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学困生转化

小学英语学困生转化

六年级这两个班,从五年级到六年级我一直都教他们,在这二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每个学生都非常了解,同时我深深的感觉到学困生的转化是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尤其是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在这两个班中,英语学困生占了大部分,这些学困生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一类是智力低下的学困生,由于他们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不恰当而导致学习基础差,表现为不能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学习任务,学业成绩较低;还有一类是品行型学困生,他们经常发生违反道德准则或有严重的违规违纪行为,妨碍他人学习、妨碍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妨碍班级教学常规的学生。这两类学生在班级中为数不少,因此在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观察这些学生的表现,根据他们的各自特点,研究转化这些学困生的方法,下面我就举两个班级中的例子,来探讨转化学困生的方法。

我先谈一下我们班第一类学困生。这些学生在平时表现出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自信、上课时常走神等情况。杨石林和吴文涛这两个学生就是这类学生的典型,从我接手本年级就对他俩印象较深,上课回答问题时总是低着头,说话时声音很轻而且还不清楚。作业也存在很大问题,字迹潦草,错误率较高,题稍一难,就交不上,于是我对他们的平时举动特别关注,发现他们上课与下课时的状态完全不同。他们上课时精神很差,下课时却很活泼。针对他们的这些特点我也采取了一些相应地措施。例如:上课经常提问他们,但是选择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一旦他回答正确就给予鼓励。下课抽空就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爱好,并进行深入研究。我还不定期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已有的学习方法,并引导将这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应用于英语学科。这样一来,英语上课情况也有了变化。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们上课时发呆、回答不清的情况有了明显地改善,同时,在几次英语测试中成绩也有了一定提高。虽然,从整体成绩来说,进步并不明显,但可以看到在上课和作业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从上面的事例,我认为学习型学困生的主要有这样一些特点,他们智力正常,但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由于成绩下降带来学习上缺乏信心,从而产生恶性循环。因此在转化这一类学困生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第一、让学困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恢复自信心。

在教学中我运用了激励教学法,鼓励他们努力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如上课经常提问、下课及时辅导。同时,如果发现他进步,哪怕他们只有很小的进步,我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产生愉快情绪和体验。这能使他们抬起头来,摆脱学习困境,增强克服困境的意志品质。

第二、培养学困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合小学英语学科的特点,教给他们学习,记忆,思维的正确方法,指导他们学习学科知识体系,进而掌握该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利用感知、记忆和思维规律,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逐步形成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方法,通过迁延的效应,也可以带动其他学科不断的进步。

我再谈一下另一类品行型学困生。 他们通常对教师、家长、同学疑心重,情绪、情感上具两极性。易激动,难自控,易走极端。对道德认识的模糊性和意志品质上的脆弱性使他们难以抵御外界的诱惑,进而盲目摹仿,形成不良习惯。在强烈的个人欲望的驱使下,做出许多违规违纪,甚至违反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行为来。我班就有这样一位学困生,他叫程豪杰,他的主要问题就是品行不端,经常违反校纪校规,这对他的学习成绩影响很大,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因为他总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面对这种情况,我就联系他的家长,从家长那儿了解到原来是从小娇惯的原因。了解到这种情况我当时也非常灰心,毕竟单凭我在学校这点时间,很难有效地进行教育,我想放弃。但是,一次他妈妈来访使我感到他的家庭还对他抱有很大希望,并且也愿意配合学校转变这个孩子。于是,我通过多次与他的家长的交流,了解了他在家的表现,知道了他现在出现种种不良行为的原因。于是我与家长商量,希望家长能在家对孩子施加一些压力,如:限制孩子的花销,关注孩子上学和放学回家的时间。有了家长的配合,我在学校的工作也就更加从容。

