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实战心得

电视摄像实战心得

2006-3-9 21:14:22

电视摄像这项工作具有较强的挑战性,实践性很强,仅靠从书本学来的知识远远不够,还要不断地从实践中学习总结,不断地向同行请教借鉴,才能逐步提高。

调整好寻像器

要确保拍到曝光正确的电视画面,首先应该调整好我们赖以作参考的寻像器。具体做法是:将摄像机置于彩条状态,用彩条信号调节寻像器对比度、亮度、屈光值和峰值参数,使寻像器中彩条信号的黑白图像各灰度层次分明,清晰。另外,一般摄像机都有斑马纹提荆蚩?nbsp;“斑马纹”(ZEBRA)开关,使寻像器中出现“斑马纹”,根据“斑马纹”提示调整光圈就可获得合适的曝光值。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许多摄像机,可以通过菜单对“斑马纹”电平进行重新设定。有的是信号在70%―80%时出现“斑马纹”,为最佳曝光区域,有的是信号≥90%时出现,“斑马纹”出现的地方接近过曝光,就要考虑减小光圈或其他办法,使画面曝光准确。

光学调节,正确曝光

影响曝光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光线环境的影响。光学调节是确保正确曝光的首要操作。

摄像机的光圈系数一般为F1.6-F16。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即摄像机的增益在0dB时,改变光圈就可实现正确曝光。摄像机的光圈有自动和手动两档,手动时可配合瞬时自动按钮测光。不太紧急的情况下,提倡使用手动档,它配合瞬时自动按钮测光,曝光比较准确。首先,可利用自动功能大体上测得光圈值,然后根据“斑马纹”提示手动调节一下。如果镜头内有大面积的高亮范围,自动光圈比正确曝光值偏低,观察寻像器手动把光圈加大一点。反之,如果取景范围内有大面积的黑色,使用自动光圈的话,光圈会开得过大,可能造成主体过曝光,应将光圈收小点。自动光圈主要应用于抢拍时使用,它的平均值可以通过菜单调整,加减0.5-1档的自动光圈量。它使用起来方便,但不准确。

在强光下拍摄,要对光线进行衰减。专业级以上的摄像机都安装了衰减光线的中性密度滤色镜,可根据光线的情况选择使用。但有些低档的摄像机没有中性密度滤色镜,要配合电子快门来衰减光线,否则无法进行白平衡的调节。

在背景很亮的情况下拍摄(逆光),为了主体曝光正常,背景可能过亮而限幅,此时可以打开摄像机的自动拐点电路(AUTO KNEE),将正确曝光的动态范围提高600%。逆光的景物边缘被照亮,形成轮廓光的效果。当然,这种情况下最好在主体前补充光照,减小亮暗反差。在拍摄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需要补光的情况,这时要求人工光和自然光的色温统一起来。否则的话,拍出的画面颜色会失真。当然,如果我们用反光板补光的话,就不用考虑这些问题了。

黑白平衡的调整和色彩还原

白平衡的调整,一般分为2步。首先是滤色片的粗调,根据不同的光照条件选用不同的滤色片。其次是电子调整,拍白色物体,拨动白平衡开关,当寻像器显示OK时,白平衡调整完毕。摄像机的全自动白平衡功能,可以根据光线情况自动调节白平衡,使不断变换的场景白平衡基本准确,但缺点是不够准确。

黑平衡的调整是为了使摄像机画面在黑暗的地方也不偏色,它与场景没有关系,每周调一次即可。白平衡的调整按照先白平衡,再黑平衡,最后白平衡的顺序将会得到更好的图像。

黑白平衡的调节是为了获得正确的色彩还原,但有时我们也需要一些特殊的画面气氛,如早晨和黄昏,色温较低,人们的视觉经验是一片金黄,如果我们把白纸对着太阳调白平衡,将不会得到理想的效果,此时,可以用5600K的滤色片,不用调节白平衡,直接拍摄就可以。

