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小学美术课堂情境教学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创设小学美术课堂情境教学法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此次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的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设在学生生活经验之中的情境教学,就是实现这两个目标的最佳结合点。

2、时代进程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时代需要教育为社会输送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把知识与技能溶入到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情景之中,才能让孩子在丰富情感体验中享受美术、张扬个性,最终实现和谐发展。

3、美术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

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创作出来的,同时,美术学课教学担负着文化传承与交流的使命。所以,作为美术教师就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文化情境,促进学生对美术文化的学习。

4、世界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美术教育的历史、现状虽不尽相同,但大致显示出共同的改革趋势,其中就有“拓展美术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和“关注美术学习与文化情境的关系”。由此可见,在美术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情境教学,是世界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1

5、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需要。

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学们经常为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参与不主动、学习思维不活跃和知识技能掌握不扎实等问题困扰。而在情境教学中,学生兴奋点将被牢牢地吸引,主动参与、积极思维,一系列的教学难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

(二)相关研究的概述

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是一项既有实践意义又有理论价值的实验研究,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探索了一条科学、有效的途径,提供了一种成功的模式。这项实验研究丰富了中小学教育理论,在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教学原则以及课程内容等方面,揭示了小学教育的规律,提供了鲜活的研究材料。同时生动地说明,教育理论只有同教育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新的发展。

在德国,小学入学第一堂美术课上,老师就会很自然地与学生交谈第一天上学时的心情以及难忘的情景,这使学生处于一种比较轻松的状态,并能滔滔不绝地进行描绘。之后,大家动手画出各自第一天来上学的画。展现在大家眼前的便是学生入学百态图,非常得有意思。在美国,“只要有观念,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的艺术教育观念手深入人心,所以老师也着力为学生尽可能地创造不同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环境或氛围中,大胆地思考、想象、创造。

(三)研究的现实意义

“创设在学生美术课堂之中的情境教学”将大面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将为美术课程改革推波助澜。不同在此方面已有的其他研究成果的是,本实验将带领实验教师,在实践中踏实认真地研究、大胆求新地探索,然后将点滴的经验进行总结交流,最后梳理出一套完整的小学美术学科创设在学生美术课堂之中的情境教学体系。

(四)概念的界定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而创设在学生生活经验之中的情境教学,则是指这种情境的本质的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之中的,是教师 2

在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需求等情感的前提下而创设的教学情境。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最终目标:通过创设在学生美术课堂之中的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2过程目标:

(1)增强对创设在学生美术课堂之中的情境教学意义的认识;

(2)研究在学生美术课堂之中创设情境的教学课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3)通过创设在学生美术课堂之中的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二)研究内容:

1、创设在学生美术课堂之中的情境教学的现实意义。

美术课程融合了各种艺术种类为一体的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的综合课程,美术教育在提高与造就学生素质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它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改变对我有很深刻的体会。

2、创设在学生美术课堂之中的情境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大致采用两种教学原则:一是兴趣原则。另一种原则是发展个性原则,这样不但激发了他们对美术课的热情,更加锻炼孩子们动手动脑,多方面发展的能力。

在课堂中我也不断改善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法。我大致采用以下几种:1、故事引用法2、直观引用法3、复习引用法4、学生参与法。在不断变换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课堂上领悟到更多的知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

(一)研究方法:

1、观察法:在与学生的接触与交流中有目的的观察,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身体和精神发展状况与兴趣喜好、喜欢的活动形式、学习方式等。

2、实验法:在教学实践中踊跃实验“创设在学生课堂之中的情境教学”的方法,通过教学结果证验此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3

3、经验总结法:按期撰写论文、案例及阶段实验计划与总结,将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与经验及时举行归纳总结与改进。

