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随想作文范文

读诗词名句随想

那一片湖,是“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波光云影;那一个人,是“一蓑风雨任平生”的豪迈大气。在某个雨过天晴的日子,他们相遇,他煮一锅东坡肉,在苏堤边徘徊,笑一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说湖,也是说自己。

“淡妆浓抹总相宜”是一种境界吧,对于女子,那定是“绝代有佳人”般的芳华,那是一种美的最高体现。对于艺术,那定是“此曲只应天上有”般的震撼灵魂,那是一种美的最高表达。对于生命呢?是的,生命呢?

我总是将世界上的美归于生命之美,那“淡妆浓抹总相宜”又是怎样一种生命之美的无限升华?作诗之人笑

了,他是否在说他自己就是这最佳的佐证呢?他的生命是浓丽的,高歌一曲“大江东去”,身后巨浪滚滚;他的生命是张扬的,唱一出“明月几时有”,任留千古评说。然而他的心灵是淡雅的,它可以将无限豪情煮进一锅香气扑鼻的东坡肉;他的心灵是静守的,它可以在三百荔枝中笑谈古今事。也许,诗人本身就是用他的生平为我们述说了生命的“淡妆浓抹总相宜”。

金戈铁马已去,望不见那一轮昔时明月。太匆匆,挡不住的是似水流年。那些人去了又来,他们传达的却是那不变的哲思:“淡妆浓抹总相宜”。

于是李太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都化作杯中酒,于是曹雪芹的“千古奇谈《红楼梦》”都揾作梦中泪;于是钱学森在那枚火光上天后又钻回了实验室,于是罗雪娟在领奖台上金牌闪亮后又游回了那片碧蓝;于是霍金在《时间简史》

后微笑,于是齐达内在球场外低调??

他们懂得张扬生命,在生命应该闪光的地方。但他们也懂得静守心灵,在心灵应该安静的角落。只有“淡妆”时的质朴才能衬出“浓抹”时的华彩,只有“浓抹”时的艳丽才能显出“淡妆”时的空灵。

生命,以何种形式来表现她的“淡妆浓抹总相宜”?让生命在花开的季节狠狠开放,用喷薄的美丽震撼世界,开到荼糜。让心灵在繁华过后留一泓清泉,涤荡灵魂。

如果生命是一池清澈的湖水,请张扬生命,静守心灵,给其一片西子湖般的美丽。在生命的最终,我们带着裙角还未风干的池水,看着湖中自己的倒影,可以露出欣喜的笑容: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读诗词名句随想

“饱读诗书气自华。”诗词,如一束空谷幽兰,沁人心脾;如一杯香醇美酒,悠长缠绵;如一声冲霄清吟,豪迈坦荡。诗的浪漫,诗的缠绵,诗的愁绪,诗的意境;词的豪迈,词的清丽,词的哀怨,词的氛围,给予我以极大的乐趣与思索。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寥寥数字,却让我仿佛看到了陶渊明的衣絮飞扬,超然脱俗。连绵起伏的群山,幽长蜿蜒的小径,浓绿灵秀的田野,遍地的似锦雏菊以及微微的风。陶渊明,这样一位著名的田园诗人,就生活在这一片独好的风景里。可是,他却是在放弃了荣华富贵,退出仕途之后,才过上如

此恬静的生活的。诚然,放弃就意味着获得。有时候,我们需要放弃。当我们放弃一样东西时,上帝不会亏待我们,他会赠予我们另一样东西。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萧索,悲壮。易水边,飒飒的风声,华盖下燕太子殷殷的期待与满腹的担忧。而荆轲,却坚定着他的信念——刺杀秦王。“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荆轲,一个壮志未酬身先死的伟大人物,虽未刺秦成功,可他的勇气,他的决心却时刻在告诉我们:不管前方的路有多难,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个桀骜不驯的灵魂,一代诗

仙,却与繁荣的大唐王朝一同销声匿迹。杨相国脸上永恒的恼怒,高力士手中高高扬起的官靴,都折射出他的傲气与清气。李白,诗剑双绝,“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他的狂,他的不驯,是他的真性情,是他对奸臣的鄙夷与不屑,不管怎样,人首先要有自我,不能为了别人而改变自己。个性是一个人的魅力,是自我的体现。

