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师:周生华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

一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正确书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方法,训练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知道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正确的方法,逐步养成乐于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

二 教学重点:了解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基本要求

三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好毛笔字和钢笔字的兴趣。

第一课时

四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同学们,过去两年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许多学习伙伴,两年中我们有一个伙伴,它总是伴随我们,它就是铅笔。今年我们要结识一个新的伙伴,它将取代铅笔,时刻伴随我们经历小学、初中、大学??,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钢笔”。大家拿出自己的这个伙伴,我们来看看它。(教师讲解钢笔的组成。)

二、 引导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教师过渡:认识了钢笔,你们知道怎样使用它么?

1. 观察第一页插图。小学生上课时是怎样写钢笔字的?

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同学们的坐姿,拿笔的样子。学生自己模仿握笔坐姿,教师观察。以插图为范本指导纠正。

教师过渡:大家姿势都很端正,有信心写好钢笔字吗?我们来看看其他小朋友写的钢笔字。

2、看二页插图,欣赏钢笔作品,你觉得哪写得好?

学生学着自己写写,比较书上作品后,说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过渡:我们这个小伙伴,大家喜欢吗?怎样照顾它呢?

3.看第三页六幅小图: 你对钢笔的保护了解了什么?

三、总结:我们对这个小伙伴想说点什么吗?

四、练习

1、 学生拿出钢笔和一张方格纸练习用钢笔写字(舒缓音乐播放) 2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 教学重点:了解写毛笔字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二 教学难点:培养习惯

三 教学过程:

指导看图

1. 上图:图上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2.左下图:图上都有什么?谁认识这些写毛笔字的工具?教师请同学将自己毛笔上的字读一读,讲解有不同的毛笔。请班上有基础的小“书法家”,示范姿势。

3.右下图:小朋友在写毛笔之前蘸好适量的墨汁,在把纸铺平开始些毛笔?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利用各种资源,主动识字。

欣赏作品

1欣赏第6页上图学生的书法作品

2. 你平时都在什么地方看到书法作品?你看后都有什么感想?小组内说,指名全班说。

2、 你知道有哪些书法家?

过渡:我们班也有小书法家,展示作品。

3、 现场写字,生轮流参观,激发兴趣,自己动笔写。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钢笔和毛笔这两位小伙伴。它们将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与我们相伴,希望大家和它们好好相处,善于用它们。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它们写出最优美的汉字。

1、 让我们荡起双桨

一、 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二、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三、教学课时: 3课时

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让我们荡起双桨》作者乔羽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 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②范读课文。 ③ 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④ 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知识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3.出示句子。

"水面上????" "小船????"

"四周????" "我们????"

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小船、白塔、绿树、红墙> 从课文中找出来。

四、作业:1.描红: 2、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诵第一段:2默写生字:

二、 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 提问 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② 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行、义。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 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让学生自己讲)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 2.理解词义"尽情"

3.思考: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4.小结这一段。

四:作业:

1口头扩词:

荡( )( )( )推( ) ( ) ( )

课( )( )( )墙( ) ( ) ( )

2区别助词:

谁( )狼( )消( )西 ( )

推( )浪( ) 悄( )洒 ( )

3添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 ) 愉快的( )

凉爽的 ( ) 尽情的 ( )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齐读课文。

三、指导背诵.

①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倒映 "、"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 "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④同桌互背练习。

四、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五、作业:

板书: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 环绕 (欣赏) 自然

迎、洒、望、听 (歌唱)热爱 党

问 谁安排 (感情) 祖国

2、 学会查"无字词典"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 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二、重点难点: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 2.过渡到新课。

3.板书课题:2 学会查"无字词典" 4.设疑: "无字词典"指什么?怎样查"无字词典"?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指名试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 山崩地裂 旅游 解释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 岩石 理解 意味深长 聪明 不断

4.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5.识记词语,描红。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练习;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⑵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细读2--5自然段: 集体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爸爸向聪聪提出了什么问题?②聪聪是怎么回答的?③聪聪的回答对吗?

读后讨论: 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的。(板书:骄阳似火--晒焉)

讨论:爸爸听了聪聪的回答"笑了笑"表示满意吗 如果是你应怎样回答?<看图1> 爸爸的解释和聪聪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 "无字词典"指什么?

教师范读2-5段,同桌练习对话,自由读。

3.细读6-8自然段。 同学自读6-8自然段。

读后讨论: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 这时爸爸想起了什么? 聪聪为什么大笑起来? 指导看图2,说说词语的意思。

4.小结。 5.指导朗读,启发朗读。

三、细读第9段:

1.指名读: 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怎样查"无字词典"?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完成书后三、四题; 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

板书:

2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 -------晒焉

涌,撞,崩-------惊涛拍岸

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⒈板书课题。⒉介绍作者。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检查自学效果

⒈认读生字"径""飘" 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⒊指名读课文。 ⒋回答问题: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⑴为什么称为"寒山"?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⒊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⒋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⒈背诵《山行》⒉《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⒈揭题,解题。

⑴板书课题。⑵指名读题。⑶解题。⑷介绍作者。

⒉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⑵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⑶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认读生字。 ⑵指名读课文。 ⑶质疑。

⒋理解每句话。

⑴理解一二句。

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 理解"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指名回答。

⑵学习第三、四句。指名读三、四句。

①"姑苏"在什么地方? ②到是什么意思? ③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⒌总结全诗,体会情感。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⒍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重音。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练习背诵。

⒎指导书写。

三、作业。⒈用钢笔描红。⒉背诵课文。 ⒊抄写词语。

4做一片美的叶子

一、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要找正自己的位子,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三、教学难点:理解科文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3师引导学生质疑:树叶怎么美?什么样的树叶才美?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

3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注意正音

(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三、感知全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 2、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 课后收集树叶,看谁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展示自己收集的树叶,告诉大家你在那里收集到的,当时的情景如何,是否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2、作者也去采树叶,为什么不忍心摘一片叶子呢?

二、精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 :他看到什么样的树和树叶?为什么他没有摘树叶?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树美,树叶美。

(4)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意境(5)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树和树叶的关系。

(6)从课文中的“大树”和“叶子”,你想到了什么?

填空练习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为了 ,做一个 的 吧!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体、置、输、茁、间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四、拓展练习: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会想些什么?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树美

树叶美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练 习 一

教学目的: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口语交际和写字

教学时数: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学用字词句

第一部分教学

1、 学生自己试读每个词语,不认识的字协作查字典。 2、理解词意

a、 根据词语中个别熟字的意思来推想整个词语所描绘的情境

b、 结合下一题中的图画,用自己的语言描摹词语所表现的优美意境。

2、 朗读词语,多办法、多形式朗读(可由学生自主选择)

第二部分教学

1、 学生在上一题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观察图画,自己试连线。

2、 交流连线的结果,说说连线的原因。

第三部分教学

1、 学生认真观察图画,教师指导观察图画要有顺序,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2、 分小组合作,收集描写这些景物的词语,可以是成语,也可以是约定俗成的俗语。

3、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说。小组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词语丰富、用词准确。并加以鼓励。 第二课时

二、 写好钢笔字

1、 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 指导:a说说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b出示:秧、塔、愉,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这三个字各是什么结构。在写的时候,左右的比例怎样,哪些笔画要收,哪些笔画要放。 c出示“秧”,指导书写

d说说“秧”是什么结构,书空。 e教师范写,注意左部收右部宽,撇要缩,捺要伸。 f学生练习在田字格里描红“秧”,并临写。 g按以上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塔、愉”两个字。 读读背背

审题,明确题意 指导学习词语 生自读成语 指名领读,正音

小组合作,看图理解词语大意 指名说说词语意思

5) 练习背诵 指名读,自由练读,同座互背

学习古诗 :师范读古诗 生看图,说说图意 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小组内互读,指名读。 说说古诗大意,指导有感情朗读。 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一、读题,明确题意 指名读题,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三、 指导

四、 分组介绍自己最近读过的书,说清楚是本什么书,书的作者是谁,主要写的什么事。 每人在小组里介绍。 小组里推荐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做介绍。

小组里选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全班同学评议。

每个人把丛书上摘抄下来的精彩语句写在字条上,贴到黑板上,供全班同学欣赏。

第四课时

学写毛笔字

介绍握笔姿势

“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具体的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无名指紧挨中指,用

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

学习横画

1、一个笔画的书写都有以下几个步骤:起笔、行笔、收笔。横画也不例外。它的书写方法如下

1) 向右上逆锋起笔;2)提笔圆转;3)中锋向右行笔;4)提笔圆转;5)回锋收笔。

2) a师范写b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c交流展示写得好的作业。

5、北大荒的秋天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

2、简介北大荒。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

的 绛紫 透明 波纹 燃烧 山岭 荡起 北大荒 一碧如洗 清澈 见底 几缕

自由读。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紫是平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缕是边音,纹是前鼻音,岭是后鼻音,荒、绛是三拼音)指名读,齐读。

2、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3、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 师生共同评议。

4、回答问题。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四、理清课文脉络: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组词:

先( ) 火( ) 此( ) 冷( ) 文( )

洗( ) 灰( ) 紫( ) 岭( ) 纹( )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 3.提问

二、讲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一碧如洗) 理解"一碧如洗"。 天空的的陆云是什么样儿? 指名读第二句。"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课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斓的锦缎)"五彩斑斓"什么意思?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练习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绘了北大荒的秋天的美丽。

2.学习第三自然段。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填空:小河( ),如同( ),静静地躺在( )。一全小鱼( 游过去,( )水面上顿时漾起了( ).

理解"清澈"。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指名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小河的美丽。

4、 学习第四自然段。

默读第四自然段,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那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划出来。 指名回答。(原野热闹非凡)"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十分热闹,超出一般)

那几句具体写"热闹非凡

" 大豆、高梁"当作什么来写了?(当作人来写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

读这句话时,要把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读出来。

练习朗读,指名读。 练习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

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 "沉甸甸"

练读第5自然段。

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厚。

5、齐读第6自然段。用赞美的语气读。

三、齐读课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3.照样子,写词语。 4.背诵全文。

6、西湖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三、教学教具: 挂图、录音机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调动积累,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 就 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读课文

⒈配乐范读课文。 ⒉学生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杭州 天堂 远眺 掩映 一般 犹如 典雅 轻柔 秀美 连绵起伏

⑵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⑶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⑷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⒋感知全文 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 山峦 湖水

湖堤 小岛

华灯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⒌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⒍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指导朗读

⒈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吗?

