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概论笔记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重点是新闻事业的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

2、新闻: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又可称之为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真实和新鲜是新闻的两大最基本、最核心的特点

3、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

4.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5、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指的是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6、知情权:又称知晓权(获知权、知悉权、知的权利等),是指公民获得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在新闻传播领域,知情权特指受众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

7、表达权:又称话语权、表达自由。在新闻传播领域,主要是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自由,对于受众而言,则进一步细化为受众在媒介上的表达

8、新闻自由:是公民拥有新闻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现在,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法律明确规定,每位公民都具有新闻自由权。

9、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10、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动(与历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11、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12、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它是相近意见的沟通与交流,是一种成一定规模的显性传播。

13、新闻特写:是报纸新闻文体之一,强调抓住新闻事件中某一富有特征的片断或某一新闻人物活动的片断,采用文学笔法加以细致地描绘,使受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从而获得具体的印象。

14、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15、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世界的诸条件对人类社会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16、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性的新闻。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无时间的紧迫性。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17、新闻活动:就是人们利用新闻现象为自己的生活、生产服务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是人们通过一定的媒介和渠道,对新近发生的各类事实进行信息交流和情况沟通的一种社会性的传播活动。

18、新闻指导性: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19、新闻专业理念是: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

20、新闻专业理念的基本出发点是:新闻事业是社会公共事业,必须为公众服务,新闻从业人员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现象的本质和揭示新闻活动规律的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

21、新闻现象,就是指层出不穷、不断运动着的客观事物中,能够构成新闻事实的种种现象。它是自然界或人类社会新近运动的状态给人类带来的一种相应的信息,人类可以利用它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服务。

22、受众在传播学上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又称受传者、阅听人。受众又是新闻信息传授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者和媒介产品的消费者。

23、新闻法规指的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新闻传播的法律条文的总称,它包括新闻专门法和非专门法的有关条文。

24、舆论导向是指对舆论流动方向的把握和引导。

25、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公众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

①时新性②重要性③新奇性④接近性⑤趣味性

26、新闻敏感就是迅速判断事实价值的本领和善于选择事实的本领。

二、简答:

1、新闻媒介与舆论之间有何关系?

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新闻媒介反映并代表舆论;②新闻媒介引发舆论;③新闻媒介引导舆论。

2、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包括哪些内容?

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三是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四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五是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六是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3、新闻价值规律有三个基本点:事实的新近、信息量的大小、重要程度的高低。“事实的新近”是新闻价值的前提条件,“信息量的大小”是新闻价值的核心部分,信息量虽大,但重要程度低,其新闻价值自然不会很大。

4、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基本特征?

(1)革命性和科学性的一致。(2)向党负责和向人民负责的一致。(3)纪律性和主动性、创造性的一致。

5、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要求会解释)

(1)指导性与服务性的统一。应当为人民服务。

(2)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是舆论机关,要大力宣传先进事物。

(3)当先生与当学生的统一。教育与学习并重

6、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有什么重要意义?

(1)它有助于加强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2)它有助于吸引党员和群众关心和重视党的新闻事业。(3)它有助于保持新闻事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4)它有助于加强新闻事业同实际的联系。(5)它有助于加强人民群众同党和政府的联系

7、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特征?(综合应用题)

(1)传播及时。(2)传播公开。(3)传播持续

8、新闻失实有突出表现在哪五方面?

以实际情况看,新闻失实最突出表现在5个方面:①无中生有,凭空捏造;②添枝加叶,层层拔高;③要件残缺,隐瞒事实;④偷梁换柱,移花接木;⑤因果不符

9、新闻媒介具有哪些基本功能?

新闻媒介主要具有5大基本功能,即提供信息、进行宣传、舆论监督、传播知识、提供娱乐。其中,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第一功能。

三、重点简答:

1、新闻活动的渠道有那些?各自采用方式、特点、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第一、亲身传播:

1)采用的方法:语言传播(直接交谈、电话会谈) 文字传播(信件、电报、传真、邮件

体态语言传播(手势、眼神、表情) 信号传播(暗记、旗号等)

2)特点: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

3)优点: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性大,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和方法。

4)缺点: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

第二、大众传播:

1)方式:报纸、广播、电视、杂志、书籍、电影(中国只包括前三种)

2)特点: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属无定向传播。

3)优点: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

4)缺点:反馈慢,互动性差

第三、群体传播:

1)方式:集会、发布会、讲座、报告会、讨论会

2)特点:既属于无定向传播又属定向,长处和不足节余二者之间

2、人类传播工具经历了:

口头新闻——书信新闻——新闻书——新闻周刊——日报——电台——电视台——互联网

人体器官——————————印刷媒介————————————电子媒介

3、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口头、信号、书信、印刷、其他(露布、牌报、揭贴等

4、宣传与新闻的区别。

第一、新闻与宣传的基本区别: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

第二、具体区别:1)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出发点是处于宣传者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去追逐受众; 新闻的出发点是受众出于自身的需要去追逐信息。宣传追逐受众,受众追逐信息。

5、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党、政府、人民的耳目喉舌。

中国新闻事业的最高宗旨:为人民服务。

6、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2、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3、实施舆论监督 4、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5、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7、坚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

我国新闻事业之所以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出于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崇高责任感。具体来说有四方面:

① 坚持真实,才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② 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我们的报道才会有力量。

③ 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使人民和党心连心。

④ 只有坚持真实,新闻事业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

8、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是:党的任何新闻媒介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领导,无条件的执行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议、决定。

1、 坚持党性原则的极端重要性

1) 坚持党性原则是使党的新闻事业永不变质的保证;

2) 坚持党性原则才能使党的新闻事业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

3) 坚持党性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党的新闻事业的积极作用;

4) 坚持党性原则才能划清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界限;

5) 坚持党性原则才能推动、指导我国各项改革沿着健康道路发展。

9、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

1) 热爱党和人民,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在新闻岗位上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奋斗、献身的精神。

2) 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水平,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在现阶段,新闻工作者要熟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 乐于深入实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切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 有较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新闻业务才能;

5) 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做到“唯真、唯实,不畏权、不为钱”。

l 新闻职业道德

新闻职业道德包括: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

10、受众的特点

答:1广泛性。2、 混杂性。3、 隐蔽性。

受众新特点:(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比以往更旺盛)、(受众对决策参考性信息需求增加)、

(受众呈现出多元与分化)

11、“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含义:①各级党委重视党报工作,加强对党报的领导;②办好党报是新闻事业的关键,要自觉主动接受党的领导;③组织广大党员、群众为新闻媒介提供情况、材料和稿件;④倾听群众意见,改进报纸工作。

12、大众传媒与国际关系:塑造国家形象,影响对外政策,影响吸引外资,影响对外贸易。

13、 我国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性质和特点

出发点:保证中央政令畅通,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重点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特点:权威性 典型性 紧迫性 重效果

14、舆论的社会功能和主要目的。

第一、社会功能:以公开表达的集合式的公共意见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社会生活。这是由其“民意表达和民众力量显示”的本质特性决定的。

第二、目的: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第三、主要功能: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于即定的公共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是“社会控制”形式之一。

四、填空

1、我国新闻工作五项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群众性原则、战斗性原则、党性原则

2、新闻学作为一门正式的社会科学,最早诞生于17世纪中叶近代报纸的诞生地德国。

3、19xx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XNCR,成为中国共 产 党创办的第一个广播电台。这一天也成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纪念日。

4

5、1609年,德国奥格斯堡发行的《德国观察周刊》,可能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周刊

6、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可分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

7、新闻媒介的所有制基本上有三种:私营媒介、公营媒介、国营媒介。

8、受众的核心权利包括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9、新闻必须“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10、1920.10.27,么哦国匹兹堡KDKA电台正式成立,具有合法经营权的第一家电台。它的播音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 1923.1.24美在华第一个电台正式开播,呼号为ECO,是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 1940.12.30,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呼号XNCR。中共穿班的第一个广播电台

11、新闻要素是新闻构成的必须材料:who,what,when,where,why.

12、新闻媒介的生产经营项目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新闻媒介的生产经营主要包括4项:广告、发行、节目的经营和节目内容的二次开发。其中,广告对于市场化运作的新闻媒介来说,已经成了最重要的收益来源;发行主要针对平面媒体而言;节目经营与节目内容的二次开发,则主要针对电子媒体而言。

 

第二篇:新闻概论本科笔记

☆导论:新闻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新闻学?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随着人类新闻活动和新闻事业的发展,伴随着新闻活动的专门化和职业化而产生的。

二、新闻学的研究对象

新闻传播现象是新闻传播行为的存在形态,它包括新闻传播的产品形态和产业形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新闻和新闻事业。

新闻传播活动是指新闻传播行为的运行过程,包括新闻从业者和新闻传媒对新闻信息的采写编播过程;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和反馈过程,新闻事业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新闻学术研究和新闻人才培养的过程。

☆新闻:新闻的起源、新闻的定义、特征

1、唯物主义新闻起源观

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是适应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人类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新闻传播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自然状况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为维持生存需要,人们不得不结成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由是产生了最初的新闻传播活动。

口语、手势、图画、烽火报警、结绳纪事、实物传信

2、为什么说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

①人类的社会性生产劳动实践为早期新闻活动创造了主体,并直接产生了主体对新闻活动的需要。

②人类社会实践赋予早期新闻及新闻活动以现实内容和意义。

③人类社会性劳动实践为早期新闻传播活动提供了媒介。

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最新发生的人们未知、欲知、应知的事实的报道。

三、新闻的基本特点

(一)真实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真实是新闻的本质要求。

(二)新鲜

“新鲜”的事实要具备两个基本因素:

A它是人们未知而欲知的事实。“新、异”

B传播必须迅速及时。

案例:1、NBC,ABC,CBS之争2、日本新闻史上最著名的号外:“原首相东京站遇刺!”