诗词,有着太多的学问,有着太多的奥妙,有着太多的启示。诗词,正散发着它独有的迷人的光辉与芳香,等着我们去采撷,去思索。

读诗词名句随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挥起一抹与懵懂作别的云彩,梳理几番欣喜又茫然的思绪,我们便鼓起勇气,向未知的前途迈出了步子。我们的眸子里满是憧憬的光芒,我们的脚下布满了鲜花与荆棘。人生啊,是一条延伸向远方的道路,每一个生命,都承载着或高尚或卑微的灵魂,顺着理想和欲望的指引,或春风得意地大步迈进,或磕磕碰碰地摸爬滚打,向着或明或暗的远方前行。然而,“路”固然“修”,理想固然“远”,我们却一刻不停地向着圣殿中的安琪尔靠近。我们幼稚,我们无知,却在前行的过程中,采撷着智慧的鲜花,汲取着灵魂的养料,感受着醉人的芬芳,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我们贪婪地呼吸着知识的空气,大口大口地畅饮着美德的佳酿,我们永不停步,我们用自己的整个心灵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当我们感到自己的思想充盈的时候,再“蓦然回首”,天使的微笑就在那“灯火阑珊

处”。

圣者登高俯瞰,临风轻轻慨叹,这一叹便叹出了绵亘千古的名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大自然的造化何以如此“钟神秀”啊,让意蕴无穷的哲理便蕴藏在远眺的那一刹间。有人疑惑,何以非得在登高以后才能“小”众山呢?我不由失笑。是啊,为何只是在登高后呢?名垂千古的孔圣人也曾“登泰山而小鲁啊”,历史竟如此戏剧般地充满了惊人的相似。其实,正如我们的眼睛长在头上般平常,若没有一定的高度,我们的眼光就永远只能局限在小小的范围内,就像“坐井观天”的那只青蛙般可怜却还沾沾自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啊!然而,这“上层楼”,又岂是轻而易举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

你是否曾为前途的迷茫而顿生感叹?是否曾为人生的价值而迷惘困惑?人生真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它不断地逼你向前,却又会在经意或不经意间给你设下重重的障碍;它让你感觉到它的美好,却又时常让你彷徨失措;它像一个蒙着面纱的美丽女子,似乎伸手可及,却又若即若离,永远如此神秘。有时我们“无心插柳”却“绿树成阴”,有时我们“有心栽花”却得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然而,生命的曼妙恰恰存在于此。看似充满着矛盾与离奇,实则又有着充足的前因后果。我们欣赏生命,体味生命,却又永远无从将生命的精灵牢牢抓在手心,也许正因“身在生命中”吧!

读诗词名句随想

《诗经·卫风·木瓜》中这么一句话:“投我以木瓜,报之琼琚。”每当读到这两句诗,我都会被古人知恩必报的高尚品格所折服。

古人尚且如此,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更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在被给予爱的同时,要懂得回报,用自己的温情去温暖整个社会。可是,有时听到的消息却令人寒心。据报道,有位退休老人省吃俭用,以自己的退休金资助了一位穷困的大学生,可是有一次因生病而耽误了寄钱。结果收到对方言辞愤激的催款信,老人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这是怎么了?大学生在接受物质帮助时,不但没有感激之情,却把别人的给予当成了一种义务,他的良知早已被对于物质的贪婪追逐所吞没了。

社会呼唤着,请把感恩与良知从名利中解脱出来,回归天地,信守那“投我以木瓜,报之琼琚”的至纯诺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

杜甫留给我们的至理名言,它激励我们不懈地追求生命的高度。

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如同在草原上奔驰的羚羊般,不顾一切地向前奔跑,去寻求煦暖的朝阳、鲜嫩的水草和清新的空气。羚羊的生命在于奔跑,那么人的生命就在于追求。追求是人上升的不竭动力。但是追求需要目标。当你站在平地上,眼前是无数的遮挡物,如果把视野所及的地方作为你追求的目标,那么你只能在平庸中度过一生。相反,当你历尽千辛万苦爬到顶峰的那一刻,你会发现世界正被你踩在脚下,所有的一切都渺小了,这份无法言表的喜悦与豪迈,已将所有辛苦一扫而空,人生价值也将得以实现。

