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班级: 姓名: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的测量

1、⑴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

⑵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⑶换算关系:1km=1000m;1m=10dm;1dm=10cm;1cm=10mm;1m=106μm;1m=109nm

手掌宽度 1dm、墨水瓶高度6cm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

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 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4、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

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

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

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

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

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

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

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 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

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5、长度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数值包括准确值和估读值

二、时间的测量

1、时间测量的工具是停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s)。 2、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3、换算关系是:1h=60min 1min=60s

三、误差:

1、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减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四、机械运动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为研究物体运动状态时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就看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结论可能不同。故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的 速度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速度的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⑷常识: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

1

Ⅰ:匀速直线运动:

⑴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⑵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⑶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⑷计算公式:

⑸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⑹换算:1m/s=3.6km/h 。

如: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⑺速度图象: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

运动的物体速度 v是 个恒量

与路程S时间t没关系

Ⅱ:变速运动:

1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2、平均速度:=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3、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4、常识:人步行1.1m/s,自行车5m/s,大型喷气客机900Km/h,客运火车140Km/h, 光速3x108m/s, 声速340m/s 六、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s/t; 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注意事项:将斜面放的平一些,使小车运动速度不要太快,以方便测量时间;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⑵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声音不一定停止。 ⑶固体、液体、气体振动均可发声;

⑷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

4、声音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v固>v液>v气

5、常识: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

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

例: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计时。若听到枪声再计时,则记录时间

比实际跑的时间要短0.29S(当时空气15℃) 声速的利用:超声测距, 计算公式 距离s=?vt.

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聪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二、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彼此独立,互不相关) 1、⑴音调:声音的高低。

⑵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⑶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⑷频率单位:赫兹(Hz),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 的叫超声波。 2、⑴响度:声音的大小。

⑵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⑴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

⑵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三、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

叉振动发生)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环保角度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2、⑴人们用分贝(dB)做单位来划分声音等级; ⑵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 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

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2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⑴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⑵温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

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 (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 为100℃,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

2、⑴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⑵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要放热。

⑴晶体熔化图像: 非晶体熔化图像: 特点:固液特点:吸热、先 共存、吸热、变软变稀、最后 温度不变

变为液态温度不 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⑵晶体凝固图像: 非晶体凝固图像:

特点:放热、逐

特点:固液

渐变稠变黏变

共存、放热、

硬、最后成固体。 温度不变

温度不断降低。

2、汽化和液化:物体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要放热。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式是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体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⑵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 (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要放热

三: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

3、水蒸气(看不见)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 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

4、“白气”(看得见)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3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③日食月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光速:c=3x108m/s=3x105km/s;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x108m/s; 3、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二、光的反射:

1、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即:三线同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3、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4、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

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

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 (下雨天向光走要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 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1、成像特点:①像和物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所成的像是虚像且左右倒置; 即: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2、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四、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两线分居,两角不等,空气中入射角大,光路可逆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靠近法线。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

3、折射的现象:①从岸上向水中看,水好像很浅,沿着看见鱼的方向叉,却叉不到;从水中看岸上的

东西,好像变高了。 ②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 入射角

N ③海市蜃楼。 空气

N 空气

④彩虹。

O

入射角水

O 水

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4

五、光的色散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叠加成白色。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叠加成黑色 看不见的光:

⑴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

⑵(从左往右其波长逐渐减小;散射逐渐增强;人眼辨别率依次降低)应用傍晚太阳是红的,晴天天

是蓝的,汽车的雾灯是黄光。

⑶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打仗用的夜视镜) 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 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加热) ⑷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消毒、杀菌)

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小孩多晒太阳),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臭

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

荧光作用;(验钞)

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太阳,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光心:即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凸透镜能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3、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如下图: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虚像大。

注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三、眼睛和眼镜

1、眼睛成像原理: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在视网膜前方,需戴凹透镜矫正; 3、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像在视网膜后方,需戴凸透镜矫正;

四、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

5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一、质量

1、①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②国际单位制中主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t、g、mg ③换算: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④ 常识:一只鸡蛋约50g、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150g、一头大象约6t、一只公鸡2Kg、

一个乒乓球2.7g

2、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3、⑴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⑵天平使用:

①“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②“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③“称”: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先大后小)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

直到横梁又平衡;

④“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强调:平衡螺母调节原则:向高的那边移 二、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的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 2、①公式:ρ=m/V 变形:V=m/ρ m=ρV

②国际单位制中,密度主单位是kg/m3,常用单位g/cm3。g/cm3单位大 ③单位换算: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 ρ水=1.0×103Kg/m3

物理意义表示:1 m3水的质量是1.0×103kg 4、理解密度公式:ρ=m/v

(1)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

(2) 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的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特性。

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质量相同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体积相同时,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3)图象:左图所示:ρ甲>ρ乙

5、密度与温度:常见物体一般都是热胀冷缩;但水特殊,水在4℃时密度最大,这种性质叫水的反常膨胀;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测体积——量筒

使用方法:①“看”:单位:量程、分度值 (1ml=1cm3); ②“放”:放在水平台上;

③“读”:读数时,视线要和量筒中凹液面的底部(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2、测固体的密度

①原理:ρ=m/V ②质量:天平 体积 3、测量密度的实验原理:ρ=m/V 4、常见密度测量步骤: ①、不规则固体沉于水的: 1)用天平测出质量m;

2)给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 3)用细线将物体放入量筒中浸没,记下读数V2; 4)表达式ρ=m/(V2-V1) ②、不规则且浮于水(坠入法): 1)用天平测出质量m;

2)给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用细线将小石块浸没其中,记下体积V1; 3)用细线将物体和小石块一起放入量筒中浸没,记下读数V2; 4)表达式ρ=m/(V2-V1); ③、液体的:

1)用天平测液体和烧坏的总质量m1;

2)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3)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4)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V

形状规则:刻度尺

形状不规则:量筒或量杯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