⒉学生提问。 ⒊教师小结。

四、作业 ⒈描红; ⒉抄写词语; ⒊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巩固生字

⒈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西湖》这课,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

⒉复习生字词。

⑴听写几个生字:雅、般、柔、州 ⑵检查反馈,要求:①字形正确;②间架合理。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㈠第1自然段

⒈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 ⒉ 西湖是什么?

㈡第2自然段

⒈同学们上节课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

⑴为什么说西湖时一副优美的山水画? ⑵为什么说西湖时人间仙境 ?

⑶月下的西湖时什么样的景象?

⒉以读代讲,读中作答 ⒊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⒋ 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

(讨论后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 引导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⒌教师启发,引导朗读:

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 "硕大"是什么意思?

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

⒍ 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山水画?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㈢ 学习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

请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请读课文。 读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课文理解"飘逸""掩映""典雅"词语。指导朗读。 ㈣ 学习第4自然段

⒈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⒉(出示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⒊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⒋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

⒌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⒍朗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四句。

三、回溯全文,朗读品味

⒈我们循着"远眺西湖--近赏湖中--月下游赏"的线索,细读了课文,我们又领略了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这样的美文我们应反复读,品。

⒉学生朗读练习。 ⑴自由读课文。 ⑵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⒉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

6 西湖

山峦 湖水 (远眺)

湖堤 小岛 (近赏)

华灯 琴声 (夜游)

7拉萨的天空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四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 能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优美的词汇。

教具准备:投影片、录音机、词卡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投影导入,激发兴趣:教师边放投影边在柔美的音乐中,介绍拉萨及拉萨的天空。

二、 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划出自己认为较美的词。

3、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的读音,认清字形。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特别是描写和赞美拉萨天空的词语。采用多种办法弄懂词语意思。3]将课文读通顺,对自己可以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初读情况

1. 开火车读字卡词卡,正音。 2. 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略微指导。

3. 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4. 说说你觉得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音乐中各自读课文,加强正音效果,增加朗读机会。

五、 学习生字。

1〕 出示妙、纯、线、忍四字,生读 2〕 教师请同学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这些字吗?

3〕 比较“纱、沙、妙”“纯、线” 4〕 学生自学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巩固:听写生字词

二、 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段

1〕 观看投影片,学生说说你看到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划出词语细细品位,展开想像。

2〕 教师配乐读,余生边听边想像。

3〕 生自练读,将想像到的景象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2学习2-4段

1〕 学生自己读2-4段,边读边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细细品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描写。 2〕 分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点评。

3〕 指生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学生读的词句,落实重点语基内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角度,积累写作技巧。

4〕 配乐读2-4段,欣赏读。

过渡谈话,这样美的拉萨天空,你想说什么?作者也有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齐读第五自然段。

4、 理解第五自然段这个比喻句。学着用比喻句。

5、 自由朗读全文,整体回味拉萨的美景。

三、 学习生字

1、 出示晶、建。指导写“晶”字。 2、 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一、 指生配乐读全文

二、 指导背诵

(1) 教师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播放投影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记忆。

(2) 同座位之间互背检查。(3) 指名试背,奖励。(4) 全班齐背。

三、 学习生字

1出示圣、窗、帘。2重点指导“窗”字。自学其他生字。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四、 练习

1在课文中找出两组意思相近的词语。蔚蓝()纯洁()

2摘抄你欣赏的好词句。

板书设计

7拉萨的天空

湛蓝 透亮 清水洗过

纯净 明洁

神往 紧紧 久久

蓝晶晶

圣地的窗帘

练 习 2

教学要求:

1. 学用字词句,能联系上下文正确字词的意思。

2. 写好钢笔字,注意带撇和竖笔画的字怎样写才好看。

3. 读读背背,积累描绘民族建筑和山水风光的词语。

教学重点:学用字词句,联系特定语境,在字典中选择正确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读读背背中的成语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用字词句

1. 在《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出示: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大家细细读一读,想想这句话里的“漾”是什么意思?

2.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个字?(查字典)

3. 通过查字典知道“漾”字有两种解释,是哪两种?(生言:水面轻微动荡;液体太满而向外流。)

4. 那你们想一想这句话里的“漾”字应该选择哪种解释呢?(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5. 方法小结:一个字词的意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理解,我们应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这个字词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含义。我们一起来做个练习。

6. 小猴在读童话书时遇到了几个不认识的字,你能帮他查查字典找到确切的解释吗?

7. 出示句子,查出带点字的读音,指导生将语句读通顺。

8. 小组讨论带点字应该字典中的哪种解释。

9. 集体交流——蔫:在这里比喻小象性格内向不好动。

挎:这里是说小白兔胳膊上挂着的。蹑:在这里是指小彼得掂着脚尖动作很轻。

10. 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你们学会了吗?请试着用这种方法预习新课文中的字词(师出示例句,供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一、 写好钢笔字。

1. 观察例字,思考这几个字中的撇和竖怎么写才好看。2. 同桌交流归纳特点。

3. 集体交流得出结论:撇要紧缩,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师板书范写)

4. 引导学生注意间架结构的特征,规范书写。5. 学生描红,用投影仪反馈指导。

二、 读读背背。

1. 是一组描绘民族建筑和山水风光的词语,大家试着去读一读,不会读的字查字典。

2. 小组自学,把词语读准,读连贯。

3. 集体检查,指导难点:厦、琼、壑;曲径通幽、眼花缭乱、玉宇琼楼。

4. 多种形式练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合作读、赛读)。

5. 默读词语,对照图画思考他们的意思。

6. 交流词语的理解,师点拨难点—玉宇琼楼:华丽精美的建筑物。

错落有致:安排装饰得很有规律。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把人引向幽雅的境地。

7. 自由练读词语,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结合图画想象词语描绘的情境。

8. 反复诵读直至背诵。

8、蒲公英

一、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⒊朗读课文内容,懂得着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地的幻想。

二、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示课时

⒈出示蒲公英图片。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谁能说说蒲公英的样子及其有关知识。

⒉教学生字: 蒲 绒 降 伞 ⒊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⒈出示自读要求。

⑴自由轻读练读课文两至三遍。 ⑵画出生字词,练读生字字音。

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⒉检查自学情况。

⑴读出下面生字词。 ⑵指导朗读长句子。 ⑶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⒊范读课文。

三、细读第1自然段。

⒈指名读课文。 ⒉讨论:"小降落伞"指什么?它们"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要去干什么? ⒊指导朗读。

指图1,小朋友看,你们看蒲公英的种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他们要到广阔的天地去,它们的心情多么激动,多么愉快。我们读第一自然段时,要用什么语气?

四、作业。⒈描红。⒉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⒈抽读词语卡片。⒉按要求填空。

二、细读课文。

⒈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⑵读后指名回答。

⑶理解词语。金光闪闪 银花朵朵 黑黝黝 ⑷指导朗读。要求用亲切的语气读。 ⒉细读第3自然段。

⑴自由读课文。思考:小降落伞听了太阳公公地话,有什么不同地说法? ⑵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⑶理解重点句。

①出示投影片。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清的宝贝。到那儿去,我在就会变成百万富翁。 这颗种子说了几句话?

"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指导用蔑视的语气读这句话。 这颗种子认为哪儿有意思?它为什么认为那儿有意思? 理解"百万富翁" 指导用肯定的语气、兴奋的感情来读2、3两句话。

②出示投影片。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给我们带来欢乐!(指名读句子)。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波光粼粼"。

指名说说另外一颗种子为什么要落到湖面去。 指导用得意的语气读这句话。

③指名有感情读两颗种子的对话。

⒊细读第4自然段。

⑴她们的结果怎么样?一起来学习第4自然段。

⑵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几种小降落伞的不同结果。理解"竞相开放""装点"

⑶再读课文第4自然段,说说他们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⑷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⒈齐读全文。⒉复述课文。⒊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四、教学生字词。⒈教学生字字形 ⒉指导书写 ⒊练习描红

五、作业。

⒈读下面几个词语,再说几个类似的词语。

一阵阵 黑黝黝 金灿灿

⒉用"可爱""亲切"造句。

9、 三袋麦子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能讲述这个故事,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 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课文。

⑴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一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⑵会读、写生字词。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烙饼 发霉 麦囤

⒉教师检查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学习。

⒊检查自学效果。

⑴ 出示生字卡片::

⑵指名读生字卡片,注意练好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及一字多音。

⑶理解词语: 烙饼 发霉 麦囤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按"快要过年了""一年以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说一说每部分讲什么?

学生自学后讨论: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三个小动物都意外的得到了一袋小麦,他们各自作了处理。

第二部分:(5~9自然段)讲土地爷爷向三个小主人公询问他们各自处理麦子的情况。

四、精读课文内容。

⒈ 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小猪、小牛、小猴意外地得到了一袋麦子后诗怎样做的?他们地做法不同在哪里?画出有关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理解关键词语: 开心 迫不及待 捧起 慢慢吃 全种

⒉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关键词语。

⒊指导口述这部分课文。要求学生看板书练说:先分组说一个小动物的做法,在连起来说。

⒋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课文,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第2、3、4自然段分组竞赛读。

五、课堂作业:

⒈用钢笔描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的习惯。 ⒉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⒈听写生字词,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⒉练习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⒈理解课文内容。听这部分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完成练习。

土地爷爷夸______________(谁)______________(怎么样)

讨论并理解有关词语:"舔了舔舌头"、"节俭"、"满满的"。

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部分全是人物对话,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每个人说话时四什么语气,说话时

地心情怎样,该怎样读才正确?

同座位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互相纠正读得不正确得地方。

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听后纠正。 教师范读难点: 小猪回答土地爷爷的话。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⒊指导口述这部分内容:

⑴看板书:自己练读。 ⑵指名口述:其他学生纠正口述中的毛病。

⑶学生练习口述,同座位分角色口述。 ⑷指名学生口述。

三、总结全文:

⒈指名学生口述全文。

⒉讨论: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得到的三袋麦子上,谁的做法好?为什么?

