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初中八年级英语综合实践活动

为促进实施英语素质教育,进一步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工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累学生的英语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我设计了这节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

一、 活动背景分析

现在网络联入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网络是一把双刃俭,给我们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一些毒素。危害也不可小觑。特别是一些青少年,他们的生理、心理处在急剧变化的阶段,很不成熟,一旦迷恋上游戏,往往难以自拔,轻则荒废了学业,损害了身体,重则引发违法、犯罪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光靠说教难以收到预期效果。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电脑游戏的危害,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电脑游戏,走出沉迷电脑游戏的误区,于是,我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受到教育。

二、 活动对象及时长

八年级全体学生,一周

三、 活动目标

1. 使学生正确看待网络

2.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英语课的学习兴趣。

3. 学会在实践调查活动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在活动中学会交往与合作,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四、 活动准备

(一)确立活动主题

1. 调查本班学生常玩哪些电脑游戏

2. 用英语表述怎样玩这些游戏

3. 搜集电脑游戏受害者的有关情况,分析其危害;

4. 搜集人们对电脑游戏的看法

(二)制定活动方案

在确定了研究主题后,由小组内成员推选出本组组长,因为这是一个辩论,正方反方已分好,所以组长应综合整理大家搜集的材料,提炼支持自己论点的材料。

五、 活动过程

1. 笔者担任主持人

2. 邀请英语教师们担任评委,评委一一就座,负责教师分发评分标准及评分表格。

3. 将全班同学分成八组,正方四组,反方四组。每一组推出一个发言人,其他同学在其背后组成一个支持团队,大家互相合作,就对方的观点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支持自己。

4. 比赛开始,参赛学生依次发表自己的看法,比赛气氛十分热烈,掌声不断。评委教师们或沉吟落笔,或商量画分……都十分认真。

六、 活动评析

(一)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锻炼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锻炼,师生关系更加密切、融洽。

1

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发展,通过研究,学生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呈上升趋势。

(二)学生的收获

1. 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中学英语课外实践活动能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有愉悦的学习情绪,有了愉悦的学习情绪,学生的学习才会变得主动,有了新颖的学习方法,才会产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有了优异的学习成绩,才会形成良好的班风。

2. 培养了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和交际的能力。

实践活动可使学生较快地培养起用英语进行思维、表达思想和交际的能力,口语是操练人在非正式场合、在无准备的情况下使用的无拘束的言语,口语的无准备性不允许言语活动者通过翻译来表达思想理解对方的话语,久而久之,学生的这种交际能力会不断提高。

3. 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了,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4. 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能力、组织能力。

5. 学生掌握了课外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过程,乐于积极参与,敢于大胆尝试,学会了积累,敢于并善于表现自己,使英语学习变得轻松、愉悦。

(三)英语教师的认识和体会

1. 实施中学英语课外实践活动的作用。

中学英语课外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和交际的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参与和认识,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能力、组织能力。

2. 进行中学英语课外实践活动是一项长期而繁杂的地工作,教师要循序渐进,将课外实践活动逐步开展下去。

3. 有关时间和精力问题。

教师在设计各项实践活动课时,必须充分考虑每一个活动的时间以及范围,尽量使操作步骤直接一些,次数不宜过多,最好要与教学内容保持一致,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密切结合课堂教学。

4. 应加强教师培训。

5. 课题研究中存在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课外实践活动,不断研究开发出新的评价工具和评价手段。

活动在教师们的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这次活动通过两周的查找资料,准备资料,学生既充实了自己的英语知识,也培养了学生间互帮互助的良好品德。比赛过程较为流畅,也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这次活动,还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以后还要适当安排学生类似的实践活动,争取能让英语更贴近学生心灵。 不足之处在于活动需要一定的时间,只能偶尔为之。在今后应多组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基本的语言环境中学英语,则更加符合于语言是在实际情景中学的最佳原则。

2

 

第二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调查我们身边的环境

天生炕分场学校 三年级

一、活动主题

“叮铃铃〃〃〃〃〃〃”上课了,而且是我们最喜欢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不知道柴老师今天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新鲜的事情。“同学们,你们大多住在农村,可你们对自己所居住的生活环境了解吗?”我们都异口同声地说不了解。柴老师便让我们讨论出自己想要了解和调查的活动主题,经过一番群枪舌战,还是没个结果。最后,柴老师让我们每人写出自己想要调查的活动主题,因为我的爸爸妈妈总是不告诉我们家的收入是多少,他们越是不告诉我吧,我就越想知道,如果趁此机会,相信爸爸妈妈应该会说吧,想到这儿,我就写下了:调查家庭收入。但愿班上其他同学能跟我想的一样。“叮铃铃……”下课了。

第二天柴老师公布的结果是:调查环境污染。听到这个结果,我大失所望,哎,真是同班不同心啊!不过,我又转念一想,现在的生活环境确实不是太好,如果能借此机会,让同学们多了解了解,增强环保意识,也挺不错的。于是,我们三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就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二、活动目的

我们环保天使队的几个成员经过讨论,认为此次综合实践活动要调查出垃圾的种类、来源以及处理方式,通过调查找出环境污染的根源,为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想出解决的办法,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并通过调查增强我们的胆量,学会在活动中与社会亲密接触,从而懂得尊重他人,知道如何与别人交流,学到说话的技巧;在调查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我们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活动过程

(一) (一)个人调查

活动时间:1周——2周

1

活动内容:

1.观察每天家里都会处理一些什么种类的垃圾,及处理方式。

2.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自己设计调查表格,并整理结果。

3.根据调查内容向家长进行访问。

为了调查,每天倒垃圾就是我的职责,在倒之前,我要先清理出垃圾的种类,然后做记录。这样调查还是远远不够,我的第一个采访对象就是妈妈,从妈妈嘴里我还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以及处理方式。

(二) (二)小组调查

小组调查开始了,我又多了5个小伙伴。调查什么呢?我们几个绞尽脑汁也没个结果。大家决定先打听一下“军情”。经过几天的“侦察”其他小组有调查菜市场的,有调查本村诊所和垃圾回收站的……此时,灵机一动,发现离我们最近的老师办公室却无人问津,我们组的调查地点就是它了。

分工

组 长:陈大超

小记者:冯玉裳、柴旭

策划员:杨志霞

观察员:冯玉群

记录员:谢鹏

调查开始了,我们先去了低年级老师办公

室。瞧,小记者冯玉裳正在向本班柴老师问好

呢。接着冯玉裳向柴老师进行了采访,从柴老

师口中,我们知道了办公室的废纸最多,有

的是老师用过的废稿子,有的是补作业的同

学随手乱扔的。老师为了减少垃圾的数量,

把一些废纸叠成了装垃圾的小盒子,你看钟

老师的桌子上就摆放了好多的垃圾盒。

为此我们还特意采访了赵老师,赵老师还教了我们叠垃圾盒的制作方法。下面,我们就把制作过程教给大家:

2

首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的废纸,竖着对折一下,再竖着对折一下变成两个长方形。然后把其中一个长方形向内对折,变成一个三角形,照此方法再把另一个长方形对折。此时又变成了两个三角形。接着把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都向内对折,并把多余的长方形折叠,最后,从内向外打开即可,为了让垃圾盒能站稳,最好把四个平行角折平。这样,漂亮的垃圾盒就做好了!

看来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小,但是在采访的时候,有的老师听不懂我们问的问题,我们就下去讨论,认为我们没有把语言组织好,没有把问题问到重点吧。调查完后我们聚在一起,把各自要问的问题重复的讨论了好几遍。第二天我们调查课任办公室的时候,所有的老师都能听懂我们问的问题了,可这次有的老师竟然把我们当成检查卫生的了,说:“我们办公室的垃圾不多,你们少写点就行了”。我们又想:可能是记录员在做笔记的时候,老师把我们当成检查卫生的了。我们决定以后等调查完了再做记录。

第三天我们来到了高年级数学老师办公室,这里的老师都很配合我们,他们回答了我们所有的问题。特别是当我们说出此行的目的后,有位老师爽快的说了声:“好,你们调查吧!”使我们壮起了胆儿。

活动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办公室里还有些废笔,有的老师把废圆珠笔的笔芯存起来,笔套留着继续用,等废笔芯存多了,再把它们一起销毁掉。当然,我们也有很多的收获,在调查时,我们从老师那儿学会了怎样叠垃圾盒。懂得了减少垃圾量才是保护环境的根本。我们要像老师一样,学会废物利用,把能利用起来的垃圾,再利用起来,让他们变废为宝。下面是我们小组的调查表和体会,请大家过目: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

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

小组体会 收获体会: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不但了解了垃圾对社会的污染,对自身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胆子变大了,小嘴越来越会说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对“垃圾”的认识提高了。小组合作能力提高了,与老师的沟通更融洽了。

1.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培养了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通过活动,我们知道,我们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呵护才能变的更加美丽

2. 这次活动我体验了当"小记者"的滋味。要采访前,我们兴致勃勃,可当我们上街采访时,处处碰壁。真扫兴,经过大家总结经验教训后,我们以后的采访都比较顺利。而且通过这次采访,锻炼了我们的交际能力和

4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

胆量,同时让我们意识到要当一名记者,需要具备很多方面的能力。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实现我的"记者梦"。

3.为了让自己在调查时的照片通过电脑展示给大家,我特意请教老师,学会了怎样制作幻灯,电脑这东西真是太棒了!

4. 我们学会了合作学习,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彼此配合,互相取长补短,每位同学的潜能都得到开发。学会合作,才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实践过程中虽然累点,但成果展示时,那成功的感觉真棒!

