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集体备课

小学英语学科集体备课

一、集体备课的基本概念

集体备课是老师实行优质教学的前提。它是指学校组织的以教师团队为纽带,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教研活动。学校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在学校的安排和部署下有计划、有组织地共同制订教学目标和方案,分析课程标准,教材重点、难点 ,并确定突破方法,研究学情,设计优化教案和教学结构的过程。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我们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集体备课事实上就一种交流思想的过程。

二、集体备课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集体备课的价值在于充分挖掘和利用同伴的学习资源。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集体备课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教师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一种群体性的教学研讨活动。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合作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可以研讨教学策略的本质、了解不同的教学策略取向,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从而设计出更为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获得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集体备课的实际教学意义

1

1、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

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学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长善救失、取长补短、相互启迪、培养创造性和个性、形成个人教学风格。

2、有利于发挥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的优势,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 ...

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能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教师的均衡发展,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尤其对于一些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学校而言,其效果更为显著。

3、有利于创设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氛围。 ...

集体备课是一种“行动研究”,它所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主要任务是完善课堂教学。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智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华。

四、集体备课的原则

总体上说有以下几点:

异中求同:教学理念、目标要求、教学重点。

同中存异:学校实际、学生实际、教师教学风格

教材处理: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的活力。

此外还有以下原则:

1.统一性原则

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步教学,具体实施中,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作业训练、资料使用、检测评估等必须统一。特别是教学进度和目标检测,一旦失去了统一, 2

就不能在集体讨论中获得正确的信息,及时矫正教学实践。

2. 超前性原则

分配撰写备课提纲的任务和提供备课提纲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课教师的提纲准备任务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一并分配,便于教师早作准备,收集资料,钻研大纲和教材。备课提纲的讨论一般要超前一周。

3、完整性原则

划定备课任务应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据教材的单元或章节来划分比较合适,切忌人为地将教材割裂开来。

4.合作性原则

5.实效性原则

6.研究性原则

7.创新性原则

五、集体备课的内容

集体备课主题内容一般分为:学期备课(学期课时安排)-----单元备课(装好单元计划和内容)------课时备课。宏观计划,细化备课到每一个板块、每一篇章、每一课时或者某一课时的某一环节。

六、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

学校的集体备课一般都是由学校教导处纳入到学期工作计划中一项贯穿整个学期的一个教研活动,活动过程中由教导处牵头,由业务校长负责,由包管年组的教导主任负责具体安排,由年组长协助完成的。

在每次活动前一周本年组的包管主任负责定时间(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周二周五两节课学生放学后)、定主讲人(每次集体备课提前订好本次的主讲人,主讲 3

人的确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考虑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能力的差异合理匹配每集体备课承担的任务)(举例说明)、定内容(一次活动可能不止一个主讲人,每一次活动也都应该是不同的主讲人,所以在活动之前一定事先安排好主讲人要准备的内容)(举例)。

七、集体备课的步骤: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后分析

(一)个人初备

基本要求 :脑中有标、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胸中有案

1、 主讲人制定教学预案。 做到九备:即备课程目标和教材、备学生、备教学重、难点和考

点、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备教学过程、备作业设计、背板书设计。

①、备课程目标和教材 要对照课程标准通读全册教材,了解并掌握全册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点,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明确重点章节和重点篇章,做到全盘统筹。安排好全学期的授课计划,科学地划分课时,确定课时和教学主要内容,力求钻研透“六点”,即重点、难点、知识点、考点、能力点、德育点。依据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目标要做到科学、具体、准确,切忌一般化和抽象化。并注意分散难点,减缓坡度,课堂设计要有高潮,不要平均用力,对于最基础的知识要舍得花时间,切实打好基础,按课时编写教案。

教师在第一次集体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对本学期的课程进

行整体规划,简要写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制定好单元教学计划。对教材要有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更要从微观着手,脚踏实地,力求实效。

4

②、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

就必须充分的“备学生”。要从学生的角度具体分析学生实际,在哪些方面会存在问题,怎样讲更易于学生理解、领悟和应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从其感兴趣的方式、方法入手,往往效果更显著。

了解所教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状态,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

知识缺陷、接受能力都要充分考虑到备课中去,以便于采取适合他们的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子:这是六年级的一篇教学设计中关于学情的分析:

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讲,应该说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同时也具

