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方案(20xx)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学时:6学时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开课单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本大纲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实践教学规范化、制度化,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以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的基础。

二、实践教学目的

实践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理论联系实际和“‘两个课堂’、‘两支队伍’相结合”教学规律的必然要求。在教学改革中,把实践教学纳入整个教育改革,其目的是深化课堂理论教学,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大学生不仅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层次,思想活跃,而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心理特点不稳定;他们的感情和思想观念丰富多彩,但缺乏稳定性,自发性、朴素性、盲目性和冲动性尤

为突出。为此,教学实践性活动的选择,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确定,不搞形式主义。

(二)学生主体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关系。学生既是客体又是主体,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推行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三)实效性原则

本课程实践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实效性。实践性教学要使大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转化成思想理论素质,内化为自身的品行,同时还要利用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大学生有计划地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

四、实践教学要求

(一)完成项目要求

每位学生必须完成两个环节,即一个小组环节和一个个人环节。

(二)分组要求

每个班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推荐小组长一名;每小组人数不得超过10人。

(三)项目选择要求

小组项目的选择在同一个行政班不允许重复。

小组长在小组成员讨论的基础上确定小组项目并报学习委员处备案,如有冲突,由学习委员组织各小组长协调解决。即如该班级小组数目少于或等于五组,必须选择不同小组形式;小组数目多于五组,五种形式必须同时具备且内容的不得相同。

(四)材料提交要求

所有纸质材料均用A4纸完成(或复印于A4纸上),非纸质材料拷贝于各任课教师处。

五、实践教学内容

(一)小组方式

方案一:“诵”名言警句

2

【名言警句选择要求】一是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 产 党,为祖国奉献青春等方面的“爱国” 名言警句;二是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不畏挫折、为理想奋斗等方面的“励志” 名言警句;三是感谢父母、感激同学、豁达对待他人等方面的 “感恩” 名言警句言;四是珍惜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时光,珍惜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友情等方面的“惜缘”的名言警句。五是体现传统美德、社会公德要求的“道德” 名言警句。六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强法律素养的“法律“名言警句。

【表现形式】课堂集中展示。小组推荐分享,可以自行设计灵活多样的形式将名言警句的内容和推荐理由与同学分享。

【考核标准】由评委团根据下列指标进行考核(占总评成绩90%):

(1)内容:积极健康向上,主题突出,结构紧凑,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和教育意义。(10分)

(2)仪表:服装整洁,衣着得体;精神饱满,富有朝气,姿态得体大方。(10分)

(3)表现形式:使用的诠释方式与众不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讲述形式富有创意,整体效果好。(15分)

(4)展演技巧:思路清晰、声情并茂;对名言警句的推荐理由能打动听众,引起共鸣;口齿清晰,表达流畅,普通话标准。(50分)

(5)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意识强,上下台纪律良好,行动迅速整齐,小组全部成员必须到齐,缺一人扣2分。(10分)

(6)时间:时间5-8分钟,超过或少于一分钟扣1分,依此类推至5分扣完为止。(5分)

(7)若有配套的如课件、音乐或装扮的,并恰当运用可额外加5—10分。

【提交材料】所选名言警句和展示课件。(占总评成绩10%,由任课老师完成)

方案二:“说”相声小品 【剧本选择要求】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相声或小品标准;长度以表演时间在6—12分钟最为合适,最多不超过15分钟。

3

【表现形式】课堂集中展示。小组根据所选素材表演相声或小品。

【考核标准】由评委团根据下列指标进行考核(占总评成绩90%):

(1)仪容仪表:衣着合体,能较好的配合表演,有助于迎合作品内容(10分)

(2)内容内涵:作品内容健康,积极上进,无低级趣味,符合课程性质。语言生动幽默、题材新颖、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气息。(40分)

(3)现场表演:口齿清晰,吐词清楚,可以有一部分方言,但是不可全部使用方言;表演流畅,感情随内容起伏;表演投入,充满激情,各演员之间配合默契。(40分)

(4)舞台效果:舞台效果好,能适合剧情气氛,服装道具齐全合适,演员出场顺序井井有条且及时。(10分)

(5)另外:原创作品根据品质加 5-10分。

【提交材料】相声小品文字材料。(占总评成绩10%,由任课老师完成)

方案三:“析”法律案例

【实践要求】小组成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法律案例,集体讨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最后进行教学内容的评析。