教师点评:

孩子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你们的胆量,而且也培养了你们在活动中与社会亲密接触,从而懂得尊重他人,知道如何与别人交流,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同时你们在调查中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培养了你们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设计

——关于“白色污染”的调查活动

一、活动背景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被眼前出现的一幕幕情景所震惊:公路沿线两旁满地被丢弃的盒盒袋袋、瓶瓶罐罐,一眼望不到边际;隆冬季节,光秃的树枝上挂满白色的塑料袋和塑料薄膜,被狂风吹得飘飘扬扬,哗哗作响,如同招魂的白幡,而在车站,码头或是闹市街头,扔在地上的一次性塑料饭盒令人触目惊心。春季的郊外在才发有新绿的庄稼地里,星罗棋布地撒满了白色地膜和废弃塑料袋,使踏青的人们多了一份无奈而少去了春日踏青的情趣。所有这一幕幕的情景预示着“白色污染”已悄然来临,同时也唤起人们对“白色污染”的防治意识。

二、活动对象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1.活动准备阶段;2.自主研究阶段;3.汇报评价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紧承上一个阶段的实践成果,为了使研究有序、有效地进行,我们将对学生的研究过程作了一些跟踪指导。

三、活动目标

5

知识能力:

1、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搜集和整理资料;学习处理调查数据,完成调查报告;

3、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

2.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3、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4、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

四、活动的实施步骤

(一)动员准备阶段

1、看报到,初步感知什么是“白色污染”及其危害

在确定课题之后,一些学生对主题的实践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构想,然而要想让学生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围绕关键问题有效地展开研究,还必须让他们对自己所研究课题的范畴有一定的认识。于是,我让孩子看了一则报到:

“白色污染”对人类的伤害究竟有多大?昨天下午,记者采访了村诊所李大夫,他说,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引起环境污染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被使用后所弃臵的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并且难于降解处理,对我村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据南庄村村主任介绍,非降解塑料制品在生产、使用、回收等环节都存在严重问题,首先,一些发泡性塑料制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发泡剂,破坏大气臭氧层,有的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有些人用这种塑料制品盛装食物,有的商家甚至把做好的热饭倒入塑料袋让消费者带走食用,而当温度达到65℃以上时,塑料袋中的有害物质就会渗入食品中,对人的肝脏、肾脏、中枢神经等造成损害。如果在使用后随意丢弃,还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入土掩埋很难降解,有的甚至在土壤中会存在100年以上,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持久性的污染。

6

2、收臵收集资料:

搜集的资料内容:

(1)什么是“白色污染”?

(2)搜集、查找关于“白色污染”危害的资料;

(3)查找有关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法;

提出要求:同学们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要通过自己的整理有效的把内容呈现出来,以供大家查阅。

3、时间安排:课余时间和周六、周日。

4、教给获取资料的方法。合理分工,搜集资料;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到图书馆、书店、访问调查以及上网查找、搜集资料。

(说明: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准备,同学们已在校内外展开了广泛地资料收集。为了有效利用起网络,使之成为同学们简便、快捷地资料查询方式,我们还对部分孩子进行了基本培训:1.用搜索站点击出关键词的方法查找相关资料;2.对获取资料进行复制、整理和打印。于此,活动前期的动员和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二)自主研究阶段

1、组织交流研究。

(说明: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们那一份份精心准备的资料纷纷传来。有打印的文字资料,有手笔和复印的图画资料,有工整誊抄的数据资料等等。然而,许多文字资料涉猎过广,大都没有经过分类整理,在课堂上,我先让孩子们再一次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整理,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问题分列站好,即自由分组。在新的小组中,孩子们即享用了别人的资料,也把自己收集到与研究问题无关的资料提供给了别人,对于一张张写着自己名字的材料在别的小组发挥作用,许多同学都表示高兴。)

2、小组组织学习。因为资料得到了新的重组,各组便推选出组长组织学习,并填写了小组进一步的研究计划:

附:综合实践小组研究计划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

7

(说明:此计划表不仅让同学们的学习研究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下去,更指明了研究结果的展示需要提前筹划和准备,即“汇报方式”的讨论与实施。另外,各小组每几人负责一项任务,表中“态度与效果”即是在小组成员任务完成以后,本组同学给予的一个过程性评价。)

(二)汇报评价

1、师:在这次“白色污染”的调查活动中,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紧张地准备着,下面就请各小组将自己的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说明:在各小组利用课余紧张准备的同时,我也自然成为了他们的合作者,给他们出主意、提意见。我想,集体汇报是一个信息交融的良好环境。汇报的同学从精心准备到展示,大大得到了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心理满足感;而听取汇报的一方,又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系统的信息。然而,这两方面的优势在一个活动中程度的深浅则主要取决于汇报方式和内容的选择。而这恰是一个难点,孩子们常毫无选择地通读资料或连续性的展示图片,其效果不佳。鉴于此,我在同学们研究汇报的准备阶段就提出明确要求:内容要生动有趣、说明要简洁有力、形式要丰富多样。在汇报课上,同学们的表现异常精彩。)

2、同学汇报材料,师生评议。(同学的汇报形式多样,有展示图片、照片的,有文字、数据资料的,也有自己的体会感受的……)

3、师小结、表扬好的方面,指出需改进的地方。

五、评价和反思

8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

1、这一节实践课,我们经历了前期准备、过程指导和研究学习、汇报评价三个环节的组织和学习。学生在活动中,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收获。然而在这一课中我又加入了一个互通信息的“交流研究学习”。从效果上看,它既是对前一阶段自主研究中资料收集方法的一个指导,变“收集”为“搜集”,又在学生的情感和意识能力方面有一个促进的作用。

2、在课题研究中怎样搜集资料,怎样开展调查,以及调查材料和测量数据的整理和小论文的撰写等工作,对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体验。在活动中,他们学到了许多从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他们有一种冲动和渴望: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成功感跟他人分享。由学生自己组织一次课题汇报课:各课题小组的活动介绍、成果展示,正好满足他们这种心理需求,而且在相互交流中,还能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另附:学生汇报材料,除了有大量的图片和照片之外,还有具体的内容即以下三方面:第一小组汇报:什么是白色污染?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塑料制品的用量与日俱增。塑料制品的在大量使用,大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在快节奏的时代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这些塑料制品尤其上大量的废旧地膜,包装用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生态带来了很大破坏。由于废塑料制品大多是白色,废塑料对环境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

第二小组汇报:“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做为环境污染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其本身的性质和特殊的来源,对环境主要有两种危害,一种是视觉污染;另一种是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废塑料制品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在大城市、旅游区、水体中、铁道旁散落的废塑料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剌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潜在危害是指废塑料制品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机而带来的长期的深层次环境问题。第一,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第二,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塑料制品,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农村、海洋中, 9

此类情况屡见不鲜。第三,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料制品很难处理,如果将其填埋,由于其化学性能稳定,自然降解需用100——200年的时间,会长时间占有土地。

第三小组: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法。

目前,国内外治理白色污染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即,填埋、焚烧、回收利用和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这些方式每一种都有效果,但至今尚没有一个公认的能够彻底解决问题的方式,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塑料制品的消费量会逐渐增加,怎样减少“白色污染”已摆到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杭州是我国最早制定有关防治“白色污染”的城市,之后,武汉、哈尔滨、福州、广州、厦门、宁波、汕头、天津、上海、沈阳、呼和浩特等城市,都相应地出台发有关防治“白色污染”的文件。从“白色污染”现状和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出发,防治“白色污染”应实行“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精优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对“白色污染”进行有序治理。在全国上下掀起了防治“白色污染”的高潮。呼吁:治理“白色污染”需要大家的热情,更需要大家的参与,“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清洁,更加健康,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让我们行动起来,克服自己的少许不便,坚持每天少用或不用塑料袋,为治理“白色污染”尽一分力,为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创造一个健康清新的生活环境。]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天生炕分场学校

学生年级:小学六年级

一、活动的产生

在语文教学中,我喜欢让同学们写日记,因为通过日记可以调动同学对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其写作兴趣,锻炼写作能力,使学生养成勤观察、善观察、乐观察的好习惯。为了使学生能够运用成语、积累词汇,我要求学生每天在黑板上抄8个成语,利用预备10分钟的时间进行读、并且要求 10

抄写成语的同学给大家讲这些成语的意思和用法。在语文课上我发现同学们在发言的时候能够把学到的或读到的成语加以运用。并且恰当运用成语后,语言更有说服力、更凝练、也更活泼、生动了。我灵机一动,何不来个成语比赛呢?看看同学们对成语到底知道多少?了解多少?同学们的兴趣如何?带着这个疑惑,我开始了我的行动。我先把同学分成了14个小组,4-5个人为一组。比赛分为四个环节1、说成语。2、表演成语3、讲一个成语故事。4、成语接龙。比赛结束后,同学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就拿说成语这个环节来说吧:不仅给大家说一个自己知道的成语,有的还讲了这个成语的读音中易错的音,希望同学注意;有的还通过图片来展示自己所说的成语,并强调易错的字;有的从成语的意思上来说;有的从成语的运用上来说等每个组的切入点不一样,告诉同学们的内容也不一样。通过这一场比赛我发现学生对成语的兴趣一下子浓厚起来了,我趁机提议让同学开展一次“成语”的调查研究活动,同学们一听,议论纷纷都很感兴趣。

于是我们就一块确定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成语乐园》

二、活动的目标

知识方面:

通过学生对成语的调查和研究,使学生了解成语的分类、成语的用途、成语的来历 、成语的特点、成语的来源、成语和其它谚语、歇后语的区别、运用成语的好处。

情感方面:

1.通过开展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配合和共享资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自己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能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2.在活动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解决,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能力方面:

1.通过查找成语的相关信息,初步学会查找、收集信息,并能简单处理信息,整理成资料。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的精神,反应能力,以及收集、整理、汇编信息的能力。

11

2.学会制定方案、计划,让学生能主动参与社会调查活动,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与老师或者同学进行交流,不断进行改进的能力。

4.通过成果的展示,在活动交流中使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发现、反思、改进,促进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

5.通过对成语的调查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乐读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读中感悟,从成语中学会做人、做事、生活的道理和经验。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使学生爱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学生探索祖国灿烂文化的欲望。