(三)公开

新闻是公开的报道。

公开性意味着公共性。

公开性意味着受众群体的广泛性。

公开性意味着影响力。

报道则意味着一定的倾向性。

思考题:

2、如何理解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

“事实是事物的运动及其过程,是事物运动的轨迹和结果。它具有实有性、具体性。具备主体、时间、空间三个要素。” 怎样坚持事实是新闻本源

1、坚持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反对虚假新闻。

2、承认客观事实不依赖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新闻报道只能根据事实描述事实。 3、事实第一,新闻第二,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不可本末倒置。

4、与事实相比,新闻是派生的、被决定的,是第二性的。新闻所含有的各种性质,是由事实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3、简要评析新闻定义的不同观点。 中外新闻学研究者提出的定义

1、夸大主观意志说“新闻就是编辑说是就是的一切事物。” “东西一进入报业就是新闻,其他未进入的就不是新闻。” 2、事实说

“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大事实。(范长江)” 3、手段说

将新闻归结为一种工具性、手段性的东西,强调新闻的社会影响和作用。如: “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甘惜分) 4、报道说

认为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传播、介绍和记录。如: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5、信息说

认为新闻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这种方式或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如:

“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事实的信息。(宁树藩)”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为受众所关注的事实的信息。(李卓钧)” 5、新闻的要素?

(一)新闻要素指构成新闻所必需的事实材料。包括:Who(谁)、What(什么)、When(时间)、Where(地点)、Why(为什么)、HOW(怎么样)(二)新闻要素的重要性1、明确新闻各要素,是报道新闻的基本前提,也是采访中的首要任务。2、灵活处置新闻各要素,是新闻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6、掌握主要的新闻类别及其特征。

☆ 新闻传播:新闻传播的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新闻传播的社会流程、新闻倾向性、新闻

客观性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新闻选择的定义和标准,新闻价值,新闻敏感

□新闻传播的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一)新闻事实

1、新闻事实即进入新闻传播过程的事实。它是新闻传播的反映对象,新闻传播的内容和根据,新闻传播的出发点。 2、新闻事实与生活中的事实有何区别? ①具有新闻价值②既包含被传播事实的客观信息,又含有传

播者的主观信息。

(二)新闻传播者

新闻概论本科笔记

1、新闻传播者:新闻的制作者和发布者。包括作为个人的传播者和作为组织的传播机构。

? 新闻传媒: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包括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

电视台、通讯社、 新闻网站等大众传播组织。新闻传播三要素的关系(见右图)

①传播者一端连着新闻事实,另一端连结着新闻受众。事实要成为新闻,必须经过传播者的中介作用。

2、新闻传播者是新闻传播中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 ①传播者一端连着新闻事实,另一端连结着新闻受众。事

实要成为新闻,必须经过传播者的中介作用。 ②传播者的基本作用是——对客观存在的事实进行采集和选择 ,并通过一定的传播手段进行传播。

(三)新闻受众

1、新闻受众,即新闻传播活动中信息的接受者,通常所

说的读者、听众和观众的总称。

受众是新闻传播的原动力,也是新闻传播的归宿和目的

地。 新闻传播的三个阶段 受众对新闻报道的反应:选择,反馈。 小结

新闻事实、新闻传播者、新闻受众之间是一种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新闻事实和新闻受众是新闻传播过程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受众的反馈制约着传播者的活动。新闻传播者是新闻活动的主体,有安排议程、引导舆论等功能。要想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传播者必须尊重事实,服务受众。

新闻概论本科笔记

□ 新闻倾向性

一、什么是新闻的倾向性

1.新闻的倾向性是指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的特定的立场和思想倾向。即在政治上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思想上赞成什么,排斥什么。 2、新闻的倾向性是新闻传播中的必然现象

①新闻是经过报道者认识和评价过的事实,而报道者总是基于特定的立场和思想倾向来认识、选择和评价社会生活的。

②新闻事业总是隶属于一定的阶级、政党或社会集团,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利益集团的制约,从而使其传播活动带有倾向性。

③受众往往要求传播者对事实进行解释,以满足自己获取知识、指导行动等需求,这从客观上要求传播者根据自己的倾向来解释事实。 □新闻客观性的两重含义

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对事实的选择要符合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

要求:记者选择事实时不带偏见,平衡报道

记者应超然于所报道的事实之外,中立报道

记者对事实发表评论应慎重、准确,把事实和意见分开,公正报道

□新闻倾向性与客观性的关系

1、二者内在地包含在新闻之中,相互依存。

没有立场的纯客观的新闻是不存在的;而光有立场,脱离客观事实的也不是新闻。

2、客观性是倾向性的基础,客观性制约倾向性。

新闻报道者只能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的倾向,努力做到倾向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用事实说话”的四个原则:

事实准确。——基础。

材料翔实。——基本策略。

叙述全面。——高层次要求。

态度公正。——关键。

□新闻选择

所谓新闻选择,是指新闻传播者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进行筛选、比较、鉴别、取舍及处理,选出其认为值得传播的事实的行为。

新闻选择是新闻传播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环。这种“把关”活动具有设置议程、引导舆论、现实建构的功能。

二、为什么要进行新闻选择

1、事实广泛与传播有限之矛盾

2、新闻传播的目的所决定

3、传播者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诉求和一定社会的道德、法律规范制约

三、新闻选择的标准

(一)新闻定义。

新闻是最新发生的人们未知、欲知、应知的事实的报道。

(二)新闻价值(合规律性)

(三)新闻法规(合法性)

(四)宣传价值(合目的性)

□新闻价值的定义

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受众的共同关注”

□新闻价值要素

①时新性(时间近,内容新)