【表现形式】课堂集中展示。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推选一位代表进行法律案例的分析讲解。

【考核标准】由评委团根据下列指标进行考核(占总评成绩90%):

(1)教师风范(15分):仪表端庄,自然大方,精神饱满,讲授从容;教案完备,备课认真,遵时守时,准备充分;教学目的明确,内容娴熟,组织条理。

(2)教学内容(35分):教学案例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无知识性错误。

(3)教学方法(35分):思路清晰,方法灵活,举例恰当,阐述简练正确,重点突出;开展互动、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研究、自主性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联想;有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课件质量高,效果好,板书规范、工整。

4

(4)教学效果(15分):使用普通话授课,语音规范、清晰,声音洪亮、流畅;风格鲜明,特色突出,感染力强;学生整体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好,时间把握好。

【提交材料】小组讨论材料、授课教案和课件。(占总评成绩10%,由任课老师完成)

方案四:“讲”道德故事

【故事选择要求】可以从古今中外的故事题材、重大历史事件、英雄模范人物以及文学作品的正面典型形象中,筛选、策划经典道德故事。也可从具有重庆地域特色和文化精髓的故事题材创作校园原创道德故事作品。

【表现形式】课堂展示。小组讲述。

【考核标准】由评委团根据下列指标进行考核:

(1)内容(10分):内容积极健康向上,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和教育意义。

(2)仪表(10分):服装整洁,衣着得体;精神饱满,富有朝气,姿态得体大方。

(3)表现形式(15分):表演者使用的诠释方式与众不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讲述形式富有创意,整体效果好。

(4)讲述技巧(50分):脱稿讲述;精神饱满、仪态自然;思路清晰、声情并茂,能打动听众;口齿清晰,表达流畅,普通话标准。

(5)团队合作(10分):团队合作意识强,上下台纪律良好,行动迅速整齐,小组全部成员必须到齐,缺一人扣2分。

(6)时间(5分):时间5-8分钟,超过或少于一分钟扣1分,依此类推至5分扣完为止。

(7)若有配套的如课件、音乐或装扮的,并恰当运用可额外加5—10分。

方案五:“走”实践基地(成功人物)

1.走近留守儿童或福利院孤寡老人

【实践要求】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走近留守儿童或福利院孤寡老人。

5

【实践形式】走访

【考核标准】由任课老师进行考核:

(1)小组方案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10分)

(2)小组团队精神强,全员参与,走访过程不流于形式。(10分)

(3)走访过程材料真实、丰富。(20分)

(4)小组总结和小组成员个人心得深刻。(50分)

【提交材料】小组方案、走访过程材料、小组总结和小组成员个人心得。

2.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涪陵816地下核工厂

【实践要求】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涪陵816地下核工厂。

【表现形式】参观

【考核标准】由任课老师进行考核:

(1)小组方案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10分)

(2)小组团队精神强,全员参与,走访过程不流于形式。(10分)

(3)参观过程材料真实、丰富。(20分)

(4)小组总结和小组成员个人心得深刻。(50分)

【提交材料】小组方案、参观过程材料、小组总结和小组成员个人心得。

3.走近成功者

【实践要求】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走访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内部或学校附近的先进人物,参观他们的成果,了解他们的理想追求,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

【实践方式】访谈

【考核标准】由任课老师进行考核:

(1)小组方案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10分)

(2)小组团队精神强,全员参与,走访过程不流于形式。(10分)

(3)访谈过程材料真实、丰富。(20分)

(4)小组总结和小组成员个人心得深刻。(50分)

【提交材料】小组方案、访谈过程材料、小组总结和小组成员个人心得。

6

(二)个人方式

方案一:“写”感恩书信

【实践要求】

(1)主题:“感恩之心、书写真情”

(2)采用书信的形式,给你最想感恩的人写一封信,书信内容必须充分体现自己的感恩之情,可以围绕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师恩,感激学校等方面为内容。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文笔流畅,健康向上。

(3)此书信必须寄给收信人,在提交作业时可将回信一同附上(书信和回信可提交复印件)。

(4)书信必须用A4纸手写,不得打印(或者复印在A4纸上);内容原创,题目自定,字数为800-2000字左右,不得有任何抄袭、剽窃行为,否则记为零分。

【考核标准】由任课老师根据个人提交的下列材料进行考核:

所写书信

六、考核评价

(一)成绩比例构成

实践教学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30%,小组环节和个人环节各占实践教学成绩的50%,具体考核方式见各项目考核标准。

(二)评委组织

由各小组推荐一位公平、公正的同学组成评审团,评委实行回避原则,对本小组不进行评价。

7

 

第二篇:(开学即用)三亚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方案

三亚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三亚学院社科部

开学即用三亚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方案

1

三亚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本课程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运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理论知识到社会实践过程,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

一、社会实践活动的总要求

(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观点指导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努力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能力。

(二)学生从开始社会实践选题、成立社会实践课题小组,整个社会实践活动由任课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认真记录,活动结束后,撰写社会实践心得。

(三)社会实践课题要围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题,最终完成的实践成果要以本课程学科理论为支撑。

(四)成绩评定由社会实践过程评价、实践成果评阅等方面组成。

二、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

(一)基本目标:深化对课程中所讲授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以正确理论为指导观察、理解水现象和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和民情;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较高目标:尝试研究型学习,以问题促学习,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

(三)派生目标: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团队意识;了解掌握研究型学习(调查研究、撰写报告)的基本方法。

三、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一)内容:1、社会调查:一是带着一种既定的结论和观点去社会调查某种现象。二是带着社会对某种现象产生的问题和看法去深入社会调查。调查数据公正准确、揭示问题较深刻、结论可信度高。2、社会调研:是运用课程学科的相关原理作指导,对社会某种现象产生的问题和看法进行深入社会调查和研究。

3、社会实践:强调参与性。在理论指导下开展服务,在调研的基础上努力改变一些现状。

(二)形式:1、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实践项目,小组人数以8——10人为宜。2、学生可根据参考题目自选课题,也可自己拟定题目,但需与本课程相关。

3、实践项目涉及的内容在课后完成,不占用课堂时间。

四、社会实践活动的选题

社会实践选题,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步,也是关系到课程实践活动能否成功的一步。

2

(一)选题的思考点

1、联系课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选题参见附录)。

2、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强化国情认识。可以采用社会调查形式,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调查,而是关注与课程知识理论相关的问题。

3、可以与自己所学专业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但又不同于专业实习,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4、要有可充分利用的资源,有实施条件保障。不可盲目选择脱离自己条件可能性的问题。

(二)选题的特点

选定的题目要具备“思想性、社会性、实践性”。

1、思想性——选题围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题

坚定在中国共 产 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努力培养自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社会性——题目符合走出课堂深入校园、社会的要求

本课程社会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深刻体会蕴涵在各门课程中反映人类文明成果、弘扬民族精神、体现科学精神、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内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实践性——题目强化深入调研和亲身体验的目的效果

五、实践计划、调研方法与成果要求

(一)实践计划

选定主题和题目、确定实践方案和计划。

(二)实践方法

参与法、访问法、观察法等。数据分析详实(时间、地点、人物、通讯)透彻(图表),结论部分具有一定的价值。

(三)活动记录

每个实践小组在实践活动中要有活动记录。要有自己的心得、感言。

(四)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为“社会实践总结报告”。成果形式的确定除指导教师外,每门课程任课教师将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指导。

六、社会实践总结报告撰写要求及考核

1、学生在进行一定深度的调研或其他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基础上,经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和分析,撰写一篇真实、客观、可信、反映个人看法与见解的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2、社会实践总结报告要求2000字以上,做到图文并茂,打印后附在本登记表后面,并将电子文稿保存备用。

3、社会实践总结报告为学生社会实践必需内容,无总结报告视为未按要求 3

进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成绩按零分记。对于弄虚作假、网络抄袭、雷同等现象,均视为作弊,严格按照学校相关处罚规定做相应处理。

七、调查报告格式要求

按如下顺序装订:

三亚学院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表(附件1)、调查报告(附件4),统一使用A4纸打印,统一使用设计的封面格式和正文格式。学期末的前一周以班级为单位提交调查报告纸质文本1份,电子文档1份(班长统一收后送老师),电子文档名字为专业+年级+姓名,例如“环艺1201刘德华”。

要求:全文2000字以上。具体要求见附件。

八、实践期间注意事项

(一)要求每个学生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做任何违法违纪事情。

(二)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注意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注意饮食安全。

