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考语文试卷简析与备考的反思

20xx年高考语文试卷简析与备考的反思

王 宇

20xx年的高考已经结束,对照高考试卷反思语文高考的备考过程,是有意义的工作。

20xx年高考语文试卷简析

2007高考语文试题体现考纲新特点,充分体现了高考考纲的新变化(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论据充实”“用词贴切”“文句有表现力”等提法), 突出双基考查点,考点清晰、具体,难易区分度合理,题题不离基础,又题题体现能力。具体分解如下:

一基础与规范

1、突出了常用字的规范认读,如第1题的“笺”读“jīan”不读“qīan”;突出常见字词的正确、贴切使用,如第2、4、8、19等小题。

2、考查课本基础知识的迁移,如诗歌欣赏题,选择的是同学们熟悉的作家王维的作品《新晴野望》,考生完全可以从所学有关王维的知识,由田园诗人确定此诗为田园诗,进而由前三联描写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静态画面),到的第四联人物在初夏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动态画面);由实写到虚写,动静结合,层次分明的描绘,以及诗歌明朗、健康的基调和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现代文阅读选用了茅盾的文章,强调了名家范文的价值,由于范文与普通文章相比,分歧小,具有较好把握的一致性,使考生在答题时避免了理解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4、适当变换了主观试题的体型,如仿句、对句,代之以前几年常出现的找出不得体的用法,并进行修改,即使教师阅卷有据可依,又使考生避免了答题的不确定性。

5、主观性强的试题(20小题),也依然强调了基础层面知识的运用,如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二、语文功底与思维能力

1、作文一改近几年话题作文的考查形式,而是通过阅读、分析材料,提炼主题或论点。而且作文要求也有新的变化,增加了自立题意,不得套用、抄袭,不能脱离所给的材料和范围:一方面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思想的条理性、深刻性,也增加了现场作文的实效性及能力表现的真实性。

2、作文材料暗含几层要求,也是体现考生能力的关键点。首先是正反论析的驳立型结构,其次,暗含双论题,再次,暗示联系考生自身的价值观、伦理观乃至世界观,最后是有针对性、现实性和社会性。

3、题意有爱的价值、真谛,感恩与忘恩,生命的意义在给予、奉献、是非观念等多角度,需正确、合理把握。

备考的反思

一、加强考试大纲和近年高考试卷的研究,确保复习备考对路。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对高考复习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因此,我们首先吃透“说明”。比较近两年的“说明”, 20xx年的考纲与2006相比较,语文变化虽然不大,但“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论据充实”“用词贴切”“文句有表现力”等提法,表达更准确、更科学。既强调了最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降低了难度;也使考查目标更加明晰,范围更加具体,进一步复习更有章可循。这样课堂教学更加有的放矢,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也使学生心中有数,不再因语文的面广量大漫无边际而生畏难情绪,从而增加了学好语文的信心。

每年的高考试卷都有一定的共性和个性。我们把近三年的试卷放在一起反复比较研究,寻找共性,挖掘个性,希望能为今年的高考复习提供更加规律性的参考依据。如,这几年在字音考查上都是生活中常见常错字,尤其是北京方言中与普通话读音有差别的字更是考查的重点。又如,文言文的考查,选文都以人物传记为主这些共性和个性的特征,让我们的复习计划更加清晰,更加明确重点应该在什么地方。而今年的高考试卷最终也再一次印证了这些共性和个性的特点:如,今年的文言文选材就是取自《新五代史·安重荣传》,体裁正是人物传记;语言表述题第24题以20xx年北京奥运会为北京,体现了社会实事的特点。

二、掌握学情、现状,把目标落到实处。

高三下学期的第一次兰州市诊断考试是一次摸底的机会,考完后,组里的老师聚在一起认真分析,找

出了薄弱环节。并与学生交流,弄清失利的原因和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学生的失分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知识(主要涉及知识点是字音、字形、成语、病句)、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中的主观题,还有作文。针对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工作中存在某些的问题,我们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注重过程管理,从三个方面落实教学任务:

1、有序训练。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练习上做到训练有序,合理安排各个考点的训练思路、训练内容,做到层层深入,不断推进,反复强化;

2、量化分析,对平时的每次练习、考试,我们都进行全面的分析,认真统计分析每个学生答题情况,找出学生学习中的“软肋”,确定下一步的教学思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3、深化辅导,下午的辅导课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一环,我们针对学生的学情,采取“盯”的战术,主动找学生交流,把工作做到学生心里,把学习任务落到实处。

三、遵循考纲新要求,突出双基训练

1、基础知识复习

⑴因为会考中也有对这项的考查,所以在高三第一学期会考复习中,我们就狠抓了字音、字形、成语、病句的训练,为高考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在精选题目时,以日常生活中常见常错的字为训练的重点,避开生僻的字音、字形和词语。如“办公室”中的“室”,“证券”中的“券”,“乘客”中的“乘”等等。在今年的高考试卷第一题字音的考查中,果然就考到了“券”的发音。

