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型教学研究

小班型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提出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的时代,而且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学生生源逐渐减少,集体式授课更趋于小班化的教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实行小班化教学,使教师与每一位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合作、帮助机会,学生课堂上动手动脑的机会大大增加,使教育面向每一位学生的教育思想变为实实在在的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活动和提问,使学生的想象力、动手动脑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及团队意识都逐步加强 。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学校教育和班级授课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趋势之一是教育内容整体化和个别化的有机结合,即教育内容一方面重视认知与情感、能力与方法的结合,以塑造教育对象完整的人格,另一方面又针对每一个个体的差异,提供给最适当的教育。小班化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时间、精力相同的情况下给每个学生以更多的关心和个别化辅导,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个体学习机会,更充裕的活动时间和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小班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更好的展示。个性的发展是创造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因而,现代教育呼唤着“小班教育”这一反映以人为本、关心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又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

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也有了新的追求。而教育是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实行独生子女的政策,入学适龄孩童的数量日益减少。家长希望子女在学校生活中有更大的活动空间,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交往,得到教师的更多的个别化教育。因此,提高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让每一个学龄儿童都享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已经成为进一步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新的增长点。而“小班化教育”以独到的教育组织形式,优异的教育活动方式,创新型的教育模式以及先进的教学观念、方法、条件,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增加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将有助于孩子更好更全面地发展。

小班化教育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它克服了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端,其目的是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在法国,19xx年学生在24名以下的班级占65.1%,19xx年每班均不超过25名;在英国和日本,小学与初中每班人数不超过35人。

所谓“小班”就是指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简单讲其基本内涵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小班教育”,指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即在学生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学生人数的减少,使教育活动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如教育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化;如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活动密度、活动强度和活动有效度等的变化;如师生互动关系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加或增强;如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评价等会发生全新的变化等等。此项实验,就是探索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上述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小班化

教育”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论”的支配下,实施“小班教育”的一个动态演变过程。亦即在“小班”配置的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推行“小班教育”的过程,小班化教育为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素质教育思想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与大班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是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的一种新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可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达到交流与提高的目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为此,我校提出研究课题,探索小班化教育中提高质量的途径,充分寻觅和利用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深入、持久的研究和实践,促使学生素质更全面的提高,使小班化教学无差生,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也让小班化真正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学校改革课堂教学,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应用与研究。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都验证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有效性。国内学者从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伦理学等不同角度,对小组合作学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个性优化以及班级社会心理气氛等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开展了“协同教学”、“合作学习”等实验研究。目前,国内研究对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以主体发展为核心的小组合作学习与美国和前苏联倡导的合作学习有什么不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等理论问题还未取得共识;对如何处理小组合作学习与集体教学的关系,如何处理教师、学生集体、学生个体间的相互关系等实践问题,还未形成一个立论点高、方法程序明晰合理的基本思路。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

三、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的:

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就是以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以“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论”为理论根据,以小班化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程序,在本模式的应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结合本校的办学条件、以及学龄人口特点,把每班学生人数控制在30以内,并考虑到小学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博采众家之长,力求为学科教学的应用做贡献。

在小班中采用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主要是依据儿童本身的学习特点。我们知道: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经历,都能获得经验,但我们应当关注的是学习经历和经验的性质,是接受学习的经历,还是探究学习的经历,是获得间接经验还是直接经验。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带领学生走一条认识的捷径,片面追求知识传递的高效,以至学生的学习经历中,直接经验太少,更谈不上学生与别人的合作、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怎样为儿童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使儿童在活动、交流中轻松愉快地自主学习,是本实验研究的主要目的。

因此,作为一线的小学教师,结合本地及本校的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迎难而上,使“合作互动”这件事坚持做下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的脑和手都动起来,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而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改变旧有的单一的接受式的模式,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小班化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弊端,为师生互动创造良好条件,与大班相比,师生互动空间更大了,每个学生得到老师的关注和有针对性辅导的机会增加了,学生参与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时间充裕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辅导,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变成了实现。