备一些运用的语言知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们一来学习这样一个关系到他们个人的未来职业爱好的内容应会引起他们更大的兴趣。而教师更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并帮助他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与目标,并鼓励他们每个人只要脚跳实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实现他们的理想

③、备教学重、难点和考点

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之上,它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切忌不要出现两种现象:(1)教师为完成教学设计中既定的内容,在学生已掌握知识要点的情况下,仍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该知识要点,学生真正需要教师讲解、加强巩固的内容比如语法内容,却因时间不足而耽误,或一带而过,或省略为自学;(2)严格区分课时目标,每个班级的学生情况不同,因此集体备课时,应充分讨论“生情和班情”,在此基础上确立教学重、难点和考点,合理划分课时,使课堂教学密度均衡。

④、备教法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相辅相成。这告诉我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应是唯一的课堂学习方式,它应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发现学习、接受学习与意义学习、 5

机械学习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有可能是意义学习或机械学习。那种认为接受学习必然是机械的,发现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看法是毫无根据的。如果教师的教学得法,接受学习以可以是有意义的;而如果教学条件不合适,发现学习亦可以是机械的。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得当,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集体备课时必须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集体备课时,教师应探讨教材中哪些知识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掌握的,哪些是需要教师讲解的。要预设学生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师该采用什么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方法的选择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原则。

⑤、备学法。学法的选择要由“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预习法、指导法、讲授法、设疑法)。同时,对学生要进行学法指导。

⑥、备教学手段

要详细列出教学手段,包括课前准备,课后巩固等。

⑦、备教学过程:

(1)导入 (2)教学环节 (3)问题的预设与生成的处理预案 (4)总结 (5)板书设计 (6)练习设计(课堂和课后)

⑧、备作业设计

众所周知,作业设计是教师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一把尺子。教师要想用好这把尺子,就应该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6

(1)作业的量。不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教师都应严格控制作业的数量,保证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作业。作业的布置应该因人而异,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立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2)作业的质。

这是教师备课讨论的重点。作业的设计应该既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也是对课堂学习的反馈。作业题型的设计既相对固定,也应有所变化。作业内容的设计即考虑基础性,也应兼顾发散性。

⑨ 、背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本着以下五个原则;计划性原则、正确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直观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2、备课组成员要有备而来。

备课组的所有成员在集体备课之前对本次主讲人的主讲内容也要进行认真备课,做到有备而来。对于同一教材,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为了更透彻地诠释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达到集体智慧的共享,增强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二)集体研讨

我们在进行集体备课时,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先由主讲人介绍自己在备课中设计的大体思路及重点、难点的设置;突破重点及难点的方法,学法指导、教具的使用、习题的设计心得。然后备课组每位成员各抒己见,(目标是否科学符合实际,重点难点的突破是否有效,教法学法是否科学,研讨中也包括一些易混的知识点,有争议的内容)针对这些东西大家各抒己见,展开讨论,达成共识,一个一个环节的理顺,由主讲人在教学预案“改进措施”一栏中记下,经过再加工形成教学实施方案,在研讨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 7

对教学方式方法的锤炼。刚开始时,主讲人可以让骨干教师活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以便让他们领好路,带好头,逐步放手给年轻教师。

(三)修正教案

集体研讨结束后,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成果,结合自己任教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总体个性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学情,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修正,在自己原有的教案圈圈点点,修修改改,用不同颜色的笔做好修改标注,这个过程也就是二次备课的过程,然后形成适合自己也适合自己学生的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以便更好地授课和提高课堂效率。

(四)课后分析

课后分析是备课总结阶段的内容,所有备课组的老师要集中听课,在每位老师在授课后进行交流,对其教学进行评估,肯定其优点,指出其不足,点评和总结的同时也是为了积累经验。

八、集体备课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一)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的关系

搞好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开展集体备课,不是不要个人备课。集体备课要建立在个人认真备课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利用集体的力量修订出更加可行的教案。

(二)主讲人与其他教师的关系

在集体备课前,中心发言人把其具体思路和教案呈现于大家面前,并不是要大家全盘接受,而是针对一个具体的东西,要求对其探讨,个别之处还要进行修改。所以,其他教师应认真听,记下欠妥之处。然后集体讨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提出更好的建议。

8

(三)短期教学与长期教学计划的关系

对每单元、每课节的短期教学进行备课时,要详尽而具体;而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应综观全局,高瞻远瞩,留下个人发展的余地。 九、集体备课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培养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

