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20xx年3月)

注意事项:

1.本试题答题时间为90分钟,共100分。

2.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选出正确的答案后填在答题

栏内,主观题答案不要超出答题线范围。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刀耕火种”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是: ( )

A、石器 B、铜器 C、铁器 D、牛耕

2.“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的最高

评价 ( )

A、春秋时期的芍陂(que bei)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

3.下列关于小农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C.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D.小农经济限制了农耕技术的发展

4.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形态不包括 ( )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官民合营手工业

5.东汉时,杜诗发明的“水排”用于( )

A.农业灌溉 B.鼓风冶铁 C.汲取饮用水 D.排水防涝

6.下列关于官营手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 ②生产的日用品供官府、贵族消费

③生产条件优越,注重效益 ④产品大多非常精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是因为 ( )

A.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B.我国在商朝时即已出现商业繁荣的景象

C.商朝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促使商业繁荣起来

D.商朝人在商品交换中使用多种货币,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8.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 ( )

A粤商和徽商 B徽商和晋商 C闽商和粤商 D台商和港商

9.下列商业繁荣的现象不属于两宋时期的是 ( )

A.开封城内设有专业交易场所 B.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C.临安城内店铺林立,酒楼、茶馆、瓦子错落有致

D.出现了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10.资本主义性质的丝织业手工工场的机户与机工的关系,本质上是 ( )

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B.雇佣与被雇佣

C.机工依附于机户 D.支配与被支配

11.下列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B.历代封建王朝都继承这一政策

C.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确保财政收入,巩固封建统治

D.这一政策使我国古代的商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A.商鞅实行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12.下列关于明清时期实行海禁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统治者担心敌对势力与外勾结危及统治,故而实行海禁

B.海禁期间断绝一切海外贸易

C.实行海禁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边境安全

D.自然经济是实行海禁的经济和思想基础

13.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的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至: ( )

A 地中海地区 B 大西洋地区 C 莱茵河地区 D 黑海周围地区

14.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航海活动有:( )

①欧洲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②环球航行 ③抵达好望角 ④开辟到美洲的新航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④

A.火药 B.印刷术 C.造纸术 D.罗盘针

16.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对当时的地圆学说提供了确证的是

A.达·伽马的航行 B.哥伦布的航行 C.迪亚士的航行 D.麦哲伦的航行

17.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 ( )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18.新航路开辟后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集中表现为 ( )

A.资产阶级人数剧增 B.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

C.雇佣劳动力增加 D.封建主阶级衰落

19.17世纪的荷兰人被称作“海上马车夫”,主要是因为17世纪的荷兰 ( )

A.众多商船出入世界各地,贩运商品,掌握世界贸易霸权

B.是资本主义国家 C.赢得了国家独立

D.积极向海外殖民扩张,成为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

20.西班牙和葡萄牙最早走上殖民征服的道路,从政治上说是由于 ( )

A.两国国王都有扩张的野心 B.两国的封建统治都很薄弱

C.两国都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D.其他欧洲国家都处于分裂状态21.世界上

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是 ( )

A. 美国 B. 法国 C.英国 D. 德国

22.英国工业革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成就是 ( )

A .飞梭 B .珍妮纺纱机 C .水力织布机 D .改良蒸汽机

23.首届世界博览会1851年在英国举行,这届世博会反映了 ( )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

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 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 )

A. 蒸汽机车 B. 内燃机车 C.电力机车 D.汽车

25.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主要依据是 ( )

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B.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C.发展资本主义 D.吸取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26.洋务派最初创办的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是为了 ( )

A.攫取高额利润 B.辅助军事工业C.发展资本主义D.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27.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中的“近代”的含义主要是指: ( )

A.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B、产生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15.马克思认为帮助欧洲“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的中国古代发明 ( )

C.由私人投资兴办的 D受外商企业的刺激而兴起 28.1912~19xx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迅速发展,其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 )

A.纺织、面粉业 B.造纸、化工业 C.榨油、火柴业D.钢铁、石油业

29.下列企业,与继昌隆缫丝厂性质相同的是( )

A.汉阳铁厂 B.湖北织布局 C.开平煤矿 D.发昌机器厂

30.“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

南海关每年进口的洋布就减少了10万匹。”这个变化说明洋务运动( )

A.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C.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D.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和科技人员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分40分。)

31.(共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材料二 “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 ——《中国商业简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商业市场的什么特点?说明了什么?(6分)

(2)材料二所描述的现象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与材料一相比这一时期的市场出现了什么

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6分) 32.(14分)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

这场革命虽然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大

改变了世界面貌。1870的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发

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阅读材料】

材料一: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人类历史

实现了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的重大跨越,开始了工业文明的全球扩张。

材料二: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民众同挤

一列火车,还得处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

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材料三: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回答: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问题:

(1)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分别是什么?(4分)

(2)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各举两例)(4分)

(3)两次工业革命中交通工具变革有哪些重大发明(各举两例)?(2分)

(4)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交通运输工具不断改进对社会发展有何作用(4分)

33题:(共14分。)

简述19世纪六十代至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并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第Ⅰ卷选择题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答案(40分)

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材料二 “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

也。” ——《中国商业简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商业市场的什么特点?(4分)说明了什么?(2分)

①定时开市闭市,日中开市,黄昏紧闭;设有专职官员管理市场。4分

②说明唐代商业受到官府的严格限制。2分

(2)材料二所描述的现象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2分)与材料一相比这一时期的市场出