首先,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学到真正的技能,通过试作及巩固练习的训练,学生掌握以主题为中心的结构性基础知识。这种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广泛迁移,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另外在学生评价反思中,领悟到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坚持做到叶圣陶先生所言“教育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育”。

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确立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价值观。教学中使学生养成自主创新意识。课堂上教师同学生平等和谐相处,并积极为学生学习创设环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目的,使学生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学会自主创新,掌握学习方法,同时培养严

谨科学、崇尚真理的良好素质。

再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互助、民主、团结、合作、竞争、交往的道观念和现代意识。

另外,发挥小组活动互动功能,尽可能长时间的照顾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有提高。

四、研究的对象(被试)

此课题选取本校三年级一班学生为研究对象。

五、研究的内容

我们对“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的内容作出了如下定位:

1、我校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其常见问题分类

(1)我校三年级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2)影响三年级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相关因素

(3)针对不同学科怎样对“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研究

2、我校“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教学中的典型案例

(2)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寻找“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3)根据“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现状分类,研究“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

3、“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评价标准

六、研究的过程、人员分工、保证措施

(一)准备阶段(20xx年6月—20xx年8月):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有关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的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设计并修改完善课题标准,通过课题论证。

(二)实施研究阶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

1、采用调查研究法、谈话法和观察研究法对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搜集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原因,撰写调查报告。

2、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结合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具体研究,广泛收集案例,结合典型案例探究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教学设计,设计评价标准等。

3、采用内容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经验,积累具体研究资料和成果,积极探索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应用的方法。

4、研究策略:

(1) 教师要营造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文环境

(2) 根据学生的智力、兴趣、个性等方面的特征合理调配小组成员

(3) 处理好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和教师适时有效指导的辨证关系

(4) 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辨证关系

(三)总结阶段(20xx年4月——7月):

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等。全面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析总结课题研究情况,汇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编印论文专集、案例集、评价标准,进行课题结题鉴定、汇报活动等。

人员分工:

课题组组长:杨 静,负责课题方案的制订,组织实施,在总结阶段撰写课题研究的报告。

协作人员: 卜朝辉,负责指导实施,聘请有关专家,全面指导协调。

李忠宇,负责学校工作的总体协调和全面监控。

课题组组员:

于淑艳,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三年级语文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

卢秀启,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三年级数学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

王 芳,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三年级英语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

贾俊龙,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课题研究相关理论资料的搜集。

刘海军,参加课题的实践,分发活动表格,回收活动资料。

安海青,参加课题的实践,课题档案的管理。

保证措施:

1、争取学校领导和有关方面专家的支持。

2、收集相关资料供研究人员的学习和研究。

3、组织研究人员学习,举行一些讲座,提高研究水平。

4、争取一些研究经费,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七、课题管理(前期、中期、后期或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阶段成果及最终成果

(一)准备阶段(20xx年6月—20xx年8月)

20xx年6月—8月收集整理有关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设计并修改完善《 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课题方案,通过课题论证。

(二)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

按计划进行研究,由教研组长负责各阶段目标的实施,课题组每月做一次阶段性总结,整理案例,从中探索规律,反思教学设计程序与实际效果,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为 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积累实践资料。学期末,对教学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分析典型案例,撰写出阶段性的研究论文。

1、20xx年9月—20xx年2月:分析现状

20xx年9月:设计课堂教学现状调查表、调查问卷。

20xx年10月:对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进行单元认知水平检

测分析,对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原因。

20xx年11月—20xx年1月:收集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应用研究的相关因素的论文,撰写“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的现状分析”调查报告,为下一步研究做好准备。

2、20xx年2月—5月:探究方法

20xx年2月:教师充实培训,提高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能力,明确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要求。

20xx年4月:进行教学研究,积累各年级段教学案例,分析案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反应及时反思。

