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科班政治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高三文科班政治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高三年级部

2014.9

高三政治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 试卷结构和特点分析

1.试卷结构和内容:本次考试的内容包括高一经济、高二哲学、高三政治学5本书中高考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确定这样的考查内容有如下考虑:一,会考临近有会考前提早演练的目的;二,使高三文科班学生尽早进行综合性训练,以适应高考要求(实际上,我们在第一次月考的时候就已经贯穿了这一思想)试卷结构:高一经济占26%;高二哲学占36%;高三政治学占38%。

2.试卷特点:

(1)紧扣教材、考纲,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试卷侧重强调对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考核,瞄准高考,符合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题命题大多着眼于基础知识,主观题的答案许多也直接来自于教材,例如第28题第一问,就直接考查了人大的职权;有的题目立意较新,设问较活,但答案还是直接来自课本,例如第26题考了关于青藏铁路的问题;第27题关于如何确立“新的经济增长点”所反映的哲学寓意。

(2)理论联系实际,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首先是试卷中反映了许多现实中的热门话题,如手机“彩铃”所反映的经济学道理;超级女声娱乐节目和蒙牛酸酸乳广告,提高木地板及其他高档消费品消费税的问题。

(3)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选择题中,学生只有深入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才能正确取舍。如第15题、22题、25题。简答题也是这样,例第26题、27题:26题从市场经济角度看,青藏铁路沿线各地政府应怎样确保自然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 27题主管首长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这要求学生要夯实基础,关注社会,有较强的理解、分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试题难度适中,有一定的梯度。选择题20、23、25题有一定的难度。材料分析题26题;27题第一问;28题的第二问;学生不易拿分。尤其是27题的第2问迷惑性强,许多学生答非所问。

二. 学生答卷情况及失分原因分析

从本次考试结果统计可以看出:单项选择题错误率较高的有第13、14、18、19、20、23、25题。材料分析题错误率较高的是27题。

本次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1.学生对基础知识及基本概念理解掌握不够。如单选题第6题,关于货币职能一题只要学生理解并掌握货币的5种职能就能选出正确答案,但部分学生仍未能正确做答。

2.学生审题不细,分析能力弱。第11题关于邮政局政企分离的材料,问从政治角度看,反映出什么道理,有部分同学未能审清题意误选了a项,经济学上的答案。

3.学生缺乏答主观性试题的正确思路和方法。表现在:

⑴学生答题抓不住要害、关键,答案前后重复,生搬硬套,语言准确水平有待提高;如第26题:从市场经济角度看,青藏铁路沿线各地政府应怎样确保自然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这一问题出错反映出学生从材料中概括、提炼观点的能力较差,本题答案本来从经济学角度: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两个角度去做答即可,但好多学生围绕可持续发展赘述了很多没有答到问题的本质。

⑵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不深刻,层次不清楚,语言不规范。不能把知识与材料结合,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欠缺,对教材知识的有效提取能力不够。如27题:学生不能针对材料,选择恰当的观点有层次地分析。一些学生答题时只是罗列观点,未联系材料分析,或联系材料分析不准确;个别学生基本的哲学观点表述不准确。

三.试卷给我们教学的启示

(1) 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强化基础,放低起点;重视抓主干知识、核心概念的理解;

(2)做好复习检查,经常检查复习效果,督促学生自主复习,使复习检查经常化、制度化,把基础知识夯实。

(3)抓课堂,课堂中精讲精练考点、热点、能力训练、单元测试、专题讲解,增大课堂信息量,最大程度上发挥课堂的作用。

(4)重视知识网络的构建

目前文科比较重视综合能力测试,问题所用的知识大多超过某一知识点、某一册书甚至某一学科。这要求学生必须从多角度和多层面去分析问题。因此在复习备考中要扎扎实实做好知识网络的构建工作。不仅要围绕核心概念,知识点、单元知识(或专题知识)建立单科内的微观结构,而且要建立单科和学科的宏观结构以及政史地之间的知识渗透,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知识整合能力。

(5)加强解题方法指导,提倡一课一题训练渗透,从审题、分析答案结构、答题反思等方面提升学生答题能力;

(6)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生活。高考试题一方面注重联系课本,另一方面注重联系实际。在复习中一定要准确地把握好联系的“度”,要让学生知道一些社会热点,并能运用课本知识去分析;真正培养起学生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以后的复习备考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发扬拼搏精神,更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加强交流与合作,只有主动积极备考,才能争取高考中的辉煌。