6、积累词汇,灵活运用,锻炼提高写作能力,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

三、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

1、活动主题的确定

在语文教学中,我喜欢让同学们写日记,因为通过日记可以调动同学对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其写作兴趣,锻炼写作能力,使学生养成勤观察、善观察、乐观察的好习惯。为了使学生能够运用成语、积累词汇,我要求学生每天在黑板上抄8个成语,利用预备10分钟的时间进行读、并且要求抄写成语的同学给大家讲这些成语的意思和用法。在语文课上我发现同学们在发言的时候能够把学到的或读到的成语加以运用。并且恰当运用成语后,语言更有说服力、更凝练、也更活泼、生动了。我灵机一动,何不来个成语比赛呢?看看同学们对成语到底知道多少?了解多少?同学们的兴趣如何?带着这个疑惑,我开始了我的行动。我先把同学分成了14个小组,4-5个人为一组。比赛分为四个环节1、说成语。2、表演成语3、讲一个成语故事。4、成语接龙。比赛结束后,同学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就拿说成语这个环节来说吧:不仅给大家说一个自己知道的成语,有的还讲了这个成语的读音中易错的音,希望同学注意;有的还通过图片来展示自己所说的成语,并强调易错的字;有的从成语的意思上来说;有的从成语的运用上来说等每个组的切入点不一样,告诉同学们的内容也不一样。通过这一场比赛我发现学生对成语的兴趣一下子浓厚起来了,我趁机提议让同学 12

开展一次“成语”的调查研究活动,同学们一听,议论纷纷都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就一块确定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成语乐园》

2、活动的内容

活动主题确定后,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想开始活动了。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呢?有的想知道成语的来历;有的想了解成语的分类;有的想知道成语的用途,有的想弄明白成语和其他谚语、歇后语的区别……经过全班同学讨论,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成语的分类 成语的用途成语的来历

成语的特点 成语的来源 成语和其它谚语、歇后语的区别 运用成语的好处

3、分组

综合实践活动,要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要学生有主动的参与意识,有热情,所以说分组很关键。它关系着整个活动能否顺利开展下去。在自由结合的基础上,也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推销,展示自己的能力,争取能够得到小组的认可,加入合适自己的小组。最后全班同学组成了14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各自成员的特点,兴趣爱好选择了自己组要研究的内容。

成语的来历 第三、五、八组研究

成语的来源 第一、十二组研究

成语的分类用途 第四、十三、十四组研究

成语的好处 第七组研究

成语的特点 第二、九、十组研究

运用成语的好处 第七组研究

4、活动计划

活动的内容确定后,我就开始指导学生制定活动的计划。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日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

13

5、走进社会开展活动

活动计划制定下来后,各个小组明确了研究的内容,各小组开始走向社会,他们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入社会,多渠道的获得了知识,并掌握了许多学习知识的方法。有的上网搜索、有的上图书室查资料、有的询问家人、有的请教老师等,纷纷通过各种途径找资料。

6、整理信息 交流汇报同学点评发现问题

同学们搜集资料后,组织同学进行交流汇报,从中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14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

同学们汇报的内容各不相同有的侧重从搜集资料的方法上讲,有的侧重从搜集资料的内容方面,有的侧重从遇到困难、克服困难的方面进行谈。其它同学进行点评,师生共同发现问题。

汇报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表演课本剧、有的办小报、有的写调查报告、还有的以绘画的形式。

如:说成语、讲成语故事的活动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导入。

老师激情洋溢的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性,给学生鼓劲,加油。让学生明白本次活动的目的和要求,知道本次活动的意义及同学们参加此次活动的价值所在。

(二)、活动内容。

1、主持人上场,宣布此次活动的规则。

2、活动开始。

(1)、第一轮:说成语。师生都要做记录,好的地方,不足在哪理。活动结束后,点评。学生现点评,老师最后总结。

(2)第二轮:讲成语故事。同第一轮要求一样。

3、主持人点评。学生点评。老师点评。

(三)、成果展示。

1、小报。办成语小报。

2、表演。

3、绘画。

、、、、、、

四、活动评价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因此,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鼓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15

1.评价的主体

评价者可以是小组内的成员,可以是学生个人,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学生家长,也可以是对学生进行帮助的人员或相关部门。

2.评价的内容

(1)参与活动的态度

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是否认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否做好资料积累和处理工作,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的意见等。

(2)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

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活动开展过程记录等来反映。

(3)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

3.评价的方法

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也可以鼓励由学生或学生小组自己设计评价方案,对自己的研究情况加以评价。各组在此基础上,也制定了各组的评价表。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我对一元钱的体验》

一、活动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学生零花钱也越来越多;部分家庭用金钱代替了对子女的教育,使一些学生从小养成了追求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手中的零花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我思考力求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规范小学生的消费行为,正确引导消费方向,更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活动方案

1、活动主题:我对一元钱的体验

2、活动目标:

⑴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手中的零花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 16

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⑵通过活动,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自主、合作、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3、活动形式

⑴、组织形式

①个人、小组、班级活动相结合 ②邀请家长

⑵、实践形式

①调查访问 ②研究、设计和劳动 ③小组合作交流 ④规划、表达、反思

4、活动安排

本次活动计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分组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深入实际调查、访问,总结交流。

第三阶段:体验赚钱,体会赚钱的艰辛。

第四阶段:花自己赚的钱,说说和花以前父母给的钱有何不同。

三、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制定活动计划

1、课题的确定

周一上午,几个同学告诉我,他们最近发现一种现象:每当上学、放学的这段时间,学校商店里总是挤满了学生,争着购买各种各样的零食。我心中产生了疑问:“同学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零花钱?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可不可以把这个现象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于是,我建议他们联系微机老师把这情景拍下来,再组织大家谈论。他们纷纷行动起来,实践活动课上,大家看到这情景,也都有同样的疑问,于是我和同学们一致决定开展《小学生零花钱情况调查与研究》的实践活动。

2、分组制定计划

课题确定后,全班同学展开了讨论,经过讨论,决定分为两组。一组用问卷调查、采访的形式对全校学生的零花钱来源、数目、用途进行调查;二组用问卷调查和采访的形式对家长的收入及给孩子零花钱的态度等情况进 17

行调查。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

1、学生情况调查

⑴问卷调查各年级学生零花钱来源、数目、用途

制定完计划,一组几位同学对中高年级的4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见附件

一),并对问卷调查情况进行统计,设计了《小学生零花钱来源统计图》、《小学生零花钱数目统计图》、《小学生零花钱用途统计图》。同学们发现在调查的40人当中有25人的零花钱是从父母或长辈那里要来的,没有自己试着赚过零花钱;40位同学中竟有15位用零花钱买了零食或玩具。统计完后,同学们惊讶的张大了嘴巴。

⑵采访调查同学们零花钱来源、数目、用途的情况

赵相栋:采访前觉得挺容易的,可是真正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许多同学看到我们问他们买零食吃的情况都不敢说,趁我们不留神就跑了。后来,我们调整了“作战”方案,分头行动,先交代我们的采访目的,利用录音或录象的形式,记录采访内容。采访中被采访的同学都觉得零花钱来的非常容易,因为每次向父母要父母就给了!我们小组成员在采访后产生了疑问:这一元钱真的就象同学们说的来的那么容易吗?

2、家长情况调查

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零花钱肯定和家长收入有着密切的关系,二小组同学每天放学后的,在校门口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调查后进行统计,令他们吃惊的是家长的收入并不是象同学们调查前想象的那样收入很高。宁愿自己受点苦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吃苦。调查完家长后,同学们一起交流时,心灵上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3、交流探讨

调查结束了,全班同学坐在一起交流。几个小组的同学反应:在调查的过程中被调查的同学都认为一元、两元来的很容易。采访组的同学还对我们班的同学进行了现场调查,发现本班的同学大多数也都用零花钱买了零食或玩具,大家自己也说不出赚钱到底有多辛苦,忽然有一位同学说:“我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呀,体验赚这一元、两元。”新的实践内容又产生了, 18

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赚钱,在我的指导建议下,同学们把课题延伸为《一元钱的体验》,自己去体验赚钱。

第三阶段:体验赚钱

1、组织讨论

用什么方法去赚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都提出了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捡废纸、卖蔬菜、卖水果等。同学们自愿组成了赚钱小组,制定了行动计划,做了一些行动前的准备工作。开始行动以前,要求学生在体验劳动中随时写好体验日记。

2、交流赚钱的体会

同学们每个双休日去体验赚钱,终于到了集中活动的时间,同学们坐在一起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体验是那么的深刻: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烦恼……(见附件二)

第四阶段:花自己赚的钱

“用自己赚的钱,感觉怎么样?”

学生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消费,活动后同学们在一起畅谈了自己购物感受。有的同学说:“花自己的钱,很有些舍不得,不像以前爸爸妈妈给钱的时候想也不想就花光了。”有的说:“到商店里买东西总是觉得东西太贵了,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妈妈给我买衣服的时候总会给我买些便宜的了,因为赚钱太不容易了。”……

最后一次集中活动,同学们邀请了家长来参加活动,采访组的同学对来参加活动的家长进行了现场采访,家长对我班开展的这次实践活动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采访记录:

学生:阿姨你好,欢迎你代表家长参加我们这次活动,听陈文慧说你不想让他去体验赚钱是吗?能说说当时为什么不想让他去吗?

家长:一开始觉得他在家里什么事也不会做,怎么能去赚钱呢?而且说心理话有点不舍得,每次需要零花钱都给他觉得也没有必要让他去自己赚。 学生: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有了这么多的收获,你对本次活动有什么新的认识?

19

家长:活动的过程中,我就体会到不让他去参加体验赚钱是错误的。因为他去拾废品,回来就告诉我:妈妈,你说赚钱怎么就这么辛苦啊,我才拾了一上午就腰酸背疼的了,你天天在医院有那么多的病人肯定很累吧。以前他从没说过这样体贴的话。我突然觉得好感动,觉得他确实进步了。 学生:如果以后再开展这样的活动,你会支持他去参加吗?

家长:我一定会支持的,因为这样的活动可以锻炼他的实践能力,让他在实践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开展这样的活动很好,我很支持。

学生:谢谢阿姨!

