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反思 -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13到14,凝聚我的爱

悄无声息地走完2013 期待2014更多的精彩

二年级四班 张艳芹

一转眼,一学期又过去了,四个月的时间虽说短,但与学生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却也令我回味无穷。随着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让我懂得了课程是一种实践,只要用心钻研、探索、反思、总结经验,就可以把语文融入到孩子们当中,变成孩子们的笑脸,变成学生愉快的学习,变成学生更真实的发展。新课程要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变成一种真实的、动态的、发展的现实。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获取了点滴的教学经验:

一、教育教学齐头进,教人教书教做人

开学那两三天,同学们又见到了老师和自己的学习伙伴,虽然都有重新进入课堂的喜悦之情,但是他们的“开学综合症”又犯了。为了使同学们能较快进入学习状态,我先和班里一起制定了班级的学习、工作计划,并督促每个人都遵守,并且注意加强学生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随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障碍,纠正不良习惯和错误行为。两周左右的时间,学生们开始慢慢的不再迟到了,上课讲话的也少了,报告的次数也少了。更多的学生开始学会早到校,早看书,勤预习的习惯 。

稳住了学生的“心”之后,接下来是搞好课堂教学这个重要环节了。在二年级的课堂上,学生们则是充分体现出了自我主导发展的能力,作为老师的我则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辅助学生学习的上面。我大胆的放手,凡是学生想说的,凡是学生想做的,或者能自己学会的,我都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不再包办代替。通过合作学习不能完成的,我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比如:在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这一课,在初读课文之后,我没有马上分析课文,而是让他们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纷纷提问:“小枣树是什么样的?”,“小柳树呢?”“在小柳树讽刺了小枣树后,为什么小枣树还是用温和的态度和小柳树说话呢”我先让他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小组讨论,集中大家的智慧解决问题。在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时,各个答案也都呈现出来了,课文重点、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在课堂教学之后,我经常对一节课上学生的独特解法、精彩回答,创新思维以及不足之处等等,进行反思,

每天实践一点,反思一点,使自己不断在反思中成长。

二、在“写”这方面,我把字写的好与否当作陶冶学生情操的工具,一直强调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规范、漂亮。

《课标》中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与否,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门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及性格特点。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了“读、看、评、试” 的程序:“读”时,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写”时,哪一笔最容易写错”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问题,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看”之时,让学生观察老师的范字,引导学生发现和把握写字时的要领;让学生对老师进行“评,运用形体动作“尝试”写,并且举办作业展览和评选书写小明星等方法,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字的技巧。

三、在学习能力形成方面,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语文活动,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探索、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

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是孩子们童年生活的乐趣所在,将“玩”的教学感念引进入教育教学当中,使学生对这种活动的动机和兴趣逐渐迁移到语文学习上,从中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探求语文教学进程中,我力求将机械重复的练习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为他们语文学习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尽管是“玩”,但我们决不是追求形式主义。我所倡导的"玩" 是一种形式、一种途径,"玩"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文,培植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四、在阅读教学中,我反对无目的多读,强调有层次的读书。

在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注意让学生在规范中学语文,打下学好语文的基础。这并不与在“玩”中学习语文相矛盾,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个性”必须在一定的规范中张扬才不会使学生走上发展的歧途。所以,教学决不能从统得过死转向放任自流,一定要严把“度” 这一关。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如:个别同学站起回答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有意见可以举手提出;朗读或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语文学习的点点滴滴都需要有规范,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这24字的教学模式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孩子成功、成才之门。24字教学模式需要加强老师之间的交流、探讨。多组织研讨和现场听课、评课等活动,这些使得这一模式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交流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

在这四个多月的教学当中,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班级中可以增加一些阅读、写作有关的海报,又像是让学生制订合作计划、等等,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们还不能很好地完成,可能是刚接触这类型的题目,比较生疏,这有待以后多多实践、指导。

 

第二篇: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xx年模拟语文

20xx年新课程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分别填涂在答题卡及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第I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蹙缩(cù) 麻痹(pì) 什刹海(chà) 有条不紊(wěn) ....