⒊教师小结:

课文给我们见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节约,什么叫聪明能干。小猴富有创造性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我们启发很大,今后我们要想小猴学习。

四、作业:

⒈课堂作业:完成书后第三题。 ⒉课后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

小猪--吃光了---憨厚

小牛--保 存---节约

小猴--全种地---聪明能干

10 哪吒闹海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能按事件发展的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⒋学习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于同邪恶斗争的精神。

【重点难点】理解关键词语,弄清课文的重要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是一位神仙为民着想战胜邪恶的故事,这位神仙我们一年级学汉语拼音是就认识他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22 哪吒闹海

⒉板书课题 22 哪吒闹海 ⒊解释题意 ,拼读"哪吒"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⑶查字典,理解词语。

⒉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生字词。掀起 随即 机灵 洗澡 父子 摇晃 扔去

⑵指名读,注意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上区别。 ⑶理解生词语掌握情况。

重点词语: 兴风作浪: 刮起大风,掀起大浪。 胡作非为: 装做坏事。

⑷朗读生字词。

三、读课文。

思考:按哪吒闹海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一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 写哪吒闹海的原因。

第二部分:(2~4)写哪吒闹海的经过。

第三部分:(5)写哪吒闹海的结果。

四、写字指导;即 :左边的点紧靠提画。

四、作业:⒈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⒉完成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⒈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理解"称霸一方"、"作恶多端"? ⑷说话:用因为??所以??将这一段的两句话连起来。 ⑸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东海龙王父子做坏事害老百姓,哪吒决心治他们。这是他要去闹东海的原因。 ⒉第二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画出表示哪吒动作的词语。(板书:跳进 取下 摆 掀起 ) 这些词和课题中哪个词儿联系的十分紧密? ⑷东海龙王怎么样了?巡海夜叉是海里的小鬼,他出去查看会怎么样?请看书上的插图。

⒊第3自然段:(结合看图)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什么叫"机灵"?小哪吒的机灵表现在哪里?你们看小哪吒是多么勇敢,哪个夜叉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一下子就打死了他。这么一来,龙王怎么了? 请看第4自然段。

⒋第4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哪吒与三太子的战况如何?你能把他们交战的情景像讲故事一样讲出来吧?

⑷画出关键词语,练读。

⑸小结: 2~4自然段描写了哪吒闹海的经过,掀起滔天巨浪,打死三太子,处治你龙王,为百姓出气。 齐读2~4自然段。

⒌第5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小结:这一自然段写哪吒闹海的结果。 ⒍齐读全文。

三、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深化故事,写小哪吒大闹东海,制服龙王,使人们有过上了太平的日子的事,表现了哪吒为人民着想,对恶势力敢于斗争而获得胜利的可贵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练习3

教学目标:

1、 了解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进行字词句练习。

2、 练习用钢笔写好上下结构的几个字。 3、 读读背背成语和儿童诗。

4、 口语交际——学会求救。 5、 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点”。

教学重点:学用字词句、积累语言、口语交际、写字。

教学难点:1、 能用几句话写出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3、 遇到危险时有效自救或求救。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 师:学了《蒲公英》一课,我们知道了蒲公英妈妈靠风把自己的种子宝宝传播出去。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植物用有趣的方式传播着种子。瞧——(出示图片:椰树,学生叫出名字)椰子树传播种子的方式就很特别,自己读读吧!

(2) 学生自由读短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猜一猜。

(3) 指名读短文,然后集体交流:椰子树传播种子的方式是什么。

(4) 区分“漂流”与“漂浮”的意思差别。

A 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边读边理解、体会。

B 指名说。(教师点拨:可从“流”和“浮”的字义上辨析;联系上下文理解:想想椰果原来在什么地方,后来呢?)

(5) 学生小组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新安家”的意思。

(6) 齐读短文,边读边想象椰树种子旅行的情景。

2、第二部分。

(1) 出示插图,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植物?(蒲公英、苍耳、豌豆、葡萄)

(2) 学生自由说它们靠什么来传播种子。(知道哪个就说哪个。)

(3) 自主连线,集体交流答案。

(4) 拓展:学生交流自己还知道的其它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3、 第三部分。

(1) 学生默读题目,弄清要求。(2) 练习口头表述。(先在小组内说,再指名说。)

(3) 集体评议:听了同学说的,能否弄清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他说得通顺吗?听起来有意思吗?

(4) 根据大家的交流、评议,学生练习用几句话介绍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5) 反馈写的情况。(指名读自己写的)

二、 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 认读“素、晃、荒”。 2、指明说三个字结构上的相似点。(上下结构)

2、 观察字形,想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字要站稳,上下中心要相对。)

3、 提示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学生描写三个字。

5、 教师范写“素”和“荒”。 6、 学生再次写字,体会字形要点。

6、 说说类似字形的其它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一) 成语

1、 成语竞说:学生说自己积累的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比比谁一口气说得最多。)

2、 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几个关于动物的成语。

3、 学生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字音。

*雏( ) 贯( ) 倾巢( ) 豕( ) 窟( )

4、 指名当小老师,带读成语。

4、 小组合作学习:说说自己对词语的理解,互相补充。

5、 集体交流,大致理解成语含义。(师小结:许多成语的创造灵感来源于动物,现在更多地用它的比喻意。)

6、 多种方式反复诵读成语歌,熟读成诵。

8、 背诵成语歌。(自由选择形式,展示背诵)

(二) 儿歌

1、 出示插图,学生看图说小男孩在干什么?(早晨放鸭子)

2、 板书“晨牧”,学生读题。师:这首小儿歌就是描述了农村孩子清早放鸭子的情形。

3、 学生自由读儿歌。(给学生8分钟,看谁能读得最棒。)

4、 指名读儿歌,其他学生想象,看看谁的读能让大家感受到画面。(师生比赛读。)

5、 自由练习背诵儿歌。 6、 指名或指小组展示背诵。

四、 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 师:板书“点”,它是汉字笔画中最小、最不起眼的笔画,但可别小看它哟,它是非常重要而且变化最多的一个笔画,传说东晋王献之小时侯练书法很勤奋,练完了三缸水。有一次,他写一个字忘记写点了,父亲王羲之见了就顺手在上面补了一个点。后来王献之的母亲见了这个字后说:“吾儿写完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

2、 指导学生观察 “方”字中的点——露锋点

(1) 向右下直下起笔;(2)逐渐按笔;(3)提笔,笔锋至中心处;(4)自右向左圆转收笔。

2、 教师执毛笔范写点(这叫露锋点)4、 学生临帖描红(提示正确的执笔姿势)

5指导观察“小”中的第一点——藏锋点:将点起笔处的笔锋藏起来,不是直下起笔,而是逆锋向左上起笔,然后提笔圆转,再向右下逐渐按笔,其它步骤与露锋点相同。

5、 学生临贴描红。

6、 学生自由练习写两种点,互相交流书写心得,教师巡视指导。(程度高的学生还可以练习写含有点画的字。)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学生搜集一些自救或求救的音像资料和文字资料,课前可适当交流。

一、谈话揭示话题。

1、 师:当发生失火、落水、中毒等意外事件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2、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相机小结:学会求救)3、 学生读提示,弄清交流内容。

二、 指导交际

1、 出示挂图,问:发生什么事了?(着火了,小姑娘在拨打119报火警。)

2、 学生情境表演发生火灾时该怎么办。

(1) 拨打火警求救(说清发生火灾的具体地点,火势情况,要沉着,语言要简洁、清楚。)(2) 采取自救措施(匍匐前进,用毛巾或衣物(最好弄湿)捂住鼻子,防止烟雾吸进鼻子。从安全通道逃离。)

2、 学生分组,练习表演其它意外事件的求救。(自选情景)

4、 集体展示、评议。(教师、学生相机小结各种求救注意事项。)

(1) 落水(2) 中毒(3) 被盗(4) 急病??

11、 第八次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

【重点、难点】

⒈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的方法写一段话。

⒉弄清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外国历史故事,题目是"第八次"。

二、初读指导

⒈自学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练习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招集 抗击 几乎 失败 动员 劫掠 信心 成功

⑷学生自读课文。 ⑸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②指名解释下列词语,教师相机点拨。

⑹齐读生字词。

⒊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⒋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起因"、"经过"、"结果"。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段(1~2)写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抵抗外国军队,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心。

第二段(3~4) 写布鲁斯王子从蜘蛛八次节网获得成功的启发。

第三段(5) 写布鲁斯王子重现组织力量,终于获得胜利。

四、指导写字:⑴教师范写; ⑵ 学生练写 ⑶评比。

五、作业: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⒉练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指导:

㈠学习第一段。

⒈ 读第1、2自然段,想想抗击 是什么意思?

⒉布鲁斯王子为什么么抗击国外劫掠军?说明了什么?重读"英勇",强调他的爱国行为。

⒊结果怎么样?(写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抵抗外国军队,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心。)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王子没有了信心。

㈡学习第二段。

就在写布鲁斯王子,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心时,布鲁斯王子看到了什么?

⒈出示:

一只蜘蛛正在结网,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蜘蛛重现结网,又被风吹断了。就怎样重结了七次,直到第八次终于成功了。

⑴蜘蛛在结网遇到了什么困难?蜘蛛面对这一切表现的怎样?(布灰心)

⑵引读:直到第八次,他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⑶终于说明了什么?你觉得蜘蛛怎么样? ⑷指导朗读课文,体会蜘蛛的顽强不屈的精神。

⒉布鲁斯王子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感动极了)

⑴为什么布鲁斯王子会感动?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⑵指导朗读:"我也要干八次!" ⑶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了,布鲁斯王子第八次抵抗成功了吗?齐读第五自然段。

默读课文,说说布鲁斯王子终于成功的原因。

三、指导朗读课文,体会布鲁斯王子的感情变化。 唉声叹气 --感动--恢复了信心--充满了信心。

四、总结全文。

⒈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⒉从蜘蛛织网这件事上,你看到了什么?从布鲁斯王子的事件上?

五、作业

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

12 卧薪尝胆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建议”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述故事内容。

3 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会用“建议”造句。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板书课题,讲述故事

1 板书课题:卧薪尝胆。领读课题

简介“卧薪尝胆”的故事:春秋时越王勾践,曾被吴王夫差打败,被围困在会稽山,万般无奈之下屈膝求和。后来,他为了使自己不因为生活安乐而忘记耻辱,夜间睡在柴草上,在自己的住处悬挂苦胆,吃饭、睡觉之前,都要尝尝那胆的苦味,激励自己的斗志。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

2 从刚才讲的故事里,谁已经想到题目“卧薪尝胆”中的 “卧”、“薪”的意思?

(卧:睡。薪:柴草)“尝”呢?(用舌头添一添或吃一点儿试试。)

3 大家再查一查字典,看看“卧、薪”是什么意思,和刚才的理解是不是一致。(学生查字典对照。)

二 初读指导。

1 出示内容提要:

(1) 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 (2) 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

(3) 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 (4) 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 各自默读课文,对照“内容提要”将课文为四段。

(第一、四、五自然段各是一段,第二、三自然段为一段 )

3 本课生字词主要集中在第二自然段,让我们重点读这一段,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1) 查字典了解:奴仆、谋臣、万般无奈、后患 (2) 联系上下文理解:免除、建议、表示、骄傲

(3) 一般了解:会稽、勾践、夫差

4 出示生字:吴 勾 践 示 谋 臣 免 患 议

(1) 我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谁有好办法请提出来!

