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小康社会

我心目中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

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这是官方对于小康社会的定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

康社会,我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实很简单,就如老话所说,

衣食温饱,出行方便,社会和谐,健康安全,保险齐全。其实

这五点我们都希望的。

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渐进性。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目标, 是一

项造福中华民族的伟大系统工程,这几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

作用、相互促进,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求物质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而且要求精神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要求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一个长足的进步, 并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的发展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对于实现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极其重要的,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有害的。

人口没有脱贫;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一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和广大经济不发达地区以及贫困地区同时存在,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由于农村的科学文化教育还比较落后,文盲和半文盲人口仍占相当的比重,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民主法制和思想道德观念亟待提高;而农村中人口、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还很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仅限于农村,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发展第三产业,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可见,总体小康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全面小康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跨越将是一场持久战, 将是一个通过渐进的量的积累而逐步实现质变的过程。应当看到,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政治、文化和资源状况等制约因素在整个现代

化建设进程中、也包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始终起着决定性作用。改变我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和发展不平衡的状态,改变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不协调的问题,不可能靠期望实现。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做好量的积累工作,要从战略全局与长远发展的高度去正确认识和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努力保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就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新矛盾,提出新措施、新办法。要尊重科学,按客观规律办事。切忌浮躁、浮夸、急于求成、盲目跃进。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广大群众的力量和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并为群 众谋求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是我们应当着力思考的问题。要保持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要注重经济的发展,注重社会的全面进步;要关注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关注人们的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生活环境的综合提升;要着力解决硬指标,更要着力解决软指标、改善软环境。要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在经济文化、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同时,要加强适时适度的宏观调控,使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整体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需要加强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法制建设、民主建设和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需要继

续执行并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与人类能和谐统一。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将个人的力量融入集体的智慧之中,发挥各方面的创新活力,视民族进步为己任,全面发展,形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全方位寻找自身 所属的位置,加强基础性、前瞻性和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努力解决带有全局性、基础性的重大经济问题,保持我国经济持续 快速健康的发展,不断增加国家整体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水平也必将更加幸福美好。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优越性的又一有力证明。

微机123班 成员:(黄杰,王宇,杨如兴,花轩,王志祥,邵祥)

 

第二篇:我心目中的小康社会

我心目中的全面小康社会

“小康”一词并不是近代才提出的,在古代的文献中已经出现了“小康”。小康,最早出现在《诗经》中,代表生活比较安定的意思。但最早得到系统阐述的是在西汉《礼记·礼运》中,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

虽然小康在古代社会已经提出,但都是古人们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并没有得到实现。在近代最早提出的是邓小平同志,并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并在党的十三届七中全对小康的内涵作了详细的描述,“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我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也目睹了对小康社会发展的成果。在我看来,解决了温饱问题不代表达到了小康水平,小康水平应该是经济、文化、教育水平都有进一步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占50%到40%之间。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达到共同富裕才算进入小康社会。

我们身处南方沿海城市,是改革开放先富起来的地方,基本步入了小康水平。虽然我们富裕了,但我们的文化修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经济水平提高了,文化素质修养也应该跟着提高。虽然我们步入了小康,是因为国家的政策,让我们先富起来了。南方沿海海城市和中部城市基本上达到了丰衣足食,但我国的西部和西北地区仍有很多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农业和工业都欠缺发展,这时我们不能停下脚步,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不断的提高自己,学习更多

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发展自己的同时,加大力度扶持和发展西部,让更多的人富起来,让更多的人步入小康,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是我们提出小康社会的最终目标。

现在,身在小康社会中的我,是不是就可以不思进取、坐享现成,享受父辈们创建出来的伟业呢?不,不能!因为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要靠自己去创造,我们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更需要我们去创建。那时,不仅仅是建设小康社会,还要往更高一层跨大步,把未来的家庭建设成信息化家庭,把未来的祖国建设成高科技国家。

时不待我,只争朝夕,同学们,让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奋发学习,积极进取。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全面达到小康,建设新农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们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纺织122 第二组成员:陈利 高露 许雅平 湛莉 贾蓉 张小红 李辽晴 段星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