 

第二篇:高三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高三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出题是根据学校领导的布署,按照高考文综的要求来进行出题。从整个试卷来看,表述图文并茂,试卷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表述的图象和文字两大系统。全卷图表多达11幅,主要以地图和经纬网图为主。图象质量较高。地理试题的综合性较强,难易度较难------特别是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就选择题来说几乎每一个题就是一个综合题,思维量较大。总之,试题重视记忆、应用和创新相结合,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命题角度广、立意有新意。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试卷从两大题(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来看:得分率都不高,特别是选择题得分率偏低,好象学生的答案都是乱猜的;而非选择题部分,学生在答题中缺乏灵活性,得分率只有40%左右。

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有:审题不清,读图和析图能力差,无法从图上获取相关的解题信息,书写不规范,缺乏地理专业术语,地理知识的联系性差,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等。

三、今后的复习策略和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完善知识结构。

要对照考试说明,对知识再归纳、再整理,构建中学地理知识网络,使地理知识在头脑中有序存储,同时找出薄弱环节,查漏补缺。要充分利用在复习过程中做过的练习和考过的试卷,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地理学科内容多、范围广,因此一轮复习一定要狠抓基础,对知识进行全面梳理。首先,根据考点参考学案,打实打牢知识点,同时有效地突出重点;其次进行典型例题讲解,面向基础题,中档题;最后是少量练习,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已经复习过的知识加强反复(特别是那些学生反复错的重点知识),力争做到夯实基础,不出现知识的遗漏。

在课堂教学上,我们应用学案导学的办法。以市学案为载体,精研学案,进行导学,但是由于我校生源素质情况,我们又适当的把学案进行了划分,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划分为A、B块,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同时对学案进行了适当分解,基础知识部分由学生课前完成,完成后收交检查,上课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出现的问题反馈,然后是考查识记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填写的情况还是做的不错的,但是识记情况还不是很令人满意,这里还需要我们加大气力。我们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重点,通过学案,要求学生先学后讲,老师精讲,学生精练,老师跳进题海,学生逃出题海,训练有针对性、实效性,提高课堂45分钟

效率。减轻学习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学生读图、用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

地图被誉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它与文字是相辅相成的。图象知识的讲授,也就是地理知识的传授过程,掌握了图象知识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文字内容,教学中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这样才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建立空间概念。读图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建立空间概念的重要一环。在学习地图基础知识之后,要将读图训练贯穿在图象教学的始终,长期坚持,逐步提高。对学生进行填图、绘图训练有利于地理知识的巩固和地理技能的培养。同时,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建议学生和指导学生多看地图,学会从地图中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用图和析图的能力。

3、要教会学生审题和答题

在平时的练习和测试的讲解中,要注意教会学生审题和规范学生答题,这也是学生得分的关键。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审题和答题能力会有一定的提高。以后,在各种考试中遇到同样类型的题,学生也就会沉着冷静的答出高水平的题,从而为高考加分。

4、抓阶段性推进不放松

为此准备适当的答题训练,并且为了能够让学生尽快的进入高考角色,我们拟定了每日一练,每周一测计划,在这个环节上,我们组也是打破校址界限,网上研讨,定稿后,根据各自学生的差异,进行适当改动后,采用。对各种测试和大型考试的成绩及试卷分析,认真做好反思工作。

5、训练应试技巧。

一要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明确题目限制性条件,找准解题方向(生题找联系,熟题找差异)。

二要善于建立知识联系,确定答题的思考范围。如气候成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资源问题(开源、节流、评价、影响等)、地质作用(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区位因素(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地理规律(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等。

三要掌握表达的技巧,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达方法指导:

(1)少与多的技巧: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担心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的高考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则答案点多为善。

(2)具体与模糊的技巧: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作适度模糊处理,否

则可能自露马脚。如爪哇岛多地震的原因可答为板块交界处,但不能答为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3)条理段落的技巧:回答要条理清晰,脉络分明、逻辑性要强。做到条理化、要点化、序号化,不能自始至终一大段。

(4)主要和次要的技巧: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但若实在没把握,或担心抓不住要点,则可以主次一起抓,多多益善。但要注意把你认为最精彩,最重要的尽可能放在前面,争取给阅卷老师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6、一轮复习中渗透热点复习

结合平时的时事热点内容,联系地理实际内容来出些原创题目,从而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

高三地理组

2012-11-28

高三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高三地理组

2012-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