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反思1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即墨市北安中学 刘淑秀

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殊不知人类认识地理事物及其规律的过程,就是一个漫长艰难的探索过程。这一过程中体现的人类对未知世界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对于实施新课标后的地理教学无疑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启迪。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反思之一:解放学生认知习惯,培养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能力,可以让他们联系身边的事物来认识、获取地理知识。例如结合生活中南方民居多用尖顶,而西北民居多用平顶的事实来加深理解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结合南方水果和北方水果的不同导引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水热差异。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地理。还可结合报刊杂志、电视新闻,接收各种音画逼真,生动形象的地理知识。例如通过收看近几日央视一套的天气预报节目,观察电视屏幕上的天气预报图,学会天气符合并能分组报导天气状况。此外,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灵魂。要让学生用好地理图册、填充图、教材彩图、插图。通过读、填、绘、析,养成手不离图,图文对照的学习习惯。例如通过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哈尔滨冰灯和广州花市”,学生明白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一气温分布特点。通过引导学生看课文彩图“台风云图”,学生形象地认识了台风及其特点。

反思之二:解放学生的头脑,培养创新思维。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越俎代疱,不包办代替,鼓励学生大胆动脑,大胆创造。不怕出错,不怕重复,让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过程中增知长智。例如在学习台风时教材提出了“台风有过也有功”的观点,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沙尘暴、火山的看法并分成正方、反方两组进行辩论。正方提出沙尘暴影响人们出行、污染环境,反方则提出沙尘暴也能降解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正方提出火山爆发释放的气体可能致人于死命,火山喷发的炽热岩浆毁灭了庞培古城。反方则提出火山喷发后的土壤肥沃,农作物长势喜人,甚至还提出人们用来表达真心永恒的钻石就是火山奉献的精品。同学们在激烈的辩论中不知不觉增长了知识,从而也懂得了一分为二,辩证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俗话说“反弹琵琶出新意”,在教学中,有时我还故意与教材唱反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例如讲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地理意义时,向学生设问:假如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将对气候、河流产生什么影响?讲气温的变化时,向学生设问:三峡工程的建成,将对当地的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产生什么影响?学生思维被激活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效果显著。

反思之三:解放学生的嘴,培养表达能力。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体会,得到能说会道的锻炼,并能和老师、同学经常性交流。例如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独立提出问题:

为什么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生物存在?

为什么地球形状是两极略扁,赤道略鼓?

为什么北方多沙尘暴而南部沿海多台风?

为什么印尼、伊朗、日本地震不断?

以上这些问题提出后,我首先肯定了学生大胆提问的精神,然后通过师生探讨,给学生一个满意的解答。

反思之四:解放学生的双手,培养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手,开展小论文、小制作、小调查、小发明等活动,让学生得到劳动成果的乐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深入细致的作风。例如在教材中出现“三大火炉”的概念后,我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问:“三大火炉”热因何在?要求有兴趣的同学自己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二(8)班的钟莺同学就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出了《“三大火炉”为何热?》的小论文,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求知的快乐,品味到成功的喜悦。 反思之五:解放学生的眼睛,塑造美的情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当地厂矿、水利工程——章惠渠、罗边电站,野外考察家乡的地形、山水及其成因。组织学生春游、秋游,观赏祖国大好河山,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观察日月星辰。让学生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开辟智能活动空间,增大手脑活动频率。从中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得到美的感受。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解放学生,使学生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圈,有足够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空间,才能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思考、去创造,发挥各自的特长和聪明才智,真正把新课标的精神落到实处。

 

第二篇:我的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我的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每一节,每一章每一学期都要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经过几年的教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要 转变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二、 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人而异,他们学习方法不同,但是殊途同归只要他们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就应该得到表扬。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三、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

1、设情景激发点,让学生都想学。创设情境成为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将传统的教学设计,改变为设计情境化的学习环境,针对特定的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设置在情境化的真实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问题求解等实践活动而获得更有效的学习。在地理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些引人入胜、轻松和谐的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的地理教学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设思维展开点,让学生都会学。地理思维能力的高低是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素质的标志之一。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关注地理事、物、人在地球表层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相互关系。它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本身是一个空间概念,各种地理事物就在这一空间内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各地理要素也在地球表面形成了各自的空间分布规律,形成了地理环境明显的地域性和空间性。由此,作为学习和研究地理的人,如果脑中没有建立一个相应的地理空间概念,那么也就无法很好的深入认识地理环境的规律性。地理学科特点决定学习地理必须建立空间概念,而学习中通过观察、读图、实践等方式建立的空间概念,产生新知识的方式正是思维。由此,地理学科本身具有的空间性、综合性和形象性,是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优势所在。

3 、设认知停靠点,让学生都学会。学生地理学习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从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到想象渐进的过程。学生在掌握了丰富的地理事实、地理数据、地理名称、地理景观、地理演变等地理感性知识,能更好地理学习和掌握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等地理理性知识;只有掌握了地理陈述性知识即地理感性知识,才能为学习地理程序性知识即地理理性知识打下基础,对基本的地理策略性知识即方法性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通过图像直观、实物直观、模拟直观、情景设计,联系学生生活,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地理表象,

形成对地理事物的感知和记忆,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及其特点,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等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4、 设心理交流点,让学生都乐会。正中学生地理学习的心理特点,不仅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也存在着群体上的共性。由于地理作为高考科目的间断,导致了中学地理学科在学生心目中地位的下降,还由于部分中学地理教师教学方法的死板,以及教学目标评价的单一,导致许多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考试感到厌倦并由此产生紧张的情绪、畏惧学习的心态,以及注意力分散等心理障碍,这些都亟需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我调节。因此,中学地理教师要认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摸清学生地理学习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采取适合的应对策略,克服学生地理学习的心理障碍,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和地理综合素质。 其实,每当茶余饭后之时我还在反思:一些学生在上堂课的表现思绪是否还游离在课堂之外?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课经常不带书……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所以我认为要想当一名好老师要不断的反思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