⑵复习文言文:我们狠抓了六册课本的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把学过的课文再对照注释,认真地看一遍,让学生利用熟悉的知识积累文言文的感性材料,培养文言文的语感;同时我们还帮助学生归纳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从所学文言文中把这些词的用法整理出来,然后精选一些课外的文言文来反复训练这些词的用法,做到从课堂内逐步延伸到课堂外,发展了学生的文言知识迁移能力。今年的高考试卷第8题考查的四个文言实词(讼、暴、谨、诘)以及第11题翻译中的重点词,都是我们在复习中反复带着学生训练的。虽然不是原题,但涉及到的知识点都在复习过程中重点提到的。

同时,我们还把大纲规定背诵的文言文和诗歌归拢在一起,印发给学生。利用早读和午自习时间通过默写、背诵等方式督促学生逐一过关,该拿的分数坚决不能丢。所以,高考五分的诗歌默写题,学生应该答得比较理想。

⑶复习诗歌鉴赏:(1)进行题型示例,精选出诗、词、曲鉴赏题作为例子,让学生对这类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消除其神秘感。(2)把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表现手法等整理出来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领悟诗歌中的意象,体会其思想感情,把握其表现手法。(3)归纳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理清鉴赏思路,注意答题的针对性和完整性。

⑷复习现代文阅读:我们首先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现代文阅读题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熟悉命题特点,同时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然后精选一系列习题让学生练习,落实到能力训练上,让学生形成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各区模拟考试卷来了以后,我们十分重视现代文阅读题的训练和讲解,把不同文体的现代文进行分类讲解,分类总结不同文体的解题方法,强化训练。

2、写作训练

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练习时,既夯实语文功底又注重思维能力的点拨。平时的作文中,我们发现生硬地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告诉他们如何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应注意什么表达技巧,他们还是不知道下次该怎样具体操作,还是按自己的写作习惯去写,没有什么改进;如果给他们读高考满分作文,然后总结出一二三点来让他们学习,学生往往有畏难情绪,并且也不可能短期内达到满分的目标。所以,我们调整了训练作文的方法和思路:每次写作时精选题目,力求切合学生实际,且让他们觉得有话可说;讲评月考作文时,我从班级学生作文中挑出好中差三类不同的作文若干,复印成篇,通过投影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在自己脑海里形成深刻印象:什么样的作文能拿高分,什么样的作文得分较低。结果证明,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讲评方式,作文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同时在写作的选题上,我们没有盲目地去选择,在以话题作文为重点训练的基础上,我们多选择时代感较强,与学生生活较为贴近的作文题。从“爱与感恩” “八荣八耻”、“和谐社会”到“我的生活”,在写作中训练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学会思考自己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今年的高考作文材料“丛飞与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就与我们的平时训练相吻合,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对学生备考中的作文训练还是有

作用和效果的。

四、优化集体备课,发挥团队效应

备课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共同研讨教学内容,弄清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效益。每周一上午第四、五节课是集体备课时间,组里的老师在一起互相通报各自进度,交流一周来各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态,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重难点。集体研讨每个专题,并分工整理归纳,精心选题。我们还充分利用月考及模拟考试,及时总结经验及不足,调整每一步教学计划,做到了忙而不乱,稳扎稳打。

资源共享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组里的老师不论是谁,获得了什么高考信息,找到了什么好的习题,都毫无保留地拿出来与其他老师共享。

俗话说:家有老,是块宝。在这里,我想说,一个教研组里如果有那么几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是这个组里的财富。他们不仅能在教学方法和高考备考经验上给予我们备课组、年轻教师、全年级学生以有效的指点和帮助;同时在严谨而认真的教学态度也使我们受到感染。在这里,对我们语文组及备课组的老教师、学科带头人——李海燕老师、辛万祥老师、屠圣荣老师、王文槐主任说一声:谢谢你们!

五、关注高考动态,筛选有效信息。

俗话说的好:不能只是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当今社会早进入信息时代,多一个信息就多一分取胜的把握。因此我们非常重视信息的搜集。备课组成员,经常利用手头上的报刊,学校的电脑网络以及各地发来的资料,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整合;平且及时沟通,共同探讨,不放过一条有价值的信息,尽量让有效信息能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如各类基础材料的共享与印发。

今年的高考我们高三语文备课组的工作已经结束,但我们仍然会为学校的语文学科教学继续努力,争取在的高考的征途中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20xx高考语文试题总反思

20xx年高考河南新课标卷语文试卷分析

语文组:朱欣欣

20xx年是河南省实施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河南省采用新课标全国卷。全国新课标卷与以前的试卷和其它大多数试卷相比,在试卷结构上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整套试卷分为Ⅰ卷(阅读)和Ⅱ卷(表达)两部分。第Ⅰ卷(阅读)分为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必考题考查的内容是:科学类(论述类)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分值是45分。选考题考查的是文学类现代文阅读(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实用类现代文阅读(传记、新闻、报告和科普文章),选择其中的一种作,命题遵循“题组等值”原则,分值是25分,最后一道题都是“探究题”。赋分共计70分。第Ⅱ卷(表达)考查的内容是语言表达运用和作文,分值是80分。原全国卷中语言基础知识部分的成语和病句的辨析的考查放在了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

一、2011高考语文试题命题思路:

1、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考查重点。

命题紧扣20xx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的能力要求和内容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如第二大题8、9两题古代诗歌阅读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和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三、四大题选考文本阅读中探究性试题的设置,着重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第五大题16题通过“长句变短句”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其中涉及到语意表达的逻辑顺序、前后照应的运用等能力的考查; 17题仿写语句综合考查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同时,命题时突出考查重点。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考查的是社会科学类论述文,第二大题