(2) 如有学生提出“谋”是“”和“某”,“践”是“足”字旁加上“线”的右半边,教师可以表扬学生能主动识字。 (3) “臣”书空:笔顺是横、竖、横折、横、竖、竖折。特别强调最后一笔是竖折。

5 写字指导。

(1) 吴、患上下结构,注意让下。 (2) 践,左右结构,要写的紧凑。

(3) 免,第六笔是长撇,穿过扁“口”下方,最后一笔竖弯勾,弯勾部分要向外延伸。(4) 用钢笔描红。

三 作业 1 练习写生字。 2 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故事内容。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检查1、听写词语。吴国 谋臣 后患 免除 勾践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几个部分,具体怎么分。

三、 精读训练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

(1)这一段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国家。

(2)教者讲“长江下游”是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东部一带。

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写越王“卧薪尝胆”的有关句子。

(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

(1)指名读:“晚上,总要??尝尝它的苦味。”

(2)找出句子能解释“卧”、“薪”、“尝”、“胆”四个字的词语。

(“卧”,睡;“薪”,柴草,“尝”,尝尝;“胆”,苦胆)

(2) 越王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时刻不忘报仇雪恨,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① 通过“白天”、“晚上”、“每顿饭前”理解“时刻不忘”。

②理解“总要”,不是一两次,也不是一两天,而是一贯这样做。(板书:卧薪尝胆)

(4)“兵败会稽的耻辱”是怎么一回事?(会稽一仗,越国打了败仗以后所受到的耻辱)

过渡:他所受到的耻辱指的是什么?

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默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复述。

(抓住越国打了败仗之后,越王、吴国的谋臣、吴王三方面的表现说)

(2) 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把有关写越王勾践受屈辱的句子画出。

(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来推磨,受尽屈辱 整整干了三年)

(3)体会:越王勾践在吴国三年所受屈辱一定不少,文章没有详细写,只选了穿、住、做三个方面的事情。

(4)教者指出:一个国王由原来的养尊处优,到听人使唤,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之类的杂活、重活、累活,这变化是何等的大!

(5)怎么理解“受尽了屈辱”?(程度深:穿的,住的,做的;时间长:三年)

4、“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

(1)齐读第五自然段。(越国转弱为强,终于灭掉了吴国)

(2)体会“终于”的用法: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到最后取得成功或胜利,用“终于”。不能突如其来地使用它。(板书:转弱为强 灭掉)

5、漫谈:学习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

四、 作业:

1、朗读课文,注意课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法。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3、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第 三 课 时

一、复习检查

1、 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夫人 只好 推磨 当奴仆 要求 夫差 一只 磨难 上当 总要

2、 简要说说“臣薪尝胆”的意思。

二、 练习讲故事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两千多年前 长江下游);

(2)会稽战败求和(越王表示愿当奴仆 吴王答应勾践要求);(3)勾践受尽屈辱(穿 住 做 三年);

(4)勾践卧薪尝胆(白天 晚上睡在 挂苦胆 尝); (5)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自由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相机指点。

三、质疑问难

(1)“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是怎么一回事?(2)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讲越国“出奇兵灭掉了吴国”,出的是什么奇兵? 对上述问题,教者不必作答,可以启发学生课外读《史记》(白话本),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详细经过。

三、 指导造句

1、 找出课文中的原句: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2、理解“建议”的意思。 3、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建议”?

4、练习口头造句。 5、指名造句。

四、 作业

1、用“建议”造句。 2、继续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附板书:12 卧薪尝胆

战 胜

越王 卧薪尝胆 吴王

转弱为强

灭 掉

13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默读课文,复述雷奈克医生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经过。

4、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长大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出示实物,诱发学习兴趣

1、 出示听诊器并板书:听诊器。领读“听诊(zhen)器(qi)”。讲:“听诊器”就是俗说的“听筒”。医生靠它从人的体表听取体内的声音来检查胸部和腹部的情况。

2、 再板书:世界上第一个。提问:加上这几个字,又看到现在的听诊器,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估计会提出下列问题:(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2)是谁发明的?(3)他是怎样发明的?)

3、 板书:雷奈克。教生字:“克”(ke),领读。

简介雷奈克医生:法国医师。他不仅创制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而且在临床诊断方面采用听诊法,描述胸部疾病的许多体征,改革了对这些疾病的研究方法。他还在肺结核病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绩。

4、 让我们认真研究课文,弄懂大家刚才提出的一些问题。

二、补读指导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字词有:肺结核、疾病、内脏、思索。

领读后,教者讲:

内脏(zang):人或动物胸腔和腹腔内器官的统称。包括心、肺、胃、肝、脾、肾、肠等。

肺(fei)结核(he):慢性传染病,症状是低热,夜间盗汗,咳嗽,多痰,消瘦,有时咯血。俗称痨病。

3、 默读第二自然段,学生提出生字词:跷跷板、一枚、铁钉、沿着、木棍、靠、凑、胸腔。 领读后,问:哪些词语的意思不需要老师讲?

(不必老师讲的:跷跷板、一枚、铁钉、沿着、木棍、靠、凑)

教者讲:胸腔:(指着人体具体部位,大略地讲)体腔的一部分,是胸骨、胸椎和肋骨围成的空腔,上部跟颈相连,下部有横膈膜和腹腔隔开。心、肺等器官都在胸腔内部。

3、轻声读第三、四自然段,画出生字词:分析、效果、喇叭状。

(1) 教者联系课文内容讲:

分析:根据了解到的病人的情况研究,找出病根所在。 效果:(用空心木管听诊)产生的结果。

(2) 联系插图讲:喇叭状——像喇叭的样子。

4、集中揭示生字词。听诊器 雷奈克 思索 木棍 分析 肺结核 喇叭状 沿着 效果 胸腔 跷跷板 疾病 内脏 一枚

(1)领读,对读,指名读,相机正音。 (2)讨论:怎样记住生字字形?

①熟字换偏旁:

核:“该、孩”去掉左偏旁加上“木”字旁。

状:“壮”字去掉“士”,换上“犬”。或“伏”字去掉“亻”旁换上“丬”。

效:“郊”字去掉“阝”,换上“攵”。 棍:“混”字去掉“氵”,换上“木”。

沿:“船”字去掉“舟”,换上“氵”。 索:“素”字去掉上面的“ ”换上“十”加“ ” ② 部件法:

析:记住“木”和“斤”; 克:记住“十”、“兄”,或“古”、“儿”。

③歌诀法:诊,左边“讠”字旁,右边“人”三撇(彡)。

(3)教者提醒:肺,左边是“月”字旁,右边是“巿”(fu),四笔写成,笔顺是:横、竖、横折钩、竖。

三、写字指导

特别提醒:

1、“郊、析、核、棍”等左右结构的字,写时要让右:“交”和“木”做偏旁时,“捺”都要改为“点”,以保证整个字写起来紧凑。 2、肺,左右结构。右边部分“巿”的第一笔是横。

4、 沿,右上方的第二笔是横折折,没有钩。

五、 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课后习题3:读一读,再抄写。 3、朗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检查

1、 听写词语。思索 木棍 分析 效果 形状 肺结核

2、 写出带下列偏旁的字。

木( ) 讠( )月( ) 氵( )

二、精读训练

1、 自由读课文,你认为文中写雷奈克医生能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最重要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留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不妨开展争论,最后教者可以用商量的口吻归纳本文最重要的一个词语是“整日思索”)

可能有下列几种情况:

(1)难过:这个词表现了雷奈克作为一个医生,把救死扶伤当做自己的天职,看到许多肺结核病人痛苦地死去时的心情。这种心情是他能发明听诊器的动力。

(2)整日思索:雷奈克所以能发明听诊器,是他不断思考的结思。正因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看到两个男孩在跷跷板上玩游戏,他就能留心观察;正因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能试验;正因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能发现空心木管听诊效果更好,继续改进。

(3)吸引:因为有了男孩做游戏的“吸引”,他才会去听、去试验。

(4)又发现:雷奈克医生不满足现状,继续研究,继续改进,才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2、结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中,“难过”要读得低沉,“整日思索”要读重音,速度较慢。

(2)第二自然段。

出示下面两组句子,读一读,看看区别在哪里。

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

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

(上句句末用的是感叹号,下一句用的是句号。读上一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读上一句,要把两个感叹号所表达的激动、兴奋的语气读出来)

3、默读课文,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1)讨论:雷奈克发明听诊器分哪几个阶段?(板书:难过——思索——启示——试试——又发现)

(2)轻声读两个男孩玩跷跷板的情节,回忆并口述,同座对说。 (3)复述雷奈克试验的情况。

(4)看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雷奈克用喇叭状的空心木管靠着病人的胸腔仔细听)

(5)指名复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4、读读下面的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

(2)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 指名读句子,想一想带点的词语在什么情况下用,讨论后教者小结:

①“如果”是假设某种情况成为现实,“就”是产生的结果。②“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预料的相符。

三、作业

1、 练习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2、复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3、搜集发明家的小故事,开个小型故事会。

附板书:13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思索——启示——发现——做成

练习四

教学要求:

1、通过描写秋景的词串进行字词句的结合练习。 2、读读背背成语和古今贤文。

3、写好左右都有竖笔的钢笔字。 4、说说写写——留言条。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出示:美丽秋景图。看到这么美丽的秋景图,想不想学习和它有关的词语呀?这些词语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翻开书,自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有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谁准它? (3)自由读:一边诵读一边想象词串表现的情景。

(4)小组合作练习:在小组里美美地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最有味。小组推荐同学读给大家听。 (5)评议。

2、第二部分。

(1)审题明确题意。 (2)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美美地读一读,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情景。

(3)学生自由确定作画方法(独立、合作),完成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举办“小画展”,在展示自己的图画的同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师生共评,选出“小画家”。

3、第三部分。

(1)审题:指名读。 (2)你知道哪些诗是描写秋天的?能吟一吟吗?

(3)能把你们吟诵的诗句和你们画的画联系起来吗? (4)写一写。

二、教学第三题:学写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指导观察:它们是什么结构呢?左右两部分都有一个相同的笔画,是什么?