当然,我知道这只是第一步。对于这种长期缺乏家庭教育,行为习惯出现严重偏差的学生,必须有一个长效的管理办法。我抽空经常到教室观察他的行为,出现任何违纪的苗头就及时制止,久而久之他也感到老师在时刻注视着他,他在行为方面有所收敛。当然,对于这样的学生还必须时不时给予一些鼓励。他的头脑非常灵活,因此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我就单独找他谈心,对他在学科上的进步给予表扬,有时还会当着全班同学表扬。由于以前经常接受批评,一旦得到老师的肯定,他的学习劲头就更足了。现在这个学生成绩从班级30多位,上升到20位,更为关键的是他的一些坏习惯逐渐减少。通过上面这个案例,我认为针对品行学困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首先,联合家长共同教育。

在转化这一类学困生时,我们可以采取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让家长认识到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将一些你的教育方法传达给家长,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这样,转化工作将会得心应手。因为这些学生的家庭往往存在问题,他们的家庭教育不良甚至缺失,而这些学生在家的时间实际要比在校时间更长,他们所出现的问题也往往由于家庭的变故而造成。

其次,再教育中要潜移默化的转化这类学生时

这类学生的行为偏差往往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的,因此想要转化绝对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时需要我们时时关注他的变化。我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上课的提问、下课后作业的面批、放学前的叮

嘱等。虽然这些都是琐屑的小事,但在学生心中会产生累加效应,学生可以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某个时间你会欣喜的看到他的变化。

再次,我们的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

我们评价这类学生不能单纯看学习成绩,而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入手。如我们发现这样的学生平时上课不出现违纪,能够服从教师管理,即使成绩没有进步,我们就应该认为他已经有了进步,只要有进步就要及时表扬,只有这样才能重新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以及做合格学生的自信,有了自信他们就会有不断向前的动力。

其实,不同的学困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我们的转化方法也应该因人而异。但是在教育和转化过程中,我们必须及时的思考与反思,因为他们之间也会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可以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有借鉴作用,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

 

第二篇: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心理分析及转化策略

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心理分析及转化策略初探

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倡导一种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语言学习方式。为此,教师采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希望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情境中,产生学习英语的需要,使语言的学习成为一个自主体验、实践的习得过程。然而,越来越多的学生却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英语产生较强的“厌学情绪”。学困生常被冷落,没有得到最大程度地发展. 面临英语课改力度越来越大、而本校生源总体越来越差、英语教学中学困生越来越多的现实,身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如何以正确的心态面对这一切,解决这一严峻的问题?

教学实践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困生在学习心理上存在明显的自卑感、失落感,具有胆怯心理、压抑心理、惰性心理和逆反心理,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在教学中,帮助学困生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的对策有: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定期作学法指导,实施分层次指导和成功教育是实现学困生转化的有效途径。

一、英语“学困生”心理分析

在英语教学研究中,采用访谈、调查、观察等方式具体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存在的困难及问题,整理、分类、分析得出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大致有意志障碍、情感障碍和思维障碍三种形式。

(一)意志障碍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发展过程,而且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即意知过程。学生意志品质的好坏,对实现教学目的、教学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困难生,往往不是由于智力低,而是意志力薄弱,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缺乏意志力,缺乏明确的目标;由于英语作为我们要学的目的语,运用机会不多,导致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浓。

1.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

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正确,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能把学习英语看作是他们的愿望和需要,英语学习受不稳定情绪的支配,学习

热情冷热无常,把学习英语看作是一种苦差事,是一种负担,甚至产生了“不想学”的“厌学情绪”,久而久之,形成了学困生。

2.缺乏意志力。

英语有成百上千的单词要记住,有数百条短语要掌握,语法知识要系统。一些“学困生”也曾发愤学习过英语,但经过一番努力,效果并不理想,于是逐渐丧失信心,就退缩了。这些同学最根本的缺点是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

3.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兴趣不浓。

农村学生虽能认识到英语学科的重要性,但对于学习大多数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要么是为了中考、高考,要么出于家长的逼迫,没有认识到我国已加入WTO,国家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需要越来越多的涉外人才,学习学好英语是他们将来长大以后从事任何职业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学习掌握英语应是他们内在的需求。俗话说“伟大的理想,产生伟大的动力”。学生没有真正从心底产生学习需要,更没有树立必须学好英语的坚定信念,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上进心及竞争意识。所以,就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收不到较为良好的学习效果。