电子快门的使用

摄像机在拍摄快速运动的物体时,例如赛跑、跳水、球赛等场面时,图像容易模糊。而电子快门的提升恰恰增加了运动物体的清晰度,但却牺牲了灵敏度,使曝光量下降。另外,动态分解力的提升也使有些画面看起来不真实,如喷泉就成了一连串的水珠。清晰扫描功能是可变速电子快门的高科技应用,能准确控制CCD的快门速度,以便与计算机显示器的扫描频率一致,拍摄显示器时,条纹就会减少或消失。

变焦距镜头的使用

根据视场角和焦距的大小,镜头可以被分为标准镜头、广角镜头、长焦镜头。通常,把焦距与像平面对角线接近或相等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水平视场角为45°,焦距通常为25mm。广角镜头指焦距小于25mm,水平视场角在60°-130°的镜头。130°-180°之间的镜头称为超广角镜头或鱼眼镜头。长焦镜头是指焦距大于25mm,水平视场角小于40°的镜头。景深指被拍摄主体前后景物清晰的范围。广角镜头的视角大,景深大,可用于拍摄全景、跟拍、新闻、球赛等,但广角镜头容易变形,一般拍摄时不能离主体太近。长焦距镜头,视角小,景深小,透视弱,主体向背景靠拢。用长焦拍摄可以虚化背景,利于突出主体,画面比较生动。但长焦镜头容易抖动,所以长焦最好配合三角架或其它的支撑物来使用。作为一名摄像人员,拍摄时只要条件允许应尽可能使用三角架。

近距特写 :一般镜头的聚焦清晰范围在0.9m至∞,而近距(MACRO)功能可以拍摄距镜头几厘米的小物体。方法为:将镜头置于MACRO,聚焦为∞,变焦环设为手动,手动调节变焦环,使被拍摄对象清晰。

录制声音

在录制声音时,一般摄像机都有自动和手动两档音量控制,自动操作比较方便,但在声源电平低的情况下,容易引入噪声,一般电视人物的同期声采访用手动档,并配合指向性话筒,而不能随意使用机载话筒。我们也不要太相信电平表的摆动,有时话筒线接触不好,从

电平表上不一定看出来,最好用监听耳机或摄像机本身的监听喇叭,来判断录音的好坏。

记者着装

最后说一下采访记者的着装问题。我认为记者的着装应视采访的环境而定,不能和环境情况反差太大。曾经看过某电视台做的一期新闻节目,记者到一个很穷的革命老区采访,当地老百姓穿得比较破旧,而前去采访的主持人则身穿崭新的毛领大衣,带着皮手套,两者对比相去甚远,再加上主持人冷漠严肃的表情,虽然节目内容还可以,但从画面上看非常别扭,这样的情况,应力求避免。如果记者在着装上和环境格格不入,容易与采访对象产生距离,沟通起来也就麻烦。电视节目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哪一个人就能单独完成的,它需要艺术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紧密团结协作。在观众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和媒体日益发达繁荣的信息时代,要求我们每一个电视节目制作人员,在各方面都要努力学习,从每个细节做起,才有可能做好电视节目,赢得一席生存之地。

参考书目:

《摄影构图》 郭艳民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作者单位:青岛城阳广播电视中心)

作者:刘风奇 刘啸兵 来源:青年记者

 

第二篇:电视摄像1

电视摄像

摄像机的操作使用

1、摄前准备

(1)电源和磁带 (3)摄像机电缆 (5)彩色监视器

(2)话筒 (4)三脚架 (6)照明设备

2、摄像调整

(1)拍摄准备 (6)调整黑白平衡

(2)选择滤色镜(档) (7)聚焦调整

(3)调整光圈----正确曝光 (8)总黑台阶电平(Master Pedestal)调整

(4)电子调节:电子调节可包含增大增益、加大超(9)高亮背景调节

级增益以及采用电子快门。 (10)同步锁相调整(H , V , fs)

(5)高亮背景调节 (11)其他调整

摄像机组成及使用

(一)、摄像机组成

1、光学系统 2、光电转换系统 3、自动控制系统 4、图像信号处理系统

(二).成像装置

▲摄像管:通过靶面光敏材料和管内电子扫描作用,产生图像的电信号。摄像管性能(靶面材料、直径大小)决定所摄图象质量。

▲电荷耦合器(CCD):从电子转移方式分两种:

——行间转移(IT),结构简单、体积小、价格低,但强光下易产生垂直拖尾现象。

——帧-行间转移(FIT),图象质量高、结构复杂、价格高,常用于广播级摄像机中。

CCD芯片的像素大小决定它的清晰度和灵敏度。

第一章 电视画面

定义:电视画面是指由电子摄录系统拍摄和制作的,由电视屏幕显现的图像。

一、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屏幕显示、平面造型、框架结构)

1、屏幕显示(受像素、色彩还原、亮度影响)具有以下特点:

1)电视画面色彩夸张 3)电视画面有强光漫射现象

2)电视画面无纯黑部分 4)电视信号与屏幕上光点亮度消失不同步

2、平面造型:视画面的平面造型是要在二维平面中创造出三维空间感

1)利用人眼视觉经验创造纵深感的立体空间

物体尺寸:近大远小 物体影调:近浓远淡 物体线条:近疏远密

2)利用画面中的运动物体创造纵深感的立体空间

3)用摄像机的运动创造纵深感的立体空间

3、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在电视画面造型中起界定、平衡、间隔、创造比例的作用。

1)景别:框架对景物不同范围的截取。

2)构图:框架中景物的相对位置安排。

3)平衡:框架给画面的平衡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基底。

二.电视画面的时间特性:主要表现为单向性、连续性、同时性

三.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

1、表现具象

画面:具体、直观、形象的景物(具象)

2、表现运动(电视画面造型的灵魂)

表现具象不是电视的专利,表现运动,是电视电影与绘画、雕塑、摄影的最大区别。

动、静对比突出主体(主体动,陪体静)

静、动对比突出主体(主体静,陪体动)

动、动对比突出主体(主体来,陪体去)

3、运动表现(画框运动)

定点(机位不动,镜轴动)景物移动——摇

定点(机位不动,变焦)景物由小变大——推

定点(机位不动,变焦)景物由大变小——拉

不定点(机位动)跟着景物移动——跟

景物不同机动——移

景物由小变大——推

景物由大变小——拉

特点:推、摇、跟、移的综合运用,使单一镜头多角度、多景别、多层次连续不断的表现景物,创造出流动、变化丰富多彩的电视画面。

四.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

(一)、画面信息清晰准确、简明集中

1、画面的中心内容和形象主体

(1)安排在几何中心

(2)安排在“黄金分割点”上

(3)避免背景的干扰

2、画面造型表现及结构安排(构图)

①均衡构图②对角线构图

③S型构图④九宫布局

⑤三角形构图

(二)、画面色光还原力求真实、准确

1、色彩还原

(1)白平衡调节:(R、G、B)基础电平

(2)色温的变化:(早、中、晚、顺光、逆光)

2、光还原

(1)自动光圈:光变化均匀(好)光变化大(明/暗、顺/逆—不好)

(2)手动光圈:(按具体情况具体处理)避免泛白、拖尾(金属物处理)

(三)、镜头运动力求稳定、流畅、到位。

1、稳定:推、拉、摇、移、跟不能晃动

2、流畅:

(1)运动速度要渐变(慢—快,快—慢)

(2)运动过程不能停顿(或来回运动)

3、到位(准)

(1)景别的变化要到位

(2)捕捉景物的构图要到位

(3)聚焦要准确到位

*镜头的运用规律(推、拉、摇、移、跟)是人观察事物视觉规律的运用。

(四)、现场同期声的采录

第二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

第一节 景别

(一)、景别的定义

景别: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呈现的大小和范围。

决定景别大小的因素:

(1)摄像机和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

(2)摄像师使用的摄像机焦距长短。

(三)电视景别的作用

(1)景别的变化带来的是视点的变化,它能通过摄像造型达到满足观众从不同视距、不同视角全面观看被摄体的心理要求。

观众在看电视时与电视机屏幕的距离是相对稳定不变的,画面景别的变化使画面形象时而呈现全貌,时而展示细部;时而居远渺小如点,时而临近占满画框;从视感知上使观众或远或近地观看一个物体成为可能。电视景别的变化,适应和满足了人们的审美心理要求。