此时,听了家长的话,学生们又有了几分自豪与成功的喜悦。于是把目光转向了陈文慧,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讲呢?此时的陈文慧有几分激动,望着妈妈:“妈妈我想对你说,儿子以前太不懂事了,为了自己看电视每天都不让你好好休息,我想对你说,我已经长大,懂事了,我要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你。”

其他的同学此时似乎也有几分歉意想表达,都静静地举起了手……

四、活动反思与评价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班的同学都长大了、懂事了。懂得关心、体贴父母了,懂得如何合理利用零花钱了。在今后的生活中同学们打算怎样做?有的说:“我们要利用课余的时间去赚零花钱,把它花在有用的地方”。有的说:“我们可以把这些零花钱积攒起来把它捐给失学儿童,让他们像我们一样快乐地学习、成长。”……

1、学生的评价(见附件三)

2、教师评价

本次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从生活中以自己最感兴趣的事为着眼点,取材、定题,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中进行实践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在此次的活动中动手动脑的地方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平时一些学习成绩差,但又聪明好动的学生,在这次活动中更是表现出色,动手实践能力相当强,可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习成绩差一些的学生并不是没有能力,关键是如何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同学们采访、 20

调查、设计统计图,遇到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显示了他们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我对一元钱的体验》是《小学生零花钱情况调查与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成果展示课。

在主题成果展示之前的所有活动中,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现象中选择研究课题,引导学生确定研究子课题。学生能够进行合理的分工研究,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如:从学生和家长入手,利用采访、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调查,调查后进行交流总结,设计统计图。调查活动人人参与,人人有任务,分工合作,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精神得以培养,并且提高了对数据的统计、处理和分析能力,并让学生在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清楚的看到了存在于学生自己身上的问题,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

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汇报交流时能够进行现场调查本班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与课前的调查情况进行对比;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较强,课堂上还对现场听课的老师进行采访,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了不同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了问题。

此外,能邀请家长参与这次活动,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带给学生的变化,更使学生有了深深的体验,这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

附件一: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问卷

1、你每一天的零花钱大约是( )

A、一元以下B、一元 C、2元以上

2、你的零花钱是怎样得来的?( )

A、父母给的B、自己向父母或长辈要的

C、用压岁钱D、自己通过劳动赚的

3、用自己的零花钱都买些什么?( )

A、文具B、零食或玩具

C、上网或打游戏 D、买课外书

21

4、你认为自己的零花钱花的合理吗?( )

A、合理 B、不合理

5、你觉得一元钱来得容易吗?( )

A、容易 B、不容易

6、你试过自己赚零花钱吗?( )

A、试过 B、没试过

附件二:

学生交流赚钱的体会

李娜:我们在路上捡废纸的时候,遇到很多的熟人他们都问我们干什么的,有些难为情。还有些人嘲笑我们:小孩也真是的,不好好学习,出来捡破烂赚钱,真是不知好歹!付出了劳动,还要受别人的耻笑,太苦了!

赵生龙:本来觉得捡废纸是件容易的事,谁知真正干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一会儿,就感觉腰酸背疼了,正好那天又来冷空气,手都僵。此时我才真正体会到赚一元钱是多么的难,而且不吃苦是赚不到钱的。

冯玉娇:从垃圾堆里捡出的塑料瓶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的手很容易被塑料瓶硬硬的给扎到,我的手都被刺破了好几道口子,加上天气又那么冷,我真的体会到了赚钱有多么的不容易,真正明白了父母为什么经常说:“花钱容易赚钱难”。

陈琴:我们在卖菜的时候,本来想好了价钱,结果客人一来不是忘了价钱就是不会称称了,而且我还体会到了“同行是冤家”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当我不会称称时,我请卖菜的老奶奶帮忙,她们不但不帮,还瞟了我几下。我真正体会到爸爸在卖菜时有多么不容易,我应该珍惜零花钱。

附件三:

学生评价(活动评价之一)

以往与我们同龄的孩子都觉得自己只要把学习搞好,其他都是大人的事,其实不是的。在这次实践中我才真正体会到应该从小养成我们各个方面的 22

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走上社会时更加的适应社会,从而更好的发展自己,让自己成为新时代的新人。

通过这次活动,我真正体会到我们手中的零花钱是来之不易的,是爸爸妈妈用勤劳的双手换来的。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爸爸妈妈赚钱是否辛苦,想买什么就伸手向父母要,父母要是不能满足,我还得哭,还得闹,现在想想真是太不应该了,我要改掉乱花钱的毛病,做一个全新的我,让父母知道我长大了。而且我明白了靠这种体力劳动去赚钱是一件非常苦的。那是因为我们的知识文化水平还太低,为了以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我应该从现在起努力读书,只有掌握了现代化科技知识才会实现我的理想,让父母也享享清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三年级)

有趣的昆虫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我校举办的昆虫展已经结束。一个课间,同学们拿着一些昆虫图片资料互相传看,小声谈论着。我问孩子们:“对昆虫感兴趣吗?”男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感兴趣!”一些女孩子则说很怕。我又问道:“因为怕就远离在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昆虫,还是要大胆地去认识它们呢?”同学们纷纷表示愿意去认识更多的昆虫。

基于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又对相关主题活动的研究内容作出了讨论:“其实昆虫是大自然中一种极为有趣和神秘的生命,它们外形各异,但同一个科目的昆虫又有它共同的特点。如果让你去研究昆虫,你最想知道它们什么方面的特点?”一生急忙站起:“我想了解知了为什么会唱歌?”“嗯,除了知了以外大自然中还有蟋蟀、蝈蝈、蛐蛐等很多小昆虫都是有名的歌手。他研究了知了,那还有哪些同学也想对这些夏季的歌唱家进行研究?”几个孩子即时举起了手,“晚上,我家的墙角边常常传出蛐蛐的 23

叫声,我想研究蛐蛐。”“我要研究蚊子和苍蝇为什么叫得那么难听。”“我要研究蝈蝈。”大家说得很兴奋,忽儿又一生站起来,“我要研究鹦鹉。”他刚说完台下就一片反对,“鹦鹉不是昆虫,是鸟类!”那孩子也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悻悻坐下。我引导:“鹦鹉、百灵鸟是鸟类里的演讲家和歌唱家,你到是可以研究一下它们和昆虫的发声方法有什么不同。你说呢?”他高兴地点点头。“同学们,刚才大家说的是已听说过或见过昆虫的声音,那还有一些会发声的昆虫有待我们去发现,对昆虫声音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进行相关研究。”

除此之外,同学们还提出了关于昆虫的食性、住所、生活习性、外形和种类几个问题,我们以“有趣的昆虫”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孩子们的共同讨论下也渐渐浮出水面。正如瑞吉欧教育提出的“接过孩子抛来的球”,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不就是在孩子们兴趣的传接中,在大自然、社会生活和他们自我体验的范围内寻找一个个有趣的主题吗?而这些主题就好象雏鸟一样,只有在不断地讨论中磨合才能逐渐地羽翼丰满。

二、活动目标的定位

知识能力:

1.培养孩子们一般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思维能力等等。

2.通过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3.了解昆虫小常识,并对自我学习研究的内容有一定认识。

情感态度:

1.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

2.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价值取向:

24

1.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2.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使双方达到“双赢”。

三、活动的实施步骤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共分为四个阶段进行:1.活动准备阶段;2.自主研究阶段;3.互通信息、分组合作;4.汇报评价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紧承上一个阶段的实践成果,为了使研究有序、有效地进行,我们对学生的研究过程作了一些跟踪指导。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在确定课题之后,一些学生对主题的实践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构想,然而要想让学生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围绕关键问题有效地展开研究,还必须让他们对自己所研究课题的范畴有一定的认识。于是,我领着孩子们来到学校的菜园去捕捉了一些昆虫。当孩子们带着蝴蝶、瓢虫和一些不知名的小东西再次走进课堂时,他们已经开始对这些昆虫的样子评头论足起来。“瞧,它的翅膀有深蓝色的花纹呢,好漂亮。”“哎,别碰它的翅膀,我妈妈说它有毒。”…… 一群男孩子则在另一边谈论着:“这一只是七星瓢虫,你看它背上有七个点。”“对呀,我看过一本书上说后面有七个点的七星瓢虫是益虫,如果是其它的瓢虫都是害虫。”…… 听到同学们的声声议论,我惊叹于孩子们竟有这样的观察力,随即我又组织他们坐好,顺势问道:“你们知道什么叫昆虫吗?”一阵沉寂后一生站起来回答:“昆虫都有头。”“好!还有什么?”“它们都有眼睛和嘴巴。”我板书:头、眼、嘴。又一生站起来说:“有脚和翅膀。”……慢慢地,我事先查到关于“昆虫”的解释也逐渐在孩子们不断归纳和求证中明朗起来。认识了“昆虫”后,我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收集资料的打算。有的说翻看书报找资料,有的说自己去捕捉昆虫进行观察,有的说通过上网或询问获取资料,还有的说要带着录音机到大自然去录那些昆虫的叫声…… 如此种种,大家兴致勃勃、跃跃欲试,接下来就考验他们自主收集资料的能力了。同时,我要 25

求孩子们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整理有效的把内容呈现出来,以供大家查阅。于此,活动前期的动员和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第二阶段:自主研究阶段

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准备,同学们已在校内外展开了广泛地资料收集。为了有效利用起网络,使之成为同学们简便、快捷地资料查询方式,我们还对部分孩子进行了基本培训:1.用搜索站点击出关键词的方法查找相关资料;2.对获取资料进行复制、整理和打印。

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们那一份份精心准备的资料纷纷传来。有打印的文字资料,有手笔和复印的图画资料,有工整誊抄的数据资料等等。然而,许多文字资料涉猎过广,大都没有经过分类整理,成了某一昆虫的专题报告。当然,这与我们通常所接触到的文本格式有关。而孩子们为了使自己的数据材料显得更丰厚,基本是不会加以筛选的。这也为我们下一阶段的分组合作、互通信息埋下垫笔。