20xx年5月:收集案例,集体交流研讨。

3、20xx年6月—8月:初步设计评价标准,总结方法,组织中期汇报。

4、20xx年9月—12月:验证实践,进一步探究方法

根据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具体研究(具体化如每周一课,每人一课等),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教学设计和实施等。

20xx年9月: ①针对某一学科进行教学设计,②进行实践,③组织交流研讨,探究应用方法。

20xx年10月:对各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整方法。

20xx年11月—12月:继续进行教学实践,对调整的方法进行验证,收集应用方法和途径的有关论文,继续完善评价标准。

5、20xx年1月—20xx年3月:总结方法和途径

收集案例、课堂教学设计,经验论文,积累具体研究资料和成果,总结出有效方法及途径,完善评价标准,组织中期汇报。

(三)总结阶段(20xx年4月—20xx年7月)

20xx年4月:全面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析总结课题研究情况。

20xx年5月:编印《论文汇编》、《案例集》、《各年级段评价标准》。

20xx年6月—7月:汇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报告,进行课题结题鉴定、汇报活动等。

最终成果:

1、论文集。

2、案例集。

3、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评价标准

4、《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报告

八、经费预算

分项费用预算 费用项目 查阅复印文献 上 机 费 差 旅 费

 

第二篇:SAGE计划与小班教学研究1

SAGE计划与小班教学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 张喜军 张民选

【内容摘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减小班级

规模、降低生师比便顺理成章地成为首选手段。经过二十多年的实验研究,美国几大计划均不同程度地证实缩小班级规模可以带来学生成绩的提高。本文以威斯康星州SAGE计划为着眼点,介绍相关研究成果并进行分析,进而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

【关键词】 SAGE计划 威斯康星州 缩小班级规模 小班教学 启示 张喜军 上海师范大学教科院比较教育专业2003级研究生 上海 200234 张民选 上海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博导 上海 200234

一、从班级授课制到小班教学

夸美纽斯曾说“一个教师同时教几百个学生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要紧的” [1]。夸美纽斯的论断促进了近代班级授课制的诞生,反映了当时工业经济发展的要求,他所提倡的“班级授课制”也使人类普及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成为可能。然而随着教育对人本身更深入地关注,人们开始发现班级授课制日渐显现出的不足,并着手研究班级的适当规模。有学者认为:班级规模偏大,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业成绩的提高。 针对这一问题,许多人开始着手研究班级规模与学业成绩之间关系。《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报告了美国学者格拉斯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的相关研究成果。格拉斯根据实验结果绘出了班级规模与学生学业成绩、学生情感收益关系的曲线图。曲线表明,班级规模减小与学生学业成绩、情感收益增加之间是呈正相关的。这种相关在超过30人的班级里表现不明显,但当学生数降到30人以下时,每减少一名学生,学生成绩、情感收益就会有明显增加。[2]这些研究成果正好迎合了教育改革的需要,于是大规模的“小班化教学”实验研究从八十年代起在美国各地陆续开展起来。其中比较著名的研究有印第安纳州的黄金时间(Prime Time)计划、田纳西州的学生与教师成绩比率(Student Teacher Achievement Ratio,简称STAR)计划、加利福尼亚州的缩小班级规模(Class Size Reduction,简称CSR)计划等。各研究在实验中均不同程度地证实:学生从幼儿园或一年级开始,在小班连续接受100学时以上的教育后,阅读成绩与数学成绩均明显超过同年级对照组(在传统大班接受教育的学生)。上述实验的积极效果不仅增强了本州决策者们的信心,同时也给其他州树立了榜样,纷纷把缩小班级规

模作为提高本州学生学业成绩的捷径。威斯康星州的学生成绩保证(Student Achievement Guarantee in Education,简称SAGE)计划正是处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二、SAGE计划简介