(二)课题研究的工作过程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9.5---2009.8)。完成实验方案及实验所需的设备、器材等;加强对创设在学生美术课堂之中的情境教学的可行性与重要意义的再次论证,形成共识,统一行动。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09.9---2010.9)。课题组完成各学期工作计划、积极组织课题组课题文献的学习,做好课题的前测工作;组织好实验各阶段的组内成员交流与探讨活动。课题组成员做好学期工作计划等常规工作,积极实践探索有效的情境教学方法。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验收阶段(2010.9---2010.10)。进一步完善课题,整理各阶段的试验资料,完成试验的终结性试验报告及成功案例。整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和做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快乐,是一种需要,才会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非智力因素才能充分调动起来,进而在特定的情境中活跃思维。所以,课堂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受到鼓舞,感到振奋,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之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中,认真思考,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我们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精心设计导入,“课伊始,趣即生”。通过巧设悬念、创设情境或借画、借故事等导入,让学生兴趣盎然,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地进入学习过程。二是教师审时度势,发挥教学才智,利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或创设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有趣场景,学生作业时播放一些轻松音乐,变枯燥无味为兴趣盎然,重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提高延伸引趣,课结束,趣犹存,满足学生探索欲,培养主动探求知识的情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四、通过多种媒体,巧设情境,让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

4

2、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也就是说,未来的文盲不是“知识盲”,而是“方法盲”。“学有方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人与人之间在学习的品质上有这样那样的差异,学习方法自然也会有所不同。所以,要想学会学习,还要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真正找到了学习的金钥匙。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尽量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在欣赏《中国艺术欣赏》时,先放一段中国的民族歌舞表演,让学生感受激情,体验民族风情,有了这个基础,教师再注重教学生欣赏的方法,从哪些方面来评价一个作品,而不是把自己的理解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自学、讨论、探究的基础上达到知识的掌握。

3、注重引导,培养学生各项能力。

提高学生的美育能力,可使学生终身受益。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①、培养好奇心,好奇心是人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心理倾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供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的材料愈新奇愈有挑战性,那么学生追求解决问题的内驱力就愈强。

②、培养学生观察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促进思维的发展。“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③、培养动手能力,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迅速性、准确性、协调性、灵活性。

④、培养学生相互协作能力,“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这是当然的公理。失去了沟通(社会交往)的教学是不可想像的。在活动中可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中可安排一些学生相互协作,互相帮助的活动内容,在活动中学生能做到互相帮助、互相关照、互相提醒把画卷完成做好;

⑤、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在《谁偷走了中国儿童的想象力》一文中作者指出:想象在儿童的学习和思维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人的想象力越 5

强,思维能力越强;想象力强的人,记忆能力一般也较高。调查资料显示,幻想力和想象力特别强的学生,学习成绩也比较好。对于想象力的发展来说,“自由”是最重要的因素。这种自由包括时间上、空间上、行为上、思想上等多方面的自由。如果成人总是告诉孩子,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一定是蓝的不是红的,那么儿童就没有想象,你不告诉他,他反而有想象的空间,自由越多,想象的生存和发展越有可能。

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学会欣赏,激发学生的爱祖国爱艺术的情感,这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4、发展个性,照顾个体差异。

美术十分重视个性的表现。任何一件美术作品,从制作到最后完成都包含着艺术家不同程度的创造,否则这件作品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美术总是与创造相伴。同样美术教育在训练学生创造性能力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创造力具有着共同特征,个人创造力可以说是艺术创造力的属性,反过来则可以说,通过艺术活动可培养学生的一般创造力,美术教育对学生创造性在教学的鼓励、培养,必然会形成一种创造意识,从而自动地渗透到人的活动之中。同样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已达到。

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安排一定的作业,让学生自己操作,开展活动。在有的课中,我们可采用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学生的爱好特征,采用分组形式,有的用泥塑,有的用绘画,有的用剪纸,有的用拼盘等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来表现,充分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平等参与,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提高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密度。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一)课题研究的效果

以前的美术课堂很大程度上偏重于技法的训练,都遵循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古训,以顽强的毅力和耐力苦练各种“基本功”,他们总体的艺术感受力并没有得到同步的发展,对艺术真谛的探索甚至尚未入门。我们现在的 6