因此,追求需要目标,需要“一览众山小”的高度。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村”是充满了哲理的绝妙诗句。正是陆游的这首诗、这名句,教会了我用乐观的态度看待人生。

记得绿箭口香糖的老板曾说过一句话:“我曾经破产过两次,但我从未因此而失眠过一秒。”多么乐观的人生态度啊,在金钱与名誉的重压之下,能够如此泰然处之,我想,你一定是领悟到了“柳暗花明”的哲理。人生总是充满挫折与失败,当遭遇它们的时候,千万不要灰心失望,请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奇迹必然出现。在“山重水复”的逆境中,勇敢乐观地前进,不放过任何透着希望的光线,那么,前面,一定会是一片“柳暗花明”的景象。

是的,只有乐观的人生才能看到转机的发生,让乐观成为人生导航的明灯。

 

第二篇:文化作文速成讲座:积累文化底蕴之诗词底蕴(网络采编)(精校WORD版)

文化作文速成讲座:积累文化底蕴之诗词底蕴(网络采编)

文化作文速成讲座:积累文化底蕴之诗词底蕴(网络采编)柳岸钓客 诗词底蕴

1.文化底蕴按内容和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诗词底蕴、历史底蕴、文学底蕴、民俗底蕴、文言底蕴、思想底蕴、情感底蕴、精神底蕴、生活底蕴九大类。当然,它们的表现形式很多时候不是纯净的存在,而是两类或多类交叉并存,在文化作文的学习中,它们属于不同的表现层级。

1.诗词底蕴(1)

诗词底蕴是指直接引用或化用古典、现代诗词佳作于文章之中,使文章氤氲着厚重的诗香。在时空的经纬上纵横驰骋,以雄厚的积累和运用的巧智,雕琢出优美的辞章,不仅在考卷里鹤立鸡群,在文学创作中也卓越不凡,令人击节称赞。

诗词底蕴不仅仅指名句的引用与化用,也指诗词意境的再现与借鉴,诗词哲理的引用与延伸,诗词情感的复制与演绎,诗词风格的感悟与创造,诗词语言的模仿与内化。 这是诗词底蕴学习与训练的一个阶梯,最终达到将诗词之美——即诗词意蕴、意境、哲理、情感、风格、语言等完全融进文章灵魂,共同为表情达意服务。

特别提醒:当代诗歌,包括外国诗,均是诗词底蕴的范畴,这些鲜活的文化,更有时代气息,是文化作文的较高层次体现。它代表当代文化的发展水平,更有活文化的特征。 活文化最贴近当代人情感,彰显文化精神,最能体现文明在当代人身上的内化与化育,它是文化的晴雨表。

〖例文一〗考场佳作

咀嚼寂寞(一考生)

是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的清愁,是细雨骑驴入剑门的落寞,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孤独,是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无奈……

寂寞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呻吟。

诗人尤其容易寂寞。中国知识分子的高标傲世的性格注定了他们的命运。昔时庄周钓于濮水,楚王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从此开始了中国知识分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文化苦旅。陶渊明归隐田园,更成为知识分子与官场决裂的一个极端的标志。唐代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一诗中感慨: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其中仕途艰难、淡去之意隐然可见,故而读长卿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便联想起微雨燕子斜,落花人独立的意境来,每每生出几分寂寞。

寂寞如花。你看得见花,却看不见花开。一如寂寞,缘何而来,缘何而去?你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她只随春而来,同春而去。寂寞的色彩也如花,于向人处绚烂的绽放,点染出百媚千娇,待夜幕垂天。萤窗微语,便花色渐隐,与黑夜融为一体。寂寞的气息也如花,幽幽地,寂寂地,附着在你的袖口,弹跳在你的指间。味道很淡,好一似幽兰出谷。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写尽天下女子暮春闺怨,叠用三个深’’字,足见其深居之苦,更可感其积怨弥深。故易安云: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易安词中有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深得六一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诗意。这,该是寂寞如花的最好注脚吧?