SAGE计划于19xx年秋季由威州公共教学部授权威斯康星大学密尔瓦基分校制定并实施。这项计划以当年度入学的幼儿园和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跟踪调查,一直持续到20xx年。SAGE计划采取自愿参与原则,有此意向的学校通过与政府签订合同的方式来加入计划,最终有21个学区的30所学校签订了合同。计划一开始,密尔瓦基分校就依据协作合同对参与学校提出如下要求:⑴减小k-3规模1,使生师比达到15:1;⑵建立开放时间更长的“明亮教室”(lighted-classroom),用来与社区合作或者向社区提供教育和娱乐方面的服务;⑶教授更多的“硬课程”(rigorous curriculums)以提高学生学术课程的成绩;⑷建构教师专业发展并建立责任机制[3]。

这次计划所采用的评价手段主要有两种:一为基本能力综合测试(Comprehensive Test of Basic Skill,CTBS)2,一为学生档案。CTBS采用量表的形式,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测验,收集学生个人能力方面的数据。学生档案则可以记录学生的社会经济地位(SES)、缺勤率以及一贯表现等情况,作为对CTBS所测得的客观数据的补充说明。每年秋季新生入学前都要用CTBS进行前测,第二年五月,当一学年结束后再进行第二次测量,以后则每年测一次。下表就是用此量表对不同学生群体(参与SAGE计划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不同时间测得的数据:

SAGE计划与小班教学研究1

www.asu.edu/educ/epsl/EPRU/documents/EPSL-0309-110-EPRU.doc.

从上表可以看出,威州学生的测试成绩在实施计划前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这种现状使得社会有识之士以及家长非常不满意,强烈要求州政府及州公共教学部改变现状。其时适逢别州小班化研究有所成就,因而推动了SAGE计划的出台。一年级前

12

K-3指从幼儿园到3年级

CTBS是学校用来与常模(全国范围学生平均成绩)进行比较的一种测试。

测的成绩表明:实施计划前参与SAGE计划学生的平均测试成绩不仅低于全国总体水平,甚至略低于对照班学生的平均水平。而在一年结束后进行的测验中,参与SAGE计划的学生不论在阅读还是在数学成绩上都获得了惊人的进步,不仅超过了对照组,同时也超过了全国范围常模。到了二年级、三年级,实验组学生的进步速度虽然较一年级缓慢,但优势仍然存在,总体上仍能与常模持平,与此相对,对照组的成绩却始终低于常模。这与其它几个州的实验结果几乎完全吻合,充分说明了小班教育对于提高学生成绩的显著作用。

针对一些怀疑论者的问题3,史密斯(Phil Smith) 等人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与解释。研究结果证实SAGE对于缩小黑人学生与白人学生之间成绩差距有明显作用,而且可以抵消那些处于贫困地区学校学生的低出勤率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在美国,因种族差异造成的成绩鸿沟一直是令美国政府和教育界尴尬的难题,而SAGE的实验对此问题给予了明确的答复:黑人学生在实验中的收益要比白人学生大,那些有较好社会经济地位背景的黑人学生收益更大,缩小班级规模,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同时可以有效缩小这条鸿沟。这是SAGE计划对美国教育的一大贡献。它为政府和教育界提供了一条具有可行性的解决途径,同时对我们的教育改革也有一定启发。

三、SAGE计划给予我们的启示

小班化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业成就、促进学生情意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美国各州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小班化教学并不会自然产生人们所期望的教育成就,因为小班化教学还不是学生学业成就提高、情意发展的必然条件和充分条件。因此,在实现了小班化教学的地区和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学校还必须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改革,创造小班教学需要的其他条件,惟有这样小班教学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从美国的文献看,可以给我们提供如下启示:

(一)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是实施小班化的基础和难点

尽管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淡化教师的权威地位,但不管淡化到什么程度,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不管是小班教学,还是大班教学,总不能脱离教师独立进行。因此,不论什么性质和类型的教育改革,必须要考虑教师这个重要因素。但在直3 怀疑论者的问题主要可归纳为: SAGE 对促进学生成绩有多大作用?SAGE带来的优势在2-3年级还存在吗?SAGE对于减少黑人学生与白人学生之间成绩差具有作用吗?SAGE只对于贫困学生有积极作用吗?SAGE对于那些出勤率低的学生有作用吗?