小学美术课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技能,还必须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察、想象、创造、动手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出具有全面素质的学生,本课题的提出、实施正是引入了这个现代思想,从课堂教学入手,创设情境,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了教学效果及质量。通过以下几种情境教学的方式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1、以实物和图片为主设置情境。以实物或图片设置情境是以展现实物或图片的形式来反映某一相应的情景或表现某一特定的背景,使学生进入课堂有“亲临其境”的亲身感受。2、带学生走出教室,结合现实生活情境设置教学情境。教学行为安排在户外进行的形式,对开拓学生艺术视野,感受自然或人文景观,欣赏艺术作品,增长丰富多彩的美术文化知识提高审美品味都是很有帮助的。3、以游戏或表演的形式设计教学情境。这情境的设置,既活跃了课堂,又丰富了教学内容。4、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以影象资料为主设置教学情境。5、在设置教学情境时,目前采用的最多的方法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播送不同的背景音乐,不仅可以烘托主题,也可以给学生以丰富的美感,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

6、运用语言创设教学情境。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语言表述,不仅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对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丰富学生想象力、展示教师魅力、亲和师生关系都有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创设小学美术课堂情境教学法的研究》正是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基础上,依据创造力发展的阶段特征,创设与教材及学生年龄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里,激起求知欲,提高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等的综合能力。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我们确立了一种创设特定的学习环境,给儿童以欢乐,激发求知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形式——情境教学。从学科教学改革入手,变“苦学”为“乐学”的实验。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展开丰富想象,产生探究的兴趣,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创造优化教学过程,努力提高儿童身心发展的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地充分发展,使教学改革向一个更科学、与日俱增的先进的方向发展。

五、问题与讨论

情境教学关键在于创设情境。创意是无限的。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合理地 7

运用“情境教学”,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他们绘画不再去临摹书中的范画,而通过自己的画笔描绘出七彩世界,达到儿童美术教育以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美术教学创设“广泛的文化情境”。这一要求的提出,不仅使美术教学从过去单纯的“技能技巧”课上升为“文化课”,也给广大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美术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认真备课。在教学情境设置阶段,教师既要全面考察学生、考察教学内容、考察教学资源和技术,也要考察自身的特点,在紧扣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情境和活动场景。同时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现有教学资源。加强学习,关注生活,广泛积累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养。

8

 

第二篇:小学美术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宝贵财富。人的本性中都有想象力,只是开发与否。据网上报道,人类对想象力的开发是微乎其微的,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最好的办法之一。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都离不开想象。

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性质是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其着眼点在教育,即由教育价值的角度看待美术教育,它以美术为媒介,在培养学生的本学科知识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美术教学过程对于提高儿童的各方面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儿童是天生画家”,儿童创作是自由的、自主的,其思维方式不同于成人,内容能反映出他们的喜、怒、哀、乐,纵观儿童美术作品,其表现形式的自由是我们成人所达不到的。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往往碰到很多儿童进入小学后,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的作业中越来越缺乏天真烂漫的童趣,缺少自己的想象。我每次上完课批改作业时,发现大多是临摹的,有的只是改变一下原画的构图、色彩。有时上美术课学生也会尝试自己想象创作,当拿掉任何的参照图画,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时,只有少数学生能较好完成作业,大部分学生画面十分简单,不能深入想象创作。培养想象力是美术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的这种现象告诉我们,他们是缺乏一种美术的想象能力。

国内外目前还没有此类课题研究的专著,查阅电脑虽然有一些教师撰写的论文或心得体会,如《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佚名)、《想象画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翔》、《让孩子在绘画中放飞自己想象》等等,这些论文或心得体会只提出一些各自做法或例子,很少提出能够真正帮助一线美术教师提高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建议,不能联系我校具体情况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有系统的以及可操作性的指导。

为此我们结合课题方案,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通过调查,掌握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现状,分析影响学生想象能力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提高,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写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一个人的想象力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

2、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有了想象力,人们就可以发明创造出千姿百态的物品,有了想象力,人类就会有更好的明天。如果没有想象力,人类还在刀耕火种,吮毛吸血,人和动物还有什么区别?