(三)加强组织纪律观念,若进行组合活动则必须听从组长安排。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要做到互助互爱、团结协作。

(四)每个学生要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加实践活动。

三亚学院社科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组

20xx年12月

附件1:三亚学院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表

附件2: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调查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附件3: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附件4:学生社会实践调查参考选题

4

附件1:三亚学院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表

开学即用三亚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方案

开学即用三亚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方案

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表

课程名称:

学 期:

学 院:

专业年级:

团队名称:

团队成员: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5

开学即用三亚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方案

6

开学即用三亚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方案

7

8

开学即用三亚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方案

附件2: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调查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一、目的要求

实践总结报告撰写是对学生一学期所学该门课程综合能力的检验。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实践总结报告,加深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的一般问题和能力。

在实践总结报告的撰写过程中,要求学生注重思想政治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同时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选题,从而培养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方法,特别是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撰写过程要求

(一)总体要求

1.文风端正,严禁抄袭;2.观点明确,内容新颖

3.结构合理,逻辑严密;4.层次清楚,语言流畅

(二)内容质量要求

1.在总结报告中,要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实际,力求有自己的创见和观点。

2.在学术水平方面,要体现独到的个人见解,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

3.在论点与论证能力上,要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表现出对实际问题有较强的创新见解,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较强,文章材料翔实可靠。

三、格式要求(见范文)

(一)总结报告字数为不少于3000字,文中标题应采用分级中文数字编号方法,第一级为“一”、“二”、“三”等,第二级为“(一)”、“(二)”、“(三)”等,第三级为“1.”、“2.”、“3.”等,第四级为“(1)”、“(2)”、“(3)”等。各层标题单独呈一行空两格,标题末尾不加标点。封面报告题目黑体小初;正文报告题目黑体小二;封面其他文字宋体三号;正文字体大小均为宋体五号,1.25倍行距。

(二)写作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观点明确,旗帜鲜明,论证有理有据,具有说服能力。文章的文字要简洁、通顺、流畅、无错别字。报告的写作风格和文字组织形式不拘一格。

一般写法可分为论点型、论题型、材料型、批驳型等。无论哪种类型的写法,首要的是确立所要论述的论点,特别是通过调查写出的材料型文章更要注意论点的提炼。

四、调查报告或论文提交

毕业论文在提交前应认真核对,全文校对错误不得多于5处。用A4纸打印 9

一份后于指定时间提交给任课教师。

五、成绩评定

实践报告按照以下几点要求进行评定。

(一)是否观点鲜明,有新意;

(二)是否论据翔实,不牵强;

(三)论证过程是否严谨完整,结构合理;

(四)理论分析是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

(五)语言表述是否准确流畅,文通字顺。 实践报告成绩按照五级制计算。

2012

10 三亚学院社科部年12月

附件3: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开学即用三亚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方案

中国乡村旅游

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 期: 2010—2011第一学期

分 院: AA学院

专业班级: 2013财务管理1班

团队名称: 鹰速乡旅

学生姓名: 马某某 章某某 苏某某

指导教师: 张陶然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11

中国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乡村旅游,简单地说就是依托乡村资源开展的一切游憩、休闲、体验、娱乐活动。它以鲜明的特色把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现代社会流行的旅游产品和一种旅游目的地。我国乡村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特色突出,开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工作节奏加快、生存竞争压力增大,生态环境优良、文化积淀丰厚、乡土特色鲜明的乡村备受人们青睐。它不仅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是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可行之路。另外,尤为富有意义的是:乡村旅游业是文化产业的依托和载体,是一个可以使地方文化再度活化的重要契机,潜在地发展了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业、艺术业、影视业等)。于是,一哄而上建景点,千篇一律搞旅游,乡村旅游点、旅游村数量迅速扩大,但由于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服务质量却逐步下降,乡村旅游的危机已成为人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中国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

乡村旅游是乡村文化最好的载体,能进一步彰显乡村文化,它是乡村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乡村文化为内涵,以乡村旅游为载体,极大地推动了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的良性互动,局部带动整体,从而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大大地带动了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国是农业大国,悠久的农业历史、众多的民族与各种不同的自然条件等孕育了各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如养殖、采摘花果蔬菜、挤奶、放牧、维护果园、菜园等,农耕文化又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主体又包括了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这些承载千百年历史文化积淀的乡村文化,展现出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价值和文化魅力,这使得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之间出现了巨大的文化差异,而这正是促使乡村旅游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成为乡村旅游的卖点。近年来,全国各地注重挖掘本地乡村文化的内涵,展示传统风俗,保持固有特色,形成了丰富多样、各具特色、富含品位的乡村旅游体系,以大大提升了乡村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出独特的乡村旅游文化品牌,带来可观的综合效益。

