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申请书4

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申请书

实验室名称:中医药养生健康产业发展重点实验室

依托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省教育厅

二ΟXX年四月

一、实验室名称、学科(领域)分类、项目负责人、申请单位、申请日期

实验室名称:中医药养生健康产业发展重点实验室

学科分类:中医学

项目负责人:XX 教授

申请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申请日期:20XX-3-30

二、建设实验室的目的和意义,实验室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内容

(一)实验室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年来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已经在全球确立了自己重要的地位。党的十七大要求我们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从我国经济以GDP为中心逐步转移到以人为本为中心的方向来。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发展,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安全、尊重人的健康。所以,养生健康产业实际上是以人为本这样一个总体的发展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的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多,在我国一些大城市有60%-70%的人都处在亚健康状态,就使得养生健康产业变成一个既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具有重大社会效益的一个新兴产业。

但从整体上看,国内及本省养生健康产业的科技支撑体系薄弱,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市场竞争混乱,养生健康产业的活跃程度与其学术研究进展极为不符。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批准中医药养生学成为中医五大一级学科之一的背景下,成都中医药大学成立了养生健康产业发展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主要运用养生学、康复医学、护理学、心理学、体育保健学、产业经济学、法学、旅游学、物流学、服务科学、地理学、景观学、建筑学等从基础理论和产业拓展两方面,立足于四川,面向全国,开发利用中医药养生健康资源作为本省养生健康产业持续发展的后续支撑,为“优质、健康、高效、安全”的养生健康产业提供新技术途径、新产品和新资源。实验室既能起到推动理论向前发展,又能起到规范市场,为人们提供符合现代科学理论的养生健康产品。

(二)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

1、中医药养生健康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

养生健康产业被誉为全球未来的“兆亿产业”、“财富第五波”。本方向针对养生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趋势,结合中医养生健康的理论及实践,主要开展养生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及规划研究。

(1)养生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

主要从养生健康产业发展战略的角度,研究养生健康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内外养生健康产业的现状、健康产业形势与需求、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健康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养生健康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养生健康产业政策环境及影响分析、养生健康产业社会环境分析、养生健康市场运营态势分析、养生健康基地建设情况分析、养生健康服务市场分析、养生健康行业消费市场分析、养生健康投资盈利预测分析等研究,以及伴随养生健康产业向多个领域渗透,在教育、职业培训、基础研究、食品工业、农业、制药工业、休闲业、传媒业、设备制造业等相关领域的发展需求研究,为养生健康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

(2)养生健康产业发展的规划研究

主要依托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融合康复医学、护理学、心理学、体育保健学、产业经济学、法学、旅游学、物流、服务科学、景观设计、建筑规划、土木建筑等方面的相关知识,遵循因时养生、因地养生、因人养生的理念,以促进养生健康产业的健康、协调发展为目的,针对具体的养生健康产业个案,在充分分析并整合自然禀赋和社会人文资源等的基础上,重点从战略决策、发展目标、空间布局、业态分布、项目构建、环境营造、养生产品开发、市场及实施战略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

2、中医药养生健康理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本方向依托我校在中医药学术与临床实践方面的厚重历史积淀,围绕养生健康的理论继承与创新、实践应用开展研究。

(1)中医药养生健康理论的继承与创新研究

以中医药特色养生健康为核心,以继承与创新为目的,采用文献疏证、文献分析、计量统计、数据挖掘、演绎与归纳等方法,对以中医养生健康为主体的养生理论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深入研究,并加以提炼和创新;对名词术语不规范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规范化建设的方案及系统研究;对导引、调气、咽津、存想、针灸、推拿、药物、食疗、情志、音乐、体育等传统的养生保健理论及方法,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去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及丰富其科学内涵。

(2)中医药养生健康理论的应用研究

秉承“天人相应”、“三因制宜”、“形与神俱”的原则及“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等理念,开展针对健康人群的运动养生、亚健康人群的调理养生、慢性病人群的康复养生、高收入人群的高端养生、银发人群的延寿养生等具体应用研究。

开展五禽戏、彭祖健生术、太极拳、龟形功、易筋经等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术的规范化及应用推广研究,开展中医特色的养生健康体操的创编研究。

开展中医体质研究,具体从中医体质分类、每种体质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和易感疾病等进行研究,并从饮食、生活起居、药物、精神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养生指导。