B.庇护(bì) 惬意(qìe) 不着调(zhuó) 命途多舛(chuǎn) ....

C.倾圮(pǐ) 瘦削(xuē) 打擂台(lèi) 情不自禁(jìn) ....

D.溺爱(nǐ) 戕害(qiāng) 捋虎须(luō) 妄自菲薄(fěi) ....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苍茫 振撼 座右铭 荒诞不经

B.慰籍 纯粹 一窝蜂 唉声叹气

C.渲染 部署 壁上观 铩羽而归

D.赡养 笑靥 顶梁柱 相题并论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部队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陆续涌现出许多部优秀作品,如:《突出重围》《历史的天

空》《亮剑》《士兵突击》等,几乎一两年就有一个热点。

B.24日,500多名居民乘坐海岸警卫队一艘舰船撤离延坪岛,抵达仁川,2000箱救灾物

资则由两舰船承载,运往延坪岛。

C.“双汇发展”于11月29日复牌后,股价从6天前的50.48元,一路飙升到昨天的87.67

元!这种状况要延续到何时?这里面难道没有什么问题?

D.郑天玮(她在《日出》中饰演的陈白露被誉为经典)不仅戏演得好,还成为北京人艺

的专业编剧,由她创作的《古玩》曾连演了100多场。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昆虫身怀非凡的拟态本领,把生存环境以极其精湛的写实笔法复述出来,伪装成枯叶、..

竹节或花朵,甚至伪造上面的破损和虫斑。

B.近年来,部分中学、学生及家长盲目追求通过保送或加分等“捷径”升大学,违反了学..

校教育教学和青少年成长发展的规律。

C.第10届中国花卉博览交易会上,来自国内外的各种名贵鲜花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

花卉与扑鼻而来的花香吸引了众多游客。

D.城镇建设既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长远方向,也要考虑历史形成的客观事实,因此实际推

进过程中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地去做。 ....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目前中国经济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二是因为

美元的过量发行导致了美元的泛滥和全球流动性过剩。

B.今年悉尼海港大桥嘉年华活动的参与者不再局限于新南威尔士州的居民,还包括澳大

利亚其他各州居民以及一些国际游客。

C.“放心早餐”工程是以服务大众为出发点的服务性行业,是一项惠民便民的民生工程,

自全面启动以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D.面对频频发生的践踏事件,许多专家认为,是否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和逃生技

能的训练是避免事件发生的关键。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合和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

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则告诉人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是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

(选自20xx年11月2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6.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认为它涉及到人的多种精神诉求。

B.多种要素凑合在一起是“合”,只有“合”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和”的状态。

C.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多样性的统一协调,而不是简单的同化。

D.儒讲“拿得起”,道说“想得开”,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

7.“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下列各项

不能作为这一说法依据的是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不能仅靠一种

学说。

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

某方面的需要。

C.只是单一要素,根本谈不上“合”,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心

态。

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旨趣,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

为补充。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

家的互补。

B.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张弛”之道,破“生死”玄关,达成心态和合。

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

D.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生”,不研究“死”,而佛学的引入则作了必要的补充。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穆宁,怀州河内人。父元休,有名开元间,献书天子,擢偃师丞,世以儒闻。宁刚正,气节自任。以明经调盐山尉。安禄山反,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募兵斩之,檄州县并力捍贼。.

史思明略境,郡守召宁摄东光令御之。贼遣使诱宁,宁斩以徇,郡守恐怒贼令致死,即夺其.兵,罢所摄。始,宁过平原,见颜真卿,尝商贼必反。及是,闻真卿拒禄山,即遗真卿,真卿喜,署宁河北采访支使。宁以息属其母弟曰:“苟不乏嗣,足矣!”即驰谒真卿曰:“先人有嗣.