4.学生课外运用英语的机会不多。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有些学生在“课外”常用英语进行交际,但实际上内容只是简单的日常问候用语和道谦、道别用语,没有多少运用的机会,有些学生便产生“短视”认为即使学好英语也在我们的身边用处不大,使兴趣一天天减弱,学了也是“屠龙之技”。学习缺少了原动力,最终导致其走下坡路。

(二)情感障碍

情感是人们内心对外界事物所抱的肯定或否定态度的体现,如愉快、憎恶、热爱、仇恨等。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教师或家长对学困生期望值过高,可是他们的基础知识本来就薄弱,在同样多时间内,这些东西往往是他们无法全部接受的,从而导致了他们害怕学英语,甚至厌恶英语,最终放弃学习英语;教师教育不得法,忽视个性的差异。

1.性格倾向。

一些同学性格内向、孤僻。他们不愿开口,不善交往;开口少,与他人接触也少,往往模仿能力也差,这就使得他们不愿参与各种英语练习活动,内向的性格使他们回避与别人交往,碰到问题常常不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在课堂上害怕表

现不佳有损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形象,降低自我价值。因此,他们缺乏自我表现的习惯和勇气。具有这种性格倾向的学生,不仅学习上的困难无法解决,而且学过的语言知识也不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再现。这些学生不敢举手发言,当被叫到时,有的低头不语,有的声音很轻,像在自言自语。进行Pair work时,他们总是不投入,缺乏跟同学合作精神。

2.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情绪。

这是妨碍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情感因素。学生的竞争天性能产生焦虑,因为学生喜欢拿自己和同学作比较,一旦发现他人比自己强,表现比自己好时就会产生焦虑,一些同学一走进课堂就产生焦虑心理,生怕不能回答老师的提问,生怕不能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生怕被老师和同学评价太低。过分的焦虑会使学生感到不安、失意、自我怀疑、紧忧虑,从而使学生畏缩不前,课堂表现差,学习效果差。

3.课堂中的胆怯心理。

刚接触英语时犯错误一般不会感到难为情,学生一般敢于开口踊跃发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情感气质的形成,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自我保护,避免犯错误的心理,尤其是害怕犯错误的心理,以致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课举手、主动发言的同学越来越少,少开口、少出错成了学生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

4.情绪的迁移。

学困生在学习困难时产生的各种心理和懈怠情绪状态会逐渐迁移到与学习无关的他们不感兴趣的其他活动上。他们懒于、不屑于甚至不愿意做,如运动会,班级卫生甚至大课间活动等等。

(三)思维障碍

心理学指出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等。学困生大多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思维发展尚有缺陷,还不能区分教材重点,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加上还没有掌握基本学习技能方法,不能在一定时间内有效掌握知识,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存在很大程度上的思维障碍:思维广度不够、思维深度不够、思维变通性不够,思维概括能力不够。

1.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英语学科中的学困生大多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其表现是:有的学生贪玩、懒惰,没有养成勤奋刻苦的学习习惯而是养成了等待、依赖的习惯,不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不主动接触新知识,只等教师讲授,只完成简单的抄写作业,有针对性、难度大的作业则通过抄袭完成。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讲方法,不是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而是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能坚持长时间集中,游离于教学之外,课堂学习效果很差。有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因素,性格内向,上课总是默不做声,害羞、胆怯、不敢张嘴,生怕出错丢面子。其实,越不敢张嘴,就越不会读,恶性循环下去,形成“哑巴英语”;许多学困生死记硬背单词、句型,对语言的理解不能融会贯通,只能断章取义,照本宣科,不能充分理解听、说、读、写之间的必然联系,结果脑子中只形成一些零碎孤立的语言信息,缺乏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思维发展有缺陷,不善于区分教材重点,独立思考能力较低。