及时性——尽量缩短事实发生时间与新闻发布时间的间距,报道“正在或刚刚发生的事件。” 新鲜性——报道“最新发现的、前所未知的事实”。

独家报道——第一时间报道、第一个报道

②接近性。

指新闻事实与受众的相关度与贴近度。接近性是新闻本土化的依据所在。

1、地理意义上的接近。本地发生的事件与受众的生活有着更直接的联系。

2、心理上的接近。指由于思想、情感、兴趣等因素上的密切联系,外地发生的事件也能引起受众的关注。

③重要性。

指事实有为多数人所关心的社会意义、作用和影响。

重要性的判断标准:

1、与大众利害关系的密切程度;

2、受到这一事件影响的人数;

3、关心这一事件的人数;

4、对社会造成影响的程度等。

④显著性

新闻事实的某些要素具有显赫著名、知名度高、能见度高的特征。

1、人物、地点、时令的显著性。

2、异乎寻常的事物或事实。

⑤趣味性

指新闻事实新奇曲折,人情味浓,知识性强。写作和表达的因素不包括在内。

人情味意味着对人的关注、同情,对人性因素的突显。

案例:

70岁老人用易拉罐盖起洋房

湖南省儿童医院救治“人鱼”宝宝系列报道

□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迅速发现新闻线索,准确判断客观事实能否构成新闻事实,并最大限度地发掘出事实所包含的新闻内涵的一种能力。

快捷、准确、灵活(特点)

《守口如瓶20年——武钢硅钢片厂尊重他国知识产权纪实》

如何增强新闻敏感

1、好学博学,善于积累信息,积累知识。

2、高度的政治敏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深入实际的采访作风 。

本章要点

?新闻传播三个基本要素及其在传播中的地位、作用。(见上)

?新闻传播反馈。反馈对新闻传播的作用。

反馈:受众接收到新闻后,根据自己的需求加以选择、理解,产生某种反应,并将这种反应通过各种方式返回给传者的行为或过程。

受众的信息反馈是受众对新闻传播者的评判。反馈使新闻传播成为一种双向的交流。 反馈是优化信息流程的重要保证。

新闻倾向性及其在传播不同环节的不同表现。

新闻倾向性在传播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一)在不同新闻作品中的不同表现

新闻报道——隐“用事实说话”

新闻评论——显“就事实说话”

(二)新闻倾向性在不同环节中的不同表现 采、写、编、评

(三)倾向性在不同环节中的表现

首先表现在对新闻事实的取舍上。其次表现在报道的时间和规模上。

其三,通过技术性处理体现倾向性。(版面安排、字体、字号、色彩等)

其四,通过评论的配置体现倾向性。

?新闻价值的含义。(见上)新闻价值理论的基本构成要素。(见上)

?新闻敏感及其特点、作用。

?结合新闻传播效果知识和个人体验,分析一个具体新闻传播活动的传播效果,思考应该如何提升传播效果。

1新闻传播效果指新闻媒介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等方面产生的实际影响。 从宏观的层面来看,新闻传播效果指新闻传播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

2、新闻传播效果是新闻传播的中心

新闻传播效果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中心,是传受双方的原动力,是传播活动的最终目标。 新闻传播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都围绕着传播致效这个中心。

新闻传播活动的各项的研究,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

二、新闻传播效果构成

信息共享、知识传承、情趣养成、情绪宣泄、审美感受、价值认同、态度改变、行为转化

四、传播致效原则

(一)新闻必须利于受众集中注意

内容:真实、新鲜、有用 形式:准确、鲜明、生动、简洁

量:适中 价:经济实惠

(二)目标必须利于受众行动

1、 信息目标和受众的既有目标相符

2、达到目标的途径简便、具体、直接

3、时间紧迫,不容受众有过大选择余地

(三)来源必须利于受众改变态度

新闻传播的来源即新闻传播者。

传播机构的公信力、权威性、美誉度。

传播者素质。

(四)方式必须利于受众理解劝服

1、用不同方式重复要点2、用事实说明自己的观点3、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相结合

4、单向传递和双向传递相结合5、多种媒介互动传递

(五)环境必须利于受众接受劝服

传播环境是新闻传播活动周围的情况、条件和氛围。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 社会环境是传播活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关系,包括传者之间、受众之间以及传者和受众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包括地理、气候、特殊的景观等传播空间。

心理环境指新闻传播活动中传者和受众的心理状态。

(六)针对个性利于受众听从劝服

即充分考虑受众个人的背景、智力、个性等。

? 两男子读报学习抢劫技术 照葫芦画瓢劫出租车

☆新闻事业:定义、特征、产生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及其相互关系。深入理解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新闻事业的阶级性。中国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和原则。舆论、舆论监督、舆论引导。

新闻事业?

