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反思 阅读中成长

阅读中反思 阅读中成长

——六横镇中心小学教师全员读书工程实施方案

最是书香能致远。为贯彻落实区教育局下发的《普陀区教育系统全员读书工程实施方案》,全面提高广大教师的综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根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特制定六横镇中心小学教师全员读书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重点,以营造浓郁书香校园文化氛围为目的,开展以“阅读中反思 阅读中成长”为主题的全员读书活动,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开阔视野,更新智慧,努力使读书成为习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精神境界,提高校园文化品味和学校办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进一步弘扬敬业奉献的精神。

2.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在教师中形成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研究的氛围,积极倡导“书香为伴”的思想,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思考习惯,进一步打造“书香校园”。

3.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使教师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进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学习型教师队伍。

4.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增加教师的课外阅读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打造教师的人生底色;努力建设教师的精神家园,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三、推荐书目

根据教育局推荐的和学校推荐的阅读书目,分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必读书目是指教育局要求全员阅读的教育书籍两本;不同学科专业书籍两本;教导处指定的儿童读物1本;选读书目指教师自主选择、比较爱好的书目。这些书目均由学校提供。

四、读书活动程序

(一)筹划阶段(20xx年12月)

成立校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宣读各学科读书活动计划;根据区教育局读书方案制订学校读书活动方案。

(二)实施阶段(20xx年1月1—11月份)

学校领导读书项目组、各学科组根据活动方案组织实施。

(三)总结评估阶段(20xx年12月)

领导小组组织交流评估;召开读书活动总结会;布置下一阶段工作任务。

五、读书活动策略

(一)读书管理落实“双保障”

1.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毛华杰

副组长:贺苗

成员:王华秉、李开斌、徐焱杰、曹媛、乐盛

2.读书活动有保障。

学校保障教师阅读书籍购买经费,根据阅读书目,购买一定数量的书籍;保证一定的培训经费和奖励经费,供读书活动使用。学校建立有关读书计划的管理、评价和激励等规章制度,把读书情况纳入常规管理,及时检查总结、量化考核、反馈指导,确保读书活动取得实效。

(二)读书方法“坚持双原则”

坚持个体研读与集体阅读相结合原则;坚持活动与反思相结合原则。

1.个体研读。每天保证半小时以上的研读,精读的力争读深、读透,读有思考,读有感受,并且要读写同步,每月至少写好两篇有质量的读书笔记。

2.集体阅读。确定师生集体读书的时间为每周二、四中午12:00——12:50分;教研组根据计划再组织集体阅读与交流,写摘记、谈感受、谈收获、谈疑惑。

3.实践写作。新课程呼唤教师的反思行为,要求教师做到“勤读、勤做、勤思、勤写”,在读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育生活实际,撰写读书笔记。

4.开展活动。根据本校实际,将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1)为切实落实教师读书活动,全体教师要根据学校要求,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选定自己阅读的文章、刊物或教育专著,制定自己的个人读书计划。

(2)与校本研训相结合,把教师读书计划纳入校本研训计划。开展每周教师例会前5分钟发言活动。学校教科室结合校本培训制定每周教师例会前5分钟发言活动计划,确定发言内容与发言人。

(3)通过校教师博客进行读书交流活动,激发教师读书的兴趣,使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读书。

(4)学科教研组根据学校读书计划与教研室下发的学科读书计划制订好教研组学科读书计划,开展读书沙龙活动。

(5)开展读书评比活动。

A.读书笔记展评活动(20xx年9月)

B.读书心得评比活动。(20xx年9月)

C.教师读书故事演讲比赛。(20xx年12月)

六横镇中心小学教导处

20xx年12月 附件1

阅读中反思阅读中成长

阅读中反思阅读中成长

 

第二篇:我在反思中成长

我在反思中成长

李静

美国教育学家萧恩曾经提出,“经验+反思=专业成长”,而回顾自己这么多年来走过的教学生涯,回顾自己的专业成长过程,也正是如此。

一、我的教学风格的铸造

自从大学毕业、走向讲台的第一天起,就有人对我说,“听你的课真开心”,原因是我上课时总能“声情并茂”,总能引得学生开心大笑。因此,我的教学风格应该是属于“活泼”一族。对此,我一直是“得意忘形”,把它当作自己的“绝活”,直到有一天,有学生在周记里反映了对我的“不满”,说生物老师上课太“嗲”,一开始,我对此并没有在意,依然保持原来的“高傲”的我。次年,我让学生对生物课提意见,这次我惊呆了:竞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说生物老师太嗲,我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课堂上经常有笑声。乍听是不错,但也要看笑声是缘何而起,纯粹的没有知识内涵的搞笑,也许能引起学生一时的兴趣,但天长日久,自然会厌烦。这让我突然想起了我们相声界近几年衰败的原因——-单纯的“说、学、豆、唱”,单纯的搞怪,是不会长久赢得观众的。教学也一样,要使学生长久地对你的课保持兴趣,仅靠“声情并茂”不是总能生效的,何况,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中生,是有一定知识并渴求精深知识的群体,而不是幼稚的小学生,要使学生长久地对你的课保持兴趣,最根本的还是要靠知识来吸引他们。后来,我试着删减一些声音、表情和动作,力争把它们与精深的知识糅合起来,并保证一节课里至少有20分钟的严肃学习知识的时间,把紧张与松弛调配起来。现在,学生的反映比以前好多了,而我也正努力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增加自己的内涵。我为自己订的目标是,力争使自己在40岁前成为一个“幽默的博士”,创造既能让学生感受到轻松,又能集中精神探究知识的课堂。