寂寞如雪。天空沉聚的阴郁有一搭没一搭的飘落,房檐树梢都寂寂地期待,凝眸窗外。你的思绪穿透时间,回到那个牵手踏雪的旷野,风从袖筒里钻出来,打个旋,挟走你的笑声。而抬眼之间,天上地下已茫茫一片。寂寞就在你的眉宇间簌簌而落,覆盖了所有的色彩,充

溢了整个心胸。

东坡公初登仕途,便以其超人的才气轰动文坛,果然是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然贬官黄州,身同囚系,与流放已无二致。赤壁辞赋名噪一时,脍炙古今,众人多看到大江东去的英雄豪气,只见得渔樵于舟渚之上的旷达,又有几人曾留意,在东坡寄情山水、快意诗酒的背后,是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凄恻,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孤愁。寂寞,那是学术达到峰巅时的独孤求败,是超世拔俗的高贵人格与一个时代的决裂,是置身于人群中却无法摆脱的刻骨铭心的冷落。

寂寞如诗。温婉、含蓄而深沉。浓浓的诗思从远古流淌而来,淌过毛诗,淌过楚辞,淌过唐风宋韵,一直淌到雨巷和康桥。撑一把油纸伞,独自徘徊在悠长悠长的雨巷,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漫漫长诗,抒写着永恒的寂寞。

寂寞如酒。听一曲敲窗夜雨,斟一杯疏梅月影,直面失意,独自啜饮,这便是古意吧。酒是曼妙的,让你醉,让你醒,让你忘忧让你忘形。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就着寂寞下酒。这该是一种怎样的滋味?

总想邀约稼轩,挟酒登舟,访五陵遗老。惜稼轩不许。稼轩的心中只有中原。几经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取东家种树书的疼痛,稼轩却痴心不改,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最终却只能仰天长叹: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辛弃疾的寂寞,最痛苦,最深刻,当是寂寞的极致。 〖老师点评〗

诗词是插花

诗词是文苑奇葩,采撷一朵别在文章的衣襟边,很别致,很浪漫。这种传统装饰,在文字的世界是最昂贵、最精致的装饰。

本文围绕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一句诗,巧妙地以自己的文化积累为依托,虚成实,精巧构思。读来文采斐然,余韵悠悠。首段精美的排比比喻句盛满了古典诗词的琼浆,犹如一束束芳香艳丽的花朵,灿烂了阅卷教师的眼睛,突出了寂寞的诸多表现,让疲劳繁重的阅卷突然变得兴奋。第三段用刘长卿的诗句,表现了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多艰,群体性格容易淡隐而寂寞。第五段将欧阳修、李清照的名句像插花一样聚集在一起,共同说明寂寞的清怨,使诗的光芒悬浮在文字上空,灿烂成一片文采飞扬的云霞。第七段单用苏轼的名句,

第八段化用戴望舒的《雨巷》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让诗词花瓣摇曳在抒情与议论之中,使诗香之美粉饰着阅卷教师的笑容。而最后两段,同样化用和引用诗词意境,揭示了寂寞下酒的灵魂的苦楚。

全文名句、意象、意境、典故合为一体;古代诗词与现代诗歌融为一炉,展现了诗词底蕴的强大魅力。试想:如果抽掉文章诗意,换成另一种文字表达,还有这样斐然的文采让读者惊喜吗?这就是诗词运用的妙处。

2.诗词底蕴(2)

〖例文二〗竞赛佳作

一蓑烟雨任平生

河北衡水中学 才子昕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斜阳。

为奇迹而生,携坦然而去,便是你,苏轼,一个传奇的名字。

你是那样的旷达,在缺月挂疏桐之时高唱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你是那样的淡泊,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你又是那样的坦然,在蛮夷之地惠州竟也能写出《谪居三适》这样的名作。

我知道,你也有过挽雕弓,射天狼的志向,有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放;我知道你的才能百年第一,无人能比;我知道你初出茅庐便名扬天下。你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可你却那样

的锋芒毕露。高处不胜寒啊!你成了众人讥讽诽谤的目标。你官居高位却又似乎不那么快活。你是否也会为浮名所累,被卷入世俗、无法自拔,在那名利的烟雾中徘徊迷醉?

