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设计模板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本课从现实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并能应用新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p42~43

学情与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会了测量,知道了周长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独立探究找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所以教师把引导的重点放在理解别的同学提出的算法,感悟每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自主探究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悟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花坛的平面图、旅游路线图、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设疑、导入新课

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永定土楼引出问题:(课件播放动画故事)

( 住在土楼民俗文化村村口的杨老伯为了把土楼装点得更加美丽,请来张师傅和李师傅给他家院子里砌两个花坛。张师傅砌长方形的,李师傅砌正方形的。砌完后,杨老伯给每个师

傅付了100元工钱。可两个师傅都不同意,都认为自己砌的墙比对方的长,应该多拿钱,于是争执起来。)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帮杨老伯吗?

生:能!

师:先猜猜,哪个花坛的墙更长?

生:长方形的长???正方形的长??一样长。

师:出现分歧了,怎么办?你认为墙的长短和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关?

生:周长。

师:同学们的思维真敏捷。下面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土楼入手,通过创设矛盾激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究欲望】

二、自主学习,探究方法

1、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花坛的平面图,用手指描一描它们的周长,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描一描、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就是它们四条边的和,为下一步探究计算方法做好铺垫。】

2、怎样才能知道哪个花坛的周长更长?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可能会提出围绳法、目测法、先测量再计算等多种方法。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想法的同时,引导学生自己比较方法的可行性,最终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先测量边的长度再计算的方法。】

3、学生在平面图上独立测量并列式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必要时给以帮助和指导。

4、先在小组内交流测量的过程及计算方法,然后在班上展示自己的方法。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长方形:

方法1:长+宽+长+宽 方法2:长*2+宽*2

5 + 3 + 5 +3=16(厘米) 5 * 2 + 3 * 2=16(厘米) 方法3:(长+宽)*2

(5 + 3)*2=16(厘米)

正方形:

方法1: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方法2:边长*4

4 + 4 + 4 + 4=16(厘米) 4* 4=16(厘米)

其中学生对长方形周长计算的第三种算法可能更难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

动态演示其周长的拼接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算法】

5、计算长方形周长的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正方形的呢?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全员参与,自主探究计

算方法,充分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然后引导学生对每一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评价,教师

并不限定学生必须用哪一种方法,而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感悟不同方法的

适应性,逐步实现方法的优化。】

6、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通过测量、计算知道了平面图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都是?..(生:16厘米)

图上有一句话告诉我们,“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米”,那么两个花坛的实际周长都是?(生:.

16米)如果你是杨老伯,该怎样劝劝这两位师傅?(生自由发言)

三、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情况下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生举例)

四、组织练习,应用新知

1、 计算八仙桌和条凳的面的周长

大家帮杨老伯解决了难题,杨老伯热情地邀请大家进屋喝茶。(课件出示土楼人家喝茶常用

的八仙桌和条凳。)八仙桌的桌面是正方形的,条凳的面是长方形的。

(1)杨老伯考考大家,会计算它们的周长吗?

生:会!

师:开始!

生:(发现问题,不知道边长及长、宽等条件)

师:先得知道什么?

生:要知道长、宽或边长。(师依次点击出现数据)

(2)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口答

八仙桌:1*4=4(米) 条凳:(10+2)*2=24(分米)

答:八仙桌桌面的周长是4米。 答:条凳面的周长是24分米。

【学情预设:这里老师故意设置了一个陷阱,不给出桌面的边长及条

凳面的长和宽就让学生计算它们的周长。学生在拿到问题后,往往会迫不及待地拿起笔想列式计算,然后却发现没有必要的数据,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2、(课件出示一副土楼的楹联)这副对联的长是18分米,宽是2分米,杨老伯要给它做木框装裱起来,最少要用多长的木条?