第三阶段:互通信息、分组合作

如果说自主研究为孩子们提供了独立思考和主观判断的空间,那么分组学习则让孩子们懂得和形成了交流合作的高效学习方法与互相协助的共同意识。在课堂上,我先让孩子们再一次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整理,把有关昆虫声音、住所等特性的资料分别放在相关“信息车”(一个车型的资料箱)里,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问题分列站好,即自由分组。在新的小组中,孩子们即享用了别人的资料,也把自己收集到与研究问题无关的资料提供给了别人,对于一张张写着自己名字的材料在别的小组发挥作用,许多同学都表示高兴。因为资料得到了新的重组,各组便推选出组长组织学习,并填写了小组进一步的研究计划:

综合实践小组研究计划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

26

此计划表不仅让同学们的学习研究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下去,更指明了研究结果的展示需要提前筹划和准备,即“汇报方式”的讨论与实施。另外,各小组每几人负责一项任务,表中“态度与效果”即是在小组成员任务完成以后,本组同学给予的一个过程性评价。

第四阶段:汇报评价

在各小组利用课余紧张准备的同时,我也自然成为了他们的合作者,给他们出主意、提意见。我想,集体汇报是一个信息交融的良好环境。汇报的同学从精心准备到展示,大大得到了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心理满足感;而听取汇报的一方,又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系统的信息。然而,这两方面的优势在一个活动中程度的深浅则主要取决于汇报方式和内容的选择。而这恰是一个难点,孩子们常毫无选择地通读资料或连续性的展示图片,其效果不佳。鉴于此,我在同学们研究汇报的准备阶段就提出明确要求:内容要生动有趣、说明要简洁有力、形式要丰富多样。

在汇报课上,同学们的表现异常精彩。研究昆虫住所的同学以一幅幅蜂巢的鲜亮图画领着同学们走进了蜜蜂的神秘王国;而号称“夏之声”的小队则以一组组录音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个有趣的抢答题,掀起了阵阵热潮;昆虫生活习性的研究小组也以简单明朗的介绍赢得了掌声一片;另外,研究昆虫样子的小组还展示了“蝴蝶的一生”的录像等等。在精彩的汇报结束之后,我组织同学们统计了一下我们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昆虫。结果 27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

约有50余种,同学们表示惊奇。而我又问,“你们知道大自然里已经定名的昆虫有多少种吗?”同学们纷纷猜测:100种、1000种、10000种?我摇摇头,答道:“确切的说,应有100万种。所以今天我们的研究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在今后的生活中,同学们仍可以继续关注这些有趣的昆虫,关注我们神奇的大自然,关注我们生活中一切小事物,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本次汇报活动就在同学们的阵阵惊嘘中结束了。

汇报结束后,因同学们表现出色我给各组颁了一个“优秀组织奖”,又把“积极参与奖”、“最佳效果奖”的授奖权交给了每个小组成员,在他们讨论和评议中产生获奖者。最后,在实践活动的颁奖大会中,由各组长主持、代表发言,我和本班班主任成了颁奖嘉宾,终于把所有的奖项圆满颁出,因为充分照顾了大家的意见,同学们也十分信服。课后,同学们也以“走进昆虫世界”为题完成了一篇后记,另于校内组织的相关图片、资料展示会也在筹划和准备中。

四、评价和反思

这一节实践课和以往的主题活动一样,我们经历了前期准备、过程指导、汇报评价三个环节的组织和学习。学生在活动中,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收获。然而在这一课中我又加入了一个“互通信息”的阶段性学习。从效果上看,它既是对前一阶段自主研究中资料收集方法的一个指导,变“收集”为“搜集”,又在学生的情感和意识能力方面有一个促进的作用。正如我目标定位中提到的: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在跨组交流中达到资源共享。可以看到,孩子们在资料重组和分工之后的进一步研究其目的性更强了,有的选择性的搜集了昆虫某一方面的特点,有的则把自己获取的与组内研究无关的资料献给了其他小组。我想,我们常常在呼吁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能在信息交流中主动为别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不就是信息意识和合作意识的积极表现吗?同学们在跨组的信息交流中也确实达到了“双赢”。另外,此次活动我们把最终的评价权交给了学生,这也体现了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的主动地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随着学生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师的 28

组织管理作用逐步蜕变成引导和交流的合作方式。我们可以在他们的活动中发表意见,然而对于全权参与整个研究过程的小组成员来说,他们则更有权力去争取自己的意见。在他们自评和互评的同时,也逐渐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在今后的实践中得以保持和修正。另从评价结果来看,同学们还是比较客观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安全伴我行

一、确定活动主题:

目前小学生普遍缺乏安全防范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在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常会遇到各种威胁人身安全的因素,如果不及时排除这些因素,就会造成不良的后果甚至惨剧,严重影响社会安全,因此,为了让学生快乐、健康的生活,我们确定了“安全伴我行”这一主课题。

二、制定活动目标:

让学生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或发生的事物做调查,他们当然很有兴趣,也很重视,但我们不能盲目地去进行研究。于是在进行商议之后,特制定活动目标如下:

知识能力: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理解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

2、通过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掌握在网上寻找、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法。

3、主动、全面地探究“安全”的相关知识,并对自我研究的内容有一定认识。

4、加强交流,就自己所写的文章和文件夹里收集的信息,与其他同学共享与探讨,实现资源共享。

情感态度:

1、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

2、利用因特网环境进行自主学习。

29

3、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安全意识。

三、活动实施过程:

本主题实践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进行:1、活动准备阶段;2、生活实践研究阶段;3、网络探究、收集整理资料阶段;4、汇报评价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紧承上一个阶段的实践成果,为了使研究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跟踪指导。

(一)活动准备阶段:

激趣入题,明确任务,制定活动方案。在此阶段,我们对主题活动的研究内容作出了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研究的方向,教师协助分为三个小组:“食品安全小组”、“交通安全小组”、“校园安全小组”。在明确任务后,老师指导学生制定活动方案。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研究的方向,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活动之前对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计划性,能使活动的生成性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二)实践研究阶段:

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分组开展有效的活动,食品安全小组走进村社,采访了小摊小贩;交通安全小组来到村中心的十字路口等地方,校园安全小组走进校园,采访了安全校警。

(设计意图:在这里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在亲身经历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网络探究、收集整理资料阶段:

经过前一阶段的活动,同学们已在校内外展开了广泛的调查实践活动。我们为了让同学们更全面地了解相关信息,利用网络在课余指导同学们简便、快捷地进行资料查询。一段时间以后,学生收集的资料纷纷传来。有文字、数据、图片等等,然而,许多资料涉猎过广,大都没有经过分类整理,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对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我们引导学生针对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出整理资料的方法,再让学生在组长 30

的带领下,围绕本组研究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并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使之更简洁更有条理。为下一步的汇报评价做好充分的准备。

(设计意图:让学生有目的地利用网络资源,免去了学生漫无边际的查询之苦,实现了由课内向课外的便捷延伸,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个性化学习。“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围绕本组研究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则让孩子们懂得和形成了交流合作的高效学习方法与互相协助的共同意识。)

(四)汇报评价阶段:

各小组利用课余紧张准备时,老师自然成为了他们的合作者,给他们出主意、提建议,并明确要求:内容要生动有趣、说明要简洁有力、形式要丰富多样。

在汇报课上,同学们的表现异常精彩。“食品安全”小组利用图片,伴着解说让大家了解食品安全知识,还让大家传阅了照片集。“交通安全”小组利用幻灯片讲解了身边的交通安全事例,并围绕“怎样遵守交通规则”展开了精辟辩论;“校园安全”小组展示了同学们精心收集的不同资料,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中本次汇报活动圆满完成了。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所研究内容自主选择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性。为了更好的汇报本组收获,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培养了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反思:

我们通过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课,体验了从未有过的感受,真是有苦、有乐。苦在事事参与,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乐在跟学生时时交往,看着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学生的能力在逐步地提高,我们最后竟和这些学生成了老朋友一般。

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小组合作学习,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主的新型课程,“合作 31

学习”是它的主要学习方式。在《安全伴我行》综合实践活动准备阶段,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问题组成合作小组,这样,满足了学生个人需求,他们能主动探究。在小组里成员分配工作时,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在小组里承担的任务,给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创造了空间,尤其是我们老师之间的合作、分工更是给学生较大的影响。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个实践、开放性的大课堂。

在《安全伴我行》综合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做了充分的准备,组成一个个合作小组进入社会、进入网络,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方法:如翻阅书刊、采访、观摩、上网等搜集了有关资料,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了实践能力。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不断碰撞中学习,课堂上不要求学生步调一致;课程结束,也不要求问题都有答案,力求创造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为学生开辟广阔的空间。

(三)注重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过程,注重学生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基于此,我们在活动中强调全过程的开展,先是带着学生进入社会,指导学生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通过观察、发现、调查、访问来获取知识。再引导学生以网络为平台继续探究,在过程中注重收集、整理资料等方法的指导。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学会了怎样去调查,去采访,去上网查资料,在活动中,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得到了发展,在实践中获得了亲身感受和直接的经验。

三年级综合实践开发、实施案例

浪费现象的研究

一、主题内容的产生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抽象逻辑思维水平比较低,他们的行为习惯大都来自老师的要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中年级, 32

他们逐渐能比较正确地掌握这些要求。不过,总的来说,理解水平还是不高。

针对刚入三年级的孩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若光考虑“实践”“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在能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前提下,更应该关注他们的行为习惯,引发他们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结合本校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确定将孩子们的视线引到“浪费”上来。

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家长、老师都可能造成浪费,或在学校,或在家里,或在公园……而让人不寒而栗的是,我们居然将有的浪费归为了自然,我们的学生也“自然”地接受了大人们或众人的“浪费习惯”。浪费的习惯一旦在孩子们中间养成,将来必定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阶段性内容

活动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认识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1、具体目标:

分班级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生活中浪费现象的认识,归纳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各班级的活动方案总负责人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统计学生活动方案情况,初步设计活动实施方案。

2、学生主要活动及教师指导重点:

①活动主题的提出:

在一次秋游活动中,严重的浪费现象让人触目惊心,吃了一口就丢掉的面包、没有剥壳的鸡蛋、还剩下一大瓶的烧烤酱……学生对此议论纷纷。从学生的谈论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对浪费的了解很粗浅,只是懂得要节约,不能浪费。至于生活中存在哪些浪费现象,浪费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怎样解决这些浪费现象?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分组交流,分析。

②请学生发表各自的想法并简述理由。

③在学生的发言中进行统计: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有哪些?