著名的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认为:“想象只是超出人们真实生活,具有浪漫色彩的艺术创作,有时显得神秘、虚幻甚至荒诞,然而想象和幻想是人类创造活动的集中体现”。

3、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要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儿童想象力是儿童美术综合能力的体现,许多心理学家、美术教育家对儿童美术想象创作及辅导作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总结了很多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

上述这些就为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并体现了其实践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前,我们在中小学进行的美术教育只是一种国民美术教育,我们的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美术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教育。因此,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为就显得尤为重要。

儿童的想象力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又为成人后的创造作准备。正如罗恩菲德所说的“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成。”同时,培养学生美术想象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点,想象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良好的想象力的形成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研究,教师达到了以新的观念指导教学,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2、通过本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合理的“扶”与“放”,创设了轻松的想象学习环境。

3、通过本研究,教师做到了合理评价学生的想象作业,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辅导方法。

4、通过本研究,学生可以用敏锐的眼光观察事物,增强了对事物的记忆能力,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养成了积累美术素材和想象的好习惯。

6、通过本研究,学生能达到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和美术工具进行美术想象创作,大部分学生比较熟练地运用几种技巧。

7、通过本研究,学生的想象作业质量要明显提高,部分学生要拿出构思新颖、画面完整的作品,做到合理评价别人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措施: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分析、观察比较等方法找到影响学生想象能力发展的因素,找出教学上的弊端,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等切实有效的方法,加强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美术想象训练,营造良好的美术想象环境,使学生从美术想象中找到乐趣。

(一)、加强美术教学改革,合理处理美术教材

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各学段的阶段目标,美术课程应重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想象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想象能力是学生美术创作趋于多样化和成功的关键,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的美术教学限于条件等各方面的制约,大多放在教室里完成,且上课模式比较单一,教材中要求的工具和材料学生无法备齐,因此对落实《标准》的一些目标和任务有一定的困难。鉴于上述情况,本组结合了课题方案和新《标准》要求,针对我校实际对美术教学教材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1、根据学生年龄、智力、素质和兴趣的差异,对高、低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小学学习时间比较长,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年龄跨度比较大,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三年级以下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分化,注意力不持久,我们主要通过造型游戏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如课例《各种各样的汽车》),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在美术学习上是比较自由的,他们不知道主题,常常把不相关的内容画在一起,作画凭着自己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常插入自由想象作画的课时,很多学生边作画边把自己的想法念出来。我们还要求教师不断变换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设计中加入画画、玩玩、说说等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座位等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热情,如二年级有几课画玩具的内容,我们从玩玩具到画玩具,学生八人四桌并起来为一组,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先自己玩再介绍给别人玩,然后挑出几个介绍得不错的学生把自己的玩具介绍给大家听,学生带着玩时的愉悦心情去描绘现实和想象中的玩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年级以后,学生的理性思维发展了,客观认识能力增强了,我们在教学上加强实现智力价值,此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的发展、学业负担的加重等因素,形成了两极现象,部分学生对美术特别喜欢,还有部分学生放弃了美术学习机会,把兴趣转移到别的科目上,形成了美术“差生”。在教学中我们对素质好、兴趣浓的学生加强了美术想象技能的训练,组织课余辅导,加强美术知识的传授,鼓励参加美术比赛等;对兴趣淡的学生我们加强美术的实用性想象教学,如图案装饰教学、黑板报设计、教室的布置、制作贺卡等,教学过程则改变以往的讲授式教学为活动式教学,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2、处理好教师的角色。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对学生的美术想象有很大的影响,有资料表明,教师的友好、温和与学生的想象力成正比关系。19xx年,里皮特和怀特对权威、民主和放任三种类型研究后发现,民主型教师的学生个性差异最大,并很少出现急躁和对同伴的侵略性。权威型教师虽对学生能力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但很容易压抑学生的创造的情感。美术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虽然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更应注意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在教学中学生是进行美术创作的主体,他们是在自发、自愿的心态之下想象创作的,所以,在美术创作中,学生自己摸索出来的路是难得的,教师给学生带路是不可取的,因此,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结合新《课标》,不但要求教师在思想上转变观念,还要求根据不同课题和内容在课堂上经常变换角色,有时对学生讲解指导;有时帮助学生,当学生的助手;有时当学生的