感激上苍,给了你闭目凝神、回眸静思的机会。乌台的烈痛、黄州的孤独帮你驱散了绕在眼前的烟雾,帮你听明了内心最真纯的呼唤。

在那样一个月夜,你举杯邀明月,起舞弄清影,慨叹自己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呜呼!甚也吾锋芒毕露哉!名利都是身外之物,要它何用?唯有读书养性,引觞独酌,才是人生的乐事。即使寻不得‘高山流水’的知音,谈不得陶公的‘七弦琴’,仅能‘侣鱼虾而友麋鹿’,又有何惭?

你是那样的单纯,单纯到无法适应政局的多变,只得投身于文化的博雅之塔。你追求最自然的美丽,枝上柳绵吹又少,淡妆浓抹总相宜。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仕途偃蹇,命运多舛。经历了风雨之后的你终于看透了这一切,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你醉心于饮酒作赋,徘徊于胜人名家之间,你不屑于沾染尘俗,着心于文化之魅力。人世的坎坷你已历尽,再多的苦难都已不成牵绊。你已超然。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古往今来,苏子一直是旷达的代名词。然而现在我才发现,他的旷达来自他的坦然。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从儒到道的过程,苏子却传奇般的儒道融汇:儒的积极应世,却有道的超然。

淡泊坦然,醉心诗文,便是苏子。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老师点评〗

诗词是胭脂

胭脂透着健康的红,散着迷人的香。诗词是被平平仄仄的规律碾压得最细腻,被押韵、对仗加工得最芬芳,被七律、绝句、词牌包装得最精致的胭脂,存放在古典文学的书盒里。文章应该是女子,需要浓妆艳抹一番才会有回头率。

为了突出苏轼超然旷达的人生品质,一开头就直引苏轼的名句,且单独成段。第二段直引他人对苏轼的人生评价,将文章底蕴瞬间营造出来。主体部分铺展苏轼人生,全文总计13段,除第5、11、12自然段未引用外,共有10个自然均引用了名句。其中三处是名句独立成段,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文章除引用苏轼名句以赞颂其精神人格外,还引用李白、柳永等名句,给文章变换一种豪放与婉约的基调。

如果说这篇文章是一个身段美妙的少女的话,那么引用的古诗就是抹在她笑靥上的胭脂。多准备些美丽的胭脂,让诗词幽幽的氤氲气息扮美自己的文章。

本文获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河北赛区初赛一等奖。

3.诗词底蕴(3)

〖例文三〗文学散文

寻找前生诗的江南

红杏倚云

曲巷弓桥呜翠蝉,花繁如锦笼绿烟。

欸乃一声春归处,梦回千次水江南。

江南,如诗、如画、如魂牵的前世,似雾、似烟、似梦萦的今生。

生在北大荒的我,在唐诗宋词的余韵中无数次的向往过江南的绮丽多姿……对着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望着北方的莽莽河山,我无从想象纤丽秀美、清韵流的江南风光。那古

诗词中认识的江南,就此化做我魂梦中的前生,遥远地生活在微淼的烟波之中。

直到来到江南,我发现我终于走进了令我陶醉过千万次的唐诗宋词的意境。看到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夏;看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湖光春色;看到高大浓密的法国梧桐那鲜秾艳丽的秋景;还有踏雪寻梅时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冬趣;也看到山衔落日,水映斜阳的寻常景色;吹惯了北大荒打在脸上如针刺一般透骨的冷风,蓦然走在沾衣欲湿杏花雨中,沐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我常常就这样梦一般地站住,痴痴地呆愣在古诗词中早已熟悉的江南,寻找我前生的影子。我看到了李白举杯邀过的明月,对过的花影;东坡咏过的大江东去、三国赤壁;也赏过易安居士那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何需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桂花;也曾在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的时刻陶醉在点点梅光中,沉迷地忘了夜色已深;也曾发出共君今夜不须眠,未到晓钟犹是春的邀请…… 诗的江南。行,也是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卧,也是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睡梦里听了一夜的雨打芭蕉,醒在处处可闻的啼鸟声中,又看见经了昨夜的雨疏风骤,因而绿肥红瘦的海棠。