矣,我可从公死。”既而贼攻平原,宁劝固守,真卿不从,夜亡过河,见肃宗行在。帝问状,真卿对:“不用穆宁言,故至此。”帝异之,驰驿召宁,将以谏议大夫任之。会真卿以直忤旨,.

宁亦罢。

上元初,为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住埇桥。李光弼屯徐州,饷不至,檄取资粮,宁不与。光弼怒,召宁欲杀之。或劝宁去,宁曰:“避之失守,乱自我始,何所逃罪乎?”即往见光弼。光弼曰:“吾师众数万,为天子讨贼,食乏则人散,君闭廪不救,欲溃吾兵耶?”答曰:..“命宁主粮者,敕也,公可以檄取乎?今公求粮,而宁专馈;宁有求兵,而公亦专与乎?”光弼执其手谢曰:“吾固知不可,聊与君议耳。”时重其能守官。累迁鄂岳沔都团练及租庸盐铁转运使。当是时,河漕不通,自汉、沔径商山以入京师。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不奉法,设戍逻以征商贾,又纵兵剽行人,道路几绝。与宁夹淮为治,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

大历初,起为监察御史,三迁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治有状。后刺史疾之,以天宝.

旧版校见户,妄劾宁多逋亡,贬泉州司户参军事。子质诉其枉,三年始得通。诏御史覆视,实增户数倍。召入拜太子右谕德。宁性不能事权右,毅然寡合,执政者恶之,虽直其诬,犹臵散位。宁默不乐,唶曰:“时不我容,我不时徇,又何以进乎!”遂移疾,满百日注屡矣,亲友强之,辄复一朝。德宗在奉天,奔诣行在,擢秘书少监,改太子右庶子。帝还京师,乃曰:.“可以行吾志矣!”即罢归东都。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作》)

[注]满百日,古代指官吏休假一百天。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州县并力捍贼 捍:抗击 .

B.史思明略境 略:侵犯 .

C.宁以息属其母弟曰 属:托付 .

D.后刺史疾之 疾:疾病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将以谏议大夫任之 以勇气闻于诸侯 ..

B.食乏则人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C.为天子讨贼 公为我呼入 ..

D.帝还京师,乃曰 今君乃亡赵走燕 ..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直接表现穆宁以气节自任的一组是

①宁募兵斩之,檄州县并力捍贼 ②贼遣使诱宁,宁斩以徇 .

③檄取资粮,宁不与 ④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

⑤以天宝旧版校见户,妄劾宁多逋亡 ⑥宁性不能事权右,毅然寡合

A.①②④ B.①③⑤ C. ②③⑥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叛贼攻打平原时,穆宁曾经向颜真卿提出过坚守平原的建议,颜真卿没有听从。肃宗

知道原委后认为穆宁不一般。

B.李光弼对穆宁不给资粮的行为很生气,穆宁认为自己奉公办事,不能擅自发资粮。最

后,李光弼就此事向穆宁道歉,时人也推重穆宁能格守职责。

C.大历初年,穆宁被起用任监察御史,多次升迁任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但因在任

时有大量逃户,因而被贬为泉州司户参军事。

D.穆宁刚正、有气节去并不得志,被人诬陷,冤情得到申雪后也未得到重用,被安置在

闲散官位上。穆宁因此闷闷不乐,以有病为借口,长时间不参加朝会。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郡守恐怒贼令致死,即夺其兵,罢所摄。(4分)

⑵君闭廪不救,欲溃吾兵耶?(3分)

⑶时不我容,我不时徇,又何以进乎!(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度大庾岭①

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②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③。

[注]①公元705年春,宋之问被贬为泷州参军,此诗是他前往贬所途经大庾岭时所作。②翥,zhù,飞。③西汉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⑴有人认为颔联中“随”“尽”两字用得最好,请任选一字加以赏析。(4分)

⑵此诗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⑴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⑵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亦以明死生之大,。(张溥《五人墓碑记》)