(一)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是“史传类”文章,(三)名篇名句默写考查的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50篇7—9年级优秀诗文篇目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的14篇古诗文篇目,第三大题“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是小说,第四大题“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是人物传记,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考查的是成语运用、病句辨识和语句衔接三个知识点,第六大题“写作”考查的是“新材料作文”。

20xx年备考:

(1)自主选修模块的教学,《中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中外戏剧名作欣赏》三个模块的教学可与选考内容“文学类文本阅读”(了解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的专题复习结合起来进行,《新闻阅读与实践》模块的教学可与选考内容“实用类文本阅读”(了解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专题复习(重点为《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结合起来进行;建议选修模块《语言文字应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文章写作与修改》的复习可与必考内容“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的专题复习结合起来进行。

(2)《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标《考试大纲》,把握命题变化趋势。

新课标《考试大纲》与大纲版《考试大纲》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很多地方值得研究,诸如考试内容,难度要求,各部分比例等。高三复习教学时时要破除旧观念,认真逐条对照新课标《考试大纲》的要求,加强针对性。

2.反映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这一特点在第五大题15题排序题及第六大题写作以中国崛起的特点上有显著体现,从而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

二、试题内容及复习建议:

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考查“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句子”,能力层级B级。答案为A(文中说诗三百篇“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选项中“并没有深刻含意”错。);

2.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级。答案为C(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3.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C级。答案为B(文中说“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这一些作品不一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

命题特点:

1、选材。这四年的选文都是社科类:20xx年是关于文学创作方面的、20xx年是关于艺术创作中的“变形”问题(摘编自曾祖荫、曾新的《怪异:明清启蒙文学之特征》)、20xx年也是文学创作方面关于的(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20xx年的选材是关于书法方面的(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20xx年对诗经的理解均属于社科类中的文的范畴。

2、赋分。分值固定在9分。三个小题,每题3分。

3、题型。定格在客观单选题上。

4、考点。这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重点。一直固守在对词语与句子的理解、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四个方面。其中,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出现3次(2008、2009、2010),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在20xx年有两个小题(分值在6分)20xx年再次出现,筛选并整合信息出现3次(2008、2009、2010),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出现2次(2009、2010),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出现两次(20xx年、20xx年、20xx年有两个小题)

[复习建议]

2007—20xx年新课标卷对“现代文阅读”部分考查题型和知识点相对稳定。因此,我们20xx年新高考现代文阅读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虽然2007—20xx年宁夏海类南卷连续四年考查的都是社会科学类论述文,社会科学类论述文的复习仍然是备考的重点,但对自然科学论述文的复习不能舍弃。

(2)考查角度上,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信息的筛选整合、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考查的重点,注重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辨认、筛选整合、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3)树立整体阅读观念。首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进而把握文体及文体特点(自然科学类论述文抓主旨,抓信息;社会科学类论述文抓观点,抓材料)。

(4)坚持“三字方针”:读(题干选肢,审清题意)、找(即“对题读文”,找出选肢在原文中的位置范围)、比[比较选肢和原文信息有无漏、衍、换现象——如此物变彼物(张冠李戴),或然当必然(说法绝对),将来变现在(时态不当),部分成全部(以偏盖全),结果变原因(因果颠倒),有一却说三(夸大作用),指此却是彼(指代不清)等]。

复习备考建议。多阅读社科类文章,尤其是文学、历史、考古、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文章,结合文章练习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一)文言文阅读

4.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B级。答案为C(敛,退缩,收缩。)——评:注意积累,结合语境。

5.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级。答案为D(①敌人还是侵犯了边境;②是有时;④是奏章的内容。);——评:细辨行为,筛选排除。

6.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答案为D(理解有误,何灌没有阻止溃退,而是望风溃败。)——评:借助选支,理解文意。

7.文言文翻译,能力层级B级。

本套试题文言文翻译的难度不太大。

命题特点:

1、选材。四年的选材全是史传类人物传记:20xx年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20xx年节选自《晋书·嵇绍传》、2009

年节选自《宋史·朱昭传》、20xx年节选自《明史·花云传》、20xx年《宋史 何灌传》

2、赋分。固定在19分,单选题3个每个3分共9分,翻译题有两个小题共10分。

3、题型。前三个是客观题:单选题,第四个小题是主观题:文言翻译。没有出现其它形式的主观题。

4、考点。综观近四年的所有高考试卷,不难发现,文言文部分的考点一般有:文言实词词义辨析、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信息筛选、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断句、翻译、主观题。而这四年的新课标全国卷比较固定,只有四种:文言实词词义辨析、

信息筛选、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翻译。文言虚词和文言断句则没有出现。

考生答题中出现的错误有以下几种常见情况:

③ 关键词不译。文言文翻译一定要有关键词意识和字字落实的意识,但有些考生漏掉关键词导致失分。 关键词翻译错误。两句中的8个关键词都是文言文常见词语,难度并不大。 大意译错。文言文翻译需要结合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测句子叙述的事件、主语、情感倾向等,然后再逐字对译,

这样才能保证大意正确。有些考生或者没有结合语境,或者不理解某些重要词语的含义,导致大意跑偏。

20xx年备考建议:

①立足课本。考试中的文段来自课外,但知识源于课本。文言文翻译中的许多知识都来源于课文。要引导考生充分利用早读阅读课本选文,注意总结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

②多读多练,增加文言词汇量,积累答题经验。能否准确翻译文言语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言词汇量的多少。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多读文段,积累文言词汇;多做练习,积累答题经验。

③树立语境意识,学会以文解文。要引导考生把要翻译的句子还原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推测句子的大致内容,比如叙述的是什么事件、句子的主语、情感倾向等,以文解文。

④忠实原文,字字落实。要引导考生坚持“直译”的原则,字字落实,这样才能保证关键词不失分,大意翻译准确。

[复习建议]

2007—20xx年新课标卷对“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考查与“大纲卷”一样选择的是“史传类”文章,设题角度也与“大纲卷”相同,考查实词、人物评价(筛选信息)、文意理解、翻译句子四个知识点,题型和赋分也与“大纲卷”相同。因此,我们20xx年新高考文言文阅读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回归课本,做好知识积累。

由于高考文言文的命题原则是材料出课外,但考点的内容根基在课内。所以文言文复习一定要抓好课本复习,把必修1—必修5中每一篇文言文中常见文言现象归纳整理一下,如文言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文言虚词(新课标《考试大纲》规定的“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8个)、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后置、主谓倒装等)]等,使文言知识系统化,并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要精讲精练,掌握答题技巧。

“实词”理解题,可将给出的词义代入原句,通顺就对不通就错。“筛选并提取信息”题,先找出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要注意“谁的”“什么性格”。“内容的概括与分析”题,注意人物、事件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既要注重比照原文,又要注重归纳分析。“文言文翻译”题,要牢记“六字法”,即“留”、“对”、“换”、“删”、“补”、“调”。其中“留、换、删”是用于解词,针对词汇的翻译而言的;“补、调”是用于调整文言文特殊句式造成的语序不合现代规范现象,是针对句子的翻译而言的。

(3)要坚持“直译”,培养语境意识。

理解翻译句子时注意要逐字逐句直译,字字落实;要联系语境理解句意,高考考查词语句子都离不开具体语境,即“动态意义”,而非“静态意义”——词典中的意义。翻译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去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译文中出现错别字,有语病。

复习备考建议。认真阅读史传类人物传记方面的文章。研究该类文章的命题规律并有针对性地研究总结解题的方法。实词不能局限于大纲所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认真总结这类文章出现率比较高的实词,如官职升降方面的术语。多掌握一些古

代汉语中的委婉语和常用修辞,如讳饰。总结史传类人物传记中人物的性格和形象特点及于此有关的文章信息。

(二)古代诗歌阅读

8.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级。

9.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D级

可能存在问题:

(1)不看命题要求,导致答非所问。

高考作为选择性考试是有自身特点的,一定会对题目作必要的限制。因此审题一定要细,要看清题目要求:是对诗歌某一方面设问,还是对诗歌综合要求进行整体鉴赏评价?对诗歌问题地解答,需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就是“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否则就会出现答非所问的失误。

(2)题目研读不精,造成答题空泛。

作为高考试题的诗歌不会太艰深,不会让许多考生都读不懂,而且所选材料内涵一定较为丰富,呈多角度、多侧面的特点,能给考生提供一定自由发挥的空间。

一般情况,赏析诗歌可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入手。内容赏析点:①爱国主义;②谴责暴政;③谴责骄奢淫逸生活;④关心同情民族疾苦;⑤表现自的高尚情操;⑥对亲情友情爱情的讴歌;⑦热爱自然讴歌大好河山;⑧哲理启迪人生。形式赏析点:语言、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具体地讲:①点面结合、动静结合;②以景写情、以情写景、情为景生;③以静衬动、以动衬静、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④巧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象征等;⑤语言清新、淡雅、明快、含蓄、绚丽、热烈、凝重、沉郁等;⑥风格豪放、婉约,田园诗、边塞诗,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往往会出现泛泛而论,架空分析;或是逐句解释翻译,不作具体中肯的评析。这都是明显违背诗歌鉴赏要求的。因此,必须分析到“这首诗这句话好在哪里”“为什么好”。 【说明】由于审题不精,而出现空泛不实,或者直接翻译改写原作的现象为数不少。

(3)忽视题干赋分,答题要点不全。

高考命题有其规律性的东西,每个小题的赋分往往是按照答案要点来设计的,考生就可以按照题干后面的分值来设计答案要点,一般是8分四点,6分三点,4分四点或两点,平时演练时,我们一般主张多答一点,以便能够涵盖住答案的要点,这是比较理想的做法。如果忽视题后的分值,往往会出现要点不全的毛病。【说明】该题分值是6分,岂能一句话概括的了呢,字数较少也是答题的症结所在;6分题起码要在80—100字的范围才可以。

(4)忽视注释地位,影响答题准确。

高考古代诗词阅读鉴赏的命题,往往会在诗词后面出现一两条小注,其作用不可忽视。一是对作者人生经历的点拨,或是该诗词写作时代背景的解说,或是对诗词中难点重点词语的解释,一般情况是,一旦出现注释,再设计试题时都会考虑到,那么考生答题时就一定要用到它。如果遗漏了这个注释,一则加大了答题的难度,二则无意中就会影响到答案要点的准确性。

(5)技巧术语不清,缺少点睛词语。

要注意整理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兴、象征、渲染、烘托、动静、抑扬、对比、虚实、照应、托物言志、正侧面描写、联想与想象、寓褒于贬、名褒实贬、借古伤今、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欲擒故纵、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等术语。在写诗歌鉴赏文字的时候掌握并运用上这些术语是非常必要的。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文字评论中常用的话并非随处可用的万用灵膏,只有使用恰当才有效果,如果一味的生搬硬套,那就会南辕北辙了。【说明】一些学生组织答案时,往往忽视或者不懂得使用相关的术语,因此答题时也就缺少了点睛之词,往往笼统的加以解释说明,答案显得浮泛不实在,故得分也就相当困难!