新闻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的总称。

现代新闻传播事业的特征:

专业的并具有一定规模的新闻传播机构

专职采集和发布新闻的新闻传播人员

专门的新闻传播工具与手段

公开地经常性地面向全社会采集和传播新闻。

3.报业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促生和扩大了社会对信息的需求。

②当时的社会具备了报业诞生的全部物质条件:

A.造纸和印刷术的发展。

B.交通和邮政事业发达。

C.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读者群扩大。

D.城市化的发展。

E.资本和利润的保障。

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1 社会对新闻的需求程度1、社会对新闻的需求程度是新闻事业产生与发展的首要因素 ①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对新闻需求量的多少。这是新闻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根本原因。

②社会新闻需求的变动决定了新闻事业的发展变化。

③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需要,决定了社会政治民主程度,影响新闻事业的兴衰。 2相应的物质技术条件

物质技术发展水平是新闻事业产生与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

①物质技术条件决定了新闻事业的规模、传播形式和社会影响。

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视

新兴媒体:互联网、手机即时、交互的传播方式

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 多元化的话语空间 全球化的影响力

二 新闻事业的多重性质

(一)意识形态属性——阶级的舆论工具(二)产业属性——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

(三)公共资源属性——社会信息和舆论的载体

新闻事业的意识形态属性: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的舆论工具

1. 传媒产品是体现观念形态的精神产品。

新闻是传播者对客观社会生活的能动的反映,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2、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在社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新闻事业是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的舆论工具。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和政治性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新闻机构及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表现出的立场和观点,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一定阶级服务。

新闻事业的政治性:指新闻事业作为一定阶级的舆论工具,受社会政治、法律思想和制度的制约更强,并直接通过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宣传贯彻所属阶级的政治路线、政策法令,维护本阶级的根本利益。

理解:

①新闻事业的阶级性和政治性是社会上阶级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和经济利益斗争等在新闻活动中的反映,表现为新闻事业在社会根本问题和根本利益上的阶级立场和政治倾向。 资产阶级报刊产生和发展

冷战时期的国际传播

国外媒体上的中国形象(人权、航天、企业、环境等)

□解决新闻娱乐化 广告新闻化等问题的办法

解决办法:

核心:尊重受众,尊重事实,注重传播效果。

以公共性为本,兼顾市场和宣传。 (2)公共性传媒与营利性传媒分类管理,各司其职。

(3)彻底产业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传媒市场竞争秩序。

□当代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报道新闻、引导舆论、传播知识、提供娱乐、刊播广告

□舆论的定义和特征

舆论是社会生活中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基本相近的人们或社会集团对现实社会某一事态的大体相同的看法。

三要素:舆论主体、舆论客体、舆论意见

三阶段:舆论问题的发生,意见的表露与交换、意见的取舍与综合。

舆论的特征:

①现实性。舆论问题?±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有一定价值冲击的、新异性的、能引起人们争议的社会公共性问题。

②倾向性。③公开性。④群体性。⑤多样性。

(二)新闻舆论

1、新闻舆论:舆论主体借助新闻手段(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以新闻传媒为载传工具的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是在社会上客观存在的,没有经过新闻媒介传播的舆论。

□舆论引导:“制造同意”

1、新闻舆论引导,是新闻事业运用新闻手段和宣传手段,依据特定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对社会舆论进行反映、影响和组织,从而使社会舆论按照预期的方向转化的活动。 新闻舆论引导的特点

①新闻事业反映舆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要作为阶级、政党舆论的表达者和反映者(阶级本质);另一方面要成为公众舆论的表达者和反映者(社会属性)。

新闻事业首先关注并大量反映的是有利于本阶级根本利益的舆论,力求使本阶级、政党的意见成为社会的主流舆论,即具有压倒性优势的舆论。

舆论引导策略

坚持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的统一。

坚持新闻事实的倾向性与舆论导向的统一。

坚持舆论主导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四)舆论监督是舆论引导的重要环节

1、舆论监督

公众通过舆论这种意见形态,对国家事务、社会现实、各种权力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以及一切社会成员的行为所实施的检查、评定和督促。

舆论监督是公民言论自由权的体现,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

3.新闻舆论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指公众借助新闻媒介,以公开的方式对国家事务、社会现实、国家公务员以及一切社会成员的行为所实施的检查、评定和督促。

新闻批评,是以新闻为手段,通过新闻媒介对各种落后、阴暗、消极、腐败现象和行为进行的公开揭露与谴责。

□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1、要有大局意识,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进行揭露批

评。

2、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搞新闻审判。

3、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做到事实确凿、观点正确、公正平衡。

4、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加强自律意识。

□舆论监督的特点

①主体是公众,体现的是一种公众意志。

②内容包括赞扬、建议、批评。

③意义在于监视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协调,实现社会制衡,防止社会越轨。

④前提是公众的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权。

⑤舆论监督主要的,最有效的实现途径是新闻媒介,舆论监督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新闻舆论监督。

□新闻舆论与社会舆论的关系

①社会舆论既是新闻舆论的来源,又是新闻舆论引起的结果。

②新闻舆论对社会舆论的反映、催化、调控直接影响到社会舆论的品质、形态与强度。 ③新闻舆论的影响力取决于新闻舆论对社会舆论的反映是否及时、准确,调控是否得当。 ④新闻舆论和社会舆论的互动构成社会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力量,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

□简述新闻事业产生的基本过程。

?新闻事业的性质如何?怎样认识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两种不同性质的新闻事业的区别。

资本主义新闻事业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1.分别建立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之上;

2.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各自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

3.分别宣传贯彻不同阶级的思想体系。

4.各自具有不同的新闻体制。

?新闻事业有哪些重要社会功能?

