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是因为光从 水中斜射向 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虚像 ,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虚像  。

二、透镜

1、  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典型光路

 

 3、填表: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

具体见下表: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⑸成虚像时: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第二篇: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五章电路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 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 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元电荷 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 、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5、单位:(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mA 、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符号:

(2)、方法: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 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㈡ 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Ⅰ 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Ⅱ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 和0—3A。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 测量 ,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 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 碱 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 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

2、绝缘体: 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四、电路

1、 组成:

 

②用电器: 定义:用电来工作的设备。

             工作时:将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④导线:输送电能

2、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

5、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第五章 单元同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说明(    )

A.两金属箔都带正电荷    B.两金属箔都带负电荷

C.金属箔一片带电正荷,一片带负电荷     D.无法确定

3.如图所示,三个用细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它们之间的发生的相互作用如图1所示,请判断这三个小球的带电情况(    )

A.甲、乙、丙都带电   B.甲、乙不一定带电,丙一定带电

C.甲、乙一定带电,丙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D.甲可能不带电,乙、丙一定带电

4.两个小球靠近互相吸引,接触后把它们分开,然后又把它们靠近,这时两个小球(  )

A.一定互相排斥 B.一定互相吸引 C.一定无相互作用  D.一定无吸引现象

5.关于电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源的作用是使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以持续对外供电

B.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C.从能量转化的观点看,电源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D.要得到持续的电流,必须要有电源

6.某同学将如图所示的三个灯泡连接在电路里,接线良好,当闭合开关时,三个灯泡都不亮,则(    )

A.甲灯丝断了  B.乙灯丝断了 C.丙灯丝断了 D.都有可能

7.如图所示,要使三盏灯并联,应采取的做法是(    )

A.连接bd    B.连接ad    C.连接ab    D.拆除bc

8.张力同学在用电流表做“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实验时,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到如图的位置,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电流表坏了     B.电流表的量程选大了

C.电流表的量程选小了  D.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错了

9.小丽同学在用电流表测量两灯串联时的电流,当闭合开关时,发现两灯时亮时暗,电流表指针来回摆动,发生此现象可能是(    )

A.某灯灯丝已断 B.电路某处短路C.灯泡与灯座接触不好 D.电流表损坏而出现断路

10.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后,比较a、b、c、d四处电流的大小,其中不正确的是(    )

A.Ia=Id    B.IaId   C.IaIb   D.IdIc

1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时,若发现两个电流示数相等,且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则出现的故障是(    )

A.R1短路    B.R1开路  C.R2短路     D.R2开路

12.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时,将一只准确的电流表接入电路后,合上开关,灯泡均发光,但电流表的示数为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电流表被导线短路                 B.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C.电源坏了,电路中没有电流       D.由于电流表接线柱接触不良,被开路了

13.如图所示,若开关S闭合后,灯L1L2均不亮,小华同学利用一根导线去查找电路故障,当她将导线连接在灯L1两端时,两灯均不亮,将导线连接在灯L2两端时,灯L1亮而灯L2不亮.由此可以判断(    )

A.灯L1短路   B.灯L2短路    C.灯L1断路    D.灯L2断路

二、填空题

14.将塑料梳子接入闭合电路中,小灯泡不发光,说明塑料梳子是______。用这种梳子梳干燥的头发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______。

15.有四个带电小球甲、乙、丙、丁,已知小球丁带正电,小球甲吸引小球乙,小球乙吸引小球丙,小球丙与小球丁相互排斥,那么小球甲带___电,小球乙带___电,小球丙带___电,小球甲与小球丙接触时将互相___。

16.电流是由电荷的___形成的,提供持续电流的装量叫电源,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____能。干电池的外部,电流方向从___极流向___极。

17.摩擦起电的原因是发生电子转移,如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___电子,带___电,而丝绸将___电子,带___电。

18.验电器A带正电,B不带电,用一根金属棒将它们连接后,电流方向从验电器__到

验电器___,电子移动方向从验电器___到验电器___。

19.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必须_____联在被测的那部分电路中;②正负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___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____接线柱流出电流表;③被测电流不允许超过电流表的__________;④严禁将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直接连到_________上。

20.如图所示,(1)当开关S1闭合,S2、S3断开时,灯L1和灯L2的连接方式是_______;(2)当开关S1断开,S2、S3闭合时,灯L1和灯L2的连接方式是_______。