2、 怎么写才好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发现”吧:右边的竖要比左边的竖写得长些才好看。

4、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驾结构和布局。5、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6、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在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矫正性训练。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 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的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指名复述《卧薪尝胆》。 (2)自由读,要求能边读边联系课文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3)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的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小组学习:理解、交流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5)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忍辱含垢:垢,耻辱。忍受耻辱。以曲求伸:意为尺蠖(huo)弯曲身子,是为了向前伸展。比例以退为进。

救亡图存: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民族的生存。 催人奋进:促使人奋勇前进。

羽毛丰满:比喻力量已积蓄充足。

(6)练习读背:自由读背、同座位互相练背。 (7)反馈:指名试背,齐背。

(8)说一说你曾经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成语。

3、教学第二部分。

(1)自由练读,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教师范读:体会这些名言警句强调了什么。

(3)讨论: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对难点进行讲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自由练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韵味来。评议:引导学生评议是否能读出感情和韵味来。

(5)练习背诵:自由背诵。 (6)反馈:指名背,齐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 审题明意:今天我们学生“斜撇”和“长撇”的运笔方法。

2、 教师书写斜撇和长撇,指导运笔方法。

斜撇,从竖中线稍右起笔,向左底角线撇出,笔锋有略向左上提起之意。 学生练习写斜撇。 长撇,起笔同悬针竖,下行到横中线下向左撇,提笔出锋,悬空收笔。 学生练写长撇。

第 三 课 时

一、教学第四题:说说写写

1、审题。(1)揭示说说写写的话题:学写留言条。 (2)学生自读范例。

2、指导

(1)教师谈话:“留言条”就是用书画形式留下要说的话,一般是离开某个地方或某个场所时留下的。在生活中经常需要写“留言条”。

(2)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写留言条,写留言条应该注意什么。小组内讨论。

(3)汇报交流:写清给谁看的,写清留下的话,还要写上留言人的名字和留言的时间。

(4)指名说格式:

①先写条子留给谁,称呼要顶格写。 ②再写具体内容,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③ 最后写留言人的姓名,另起一行靠右边写。再另起一行靠右写日期。

(根据自己留言的内容,同桌互说,并纠正。注意礼貌用语)

3、 打开作业本,试写留言条。(注意格式)

14"东方之珠"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

2、学习本课生字,学写"倾、舒"两字。

【教具准备】1、录音带。2、投影片。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1)出示课题:东方之珠。

(2)释题。

①"东方之珠"指哪里?(香港) ②简介香港。

③"珠"原指珍珠,你见过的珍珠是什么样的? 那么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世界东方的珍珠呢?

(3)感知画面。 (这就是香港,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碧波荡漾的海面上行船如梭;景色迷人的沙滩上笑声不断??) 难怪人们称它为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

2、初读课文。 课文对这颗"东方这珠"作了更具体、更精彩的描述,请同学们打开书,听录音。

(1)听配乐朗诵后,谁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出示:香港 。

(2)自由轻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须,准备读给大家听。

(3)检查初读效果。 ①认读生字词。 ②指名选读,及时矫正。

(板书:沙滩 公园 街市)

3、细读课文。

(1)师:刚才几位同学读的很好,我们知道有 (板书:沙滩 公园 街市) 但是,"东方之珠"的魅力,不仅仅是因为它有沙滩、公园、街市,而是因为它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

请一个同学用一句话把这个意思说出来:香港有 。(香港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这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就叫总领全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指导朗读。

(听出来了吗?课文首先交待了香港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说她是"我国 南大门",接着简要介绍那里的 、 、 和 多么美啊,多让人自豪啊,一起读读看,是不是有这种感觉)

③齐读。 ④ 练背。

(3)学习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想想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试试怎样读出文中的意思。

①各自轻声读。 ②指名读。 ③谁想好了,第1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板书:浅水湾好地方)

④在这句话中,作者用了哪两个词点明了这个好地方的迷人之处,那就是??(浪平沙细、阳光和煦) ⑤作者仅用了"浪平沙细、阳光和煦"就描绘了一同美妙和画面。温暖柔和的阳光洒满了波光粼粼的海面??再细读读看,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⑥在这如仙境一般的沙滩上,人们感到真是

⑦人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大家轻读第2句,去大胆想象、体会。

a、出示:因为人们 ?? ,所以感受到了"舒服极了"。b、人们只所以感受到舒服极了,是因为他们??。 ⑧知道怎样读了吗?谁来试试。(指读、齐读)

4、指导背诵。

(1)指投影引读。(2)抽词语填空读。(3)看板书试背。(4)看图试背。

5、配乐朗读、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6、指导写字。

(1)认读:

shu fu qing tan qian

舒服 倾 滩 浅

(2)书写:(指导笔顺:"倾""舒") (3)描红:(纠正姿势)

要注意对容易写错的字的指导。如"舒"的右边是"予",没有一撇; "倾"中的 匕 与焰中的臼的笔顺不能写错。

7、作业: ①熟读课文达到有感情。 ②能默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⒈学习第3自然段。

⑴指名读。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这一句说了什么?

⑶理解"举世闻名"。下面两句话就是具体写他的举世闻名的。⑷小结:第3自然段写海洋公园里海豚的表演。

⒉学习第4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说了什么?

⑶理解"闹市口"。闹市口的具体情况怎样? ⑷看书上插图,对铜锣湾闹市口的繁华获得感性认识。 ⑸小结:第4自然段描写了 铜锣湾闹市口的繁华。 ⑹齐读第4自然段。

⒊第3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这一句说了什么? ⑶为什么说香港是"灯的海洋"?又是怎样具体描写得? ⑷看书上插图,欣赏夜香港得美丽。 ⑸结:第5自然段描写夜香港灯光如海洋得美丽景色。 ⑹齐读第5自然段。

⒋学习第6自然段。

⑴学生按照上面得步骤自学第6自然段。

⑵检查自学情况。 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说了什么?

⑶请学生小结课文第6自然段. ⑷ 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

三、指导背诵3~6自然段。

⒈听课文录音欣赏。⒉利用板书引导背诵。⒊各人自由轻声背诵。⒋分两个大组,一组背,一组听,在交换。

⒌指名背诵。 ⒍同桌二人练习。

四、布置作业: ⒈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背诵课文。

15小 露 珠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越**越**"造句。

3、 理解课文,学习小露珠牺牲自己,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重点:在学习中,感知小露珠外表美丽、心灵更美,体会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投影片、小露珠头饰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 揭示课题,板书:15 小露珠

2、 设置疑问:你见过小露珠吗?是什么样的?她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消失?

二、 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的生字。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夜幕降临 黎明 反射 格外 衰老 生机 俊俏 痕迹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夜幕降临 黎明 反射 格外 衰老 生机 俊俏 痕迹一股 袭击 喇叭花 水蒸气 钻石 乐曲

(2)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3)齐读生字

(4)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黎 戴 蒸 ,力求把字写匀称,写美观。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及时评点。 5、齐读课文

三、 布置作业

1、 抄写词语

夜幕降临 黎明 反射 格外 衰老 生机 俊俏 痕迹 蝴蝶 一股 袭击 喇叭花 水蒸气 钻石 乐曲 精神

2、比一比,组词

湖 ( ) 股 ( ) 蝶 ( ) 蝴 ( ) 投 ( ) 碟 ( )

第二课时

一、 激趣导入

1、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小露珠。瞧,她来了**2、小露珠自我介绍。

2、 大家喜欢这位小客人吗?课文中还有谁也喜欢她?(板书:动物 植物)

过渡: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露珠?

二、 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2-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大家喜欢小露珠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交流,相机投影出示图片、句子。

A 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

(1)哪个词最能体现出小露珠的美?(板书:闪亮)

(2)这个字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若学生答不出,问能读出这种美吗?)

(3)指导读。谁来学小青蛙赞美小露珠?看哪一只小青蛙夸得最棒!(及时评价)

(4)齐读。咱们44只小青蛙一起来夸一夸。

B 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

(1)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好?(板书:透明) (2)这个词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3)哪只小蟋蟀愿意再来赞美一下小露珠?(鼓励学生进行评价) (4)齐读。

C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对小露珠说。

(1)如果你是小露珠,喜欢小蝴蝶的赞美吗?为什么?(板书:圆润)

(2)有没有哪只小蝴蝶想再赞美一下小露珠? (3)齐读。

小结:从刚才3种动物的赞美中,我们感受到小露珠是那么美丽(板书:美丽),那么惹人喜 欢。那仅仅只有这3种动物赞美小露珠吗?其它小动物会说些什么?指名学生说一说、演一演。

过渡:是啊,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还有谁也喜欢她呢?(板书:植物)

D 小露珠反射着霞光,所有的植物都变得格外精神,连那些衰老的花草、树木也都显现出生机。

(1)从变得格外精神、显现出生机两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指导读,将你想象中的那幅美景用朗读读出来。 (3)齐读

E 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

(1)美丽的珠宝指什么? (2)听师读,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

(3)指名学生描绘自己想象的画面,不会描绘的读出来。 (4)全班齐读。

小结:小露珠真了不起,它一出现就给所有的植物带来了美丽,带来了生机。(板书:带来 生机)它将大地装扮得绚丽多姿,生机勃勃,所有的动物、植物都由衷地赞美它。(板书:赞美)

三、学习第七自然段。

(1)出示投影图片 。 师述:小露珠爬着、滚着、笑着。她感到有一股热气袭来,渐渐地,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小露珠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小露珠要走了,想象一下:大家和小露珠告别时,会说些什么?如果你在场,你又会说些什么呢?

(3)小露珠还会来吗?它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

四、讲读第1自然段。

(1)快速读课文,用一句话说说小露珠是怎么变化的? (2)哪些词最能体现出这种变化?

(3)指导朗读 读出小露珠变化的过程。 指名读 练读 齐读

五、总结全文。

(1)小朋友你们想赞美一下小露珠吗?指名说说。

(2)师小结:小露珠是那么美丽,它给大地万物-带来了蓬勃的朝气和无尽的快乐,但就在太阳升起时,它却蒸发了自己,它为的是别人,牺牲的却是自己。希望我们每位小朋友也能像小露珠一样,外表美,心灵更美,给大家带来欢乐。

六、布置作业

1、把这篇课文编成一个课本剧,准备在队会课上表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 闪亮

动物 透明 美丽

赞美 小露珠 圆润

植物 带来 生机

16、石榴

一、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3. 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

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吗?吃过石榴吗?对石榴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

二、 自学指导:要求:

1. 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2.学生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三、 自学检查。

1. 重音要读准:枣庄 郁郁葱葱 喇叭 子儿 玛瑙

2. 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春天 叶

夏天 花

秋天 果

四、 指导精读: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齐读第一自然段: ⑵教师教师枣庄

⑶"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令家乡声名远扬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⑷教师小结:家乡的石榴声名远扬,这是作者爱家乡的原因。

2. 学习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

①这一段写了那两个季节?石榴有说什么特点? ②作者用哪些词来写叶子,花的?