(2)景别的变化是实现造型意图、形成节奏变化的因素之一:在电视画面的造型表现和画面镜头中,不同景别体现出不同的造型意图,不同景别之间的组接则形成了视觉节奏的变化。观众不仅在画面时空和视距的变化中感受到了摄像者的画面思维,而且也以景别跳度、视点跳度的大小、缓急中具体地感受到整个电视片或电视节目的节奏变化。比如远景画面接大全景画面,再接全景画面,节奏抒情、舒缓;两极景别的镜头组接如全景接特写,节奏跳跃、急切。

(3)景别的变化使画面被摄主体的范围变化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向性,从而形成画面内容表达、主题诉求和信息传递的不同侧重和各自意蕴。

第二节:拍摄角度

拍摄角度具有以下功能:

体现空间中的人物位置关系及叙事关系

强化、夸大或缩小原有场景空间的透视关系

表达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表现电视工作者对被摄主体的态度

一、拍摄方向

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水平平面上360°范围上的相对位置。

不同的拍摄方向包括正面、斜侧面、侧面及背面拍摄。

1,正面拍摄

作用:

a,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

b,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横向线条

c,在拍摄人物时,可以看到人物完整的面部特征和表情动作

d,在正面拍摄时,有利于被摄主体与观众的交流,产生亲切感

e,在正面拍摄时,容易显示出庄重稳定、严肃静穆的气氛

不足:

a,空间感透视差

b,画面构图容易显得呆板、无生气

c,前面的被摄物体容易挡住后面的物体,使画面信息表现不完整

2、正侧面拍摄

作用:

a,有利于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运行姿态及轮廓线条,表现被摄主体的强烈运动感和运动的特点 b,在表现被摄主体之间的关系时,适合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冲突和对抗

c,可以表现出被摄主体交流双方的神情,兼顾双方的活动,表现出平等关系

不足:

a,只能表现出被摄主体的正侧面,空间透视感较弱

b,被摄主体与观众间缺乏交流

3、斜侧面拍摄

作用:

a,画面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纵深感和物体的立体形态,产生明显的透视效果;

b,使被摄主体的横向线条变成斜线,画面生动活泼;

c,侧方向有利于安排主、陪体,区分主次关系,突破被摄物体的作用。

4、背面拍摄

作用:

a,使背景中的事物成为画面的主要对象,将主体与背景融为一体;

b,观众不能直接看到被摄主体的面部表情,给观众积极思考和联想的空间;

c,表现人物在特定环境下难以表现的心理状态。

二、拍摄高度

指摄像机在拍摄景物时,摄像机轴线与被摄物体水平线在垂直面上形成一定的夹角。

拍摄高度的变化造成画面中地平线的变化,从而改变画面构成。

1、平摄

作用:

a,被摄主体不容易产生变形;

b,画面结构稳定,观众与被摄主体,在心理上是平等,可以反映出亲切的冷静的情绪,表现一定的交流感; c,平摄的画面感觉客观、公正,是新闻拍摄常用的角度;

d,当平摄与运动拍摄相结合时,会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常常代表拍摄人物的主观观点; e,在用长焦距镜头进行平摄时,可以压缩纵向空间,使画面形象饱满。

不足:

a,不利于表现空间透视和层次;

b,画面中的地平线处于画面中央位置,使画面产生分割感,使画面显得呆板、单调。

2、仰摄

作用:a,具有净化背景、突出主体的作用;

b,有利于强调其高度和气势;

c,在表现跳跃、腾空等动作时,仰摄夸张跳跃高度和腾空动作,使画面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d,仰摄突出、夸大了画面前景,压缩背景,增强人物与环境的空间关系,造成强烈的距离感和透视感; e,仰摄使被摄主体处于心理优势;同时被摄主体呈现稳定的三角形构图。因此,被摄主体比平时挺拔高大,可以表现敬仰、自豪、骄傲等感情色彩。