?为什么说报道新闻是新闻事业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这是新闻事业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功能,也是其他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

监视环境:警戒外来威胁和满足社会的常规性活动。

新闻事业首要职责就是以高度的新闻敏感和社会责任感,客观、及时地报道受众所需要了解的外部环境的变动。

□新闻事业应怎样引导舆论?

新闻舆论引导的特点

①新闻事业反映舆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要作为阶级、政党舆论的表达者和反映者(阶级本质);另一方面要成为公众舆论的表达者和反映者(社会属性)。

新闻事业首先关注并大量反映的是有利于本阶级根本利益的舆论,力求使本阶级、政党的意见成为社会的主流舆论,即具有压倒性优势的舆论。

②舆论引导成败的关键

群众对新闻事业的报道和评论有四种反映:全部接受、部分接受、全部不接受、逆反。

及时、准确、充分反映民意,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信任是舆论引导成败的关键。 ③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闻事业应该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统一起来,传播真正符合党、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体现民心所向的正确舆论,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改革与发展。

(新闻事业舆论引导的方向

阐明国家发展目标和社会理想,整合社会力量;

分析政治经济形势,解释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保证政令畅通;

惩恶扬善,扶正祛邪,维护主流价值系统,保证正常的社会秩序;

协调各个不同社会群体关系,缓解社会冲突,消除矛盾。

舆论引导策略

坚持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的统一。

坚持新闻事实的倾向性与舆论导向的统一。

坚持舆论主导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要有大局意识,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进行揭露批评。

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搞新闻审判。

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做到事实确凿、观点正确、公正平衡。

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加强自律意识。

□ 新闻事业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优势和要求?

传播知识、“延续文化”

特点:影响最广泛的社会教育者:

传播范围广 “没有围墙的学校”、层次多、内容新、选择性强、形式灵活

灵活多样的形式:设置各种专门传媒、专栏和节目;举办各种知识竞赛、知识讲座;或者办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学校等 ;新闻报道或相关新闻背景介绍。

案例:新华网神六发射特别报道

新闻事业传播知识的要求

真实准确、科学性、通俗易懂、注重思想性

?怎样正确发挥新闻事业的娱乐功能?

1、媒介应立足自身特点,提供多层次、多品种、多样式的文化娱乐,满足受众多方面的需求,陶冶人们的高尚情趣。

2、提供娱乐消遣的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观念的传播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提供健康有益的娱乐产品。

?新闻事业应该如何处理宣传目标、经济目标和公益目标的关系?(查书)

★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新闻自由、新闻自由的相对性和具体性、社会控制的必然性和多种形式。自由主义理论和社会责任论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什么是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是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是公民政治权利的一个重要部分。包括人们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的自由。

出版自由、言论自由、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的基本含义

1.新闻自由是公民的一项政治权利,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包括人们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的自由。

新闻自由的主体是公民。

公民的新闻自由权是不可转让的。

西方“委托理论”认为:新闻媒介是代表公民行使新闻自由权。

2.作为职业权利的新闻自由

19xx年国际新闻学会提出新闻自由的四条标准:

(1)采访自由。 (Free Access to the News) (2)传递自由。(Free Transmission of News)

(3)出版自由。(Free Publication of Newspaper) (4)批评自由。(Free Expression of Views) “不传播权”(隐匿权、保护消息来源权)

3.作为公民权利的新闻自由

①创办媒介权。

②知晓权 指社会成员获得有关自身所处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尤其是对公共权力机构及其活动的知情权利。

③媒介接近权指公众有接近和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表达自己的主张、意见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

媒介接近权的核心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主要包括:反论权、意见广告刊播权、开设受众自主参与的“开放频道”。

作为公民权利的新闻自由

④不传播权(隐私权)公民享有个人独处,对个人与公众利益、公众事务无关私生活进行保密、不受新闻媒介打扰和干涉,以及个人的名誉和利益不受伤害的权利。

⑤选择权:公众享有按各自的爱好和需要自由选择和使用媒介的权利。

⑥监督权:公众享有对新闻传媒的活动以及通过传媒获知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行使批评、建议、监督的权利。

□新闻自由的相对性和具体性

新闻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

新闻自由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

新闻自由始终伴随着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新闻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

新闻自由是公民政治权利的一部分,要受到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新闻自由的阶级性和新闻事业的阶级性相一致。

在阶级社会里,新闻自由只能是具体的阶级的新闻自由,没有超阶级的新闻自由。新闻自由是统治阶级的特权,新闻自由不得损害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我国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特点

1、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以剥夺敌对阶级和敌对势力的新闻自由为前提。

2、社会主义新闻自由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享有新闻自由的主体更广泛,物质保证更可靠。

3、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的自由。

4、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有待健全和完善。

□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具有必然性

新闻传播业既是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又与社会大系统、其他社会子系统相依相存。

1、社会大系统运行的统一性,要求对作为子系统的新闻事业进行必要的控制。

2、新闻事业与其他社会子系统的相互依赖性,特别是相对于政治系统、经济系统的被支配性,决定了它受控制的必然性。

3、新闻传播业自身的健康发展,特别是新闻自由的合理运用与实现,要求必须进行一定的新闻控制。

□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

所谓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上的利益集团、思想观点、文化传统等对新闻事业施加影响,约束和限制新闻传播活动,最终使传播内容更符合施控者的利益。