(6)不懂答题程式,造成条理不清。

考生有必要懂得诗歌鉴赏答题的表述程式:这首诗(句话)采用了(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技巧,写出了(意象)(某某)特点,突出了(表现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这样既不会遗漏要点,也可以让你的答案有条理。否则,东拉一句,西扯一句,造成答案混乱不清的失误。【说明】一些答案基本上是没有层次和条理可言的,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没有一个明确的答题思路,因而显得杂乱无章。

诗歌阅读命题特点:

1、赋分。两小题,共11分,是这四年所有试卷中分值最高的。第8题5分,第9题6分。

2、题型。全部采用主观简答题的形式,没有选择题和填空题。

3、特点。体裁方面:诗歌最多,计3首,词1首。曲则没有出现。朝代方面:20xx年——20xx年均锁定在宋代,20xx年锁定在南朝,20xx年选唐诗。作品方面:命题者出于有意回避热点——名家名作,因而入选作品或者是名家的非名作,或者是非名家的非名作。这样更有利于考查考生的鉴赏能力,有利于公平竞争。从整体考查形式上看,均为单篇诗、词的鉴赏,并没有出现对比鉴赏,且更多的考查点设在意象、意境、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综合考查上。

[复习建议]

2007—20xx年宁夏海南卷对“古代诗歌阅读”部分的考查,题型相对稳定,两个小题,均为主观题;选材上看,两次选宋诗,一次选宋词,一次选乐府诗;考查点设置上看,是“一诗两问”,重点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大多以单独鉴赏的方式考查对诗歌的整体把握。因此,我们20xx年新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备考时要注意培养以下三种意识:

(1)培养审题意识。题干一般包含着命题角度、阅读范围、答题方式三方面的提示性信息,下笔前一定要吃透题干要求。

(2)强化解题流程。古诗鉴赏的解答应该遵循这样三个步骤:第一,反复体味,读懂原诗。读懂诗歌要注意“五看”:一看题目,二看作者,三看诗歌,四看注释,五看试题。第二,看清要求,明确方向。第三,注意表达,规范作答。

(3)规范答题意识。掌握答题的常用模式、基本思路。比如: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景物特征+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点评性语句(点评特征、手法技巧、情感意境等);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又如“炼字”题的答题顺序:解释字义,将字放在句中翻译诗句,说一下该字本身的好处(活用或修辞手法),探讨一下该字在上下文中的作用,再看一下该字在表达诗人思想情感和主题上的作用。在答题格式上,—般是先观点,后理由;先概括,后具体。

复习备考建议:

① 中国古代的诗歌灿如星海,我们不可能都读到,我们要通过高考试卷的命题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分门别类

地阅读背诵一些名家名作和非名家的名作,以点带面,找出规律和解题方法,这是不难做到的。选用的材料重点

是唐宋诗词。

⑦ 了解一些重要作家的艺术风格、语言特点。 积累并识记一些鉴赏术语。 了解一些意象的文化内涵。 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注意:四年的高考试卷中,陶渊明、韩愈、李商隐、李贺、李清照的作品没有出现过一次。 复习备考中多关注下列作家的作品: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王维、王昌龄、苏轼、王安石、辛弃疾、陆游、

欧阳修、杨万里、范成大。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A级。(6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可能存在问题:

(1)记忆不准确,多字、少字、错字、别字现象严重。如:“必有我师焉”记忆成《师说》中“则必有我师”;

“可以横绝峨眉巅”“眉”和“巅”都是易错字。

(2)张冠李戴现象严重,诗句互相串门现象较普遍。

(3)关于学生的卷面与书写。有些同学的书写不太规范,字体潦草,字迹不清,卷面涂改的地方过多,又脏又乱,

很不美观。特别是有些卷子,字体过于潦草,笔下误较多,如缺笔画、多笔画、笔画位置不当的现象比较突出,在改卷过程中,这些地方都被当作错字处理了。所以,提醒学生一定要准确、规范地书写,以保证会的题不随便丢掉一分。

命题特点: 1、赋分。固定在6分。20xx年和20xx年是四选一,20xx年和20xx年均是三道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两个空。

2、题型。均采用传统的默写形式:“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比较呆板。没有理解型的。也没有文学常识出

现。

3、特点。涉及14篇诗文均是名家名篇。①就涉及的教材而言,20xx年和20xx年高中和初中教材平分秋色,各2个;20xx年和20xx年出自初中的明显多于出自高中的。②就涉及的朝代而言,先秦3、唐6、宋3、三国和五代各1,以唐居多、其次是先秦和宋代。③就涉及的题材而言,诗歌6、词2、文6,以选自诗歌和文章的居多。

