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题《我要报名的小学》区域活动案例分析与反思

大班主题《我要报名的小学》区域活动案例分析与反思

一、案例描述

随着主题《我要上小学》区域活动的逐层展开,本单元我和孩子们共同面临的一个探索内容是——“我要报名的小学”。

由于班级幼儿来之于顾村镇不同的生活小区和地段,孩子们将要根据自己的住址来选择即将要入的小学是哪一所。而小学与自己家究竟有多远呢?是孩子们迫切想要了解与知道的问题,于是关于“我要报名的小学”的区域探索活动拉开了序幕……

今天是4月16日星期一,孩子们高高兴兴走进班级,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了不同的区域开始玩起了游戏,我发现新开的探索区一个人也没有。于是,我说:“这里的探索区谁愿意来玩啊?”可是没有人理睬。也许是幼儿光顾着玩自己喜欢的区域游戏没有听见吧,我耐心地提高了嗓门:“今天谁愿意去探索一下自己要去的小学有多远啊?” 这时,王天皓举手说:“我要去。”郭旭也悄悄的走进了此区域。后来又有几位幼儿也陆续来到了这一区域。

《我要报名的小学》就这样开始了,不到十分钟天皓就离开了此区域,接着郭旭、振纲、亦卫也纷纷撤离了,问起原因都说玩好了,太简单了,纲纲嘴里还不停地说一点都不好玩,见此情况我就从头到尾把他们整个游戏的记录过程看了一遍,果真没错啊!我知道问题是在老师这里,为幼儿提供的材料过于简单了,缺乏挑战性,不适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难度不大激发不起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二、案例分析:

(一)教师自身原因:

由于我为孩子们绘制了一副很简单的测量入小学的地图,只是将三所小学与幼儿园的校舍布置出来,重点考虑的是测量的工具的不同种。当孩子将老师提供的五种测量材料都玩了一遍后,就再也不想玩了,这不是我所想达到的教育目的。

原因一:

投放的材料的问题 :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兴趣不高,材料虽然不少,提供测量各所学校距离的工具有五种(橡皮筋、丝带、回形针、扭扭绳、吸管)。同时还准备了记录路线长短的表格,但是探索中的挑战性体现不充分,没有难度如何体现挑战性呢?

原因二:

当幼儿对某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时,便能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处于积极主动的探求状态,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而幼儿的能力与水平又是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当然幼儿觉得这一游戏也就如此时,他们就会失去活动的兴趣,也就不愿意再玩了。

(二)原因分析:

1、区域活动本身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协作的优势,可今天探索区在没有人的

情况下是在老师介入中,幼儿才去游戏的。根据孩子的反应我做了以下的反思:投放材料时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

2、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这些个体之间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而

幼儿教育要允许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学习、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活动区投放的材料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按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方式进行有计划的投放,维持幼儿持久探究的兴趣。

(三)教师的指导 :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我们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我们在建立区域活动常规时,不仅要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我的材料对于幼儿来说如果没有探索难度,幼儿在游戏中就没有兴趣,只是出于我的威严才继续游戏的,没有足够的挑战探索空间环境,如何吸引的了孩子们的眼球呢?

三、对策与思考:

(一)对材料重新进行调整

1、针对材料没有层次性的问题,我在《我要报名的小学》的区域版块中,通过观察、评估出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根据教育目标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重新绘制一张与孩子生活经验相适应的地图才能让孩子真正有所获的,从而得出自己应该走哪条路才是最快有安全的到达要去读书的小学。在制作地图时以顾村幼儿园为中心,将要去的三所小学(顾小学、泰小、共富小学)附近的线路全部标识在地图上,让孩子真正在探索中获得要去上学的路线有几条,那一条最近。孩子们在此区域不仅能探索出一个学校有多条线路可走,而且会比较出相同学校中那条路最近,还会比较不同学校离顾园的不同距离。这个成功的区域来之于自己的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孩子的获得了生活的经验,是我们老师的最终教育目的。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保证幼儿玩的持久性和探索性,也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这样就不会出现无事可做的现象了。