3、中医药养生健康产业标准与共性技术研究

本方向围绕养生健康的需求,以四川得天独厚的区域资源优势为依托,以社会经济需求与地方经济需要为导向,主要开展养生健康产业的标准、共性技术研究。

(1)养生健康产业标准研究

当前,国内健康养生产业涉及的范围很广,如运动养生、膳食养生、浴足养生、音乐养生等,有些口号喊得很响,但只是一种营销策略,其产品或服务对健康无益,也没有养生保健的功效。什么样的养生才是符合现代科学的,业内各行其是,缺少一个公认的标准。为健康养生总体产业及分支产业设置可衡量的产业标准有利于业态的规范化、合理化发展。

(2)养生健康相关产品研发共性技术研究

按照国家《新资源食品申报要求》、《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化妆品卫生规范》、《消毒产品检验规定》等有关规定,针对产品预期市场的适用人群,紧密结合民间及民族用药经验,开展特殊用途化妆品、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等养生健康产品开发的共性技术研究,提高相关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并且以符合地方养生文化、长寿文化以及顾客、开发商对待开发领域的认知,建设低密度、高环保的养生旅游、养生地产等产品,并就产品开发中出现的一些共性技术问题做深入分析、研究。

三、国内外该学科(领域)最新进展,发展趋势、应用前景

(一)国内外健康养生产业最新进展

1、旅游养生:一两天的“放逐身心”

旅游养生更多是从景色、天然康体资源(火山泥、温泉等)的基础,在旅游中陶冶身心,放松自我,达到养生的目的。

缺点:旅游养生仅仅停留在放松身心的养生表层,不能够从深层次针对消费者亚健康问题提供相应的服务。

2、医疗养生:专业性强,存在心理抗拒

医疗养生主要是采用西医、中医各种治疗手段,以医院和医疗设备为基础,进行的养生活动。

缺点:医疗养生事实上是医院在亚健康诊疗上的一个分支,其固有的医院属性,容易让人产生心理抗拒。

3、保健食品:鱼龙混杂,参差不齐

市场上保健品繁杂,较为知名的有:安利、自然之宝、康力士、健美生、脑白金、黄金搭档等。

缺点:保健食品多用于人们的日常营养、机能补充,不能系统、全面地解决亚健康问题。

4、运动养生:缺乏指导,自发性强

运动养生主要包括乒乓球、羽毛球、桌球到保龄球、网球、游泳、健身操、形体操、体育舞蹈、高尔夫等项目。此外还有中国传统运动养生:健身气功、中华武术、太极拳等。

缺点:运动养生只能从某种程度上缓解身体的紧张状况、放松身心、增强身体的机能,但运动养生自发性强,往往缺乏指导,不成系统。

5、地产养生:浅层养生,缺乏医疗支持

地产养生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酒店养生:更多是作为酒店的附属服务推出,如喜来登酒店、万豪等,但缺少专业医疗支持;(2)度假村养生:如丽江悦榕庄等,但缺少专业医疗支持;(3)度假别墅养生:如深圳华侨城等,拥有市区无法比拟的自然山水资源,兼具自住与投资价值,但缺少配套服务。

缺点:医疗支持、养生系统欠完善,是地产养生的软肋。

(二)养生健康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

1、健康养生诉求由物质层面扩展到精神层面

广义的“养生”不仅指保养身体,还包括增加快乐指数、提升心灵境界的精神追求等。活着不再是身体的“舒服一点”,更要追求精神上的“明白一点、痛快一点”。

2、健康养生业将走向产业链联盟道路

多个行业联手掘金养生市场,如巨人集团携手五粮液,推出黄金酒进军保健品行业;医疗机构联合饮食业,开设药膳房;碧生源将保健品与快消品整合养生产业。整合平台搭建,逐步完善:每年两届,已经举办到第十二届的中国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以及各地的养生论坛、保健协会等。

3、东方养生将占据重要地位

源于中国,承载东方文化的中医热潮卷席全球:日本、韩国,建立了政府承认的以中医药为基础的汉方医学高等院校;比利时,建立了开展中医本科学历教育的李时珍大学;德国,有38个医学院开设了针灸课;法国政府,批准在公立医科大学开设针灸课程;在美国,注册的中医学院有72所,经教育部审查批准的达30所;在澳洲,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开设中医学系,成为发达国家正式设立中医学系的第一所大学。

4、养生健康产业将吸引国内外大量资金

曾担任两任美国总统高级经济顾问的保罗·皮尔茨预言:健康产业为下一个兆亿美元产业。不少国内外投资基金已聚焦于此,国内一些上市公司也开始通过代销国外健康体检产品等方式,参与其中。20xx年1-11月,股权投资市场共307个投资案例中,生物技术与医疗健康以49个投资案例数独占鳌头,投资规模为7亿美元。