33

④学生发现,将自己的发言进行分类得出,如:用过一面的纸随手扔掉了;看过的报纸扔进垃圾筒,都属于纸的浪费。

⑤依据学生的兴趣分组,选出组长,拟定活动方案。

⑥学生课上、课外实践活动:寻找浪费现象。

我们发现的浪费现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

⑦建立“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活动网页。

第二阶段 如何解决浪费现象

1、具体目标:

34

指导老师和学生积极探索,形成基本的目标和思路,搜寻“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的相关资料,学会解决浪费现象。

2、学生主要活动及教师指导重点:

①课内交流:自己进行“发现浪费现象”的调查有什么感受?出示收集的各种浪费物品,指名简要介绍价格、使用时间、耗废程度。

②小组分类进行研究。允许小组按自己的侧重点选择研究的内容。 ③收集、整理各种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的资料,了解浪费现象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性。

学生结合调查的体验,交流自己的看法。采用问卷、采访、参观等实地调查方式进行调查,调查采访各年级的学生和家长、老师,以及社会上的人,了解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对我们的危害,设计各种调查量表,并且填写调查表,统计分析研究主题的情况。

④各种各样的浪费现象是怎样产生的?(A.不爱惜物品 B.过高的需求 C.互相攀比)

⑤我们了解了浪费的原因以及形式,在生活中应如何减少或避免浪费,做到节约呢?

⑥指名说出如何减少或避免浪费,做到节约。并说明理由。

第三阶段 享受节约的乐趣

1、具体目标:

在初步掌握节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活动。了解浪费的危害,节约的好处。激发学生关注生活,形成自觉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

2、学生主要活动及教师指导重点:

①学生实践活动:针对活动研究主题的浪费情况,设计各种实验,通过对比、分析、证明实验研究的成果。写一篇实践活动报告(日记、活动记录、心得体会等)。

②交流实践体验:结合活动报告,谈谈体验(收获、问题、发现)

③现在的生活虽然好了,可浪费使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许多的烦恼。在生活中,你或身边的人有过这样的感受吗?指名学生谈一谈。

④制作研究主题的活动成长记录袋,制作研究主题的学生网页。 35

⑤注重活动的生成性,设计各种环保产品,制定环保计划,实施行动,以自己的行动去带动周围的人。学生把研究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和观察到的现象,设计出可以解决的方案,还可以画出自己设计想象的节约的产品,如果有条件可以制作出来。这样设计的方案用来避免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学生的态度

学生对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热情很高,在课堂上得知自己要进行某一问题的“研究”都很兴奋,对老师的引导更是洗耳恭听。但在处理人际关系、解决问题上明显不成熟。学生在分小组研究时,对“知识产权”特别敏感,生怕别人知道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步骤。各小组基本上处于全封闭状态。对其他研究小组采取排除的态度,原因是其它组会“盗取”自己的研究成果。显然没有合作精神。另外,学生在发现好不容易得来的问题无从下手或有障碍时,会轻易跳过或放弃,从而“投奔”其它小组。缺乏科学研究中的持之以恒精神。这些方面需要老师花时间、下大力气来纠正、培养。

四、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学生方面

学期末,学生已收集了有关生活中比较突出的浪费现象的资料,整理了小组活动方案,对社区和家庭做进一步的研究后完成了调查小报。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能力,资料的收集多以小组为单位,以小报或表格的形式进行反馈。要注意的是,虽然三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及成人,但他们对新的事物、方法都抱有很浓厚的兴趣。现在信息的流通、便捷,如:报纸、电视、网络等,为学生提供了最直接的学习环境。老师利用这一点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格,设计自己的调查小报。

2、教师方面

教师在开题课前,深入学生中了解他们熟知的浪费现象。在此基础上再查阅几类浪费现象的资料,尤其是真实的数据和后果。这样,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更能让学生领悟“浪费的可怕”。

36

教师的资料整理主要是对学生的调查资料和阶段成果的收集和整理,而且要做到收集一次向学生反馈一次。随时向学生提出要求,向他们提供建议。在一类资料整理好后,可以向学生进行展示,让他们从自己的劳动成果中引发新的兴趣和更高的热情。

五、主题活动反思

1、以环境育人

好的环境似一间无形的大课堂,无所不在;如一位无声的好老师,无所不知;它所给予学生的,比知识更重要,比课本更广阔。通过老师在校园内的了解,师生中都存在浪费现象,这一环境还能成为孩子们的“好老师”吗?显然是不能的。它需要立即“动手术”。

要想让三年级学生自发对浪费现象产生关注,不借助人为的力量是很难做到的。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在开题课上,将生活中纸的浪费行为夸张地进行表演,引起学生的注意。随着第二张、第三张纸被我毫不留情地撕去扔在一边,孩子们提出了抗议。“.老师,你这样太浪费了!” 由此引起学生对浪费更广泛的关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人们常常无意识的就造成了浪费,我们需要做点什么了。“浪费”,一个普通的词语,从孩子们的嘴里发出却显得那么的有分量,那么重要。因为,孩子们的认识是最直接,是发自内心的。利用他们这一认知特点,让他们自己为“浪费”痛心。只要方法恰当,一定水到渠成。

2、重视小组引路,增强教学实效

在综合实践课上,孩子们在同一个主题下会产生不同的兴趣、问题,这是教学上的喜,也是忧。学生的兴趣高当然好,可如此多的“头绪”,让老师如何在一堂课上同时完成指导?这时教师应牵着一组学生的手,“走”给其他学生看,并让他们边看边说怎么“走”好。这样既给了学生指导,又激发了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帮助他人的欲望。这样的方法不仅适合于共性问题,对待个别现象,老师也可调动学生们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为其它组当一次军师。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学生群体的智慧可远远超过了老师和一个实践小组,怕是赛诸葛了。另外,由学生群体中衍生而来的方法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更易于学生通过实践来 37

逐步完善。这样,能在操作中,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失败、重复、进步、成功有所领悟。

3、培养学生的“自产”“自消”能力

自从综合实践课在一个班扎根以后,学生的研究、人际关系问题也随之产生。科学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让老师从繁琐的问题中解放出来,专心关注学生的研究,构建合理的策略,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如:成立第一个研究小组后,需要选出一位组长。相对整个实践活动,这是非常小的一环,很不起眼。对待这一问题,一方面学生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又感到处理起来力不从心。这时,教师巧妙地引导他们想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这一个环节的设臵,学生会用自己日常最简单的方法, “抢头”“举手表决”等来解决,大部分的孩子也会服从得出的结果。今后,小组再遇到诸如此类问题时可进行模仿,同时也提示孩子们遇到问题要学会自己想方法解决,并且应该是最简单的方法。

4、小组研究问题要“小”“具体”具有“拓展性”

老师总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得到“飞跃”,却忽略了人类认知的发展经过了由愚昧到科学的漫长过程,人的认知的发展更需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在小组拟订活动方案时,老师以成人的认识引导学生设臵问题导致小组问题设臵的过大,如:“怎样减少避免电的浪费现象?”“为什么浪费电?”“人们如何浪费电的?”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去想解决方法,实践的步骤非常吃力,甚至是百思不得其解。造成问题的原因是教师在假想学生问题时,远离了三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水平。应该让学生提出小问题,如“人们为什么离开房间后不关灯?”这样学生就能针对这一个问题设定具体的方法和步骤,而不是犹如“白条”一般既大又空的设想与计划。

老师千万不可小瞧这些看似浅显的“小”问题。若学生能将一个小问题剖析透彻,与此同类的诸多问题便轻车熟路,迎刃而解了。可见,这个“小”问题不仅能使学生在研究时“窥一斑以见全豹”,还可让学生自己 38

认识到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只要发现与之相联系的事物,将它们整体剖析,便做到了科学具体、拓展延伸。

5、在学生自由组合时,有一个小组只有两个学生,也成立了自己的研究小组。教师这时是应该尊重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继续,还是应该引导他们其它的兴趣,发展到其它的小组去呢?

6、学生在学校的研究效果较好,但回家后明显差一些。综合实践课上也有部分的作业,与其它学科一样,存在不交或不认真的情况。老师不可能象语文、数学一样去补困,但若任这种现象继续发展必然影响这类学生的发展。综合实践的老师应如何处理?如何利用家庭这一资源,使学生的实践得以全面的完成?

于是我在学生确定了小组课题,对学校的浪费现象进行了调查后,安排他们到社区、家庭中去发现浪费现象,并试着发动家庭成员想办法,再选出一个最好的,看看效果如何。在这一组活动的最后,我尝试让学生自我评价,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回到学校后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同学们互相学习评价,最后老师根据众多的评价作出一个综合的评估,并由此衍生出下一步研究的创想。这一做法得到了家长的积极配合,学生的校外调查有较好的效果。

只要勤思考,多实践,一定会有收获,逐步走向成熟。

主题实践活动案例

一、教学策略选择

1.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及依据

活动背景:在我校为患白血病学生举行了一次特殊升旗仪式,在升旗仪式上,全校师生共同捐款。虽然仪式结束了,但留给每一位老师和学生的是对生命与健康深深的思考。为此,我校综合实践领导小组与教师决定,在各班开展《让健康与我们同行》主题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关注生命,反思不科学的生活方式,从而加入到健康生活的快车中来。

理论依据:在《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具体目标指出:“注意培养学生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认 39 《让健康与我们同行》

识各种灾害和危害情境,学会自我保护,获得初步的社会经验和社会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我认识,对生活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欲望。然而,他们对生活中各种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可能造成的后果缺少关注,使本主题活动的实施成为可能,具有意义。

2.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方式。学生活动兴趣和活动主体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可能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相反,应以引导学生活动过程、指导活动中问题解决的方法、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基本操作规范为主要任务。为此,我选择了游戏体验、案例分析、调查访问、交流反馈、设计与制作、参与社会宣传等活动方式,开展《让健康与我们同行》主题实践活动:

(1)游戏体验

游戏是最原始的学习方式之一,其“亲身体验”的特点实现了以简单的方法诠释抽象的观念,是揭示主题行之有效的策略。本主题通过“抓手指”游戏,使学生明确的认识到:面对衣食住行中行行色色的诱惑,如果不学会选择和判断,就无法提高生活的品质,让威胁健康的因素远离我们身边。同时,游戏的趣味性也会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为主题的开展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2)案例

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其真实性、典型性、浓缩性和启发性使学生通过陈述和分析更加深刻的感受问题的重要性。本主题活动通过对校园患白血病同学的案例讲述和相关数据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主题探究的欲望,从而自主的参与到“珍惜生命、关注健康”的活动中来。

(3)调查访问与交流反馈

调查访问与交流反馈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完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任务。其中,来源 40

于网络、书籍、专业人士等方面的资料搜集与社会考察是开展调查访问活动的主要途径。在本主题的实施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享调查的体验,分析问题的原因,交流遇到的困难,制定解决的方案;教师通过跟踪过程、帮助进程,确保活动目标的准确,帮助学生由体验转向意义的建构。

(4)村社服务活动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因地制宜的开展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活动的原则,我与学生选择了设计制作宣传板报、社区宣传、家庭承诺书等方式呈现调查成果。通过一系列的尝试体验和社会实践,主题活动得到升华和延伸。

3.教学目标(主题活动单元目标)

认知目标:在宣传活动的策划过程中,了解和纠正身边不科学的饮食、居住习惯,以实际行动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能力目标:通过宣传活动的设计、实施,使学生提高合作、研讨、自我展示的能力,初步掌握捕捉问题、处理信息、以科学的形式呈现成果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本次调查和宣传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意识,增强其关注生活热点、发现生活奥秘、揭示生活弊端、改善生活质量的积极态度。从而自主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发挥自己的社会效应。

4.教学内容

本主题内容是教师根据校园焦点问题——学校同学患了白血病,引发思考,有目的、有重点的带领学生将问题转化为主题,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的特点,通过确立主题——明确问题——调查发现——交流反馈——汇报宣传——展示评价六个环节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主题实践活动。

5.教学重点和难点

主题活动重点:使学生学会选择科学的生活方式,关注健康,珍惜生命。

主题活动难点:使学生崇尚科学、乐于探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1

6.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情境导入,发现问题,明确主题,制定方案。

即通过游戏、讨论、采访、计划制定等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发现身边不科学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从而感受自己的生活质量,懂得“忽视健康,贬值生命;重视健康,保值生命;投资健康,增值生命”的道理,自主地确立和参与到本次主题实践活动中,展开活动方案的制定。

第二阶段:交流调查结果,反馈调查方法,修改活动计划,确定宣传方式。 即通过小组交流和汇报活动,学生之间分享调查的成果和问题,纠正对生活中存在于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不科学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现象,掌握正确的方法和常识,解决在调查中遇到的困难;针对实际修改学生活动计划,选择恰当的宣传方式,使主题活动的实施科学有效。

第三阶段:精心设计、动手制作,开展环保节能、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即通过制作展板、设计小报、、撰写校园倡议书和家庭承诺书、校园小记者征文等活动,发挥学生主人翁角色作用和责任感,在校园、社区、家庭中亲身体验,参与社会实践,宣传科学的生活态度与生活常识,拒绝社会中的不良诱惑,纠正错误的生活习惯,珍惜生命,追求健康。

第四阶段:展示宣传成果,评价活动收获。

即通过分组汇报的形式,学生将宣传实践活动的成果以幻灯片演示、社区和家庭有关部门、人员的活动反馈单、实践体会交流等方式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同时根据小组学生的活动参与质量,展开小组和教师的积极评价,促进主题活动的升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巩固学生参与社会建设的实践意识。

7.教学媒介

据“教学媒介的有效性”研究表明:视觉呈现的言语解说比言语呈现的视觉阐明更加重要,为此本主题活动两次使用了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多媒体演示文稿,通过教学媒介——电脑和电视的播放,使资料的呈现更加直观和具体。

(1)在第一阶段的师生交流活动中,针对“饮食中存在的影响健康的因素”问题,为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黑心食品”的定义,我利用 42

PowerPoint软件将十种街头黑心小吃的图片和所含有毒物质的名称编辑成演示文稿,在课堂中通过电脑和电视为学生播放。制作中,我有意安排了先播放图片,后出示文字的顺序,使学生的情绪急转直下,深刻的认识到了关注食品卫生的重要性,为活动主题——“让健康与我们同行”的确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在第四阶段中,利用PowerPoint软件,我建议学生将社会实践纪实性照片制作成演示文稿通过电脑和电视的播放,帮助小组展开汇报活动。一方面,真实的再现社会实践的场面,便于讲解和展示;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运用多媒体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效地记录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实录

《让健康与我们同行》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活动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健康常识,发现身边不科学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从而感受自己的生活质量,懂得“忽视健康,贬值生命;重视健康,保值生命;投资健康,增值生命”的道理,自主地确立和参与主题实践活动,展开活动方案的制定。

活动准备:课件、活动计划单、调查单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

【教师与学生开展“抓手指”游戏,使学生将游戏感受与关键词“健康”相联系,明确生活中的各种诱惑(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如果会危害到自己的健康与生命,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课前)

师:(1)老师刚刚学会了一个特别有趣的小游戏,一起来感受一下好吗?

(2)游戏是这样的:将你左手掌心向上展平,至于身体左侧;右手食指伸出放于右侧同学的掌心里,当听到“指定的词语”时,快速用左手去抓放在掌心里的手指,同时右手的食指要快速“逃离”别人的掌心。

游戏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永远离不开健康这个词,因为是它在呵护我们的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然而不利于健康的因素随处可见, 43

让我们积极的行动起来,为了只有一次的生命,让健康与我们同行!”

(3)谈感受:

同学们玩得开心吗?你们在游戏中表现得怎么样?两只手配合的好吗?(生答)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把游戏做好?(生答)谁还记得游戏中的关键词是什么?(生答)那么如果把同学们在游戏中的这种感受与关键词“健康”联系起来,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吗?(自由发言)

(4)小结:

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诱惑,它们可能是好吃的、好玩的、好穿的、好用的,可如果它们同时也是危害健康的各种因素的话,那么,就像刚才游戏中说明的那样,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我们需要学会放弃和纠正,只有这样才能让健康与我们同行!这也是今天朱老师带给大家的主题活动——板书(让健康与我们同行)

(5)师生问好

案例讲述:

学生听取教师讲述真实的案例——我校学生患白血病的情况,了解相关数据,发现自己生命的脆弱和宝贵,从而关注自己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质量。

师:老师想给大家讲述一个真实的事儿,在老师执教的学校里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升旗仪式,那是为一年级的同学特别举行的,因为年仅七岁的他不幸患上了白血病中很严重的淋巴性白血病,发现时已近晚期。几个月前他还和你们一样每天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可是现在,他要面对的却是无法挣脱的病魔。据统计,每年都会有1.5万人患上白血病,而其中的百分之五十就是我们儿童,可见,儿童的生命是脆弱的,我们的健康决不容忽视。

交流讨论: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开展“生活中有哪些危害健康的因素?”的讨论。】

师(1):那么究竟生活中有什么样的因素在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呢?同学们想不想把它们找出来?(生:想)民以食为天,就从食说起吧,好吗? 食——小吃、外来食品、小食品、鱼蛋肉、水果蔬菜、饮品

44

师(2):仅仅饮食方面我们就发现了这么多问题,那么衣、住、行等其它方面又会怎么样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头行动,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好吗?

调查发现:

【听取教师建议,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衣食住行展开热烈的讨论和调查,搜集更多危害健康的因素。

(1)分组合作开展调查搜集活动;

(2)汇报交流】

师:既然是小组行动,老师提示大家——每个小组选好组长后,首先要明确调查的主题(即衣食住行要调查哪一方面);其次分工明确,如安排记录员、汇报员等;最后建议大家,课前老师虽然没有让你们准备资料,但今天我们的课堂上还来了很多经验丰富、资历高深的老师,各组可以选派一名小记者现场调查,只要同学们有勇气,一定会得到意外的收获!时间为5分钟,明确了吗?(生:汇报)

师:(板书)衣——质地、洗涤、保存住、装修、家电、家居用品

行——交通、恶劣天气、旅行

师:(小结)看来生活中威胁健康的因素无处不存在,同学们害怕了吗?身体重要,健康生活的心态同样重要,以食为例:低营养的食品我们可以少吃,没营养食品我们可以尽量不吃,而必需吃的食品要有选择的吃。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本,各种威胁健康的因素是可以得到克制的。

明确活动方案

【与学生共同制定主题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活动。】

师: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办?生:想办法解决。

师:我们把问题分成八组,由各组分别调查,制定解决的方案好吗?(划分问题、分组选择调查主题)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发给大家的活动计划单2,给大家三分钟能完成吗?生:制定计划

45

师:请大家拿好填写的计划单,结合问题给予我你们的反馈——各组组长和组员填好了吗?你们调查的主题明确了吗?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吗?各位成员想好要怎样开展调查活动了吗?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的完成计划中的任务,扮演好活动中的角色,做个讲信用的人。

师:老师还有个建议,调查活动结束后,同学们能不能以宣传活动的形式展开汇报,让更多的人感受生命的可贵,和我们一起加入到健康生活的快车中来?

俗话说,能发现问题是聪明,能解决问题才叫本领,老师真诚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成为既聪明又有本领的人,无论明天为大家上综合实践课的是哪位老师,同学们都能坚持把本次活动进行到底,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而生命只有一次!