⑶ 独学而无友, 。(《礼记·学记》)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王勃《滕王阁序》)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xx年模拟语文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xx年模拟语文

人渐渐散了,王一生还有一些木。我忽然觉出左手还攥着那个棋子,就张了手给王一生看。他呆呆地盯着,似乎不认得,可喉咙里就有了响声,猛然“哇”地一声儿吐出一些粘液,呜呜地说:“妈,儿今天……妈——”

(选自阿城《棋王》,有删节)

[注]王一生的妈妈起初反对王一生下棋,后来同意了。她捡牙刷把磨了一副无字棋,临死前送给了王一生。

19.结合全文,分析小说开头场面描写的作用。(4分)

20.小说中多次描写了王一生的眼睛,请结合小说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内涵。(4分)

⑴眼睛虚望着

⑵眼平视着,像是望着极远极远的远处,又像是盯着极近的近处。

21.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肖像描写的特色。(4分)

22.小说中三次写到了“妈妈的无字棋”,请结合全文理解这样写的深刻意蕴。(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公众抗生素使用行为调查报告

取而代之的是更高级的抗生素“红头盔”,即红霉素、头孢菌素、喹诺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中国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到了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全国各地滥用抗生素现象可以说普遍存在。

那么,公众对抗生素的了解程度究竟如何?导致抗生素滥用的原因何在?避免抗生素滥用的有效途径又有哪些?为此,中护网进行了一次为期两个月的调查。

调查对象:所有关注健康的网民。有效样本: 4152 份。调查结论如下。

结论 1 :错误的抗生素消费观念仍被少数人认可。在所有参与调查的网民中, 92% 的消费者知道抗生素的概念,绝大多数消费者也基本了解抗生素的真正用途;但是“抗生素是万能药,可包治百病”,以及“抗生素越新越贵效果越好”等错误观念仍被少数人认可并实际上被大多数人执行。

结论 2 : 91% 消费者知晓购买抗生素应凭处方,只有9%的人不知道这一规定。不准随意购买抗生素药品是国家为了老百姓的长远健康做出的规定,可是调查显示,虽然有91% 的人知道购买抗生素需要凭医师处方的规定。其中只有33% 的人认为有必要并且完全赞成; 而有50% 的人认为有必要但是不方便或难实施;甚至有8% 的调查者认为根本没有必要这样做。

结论3:大多数消费者家中常备抗生素。有74%的受调查者家中一直或曾经常备抗生素。在大家都不是专业的医生的前提下,这样大的一个比例,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抗生素滥用在我国已经是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了。

结论4 :半数药店仍在非法出售抗生素。调查显示,自 2004 年 7 月 1 日开始,购买抗生素需要凭医师处方的规定出台以后,仍有 49% 的消费者在没有处方的情况下,能够到药店直接买到抗生素;有 28% 的消费者有时候也能在没有处方的情况下,能够到药店直接买到抗生素。这样的现状说明,在我国第一次实施这一规定的情况下,要把这样一个精神,这样一个要求,这样一个对人民群众健康认真负责的做法落到实处,还需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做大量扎实的工作。

结论5 :对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认识存在局限性。首先滥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的耐药性,有可能造成一个地区细菌耐药现象的产生;第二,“是药三分毒”, 使用抗生素肯定会产生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对人体造成伤害。据统计,在我们国家,每年平均有 20 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也就是滥用抗生素造成死亡的比例高达 40% ,这是个非常高的数字。

世界卫生组织为了遏制滥用抗生素的行为、延缓耐药细菌的出现,采取了干预措施。主要包含:第一,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如果没有感染性疾病就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第二,要规范消费者获取抗菌药物的途径,也就是说对消费者获取抗菌药物要进行限制;第三,是要改善抗生素的使用,也就是说要提倡合理使用,要谨遵医嘱而不能够滥用;第四,是要加强对抗生素的监管,要立法,同时,在具体监督管理工作中加大对政策执行的监督力度。

