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作文:喊月亮

关于中秋节作文:喊月亮

我跟随父亲在军队上呆了十年,每年最期盼的就是中秋节。

这天按照惯例,兵团的大操场上要放露天电影。放映员依旧是班长李,他是个老兵,连续四年都没回家了。那一次在营房,我安静的看着他动作娴熟的“倒片子”。电影胶片转动时,发出流水一样的哗哗声,让人陶醉。班长李冲我笑笑:“来,小鬼,你也试试。”我便兴冲冲的在小板凳上坐下,像模像样的摇起来。他不断的纠正我的姿势,教我怎样让片子走得又快又稳。我冷不丁的冒出一句:“老李,你咋不回家呢?”他听了,先是一愣,然后慢慢点上一根烟说:“嗨,你看那些新兵蛋子,哪个不想家想的偷偷摸眼泪?名额又少,我能不回去就不回去??”

兵团底下还有好多连队,驻扎在几十里外的地方,据说下午五点就揣着月饼,带着小马扎往兵团这边赶。我搬着凳子去操场占位时,他们已经端端正正的坐成了方阵,一浪高过一浪的赛歌。休息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士兵在怀里小心翼翼的摸出一块月饼,并不着急去吃,先是若有所思的审视一番,嘴里喃喃自语;良久,才慢慢咬上一小口,细细的咀嚼,突兀的喉结有规律的上下跳动,还时不时的舔舐一下嘴角;咽下之后,表情变得舒缓,整个人松弛下来,长时间的沉醉在月饼的香甜里。

天黑了,月光皎洁,离电影开场还有十几分钟。突然有一位连长在前头站起身来:“刚才团长说,现在可以‘喊月亮’了。对月怀人,大家要是有心里话,可以大声喊出来!”“喊月亮”是当地的一个习俗,据说中秋月明时,对着月亮说出你的思念,即使隔着万水千山,远方的亲人也能用心感受到。一开始,大家都不好意思,连长带头喊起来:“三妮儿,我在这挺好,你放心,照顾好孩子,过年的时候,我给你买新衣裳!”底下笑成一片,遂又安静起来。渐渐的大家放开胆子,空气中洋溢着一个个温暖的句子。“爹,别忘了每天吃一个冰糖炖梨,这对气管有好处。”“娘,天凉了多穿衣服,明年我一定能考上军校。”右边的一个新兵轻声说了一句:“英子,我??”之后就哽咽了,再也讲不下去。我悄悄的问身边的班长李:“怎么没听见你喊?”老李笑笑,指指自己的心窝:“千言万语,都装在这里边儿呢。

电影放的什么,在记忆中已经模糊。只记得散场的时候,耳边响起整齐有力的跑步声。月光如银,我帮着班长李收拾器材。临走的时候,他交给我一个盒子,打开一看,居然是一小段一小段废弃的电影胶片,我惊讶的说不出话来。老李拍拍我的脑袋,无限留恋的说:“这也许是我退伍前,最后一次放电影了。”

整个操场上空荡荡的,只剩下了我们两个人。

那年深秋,班长李真的要走了。我在送行的军车上一眼就瞅见了他,我大声喊道:“老李,明年中秋,我会对你‘喊月亮’的!”老李转过身,冲我点点头,做了一个“倒片子”的动作,憨厚的微笑起来。

 

第二篇:中秋节的作文

中秋节的作文

怀着无比轻快的心情,我们迎来了中秋佳节。

原本打算好好赏一赏月的,我家楼顶是最好的赏月场所。可是原计划糟到暗算,在中秋节那一天,中秋节将在家中度过,晚上边吃月饼边赏月。

既然如此,就要使这个中秋节过得别具一格。于是,我们便开心的“赏月计划”。 中秋节晚上,我带了一个双黄月饼。呵呵,着不是单我一个人吃的,是……哦,不能说,说了这个计划就完了。

刚好六点半。我们在阳台坐下后,便把报纸连接铺在一起,那时准备用来放月饼和吃月饼的!呵呵——可能你已猜到一半了,我们将在这里一起吃月饼! 一开始,我们看了一点电视,然后就是挤成一堆聊天。忽然聊到月亮,便一齐抬头望月。呵,月亮呈红铜色,活像月食发生了。圆倒挺圆,只是……这颜色也真倒挺另类。不过,我们的计划也很别样,也就不计较这么多了。红月亮就红月亮,月亮还不一个样,颜色的差异或许会更具吸引力。

八点种悄悄地来临了。这是我们吃月饼的“神圣时刻”。我全家各自拿了一个不同的月饼来吃,恰好凑成一盒多元素月饼——白莲蓉、哈密瓜、双黄蓉、五仁香。我们兴致勃勃地切开一个又一个月饼,六七个人围成一圈“品尝”四种不同味道的月饼,气氛热热闹闹,轻松搞笑。边吃又边看月亮,还在“赏月”。妈妈发话了:“我们吃得这么开心,不妨把双黄给爷爷吃吧。”不愧是妈妈,我们举双手赞成。如果爷爷也能分享我们的快乐,那岂不是“皆大欢喜”?因为“快乐也是一种传染病”,把我们闹翻天的快乐通过一个小小的蛋黄月饼所传达给爷爷,希望爷爷也和我们一样过个开开心心的中秋节。

这个中秋节十分特别,这是第一次和爷爷在一起赏月。

爷爷说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说起中秋的来源,坊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叫着月精。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可是又有另一个说法是,在月宫里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

唐明皇游月宫,话说贵为天子的唐明皇对嫦娥非常的迷恋。一天他上了月宫,在月宫里看到了一只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间的传说中是赖月饼作为通讯工具。朱元璋带头取义,把字条塞在每个月饼馅里,呼唤众人依时起义。

中秋节的起源,其中的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夜,除了拜祭、还有就是应节的月饼和灯笼。祭拜的当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称她为月娘。老人家说,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会被割耳朵

时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对于新的一代来说,中秋节最令人记取的是月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