21.有些用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弄脏,这主要是因为化纤布容易发生____        现象,从而          细小灰尘的缘故。

22.使用电流表测电流,使用前要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     位置,将电流表与被测电路_______,连入电路时应注意被测电流不能_______电流表的量程。

23.如图所示,合上开关,电流表A1的示数为1.4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5A,则通过灯L2的电流为      A,若用电流表单独测灯泡L1的电流,应选用          量程(选“0~0.6A”或“0~3A”)。

24.同学们在连接实物电路时,开关应      ;电流表接入电路时,为了避免电流过大损坏电流表,在不能预先估计电流大小的情况下,要进行_________。

三、解答题

25.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带电?请用两种方法来判断,写出实验器材、简要的步骤及判断方法。

26.甲、乙两个物体分别带等量的正、负电荷,当甲与验电器A的金属球接触时,结果验电器A的金属箔完全闭合;当乙与验电器B的金属球接触时,验电器B的金属箔的张角更大了,请你判断验电器A、B原来的带电性质。

27.用笔画线作导线,将下图中的元件连接起来,连成符合下述要求的电路(设灯泡不会烧坏):要求:①开关Sl、S2都断开,红、绿灯都不亮;

②只闭合开关Sl,红、绿灯都不亮;

③只闭合开关S2,红、绿灯都亮;

④开关Sl、S2都闭合,红灯不亮,绿灯亮。

28.小刚同学在实验室做连接并联电路的实验时,把两个灯泡和开关如右图连接。(1)小刚同学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在图中只改动一根线,使两灯构成并联关系。

29.电学课上,老师曾讲过“开关的作用”,激发了小兰等同学对开关的控制作用的探究。

小兰找来两只相同的小灯泡,装有两节干电池的电池盒,开关一只,导线若干。针对一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电灯通断的情况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按图示电路探究了开关的控制作用。请你思考回答问题:

(1)按图_____连接电路,开关闭合后,灯泡要亮一些。拧去一个小灯泡另一个小灯泡仍能继续发光,是按_____图组成的电路。

(2)小兰发现学校教室里,也是一只开关控制两盏日光灯,教室里的日光灯采用的是_____图所示的连接方法。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30.如图1是小明和小强做“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实验时未连好的电路,现要求灯L1和灯L2并联,且电流表测灯L2中的电流。

(1)请你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帮他们完成电路连接,以符合要求。

(2)按要求正确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甲所示,则灯L2中电流为_____A。(3)在这个电路中,用电流表测干路中的电流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乙所示,则灯L1中的电流为_____A。

31.如图所示电路,电流表A1读数为0.18A,电流表A2读数为0.32A,通过灯泡L3的电流为0.15A,求:(1)通过L1和L2的电流分别是多大?(2)电流表A3的读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1.C  2.B  3.C   4.D  5.C   6.D   7.B   8.D   9.C   10.B   11.B 12.A   13.D   

14.绝缘体  摩擦起电,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15.正 负 正 排斥   

16.定向移动 电能 正 负 

17.失去 正 得到 负 

18. A B B A

19.串   正  负    量程   电源

20.串联  并联

21.摩擦起电,吸引

22.零刻线,串,超过

23.0.5,0~3A

24.断开,试触

25.方法1:器材:轻小物体如纸屑或微小的泡沫塑料  用这个物体靠近轻小物体,如果能吸引轻小物体,则物体带电,如果不能吸引,则物体不带电。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方法2:器材:验电器  把这个物体接触验电器,如果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则说明物体带了电,如果验电器的金属箔不张开,则说明物体不带电。实验室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方法3:器材:两根带正电和负电的玻璃棒和橡胶棒  把物体分别靠近悬挂着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如果都吸引,则物体不带电;如果和其中一根棒子排斥,则物体带电。因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6.验电器A、B都带负电

27.如图所示:

28.(1)连接开关S与灯L2之间的导线连接错误(或造成电源短路)

(2)如图所示:

29.(1)乙  乙  (2)乙    有时一只日光灯不发光时,另一只日光灯仍然发光

30.(1)如图所示:

(2)0.36 

(3)0.44

31.(1)L1的电流为0.18A;L2的电流为0.14A

(2)电流表A3的读数是0.47A

32.(1)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各支路的电流相等

(2)他们在探究过程是选用两只相同规格灯泡进行实验造成的;改进:应再选用两只不同规格的灯泡再进行一次实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