[复习建议]

2007—20xx年宁夏海南卷“名篇名句默写”部分的考查,选句涉及初中、高中,以高中为主的倾向并不明显。因此,我们20xx年新高考名篇名句默写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散记忆,默写准确。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50篇7—9年级优秀诗文篇目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的14篇古诗文篇目一定要会背默,尤其是篇中的易混易错字一定要记准确,不能似是而非。

(2)写后检查,认真细心。要养成写后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第三大题“文学类文本阅读”

这一部分是选考题,文学类现代文阅读和实用类现代文阅读各一篇,赋分相等,都是25分,题型一样,都是一个选择题(5选2)三个主观题,其中最后一个题是开放性的新题型——探究题(对文中某一问题或者重要人物某一方面问题等的探究。)。其中选择题考查的都是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四年不变,所不同的是20xx年和20xx年选择的都是不正确的两项。2009

年、20xx年和20xx年选择的却都是最恰当的两项。

11.(1)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D级。

11.(2)考查“分析作品开头情节的作用”,能力层级C级。

可能存在问题:

(1)理解失误。(2)只答一面。(3)泛泛而论(4)表述不准或啰嗦。

11.(3)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D级。

可能存在问题:

(1)文不对题:

(2)要点不全:

(3)不看要求,乱答一气;

(4)语句不通顺,不连贯,层次混乱。

11.(4)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F级

探究题等于写一篇小论文,要有观点,有论据,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

(1)观点:鲜明正确。首先,要提出一个鲜明而正确的观点。具体方法是,根据题干要求,针对某一方面提出见解,做到旗帜鲜明。

(2)内容:有理有据。有理,就是要切中肯綮,运用术语,阐述观点;有据,就是要联系文本内容,深入赏析,精心组织,论据典型,论述有力。

(3)形式:层次井然。按赋分列要点,做到全面、准确、丰富。这是探究题得高分的基本要素之一,举足轻重,务必精

心。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即使要点具备,也会影响成绩。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意蕴的领悟和阐释能力。答题的关键是考生要充分调动有关小说的知识储备,并对小说具有很强的领悟能力。

本题可能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泛泛而谈,不会分析。(2)知识混淆,张冠李戴。(3)浅尝辄止,字数太少。

文学类现代文阅读命题特点:

1、题型、赋分。选择题和主观题相结合。第一个题是五选二的客观选择题,分值5分,第二、三个题是主观简答题,分值均是6分,第四个题是探究题,分值8分。20xx年和20xx年的题号是11到14,20xx年和20xx年20xx年是11(1)到

11(4)。

2、体裁。所选全部是小说:中国当代小说一篇(铁凝的《孕妇和牛》2009)、中国古代小说一篇(《林冲见差拨》,节选自施耐庵的《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2007)、外国小说两篇(欧·亨利的《二十年以后》20xx年、莫泊桑的《保护人》2010

年《血的故事》林海音20xx年)。作者均是名家。

3、考点。由于所选的材料都是小说,体裁一样,所以主观题考查的内容也基本一致: 第一个题是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第二、三个题是表达技巧和人物形象的分析,第四个题是评价探究。从另一方面来说:①作用类。每年都有。情节的作用(2007、2010、)、重要语句的作用一次(2008、2011)、物象的作用一次(2009)。②人物类。20xx年和20xx年是关于人物形象

的分析,20xx年和20xx年是关于人文性格的分析。对于环境描写、语言的鉴赏、文章布局和饲料方面则没有涉及。

[复习建议]

2007—20xx年新课标对“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考)部分的考查,题型和考查点相对稳定。因此,我们20xx年“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考)部分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虽然2007—20xx年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连续四年考查的都是小说(三中两外),小说复习仍然是备考的重点,但对散文的复习不能舍弃。

(2)老师要指导学生养成一个系统的阅读、解答的思路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备考的重点是小说,小说阅读考查的重点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等。

第四大题“实用类文本阅读”

12.(1)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级。

12.(2)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级

存在问题:

(1)

(2)

(3)

(4)

备考建议:

(1)强化审题意识,看清题干,教学生多看题的要求,看清题的要求,答题要有针对性。

(2)强化结构阅读的理念,指导学生理清内在逻辑结构。

(3)注重主旨内涵和情感倾向。

照搬原文,缺乏概括。 所答非所问,文不对题。 层次混乱,前后颠倒,言不及义。 不看题干要求,胡编乱造。

(4)强调定位还原的做题原则,尽可能避免粗读之后凭大致印象做题,努力使每一个要点都来源于原文。(直接或间接)

(5)注重答案的整合,概括,尽量答案要点连贯,通顺。

12.(3)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级

可能存在问题:

(1) 无中生有(2)空洞泛泛(3)重复啰嗦。(4)理解偏差

12.(4)考查“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F级。

[答题思路]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分值很大。要求考生从题中所给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这种试题重在考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凡是得高分的考生,他们的答案大都具有以下几点:

(1)观点:鲜明正确。

(2)内容:有理有据。

有理,就是要切中肯綮,阐述观点;有据,就是要联系文本内容和社会现象,深入论述,做到论据典型,论述严谨,具有说服力。

(3)

实用类现代文阅读命题特点:

1、题型、赋分。选择题和主观题相结合。第一个题是五选二的客观选择题,分值5分,第二、三个题是主观简答题,分值均是6分,第四个题是探究题,分值8分。20xx年和20xx年的题号是15到18,20xx年到20xx年是12(1)到12(4)。

2、体裁。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是新课标考区独特的考查文本。四年所选都是实用类文本,而且还都是人物传记类文本,20xx年、20xx年和2009、20xx年所选都是社会科学教育方面的,20xx年所选的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传主均是现当代名人——

叶圣陶、陶行知、盛宣怀和袁隆平、黄宾虹。

3、考点。主要考查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对文章内容的逻辑分析、筛选并整合信息、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分析。具体说来,这四年的考查重点没有变化,集中在对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和信息的筛选两个方面。其中,对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出现两次有三道题(20xx年1道题,20xx年两道题),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连续出现三年计五

道题(20xx年1道题,20xx年和20xx年各有两道题20xx年两道题)。

[复习建议]

2007—20xx年新课标卷对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部分的考查,题型和考查点相对稳定。因此,我们20xx年“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部分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虽然2007—20xx年“实用类文本阅读”连续四年考查的都是人物传记,人物传记复习仍然是备考的重点,但对人物访谈、新闻报道等的复习不能舍弃。

(2)老师要指导学生养成一个系统的阅读、解答的思路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实用类文本阅读”备考的重点是人物传记,传记阅读的考查重点在于重要词句含义的理解,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把握作者作传的观点态度,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等。

传记阅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结构:层次井然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特点、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

13.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E级。答案为D解析: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含有褒义,不能用在表示灾难很快来临。

14.考查“辨析病句”,能力层级E级。答案为A(B.搭配不当;C.表意不明;D.成分赘余,句式杂糅);

15.考查“语言连贯”,能力层级E级。答案为C(注意各句中相互照应的词语);解析:⑤起领起作用,应位于开头;②⑥由“因此”连接;③①④是具体措施,先有机制,在执法,之后是淘汰、震慑,是后文“这样”指代的对象,应在最后。

16. 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E级。答: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在著作权保护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促成了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的建立,促成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的制定。

解析:抓住句子主干并单列为一个分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句中的定语或状语。注意使用“润滑剂”——介词、副词和关联词。长句变短句要抓住最难于理解的成分,使变后的文段语序合理,意思明了,前后通顺。

17. 考查“仿用句式”,能力层级E级。

可能存在问题:

(1)审题不到位,题干就没读懂(2)逻辑混乱。(3)立意不高,语言贫乏。(4)错别字有碍观瞻

解析:要内容合理,比喻贴切,句式相同。具体做法:

③ 看清题干列出的几点要求,化仿写为填空。 分析仿写句:包括分析仿写句的句式特点、思想内容、修辞手法等。展开联想和想象,搜索仿写材料。 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做到内容符合要求,尽量写得新颖,有深意,带文采。修辞手法要符合事

理和情理。

总之,句式仿写要抄录句式,寻找对象,遣词造句,连贯得体。

[复习建议]

2007—20xx年新课标卷对“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考查的题型和知识点相对稳定,客观题只考查了成语运用、病句辨识和语句衔接三个知识点(与“大纲卷”相比减少了“字音”一个考查点),分值9分;两道主观题中,一道连续5年考查了仿写,另一道两年考查了补写,一年考查了虚词,一年考查了修改病句,20xx年考察了长句便短句。分值11分(与大纲卷相比减少了一道题,减少了4分)。因此,我们20xx年新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留盲点,突出重点。虽然2007—20xx年客观题没有考过字音和字形,但对二者的复习不能舍弃;当然,成语运用、病句辨识和语句衔接三个知识点作为复习重点更要突出。主观题复习时,语言表达的各种考查方式都要训练到,同时,仿写作为复习重点更要突出。

(2)针对问题,查缺补漏。

(3)总结规律,掌握技巧。做“仿写句子”题,要做到“形神兼备”:①要与所仿句子形式(包括句式、修辞、句间关系等)一致,做到“形似”;②要与所仿句子思想内容(要尽可能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能给人以启迪)一致,做到“神似”。

第六大题“写作”,能力层级E级 。

20xx年新课标卷高考作文题:中国崛起的特点

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 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今年河南高考作文采用新课标卷,作文选取“中国崛起的特点”有关材料,出乎大多数高考考生意料之外,但是又完全在情理之中。新课改的总体目标是训练学生思维,而不是死读书。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就提出:“文章和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今年的高考作文符合新课改理念,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高考作文直击时政大事件,并非始于今年。20xx年高考首击大事件,六地高考作文考汶川地震。这种导向性明确,思路开阔的时政高考作文,至少有两大优点:

一、它反映了语文的学习离不开现实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去关注、熟悉、思考社会、人生和生活,这和传统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入世思想是一致的。明代东林书院有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清朝“开国儒师”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也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再到少年周恩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今年是中国共 产 党建党90周年,无产阶级先进政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突飞猛进的发展,每个中国人置身其中,有目共睹,深有体会。高考作文以“中国崛起特点”为材料,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也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

更何况中国崛起不是一般国家的崛起,而是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人民的崛起,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中国今天则要在自己的国土上,化解所有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难题。在物质文明薄弱的条件下,进行这样一场大规模的工业革命和社会革命,在自己境内消化所有的问题,没有发动战争,没有对外进行掠夺,而是给大部分国人和全球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并使中国成了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成功及其模式的意义非同寻常。