不足:a,在广角状态下近距仰摄会产生严重的变形,因此摄像师在具体拍摄时必须注意镜头焦距、拍摄距离和拍摄角度三者的关系;

b,容易出现过于概念化的画面,仰摄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运用不当会使摄像师的态度暴露,引起观众的反感。

3、俯摄

作用:a,有利于展示场景内的景物层次、规模,常被摄像师用来表现场景的整体气氛和宏大场面,给人宽广辽阔的视觉感受。

b,可以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轨迹和被摄主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在某种情况下。

c,被摄主体显得萎缩、渺小,仿佛受到压抑,画面往往带有贬低、蔑视的意味。

d,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阴郁、悲伤的情绪和气氛。

不足:a,不适于表现被摄主体与观众的平等交流和正常的情感。

b,不利于表现被摄体之间细致的情感交流。

c,当被摄主体与地面景物色彩相近时,较难突出被摄主体,在拍摄时,应考虑到运用构图、色彩、影调和运动等技巧突出被摄主体。

4、顶摄

a,日常生活中很难找到的视觉经验;

b,画面表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观众具有极度的视觉优越感;

c,强调被摄对象之间相互关系,以及地面上的各种线条,使画面富有图案形式美感。

三、摄像角度选择和拍摄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角度的合理性

摄像师首先需要注意被摄主体的特征,符合观众的观看习惯。

2、必须对场景段落进行考虑

摄像师必须根据拍摄内容和风格样式,以一个场景甚至整个影片的总体视觉效果决定拍摄角度

3、在利用不同的拍摄角度表现人物时必须注意对人物性格的描述

不同的拍摄角度可以引起观众不同的观看心理,形成对被摄人物或褒或贬的表现。

第四节:构图

电视摄像构图是将有关被摄对象的一切因素,包括光线、色彩、线条、影调等造型因素,综合在同一画面之中的过程。

从本质上说,构图是指画面的形式结构,它必须要为主题和内容服务。

构图的首要任务是突出主体形象。

一、电视摄像构图特点

1、构图特点

变化运动性

多点固定性

简洁明确性

整体一次性

2、构图形式

①按照画面内存在的外在线条结构的不同,可分为水平线构图、垂直线构图、斜线构图、曲线构图、黄金分割构图(九宫格式构图)。

②按照构图形式是否变化,可分为单构图、多构图

③按照摄像机和被摄对象之间的动静关系,可分为静态构图和动态构图。

3、构图要求

①要鲜明的揭示主题

②要有力的突出主体

③要巧妙的形成均衡

④要大胆的打破成规

二、画面构图的形式元素

1、光线

光线在画面构图中的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①光线可以表现时间,创建空间

②光线可以突出主体,美化形象

③光线可以营造气氛,刺激心理

2、色彩

在应用色彩构图的过程中都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①画面色彩的选择要恰当和谐均衡

②画面色彩的运用要特色简洁

③画面色彩的夸张要适时适度

④画面色彩的还原要真实正确

3、影调

影调是指画面中的影像所表现出的明暗层次关系和明暗关系。

在电视摄像中,影响画面影调的因素主要是光线的强弱和角度的变化。

①影调的种类

a、按照从画面明暗分布划分,可以分为亮调、暗调、中间调三种形式

b、按照从画面明暗对比(反差)划分,可以分为硬调、软调和中间调

c、按照不同基调在画面中占统治地位划分,可以分为高调、低调、中间调

②影调的运用

a、利用影调塑造被摄对象

b、借助影调形成空间深度

c、依托影调渲染环境气氛

d、把握影调均衡画面结构

4、线条

线条,是画面构图的视觉元素之一,是画面“骨架”。

世间万物都有其外在的形式,这就是线条。

①线条的种类

a、按照线条的形式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

b、按线条所在位置的不同分为外部线条和内部线

c、按线条是否存在分为实线条和虚线条

②线条的运用

a、要注重选择和提炼

c、要注重传递和感染

b、要注重展现和表达

三、电视画面的结构成分

1、主体

主体是电视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

是摄像师用于表现主题思想、构成电视画面的主要部分

在画面中起到主导作用,通常是整个画面的焦点所在

主体在电视画面中具有以下作用:

(1)主体在内容上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

(2)主体在构图形式上起到了主导作用

2、陪体

陪体是和主体密切相关并构成一定情节对象的画面构成部分。

陪体在画面中可以是完整的形象,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形象。

陪体在影视中的地位是相对主体而言的。

陪体目的主要是陪衬、烘托、突出、解释和说明主体。

(1)陪体在电视画面中具有以下作用:

①陪体可以渲染、烘托画面的主体形象,对主体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帮助主体说明画面内涵,使观众可以更精确的理解主体特征、神情动作及内在含义等。

②陪体丰富了画面内容,可以起到对构图的均衡和画面的美化作用。

(2)主体与陪体的出场关系

①主体和陪体同时出现

②主体和陪体不同时出现

a、主体先于陪体出现在画面上

b、陪体先于主体出现在画面上

3、前景

在电视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或是靠近镜头位置的人物、景物,统称为前景。

(1)前景在电视画面中的作用

①突出富有意义的人物和景物,帮助主体表现主题内容,推动事件的发展,或者与主体形成某种蕴含特定意味的对应关系,以加强画面效果。

②增加画面的表现内容,突出季节特征和地方色彩,有助于表现拍摄场面的气氛,加强画面的真实性。 ③前景的运用可以强化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增加画面的视觉空间深度。

④前景可以均衡构图和美化画面,特别是框架构图,使画面产生一种形式美感。

⑤在运动摄像中,前景的运动和变化,可以强化节奏感和韵律感,活跃画面气氛或强化情绪的表达。 在实际拍摄中,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①前景的选择和处理应以烘托、陪衬主体,更好地为主题思想服务为前提,不能分割、破坏画面,影响主体的表现,在构图中应给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

②前景通常属于陪体或环境的一部分,视觉表现应弱于主体,防止出现前景喧宾夺主或主次不分的画面。 ③前景应富有装饰性,有利于美化电视画面,通常应该具有明显的形状,不应让观众花费太多的精力去猜测前景的内容。

4、后景:指那些位于主体之后的人物或景物。

(1)后景的作用

①后景可以形成与主体的特定联系,增加画面表现内容,烘托主体形象,帮助主体揭示主题,并推动事件的发展。

②利用后景可以再现环境的地方、时代特征,表现环境的气氛和意境,丰富画面结构,产生强烈的生活真实感。

③增加画面的空间深度和透视感,使画面呈现出多层立体的造型效果。

(2)在选择和处理后景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后景应力求简洁、明快,尽可能使后景既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又不至于破坏主体的表现和主要内容的表达。

②后景在视觉上重要性要弱于主体。

③在纪实节目的拍摄中,摄像师应适当的安排后景,使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层次。过于“干净”的后景会产生人为安排的虚假感觉,破坏画面的真实性。

5、背景:背景是指画面中位于主体背后的景物。

(1)背景的作用

①背景主要发挥环境表现的功能,通过表现人物和事件所处的环境,丰富画面内容,揭示画面内涵,反映出地理特征和时间特点,起到对主体烘托的作用。

②增加画面的景物层次,拓展画面的纵深空间,形成一定的透视关系。

③通过色彩、影调等视觉元素均衡视觉画面构图、美化画面产生类似图案形式的美感。

(2)在安排背景时应注意

①构图时应注意主体与背景的明暗、深浅、动静及虚实关系。在拍摄中,通常选用浅色或深色的较为单一的背景,目的是与主体形成对比,突出主体,强化主体的视觉表现。

②在全片或在一场戏中背景应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和统一性,能够体现出场景发生的真实环境,避免出现在镜头的切换中出现背景的剧烈变化。

③背景应尽量简洁,其视觉表现不能超过后景,更不能超过主体,影响主体的画面表现。

※背景与后景

后景位于主体之后,是与前景相对而言的,因为场面调度和摄像机机位的多向变化,后景也有可能相应地转换位置而成为画面中的前景。

背景则属于距镜头最远端的“大环境”的组成部分,只能起到主体背后的“衬底”作用。

第三章 固定画面

固定画面是与运动画面相比较而定的,机位、光轴、焦距三不变是拍摄固定画面的前提条件。

第一节固定画面的概念及特点

1.固定画面是指摄像机在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镜头焦距固定时拍摄的电视画面。在固定画面中,人物可以运动、光影可以变化,有一点是不动的,就是画面框架。