滥用抗生素已经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国家从销售到使用都要加强管理;而我们每个人要做的就是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形成“为了自身的健康,正确使用抗生素”的共识,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有效遏制滥用抗生素之风。

(节选自20xx年9月18日《中护网》,有删改)

19.分别概括文章开头两个自然段和结尾两个自然段的内容。(4分)

20.下面两个句子各有特色,请加以分析。(4分)

⑴20世纪50年代,抗生素在儿科被称为“潘金莲”,即盘尼西林、金霉素、链霉素。现在,取而代之的是更高级的抗生素“红头盔”,即红霉素、头孢菌素、喹诺酮。

⑵而我们每个人要做的就是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形成“为了自身的健康,正确使用抗生素”的共识,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有效遏制滥用抗生素之风。

21.结合全文从两方面概述公众滥用抗生素的原因。(4分)

22.文章结论1中说认可错误的抗生素消费观念的人仅仅是少数,而结论2中也说只有9%

的人不知道“买抗生素应凭处方”,这样的说法似乎并不能支持“滥用抗生素现象可以说普遍存在”的主要观点。对此,你作何理解?(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即使把我放在火柴盒里,我也是无限空间的主宰者”是《哈姆雷特》中的一句名言。火柴盒也好,无限空间也罢,其实它们都是次要的,而最重要的是你能否做一个真正的主宰者。

请以“主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语文答案

一、

1.D(A麻痹bì B不着调zhaó C情不自禁jīn )

2.C(A振——震 B籍——藉 D题——提)

3.C(A去掉冒号;B“抵达仁川”后面用分号;D括号应在“戏演得好”之后)

4.A(B“违反”应改为“违背”;C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D“量力而行”与“做”重复)

5.B(A成分赘余,去掉两个“因为”;C搭配不当,“工程”与“服务性行业”不搭配;D不合逻辑,一面对两面)

6.B(原文说,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

7.C(“要素”指人的精神诉求,不是指学说;另外。三教不可或缺,是说接受其文化的渐染而并非一定要信奉)

8.B(A项中,原文无“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这一说法;C项“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错,只儒、道二教即有互补;D项中,“中国固有的学问”这是比“儒道两家”大得多的概念,不可混淆,且“只是”一词太绝对,原文为“主要是讲人生哲学”)

9.D(疾:憎恨)

10.C(A用,介词/凭借,介词;B就,表顺承,连词/反而,表转折,连词;C替,为介词;D于是,表顺承,副词/竟然,表转折,副词)

11.C(④表现穆宁有威严;⑤指继任和州刺史的人诬陷他)

12.C(“在任时有大量逃户”是被别人诬陷)

四、

13.⑴郡守害怕激怒叛贼而使自己丢了性命,所以当即解除他的兵权,并撤掉他所代理的官职。(4分。“恐”、“夺”、“摄”,句意通顺各1分)

⑵你紧闭粮仓不予救济,想使我的军队溃散吗?(3分。“廪”、“ 溃”,句意通顺各1分)

⑶时势不容纳我,我也不会舍身曲从时势,又凭什么来进取呢!(3分。“容”、“ 徇”,句意通顺各1分)

14.⑴魂随南飞的鸟儿而去,顿感前途渺远。(2分)⑵一个“随”字写出了诗人的茫然与伤感。(2分)

或:鸟儿北飞,人却无法北返,只能把魂魄附在鸟翼上,飞回故里。(2分)“随”字写出了诗人被贬南行、念乡怀国的伤感之情。(2分)

(“尽”字运用夸张手法,诗人睹花伤怀,黯然泪下,泪几乎要流尽。一个“尽”字把诗人去国怀乡、魂断庾岭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⑵情景交融(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景色的渐变,衬托(表现)自己心情的变化。(2分)颈联写山雨欲停,天空已放出些许晴光,江中云影即将变作彩霞;在这美好的山水景色中,诗人的心潮逐渐平静,开始振作起来面对现实希望早日赦归。(2分) 15.⑴ 昨夜西风凋碧树 渺沧海之一粟