接利益的驱动下,或者为了追求所谓的改革效率,决策者经常会撇开教师,直接制定教育教学改革的政策措施。

譬如,美国加州在实施CSR计划前就存在师资短缺的问题,州政府没有为计划留出充足时间来培养合格教师,而是选择了仓促上马。结果计划开始实施后使得原有教师短缺状况进一步恶化,矛盾也进一步尖锐。在这种情况下,加州不得不向社会广泛招募教师,于是许多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人流入了学校。而且由于时间紧迫,这些新教师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正规训练便走进教室,教师团体以突击的方式建立起来。因此在计划开始实施后,好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管理方法,大大违背了小班化教学的初衷,从而使得加州CSR计划的实验成果大打折扣。

威州的情况正好相反,在实施计划前教师数量已经超编,而减小班级规模后,其原有教师人数与实行小班后所需教师数大体持平,SAGE计划便得以非常顺利地开展实施。

因此,要想实现真正的小班化教学,就必须有足够合格的教师人数,若满足不了这个条件,改革便会成为“无米之炊”,小班教学自然也就无法实现其预想的效果。

(二)探索新型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小班化教学成功的条件

作为SAGE计划组的专家成员,孜豪里克(John Zihoric)教授等人从一开始就着手研究小班教师所用策略的问题。因为他们认为,提高学生成绩不能仅仅依靠缩小班级规模来实现,还得依靠教师所采用的有效策略。随后孜豪里克教授作了一项小班教师所采用教学策略的研究。专家们按学生成绩先将教师分为高效教师和低效教师,然后从教学侧重点(教师强调的教学内容类型以及教的方法)、管理风格(管理学生、组织课堂的风格和方式)、对学生的个别关注(教师花费多少时间与精力在个别指导上)三个方面来观察教师。

他们的研究发现,①在教学侧重点方面,高效教师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掌握,强调清晰明确地、层层深入地讲授,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把所有学生的兴趣引向教学重点。低效教师则有两种情况,一种不愿接受别人先进的教法与观念,强调个人能力培养,置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于次要地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解决问题,虽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却过于发散,缺乏内聚力;一种是没有能力的教师,虽强调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却学不来高效教师的教法,最终还是无可奈何地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②在管理风格上,高效教师往往将学生管理与课堂管理模式化,学生在教师的

引导下能够自觉遵循集体规范,课堂上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并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中转换自如。两类低效教师则是在努力维持课堂秩序,只要学生不出乱子即可。③在对学生个别关注方面,高效教师更侧重于对基础内容与理论的指导,强调师生间直接反馈的重要性,因此师生间有很大的默契。而两类低效教师对于这一点或者关注不够,或者不去关注,结果使得小班化流于形式。从孜豪里克教授的研究来看,作为小班里教学的教师,即使是拥有资格证书的教师,假如不去积极探索应用相应有效教学策略的话,小班教学的效果与大班没什么区别。

所幸这一点已成为共识。于是各国、地区在推进小班化建设的同时,都加大了小班化教学策略研究的力度。上海在实施小班化的过程中不断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 并在实践中摸索、论证,总结出了8种教学策略,即互动教学策略、角色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兴趣教学策略、体验教学策略、问题教学策略、反馈教学策略、弹性教学策略,并据此提出9种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分组教学法、个别指导法、体验教学法、尝试教学法、鼓励教学法、交融教学法、活用资源教学法、留有余地教学法等。这些成果或者说总结虽然不够深入,理论也不够成熟,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教师,从而推进了上海的小班化建设。在探索小班教学策略的时候,我们必须依靠教师的积极主动性,毕竟,这些策略大多是从教学实践中产生出来的。