另一方面, 地方上的历史人物、知名人士,传统建筑资源,民俗活动和宗教信仰活动,当地传统手工艺等等具有个性和魅力的文化资源。这些都恰是一份珍贵且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将其予以优化配置,就能形成并大大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出独特的乡村旅游文化品牌,带来可观的综合效益。可见,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两者形成良好互动:乡村旅游很好的保护了传统文化,并使传统文化慢慢的走向复兴。

乡村地域相对于城市来说,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风光,人口相对稀少,受工业化影响程度低,空气清新,保存着生态环境的相对原始状态,并且乡村区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也相对保留着自然原始状态。“原生态文化”是一种美好的文化描写,是与民族的乡土环境、人文历史、民俗风习融为一体的文化。

以一个特色文化乡村为核心,将其视为一个活态的天然生态博物馆,尊崇当地风习,在人生体验中体味这种天籁般的文化。在这个文化空间里,它的文化节日、婚丧嫁娶、民居民 12

宅、表演游戏、影舞弹唱等各种文化都在这上演着,吸引着外来游客??

二、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规划和策划,城市化倾向严重

由于进入门槛相对较低,许多乡村旅游项目对原有农业资源稍加改动就开始接待游客,导致乡村旅游缺少特色产品, 整体服务水平偏低, 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现象。盲目开发乡村自然资源和旅游项目,造成了大多数开发项目只是处于低层次水平, 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也没有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许多地方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更是普遍不够重视。乡村旅游的开发过分地依赖农业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地域文化特色不突出。对乡村旅游文化狭义和片面的理解,忽视了对乡村旅游其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另外,多数乡村在开展乡村旅游时,不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过分依赖非自然的技术手段,大兴土木,人工痕迹过于明显,失去了鲜活的、古朴的生活情趣,影响乡村旅游的特色,城市化倾向严重,这让原本为了逃避“建筑森林”的城市环境而选择乡村的旅游者失望。

(二)品牌意识淡薄

目前乡村旅游经营者普遍品牌意识淡薄,品牌经营、品牌塑造上还很粗放,坐等上门现象突出,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活动的意识不强,很少举行大型的宣传促销活动,许多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未能很好的利用,很难适应旅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

(三)产品类型单一,粗加工与雷同现象严重,季节性明显

囿于当前经营者的文化水平较低、缺乏长远目光,造成乡村旅游的经营模式单一,致使其活动项目形式单一,旅游产品低水平重复、同质竞争现象也日渐严重。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季节性问题,现阶段全国上下乡村旅游季节反差十分明显。在旺季,游客太过集中,给旅游地带来设施、环境上的压力,游客也因此而不能喝好地享受。在淡季,游客稀少,又造成了大量资源和设施的闲置浪费,使经济效益大幅度降低。

(四)基础设施薄弱,管理和服务体制不健全,水平低下

接待设施清洁卫生条件差、服务不规范、设施简陋,许多地方交通、通讯条件差;管理滞后,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部门在管理、技术上对乡村旅游地形成相应规范;内部经营体制混乱,多采用家族式管理。管理经营人员多由村干部和村民担任,专业管理人才较少,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又缺乏系统培训。

三、中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规划——以“农家乐”为例

历史的年轮驶进了二十一世纪,城市的大厦越来越高,人们工作的节奏越变越块,可生活的空间似乎越来越小。生活在浮躁城市中的现代人都有一种渴望闲适、回归自然的情愫。于是周末或是节假日,全家一起出游,或是约上亲朋好友,他们或闲逛,或在山中、水边野餐聚会,或到当地农民家大量地购买新摘下的蔬菜、玉米和村里散养的柴鸡、鸡蛋,“农家乐”休闲成为了一种新的休闲方式,开始从城市周边地带逐渐扩展到中国的很多乡村。 13