听众;有时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同时学生角色也在不停的变换,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画创作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我们在评价他们的想象作品时,不是直接予以评分,而是先充当听众,让学生充分介绍自己的作品,在提出意见时以商量的语气,减少学生对老师的惧怕。

3、延长创作时间。现行课时安排比较适合语文、数学等科目的教学,而给美术教学时间的安排带来了不便,一节课往往要经过导入、讲解、欣赏、作画、作业评价等环节,结果给学生创作的时间最多只有20分钟,这样的时间远远不够,很熟练的学生只能勉强完成,但画面的细节没有,这样对学生的想象创作能力的形成极为不利。在课题研究期间,我们借鉴了语文作文课的安排,对课时作了调整,一般两节美术课完成一张作品,对于提前完成的学生,要求其尽量使画面丰富。由于两节美术课不安排在同一天,我们在上完一节课后先收回画纸,以免学生弄丢画纸,第二节课重新发回去作画。

4、积极利用电教媒体。电教媒体是教学的得力助手,它信息量大,教学中能让学生充分接触相关内容,如图片、范画作品等,运用得当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利用音像店的想象画教学光盘,在VCD上进行放映,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想象画法,在欣赏这块内容中我们把作品图片刻录到光盘中,并且自制课件,利用学校的电脑、视频转换卡连接到电视上进行教学,并对教学中电脑的参与进行了初步研究。

5、合理进行美术思维想象训练。由于各方面的影响,学生形成了思维想象上的惰性,对于简单的问题尚能解决,遇到难题就不想动脑筋,遇到可模仿或可照搬的东西,会毫不思索地加以利用,这种情况在美术课中最为常见,对学生想象思维的开发极为不利。针对这些情况,本组对学生作适当的思维想象训练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条:

(1)图式的各种训练。图式,拉丁语原意指轮廓。轮廓是图形区分最基本的手段,相同功能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图式。在教学中我们利用教材的相应内容进行了这种训练: a一物与另一物的基本图式近似,只需略加修饰就可完成形象创造,如《在石块上画画》一课,根据这块的形状,想象出新的形象;《芋艿雕刻》一课,根根据芋艿的自然形状刻成各种有趣的小玩具。b一些物体与另一物体的局部图式近似,按一定的方式组构起来,完成形象创造,如《蔬果的联想》根据蔬果的形状与一些小动物的局部形象相似,通过适当的削、剪、拼、插等方法制作有趣的动物。另外我们还利用图式的接近和重叠现象,进行图式的变通和视觉隐喻,如《撕纸拼帖》通过撕出的偶然形,重新组合、添加获得新形象,通过以上训练启发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和视觉的敏感性,也丰富了他们的创作内容。

(2)对形的夸张训练。物体都有存在的一个常态,常态给人的是一种静止之感,视觉和心理都不会为之紧兴奋,偏离常态则会引起人的紧兴奋,并竭力使之往返常态。形体的夸张有运动夸张、形状夸形式夸张,其中形状夸张在儿童作品中最为常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加强对物体的变形、过分扩大形状等训练,如《大西瓜》一课,要求学生从“大”字着手,想象大西瓜的各种可能性,有的想到西瓜房子,有的想到西瓜飞船。另外,我们还在各册增加教学内容,如《蚂蚁》,有些学生扩大蚂蚁的形状,在头、身、脚等处画上小蚂蚁,有的用各种线和形来装饰蚂蚁的身体。

(3)造型因素的局部夸张运用。一般美术将造型因素,如形态、色彩、质量感、肌理都是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各自特征都在共性之中,在儿童美术想象创作中可将各种造型因素分解

后加以夸张训练,使人更深层次地理解视觉形象,发展和丰富了造型语言,给儿童美术的表现力和形式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空间和层面。A色彩:儿童美术不以模仿客观对象为目的,所以其作品更注重了色彩的主观表现性。对色彩的表现,低段的学生不受任何限制,用自己喜爱的颜色描绘事物,如《太阳》一课中,学生用上各种各样的颜色,描绘的形象各不相同;高段学生在训练中加强了色彩的要素——明度、冷暖和纯度要求,并能考虑到色调的表现,学会调配颜色。B线条:线条是儿童最初的表现形式,也是儿童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线条的粗细、长短和曲直的组合能产生丰富的效果,线条的训练不需准备太多工具,所以最适合学生练习,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注意线条的流畅、肯定和清楚。避免用尺子、圆规等工具。C色块:这也是儿童画重要表现手段,图案设计中常用表现方式,块面的形状有变化,色彩力求均匀中有变化。