2.固定画面的特点就是:稳定,连续

第二节 固定画面的功用及局限

固定画面的功用:

(一)固定画面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

由于固定画面消除了画面的外部运动因素,即摄像机的运动和画面框架的移动,因此固定画面中背景和环境的表现,能够在观众的视线中得到较长时间、比较充分的关注,在视觉语言中常常起到交待客观环境、反映场景特点、提示景物方位等作用。

(二)固定画面对静态的人物有突出表现的作用

这里所说的静态,是指人物不发生较大位移变化的情况,并不排除人物的语言、神态及表情动作的变化与表现。比如说,对一些重要人物,用固定画面拍摄其静态,符合观众“盯看”和“凝视”的视觉要求。

(三)固定画面能够比较客观地记录和反映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和节奏变化

运动画面中,由于摄像机追随运动主体进行拍摄,背景一闪而过,观众难以以一定的参照物来对比观看,因而也就对主体的运动速度及节奏变化缺乏较为准确的认识。

(四)固定画面可以利用框架因素突出和强化动感

通过静态因素与运动因素的“冲撞”而以静衬动,是强化运动效果的有效手段。固定画面中最积极、最显著的静态因素就是画面框架。运用框架因素来反衬运动因素,往往能使运动对象的动感、动势得到突出甚至是夸张的表现。

(五)固定画面富有静态造型之美及美术作品的审美体验

运用线、形、色、光线、影调等造型元素拍摄出优美的固定画面,应该是电视摄像人员首要的立身之本。而与绘画艺术和摄影艺术相比,几乎与现实生活一样丰富,真实而同步的视觉形象和光影变化等又是属于电视画面造型艺术的特长和优势。

(六)固定画面便于通过静态造型引发趋向于“静”的心理反应

固定画面静的形式,能够强化静的内容,给观众以深沉、庄重、宁静、肃穆、压抑、郁闷等画面感受。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可以抓住固定画面在心理感受上与运动画面偏向于“动”的心态的不同之处,来为所表现的内容和主题服务。

(七)固定画面与运动画面相比,镜头表现出一定的客观性

运动画面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摄像者进行推、拉、摇、移、跟等运动拍摄时,观众所看到的画面外部运动过程就等于是构图、调整的过程。

(八)运动画面与固定画面所表现的时间感觉不同

从画面所表现的时间感觉来说,运动画面有一种“近”的感觉,即正在发生、正在进行的时间感;而固定画面则易于表现出“远”的感觉,如时间上的过去感、历史感和往事感等。

固定画面的局限:

1、固定画面视点单一,视域区受到画面框架的限制

2、固定画面在一个镜头中构图难以发生很大变化

3、固定画面对运动轨迹和运动范围较大的被摄主体难以做到很好的表现

4、固定画面难以表现复杂、曲折的环境和空间

5、固定画面不如运动画面那样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记录和再现一段生活流程

第三节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求

1、捕捉动感因素,增强画面的内部活力

2、注意纵向空间和纵向深度上的调度和表现

3、注意固定镜头的流畅感

4、构图的艺术性和可视性

5、“稳。”

第四章运动摄像

1、被摄主体的运动

2、摄像机的运动

3、综合运动

一、运动画面的特征

第一:画面表现的运动性

第二:时空表现的完整性

第三:视觉感受的真实性

第四:心理体验的一致性

二、被摄主体的运动

第一,我们说被摄主体的运动本身就具有无限的,永恒的视觉美感和造型意义。

第二,被摄主体的运动在摄像造型中具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表现意义。

第三,运动形式成了一定的运动速度和运动节奏,这些运动速度,节奏的变化在电视画面中具有不同的感情意味和艺术表现力。

第四.被摄主体的运动是场面调度和运动摄像的内在依据及外在表现。主体运动决定了机位设置、开机时间和场面调度。

第五.对人而言,运动的具体形式和基本单位是动作,通过个性化特色的动作可以反映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