现在的农家乐风格上也有了变化分层。有的农家乐完全保持了淳朴原始的风貌,在不同的季节变换着不同的色彩,吸引着游人的目光,空气里弥漫着新翻的泥土气息。有的农家乐则已经走上了打造品牌,推出星级服务的路子。到这类农家乐不仅可以欣赏到田园风光,还能享受到星级服务。它们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都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有的甚至可以和度假山庄、星级宾馆相媲美。

农家乐旅游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它是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生态经济发展,而且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有利于繁荣区域经济和农民增收,有利于弘扬历史文化。它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应当取长补短,使乡村旅游、农家乐朝向更高一个层次发展。

农家在浙江省指农民及农民家庭和渔民及渔民家庭,统称为农家。经营主体包括个体经营户和企业经营点。

温州泰顺县地处浙南边陲,东北界临苍南、文成二县,西北界临景宁县,西南与福建省的福鼎、柘荣、福安、寿宁四县市相接。总面积1761.5km,辖36个乡镇,总人口35万人。明景泰三年(1452年)置县,县名寓“国泰民安、人心归顺”之意。

泰顺是国家首批生态示范县、中国茶叶之乡、中国廊桥之乡、中国木偶之乡和革命老区县。全县群山叠翠,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是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地,生态环境非常优越,环境各类指标位居全国前茅,被誉为“天然大氧吧”。

由此可见,泰顺县旅游资源类型较为丰富,而作为农家乐旅游资源主要有建筑景观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农耕文化资源、生态文化资源、乡村梯田景观等。近几年,泰顺县部分乡镇经营户已经充分利用景观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优势,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形式多样,如以“五古旅游”为招牌的岭北乡村尾村,以桃花观光、桃子采摘为主的“桃花园”,以饮食、葡萄采摘为特色的司前镇“山里人家”。 据调研,泰顺县现有省级农家乐示范点1个,市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1个,市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点8个,三星级农家乐经营户6家。但从总体的发展情况来看,泰顺的农家乐旅游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形式单调。

(一)泰顺农家乐的开发模式

纵观泰顺县的农家乐发展情况,主要是村落型和园区型,它们充分利用当地农村的自然生态、田园景观、富余劳动力、日常农事活动与节庆活动,向游客展示了当地的真实乡村生活,以“吃农家饭、享休闲乐”为主要特征。空间分布主要是集中在泰顺县西北方向。经营业主以农户家庭为单位,同时雇佣一些厨师和服务人员。具体的开发模式有:

1.农家餐饮型。以经营当地特色乡土美食为主。泰顺现有的农家乐基本以这种模式为主,经营餐饮,投资见效快。如山城大酒店、秀姨农家乐等。

2.农业观光型。以经营观赏、采摘、垂钓等参与体验性项目为主。如桃花园、白鹤渡、唯金猕猴桃观光园等。

3.综合型。以经营餐馆、农业观光为主。如司前镇的山里人家。 2

14

(二)泰顺农家乐存在的问题

1.从经营者角度来看

现有经营者大都是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由于农户个体力量薄弱且缺乏专业知识,不知道如何满足旅游者的要求,对资源一般都是简单粗放型的开发利用,有什么就干什么,有时候还会对资源、乡村和谐景观造成不可挽回的打击和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农民限于自身条件,在没有看到实际效益之前不敢投入资金加入旅游接待。泰顺目前经营模式都非常单一,缺乏创新,户户一个样的农家菜,家家一种形式的娱乐消费,出现普遍的低水平重复、同质竞争现象,降低了旅游业本来应有的产业带动能力。

2.从消费对象的角度来看

泰顺县经济欠发达,城市化水平低,居民一般都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对农家乐的兴趣不大,使得泰顺县农家乐消费处于低层次状态,市场覆盖人群有限。

3.从可利用的资源来看

泰顺县的旅游资源虽然丰富,生态环境是具有优势,但其乡土特色、乡土优势未充分展现,缺乏文化底蕴和震撼力以及创新,很难保证稳定的客源市场占有率。

4.从基础设施角度来看

泰顺很多乡镇交通不便,如在每年的元宵佳节举行一年一度的“百家宴”时,都会引起交通堵塞。且洁化、美化、绿化和亮化功能有待提高。

5.从农家乐的管理角度来看

泰顺县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经营户在这方面认识不足,不予以重视;另外由于政府的支持力度有限和资金方面的紧张,使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发展艰难。