(三)充分利用小班化的课堂环境,把教室建设成为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库。

在研究SAGE计划时,我们发现参与学校特别重视环境的重要性,把环境(主要是教室环境和校园环境)纳入到课程资源里进行开发和塑造。在小班的教室里,四周墙壁上贴满了各种颜色、各种样式的图片,四周则摆放着书橱和储藏物品的柜子,课桌椅也没有摆成传统的行列式,而是非常随意的围成一个圆圈或者是马蹄形等形状。教师在讲课时讲到某个问题时,会对学生说,到书橱里(或柜子里)拿出相应的书(或材料),自己查阅(或动手去做),或者观察一下墙上的某幅图片,于是学生随意打开这些书橱柜子,找到有关的物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教室里的资源,解决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这样一来,整个教室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资源库。学生在教室里犹如置身于知识的“包围”中,随时受到这个环境的影响。

将小班化后的教室建设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库的意义在于,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

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他们中有的拥有视觉学习优势,多读多看;有的具有听觉学习优势,因此需要音像资料;有的善于在社会活动中学习,需要群体合作、角色扮演等;还有的需要接近自然、需要运动、制作等等。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将为小班教学带来的因材施教提供资源、渠道和可能。

(四) 小班化教学对需要特殊关怀的学生群体有显著成效

SAGE的研究表明,减小班级规模后对于需要关怀的学生群体(如对黑人、对缺勤率高的学生)有显著成效。对我们而言,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和差生群体亦是需要特殊关怀的学生群体,亦可尝试用小班教学的方式来解决这些弱势群体所面临的困难。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诸多居民居住在边疆地区。限于经济、地理方面的制约,这些地区的教育相对全国平均水平来说始终处于落后地位。我们国家以往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考虑到国家经济条件有限,地区交通不便,居民居住分散等特点,大量采取了复式教学作为解决手段。但由于复式教学本身存在着相互干扰等缺陷,再加上教师水平低下、经费不足等困难,教学水平很难得以保证。如不加以改善,这种落后状况还会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而进一步恶化。近几年国家实行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行政策倾斜,对于这些落后地区的教育来说,无疑是一个发展的契机。我想,国家如果足够重视这些地区的教育,投入足够的经费,再辅以小班化教学的形式(这些地区的人口密集度低,人员分散,均为实施小班化教学的自然条件),这些地区的教育状况会得到改善的,学生的成绩自然也会提高。

差生之差,一般不是由于智商方面原因,很多是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不够,使得部分学生逐渐对学校、对学习或对老师产生了抵触或厌恶心理,从而产生厌学心理所致。小规模的班级里,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关注与个别指导远远多于大班,所以更容易了解学生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及时予以解决。而且小班的教师会给予学生更多的正面反馈,更易使学生感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退而言之,即使有个别学生的智商较低,通过教师反复多次的个别指导和关注,再结合其自身的长处进行激励,这些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成绩总会有所改观的。

(五)政府的优先发展意识与经济支持是实施小班化教学的保障

政府的收入有限,再加上教育活动本身周期较长,所以决策者对于教育改革一般会持慎重态度。政府的优先发展意识与经济支持便成为每次教育改革的先决条件,各

地实施小班化亦是如此。

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经意识到了小班化的积极效果,而且有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普及,但大多数国家、地区一直处于观望状态。香港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20xx年教育局长李国章就职演讲里很令教育界振奋的内容便是“实现每班20人的梦想”[4]。然而时至今日,香港政府在人口增长率降低的“黄金时间”,不仅没有制定相应计划推广小班制,反而逆民意而行之,提出了合并学校的建议,其根源就在于现时香港窘迫的财政状况。加州之所以实施CSR计划,正是因为当时州政府有120亿美元财政盈余,所以在几位议员的呼吁下,计划很快便付诸实施。州政府第一年就为CSR计划投入约19亿美元,1997-19xx年又追加2.97亿美元,将CSR计划推广到四年级。威州在决定实施小班制计划时则显得非常慎重。在经过仔细论证后,政府决定对SAGE计划投入1亿美元,先期投入了0.37亿。之后又专门拨出300万美元作为参与学校因举债兴建新校舍、聘任新教师的补助。