体会"郁郁葱葱"的意思。 "彷佛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说明了什么?这样打比方合适吗? ⑵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

五、 作业:

1. 抄写课后的词语。

2. 仿写句子。

例:石榴花彷佛是一个个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吹。

第二课时

一、 听写生字:

二、 继续精读课文

1. 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下面练习: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春、夏、秋)季石榴(叶子、花、果实)的生长情况。

2. 默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石榴的果实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表现石榴果实特点的词语。

3. 讨论: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石榴的果实的?哪些词语表现了这些变化?

4. 指导朗读:请同学们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这一段。

5. 学习第4自然段。

⑴过渡:长得这么可爱的石榴,味道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

⑵轻声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从那些方面写石榴子儿的?

讨论有:颜色: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味道:酸溜溜 甜津津

体会"晶莹"的意思。

6. 齐读这一自然段。

7. 教师小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石榴果实的生长变化,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了石榴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习这种方法。

三、 作业:1. 背诵课文3、4自然段。2. 品尝一种水果,并模仿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

板书:

16石榴

颜色: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样子:有的?? 有的??

味道:酸溜溜 甜津津

练习5

【教学要求】

1、 了解中国城市的特征以及别称,学习因果句的三种表达方式。 2、 练习写好钢笔字。

3、 读读背背。 4、 口语交际:说笑话。 5、 学写毛笔字,练习写捺。 教学重点:口语交际和写字。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学用字词句

1、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学生自己试读每个词语。遇到不认识的字解决方案:

(1) 查字典。 (2) 问同学或请教老师。 (3) 联系词语猜一猜。

3、集体认读词语,正音。 3、观察画面,说一说城市的特征。(1) 小组内交流(2) 指名说。

3、 连线。

5、补充句子。

(1) 自己先说一说,在指名说,订正。 (2) 填写句子。 (3) 教师小结:因果句的三种表达方式。

6、说一说自己还知道的城市别称,谈一谈为什么有这样的别称。找几个自己感兴趣的写下来。

三、 写好钢笔字

1、 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 指导

a说说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b出示:效、诊、初,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这三个字是什么结构,有什么发现?(三个字中都有撇,撇要注意和左边的笔画相互穿插) c在写的时候,左右的比例怎样,哪些笔画要收,哪些笔画要放。 d出示“效”,指导书写,学生书空。 e教师范写,注意左部收右部宽,撇要缩,捺要伸。 f学生练习在田字格里描红“效”,并临写。

g按以上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书写“诊、初”两个字。(教师巡视指导) h反馈写字情况。 第二课时

一、读读背背

(一) 成语

1、 指导学生看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师生一起回顾《东方之珠》。

2、 认读成语。(1)生自读成语(2)指名领读,正音

4、小组合作,看图理解词语大意 5、指名说说词语意思并说说用词说句子。

6、 练习背诵(1)自由练读,同座互背(2)展示背诵。

(二) 学习孟子的话

1、学生看图,说说图意 2、师范读名言。 3、生自读名言,读准字音。

3、 小组内互读,指名读。 5、说说名言的意思。 6、指导有感情朗读。 7、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准备几个小笑话。

一、 谈话导入:

1、 师生谈话:同学们,我们来看一小段节目。(放一段笑话)这是什么节目?它有什么意思? 今天咱们也来开个“笑话会”,一块分享笑话带给人们的乐趣!”

二、 指导交流

1、 分组里说一说自己准备的笑话. 2、小组里推荐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讲笑话。

3、全班同学评议:表达是否清楚,有没有趣,怎样更吸引人。 4、每个人再准备. 5 比赛讲笑话,评出笑话大王.

第四课时

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 指导学生观察 “八”字中的捺——竖捺

(1) 向右下直下起笔;(2)逐渐按笔;(3)提笔,笔锋至尾处渐渐收笔。

2、 教师执毛笔范写竖捺. 3、 学生临帖描红(提示正确的执笔姿势)

4、 指导观察“过”中的捺——平捺:将捺起笔处的笔锋向下,不是平直起笔,而是逆锋向右上起笔,然后提笔圆转,再向右下逐渐按笔,平直运笔,渐渐拖出笔锋。 5、 学生临贴描红。

5、 学生自由练习写两种捺,互相交流书写心得,教师巡视指导。(程度高的学生还可以练习写含有捺画的字。)

17 石头书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⒈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题目是:22 石头书

⒉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指导:

⒈自学生字词。

⑴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不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生字词。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勘探 奇怪 聚精会神 足迹 矿物 地壳 刨根问底 ⒉ 学生自读课文。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让学生逐个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⑵指名解释词语:

⑷齐读生字词。 ⑸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勘"、"探"、"叔"、"矿"、"刨"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⒊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⒋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⒌弄清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精读课文

⒈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清在稳重画出有关的词语。

⒉朗读第1、2自然段。 ⒊朗读指导: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好奇的心情表现出来。 ⒋过渡: 勘探队员的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哪们,勘探队员到底在干什么?下节课学习。

四、作业:1 练写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⒈朗读课文3、4自然段。

过渡:第1、2 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哪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

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回答后为什么感到很奇怪? 比较"奇怪"与"好奇"的异同。(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⒉朗读学习5~13自然段。

思考: 勘探叔叔夫人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⑴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⑵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⑶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⑷"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⒊朗读第14自然段。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⒋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⒈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⒉教师小结: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种,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三、作业:练习朗读课文。

18、小稻秧脱险记

一、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故事。

3、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除草剂、喷雾器具有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故事。

2、 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的兴趣。

三、 教学时间 2课时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小稻秧脱险记。领读,“险”是什么意思?那“脱险”呢?

2、 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小稻秧遇到什么危险?怎么脱险)

三、 初读指导。

1、学生自己读课文 2、同桌读 3、指名读,集体评议。

3、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稻秧遇到了怎样的危险?它又是怎样脱险的?

四、 理清脉络:

1、 看来课文可分为遇险——脱险——脱险以后三部分,自己试试。2、 哪一部分着墨较对,重点在写?

五、 学习生字

第二课时

一、 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默读1、2段,画出描写小稻秧和杂草的词语,体会体会他们的意思。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么来演遇险

(3)结合表演,请学生说说的下列词语的理解: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

(4)师讲:小稻秧刚刚移栽之后,有一个复苏期。这时需要的养料较多

反问句: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

2、 习第3、4自然段

(1) 自己轻声读课文,思考:小稻秧是怎样脱离危险的?是谁救了它们?

那群蛮不讲理的杂草怎样了呢?( “有气无力”、“纷纷倒下”)

(2) 指名读反问句。

为什么把喷雾器说成是大夫呢?什么叫“收拾”?他为什么要收拾这群杂草?

稻田里哪儿来的毛毛雨呢?这毛毛雨实际上是什么?

(3) 指名分角色读喷雾器和杂草的话,说说你为什么要这么读。

3、 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小稻秧这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找出书上的句子读一读?向上挺了挺身子实际上是指什么?

二、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回忆故事情节。 2、自由练习复述。 3、 指名复述。

二、 总结全文。

板书:30、小稻秧脱险记

小稻秧

遇险(病倒) 喷洒除草剂 脱险(挺身子)

杂草

纷纷倒下

19、航天飞机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3、 指导收集有关航天飞机的资料,以《航天飞机的自述》写一段话,介绍航天飞机的有关知识。

4、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航天飞机和飞机的区别,知道航天飞机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特点。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气。

教学准备:录像,小黑板,图片,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揭示课题

航天飞机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作用呢?板书:31 航天飞机

二、 范读课文本,了解大意:学生思考:你知道了关于航天飞机的哪些知识?

三、 初读课文

1、 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小节号,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

(1)出示生字,纠正读音。一架 番筋头 翅膀 智慧老人 手臂 抖擞 捞回舱中 帕米尔高原 无影无踪

(2)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呼啸 庞然大物 智慧老人 抖擞 无影无踪 帕米尔高原

(3)识记字形 (4)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 复习生字新词

二、学习课文

(一) 学习第1节,思考:

1、一架普通飞机在没有见到航天飞机前是什么样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小结,指导朗读

(二) 学习课文2、3节

1、 默读第2节,想航天飞机是什么样的?飞机看了它是怎么想的?用笔画出有关的词语。 2、交流

3、指导朗读,评议 4、小结 5、智慧老人告诉它一些什么?从这些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6、自由朗读智慧老人说的话,画出航天飞机比普通飞机飞得更高,更快,作用更大的词语,填写表格。

7、讨论,小结练习 8、指导朗读

9、出示: 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他能 ,他能 ,他能够 。

(三) 学习第4节

1、 默读第4节,画出老人离开普通飞机的句子。

2、 讨论:(1)“替代不了”是什么意思?(2)这里指谁不能代替谁?

3、 引导想象,普通飞机向着高高的蓝天飞去,去干什么呢?

二、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板书:

飞得更高

19 航天飞机 速度更快

作用更大

练习6

教学要求

1学用有关多音字的字词句练习。 2写好左高右低的钢笔字。 3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 4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折”。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指明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同座位交流:你是怎么读的?

(3)小组合作查字典,看读的对不对,并大体了解这个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2第二部分。

(1) 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句子,特别注意加点字的字音。

(2) 所说“称”和“兴”另外的读音并组词。 (3) 反馈:师生共同修正,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3第三部分。

(1) 默读句子。 (2) 指明读:师生共同纠正,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3) 自由朗读。

二、 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说一说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

2小组讨论:仔细观察,比较每个字左右两部分的大小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读一读“我的发现”。 4教师在田字格黑板上示范写。

5请学生描红、仿影,提出明确的要求。 6反馈。

二、 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 出示八条成语。 (2) 学生自由读,想想你学会了哪个成语?