(三)对策及建议

1.对市场进行针对性的市场调查,根据需求进行空间分布

对于市场深入和全面的理解是制定正确的市场策略之前提,对“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应当包括:市场规模、市场结构、游客的心理及决策行为、竞争者及营销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旅游资源的分布特色以及市场需求构建重点板块,进行相应的引导和推动。

观光休闲度假区:主要是东南方向。主要景点有:氡泉旅游度假区、九峰红军路旅游区、廊桥古建筑游览区。而其周边乡镇,如泗溪、雅阳、凤洋,可考虑发展一些家庭旅馆和餐馆。

生态农庄度假区:主要是西北方向。主要景点有:天关石柱城郊休闲旅游区、飞云湖休闲度假区、乌岩岭国家级森林公园。而周边乡镇,如黄桥乡、司前镇,可考虑发展以强身健体、康复疗养为主的生态度假农庄。

2.根据自身特点与条件禀赋的不同,将农家乐资源进行分类,针对性发展

(1)游览观赏

15

主要是观赏当地各种自然景观资源和部分农业资源、文化资源。如:作为农家乐开发的重要资源的优美自然的乡村田园风光,还有风格迥异的乡村建筑,以及观赏性农园(如田园、果园、茶园等),动物饲养场、渔场、花卉植物园等等使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真切的自然生机和田园风光。经营者可以依托泰顺的一些古村落中的建筑文化、家族文化、农耕文化,开发一些特色村落。如岭北乡村尾村、司前圆洲古村落,筱村徐岙底古村落,三魁庵前张宅、雪溪胡氏大院,泗溪前坪张十一故居,雅阳百福岩、塔头底古宅等。

(2)农事参与

农田耕作,林木、果树、花草栽种,牛羊放牧,水产养殖与捕捞,农产品收摘与加工。让游客充分参与和体验劳动过程,深入乡村生活,感受劳动之美,丰富旅游经历。可以充分利用氡泉、廊桥、乌岩岭等景点的知名度,以村为单位,开发特色村及示范点和农家乐经营户,以经营住宿、餐饮、采摘、农业体验为基本特色,农家餐饮以野生、生态、保健、养生为特色。如泰顺的农业产业主要是粮食生产、茶叶、水果种植和禽畜养殖。大多家庭是农耕世家,因此农耕文化气息浓郁也是泰顺发展农家乐可利用的资源之一。因此,农家乐经营者可以依据当地客观条件,设计一些轻松愉快环节或开辟一块区域,让游客切身体验农业生产过程,享受其中的乐趣。特别是对于城里的孩子,可以设计一些相关休闲和教育活动内容,如:农耕作业(种菜、栽花、插秧、割稻等)、采摘作业(采茶、摘水果、收割农作物等)、野味品尝活动、传统手工艺制作(如可以设置专门的手工艺坊,从原料取材、设计、学习、操作都由游客自己完成,还可以间或举办相关比赛,调动积极性)等等。

(3)民俗体验

民俗是反应当地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是乡村民俗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这对游客吸引力会很大,是城乡之间可供交流的重要资源。如:泰顺的饮食习惯、百家宴、药发木偶戏、各个节日节庆,无不散发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还有泰顺县的少数民族畲族文化也有一定的特色,泰顺拥有畲族人口2万余人。分布在司前、竹里等乡镇,畲族人大多居住在村镇周围的深山村落,拥有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少数民族的民俗歌舞文化也是人们发展农家旅游的重要资源之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以当地特色为主题,举办专门的文化旅游活动,开发成一种观光与参与相结合的旅游活动,坚持每年举行,逐渐形成品牌活动。可设置当地饮食品尝、服饰穿着、土特产购买、节庆活动、特色交通工具、娱乐竞技等活动,使游客体验乡村民俗风情,了解民俗文化。

(4)农家生活

旅游者在享受质朴的田园风光时,深入到农户家庭去,同吃同住,体验真正的农家生活,这个过程当中,游客还可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吸收关于当地特色景观、风土人情、历史典故、趣闻轶事等各种信息。在泰顺,有许多家庭是用房闲置,完全可以吸纳有兴趣的游客,另外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放置野外露营设施。