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指出,“学困生”对教学内容理解、掌握较慢,常常跟不上课堂教学进度,渐渐出现知识缺陷和能力欠缺。这种能力欠缺则指进行英语学习的特殊能力,如学习英语的拼读能力、拼写能力、听觉记忆能力、运用旧知识技能的能力、推测能力以及善于“耳拾”(从旁人听说中学习)能力等等的欠缺。英语这一学科的特点要求他们必须在学习中以旧引新并且大量接触。如果无自学能力而单靠教,再加之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班大、人多、课时少,又缺乏目的语的语言环境,则会成为英语的“学困生”。

3.基本学习技能方法,存在缺陷,不能在一定时间内有效掌握知识。 学习方法是发挥学生能力的手段,也是增进学习能力的途径。“学困生”不良的学习方法主要表现在:

①课前不预习(不能在课前消化一些问题,不能带不懂的问题有准备地进入课堂)。

②课上不听讲(不能积极用英语思维和理解记忆,不能主动参与小组活动,不能大胆开口,懒于实践),有的学生上课虽认真听讲,但不做笔记,课下无法及时复习。有些学生则使老师叫她/他记,他/她才勉强记在书本上,因为不系统,效果不好。

③课后不复习巩固,作业马虎,完成任务了事。

④学习缺乏主动性,尽管词典就在身边,遇到一个不认识的单词也要问老师,养成了懒惰的学习习惯。

⑤只注重文字信息而不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只注重完成老师布置的硬任务(书面作业),而不注重软任务(读书、背诵等)。

⑥学生在初学时,不是在听清音、辨明义的基础上认真模仿,反复练习,而是用汉语发音代替英语发音,最后读出的英语英国人听不懂。

⑦在记忆单词时,有的学生结合单词的形、音、义,根据读音规则,把单词放到上下文中进行记忆,而有些同学死记字母组合,孤立地死记硬背,按一对一地方式与英语挂钩,当然收效甚微。

⑧在学习句型、对话、课文时,一部分学生是学用结合,边学边用,能联系实际,创设情景,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这当然是正确的学习方法;而另一部分则学用脱节,学不能用,只读不练,只学不用,最终使所学的语言主成为“死”的语言。

⑨没有静听别人说、读、答问的习惯;没有勇于模仿说写的习惯;没有写后检查的习惯;没有做作业翻书和反复订正作业的习惯;没有自我评估的习惯。

??

二、转化英语“学困生”的策略

教学实践中的“学困生”教育要“治疗教育”与“预防教育”齐头并进。预防教育涵盖了所有的学生,而治疗教育仅仅指向“学困生”。具体做法如:

(一)要克服厌学者思维发展的缺陷。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在对厌学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运用问题研究的因素,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克服厌学者的“思维惰性”,引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鼓励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通过教学使“学困生”掌握比较、概括、分析、综合的思维技能,学会区分教学内容,加强“学困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使理论成为学习的核心、基础和主干。再次,要注重发展“学困生”思维的独立性,可在学生相互合作中求得思维的独立发展。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给予“学困生”最低限度的帮助,增加其独立学习和活动时间、培养提问、思考和讨论问题的习惯。

(二)对于没有读书目标的“学困生”,不能简单地批评教育,若过于严厉,就有可能使他们弃学,成为流生。所以,我们要给他们确定一定的英语学习目标,

但要注意把握尺度,这个尺度就是学习的“量”的问题,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多激励。表扬是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催化剂”。在日常教学中要多找他们谈心,逐步培养他们内在的强烈的学习动机,可使用情境式、趣味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循序渐进,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做学习的主人。

(三)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困生”,首先要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要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其次,要培养他们的自主自立意识,学好英语是自己的事,是“我要学”,而不是教师家长“要我学”。只有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才能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成功者的脚步就是“奋斗”二字。另外,我们还要多施“爱心”,要善于引导、激励,要心平气和地与他交谈、沟通,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对这类学生制定目标,要求要低一点,以激励他们的斗志,只要是他们自己能力水平所达到的都要表扬鼓励。要为“学困生”提供和创造能够取得成功的情境与机会,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兴趣,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具体措施例如:a.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关系,创造愉快、平等的人际气氛,不歧视,不以消极语言刺激;b.善于发现和诱导“学困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把这些品质转化为学习兴趣;c.为“学困生”创设一些“特殊的成功情境”,鼓励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对其成功给予及时表扬,使之理解学习的意义。

