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20##年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了重新调整。在原有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的基础上重新规划整合而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本着体现职业特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主的原则,根据中央及教育部的课改精神,我校从20##年新生开始,在一、二学期统一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本课程是我校学生入学后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

一、课程设置

1. 课程定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公共基础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密切配合,共同承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接班人的任务。

该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立足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和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通过必要的“灌输”,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通过课堂的参与式教学活动和课外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2.1 课程设计理念:“心灵上有感触、思想上有提高、行动上有表现”,强化实践性。

按照时代对高职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和法律素质的要求,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确立“心灵上有感触、思想上有提高、行动上有表现”的教学理念。从教学中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出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大量的感人事迹、经典案例、视频、音频、图片等丰富多彩的资料来打动学生,使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震撼,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和学生互动,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思想上认同,再通过参观、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体现在行动中。

2.2 课程设计思路实施“12345”课程教学体系,突出整体性。

一个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素养和较强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两种途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三大理论板块: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四个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项目相结合、理论指导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理论拓展与职业能力相结合、基本理论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五种实践教学形式:参观、校外实习、志愿服务、社会调研、法律咨询,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化知识为行动,促进知行统一。

3. 课程目标

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与法律素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

3.1 知识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活中道德法律知识和规范,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同,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并验证所学思想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正确性,形成正确的道德法律思维方式。

3.2 能力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

3.3 素质目标

使学生在实践中知荣明耻,明辨是非善恶,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完善自我,实现学生在思想道德和法律规范上的知、信、行的统一,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教学内容

1. 课程内容的选取

实现公共基础课教育与职业教育接轨,突出为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立足大学生成长规律,结合本课程特点,我们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出发,围绕一条主线,针对三部分内容,开展五观教育,提高学生两方面素质。

根据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学时总量,我们把54个总学时分为课堂教学46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

2. 内容组织安排

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安排上,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整合,实施专题教学,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充分体现了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主线的结合。

2.1 理论教学—推行“五段式”教学过程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通过实施课堂导入、主题讲授、互动交流、情感体验、总结思考 “五段式”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2.2 实践教学—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

为真正体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我们设计了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校内“八个专题”和校外“四个项目”包括:大学生活规划、我心中的成功职业人等“八个专题”;参观爱国主义基地、暑期社会调研等“五个项目”。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本门课程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在选择教学方法手段方面,我们坚持一个原则,就是避免纯理论的灌输,避免说教式讲课,而是调整讲学角度,以平等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基于教材的具体内容,我们有针对性的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1 理论讲授

针对学生特点及本门课程的特点,理论讲授是本门课程在理论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其他的教学方法都与理论讲授结合运用。通过讲授,使学生奠定理论基础,提高理论素养。

1.2 案例研讨

根据课程特点,师生共同收集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真实案例,师生互动分析案例,寻找解决办法,教师总结并进行思想教育。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1.3 视频插播

在教学过程中,插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通过感官激发和各种真情、真景、真事、真人的介绍和描述,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触动和思想上的感悟,提高课程的说服力。

1.4 情景模拟

鼓励、指导学生自编自演道德情景剧、模拟法庭等,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掌握必要的道德、法律知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1.5 网络交流

课后通过电子邮件、QQ等网络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随时了解学生动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队伍

本课程已形成教学与研究合一、课堂讲解与实践指导一体的教师团队,在教学、教研及实践活动中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教师自觉地以自身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团队的教师在承担本课程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同时兼任全校人文选修课的教学、担任班主任、负责学生社会实践、社团、毕业实习及论文指导等相关工作,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教学团队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落实“师带徒”培养计划,定期安排教师参加各层次业务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团队整体教学水平。

五、教学组织与实施(“绪论”的单元教学组织实施)

绪论是本课程的第一课,也是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一课。成功地讲授这一课,对于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基础”与自己成长成才密切相关,能否学好这门课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前途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从而激发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设计:导课(约5分钟)

1、课前:播放歌曲:《牵手》 (拉进师生的距离)

    2、上课铃响之后:播放视频《脚印》 【回首人生路】(对新人生起点看法,激发学生对今后学习生活的打算,为下一专题理想信念讲授打下基础)

3、教师导入:

(设计的宗旨和目的:改变学生一贯对政治课的古板、枯燥的刻板印象,形成新的刻板印象,从而抓住学生的心理,拉进师生距离。)

第二阶段设计: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这是学生常问的一个问题,约20分钟)

交流:“当你们看到这本书,知道要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有什么真实的想法?”(先讨论) 

   顺着学生的回答,我会向他们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1、分析中学的“思想政治课”与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暗示角色不同)

2、这门课不是单纯两门课的合并;(突出对大学生的关心、期望,构筑他们的责任心,并向他们提出成长成才的思考)  

3、本书的逻辑结构。因此,学习本门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成为一个有思想、有道德、懂法律的人(结合名言,俗语,事例)讲授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指出开设该课程的最终目的。

第三阶段:绪论主体部分(约65分钟)

1、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会值体系 (25分钟) (这是本课

程的主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会值体系模范人物(让学生讲,老师引导) 

2、肩负历史新使命(15分钟)帮助学生分析新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为什么要有新的使命感?