(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相应政策

16

由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挖掘其独有特性,依托当地自然、人文等优势,帮助制定规划、整治环境、建设景观,改善当地交通通行情况。在政府起到了一个强有力的指导作用下,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对农家经营活动进行管理规范,借助政府力量为其做宣传,打响当地的知名度,农户则进行经营活动,自主投资、自主收益。力争在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成为乡镇先导产业的基础上,成为县域主导产业。

(五)加强培训教育,规范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

旅游公司可以通过村委会与农户合作,与其形成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村委会组织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农户以及乡镇干部等涉及农家乐旅游业的群体还要不间断的接受旅游公司的接待服务专业培训,使之摆脱陈旧、保守观念的桎梏,提高认识,开拓创新,发展上规模、上档次、有特色的农家乐,提高市场的竞争力、服务质量和策划活动的能力,比如可举办一系列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活动,避免农家乐休闲旅游只局限于吃、住单一服务的尴尬局面。

(六)注重网络的运用,积极构建相关网站,提高市场知名度

如“泰顺农家乐休闲网”,这不仅可以加强景区景点、园区基地、村落、农户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扩大对外联系,不仅使农家乐休闲旅游有一个对外说话的平台,也有一个市场宣传的平台,而且通过网络促销,如广告、营业推广,还可以降低农户或投资商单独宣传的高额资本。

乡村旅游所带来的综合功能已经被普遍认可.它已涵盖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林、牧、渔及加工业等各种农业业态,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无疑其发展空间很大。从乡村旅游的定义,我们可知:乡村旅游的本质是乡村文化(例如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等)。因此,要成为乡村旅游目的地, 则应该充分分析和挖掘属于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 尽力造就富有美感的乡村文化意境, 形成本地区的乡村旅游产品的特色品牌。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在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何丽芳. 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地震出版社,2006-12-1.

[2]池静/唐代剑. 中国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2.

[3]陈文君.我国现代乡村旅游层次开发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2003(2).

[4]王家洪.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互动研究,20xx年05月10日.

[5]李孝坤.资源开发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20xx年3月15日.

[6]孔晓宁.乡村旅游:把财富送给农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xx年07月20日.

[7]张国胜.县镇域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思考[J],旅游调研,20xx年第7期.

[8]韩丽,段致辉.乡村旅游开发初探[J].地理研究与开发.2000(4).

[9]泰顺县风景旅游局-泰顺县旅游资源普查报告,20xx年

17

附件4: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选项

1、我的大学——了解三亚学院校史和发展现状,了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状况

2、名师访谈——访问本学院的老教师,学习治学经验和人生经验

3、计算大学成本——了解一个大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成本和学校的培养成本

4、国庆节市场调查——了解市场接个情况和百姓节日消费情况

5、校园文明状况考察

6、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

7、市民遵守交通规则情况调查

8、大学生道德素质调查

9、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

10、大学生社团情况调查

11、校园里的食品安全情况考察

12、关于三亚市海洋保护的调查

13、三亚市历史文化古迹的考察

14、大学生上课用心率调查

15、公益活动之——关爱留守儿童和空穴老人活动

16、志愿服务之——实习支教活动

17、关爱自然之——参加环保活动

18、社会调查之——婚姻、家庭、社会公德与法制建设活动 18

19、生产劳动之——大学生社区勤工俭学、学生助理岗位实践

20、参观爱国主义基地、走访革命军人和爱国人士活动

21、开展“孝心无价、感恩情怀”活动:算一笔感恩账、讲述一件关

爱事、开一次感恩主题班会、唱一手感恩歌、写一篇亲情文章、制作一个感恩手册写一封感恩信件

22、大学生不文明行为调查

23、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24、大学生幸福感调查

25、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孝义”问题的认识

26、大学生择业状况的调查

27、大学生维权意识调查

28、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调查与分析

29、关于大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点差与分析

30、关于大学新生宿舍人际关系适应情况的点差与分析

31、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与分析

32、关于大学社团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调查

33、关于大学生兼职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34、关于大学生违反校纪的主要表现、原因分析、管理教育对策

35、关于本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36、关于一年级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与分析

37、关于不同地区同学生活观念、生活习俗的差异分析

38、关于一年级大学生对本校学生管理方式满意程度的调查与分析 19

39、关于一年级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预期调查与分析

40、关于一年级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态度的调查与分析

41、关于本校大学生课余时间休闲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42、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43、关于大学生对“啃老族”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44、关于单亲家庭大学生学业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