二、我的教学程序的变化

“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古训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就已经存在了,在走上讲台的前两年里也一直把它视为金科玉律,备课时,严格遵照教学大纲里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缜密地构思每一节课,并常常以自己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教案上的内容而

自豪不已。后来,随着上海二期课程改革的推行,加上自己业余的进修。接触到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受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影响,才发现这一古训的诸多弊端:不必说它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也不必说它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权威做法,单单它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程序就不科学,是违反人类的学习规律的。其实,人类的学习是建立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学习者自身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我们首先需要找到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水平,了解学习者的内心所想,然后才能决定如何备课、如何施教。但是,我们的一节课通常是这样的:课前如此“备课”——坐在办公室里,一边放着教学大纲,一边放着备课本,闭门造车似的来“精心”构造自己“精美”的教案,然后到学生面前按事先编好的“剧本”上演一遍。这种教学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也不了解学生的内心所想,所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地讲,学生兴趣索然地呆呆地听,经常会听教师抱怨道,“唉,现在的学生,对学习怎么就是没有兴趣,不知道他们到底想干些什么。”由于上课内容没有紧扣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实际所需,学生已经知道的教师还在讲,而学生想知道的教师却不讲,学生自然没有了兴趣,也没了热情,学生没有热情,教师也自然没了激情,这也就是当代教育危机的表现之一。面对这种情况,我也为此伤过脑筋、晚上辗转难眠过,后来,我发现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很有道理,我就试着把它运用到我的课堂中,实践告诉我,效果很是不错。关于如何在课堂中运用建构主义,这里不妨稍作一下介绍。即先备学生,再参照教学大纲,确定这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最后是到教室上课。具体是在学习每章或每个知识板块前,先让学生浏览一下这部分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把问题上交给教师。教师从学生的问题里找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所在,然后是教师根据收集的问题和教学大纲来准备自己的课,最后,教师以学生所关心的问题课堂的核心和主线,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到教室上课。这样备课上课,目标很明确,学生听课也很有兴趣。举个例子来看一下这其中的具体操作过程,如,在学习“动物的营养”这一知识板块时,在学生的问题清单中就有学生这样问道,“我们平时总强调每天必须补充蛋白质,蛋白质究竟有什么用?”,这说明学生对补充蛋白质的重要性已经知道,但却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就不必对补充蛋白质的重要性进行再教育了,讲课时只需要抓住学生的矛盾焦点,指导学生去学习就

可以了。由于这是学生自己所关心的问题,自然很有兴趣,这时教师甚至不需讲解,只要提供资源,学生也会主动去寻找答案,这节课里,答案在课文里有所讲述,教师只需补充说明一下“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即可。这样,“蛋白质的利用”这一知识点学生便很好地掌握了。

因此,备学生→参教参→备课→上课,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才是合理有效的教学程序。

三、我的教师职能观的变化

一直以来,我都以“教好学生”、“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为自己的最高境界,经过一年的进修学习,才发现了自己的狭隘:“教好学生、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只是教师职能的一部分,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教学能手,同时还应该是一个教学研究者,即,是个研究型的教师。细细想来,屈指数数,哪个成名的教师不是既教书又研究教育的,于漪的语文教学法、刘京海的成功教育等不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活生生的例子吗?实际上,最容易出教研成果的应该是我们教育一线的广大教师,而不是教育二线的教育理论研究者。因为教育改革由教育问题引发,而教育问题的发现和教育问题的最终解决都是由教师完成的,所以处于教育一线的我们。要比二线的教育理论研究者更有优势和条件,只是我们需要懂得教学与学习理论,而这正是我们许多教师所缺乏的。为了更好地履行我们的教师职能,我们需要补上这门课。“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吗?那就必须做研究型的教师,不要只是个教书匠”,这是我最近的关于教师职能的最深刻的体会。我现在已经准备动手傲一项研究了。 以上就是我成长过程中的几点回顾。在此,我想说的是:反思,让我清楚地认识了自己;反思,让我发现了自己大学毕业时的高傲自大;反思,让我发现了自己的渺小;反思,也使自己得以逐步成长;反思,更使我认识到自己离一名优秀教师的距离,还很远很远,还需要不断地努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