3、培养重德崇法的意识(25分钟)

第四阶段:推荐书与布置作业(5分钟)

[推荐书目]:

胡锦涛《在耶鲁大学的演讲》、覃彪喜:《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作业]:以“我所感受的大学”为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体会,并做好演讲准备,下次课每班请2位同学上台演讲。

4. 自我总结

整个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大纲,结合我校学生特点,联系学生实际,进行讲解、分析和讨论。教学中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说教灌输与启发引导相结合。总的宗旨是抓住学生心理,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对学生的关怀入手,带领学生自主思考。

六、课程资源

1. 教材

根据教育部、陕西省教工委的要求,教材选用陕西省高职高专统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西北大学出版社,20##年版)。该教材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本教材的逻辑脉络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以公民道德规范为基础,以法律思维和意识为要求,服务于学生的就业、成才,以结束语部分的培育“四有”新人为归宿和目的。

2. 信息化教学资源

本课程制作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网站,在此平台上有大量的资源,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学习掌握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相应的学习,使得教、学方式更加自然。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为学生查阅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有关的资料,利用国内外优秀的教学资源创造了条件,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必要条件和保证。

3. 实践环境

2.1 校内实践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平台。

学校对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组织开展有特色的团日、红歌会等德育品牌活动,为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与氛围,也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可靠平台。学校在教学楼、学生食堂、行政楼等区域设立了多个志愿者服务和勤工助学岗位,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了奉献、爱心、责任的真正含义,提高了学生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1 校外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满足提高学生能力与素质的需要  

为了保证课程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加大实践基地建设,将学生的社会实践、学生创业就业等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先后在延安供电局和西高新管委会建立了两个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第三个新农村社会实践基地正在筹备中,为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提供了有效地保障。

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深入厂矿企业、社区等进行社会调查,分析就业形势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岗位需要,完成调研报告。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深入社会、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有效地强化了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启发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通过现实研究提升理论兴趣,拓展思维的空间,锻炼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七、考核评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经过近几年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创新和实践。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优化了教学效果,增强了育人功能,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明显提升。

1. 考核

本课程考核从课程设计理念出发,实行两个结合: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结合;实践考核与理论考核结合。其中平时考核占50%(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和社会实践),期末考核占50%。在期末命题测试时,我们把考核的侧重点放在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以及他们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尽量减少记忆性命题,加大理解性、运用型命题所占比例。

2.评价

2.1 校外专家评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特色鲜明,有创新性,该课程教学改革成果突出,教学效果好,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2.2 用人单位评价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工作能力非常满意,认为我校毕业生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较强的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有良好的精神面貌,综合素质较高。

2.3 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本课程教学团队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事业心强,认真负责,功底深厚,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手段先进。

2.4 学生评价

学生认为任课教师能够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抓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平实的语言向学生阐述一个个思想和哲理,内容新鲜,理论剖析全面精辟,授课形式生动活泼多样,课堂气氛活跃。

八、改革创新

本课程从整体设计理念、目标、内容、实施、督查等各个环节都体现着特色和创新。主要实现了“四个创新”,即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形式的创新、考核方式的创新、教学体系的创新。

1.教学理念的创新

改变原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政治理论知识教学”的状况,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养成的一体化。新的教学理念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加注重学生的行为养成和日常表现,从而更好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2. 教学形式的创新

经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近几年的探索改革,在本课程教学中除了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外,还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以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突破以往“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3. 考核方式的创新

考核方式实现三个转变:由注重考核学习结果转变为注重考核学习过程;由重视考查理论知识转变为重视考查素质与能力;由单一的考查形式转变为灵活多样的考查形式。

4. 教学体系的创新

形成了比较完善、富有特色、效果良好的教学体系。把对大学生的净化心灵、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相结合,在道德教育中引入大学生成长的法律问题,把思想道德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效果。

9、进步努力方向

同其它课程相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现实性、针对性都很强。为了使该课程取得良好的效果,考虑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9.1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编写案例及学习指导书等教辅材料;完善并拓展实践教学资源,提高在实践教学基地实践的学生比例,充分发挥实践教学资源的作用;设置网站在线交流环节,开设互动栏目,比如我要留言、心灵驿站、法律茶座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善网站内容,辅助教学,建立题库,使课堂教学容易消化接受,课后能得到复习巩固。

9.2 完善考核机制

在考核机制研究方面目前虽取得了一定进展和创新,但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计划尝试设置诚信考场、建立学生平时行为表现摸查表,在辅导员、班主任的配合下实行考核等。

9.3 加强交流学习

第一,加强与兄弟院校相互交流学习,不断改进与丰富教学方法;第二,注重与专业系部的交流,了解专业课程培养目标,更好地为专业课程服务;第三,密切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实现教学改革;第四,经常进行内部教师交流,开展公开课、示范课及说课活动,相互交流和学习,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搞好课程教学和学术研讨。

9.4 注重发挥合力

进一步加强与团委、学工部、党办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发挥合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计划安排结合,进一步营造学生成长良好环境。

就我校来说,更应紧密结合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配合专业教育,着重解决培养高职高专人才良好的职业素质问题,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纪律,为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0-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