6、单元化处理教材,确定单元目标。利用美术教学内容的连续性,我们对教材作单元化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以内容为标准归类,这种归类使内容更系统化,一般从具象到想象,从简单到复杂,有利于学生进行系统想象创作,如的树叶、树皮、蛋壳、瓦棱纸贴画和图案教学,《立方体和圆柱体的透视现象》、《立方体的包装盒》、《圆柱体的生活用品》、《各种各样的房屋》归为透视知识的落实这一单元。(2)以技法、工具材料归类,这种归类有利于技法的训练和掌握,更有利于学生工具材料的准备。如五年级的国画教学,贯穿于每一册的水彩画教学,我们都把它们归为单元。处理后教师制定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

7、加强作品欣赏。通过欣赏提高审美能力,从而指导实践想象创作。欣赏的内容主要是同龄儿童的优秀作品,通过投影仪让学生欣赏,激发儿童在形式上追求创新,让他们明白即使是同一画种也有不同的表现效果,就如线描的表现有着纷繁与简约、粗犷与细腻等差别。欣赏图片体现出来的新异表现形式,用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儿童美术想象创作的更新与发展。选择的作品接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在欣赏这些作品时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或者指出作品的不足之处,并且结合改临、意临、补画等想象练习。 (二)、探索不同的材料,运用不同的技法

一件优秀的作品告诉我们:新颖、独特的想象创作构思需要良好的材料和熟练的技法来表现,小学生创作的材料应不受限制,只要能表现出效果都应加以运用。在技法的探索上我们根据不同材料进行了扩展,如水粉颜料可直接涂在画纸上作画,也可和吹塑纸结合制作粉印版画;油画棒可以直接平涂填色,可描绘色彩的过渡效果,也可制作藏色刮画,并可和水彩颜料结合使用。

(三)、不同角度认识事物,注重素材的积累

美术课程“造型-表现”要求学生记录或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见闻是感想的前提,学生在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后才会有内容可创作,同时学生对一事物的熟悉程度对想象创作也至关重要,教学中如果只采用临摹或引入的素材太少,都会造成学生对事物的片面认识,从而使作品想象空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还应让学生用不同的途径、不同的眼光认识事物,为了增强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养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我们在研究中采取美术日记形式,从记录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三种方式:A、写生式美术日记:儿童有意识地带着记录本直接面对生活场景,通过仔细地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最后以取舍性的描绘及感悟性的叙述完成的美术日记。该形式的优点使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从无意走向有意,对绘画符号、描述词汇的表达由共性走向个性。B、想象式美术日记:儿童

对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展开联想,通过夸张、迁移、重组等艺术手法,创造性地绘录自己大胆设想的一种美术日记。C、梦境式美术日记:“日有思来夜有梦,梦中自有惊人作”。儿童的梦是儿童心理的一面镜子,梦中奇异怪诞的境界给儿童的想象添上了翅膀。儿童根据回忆把这种梦的感觉,形象描绘下来,便成了梦境式的美术日记。除此之外,从表现形式分还可分线描型美术日记、彩绘型美术日记、剪纸型美术日记等多种形式。