2、针对幼儿的兴趣投放材料。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要及时进行补充、调整,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又改进和摒弃了不适合的记录表格,重新设置了探索该区域的记录表格,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不仅让幼儿探索出去不同小学的路线的远近,更是让幼儿能将探索出的路线在记录表中画出来,便于留下孩子探索的痕迹。

(二)在活动当中发挥孩子的创造性

在区域学习活动中,我们注意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具有启发性的活动材料,从而解放了幼儿的头脑和手脚,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度,使幼儿充分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孩子给予老师启发并不少,也拓宽了老师的视野。如:地图中有两条路线还是孩子们提醒我后再加上去的,因为我并不住在顾村镇是孩子的帮助使得老师自制的探索地图更完整了。

(三)指导得当、适时、有针对性

在观察指导的时候,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去发挥,给他们宽松的环境去讲述他们的需求、困难等等。要仔细的倾听幼儿的“秘密”,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去想、看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推进幼儿游戏。

附件:区域活动照片、图片、记录表格等

探索区:我要报名上小学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乱糟糟的超市

苏果超市今天开张啦,部分商品低价出售,客人们纷纷走进了苏果超市购物,一下子超市里挤满了人,为了购买到便宜的商品,在游戏的一开始便出现了“抢购”的现象,这时熙熙和涵涵为了抢购一罐薯片争吵了起来,两人抓着薯片罐谁也不肯松手,争得面红耳赤;旁边的琳琳由于一次性购买的物品过多,在拥挤的过程中东西掉了一地。顿时整个超市像炸开了的锅子一样乱糟糟的。见到此情此景我立即以商店服务员的身份介入游戏,建议顾客们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商品,不要为了抢购而争抢,另外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物品。超市这才恢复了平静。

【分析】

1、超市开张,部分商品低价出售,激发了顾客的购物欲望,但由于超市里商品有些紧缺,导致顾客为了某样物品而争吵。

2、生活即课堂,孩子的生活经验是游戏的支柱。在超市里并没有制定具体的规则,幼儿的经验仅仅只是平时跟父母去超市而获得的一些经验规则,因此在游戏时幼儿由于规则不明确,出现的争抢,东西过多掉了一地。

3、在游戏时,教师应该是一个观察者和引导者,要把握好时机,适时地介入指导,本案例中,我在超市乱成一团时,以“商店服务员”这个角色去融入游戏,耐心地引导幼儿,使幼儿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尽管活动是以自主的形式为主,但教师要是参与进去会使游戏更加有趣,更加好玩,幼儿也更喜欢参加到活动当中去,当幼儿在游戏中产生意见时,教师也能及时发现解决,正面引导。

【指导策略】

角色游戏是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一种,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形式。通过游戏,不仅能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同时能促进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帮助幼儿宣泄消极的情绪,并能满足孩子控制环境的欲望,使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潜移默化地促进认知的发展。因此在针对案例中的事件,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游戏中出现“争抢”同一件物品,是因为超市里出现了物品的紧缺,可以在超市里多投放一些相同的物品,这样就能避免顾客由于喜欢同一种物品而出现争抢。

2、由于商店中购买物品的顾客较多,收银员一个人忙不过来,可以适当增添1——2名“超市导购员”,在顾客来购物时,可维持一下超市的秩序,也适当的给顾客一些意见,这样顾客就不会盲目的买东西,超市也就不会乱糟糟的。

3、在游戏结束后,根据超市里乱糟糟的现象,可以组织幼儿讨论一下超市的规则,将讨论出来的规则画出来,并将其贴在超市里,提醒顾客遵守规则。

4、可以在超市里开展一个“文明顾客”的活动,能够在今天的游戏里被评到“文明顾客”,在下次的购物活动中享受5折的优惠。以此来激励幼儿做一个“文明顾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