⑵庄生晓梦迷蝴蝶花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⑶ 则孤陋而寡闻且是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⑷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可以横绝峨眉颠

五、

16 (4分,错一空扣1分,全错不得分)

解析:语段开头谈“活得与众不同”,只有②③两句能与此衔接,②句“然而”表明与前文之间是转折关系,用分号隔开,所以②在③之后;另外,从后文“淹没”看,第四个空应该填⑥;承“淹没并不等于不存在了”,下文应该接⑤,“仍然存在于……”;⑤谈及到“触及不到的深处”,正好和④中的“心灵暗流”相呼应。所以最好两个空应该填⑤④;剩下的①句自然就在第三个空了。(见必修五《直面苦难》)

17.参考答案一:是一个四处游说,却不被统治者赏识的人;是一个才华满腹,却始终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每句2分,句式1分,语意1分)

参考答案二:是一个颠沛流离,精神却永远高高在上的人;是一个平凡普通,却为世代人民无限景仰的人。(每句2分,句式1分,语意1分)

18.参考答案:

画面内容:一个貌似官员的人正大声咆哮着,他面前站着一个瑟瑟发抖的人,背后是“勤政爱民”的横幅。(2分)

寓意:讽刺了一些办事人员简单蛮横,言行不一。(2分)

六、

(一)19.设置悬念,吸引读者(2分);渲染气氛,为王一生的出场作铺垫。(2分)

20.(1)“虚”字形象地表现了王一生此时内心的紧张(惶恐)(1分),也说明对于眼前的棋局他并无太大把握(心中无底)(1分)。

(2)陷入深深的思考(聚精会神)(1分),沉浸于棋局之中(进入无我之境)(1分)。

21.“铁铸一个细树桩”用比喻的手法刻画出了此时的王一生全身心沉浸于棋局之中的形象(2分);用夸张手法写聚在乱发中的生命,体现出王一生下棋时所散发出的逼人气势(2分)。(答出“细致刻画其眼睛,体现出王一生的智慧及

此时忘我的情态”,亦可得2分)

22. ①“无字棋”三次出现,贯穿其中,寄寓了母子间浓浓的亲情和爱(2分);②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与期待(2分);③寄托着王一生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感激之情(2分)。(能自圆其说,即可得分)

(二)19.开头两个自然段交待调查的背景、原因及问题(2分);结尾两个自然段依据调查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2分)。

20.(1)运用谐音,诙谐幽默,生动形象,让人印象深刻。(2分)

(2)使用“一定”和“唯有如此”等词语,态度明确,语气强烈,行文严谨。(2分)

21.①半数药店非法出售抗生素,而有关部门对此缺乏必要的监管;②百姓对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认识不足,使用上随意性很大。(每项2分)

22.(1)据结论1来看,虽然认可错误观念的人较少,认可正确观念的人多,但有很多认可正确观念的人,在实际生活中基于某种原因执行的却仍是错误的观念。(2分)

(2)结论2中,虽然只有9%的人不知道“买抗生素应凭处方”,但还有8%的人“认为根本没有必要这样做”,且有50%的人知道规定,也认为有必要但是不方便或难实施,实际不遵守规定的人所占比例很高。(2分)

(3)药店无视规定,导致很多人不凭处方仍能买到抗生素。(1分)

综上所述,两个结论仍能证明“滥用抗生素现象可以说普遍存在”的主要观点。(1分)

七、评分标准参见20xx年高考山东省评分标准。基准分为44分,适度拉开档次。无题目扣2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

参考译文:

穆宁,怀州河内人。父亲穆元休,在开元年间有名声,曾献书给天子,被提升为偃师丞,穆氏世代以儒学闻名。穆宁刚强正直,坚守气节。因考中明经科而调任盐山尉。安禄山叛乱,任命刘道玄为景城守,穆宁招募士卒杀死刘道玄,并散发檄文给州县以联合力量来抗击贼军。史思明侵犯盐山边境,郡守召穆宁暂时代理东光令抵御史思明。叛贼派遣使者来诱降穆宁,穆宁杀掉使者并以其首示众。郡守害怕激怒叛贼而使自己丢了性命,所以当即解除他的兵权,并撤掉他所代理的官职。当初,穆宁路过平原时,见到颜真卿,曾在一起估计到贼人肯定造反。到这时,他听说颜真卿在抵抗安禄山,当即派人送信给颜真卿,颜真卿接到信后大喜,任命他为河北采访支使。穆宁将儿子嘱托给母弟说:“只要祖先不断香火,我也就心满意足了!”随后便日夜兼程前去谒见颜真卿说:“先人已有子孙继嗣了,我可以随您去死。”既而叛贼攻打平原,穆宁劝颜真卿坚守城池,颜真卿不听,在夜里逃过河去,到皇帝外出停驻的地方拜见肃宗。肃宗询问情况,颜真卿回答说:

“因为没听穆宁的话,所以才造成这样的结局。”肃宗认为穆宁不一般,下令让他乘驿马入朝,准备授任他为谏议大夫。后来正赶上颜真卿因刚直违背了皇帝的旨意,所以穆宁也被免官。

上元初年,穆宁任殿中侍御史,辅佐盐铁转运事务,驻守蛹桥。当时李光弼驻守徐州,军需跟不上,发文书索取财物和粮食,穆宁不给。李光弼生气,召穆宁前来想要杀掉他。有人劝穆宁躲避一下,穆宁说:“我避而不见就是失职,祸乱就会从我开始,到时怎能逃脱罪名呢?”即刻去见李光弼。李光弼说:“我统率数万兵马,替天子讨伐叛贼,粮食缺乏士卒就会逃跑,你紧闭粮仓不予救济,想使我的军队溃散吗?”他回答说:“朝廷让我穆宁主管粮仓,这是皇帝的命令,您能用一纸文书来索取呢?如今您需要粮食,如果我擅自给的话,那么改日我向您要兵,您也擅自给我吗?”李光弼握着他的手道歉说:“我本来知道这样做不可以,只不是想借此和您商量商量解决的办法。”当时人推重他能恪守官职。多次迁任为鄂岳沔都团练及租庸盐铁转运使。正当此时,河运不畅,要从汉、沔经过商山进入京城。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不奉公守法,设臵戍卒巡逻来向商贾征税,又纵兵抢劫行人,路上的行人几乎断绝。李忠臣和穆宁在淮河两岸分别主政,他畏惧穆宁的威严,因而掠夺抢劫有所收敛,靠水路运输的商贾得以通行。

大历初年,穆宁被起用任监察御史,多次升迁任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他治理有政绩。继他而任和州刺史的人憎恨他,用天宝时的旧户籍核对现存的户口,以此来诬陷并弹劾穆宁在任时有大量逃户,因而被贬任为泉州司户参军事。儿子穆质上诉父亲冤情,经过三年此案才得以受理。皇帝下诏叫御史复查核实,结果是实际户口增加了数倍。召入朝廷拜授太子右论德。穆宁本性不会事奉权贵,而且刚毅寡合,执政者厌恶他,冤情虽然得到申雪,但还是将他安臵在闲散官位上。穆宁闷闷不乐,自己感叹说:“时势不容纳我,我也不会舍身曲从时势,又凭什么来进取呢!”于是以有病为借口,多次成百天的休假,亲友们一再劝说,他这才参加了一次朝会。德宗在奉天,他前往德宗外出停驻的地方,升任秘书少监,改任太子右庶子。德宗回到京城,于是他说:“可以实行我的志向了!”随即辞官返回京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