间察看或探摸进料情况,运转中不得用手或工具等伸入搅拌筒内扒料、出料。

4、作业中如发现有故障,不能继续运转进,应立即切断电源,将搅拌筒内的混泥土,清除干净后进行检修,料斗内有隐患,工作人员须进入料筒内维修时,控制箱应断电,挂检修牌、标明,此刻正在检修,并有专人在外监控,以防他人误开电源。

5机,更换后、实施作业。

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