(三)养生健康产业前景

养生健康产业正作为一项极具潜力的朝阳产业迅速崛起。当前,由于城市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都市人口的亚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共同问题。而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日益临近,人们对生命健康的追求则进一步加速和提升,这成为养生健康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养生健康产业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优势潜力产业,它不仅具备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而且低能耗、低污染、多功能,符合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主流理念,对提升城市品质,彰显城市个性,实现城市社会、环境、文化和人的全面发展和跨越性提升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养生健康产业带来的养生文化氛围将为人的精神发展提供“滋养的土壤”,这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今天尤其意义深远。

四、实验室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水平等

本实验室各个研究方向近年来完成以下成果:

(一)养生健康产业战略及规划研究

1、《四川医药产业发展报告》(2006-20xx年);

2、《成都高新区中药、天然药物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20xx年);

3、《中医用药服务平台建设规划方案》(20xx年);

4、《四川省“十二五”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品规划》(20xx年);

5、《成都市中医药特色的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7)》(20xx年);

6、《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建设规划(2011-20xx年)》(20xx年);

7、《四川医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xx年);

8、《米易县健康养生产业总体规划》(20xx年);

9、《成都市中医药现代化产业技术路线图(一)》(20xx年);

10、《四川省发展现代中药千亿产业的政策建议》(20xx年)

11、社区治未病的现状与对策研究(20xx年)等。

(二)养生健康的理论传承与发展研究

已编辑出版的养生健康系列专著有:

1、《中医养生保健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2、《中医养生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养生康复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

4、《黄帝内经饮食养生宝典》(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5、《中医养生保健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6、《黄帝内经养生宝典》(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7、《中华实用养生宝典》(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8、《美容药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9、《实用美容大全(2版、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008);

10、《养生杂志》(20xx年创办,月刊);

11、《五禽戏》(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年);

12、《彭祖健生术》(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年);

13、《太极拳》(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年);

14、《龟形功》(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年);

15、《易筋经》(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年)。

举办了养生保健科普讲堂:

1、金沙讲坛(主讲);

2、“天府大讲堂”(主讲);

3、中央电视台、四川省电视台等科普讲座。

(三)养生健康产业标准与相关共性技术研究

实验室正在进行旅游养生师职业标准编制,并已应用生物发酵技术,建立了红花苷元、紫杉醇、银杏内酯的生产工艺;应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生物信息学等前沿技术,开展肾虚、脾虚等中医证候本质与中药调节机制以及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将分子印迹、泡沫分离等现代技术应用于中药成分的提取分离,成功研制了以纤维素、木质素、大孔树脂改良活性碳为基质的一系列改性分离材料等。

五、主要工作规划、预期目标、水平

1、实验室3-5年规划

通过3-5年的建设,使之在国内外达到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拥有多学科结合、稳定的研究队伍,规划设计一批养生健康产业发展的样板,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和提供一流的社会服务水平,最终促进中医药养生健康产业的发展。

2、建设期满预期能够达到的目标(或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1)围绕研究方向,取得标志性成果:

①完成四川养生健康旅游资源的分类研究及市场细分研究。

②完成四川省及成都市养老规划研究。

③推进以我校十二桥校区为核心,打造成都市国际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 ④完成米易县集运动、休闲、调理、医疗养生及旅游等为一体的产业示范性基地建设。推动温江国际医学城养生健康示范基地建设;参与完成贵州龙里养生健康产业规划、海南三亚麓滨及万宁麓海养生健康产业规划、重庆永川运动养生产业规划、广西桂林高端养老院建设规划等。

⑤完成彭山县彭祖长寿文化的系统研究。

⑥出版专著《中医养生健康产业概论》;利用四川省“治未病” 平台,开展中医体质的辨识和调节研究,开展针对亚健康人群的调理养生、慢性病人群的康复养生、银发人群的延寿养生等实践活动;以五禽戏、太极拳、龟形功、易筋经等为载体,促进中医药文化进社区。

⑦建立药浴、盐浴、酒浴等传统养生健康产品的系统评价体系,研究作用机理,提出规范化应用的方案,为制订标准提供依据。

⑧建成四川省养生健康旅游研究基地、四川省养生健康旅游培训基地等平台。

(2)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培养专业人才:

①根据实验室发展的需要,造就1~3后备学术带头人;打造一支知识、学历、职称、年龄、学缘等方面结构合理、稳定、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团队。