实质是对新闻自由的控制。

□新闻事业社会控制的形式

A统治阶级及其政党的宏观控制 :1 法律的控制(①维护党的领导,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②报道内容要真实,严禁利用媒介诽谤他人。 ③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④严禁传播淫秽下流、污染精神的内容。 ) 、2 政策和纪律的控制(政党或政府对新闻事业所制订的指导方针、行为准则、活动规范等,称为新闻政策。新闻政策通常以政党或政府决议、决定、指示、讲话、批示等形式出现。广义的新闻政策包括新闻事业管理政策、新闻报道政策和新闻队伍的建设方针等。狭义的新闻政策专指新闻报道政策,包括新闻采写原则、编辑方针和宣传纪律等,在社会主义国家又称宣传纪律。 政策具有及时性、灵活性(阶段性)、强制性) 、3 新闻来源的控制(所谓信息来源控制是指利益集团或政府机关通过提供资料、举行新闻发布会等方式控制新闻信息源。 现代传媒的新闻来源基本是三个:一是记者自己采访的信息;二是为媒介提供信息的专门机构,通讯

度的控制(制度的控制是通过法律规定新闻事业的所有制形式和管理方式,确保新闻事业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5 人事的控制 (人事的控制是指在新闻媒介配备统治阶级信赖的领导人员,确保自己的意志能够得到贯彻。 ) B经济控制*(1 产业所有权的控制。或以国家占用的方式,或以资本作后盾,通过创办、购买、兼并、控股等方式,拥有新闻媒体的产权或股权。 2 广告的控制。即通过刊播广告的方式影响新闻媒体的经济来源,迫使新闻媒介就范。 )、 C民族文化控制(1、新闻自由权利行使不得有损民族精神和民族尊严 。 2新闻活动必须尊重民族风俗和 宗教信仰。)、D道德控制(新闻职业道德制约的本质特征:①道德是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其性质由经济基础决定,其内容和形式随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②新闻职业道德相较于其他职业道德,具有更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性,但也有各阶级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③道德制约不仅是传播主体的自律,同时也是社会对传播主体的他律,是自我规范和强制规范的统一。道德制约主要依靠新闻工作者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实现对新闻传播活动的调节。) 社、专稿社等;三是政府通过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等方式直接向新闻媒介提供信息或对新闻事件进行解释。)、4

思考题:

1、新闻自由口号的由来与发展过程。

新闻自由口号的提出

新闻自由的提出,既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原因,有思想文化的原因,也有新闻传播活动自身发展的原因。它既反映了资产阶级向封建专制主义争夺政治权利的需要,也反映了新闻传播活动自身的需要。

出版自由口号提出的社会背景

16-17世纪,正是欧洲封建社会瓦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的时期。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冲破封建束缚,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资产阶级需要为资产阶级革命进行社会动员,做好舆论准备。

2、印刷术和复兴思潮的结合在欧洲引发了一场思想大地震。而封建王朝的特许出版制度、新闻检查法极大限制了新思想的传播。

3、新经济发展的需要、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新思想传播的需要都带来了社会信息的极大增加和人们信息需求的增长。

弥尔顿提出“出版自由”口号

4、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实质。

1、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上,是受资产阶级全面控制的自由。

2、资本主义新闻自由以不损害资产阶级根本利益为前提。

3、资本主义新闻自由为资产阶级推行对内对外政策服务。

5、简述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的必然性。6、新闻事业社会控制的主要形式。

★中国新闻事业工作原则:涵义、意义及实践要求。

□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A真实性原则 (一、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一)新闻真实是事实的真实。

1、什么是事实? 作为新闻报道的对象,事实是传播者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包括事件、情况、意见、观念等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 新闻事实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新闻事实包括?°存在着和存在过?±的事实。 新闻事实是有依据证明其?°存在过或存在着?±的事实。

2、什么是新闻真实?

真实是一个认识论概念,指认识结果与认识对象相符合。 新闻真实是指?°新闻报道(作品)与所报道对象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根据符合与否以及符合的程度不同,新闻有基本真实、部分真实,基本失实、部分失实等情况。 客观实际(事实)是检验新闻真实性的唯一标准。

3、新闻真实性的具体内涵 :

{1、微观真实。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真实无误。(1、微观真实。这是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即:新闻事实的基本要素、情节、细节、数据、事例、背景等必须准确无误,更不能虚构。

汶川地震中的“母爱短信”、冰雪灾害中的 “免费救助” 、《武汉女大学生卖淫现象调查:近10%已堕“红尘”?》)

2、宏观真实。新闻报道从事实的联系、事实的总和中把握事实,全面反映事实的全貌和社会生活的全貌。(2、宏观真实和本质真实

①新闻报道要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地反映事实,不把局部当整体,支流当主流,偶然当必然,现象当本质。 ②新闻传播者要运用宏观思维,树立全局观念,努力通过长期的报道和深刻的报道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事物的本质,反映社会生活的全貌,一定时代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案例分析:《女大学生找完工作找婚介》官场腐败都是美女惹的祸?

3、本质真实。新闻报道深刻地反映事实,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它所反映的时代本质与历史规律。} □如何理解坚持真实性原则的重要性?