教师的合作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要求,教材内容的开放性、生活化及课程的综合化都要求教师之间必须进行合作。有了合作意识,集体备课时,就能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畅所欲言的讨论氛围。

2.注意备课内容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集体备课要在教导处的统一领导下,统筹规划,系统安排。首先,要制定整个学期计划(学校教研室制定),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师个人特长,超前安排好每次集体备课的主讲人,发挥个人长处,整合教学资源达到优化重组的目的。其次,在内容的分配上要考虑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其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第三,鼓励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提倡个性化。

3.注意课后的总结和反思

(1)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从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反思: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从教学过程方面进行反思: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

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9

从时间安排方面进行反思: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 从学生活动方面进行反思: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

从目标达成方面进行反思: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备课组是学校里最小的一级组织,按照操作规范,它是一个纯工作性的组织,涉及到教学中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它建设得好,可以通过同伴合作的方式解决教学中碰到的各种问题。集体备课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分工设计好教案,每人负责一篇课文或一个章节,活动时某人先谈自己的设计思路,其他教师再加以补充、修正。也可以大家共同设计同一内容,分别交流,然后博采众长,或对一些意见不一的问题进行讨论,求得尽可能一致的意见。当几个人坐在一起的时候,工作方式是平等的,有什么建议,有什么要求,只要有人提出来,大家就互相讨论,各抒己见,最后达成一致意见。比如出一份试卷,大家对内容发表见解,然后每人负责一块,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又比如有时遇到疑难问题,大家就各自查找资料,互相映证,以求一个合理的解答。备课组的集体备课的时间最好能够固定,由于各位老师的工作任务都很重,没有固定时间,就会忽视了这项工作。有了时间上的保障,再对相应时间段的重点与任务进行合理地安排与布局,集体备课活动也就会变得制度化、规范化。

十、走出集体备课的几种误区。

1. 集体备课≠“成就”懒汉。

集体备课在操作过程中产生了部分教师组借集体备课之名,谋“分工备课”之实。每位教师轮流主笔备一部分内容,然后把教案复印一下,每人一份,并美其名曰:资源共享。有些不负责任的教师,并不自己备课,而是手握教育信息化这把“双刃剑”,直接将互联网上的有关内容下载、另存??集体备课等同于一人提供教案,大家“拿来”使用。一些教师拿到这些教案后,没有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加工”,没有对教案适当修改、增补、删减、提醒、强调 10

和解释。共享的教案“一尘不染”即是明证。这种有名无实的集体备课,其效果比单人独备更差,助长了一些人的依赖思想,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一批备课的“懒汉”。

2. 集体备课≠“统一”教案。

集体备课已成为一种形式。同年级组的教师集体备课以后,大家以同样的进度完成同样的内容,使用同样的资料,布置同样的作业,甚至上课的环节都如出一辙: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这样一来,教师上课就如同工人在车间加工零件。把集体备课和统一教案画上等号,是值得商榷的。集体备课要求在教学思想、教学重难点处理、练习、检测等方面做到基本统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案内容和教学环节要高度一致。集体备课既要强调共同研讨,又要突出个性特色。

3. 集体备课≠个人“独唱”

在集体备课中,研讨往往由备课组长说了算,这就使得其他教师“出工不出力”,很少发表自己的主见,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显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就是要集众人之长,补自身之短。集体备课要求教师能积极主动地交流,在交流中实现思想和观点的相互碰撞与交锋,实现共同提高。 4、集体备课≠“教案之和”

教研组将人教版英语新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同年级的各位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然后由备课组长收齐装订成册,谓之“集体备课”。这种“承包式”的方法,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没有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谈不上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

5. 集体备课≠“网络拼盘”

11

集体备课组在组长的倡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由各位任课教师分头“在线查找”,将各大英语教育网页中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进行“成功下载”,装订成册后谓之“集体备课”。这种做法“简单易行”,“拿来”了他人的成果,甚至压根儿就没有自己参与的成份。

6. 集体备课≠ “模式教育”

到许多学校听课时都发现类似的情况:几位教师上课的导入(leading-in)、话题、步骤、活动设计、例句、家庭作业、课外阅读都如出一辙。后经了解得知,这几位老师事前经过了“集体备课”,并将其“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各自的课堂教学。

总之,认真开展集体备课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们只有坚持不懈,积极探索,才能真正使集体备课逐步走向成熟,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