(四)对于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好的“学困生”,平时要加强英语学习方法的指导。巴班斯基指出,教师培养“学困生”学习技能的关键:一是帮助“学困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如学会阅读、写作、制订学习计划、使用教科书、安排学习与娱乐,并养成合理的作息习惯等;二是注意加强和指导“学困生”学习技能训练,在教学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强化其掌握、运用、巩固应掌握的学习方法,并及时检查和反馈,逐步提高“学困生”学习的有效性。因此,课堂上,老师要要求他们跟着老师“转”,盯紧老师,集中注意力。指导他们加强有意记忆,努力把刚学过的知识“汇”的脑子里,融入到原有的知识块中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尽量做到语言风趣、幽默,吸引学生,达到让学生专心听讲的目的。课外,要求他们自觉做好英语练习。认真预习好明天学习的内容。指导他们强化复

习,回忆、巩固学过的知识。只要我们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不断引导,强化训练,从“他律转化到自律”,最后一定能使他们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的。

(五)对于英语知识上有缺陷的学生,要克服“学困生”知识上的缺陷。首先要查明“学困生”知识缺陷的性质和程度及原因,可借助教师的日常提问、作业分析、课堂反馈、个人访问、诊断性测验、“教育会诊”等方法来实现。具体方法如:a.组织“学困生”系统复习教材,保证其对基本知识体系的掌握;b.对“学困生”实施“区别教学”,即针对“学困生”知识学习上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办法进行特殊帮助;c.为“学困生”设计适合其程度的个别练习;d.通过补习弥补知识缺陷,一定要恰当,以免造成较重学业负担;e.及时检查、了解和评定“学困生”的学习情况,防止知识上出现新的“空白点”。

(六)对于性格内向的“学困生”,我们要仔细观察,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找到突破口,对症下药,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真诚地爱护他们,信任他们,努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是克服自卑、取得成功的钥匙,而且自信心能增强学习英语的动力,可以增强记忆力。在教学中可优先让他们回答问题,五分钟试讲等。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潜移默化中克服孤僻心理,同时英语教师还要创设好的课堂情境,启发他们的兴趣,指导他们自觉学习,查漏补缺,检查作业,修改英语习作等。

(七)运用“罗森塔尔效应”,树立“学困生”的学习信心

19xx年,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罗森塔尔和雷诺尔?贾可布森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在实验中,他们随意抽取一组一年级学生,尔后告诉这些学生的老师,这些学生经过特别的测验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无穷潜力。以后,师生们在各方面对他们另眼相看,老师们积极、恰当地引导。他们不知不觉受到感染,自尊心、自信心倍增,各方面分外努力。结果发现,当教师期待这些学生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智慧进步时,他们果然在一段时间后取得比对照组学生高得多的智商分数。研究者解释说:这些学生的进步,主要是教师期待的结果,是由对教育对象的尊重、信任、热爱和对其更高的人际期待而产生。人们把这种效应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其内涵为:如果为教师提供虚构的关于他的学生具有超过现在成绩的巨大潜力的结果,教师对那些被暗示为具有潜力的学生平时的言行或学习中的表现都显示出极大的耐心和热情,以致于