1、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新闻事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立足点。

真实性原则是新闻事业性质和功能的内在要求,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真实反映实际、正确指导实际,提高舆论引导质量,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关键。)

□.坚持微观真实、宏观真实和本质真实的辩证统一

微观真实是对媒体日常报道的一般性要求,宏观真实、本质真实是对新闻真实性的高层次要求。微观真实是宏观真实、本质真实的基础,宏观真实、本质真实是微观真实的升华。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宏观真实、本质真实的实现是一个过程。要求新闻事业通过?°连续不断?±的新闻报道活动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的全貌、一定时代发展的趋势或规律。

宏观真实、本质真实并不是仅对某个事实或某一条新闻报道而言,而是对新闻传播事业的整体要求。)

B党性原则( 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是阶级斗争高度发展的伴随现象和产物。

一、党性原则的内涵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是一定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

二、坚持党性原则的极端重要性

党性原则是指导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

坚持党性原则,才能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充分反映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发挥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功能。

三、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思想上,宣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新闻宣传的指针。案例:《创新就是自杀》

2、政治上,正确、全面、生动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使之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案例:《取下神像供上“法”》

3、组织上,要服从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纪律。

□党的宣传纪律

一、在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政治性的理论问题上,必须无条件的与中央保持一致;一般的理论问题和学术问题,

可以自由讨论。

二、在党的组织没有作出决定之前,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但在作出决定之后,必须坚决执行。

三、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组织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以按照党的组织原则提出,但不得公开宣传,不允许运用新闻舆论工具宣传同党的基本主张相反的意见。

四、在实践中正确贯彻党性原则

1 倾向性与真实性的统一。案例:市委书记急救落水女童

2 维护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统一。加强舆论监督,增强党与人民的联系。

3 遵守党的纪律与掌握灵活宣传策略的统一案例:突发事件报道的经验教训

4 严肃的态度和生动活泼的文风的统一。案例:“过去统计有,现在统计无”)

C 群众性原则(

一、群众性原则的内涵

群众性原则指人民群众是新闻事业的主人和依靠力量,新闻事业必须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

新闻工作的群众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中的具体体现和实际应用。 人民群众即受众,群众性原则体现了对受众权利和需求的尊重、满足,符合新闻传播规律。

二 、群众性原则的内容

1、在内容上,新闻工作要尽量满足群众需要(所谓群众性内容,是说新闻工作要面向群众,服务群众,满足群众,反映群众的生活,表达他们的愿望、意见和呼声。 群众信息需求:有关;关注;迷惑不解;难题;新知;娱乐 案例:“都市一时间”节目宗旨:“市民关心的,关心市民的”。);

2\在形式上,新闻的表现形式要为群众喜闻乐见(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生动活泼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亲切平等的交流、真实可感的描述等。

尊重群众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原汁原味的反映群众生活。

都市一时间的制作理念“民生视角,本色表达” 、“说百姓话,言百姓事”);

3、在工作路线上,新闻工作要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吸引群众参与新闻工作,实行专业的新闻工作者与广大群众的紧密结合(所谓群众参与,主要指动员广大群众、通讯员关心和参与新闻工作,提供新闻线索、提供新闻稿件、评议新闻工作,监督新闻工作者等。新闻线人\网络线索\多渠道交流)。

三、 坚持群众性原则的意义

群众性原则是新闻传播活动合规律性和和目的性的统一,对我们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密切党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群众性原则能够把体现党的主反映群众心声统一起来,满足群众需求和推动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有利于增强新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在实践中正确坚持群众性原则

1、认真践行“三贴近”。——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当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

2、服务群众而不迎合群众,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信息需要。

3、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开拓新闻工作新局面。)

思考题:

?联系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性质和功能,新闻事业面临的国内外传播环境,深刻领会真实性原则、党性原则、群众性原则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新闻失实的原因、危害及治理?

定义:新闻失实是指新闻报道脱离和违背客观事实,未能反映事实真相的现象。

表现:

①政治需要,歪曲事实。 非典初期的失实报道、西方媒体对西藏事件的歪曲报道 ②名利驱动,传播有偿新闻,追求轰动效应. 20xx年11月,媒体炒作晋商包机进京购豪宅 ③作风漂浮,采访不深入,核查不严格。

④思想方法片面,相关知识缺乏。 四川灾区春节报道的片面性

⑤ 合理想象,为抢时效,牺牲真实。 借助主观推理、想象和虚构,从已知事实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将推测作为事实报道。

《女排姑娘20年奥运冠军梦惜未能圆》(20xx年8月新浪网)

危害:新闻失实是导致新闻侵权、新闻犯罪的重要原因,严重损害媒体公信力。 新闻失实可能制造社会矛盾,破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良性发展。

原因:新闻失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新闻工作者自身在观念、素质和作风方面的问题,更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

①传播者服务于特定政治需要

②媒介组织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③党风或社会风气不正

④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问题

治理: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新闻职业道德教育和新闻专业素养教育,推动媒介及其从业人员的自律。

二是建立严格的追责体系和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媒介及其从业人员的行为。

三是在推进社会民主与法制建设,创造良好的新闻传播环境。保障新闻从业者基本利益的前提下创新传媒体制。

四是提高公众媒介素养,建立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新闻真实性与新闻客观性、倾向性的联系与区别。

?如何在实践中正确贯彻党性原则、群众性原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