另外有研究表明,一个有5万学生的学区,每班减少一个人,仅仅用于支付教师的工资就会增加50万美元[5]。所以说小班化研究从一开始就是一项昂贵的实验,包括聘请教师、教师培训、兴建教室、购置教学设备等,都需要政府专门拨款。但政府在考虑实施此项计划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出详细的预算和计划,不能象加州那样进行激情型投资。因为一旦决定实施计划,便会在社会中产生广泛影响,尤以家长最为看重。一位教师描述了当时加州实施小班化后的情形:社会和家长们对此报以极大的期望与热情,即使这次实验失败,社会和家长们也宁愿相信小班有益处[6]。在社会及家长的这种空前的热情压力下,即使政府后来出现财政困难,也很难宣布取消小班。加州目前正处于这样一种两难境地。

当小班制登陆我国并在上海试点研究取得成功后,国人的热情也空前高涨。人们把对中国教育的诸多希望寄托在小班上,甚至有媒体称“我们要杜绝大班教学”。[11]这种想法的出发点是好的,急切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但是脱离了我国的国情。从实施小班所需费用和别的国家和地区对小班研究的投入程度来看,我们尚不具备这样的经济条件。目前只可以在一些发达的省市或地区进行区域性的试点研究,或者实施大班与小班同时推进的“平行板块课表(Parallel block sche-

duling)”或者“橡树公园计划(oak park plan)”[7],作为一种折中的做法。

四、结 语

SAGE计划是一项成功的实验研究。研究验证了其它几项计划的积极成果,而且其中不乏独到之处,如SAGE可以缩小黑人学生和白人学生之间成绩差距,可以抵消低出勤率带来的对学生成绩的负面影响等。但是和其它州的研究一样,SAGE也未能解决如下问题:①没有在实验中找出大家共同关注的小班规模的“临界点”(当班级规模降到一个数字时,学生成绩会与多一个人或少一人时有非常显著差异,从而将这个数字定为小班的最佳人数)。②没有做进一步研究,探讨学生在小班里的收益一直会持续到什么时候,从而进一步研究小班化教学对于哪些年龄层次、哪些科目有作用。总之,关于小班的研究还只是刚刚开始,小班教学的理论也正在探索中。我国在实施小班化的过程中,可供借鉴的别国的经验或理论也很少,所以在实践中仍然需要我们去摸着石头过河,努力去探索、总结。

参考文献

[1] 夸美纽斯,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xx年版 [2][5]

[3] 胡森主编,国际教育百科全书(Vol. 2)[M], 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版 Phil Smith eds., Class-Size Reduction[J] ,Educational Leadership,September 2003 [4] 叶建源、黎国灿主编,小班教育的政策探讨:资料集[C],香港教育学院,2002.11

[6] David Alan Gilman ed., Should We Try to Keep Class Sizes Small? [J],Educational Leadership,April

2003

C.Robbie, Class Size Reduce:Lessons Learner from Experience[J], Policy Briet,No.23,August 1998

欧阳美梅,中美两国小班化教育改革之比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3.7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卷(上)[M],教育科学出版社,19xx年版 [7][8][9]

[10] John Zahorik eds., Teaching Practices for Smaller Classes[J], Educational Leadership,September

2003

[11] /teachers

www.asu.edu/educ/epsl/EPRU/documents/EPSL-0309-110-EPRU.doc.

/sage/sage online.htm

/news [12][13] [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