第六.对被摄主体运动的造型要借助与电视画面的框架关系,才能得到更好的表现。

三、摄像机的运动

摄像机的运动,使电视画面外部运动的主要因素,它分为两类:一类是间接的动,主要通过蒙太奇剪辑完成机位运动,全----近;另一类,直接的摄像机运动,镜头的运动是直接由画面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运动摄像的结果。

⑴镜头的光学运动,推,拉。

⑵摄像机机位运动,移、跟、升、降(推,拉)

(3)摄像机光轴运动,摇。

推摄

(一)推镜头的画面特征

第一:形成视觉前移的效果

第二:被摄主体由小变大

第三:落幅是重点

(二)推镜头的画面表现力:

第一:突出主体人物,突出重点形象;

第二: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第三:推进速度的快慢影响画面的节奏。

(三)推镜头的拍摄

1、推镜头应该具有明确的意义;

2、始终保持被摄主体的中心位置;

3、落幅要准;

4、推镜头的画面节奏必须合理。

拉摄

(一)拉镜头的画面特征:

1、形成视觉后移效果;

2、被摄主体由大变小,环境由小变大。

(二)拉镜头的画面表现力

1、有利于表现被摄主体和主体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

2、画面构图的多结构变化;

3、形成对比、反衬、比喻等效果。

4、拉镜头常被用作结束性、结论性的镜头。

(三)拉镜头的拍摄

拉镜头的拍摄除镜头的运动方向与推镜头正好相反外,其他在技术上的问题与推镜头大体相同。 摇摄

(一)摇镜头的种类及画面特征:

1、机位固定,但拍摄角度变化;

2、保持空间关系不变;

3、可以调整观众的视线。

(二)摇镜头的画面表现力

1、展示空间,扩大视野;

2、交代同一场景中物体间的内在联系;

3、表现特定的情绪。

(三)摇镜头的拍摄

1、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2、控制好摇摄的速度和节奏;

3、拍摄过程力求完整。

移摄

(一)移镜头的画面表现力

1、开拓画面空间,表现宏大场面;

2、表现某种主观倾向,具有更强的真实感和现场感;

3、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二)移镜头的拍摄

1、保持画面的平、稳、准、匀;

2、注意画面的节奏;

3、注意起幅、落幅和过程。

跟摄

(一)跟镜头的画面表现力

1、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

2、引导观众视线的变化;

3、形成变化的画面构图。

(二)跟镜头的拍摄

1、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2、保证运动的相对稳定。

升降拍摄

(一)升降镜头的种类及特点

1、实现垂直方向上的多构图效果;

2、带来空间的调整。

(二)升降镜头的画面表现力

1、有利于表现高大的物体;

2、有利于表现纵深空间的点面关系;

3、可以实现一个镜头内的内容转换与调度。

综合运动

从广义上说,电视画面就是运动造型的艺术表现形式,只要是参与电视画面摄像并通过画面得到表现的运动均可列入综合运动范畴;而狭义的综合运动,则是指在一个镜头之间,把推、拉、摇、移、跟、升、降、变焦距等多种摄像方式,不同程度的、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画面拍摄。电视画面造型的趋势是镜头综合运动日益多元化、复化、一体化。

对新闻纪实类节目的运动造型表现加以概要说明:

其一:摄像机的运动画面中景别连续不断的发生变化,保持了画面表现时空的统一和同一。

其二:摄像机的运动形成一种多景别、多角度、多背景的连续动态画面,它在造型表现上使画面对新闻现场和新闻人物的表现达到多层次、多视点、多元化;它可以将环境与人物进行即集中又分立的表现和介绍。

其三:摄像机的运动使观众强烈地感到摄像机的存在,这种运动本身间接的表现了摄像记者在新闻现场的拍摄活动,摄像机的视点既是记者的,也是观众的。

其四:通过摄像机的运动对运动中的新闻人物进行连续不断的表现,不仅是画面造型上的需要,也是新闻报道的需要,它连贯完成了对人物活动,完整的流程纪录和画面表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