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教学反思

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教学反思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

本文是陶渊明归隐后的作品,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发的剥削和压榨,国家濒临在崩溃的动乱岁月里。作者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决心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归隐田园。本文他虚构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丰衣足食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对于初二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所以教学的的重点仍然放在了积累文言现象并背诵全文上。具体教学过程是这样: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结合工具书以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组讨论完成,我再对重点进行抽考;疏通文意时,采用逐段式,每会译一段根据情节背诵一段;在翻译完课文后大多数同学能将课文背诵下来;对于课文理解,先介绍时代背景,主要抓住两个问题,即:作者笔下描绘的世外桃源美在何处?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人生理想?最后让分类积累各种文言现像。本文的文言现像中,古今异义词是重点,所以这当成了考查的重点内容。

这样做的的收获是:学生在背诵时能够掌握一定的方法,根据故事情节理解的记忆降低了背诵的难度。没有逐字逐句翻译课文,对于那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来说,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能有针对性的提高能力,但对于那一部分成绩相对薄弱又不善问的同学来说,对知识一知半解,不能准确理解。不足之处主要是:给学生留的讨论时间不够充足,从中也发现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二篇:楚玉梅 八年级 语文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

——国富镇中心学校 楚玉梅 20xx年11月29日

这堂公开课,是以《桃花源记》这篇经典文言文为内容。对于如何能让学生既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又不至于冲淡文言文的韵味,在授课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一、 变过去全文翻译为半文半白

在准备《桃花源记》时,并没有按照全文翻译的套路走,而是另辟蹊径,半文言半翻译的形式。过去是对重点语段、重点句子做重点翻译,我反其道而行之,对重点语句进行保留,让学生在品读中来领悟句子的含义。

二、 变过去客观翻译为主观叙述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让学生以渔人身份来叙述发现桃花源的过程,在叙述的过程中,可以依据个人理解适当增加内容,如:我在发现桃林时心理是怎么想的?我出了桃花源后,又是出于怎样的心理去告诉这件事的?从课堂效果看,学生的热情还是比较高涨的,对于人物心理揣摩也较到位。

三、 重点句子,重品味轻翻译

对于文章的重点句子,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段文字是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具体描述,对于这类句子的处理,关键是透过文字让同学们明白到陶渊明理想社会的模样。为此,设计让学生们仔细品读本段文字,通过字词想象这个村庄的特点、它的环境气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的表情精神状态等。同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又结合陶渊明的生平及个性特点,加深理解。

我在教学中尽量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尽量从他们的切身感受出发,尽量让他们把每一个想法,每一次表达说清楚,说透彻,如很多学生都提到“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依然自乐”看到一幅安宁、和平的画面,这些都是学生经过想象得到的,如果不是细致品读,我们如何能想到呢?或许这正是文言的魅力所在,言有尽而意无穷。

我在教学中还有不足之处,例如在本课教学设计中安排内容稍多。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继续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的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