美术日记的辅导方法。A、引导观察,丰富经历。不同的生活经历是丰富儿童美术日记内容的有效途径之一。经历广、见识多的儿童,头脑中贮存的视觉形象丰富,描绘时很快呼之欲出;那些生活经历一般的儿童,视觉形象显得贫乏,苦思冥想不见其效。我国著名美术特级教师候令认为:“特殊经历对儿童的创造至少有二个意义:一是在情感上给予儿童以创作的要求;二是向儿童提供了新鲜的视觉形象”。为了丰富儿童的经历,我们主要通过创设的情境或提供的现场,引导儿童观察,培植其新的视觉形象,使其热爱观察,并在此过程中掌握新的观察方法。其次,我们还引导儿童要充分利用双休日与家长一同出去旅游或在家活动的机会,多加观察,多作绘录,在通过有意的观察来丰富儿童的经历。B、注重比较,激发创新。儿童有了丰富的经历之后,是否具备去粗存精,舍旧求新的分析比较能力,将直接影响着儿童美术日记描绘的水准。我们首先让学生了解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总是存在着新奇与陈旧、进步与落后、有趣与平淡的差别,而好的美术日记体现出新意来。因此,我们对当天经历的事,通过比较分析以求发现这些事中体现出来的新感觉和新思想。

(四)、开展丰富的美术活动,营造良好的想象氛围

美术教学展示作为素质教育成果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每年都要进行各种美术活动,这给我们的课题研究带来良好的想象氛围,因此我们结合学校和教导处开展各项美术活动:1、美术比赛:结合各重大节日举行美术比赛,内容包括绘画、制作、编小报等形式,学生参赛面广,积极性高;2、作业作品展出:画展是学生展示才能的好机会,学生的想象创作能力在此得到充分肯定,展出每月定期,有新作品时不定期展出;3、建学生画廊:我们利用教学楼的走廊,选择优秀作品,装上画框,贴上作者照片。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和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07.3~07.8)

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研究并制定课题方案。本阶段主要调查各教师教学现状,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及家庭的情况,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明确各教师的研究任务,根据实际适当改变教学方法,结合部分欣赏课探索激发学生想象创造性思维训练方法,并对学生进行了初步训练。课堂中加强学生多角度感知事物的研究,学生初步达到根据范画进行变一变、加一加、减一减创作,改变以往作业内容单一的情况。同时根据调查、分析的情况制定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07.9~09.1)

收集整理资料、分析理论体系对想象力的培养的方法以及方式要点进行研究;课堂教学活动、想象创作技法的研究。这一阶段,各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及美术创作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掌握了基本的科研方法,主要开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作针对性的训练,师生共同探索美术想象创作的新技法。根据课程对美术教学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课堂教学结合课外美

术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创作热情,营造良好的想象学习氛围。

第三阶段:总结评价阶段(09.2~09.6)

撰写研究报告、进行工作总结和成果鉴定。总结研究探索过程中的成果;开展学生美术创作的综合练习,完成几幅质量较好的想象作品参加比赛;建学生画廊;开展美术与各学科互相渗透初步尝试;撰写论文,推广经验。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成立课题组以来,我们选择1—6年级各一班进行实验,其余各班为对照班,通过比较,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通过本研究,教师达到了以新的观念指导教学,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2、通过本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合理的“扶”与“放”,创设了轻松的想象学习环境。

3、通过本研究,教师做到了合理评价学生的想象作业,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辅导方法。

4、通过本研究,学生可以用敏锐的眼光观察事物,增强了对事物的记忆能力,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养成了积累美术素材和想象的好习惯。

6、通过本研究,学生能达到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和美术工具进行美术想象创作,大部分学生比较熟练地运用几种技巧。

7、通过本研究,学生的想象作业质量要明显提高,部分学生要拿出构思新颖、画面完整的作品,做到合理评价别人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8、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想象兴趣明显提高。

9、学生的想象作业质量明显提高。实验班的学生发散性思维想象、创造实践能力明显增强。从比赛中,实验班的学生获奖率明显高于对照班。如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实验班的学生有多人获奖,有的还被选送到全国参加比赛。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改革难度很大,延长作画时间虽然能提高想象创作作品的质量,但两节课不同一天,给学生创作的连续性带来一些问题,学生创作的热情受到影响。课业负担还很重,学生在课余没有时间想象创作。

2、学校家庭的条件限制,学校没有专用的美术教室,大部分家长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很肤浅,对子女学习美术不太支持。

3、欣赏学生创作的优秀想象画作品的机会不多,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较差。评价作品的能力还需提高。

4、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深入研究较难,而且各教师的任务比较繁重,对研究的深入也有一定的难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