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4教学设计文档 (4)

【教学要求】:

1.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读懂例文《山坡上》。

2.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田野里的迷人秋景,注意抓住主要景物,要有动有静。

3.观察郊外一片田野,有条件的可让学生选其认为最美的几样画下来或拍成照片。指导学生结合图画和照片,按照观察顺序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主要景物的选择(动静结合),观察顺序。

难点:抓住景物的特点,笔下含情,把景物写美。

【课前准备】:

1.课本插图投影片。

2.例文录音。

3.带领学生有顺序地观察郊外的稻田,做好记录或拍摄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在这个凉爽宜人、天高云淡的秋天,我们走出了校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那份舒畅的感觉至今是不是还令你们回味呢?今天我们就用手中的笔把美景写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乐意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读、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用“——”画出来。

2.交流以上问题。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1.播放例文写草部分的录音,同时投影幻灯片。(山坡上草的图景)

学生边听边观察,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草的?

讨论交流:草——高矮颜色(板书)

2.播放例文写花部分的录音,同时投影幻灯片。(山坡上花的图景)

学生边听边观察,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花的?

讨论交流:花——颜色名字(板书)

3.小结:以上这些景物都是静的,作者是从颜色、高矮等方面写的。

4.过渡:文中除了写这些静的景物,还写了什么?怎样写的?

5.播放例文最后一部分录音,同时出现“我”、蝴蝶、蚂蚱的投影。

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讨论交流:蝴蝶、蚂蚱(板书)

小结:这些属于动的景物。

6.再次演示投影,揭示观察顺序

作者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由远到近、先动后静的顺序观察的。

7.读读习作指要,总结写法:

(1)抓住主要景物。

(2)写出景物的主要特点。

(3)按照景物的方位远近和观察的先后顺序,把要写的景物恰当的连接在一起。

四、迁移仿作

1.明确写作要求: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写一写我们在秋游时看到的那片美丽田野。

2.习作指导。

(1)交流学生所画的图和拍摄的照片。

(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和图画予以展示。

(3)创作的同学介绍画的意图、顺序或拍摄的角度,说说为什么画这些、拍这些。

(4)学生评议,说图意。

(5)指导学生写稻田。

A 幻灯投影稻田图片:小朋友,现在老师想请你来介绍这片稻田,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呀?

B 学生自由练说。

C 指名从不同角度说。

D 出示好词语篮和好句子筐:一望无际颗粒饱满

一阵风吹过,金黄色的稻子随风起舞,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一浪推过一浪,非常壮观。 那颗粒饱满的稻穗仰起脸骄傲的向人们炫耀自己的强壮!

(6)写好图上其它的景物,丰富习作。

小朋友,你看在稻田中,谁在那儿蹦蹦跳跳地忙碌呀?

那快活地飞来飞去的又是谁呢?他们在说些什么呢?

还有那弯着腰,挥舞镰刀的人们呢?他们的表情如何?那轰隆隆响着的应该是收割机吧!我们也把它们搬进我们的作文簿里好吗?

(7)学生练说习作,要求把景物连起来说。

(8)指名说,评议。

(9)学生写草稿,师生评议。

(10)学生誊写习作,自主展示绘画、摄影作品和习作。

 

第二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1教案

三上《习作1》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看例图,读例文和例文后面的习作要点指导,学习例文是怎样描述图意的。

2.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作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语言来描述插图的意思。

难点:了解观察多幅图的方法。

预习导航:

根据《习作1》上例文后面的三个问题进行预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了解人物。

1.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西游记》那里的那个孙悟空吗?说说你们的理由。

2.学生自由说。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孙悟空的个性,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对孙悟空的后代孙小圣这个人物形象也有一定的了解。)

二、看图得法,细绘画面。

第一板块:细观画面,弄清图意。

1.师述:今天也有只猴子,好像还是孙悟空的子孙,名叫孙小圣,在他身上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注意看这三幅图。老师给你们提个醒。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1教案

2.学生看图回答。(图画大意:孙小圣和小熊到公园去玩,他想在公园的小河里游泳,被小熊制止了;他又在公园的柱子上写了“孙小圣到此一游”这几个字,小熊批评了他,并希望他从今往后不能破坏公物。)

1

第二板块:比较言语,体会写景。

1.过渡激趣味。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不仅看懂了每幅图的意思,还弄清了每幅图之间的联系。以后再多的图都难不倒大家了。如果我们把这三幅图上所画的拍成动画片,大家觉得怎么样?要拍动画片,没有好的剧本可不行。今天我们就为这三幅图来写写剧本,也就是写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愿意吗?板书:生动有趣

2.看图说美景。我们先从这幅图入手,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这幅图是另加上去的,只要把第一幅图上的孙小圣和小熊去掉就可以了,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写好公园的美景,为下文作好铺垫。)

学生回答。(绿树、小河??)

