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反思

2014----2015学年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教学反思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二年级的(3)(4)两个班(文科班)的语文课教学工作。这学期的语文课的的教学任务是必修五和选修课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内容。为了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学期初就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层次,以及教材的编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在落实中不断调整完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小结,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今后的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一)尝试“先学后教”的方法,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很重要的,而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而“先学后教”就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发现问题,同学相互讨论,问题明了,深入探究后,如果还有疑问,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和讲解,这样就可以加深印象。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进行评比,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二)坚持常规,狠抓质量

1.本学期结合教育局和学校组织的统考和其它活动,认真上课听课评课,互相取长补短,进一步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在落实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上,能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并进行辅导。

(三)注重师德修养

平时积极参加各种继续学习和培训会议,并经常注意翻阅各种报纸和杂志,努力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和教育信息,学以致用,时刻调整自己的方向,使自己能随时跟上时代的发展,合乎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为人师表方面,严格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谨言慎行,不忘以德育人,坚信教师无小节,时刻注意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敬业爱岗,诲人不倦。能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循循善诱,争取让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不只对学生如此,平时与本组同事合作愉快,人际关系较好。廉洁从教,无私奉献。

(四)夯实基础,温故知新,提高兴趣

高二阶段对学生来说是个比较重要的时期,尤其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非常重要,这对将来的高考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入手,每周要求学生识记几十个成语,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并将学过的诗歌进行背诵、

默写。然后联系所学到的新的内容,做到温故知新。由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兴趣淡薄,通过基础知识的巩固加强,诱发这部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充分利用白板多媒体,丰富活跃课堂

我校拥有先进的白板多媒体教学设备,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上网查找和自己制作语文教学的音像资料和课件,使无声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许多课文的学习,我都要设计好导语,营造出一种氛围,然后再进入课文的学习。对于诗歌和散文,我多都播放配乐朗诵,给学生一定的熏陶和感染,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技巧。

(六)以阅读、积累促写作能力的提高

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积累,因而在抓住课堂这一主渠道的同时,还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我除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课堂记录及听好课外,还建立了错题笔记,做好语文的学习积累,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一篇美文,欣赏佳词佳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写作热情。

总之,高二语文教学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在补缺补差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困惑,练习题处理不够彻底。本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完善,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向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的目标不断奋斗。

 

第二篇:语文高二教学反思.doc

关于合作性学习的一点反思

宿豫中学 李先照 2013.6.19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一个人一生的知识支柱。”这里的“共处”显然是“合作”的意思。教育部于20xx年7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合作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合作作为学习的重要方式,显然也不应存在任何疑议,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它并未受到重视,因为大多数的教育者认为最终的高考是学生个体的独立的行为。由于这一观念,许多以合作性学习为“旗帜”教学只不过是沽名钓誉的手段,往往是赶热闹、走过场,并无真正实效。目前,在高考制度未做大的改变的情况下,合作性学习只有结合考试教育的特点才是务实的,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点改革尝试尽管在开始看起来似乎有些走题,但最终还是切题的。合作的重要性大家都知晓,然而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呢?我认为勒温的团体动力学为我们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合作性学习在阅读教学中体现为团体成员围绕关键问题展开讨论,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它的具体做法可以这样:(1)自主探究。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问题,自主研读课本,把主要问题剖析成若干子问题,独立逐一解决。(2)内部交流。团体成员交流各自成果,互相讨论,评价得失,取长补短,最后由组长综合各人成果形成答案的书面材料。(3)团体交流。各团体指派一名同学代表本队面向全班同学陈述探讨成果,各团体再次评价他队的结论,对错误予以指正,对“亮点”予以吸纳。(4)教师评点总结。教师在最后对各团体的成果予以评点,阐释自己的看法,形成中肯的、全面的答案来。

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组织探究“林黛玉形象塑造的方法”这一主干问题时,可以鼓励各团体先探究以下几个子问题:①林黛玉的出场和其他人物有何不同,依据是什么,有何深意?②贾宝玉、王熙凤眼中的林黛玉的形象有何不同?③怎样解读林黛玉初见宝玉时的“一惊”?子问题的解决,主干问题的解答自然水到渠成。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强调了教育过程中方法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应该把方法的传授贯穿教学的始终。学生要能够自主探究,教师

要事先为他们准备好“工具”,这“工具”是剖析文章的角度,是思考问题的角度,是具体操作的办法。分析文章,角度可以是从立意、题材,可以是从结构、表达技巧、语言等,这要让学生知道。思考问题的角度,可以从全局出发,由整体而及局部;可以从某一点出发,由特例而及一般等,这要在训练中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比如,比较法,找关键词的速读法,品味意境、品位技巧的精读法,批注法,符号标记法,等等,这些做法要能够时时用,以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因特网上搜寻周作人的《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林语堂的《悼刘和珍和杨德群女士》等资料,以便了解更多的史实真相,以便探究鲁迅杂文风格、表现方法、思想境界与他人的不同。

阅读教学的有效做法远不止以上几点,不管采取何种做法,作为教师都不应该把结果直接告诉给学生,而应该把教的内容转换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出问题相机诱导,让学生自觉,主动去探讨阅读材料。作为老师切不可包办代替,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极大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由“扶”而“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