可曾误入藕花深处,惊起过那一滩鸥鹭?可曾在东篱把酒黄昏后,让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其实在我贪婪的眼睛里,江南本就是一卷长诗,是我前世今生永远的吟哦。漫步于江南,我只想成为这卷长诗的一个标点。朋友们啊,请不要笑我痴狂,也不要怪我流连…… 〖老师点评〗

诗词是骨骼

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远行的诗,可以兴、观、群、怨。从《诗经》开始,经过唐风宋雨的熏陶濡染,经过元曲明戏的扩张渗透,跋涉几千年路程,诗歌终于走到了今天。这些经过时间检阅的诗词,每一句都可以支撑起文章的骨骼。随手拾起半章断句,都收藏着历史的烟尘,沾着魏晋的风月。

本文一路走来,都是循着诗的轨迹,沿着诗的骨骼走进文化的江南。看看吧,这是诗的江南,还是江南的诗?是在江南寻诗意,还是在诗意中寻江南?湖光春色、接天莲荷、梧桐秋日、冬梅寻趣,还有那些被诗包装的江南名花,让人感觉行、卧都是诗的江南,在文化乳汁中长大的江南,流韵生香的江南,仿佛前生就拥抱过的江南,终于在一句句古诗词的牵引下完美抵达我们灵魂的深处。

一个诗的王朝,一个王朝的诗,浓缩着多少悲欢离合,透着多少哲理与诗情!一篇文章能容下多少生活的感慨?能盛下一声王朝更替的叹息吗?一片月影飘过,就足以压垮很多文字。用诗词构建文章的华美殿堂:押韵的雕梁画栋,对仗的飞檐翘角,会营造一个诗意的建筑。

4.诗词底蕴(4)

〖例文四〗文学散文

江南印象

东 西

很小的时候江南就是一个梦,那是从古诗词中繁衍出来的遥想,在时光的流失中摇曳浅回,不经意间长大成一串郁郁的倩影。

说到江南不能不提的是荷塘和杨柳。古代的文人似乎都固执地将荷塘和杨柳视为江南的象征,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到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从杨柳岸晓风残月到菱歌泛夜,羌管弄晴,嘻嘻钓叟莲娃。柳永这厮也实在是个罪人,据说辽主完颜亮就是读了他的《望海潮》后垂涎江南的秀美,才终下决心挥军南下的。江南的诱惑由此可见一斑。我有幸去过一

次,陌头或村外随处可见的池塘横卧着疏密的荷叶,绿萍无赖地凝漾在水波上,风缓云静,柳湾竹桥也只有在这水的依傍下才更显出柔美来。

江南的雨也是极有灵性的,像是小提琴上弹奏的名曲,舒缓而多情。记得看过一则广告,娴静的女子在烟雨中撑着一把细骨精致的竹伞,名曰天堂伞。不过我想这伞在北方是不大适用的,北方的雨铿铿有声,连着游荡的寒云卷向天边,是容不下这种雅致的。也只有在江南的雨中,在春潮晚来的涧雨,在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在家家蛙鸣的黄梅雨中,这种伞才能如半开半醉的花风姿生媚。所以也就不难理解江南的女子为何都那般的柔弱含情。不过有的人是不大能受得了江南雨的绵长,那就去看看雨中的山吧,烟气笼罩着模糊的远峰,流翠映入其中,像水墨画渲染的轮廓,更何况这里还有江南最值得回味的新茶呢。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我是极度羡慕杜牧的,晚唐盛世的余威不在,北方正是战乱风云,他却能下放到这个温柔乡里过几天舒心的日子。这并不是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空谈,可是如果人家根本就不让你负这个责呢?所以还是随杜牧下江南吧,十年一觉赢个薄幸名。江南的女子也绝不会像虢国夫人或是杨贵妃那样飞扬跋扈,她们是小家碧玉的典型代表。要不为什么几百年后风流倜傥的乾隆不厌其烦地数下江南呢?恐怕不会只是贪恋这里的水村山郭吧。

说到底,江南的魅力在于它并不只是一个地理范围,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种千百年来文人心中守候和珍视的文化氛围,他们心照不宣地将其点缀和流传,作为理想中的精神家园,而江南也因水般的灵动渗透与融入了这种诗意的寄托,至今仍鲜活不衰。试想,如果将白娘子故事的背景由西湖畔移到大漠孤烟直的塞外会少了怎样的韵味?那些听着寒山寺的钟声或是在水港舟头流连的游人,更多的也是为了寻找在诗词中营造的关于江南的梦,景色倒在其次了。

能不忆江南?