3.比较明写法。

(1)如果我们所写的故事中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这画面,大家觉得可以吗?请说说各自的理由。

出示:公园里的景色非常美。

(无论学生说什么,只要有道理就可以。)

(2)如果变成这样一段话,你们又觉得如何呢?

出示:清晨,公园里的景色美极了!太阳公公在空中悠闲地散步,把温暖的阳光轻轻柔柔地洒向公园的每个角落。高大的数木郁郁葱葱,绿叶在阳光下轻轻地颤动,好像在诉说夏日的故事。小河安静地躺着,河面闪着点点碎金,蓝天白云为它轻轻抹上了一幅淡淡的画。几只小鸟在空中婉转啼叫,似乎为这里的一切谱写着动听的赞歌。

A学生说到太阳,教师总结:对呀,原来画面上没有的,我还可以想象出来,只要跟这幅图有关就可以。

B学生说到绿树,教师总结:是的,看到了绿树的生机,想到了绿叶的私语。 C学生说到小鸟,教师总结:画面本没有声音,但我们看到鸟儿,耳边自然会响起那熟悉的鸟鸣。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看、听、想)

(一切景语皆情语,特地穿插这样一幅图,就是让学生别忘记观察故事发生的背景,有时“景”为“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另外这个环节也在引导学生 2

采用看、听、想的办法把图上的景色描述具体,尝试把一幅图变成一段生动的文字。“看、听、想”其实是看图写文的关键,所以安排在第一环节出示,也为下一版块引领学生观察人物打下伏笔。)

第三板块:演练结合,体会写人。

1.过渡激趣:简简单单的一幅画,通过我们的看、听、想,画面立刻变得立体,我们的言语也变得生动起来。有了这么美的景色,就像一个舞台已经搭好了漂亮的布景,现在该主人公出场了。瞧(出示书上的第一幅图。)

2.阐述方法。为使我们的动画片更加吸引人,你们说我们该写怎么这两个人物?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学生练说。

(1)师述:是呀,只有把剧本里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写清楚了,演员才知道怎么演。那我们不妨先按照这个方法先来说一说这幅图。同桌两人可以一边演一边说,看哪两个人合作得最好,说得精彩,演得逼真。

出示: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1教案

(2)学生自由练说。

(3)指明两人上台边演边说。引导其余学生抓住四个方面评价。

(4)综合两个人的表演以及众人的评价,再请一个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孩子描述画面。

第四板块:揣摩例文,习得方法。

1.师述:孙小圣后来的故事大家能写好吗?为使大家的故事写得更精彩,我们可以借鉴一下书上的例文,请按照预习提纲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你的阅读心得。 3

(1)出示:

(2)根据学生回答了解到多幅图写作的方法:一幅图写一段,善于观察,发挥想象等等。

(这个板块所花时间不多,为的是让例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何放在后面作为教学的一个补充,因为如果把例文放在一开始引入,那么学生仅仅是为看图作文而作文,失去了看图的兴趣。况且一开始就从这篇例文得出一些看图作文的方法学生的理解还是比较空洞的,只有当实际操作时,学生的求知欲才比较强,习得的方法指向性比较明确,也正好印证了前面所用的方法,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第五板块:边思边写,静心成文

1.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2.教师点评,学生修改。

三、课后练笔,情动辞发。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看了几幅连续的图画,学会了观察和描述多幅图的方法,还了解到了这么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看到这些,老师不仅想起小时候看连环画,那一幅一幅的画面就像一部电影在脑海中有声有色,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课后,大家再来写写这幅图,看看谁能按照今天所学的方法,写好这个故事。(出示书上亡羊补牢这几幅图)

(这个课后练笔,为的是巩固这节课所得。如果说“孙小圣游园”是在老师引、扶、放的过程中完成的,那么课后的这次练笔纯粹是学生的个性所为。)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1教案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