这些学生真的在学习成绩上开始大幅度提高。罗森塔尔的实验表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科学地运用“罗森塔尔效应”,给学生积极的评价和期望,特别是对“学困生”,让他们受到与优等生同等的心理待遇,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从而树立学习信心。为此,需充分利用成就性需要。首先,在“最低要求和无限发展”的思想指导之下,教师应保证“学困生”每上一节课或个别辅导之时,都能学有所得,而不是“奉陪末座”。其次,明确交代教学活动的目的,让“学困生”在目标明确的小步子中前进。这样既易于达到目标,又能具体地看到学习成果。此外,应随时随地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学困生”再差,也会有自己的进步,只是我们常常着眼于差,用非学困生的水平去衡量他们,所以老觉得无进步可言。教师需要牢记“数子十罪不如奖子一长”的古训。让他们坚定信心,奋发向上,从而不断进步,显示出优秀的学习品质和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八)培养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老师的品德或威信甚至能决定学生学与不学、喜欢与讨厌某一学科,这是一种感情迁移现象。因此沟通师生情感、达成师生间的双向理解十分重要。教师要在课堂上以亲切、友好、大方的教态及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课下要有计划地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困难和体会以及他们对教学的看法、要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产生良好的双向反馈。教学历来是师生共同的活动。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这里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鼓励性原则。鼓励优等生冒尖,促进中间生争先,帮助“学困生”过关。特别是“学困生”,要多一点关心,仔细观察,因势利导,对他们哪怕是最微小的进步、成功,都应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使他们从教师的赞扬中得到鼓励,千万不要伤其自尊心。如果课堂上他们写不出单词,背不出课文或回答问题欠佳,教师应亲切地说:“It doesn't matter,think it over.”或“If you are more careful, I'm sure you can do it better.”这样就会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使其怀着良好的心态,专心听课,积极思考,向

更高层次迈进。二是感化性原则。这是指以情激情、以情育情。教师要对“学困生”以饱满的情怀和真挚的关心,甚至是偏爱去影响感化他们,点燃他们心灵的火花,培养他们的学习情趣,激发他们的上进精神,促使他们重塑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如果学生稍有差错,就训斥讽刺,甚至变相体罚,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受到极大的伤害,学习热情也会一落千丈,后果将不堪设想。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九)尝试错误,错而后通

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是学生的积极活动。积极活动以创造性的思维为前提,创造性活动不可能在心理压抑、缺乏自信、恐惧等状态下进行。学困生的心理障碍中最大的是害羞、怕错、无自信,三者又是以怕错为主。错误在英语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分析英语中的错误有两类:一类是来自母语干扰的错误,约占15%-30%;另一类是使用英语不当的错误,约占70%-85%,是学习发展中的错误。发展中的错误和母语负迁移的错误有时是不可避免的,而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可逐渐使这些错误得到纠正。另一方面,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运用语言,若是出现语言结构形式上的错误,只要不妨碍表意,就不必深究。美国学者桑代克提出的尝试错误说,证明了“外语学习可以说是通过尝试来克服错误的过程”。教师不可过多地指责学生在语言操练中出现的错误,而要鼓励他们大胆进行听、说、读、写的英语实践活动,使他们能勇于从错误中求进步,便可形成“尝试错误,错而后通”的良性循环。

(十)总结成绩,及时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是凭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作出自我判断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找出他们的积极因素。当他们取得成绩时,老师要在全班面前表扬他们,这样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快慰和成就感,使得他们信心倍增。当他们出现错误时,教师要体谅学生,态度和蔼、委婉地指出错误,并多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常对学生讲“Trust yourself”、“Try your best”、“Never give up”、“Keep up your courage please”、“We believe we are the best”等等激励话语,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常让学生登台轮流演讲或复述课文等,时间一长,学生们就会由胆怯、别扭到自然、大方。对于“学困生”,要给予更多的关

怀,尽量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提的问题不要超过他们的能力范围,并且要多表扬多鼓励。

(十一)加强目的性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应不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认识其意义和作用。一方面讲“大道理”,使学生感到国家的建设、对外交往需要外语,未来的社会接班人必须掌握一门外语,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责任感。另一方面,讲“小道理”,即结合他们自己的前途,使他们懂得掌握一门外语对于他们将来自主择业、帮助事业发展有很大好处。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确立起高尚的学习外语的动机,从而对外语学习感兴趣。

参考书目

1、《奇妙的课堂心理学》,科学教育出版社

2、《差生心理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3、《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转化后进生的理论与方法》,知识出版社

5、《如何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