〖老师点评〗

诗词是精气神

古人认为,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古人修炼以蓄精为基础,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文化底蕴类文章以积累为基础(蓄精),靠运用增添气质(化气),以巧智孕育神韵(化神)。至于追求炼神还虚的返璞归真之境,那是文章大师的专利,可追求不可强求。

本文妙在蓄积浑厚,运用自如,化用精妙。是具有精气神的美文。看吧:印象中的江南,雨是平平仄仄押着婉约的韵,杨柳岸是思恋的舞台,文人当然是十年一觉赢个薄幸名的风流倜傥,乾隆的睡梦里中还舞着江南女子纤柔的柳腰,白娘子的传说美化着生命的想象,连伞也如半开半醉的花,风姿生媚……美景、美人、美事,美美地想,美美地品,能不忆江南? 江南的美是曾经鲜活在历史记忆中的倩影,点点滴滴的魅力被整合得神气充沛,韵味无穷。没有厚积、深思、才气、经验,如何能写出如此妙文?

诗词底蕴(5)

〖章节小结〗

让诗词之光照亮人生的考场

如果说中国文学是一串珍珠的话,那么诗词就是珍珠的光芒。让几千年闪烁的光芒照耀考场作文或文学创作,是不是会让这些先人的智慧再次洞彻读者灵魂,让他们震颤和共鸣呢? 会的。

诗词小用可以增强文章文采,因为诗词是插花,是胭脂,可以扮俏文章。诗词大用可以作为全文构思,因为诗词是血肉,是骨骼,是精气神。把老师点评连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观点,把整个教程的观点合起来,就是一个系统的理论。

这就是本教程分割理论的做法,它避免了大片理论对读者灵性和感性的摧残,而灵性和

感性才是文学的根本。所以我尽量用散文和诗的语言、诗的灵性引导和点燃读者的灵性,我希望我想表述的理论是一种给读者的感悟,而不是一种干涩的教条。

整个教程就将循着这样的思路展开,希望读者一路走下去,在风光旖旎、芳草鲜美、惊奇迭现的精美的义字景观中,感性地滋养自己义学的灵性,在文化的芳香和缤纷中,感受一次高贵的文学灌顶。让我们重新回到诗词中来,看看诗词怎样美丽着我们的文章。

试想,如果《江南印象》没有活在民歌里的采莲女,没有依依杨柳的情怀,没有让春潮晚来急的涧雨、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家家蛙鸣的黄梅雨,依着风流软语的杜牧,江南还有什么?也许就只有自然形态的水。而那条《江南雨巷》里如果没有丁香女孩,没有汪伦那坛粗糙的酒酿就的无贫富差异的情,就剩下一条原生态曲折的巷子,还有什么诗境?《寻找生前诗的江南》如果没有直接引用和化用那么美的诗句,生前的江南如何能丰满,与常人眼中的江南还有什么区别?……

读古诗是用古人的灵感之火点燃自己思维的发动机,让自己的生命与古人的生命在艺术的天空同步飞翔;引用古诗是让自己的灵性与古人的灵性牵手,在智慧的对接、融洽、整合中提升自己。所以在作文和文学创作中引用化用古诗,可以作为一种学识装饰,可以作为一种文采炫耀,可以作为一种风雅展示,可以作为一种精神沉淀,可以作为一种角度构思。 而现代诗歌,是汉语从五四断层以来,对汉语运用最有意义的探索。它试图在更宽泛的韵律与节奏,更参差的形式与审美的意蕴上对文字进行新的组装,使其浅白中蕴涵深意,简单中描述意境,长短中顿挫音韵。

在教与学中我们遵循作文规律,把平时习作与文学创作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习作与古诗的精致完美结合,使我们的作文思维永远与文学的目标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