(3) 指名读,领读。说说你知道的成语意思,师给予适时讲解。 (4) 练习读,同学相互背诵。 3教学第二部分

(1) 出示《竹石》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

(2) 请学生自己试着理解词语,提出不懂的词。分组合作学习。释疑,讨论诗意。

(3) 练习读,同学相互背诵。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今天我们学习“折”的写法。指导:折有“横折”和“竖折”。

2师书写横折,指导运笔方法。学生练习书写横折。3师书写竖折,指导运笔方法。学生练习书写竖折。

二、 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 揭示话题:介绍我的小制作。

(2) 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介绍自己的作品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特点及制作设想等等。要说具体,有条理。

2练习。

(1) 小制作展示:分组练说,组员间互相评议、指正,师巡回指导。

(2) 产品推销会:每组派代表上讲台说,本组可以纠正、补充。

3反馈:师总结全班练说情况,共同评选“最佳制作奖”和“最佳介绍奖”

二总结。

20、军神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3、 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精读,理解军神的含义。

教具准备:投影片、录音机、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了解刘伯承爷爷的举手,指名介绍。教师补充介绍。

二、 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理解词语的意思 承受 损坏 外科 职员 崭新 结束 镇定 伤势

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2)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说说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崭新( ) 损坏( )

说说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结束( ) 镇定( )

(4) 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听课文录音,理清脉络

5、 排列顺序

( )手术前刘伯承不愿使用麻醉剂。

( )刘伯承请沃克医生治眼伤。

( )手术后沃克医生称刘伯承是军神。

( )手术中刘伯承一声不吭。

四、 作业1、练习朗读全文。2、描红

第二课时

一、 听写生字词

二、 学习课文

导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抓住以下词语引导学生朗读体会)

1、 一位头缠绷带的年轻人走进了一家德国人开的小医院。

2、 不,你是军人。我当过军医,这样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镇定。

评议:读第一句应语气平缓,强调头缠绷带、走进等词语,体会刘伯承虽负重伤但仍然十分镇定。读第二句应强调这样重、只有**才能**等词语,从沃克医生的话语感悟刘伯承坚强的品格。

导读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刘伯承与沃克医生的对话

2、引导:谁见过做眼部手术不使用的?沃克医生为此很吃惊。能承受得了?能!一定能!并自个儿爬上了手术台,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导读第三自然段

1、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词语

2、出示,对比

(1)可那位年轻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底下的垫单。手术结束,一条崭新的垫单竟被抓破了。

(2)双手微微发抖。你要是受不了的话,可以叫出声来。

一条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说明了什么?

2、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导读第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注意提示语 2、抓住人物对话,感悟军神形象

讨论:经受了手术的剧痛,怎么还笑呢?沃克医生的表现可以看出什么?

3、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 总结课文

1、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讨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了不起的军神的原因。

四、 分角色朗读课文。

板书: 20、军神

镇 定

刘伯承 不用麻药

一声不吭

数刀数

21 掌 声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鼓励。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鼓励。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揭题质疑

1、 同学们,有人给你鼓过掌吗?因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的掌声你的心情怎样?你为别人鼓过掌吗?为什么为别人鼓掌?

2、揭题,板书:掌声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 初读课文

1、 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生字表,或者查字典。

2、 出示生字新词,要求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

3、 检查,及时评议,纠正。

时候 愿意 持久 结束 残疾 犹豫 讲述 骤然间 身处困境 舞蹈 慢吞吞 镇定 礼貌

4、 理解部分词语 5、再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指名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7、小结:

三、 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分析字形 2、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注意写字的姿势。 第二课时

一、 复习:读词语,同桌合作,一人读字,一人组词。

二、 学习课文

1、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英神态,动作变化的句子。2、分小组讨论,从这些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1) 出示: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说说小英为什么总是坐在教室的一角,指导用因为**所以**说说。练习朗读,体会小英的自卑心理。

(2)出示: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才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指名读, 讨论: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的自卑心理。

(3)出示: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自由读 讨论:为什么犹豫慢吞吞?(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时的样子。)眼圈儿为什么红了?(小英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练习朗读,体会小英复杂的心理变化。

(5) 出示: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齐读

讨论:小英为什么流泪?(同学们的掌声使小英感到了大家的关心和鼓励,她感动得流泪了。)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的感激的心情。

(6) 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讨论:鞠躬表示什么?(是感谢同学们再一次的热情鼓舞。) 练习朗读

(7) 她不再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讨论:小英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练习朗读

5、 有感情地朗读1~6节,说说从小英才的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

6、 出示最后一段,读一读,讨论:你能理解这句话吗?理解身处困境,小英怎样珍惜这掌声的,这里的掌声仅仅指鼓掌吗?

三、 总结课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师总结: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吧,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四、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22掌声

默默地

把头低了下去 自卑

眼圈儿红了

泪水流了下来 感激

深深地鞠了一躬

交谈 游戏 跳舞 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要珍惜别人的掌声 要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23 金子

一、故事导入:

1、上课之前,我想和小朋友一起来听个故事,好吗?[课件(音乐):《金子》的故事]

交流:在这个故事中你听到了什么?(板书:金子)

这个故事,就是我们语文书上的一篇课文,题目就是《金子》,一起把课题读一遍。

2、想不想亲自读读这个故事?把书打开,翻到118页。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1、请小朋友自己把课文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可以先用铅笔圈出来,在读读后面的生字表,直到把课文读通为止。(学生读书,教师注意观察学生读书习惯)

*读书习惯指导:刚才大家读书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班有两位同学特别会读书,一个是朱云扬,他在读书时喜欢把一些写得好的词句划出来,多读几遍;还有一个梁艳,她碰到不明白的地方会划上一个小问号,待会儿听老师和小朋友交流时更加留心一些,这样的方法非常好,值得我,也值得大家向他们学习!(咱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2、我在读书过程中,发现有一些词语是这篇课文中比较难读的,看看大家能不能一下子把它读准:

[多媒体出示:河畔 彼得.弗雷特 挖掘 坑坑洼洼 倾盆大雨 若有所悟 蜂拥而至 肥沃] 先读给自己听,再读给同桌听,然后来大声地读给大家听

3、交流:你对哪些词有把握,你就读哪一个,好吗?(指读几人)

请任意一组开火车读;全班连起来读一遍

*下面我还想考考大家:去掉拼音,我任意点,看谁的反应快。

4、咱们把词语都读准了,我相信也能把课文读准,接下来咱们一起来欣赏这篇课文。因为课文比较长,可能来不及听每位小朋友从头读到尾,那就请你选择你最想读的一个或几个小节来读给大家听,大家先准备一下,自己先读给自己听。

三、精读1、2节,感悟文本

1、准备好了吗?第一节,谁愿意来读?(指读1,从声音、字音方面给予鼓励性评价)

“听说,有人??”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听到这个传闻,淘金的人是怎么做的?结果又怎样呢?谁愿意再来读这节!其他小朋友听完后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指读2)

*交流:[出示词卡:蜂拥而至]什么意思?在生活中,你什么时候见过“蜂拥而至”的现象?人们“蜂拥而至”来干什么?人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现在只是听说有人无意中发现了金子,就有那么多人来了,可见这时淘金者心情怎样?

就用这样的心情,我们把这个词语读好。再把词语放进课文,把这句话读好。

他们在河床上挖出许多大坑,希望找到金子,然而结果却是“一无所获”,我们也来学着查查“无字词典”,说说看“一无所获”什么意思?

这时原本激动的淘金者心情怎样了?课文中有个十分恰当的词语“扫兴离去”,什么意思?带着这样的心情自己读读课文第一节。

2、是不是所有淘金者都扫兴离去了?还有谁与众不同?对,就是彼得!彼得是个怎样的人?哪个小朋友对第二节比较有把握的请你来读,其他小朋友听后谈谈你的看法。

*交流:从这一节中,你觉得彼得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儿看出来?

(不甘落后 埋头苦干??)

你愿意通过朗读来体现你心目中彼得的形象吗?

不甘失败的彼得最终还是失望了,这就再次证明“听说??”的传闻是不可靠的。

3、彼得本想离开这儿,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让他改变了主意?下面的第3-7小节,谁愿意来读?(分

别指读)

四、小结,学生字

彼得到底有没有挖到金子?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

金子

蜂拥而至 一无所获 扫兴离去

不甘落空 埋头苦干 失望极了

第二课时

一、导入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3课:金子。请齐读课题。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彼得的“梦想”是什么吗?

板书:梦想

3、生回答。板书:金子

过渡:那么他的梦想实现了吗?他是怎样去实现他的梦想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二、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七自然段

(1)大家读得真认真,相信你们已经有答案了。彼得的梦想实现了吗?

(2)交流。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读第七自然段)

(3)很好。请大家自由朗读彼得的话,体会一下他说这话时是怎样的心情。

(生自由读)

(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你认为他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很骄傲、很自豪)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不无骄傲、“!”)

你能再读一读这句话吗?

(5)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彼得的骄傲与自豪,谁能像他一样来读好这句话?

(6)读得真棒!让我们一起来体会彼得的心声,齐读。

过渡:彼得实现了他的梦想,他是如此的骄傲与自豪,那么他是如何实现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的1~3自然段。

2、学习1~3自然段

(1)读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可能的回答:

①绝大多数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应对: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的第一句话,你能用上“因为??所以??”再来 说说这句花吗? 想象一下“蜂拥而至”是怎样的场面?

结果怎样?

副板书:蜂拥而至 一无所获 扫兴离去

②彼得??(二、三自然段的内容)

应对:彼得找到金子了吗?

是他不够努力吗?(不是)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不甘心、默默、埋头苦干、几个月、翻遍)

你觉得彼得是一个怎样的人?(勤劳、有决心??)

可结果还是——一无所获,只能——扫兴离去(引导学生说这两个成语)

(2)小结:尽管彼得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淘金如同赌博一样,更多的时候要靠运气,显然,彼得和绝大多数人一样,运气不是那么好,只能失望的离去。

(3)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彼得付出的辛劳和随之而来的失望,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彼得准备另谋出路,是什么将他留了下来呢?请轻声读读第四自然段。

3、学习课文4~6自然段

(1)你读懂了些什么?

学生可能的回答:

①大雨??

应对:这是一场怎样的雨?(倾盆大雨)

课文是怎样来写雨很大的?(三天三夜)

换作你是彼得,面对这样一场大雨,你会想些什么?(更沮丧)

②土地和以前不一样了??

应对:怎么不一样了?齐读:坑坑洼洼的地方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 看到这生机勃勃的小草,你又会怎么想呢?(生自由发言)

过渡:彼得是怎样想的呢?齐读第五自然段。

(2)师:一场恼人的大雨不但没有让彼得放弃,他反而“悟”到了些什么。

①哪位小彼得来悟一悟?(读)

②还有哪位小彼得敢于挑战,也来读一读?

③同学们,从他们的朗读中你们听(悟)出了什么呀?

(生自由发言)

④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此时彼得的心情,齐读。

过渡:是啊,信心和希望让彼得留了下来,这回彼得成功了吗?齐读第六自然段。

(3)读了这一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全部精力、鲜花盛开)

(4)彼得用他更多的汗水实现了梦想,难怪他不无骄傲地说:“??”(生接)

(5)读到这儿,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真金”是什么呀?(生自由发言)

(6)齐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呀?准备如何去实现它呀?