二、它还有效地打击了老师的猜题、押题的现象和学生套作、无病呻吟的弊病。长期以来,有些老师教学模式僵化,误导学生为文造情,死背素材,买本《作文素材大全》,一样一样背,一则材料甚至可以应付五六个作文立意。从而导致有些学生写作远离生活、远离思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文艺腔在写作中铺天盖地,写作模式化,人物固定化,现实漠视化,庸俗、俗套已成很深诟病。这次紧扣时代脉搏的作文,对套做作文的学生来说,无异于当头棒喝。

这篇材料作文就写作思路上来看,我认为考生可以把握五个立足点:

一、材料从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六个方面关注、称道“中国崛起”,考生从任何一个角度入手都可以。

二、学生也可以从中国崛起的原因探究,中国共 产 党的英明执政,人民的艰苦奋斗,稳定和谐的社会等;

三、另外考生可以写以小见大,从自己亲身经历,感悟生活,书写自己眼中的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小题材也可以给人很多启迪,,也能写得很深刻。

四、考生也可以逆向思维,深入思考中国网民没提到的还有哪些方面,即哪些方面中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进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观点,比如说房价问题、食品安全、物价问题等等。但是考生切记不能盲目地、不负责任地以偏概全,而应该学远点看问题,不仅要指出不足,还要发自内心地写出真情实感,有对提高和改进的思考。

五、材料提到“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说明中国崛起

已经引起西方高度关注,但其中有没有敌意和软对抗?有没有掺杂意识形态的色彩?考生可以思辨地来挖掘,作为21世纪的当代中国青年是否应该居安思危?承担着怎样的历史使命?怎样能使新时期的祖国进一步走向繁荣昌盛?可从青年人应具备 “舍我其谁”的积极精神谈起。

总之,考生跑题现象会大幅度减少,但并不意味着得高分就容易。如果考生缺少对生活的认识,东拼西凑,大题材可能就写得流于形式、俗套;只有在审题时的认真、深刻思考。在熟悉的生活中,注意丰富细节,有自己深刻的感悟,这样才能是自己的作文脱颖而出、出类拔萃。语文是文化的载体,离不开生活的认识和思想感情。只有充分感悟生活、锤炼思维、关注语言,才能写好一篇考场佳作。

看来在来年的备战过程中,老师们要视野开阔些。考生普遍觉得作文偏难。 命题:呈现三大特点 命题三大特点:审题难度不大,考生基本不会出现跑题偏题现象,比较客观地考查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立意比较宽泛,使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有理可论,更主要的是本试题较好地缩小了不同区域的考生因所受教育条件不同所造成的差异,较好地体现了试题的公平公正;较好地体现出高考试题的选拔性。

虽然难度不大,但要想写出好文章还是不容易的,它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辨能力,需要学生从历史,现实、国际、国内等角度多方发散,甚至需要冷静的反思,而大部分同学则会单纯去歌颂中国的辉煌成就,这样就很容易拉开考生的得分。

2007—20xx年新课标卷卷对“作文”部分的考查,连续四年考查的都是“新材料作文”。 因此,我们20xx年新高考写作部分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新材料作文”的训练仍然是复习备考的重点,但“新命题作文”(新命题作文的主要命题形式是“题目+限制”或“引导语(或阐释语)+题目+限制”)的训练不能舍弃。

(2)加强审题训练。审对题是学生作文的第一要事,在审题上首先应注重三种能力:筛选提炼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联想感悟能力。

(3)写文章一定要点明中心。建议考生写明白文,开头或结尾要点明中心;或运用抒情句或议论句点明中心。如果写议论文,最好在第一段就明确点出自己的观点。

(4)命一个好标题。“题好文一半”,好的标题能让阅卷老师看一眼就可以知道考生是否正确理解了作文材料的要求,是否看懂了材料的含义。而过于含蓄的题目,让阅卷老师看得一头雾水,看不出考生要写什么内容,很难打高分。

(5)各种作文文体都要练一练,尤其要加强议论文规范写作训练。选例要准确、典型、多样、新鲜;叙例要简明概括、角度适当、倾向鲜明;要会议例和扣题。

(6)文章结构要完整,不管什么类型文章,在结构安排都应该注意:首尾圆合,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承上启下、过度自然。尤其是文章的开头一定要写好。要懂得“凤头、猪肚、豹尾”等写作常识。

(7)字体要美观大方,起码要端正清晰,不要随手涂抹;写完后,一定要检查一下,把错别字(包括运用不规范的标点符号)纠正过来;不要在文章中出现不规范用语(如夹杂英语、不规范的网络用语等)。

总的复习备考建议:

② 注重能力,强化基础,逐点落实,步步为营,稳打稳扎。 现代文方面,加强文学类散文、小说、文史类文章的阅读;文言文方面,加强史传类人物传记、唐宋诗词文的阅读。

根据文体特征的不同,了解并掌握相应文体的考查重点、命题特点、解题方法。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掌握一定量的鉴赏术语和文化常识。 淡化字音、字形、标点符号、文学常识的复习。 加强成语、病句、仿句、得体方面的训练。 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热点。 了解语言运用方面的其它题型。 加强书写训练,在提高速度的同时提高质量。 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和相应知识的积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