三、教学反思

本主题活动是应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的需要而设立的,属即时性主题活动。此次活动收获极大,一方面提高了师生对生活常识的认识,增强了每一个参与活动者的珍惜生命、自我防护意识,使大家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纠正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和居住理念,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调动学生的社会小主人的责任感,在积极地实施宣传活动中自主探究、自主成长。作为指导教师要想有效的指导学生,就要先尝试当学生——亲自体验搜集、记录、分析、整理信息的过程。有了这样的一手资料,活动开展起来便会得心应手。对我而言,此次主题的实践过程,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体验与升华,不但收获了知识,更加提高了自身的探究能力,是一次自我提升的锻炼和磨练。

《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美德》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天生炕分场学校

题目: 《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美德》

参与活动学生的年级:五年级

班级和人数:五年级

46

一、主题确定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却远远落后,西方一些腐朽堕落的思潮影响着新一代,自私、冲动、缺爱心、无责任感、无荣誉感等恶习在他们身上表现了出来;又由于计划生育,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对孩子人格养成教育成为学校探讨和面对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而要教人做人。教人做人可是件大事,我自己的人品都不算完美,怎敢轻言教人做人呢?我想到了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美德,它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在综合实践课中,我让学生在网络上观看了两部教育片:《我被13所学校开除》和《90后的坏女孩》。主人公从小被溺爱,长大后打骂父母,沉迷网吧酒吧,又打架又吸毒。学习《弟子规》后,居然痛改前非、洗心革面,做不拿工资的义工。从此同学们都对《弟子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后来综合实践课上学生一次又一次缠着我给他们讲弟子规故事。我见他们陶醉于国学,就让他们组成一个研究小组,以“学《弟子规》做文明人”为课题开始了对《弟子规》学习与实践的研究活动。

二、活动目标

以弟子规为载体,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 培养有经典、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希望的合格学生。

因此本次活动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弟子规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通过查找、访问调查、搜集、整理、合作探究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调查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丰富国学知识,并初步感知研究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B、通过采访、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 47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通过活动过程中的交流和实践,体会与人合作的快乐,培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B、通过此次活动,激发热爱国学的情感,重环保、讲礼仪。

C、鼓励学生个性表达和创意思考、培养初步的宣传与设计意识及创新实践能力。

三、活动计划

1、确定课题(师生讨论)及研究内容(调查访问)

2、制定活动计划(课题组讨论)

3、家、校、社区联动模式(社区、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努力的模式)开展国学《弟子规》讲坛社会实践活动;

4、分阶段实施(查访、调查问卷、访问、拍摄、记录)

5、分析材料、撰写结题报告(讨论分析、制作电子材料)

6、活动总结、反思。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商议探究课题

1、导入: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源于生活的原则,土豆网上观看到《我被13所学校开除》中的少年,打骂父母,欺负老师,好吃懒做,沉迷游戏,学习《弟子规》后,居然痛改前非,做不拿工资的义工;在优酷网又观看到《90后的坏女孩》中的少女,娇生惯养,痛恨父母,打架斗殴,恨世吸毒,学习《弟子规》后,居然洗心革面,也开始做义工。从此同学们都对《弟子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创设情境,引导他们结合自身去发现探究题材。

2、商讨探究主课题和子课题。

活动主题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具体的活动情景,从体验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设计具体主题。在学生思考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商讨主课题和子课题。

确定了研究“学《弟子规》做文明人”主课题后,我们开始了明确的分工。成立“学《弟子规》做文明人”课题组,组长:徐清扬。下设三个 48

子课题:《学风建设》,《礼仪之花处处开》,《环境保护从我做起》。课题组成员是我们四(1)中队全体同学。同学们自己找伙伴,自行分工。

3、学生自由组合活动小组:

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组合活动小组,教师略作调整。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存在绝对的“最佳活动方式”。不同的活动主题应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不要强加干涉,但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活动主题和探究内容的需要,作适当的引导。根据主课题和分课题,组合为三个活动小组,并设计了以下活动计划:以实地采访、现场录像、录音的形式,分别作相关的采访、记录;同时,还设计了活动方案表。

第二阶段:设计、交流和审核方案

1、小组讨论活动方案。活动小组成立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确定活动方案。

2、组际交流活动方案。为了使每个小组的设计方案更完善,可安排合作小组,进行组际交流,构建生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通过小组交流达到补余缺,完善设计方案之目的。

。第三阶段:实践体验

全班同学都参与其中,我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通过网上搜索和翻阅相关书籍,如饥似渴地学习《弟子规》。国旗下讲话“淋浴书香,从弟子规开始”是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的学习国学经典的倡议。朱老师以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教学方法为我们讲授《弟子规》课程并指导观看土豆视频——百家讲坛《弟子规》。为了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风貌,我们进行了班级服务员(班干部)民主竞选。出手抄报、黑板报,召开了“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美德”主题班会,网上听取了礼仪和环保知识讲座并学习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动作。成立“弯弯腰小队”——开展你丢我捡(校园垃圾)活动。电影版弟子规在课堂上表演——利用学生们善于模仿的特点表演在生活中应做到的细节,如:如何打电话、如何接待客人、如何作客、聚餐的礼节等。策划了十二小国学《弟子规》讲坛;举办了《弟子规》故事演讲比赛。礼仪和环保组一起走进社区,进行了环保知识宣传活动。我 49

们每位同学注册了新浪博客,把《弟子规》学习心得写入自己的网络天地。此外,课题组争取参加了公安部教育部联合安全检查到我校的礼仪迎宾活动。

《弟子规》讲坛在多媒体教室开讲,活动由“学《弟子规》 做文明人”课题组策划,旨在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美德,实施家、校、社区联动模式,以《弟子规》为蓝本,在参悟《弟子规》中提升师生、家长人文素养。警官、村官、校长、家长、老师、学生及国学爱好者一百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采访中家长表示:国学《弟子规》,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原来是没有机会,没有兴趣的,但是,有幸参与并聆听经典,可以感悟到圣贤的智慧、人生的哲理。《弟子规》所教导的对象不是独自隐居的修行者,而是身处尘世的普通人。我们只有在繁杂匆忙的现实生活中,永远保持着内心的淡定和坦然,保留着对崇高理想、幸福生活的向往,才能让我们的生命散发出迷人的馨香!采访中学生表示:在轻轻的诵读中,千古美文的神韵,华夏礼仪的儒雅悠然再现。今天的讲坛,让我们了解了历史,体味了人生,丰富了文化知识,更主要的是我们深深地喜欢上了祖国的传统文化,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让我们懂得了常规的礼仪,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了如何做一个新时代的公民。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公开示范活动)(90分钟)

教师(播放活动记录并插入教师画外介绍)

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安排了2课时,让学生互动交流,学生在交流时往往只汇报结果,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交流在实践活动中的种种体验,引导学生交流活动的方式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不断拓展实践活动的主题,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提升,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在教师的引导下,每个活动小组能根据本组成员的特长和活动主题,选择适合自己的展示形式,向全班同学和老师汇报活动成果。汇报的方式必须有多种,内容必须丰富。我们本次活动成果汇报有书面汇报、口头汇报、对话、弟子规故事演讲、音影播放等方式,内容有经验介绍、过程反思等。

通过“学《弟子规》 做文明人”的活动,同学们的内心就被一种异样的感动包围着,读书形成风气,懂得网络可以成为学习的有力工具,人人在 50

网站开设个人博客,撰写读书心得,将自己的心得、感悟让大家分享。

另外,在调查中学生还学会了与别人交往,学会了怎样设计问卷、统计分析,学会了一种自主学习的方法,我们每天有太多的“为什么”,其实答案就在身边,关键是自己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找到它,别以为自己年龄小,通过努力就能证明我们是有能力的。在活动中我们也体验到了工作的艰辛,体会到做成功一件事的不容易。

同学们对《弟子规》这部国学经典有了更深的了解。但我们学《弟子规》是为了学习怎么做,同学们表示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做一名讲文明,诚实守信的优秀少先队员。

相信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会在学习古文化中增长见识、增加,涵养,并从中吸取智慧,成为一个具有优雅性情和敦厚人格气质的高素质人才。

活动中学生美术学科的审美能力信息技术学科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实践学科的实践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和增强,也能熟练运用数学学科的统计知识。

五、活动结果

一、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看,学生与家长对国学知识了解肤浅,礼仪表面化、感恩口头化,缺乏保护地球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从收集资料情况看,同学们都颇有收获,不仅学会运用信息手段上网查阅资料、打印资料,还了解到原来国学有那么多相关的知识。

三、从访问、讨论情况看,同学们都认为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学会主动去做一件事情、学会采访、学会调查、学会探索、学会收集整理资料。

课题创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系列活动主题鲜明、图文并茂,课程的立意新、效果显著,主题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多彩,家、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构建,给学校发展带来了生机,提出了办和谐教育、师生、家长幸福着享受教育的远大愿景。这一系列的研究、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赢得了上级、家长和学生的肯定。

活动中通过上网查寻资料,老师讲解,聆听讲座,我们借先哲之风熏 51

陶,启发智慧、陶冶品性,全方位、多角度塑造性格。

课题组策划开启十二小国学《弟子规》讲坛,活动意义深远,好评如潮。

《弟子规》故事演讲比赛为学生提供了展现演讲才能的平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实践、自主创新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

班干部民主竞选、国学讲坛、弟子规故事演讲比赛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与好评。在网络环境下的家、校、村社联动模式进行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是本课题的一个亮点。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提高了学生自己调查分析能力、社交能力,丰富了国学经典知识,让学生更加了解社会。教育了学生对人、对事、对物应有正确的态度;培养了学生纯善的心和对自我行为的约束能力。

我们的课题活动已经在校园宣传窗、宣传柱上展示出来,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鼓励与肯定。本次活动,在思想道德上能加深学生对勤奋刻苦、文明礼仪、谦虚好学、勤俭节约等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和感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国学是博大精深的,它值得我们去研究,去继承,去发扬。

六、活动反思

1、弟子规是文言文形式,学生难以理解,老师要采用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

2、国学《弟子规》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尚需我们不懈的努力。

3、弟子规是最好的学生守则,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更要学习,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希望老师能做到:讲故事、论道理、教做人、学做事、

谨诚信、传圣音。

希望学生能做到:听故事、练讲演、勤参与、重实践、

读经典、背诗篇!

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美德!

52

5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