现了什么变化?(2分)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①宋朝。②买卖的时间不受限制,早晚都可经营。③因为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限制。

32.(共14分)【阅读材料】

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然

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大改变了世界面貌。

1870的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

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材料一: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人类历史

实现了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的重大跨越,开始了工业文明的全球扩张。

材料二:“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民众同挤一

列火车,还得处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

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材料三: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回答】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问题:

(1)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分别是什么?(4分)

答:前提: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 (1分)

条件:①海外殖民扩掠夺②圈地运动的进行③手工工场的发展(1点1分)

(2)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各举两例)(4分)

答: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制造、棉纺织业 (各1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工业、石油工业 (各1分)

(3)两次工业革命中交通工具变革有哪些重大发明(各举两例)?(2分) 答: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汽船(1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灯、汽车(1分)

(4)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交通运输工具不断改进对社会发展有何作用(4分)

答:作用:①使长途运输更加方便,地区之间联系日益密切,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②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了冲击,有利于工业文明向全球的拓展。(4分)

33.问答题:(共14分)

简述19世纪六十代至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并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6分)

原因:

(1)列强入侵逐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19 世纪末,初步发展。(4分)

原因:

(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4分)

原因:

(1)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3)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第二篇: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中国农耕经济在起源时就形成了明显的区域特色。下列考古材料最能反映长江流域原始农业特点的是( )

A 猪骨骨骸 B 储粮窖穴 C 稻谷遗存 D 碳化粟粒

2、 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 重视祭祀 B 农业立国 C 民贵君轻 D 迷信鬼神

3、 下列关于井田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它是一种国有土地制度,土地归全国人民所有 B 井田制下“公田”和“私田”之分

C 井田制在法律上被废除是战国时期 D 井田制在耕作方式上主要采用奴隶集体耕作方式

4、 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其中的“民得买卖”指的是( )

A 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公田”B 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土地

C 封建国家可以买卖农民 D 封建国家买卖农民的土地

5、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井田制的实施 B 初税亩的实施 C 土地兼并普遍存在 D 均田制的实施

6、自宋代以来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这一方式下( )

A 政府对百姓的控制加强 B 农民完全脱离了政府的剥削

C 农民对国家依附关系加强 D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松弛

7、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 南方人口增加 B 经济重心南移 C 南方商业萧条 D 南北风俗融合

8、中国古代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是在( )

A 两晋之际 B 东晋南朝 C 中唐以后 D 南宋时期

9、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重心有北方黄河流域移至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因素是( ) ① 中原人口南迁使劳动力得到补充 ② 南迁人口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 南方长期是中国古代政治中心 ④ 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0、19xx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遗址中发现了一件缂丝腰带,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件缂丝实物。这件缂丝腰带出现的最早朝代是( )

A 春秋时期 B 西汉C 唐朝 D 明朝

11、“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反映了( )

A 中国麻纺织业的兴盛 B 棉布因其实用广为流行

C 中国传统丝织业衰落 D 中国棉纺织技术的发达

12、瓷器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发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新石器时代广泛使用瓷器 B 东汉制瓷业成为独立部门

C 隋唐时期彩瓷进入了成熟期 D 景德镇在宋代成为“瓷都”

13、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力天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专制制度的衰落

C 西方文明的影响 D 抑商政策的松动

14、下列关于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双季稻大范围的扩种 B 玉米和番薯被引进

C 农民对国家的依附更强 D 棉花广泛种植

15、明清时期,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初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种“变异”指( )

A 地方商帮兴起 B 高产农作物的引进C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 赋税政策的变革

16、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史实能够说明这一论点的是( )

A 租佃制经营方式全国推广 B 世界白银一半流入中国

C 工商业市镇在江南大量出现 D 丝织业主雇之间“计日受值”

17、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 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 积极发展国内商品经济

C 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D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18、唐朝时期,我国历史上出现第二次人口南迁的高潮是由于( )

A 安史之乱 B 八王之乱 C 七国之乱 D 靖康之变

19、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将商人们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其目的是( )

A 调动商人从事商业活动的积极性 B 驱使商人为政府服务

C 为了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 最大限度地维护商人利益

20、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晋商等商帮活跃时期是

A 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 ( )

21、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洋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该观点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 航海家所起的作用是次要的 B 企业家为航海家提供了物质支持

C 企业家与航海家同等重要 D 资本主义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动力

22、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 )

A 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得速度加快 B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C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 D 工业革命的成果扩展到世界各地

23、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的航海活动:过去,欧洲人总以为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

A 欧洲发现 美洲文明遭遇 全球史观侵犯 B 欧洲文明遭遇 美洲侵犯 全球史观 发现

C 欧洲侵犯 美洲发现 全球史观 文明遭遇 D 欧洲发现 美洲侵犯 全球史观 文明遭遇 24、17世纪时,荷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对“海上马车夫”的准确理解是 ( )

A 荷兰的造船业最发达 B 依靠替别国 运输商品赚钱

C 荷兰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D 荷兰的交通运输业发达

25、“英国人安东尼培根是一名奴隶贩子,从1768年开始就从事黑奴贸易, 八年中,他竟赚了76000英镑。他用这笔前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

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材料在本质上反映了 ( )

A 黑奴贸易使英国人获利丰厚 B 非洲沦为了欧洲列强的殖民地

C 黑奴贸易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 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三、材料解析题

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