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的写法

教学随笔的写法

所谓教学随笔,也可以说“教学一得”、“教学随感”,主要是写教学过程中体会最深的某 一点心得、感想、感悟。它的主要特点是题目小、篇幅短;层次和结构比较简单;内容单纯,涉及面比较小,写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

一、捕捉题材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不敢说每一节课都有体会最深的心得,但每天都要教学不同的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只要我们善于发现, 做个有心人,随感的素材就有很多。

1、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会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实践。成功了,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会取得成功?主要 收获在哪里?抓住自己的成功之点,深入地想,好题材就这样诞生了。

2、失败的教训。教学中的失误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失误我们应该冷静地想一想:为什么会失误?主要症结在哪里?用什么方法 弥补?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好题材又产生了。

3、教材的分析。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依据,但它不一定是完美的,只要我们深入而冷静地研究思考,你也许会有新的认识或新的 疑点,那么请及时把它写下来。

4、讲课的心得。在讲课过程中,感觉上得心应手,学生思维火花不断迸发……你也许会突然得到某种悟性与启示,产生平时没有想到的观点,发现平时没有注意到的东西。对此,我们要及时记录下来。

5、听课的感悟。作为教师,听课的机会是很多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听到的多数是优质课。在听课过程中,通过比较,找出 差异。差异就是思维之源,就是产生新观念和新思想的导火线。

我们还可以从课后师生交谈中、学生学习的成功或失败中捕捉教学随感的题材;也可以通过阅读别人的教育教学论文或从浏览教 育教学报刊杂志中捕捉。

二、锤炼题材

有了题材,如何得到一篇高质量的随感?你可能通常会觉得有话说不出、说不好,这是因为尚缺乏理论积累,还不能从理论高度 对手中的素材进行加工、整合,形成并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视角。而这个至关重要的锤炼过程要求我们:

1、注重积累相关理论。理论积累并无任何捷径,只有平常扎扎实实地研读并作好摘抄,久而久之,再处理起素材来自然会得心应手。

2、认真解读他人随感成果。一般报刊杂志上都有一些非常贴近我们工作实际的教学随感,可以细细地分析一下它们是如何总结提炼得出自己观点的,久而久之,我们也会受到很大启发,感觉豁然开朗。

三、写法要求

l、立意要新。你所写的教学心得体会,不仅自己觉得有新意,而且让别人看后也觉得耳目一新,不可重复别人的观点。

2、列举实例要具体生动。在举例时一定要把事实讲明白,让读者看后既明白又会用。

3、要做到小中见大。从个别具体的事例出发,能体现出一般规律。注意把中心思想集中到一点上来,反映较深刻的问题和道理。使读者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个性看共性。

4、文章结构可多样化。教学随笔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可以先简述文章的中心以及写此文的目的,再列举实例说清楚事实及过程,最后归纳小结教学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的写法

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

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第二篇:注重教学随笔

注重教学随笔,促进教师成长

“怀疑一切,打倒一切”是某个时代的响亮的口号,它被人们当作一种极左和狂热精神受到猛烈的批判,但其包含的强烈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却正是如今新课标背景下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教学反思”所必须具备的精神内核。

反思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否则就会盲目、放任。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的人,都特别重视时刻反思自己。孔子曰:“吾一日三省其身”,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省,是在“默而识之”中识己错,并以神明之力纠己错的过程,有了这种“知错改错”的过程,才能进步。 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样离不开反省、反思,我们称之为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也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俗话说“教然后知不足”,这种“知”如果只停留在感觉到了的层面上,只能算是经验,是一种感性认识,还是很不够的;应当上升到理性认识,才便于指导教学工作,这就需要更深入的思考。而写教学反思的过程便可帮助我们完成这一过程。教师不仅要写教学反思,而且要

坚持写,自觉写。通过写教学反思,能不断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教学水平、写作水平,还可以锻炼教师的意志品质、总结教学经验、挖掘自身潜能,帮助教师专业化成长。因此,每个教师应该努力写好教学反思,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让教学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教师反思是一种态度,你能否反思,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其实反思不仅仅要下决心,更重要的是把反思培养成一种兴趣、一种习惯。

教师自觉教学反思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需要,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所以,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学会教学反思,真正做到:教之前,“三思而后教”。教之中,“闻过即改,”教之后“扪心自问”。

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反思已逐渐被证明是一条走向成功的路径。它被解释为优秀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特征。那就让我们在教学中邀反思同行,时时省、课课思。“播种行为,收获习惯”,你的反思习惯一定会养成的。

二、让教学反思成为一种品质。

勤于反思,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是教师在新课改中成功的起点,也是教师一种良好品质。课程改革,前提首先是要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过失,然后

才是改革。重视自我教学反思,坚持课课反思、日日反思,养成自我反思习惯,作反思实践者、反思探究者,这是进行课程改革的首要条件。 教师应当适时、全面地进行教学反思:应经常反思在教学观念上是否全面实施创新教育?经常反思在教学方法上是否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不断改进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而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法,使自己的工作富有创造性。通过教学反思,使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的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践者和促进者。

三、让教学反思成为一种力量。

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形成教育智慧,促使教师提高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能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逐步成长学会教学。反思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人员的学者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每位教师通过写教学反思这条途径,迫使教师努力实现由经验型向学者型的转变。

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个体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学校团队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老师们相互交流自己的反思所得,可以是教育思想的碰撞,教学方法的借鉴,教学经验的交流,教学技艺的切磋;还可

以在阅读别人的反思中,看到自己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的差距,进一步激发竞争意识,找到改进方法,增进合作交流,促进整体提高。教学反思录,作为校本教材,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发展都十分有益。 既然在教学中进行反思是必须而且是十分重要的,那么要反思什么?又要如何去进行反思呢?根据自身的经验,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反思内容:1、对教学理念的反思理念是指导教师教学行动的方向标,教学理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研究众多成功教师的成功案例,我们不难看出,除了他们有着执着的气流、高尚的师德和精到的教学艺术外,在他们身上更有比我等普通有教师超前的教学理念,诸如:“启发式学”、“情知性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等。2、对日常教学行为的反思不确定性是新教材和旧教材比较表现出来的最大不同点。在过去我们可以凭借着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学参考书面向学生,或者说“走向学生”,而现在新课改下由于教材、学生、过程和结果都表现出太多的不确定性,这要求我们只能是带着学生“走向教材”,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由过去的主导者变成现在的指导者。这需要教师就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创新、课程资源的选用,课堂模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机会的提供,考试与评价方式的更新等方面多加追问和思考。

(二)三种有效策略1、增强反思的意识。盲从是人的一种共性,反思往往是迫于外界的某种压力。作为教师反思自已靠的却是责任感和道德心。我们面对的不是机械的物,而是正在成长,会思考的活生生的人。我们要培养学生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我们必须经常思考的问题。2、提高反思

的能力。没有科学的理论就没有科学的革命,同样,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反思也只能是粗浅的反思。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提高反思能力的知识基础。教师在实践中的困惑和迷茫也恰恰反映出对理论理解的浅陋和偏离。如何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途径很多:自学理论、参加培训、听讲座、学术讨论等。3、掌握反思的方法。①写教学后记。②做案例分析。③观摩他人教学。

只有反思,才能发现新的问题;只有反思,才能拥有新的方法;只有反思,才能开创新的天地。教师们,珍惜反思,重视反思吧,让我们都来做反思型的教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