【学情预设:对联包含上联和下联,实际上要做两个一样的长方形木框。而学生如果没有认真观察,很容易忽略这个隐藏起来的数学信息,只算出其中一个木框的周长。老师应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吸取经验,培养他们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3.杨老伯家开了一扇侧门,高2米,宽1米,打算装上门框,最少要用多长的木材?下面哪种算法是正确的?( )

A.(2+1)*2=6(米) B.2+1+2=5(米) C.2*2+1=5(米)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计算周长。在这里,由于门框的下面这条边不用算,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最简便的方法在这里并不适用。通过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感悟不同方法的适应性,打破他们的思维定势。】

五、 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土楼民俗文化村旅游路线图)我们从杨老伯家出发,最后回到杨老伯家集中。杨老伯向大家推荐两条经典的旅游路线。(如图所示)

这两条路哪条更长?还是一样长?

(学生课后在路线图上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下节课再来说说你研究的结果。)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较为开放的实践应用题,学生可通过周长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也可直接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或利用平移的方法得出结论。教师希望通过学生课后的自主探究及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不但理解两条路一样长,还能感悟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

在执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过程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问题解决”课题本阶段的研究重点——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设计了一系列充满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一连串问题的研究、解决过程中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获得探究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合理灵活地组织和使用教材。

在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2~43页中,安排了两个例题分别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一是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卡片的周长是多少,二是算算正方形方框用了多长的木条。我将两个例题有机整合,融入学生熟悉的土楼情境中,设计了“杨老伯的难题”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两个花坛哪个墙更长”的问题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并渗透爱我土楼、爱我家乡的思想教育。

二、充分体现算法多样化,引导学生自主感悟算法的优化。

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通过动手量一量、算一算,独立探究出周长的计算方法,并鼓励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算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探究出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各三种计算方法。此时,老师并不限定学生必须使用哪种方法,而是通过交流、评价及练习,使学生认清每一种算法的意义和依据,认识自己所持的那种算法与其他同学的不同,促使不同思维程度的学生进行反思,获得简约性的认识,感悟到不同算法的适应性。

三、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练习分成三个层次。一是基础练习,通过计算八仙桌桌面和条凳面的周长,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进行巩固。二是提高练习,设计了计算装裱对联的木框所需木条的长度和制作门框需要多长的木材两道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习惯直接套用周长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而忽略了生活实际中的各种复杂情况。正如计算装裱对联的木框的用料问题一样,算出了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并不够,还得乘2才能装裱一副对联。又如计算门框的用料时,要考虑最下面一条边不用算的实际情况。通过这样的练习,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有用信息,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是拓展练习,思考游览土楼民俗文化村的两条经典路线“哪条路更长,还是一样长”。这里不仅可以运用刚学的周长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也可以应用以前所学的长方形的特征或平移的知识来得出结论。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通过这三个层次的练习,把知识的巩固提高建立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中,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点评

马老师执教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不可否认是一节优质课,马老师自身综合素质高,教态亲切自然,声音甜美,很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其课堂教学过程精心设计,符合本研究课题的特点和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凸现“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马老师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结合地方特色,课件展示客家土楼的优美风景,把学生带入土楼之旅的真实情境中,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用公式解决在土楼之旅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如计算土楼人家常用的八仙桌的桌面周长;条凳面的周长;要装裱土楼大门上的两幅对联至少需要多少木条;土楼开个侧门至少需要多长门框。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 ,热爱祖国的热情。

2、体现“自主化”。

重视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态度、习惯、方式的培养。探究学习新知阶段,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交流互动的空间和时间,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动手描一描周长、动脑想、动口交流,自主探索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几种不同的周长计算方法,

并从中选出自已最喜欢的一种方法。

3、注重“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当前课改发展的一个主题,马老师精心设计了这节课的练习,有层次,从易到难;马老师很关注学生的回答,关注学生易错的地方,及时给予评点、指正。

4、促进“发展性”。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应掌握知识技能外,还要发展学生情感、态度,磨练学生意志,完善学生人格等。本节课马老师很注意留给学生评价与反思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激情洋溢,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成功体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篇:数学教案设计模板文海平孙志涛

龙丰学校初中部教学设计授课教案

数学教案设计模板文海平孙志涛

1

2

数学教案设计模板文海平孙志涛

3

数学教案设计模板文海平孙志涛

4

数学教案设计模板文海平孙志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