交流。师予以鼓励。

四、作业

课后收集有关励志成功的名言。

练 习 7

教学要求:

1、 认识京剧脸谱,知道不同颜色的脸谱分别代表什么性格特点;知道有关人物的故事。

2、读背成语,了解军旅生活和军人气概;背诵《古今贤文?劝学篇(下)》能联系自身谈谈对贤文的理解。

2、 按规则,把“述”、“淡”、“趣”写正确,写端正。

3、 口语交际:小小展销会

教学重难点:

1、 运用解析字面、结合课文、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成语及古文的大意

2、 初步学习如何买卖东西,学会评价商品,选择物美价廉的东西。

教学准备:了解京剧脸谱的有关知识,查找有关人物的故事。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用字词句

(一) 认识京剧脸谱

1、 放映京剧片段,认识不同颜色的脸谱,激发学生兴趣。

2、 板书红、黑、白、猴的脸谱,说说在哪见过的。

3、师:我国京剧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其中“净”这一行当就是在脸上绘画各种图案,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点。试者说说这些脸谱是谁?是什么人物?(小组学习,集体交流)

(1)关羽,《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与刘备、张飞结拜兄弟,作战英勇;

(2)包公(包拯),是民间传说的铁面无私的清官; (3)孙悟空,《西游记》中的美猴王;

(4)秦烩,南宋时的大奸臣,相传是害死岳飞的主谋。(学生完成练线)

(二)说说脸谱分别代表什么性格特点

1、指名读题,注意读准:“忠勇”、“奸诈”、“正直” 2、说说各色脸谱代表什么个性: 红色代表忠勇;黑色代表正直;白色代表奸诈; 猴脸有红色和黑色,表示孙悟空的忠勇的正直。

(二) 讲讲有关人物故事: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或熟悉的人物讲讲有关故事。

第二课时

一、读读背背

(一) 成语

1、 回顾《军神》一课,激发学生对军人的敬佩之情。

师:今天我们走近军人,去学习一组描写军旅生活和军人气概的成语。

2、 自由认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词语(同桌互读检查)

3、 指名朗读正音,重点指导:戎马一生、秋毫无犯、运筹帷幄

4、 学生自读,边读边思考成语的意思,想想哪些读懂了,哪些没读懂?

5、 集体交流,理解词义,重点指导:戎马一生、秋毫无犯、刮骨疗毒(补充故事)、运筹帷幄

6、边想象词语情境边朗读成诵 7、指名背,齐背

(二)《古今贤文?劝学篇(下)》

1、自由朗读,把字音读准,语句读通 2、师范读,生边听边思考语句的含义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不懂什么?(学生发言,互相补充启发) 4、熟读成诵

三、 写好钢笔字

1、 读读小发现,观察字帖,掌握捺变点的规律 2、 师举例范写“淡”

3、 学生描红练习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谈话 2、板书课题:14 每逢佳节倍思亲

3、解释题意(1)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里的诗句,意思是每遇到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亲人。 (2)简介王维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给每段加上小节号,轻声读课文,读通语句。 (2)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读,及时纠正读音。插 逢 佳节 无限

(2) 了解词语理解情况,重点理解如下词语:兄弟 异乡 佳节 登高 兴高采烈

(3)指名试读课文,及时纠正。 4、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1、自由识记字形,注意用上巧妙的方法。 2、交流记忆方法。

3、描红,注意写字的姿势。 4、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读生字

二、学习课文

(一) 学习课文第一节

1、 指名读课文第一节,思:这一段共有几句话?说了什么?

2、 交流,小结:这一段讲了时间、地点、人物,讲的是唐代诗人王维15岁离家,到京城长安已有两年。

3、齐读第一节。

(二) 学习课文第二节

1、 指名读第二节

2、思考:这一节工有几句话?第一到第三句讲了什么?扶老携幼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重阳接是个佳节?此时王维有什么感受? 3、讨论交流

3、 小结:这一段讲了王维看到了重阳节家家欢度节日的景象,更加思念亲人,点明了题意。

5、齐读第二节。

(三) 学习第三节

1、 自由读,思: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二句说了什么?三到五句说了什么?什么叫天各一方?这三句话里有两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2、 讨论上述问题:(第一个省略号表示思念兄弟们的有些想法省略不说;第二个省略号表示王维猜想兄弟们思念自己时说的有些话省略了。)

3、小结:这一节讲的是王维念兄弟们的具体内容。 4、齐读第三节。

(四) 学习第四节

1、 指名读

2、 思考:第一句说了什么?思绪万千是什么意思?(想法很多,想头很多。)这一句同上面哪一节意思有密切的关系?(第三节)第二句说了什么?忆是什么意思?

3、讨论交流 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看图,进一步领会诗句的意思。 画上的人物是谁?从哪里看出他是在重阳节写的?

6、 指名讲诗句的意思

学生讲,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课文中哪里看出王维思念兄弟们的无限深情? 文中哪一句话能概括王维的这种复杂心情?(王维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7、小结 8、齐读第四节。

四、 布置作业: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第三课时

一、 复习:齐读课文

二、 总结课文:课文写了唐代大诗人王维年轻时客 居京城长安,在重阳节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他思念家乡亲人的无限深情。

三、 朗读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1、 这篇课文里你觉得哪个自然段最能表现诗人王维思念兄弟们的深情?(第三节)

2、听录音范读。 3、指名朗读。

四、 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录音欣赏 2、引导背诵 3、自由试

4、指名试背,师生评议 5、同桌互背 6、齐背

五、 课堂练习

1、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佳( ) 培( ) 限( ) 异( ) 桂( ) 倍( ) 眼( ) 导( ) 2、 用兴高采烈说一句话。

板书: 25 每逢佳节倍思亲

异乡 客 王维 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登高 插茱萸 遥知 少一人

24孙中山破陋习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有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3、理解掌握课文的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就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他这方面事迹的。

二、 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18 孙中山破陋习

2、 解释题意(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像(2)简单介绍孙中山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19xx年组织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19xx年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晚年,同中国共 产 党合作。19xx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2) 孙中山破陋习中的破是破除,废除的意思,陋习是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连起来说,就是孙中山废除不好的习俗。

三、 初读课文

1、学习生字

(1) 自由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小节号。(2)画出不理解的生字。

(3)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空闲 废除 缠足 痛苦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孙中山 挑柴 罪 缠足 空闲

(2)指名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3)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缠足 废除 刺痛

3、各自自由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

四、 写字指导

1、自由记。 2、交流记忆方法,表扬好的记忆方法。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描红临写。

作业:1、抄写词语2、练习读熟课文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 第二课时

一、 复习,读生字卡片

二、学习课文

(一)默读课文,把课文按照事前,事情经过,事后分成三段。(1;28;9)

(二)分段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你觉得她的姐姐是个怎样的孩子?

(3)小结:讲了孙中山小时候有一个能干、活泼的姐姐。 (4)齐读

2、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 (2)这一部分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3)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齐读第二节。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境。姐姐为什么这么痛苦,流泪? 比较:妈妈正在用意根布条给姐姐缠足。

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

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为什么?

(4)出示投影,指导看图。*画上有哪两个人?屋子里坐着的是谁?她正在干什么?屋子外站着的是什么人?他神情、态度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小结图意。

(5)孙中山看到姐姐缠足痛苦流泪,感到怎样?他向妈妈提出什么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齐读3、4两节。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妈妈为什么叹气?可是妈妈又不能不这样做,为什么呢?

(6)孙中山听了妈妈的话,又是怎样和妈妈争辩的呢?他争辩有用吗?自由读读第5、6、7节。

比较: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哪一句好?好在哪里?

(7)指名读第7节,思考:孙中山同妈妈的争辩没有用,那结果怎样呢?这件事使孙中山 感到怎样?比较: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哪句好?为什么?

(8)小结 (9)齐读第二部分

三、作业:读课文,练习讲这个故事。

练习8

教学目标:

1、结合与岳飞墓有关的内容进行学习字词句的练习。 2、读背8个成语和古诗《梅花》

3、写好全包围、半包围结构的钢笔字。 4、说写请假条,便于在生活中使用。 4、 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钩”。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 图像显示岳飞墓和对联。(2)学生查字典。(3)指名讲述查后的答案。

2、第二部分。

(1) 预先让学生在下面查历史资料,了解相关历史。(2)让学生谈谈查到的资料和通过何种方式取得的。(3)指名读对联,说说自己的理解感受。

二、 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这3个字是什么结构?(“困”全包围,“周、间”半包围)

3、如何才能写好?观察讨论。注意间架和布局

3、 指名讲。里面部分不要写得太大或太小,左右与上下空间基本相等。

看看“小小建议”,包围的外框不要写得太满。

5、自行练写。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6、展示好的作品,及时进行矫正性训练。 第二课时

一、 读读背背

1、成语

(1)学生自由读,可以借助查字典。 (2)指名读。

(3)小组合作,自学了解成语的含义。 (4)全班交流,相互补充理解。 九牛一毛:从九牛身上拔出一根毛,比喻极为渺小轻微。

沧海一粟:大海中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孜孜以求:勤奋努力的样子。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满足已有的成就,继续努力,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5)练习读背。自由练,同桌相互背。 (6)指名背,集体背。

2、《梅花》

(1)学生自读,读准音。 (2)指名读,集体正音。

(3)结合插图,边听边思考诗意。 (4)小组合作学习。

(5)请学生讲讲自己的理解。

生动描写了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里独自开放的情景,赞扬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品质。

(6)练习:学生边想象古诗的情境,边自由读,同桌互背。最后指名背。

3、反馈检查

(1)小组检查。读正确流利,有一定的语调。读出古诗的韵味,注意停顿节奏。给予评判。

(2)全班交流背诵。给予表扬。 (3)集体背。

二、学写毛笔字

1、 学习“钩”的写法。指导:“横钩”与“竖钩”

2、 教师书写横钩,指导运笔方法。左低右高宜稍长,至“钩”处向左下钩出。学生练习。相应展示 3、 书写竖钩,指导运笔。在竖中线居高处起笔,运笔方法同“竖”,下行至“钩”处微向左下挫笔,再提锋向上缩笔,得势后快速向左上钩出,出钩宜短。学生练习。相应展示

第三课时

说说写写:请假条

一、 审题

1、 出示题目:请假条 2、导入:什么时候需要写假条?你们写过吗,会写吗? 3、指导

(1)有位同学突然患病,上午要去就医,向老师电话请假没打通,这时该怎么办?自读书上的内容

(2)指名说。通常你们都让家长来写假条,今天我们来学着自己写

(3)观察讨论格式。小组先自行讨论 (4)全体交流。

在第一行的中间写“请假条”。正文第一行顶格写自己对收假条人的称呼;第二行空两格开始写请假的原因及要请多长时间;在假条的右下角要署上请假人的姓名,在下面的下行写清写假条的时间。

二、练习

(1)创设情境,让学生来说写练习 (2)先同桌间说,再集体评讨。

(3)学生写,教师作适时指导。 (4)选出代表作展示,请学生互评,修改补充,进一步熟悉格式写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