②利用我校旅游专业平台,培养和培训养生健康旅游专业人才5000人以上。争取托管四川省旅游局的旅游学校。

(3)加强宣传推广,建成交流的窗口:建设期间,主办、承办或协办中医药全国养生健康论坛3~4次;开展中医养生健康系列讲座20次;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

(4)推动养生健康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养生健康产业的规划设计研究,并为项目实施、日常运行提供人才和技术的支撑。

3、建设期满的考核指标

(1)形成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2)优化多学科结合的创新团队。

(3)培养/培训中医药养生健康旅游专业人才5000人以上。

(4)规划设计米易、重庆万州等示范性的养生健康产业基地。

(5)承担规划设计项目10项以上,研发相关产品10个以上,建成四川省养生健康旅游研究基地、四川省养生健康旅游培训基地。

(6)成立“养生健康规划与咨询管理公司”。

(7)举办3次以上的全国养生健康论坛。

六、已具备的实验条件

实验室围绕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建设有总面积达2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配备了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投影仪、录音笔、照相机、摄像机、分析软件等办公用品,为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实验室依托的校园网于19xx年开始筹建,至今已完成一期、二期工程,1000兆主干带宽,100兆桌面带宽,实现了实验室内部及实验室与学校之间的网络信息化管理。

实验室针对健康相关产业的开发利用研究,可利用的研究平台有部省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财政部基础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四川省高校重点学科实验室、四川省中药筛选评价中心、实验动物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拥有美国ABI公司液相质谱联用仪、美国瓦里安仪器公司气质联用仪、德国徕卡公司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美国贝克曼公司DNA测序仪、日本电子公司扫描电镜等完善配套的科研教学设备2000余台(套),总金额约5000余万元,具备开展养生健康相关产品、传统养生理论及方法的现代研究等的设备条件。

此外,重点实验室还可依托我校的中医药传统文化博物馆、四川省治未病中心、四川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执业技能培训中心等平台。

七、科研队伍状况及培养人才的能力

主研人员包括:

研究方向一:养生健康产业战略规划研究

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申请书4

研究方向二:养生健康产业理论的继承与创新研究

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申请书4

研究方向三:养生健康产业标准及共性技术研究

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申请书4

根据实验室发展的需要,实施人才发展战略,重点优化“三个层次”的人才队伍,即造就领军人物,培养学术骨干,打造创新团队。尤其通过人才引进、进修深造等方式,造就一支知识、学历、职称、年龄、学缘等方面结构合理、稳定、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团队。

八、建设规模和预算

本实验室拥有总面积达2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和7个固定人员编制,每年办公、运行和科研经费预算不低于50万元。

九、开放运行设想

实验室遵循“政府引导、单位建设、专家指导、主任负责、动态管理、持续发展”的原则,实行“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国内外、省内外、室内外的合作与交流,并探索运行机制。

1、日常管理实行主任负责制

实行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拥有相对独立的人、财、物支配权,负责领导和落实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规划、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及服务社会等日常工作;另设一名常务副主任和学术秘书,负责协助实验室主任进行实验室的科研项目、人力资源、教学管理、学术交流、知识产权、网络信息、日常行政、后勤保障等工作。

2、工作规划实行学术委员会审议制

学术委员会是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由学校聘任,学术委员会决定实验室学术带头人的选拔、主要研究方向和重大课题选择,指导人才的选拔、培养。实验室项目设立实行学术委员会建议立题和自选立题。

3、实验室的技术平台实行开放管理制

在加强协作、联合共建的基础上,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服务实验室的各项建设中。积极向国内外同行推广成熟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和技术。同时与地方政府、学校等进行合作研究、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实验室可接纳进修及访问学者,争取成为健康产业高级人才培训的基地。

4、实验室的建设采取联合共建制

本实验室积极进行多渠道、多元化的合作形式,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单位,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都江堰市政府、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广泛的合作研究、应用开发与学术交流。

充分利用协作单位的人才等优势,互相取长补短,联合申请国内外重大课题,促进实验室建设和人才培养。

5.实验室人员实行固定与流动编制结合制

重点实验室人员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两部分组成,固定人员为实验室学术带头人、研究人员、服务保障人员;流动人员为国内外客座研究人员、研究生、学生和企业培训人员。根据实验室发展需要,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契约管理,动态调整。受聘者应明确岗位职责和招聘条件,可根据自身工作安排确定来实验室的工作时间。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应保持在7:3的比例。

十、专家(学术委员会)意见

该实验室研究领域前沿问题,新颖,研究内容具有创新性,研究方案切实可行。主要研究人员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在本学科领域已取得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科研成果,成果应用取得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验室已具备了扎实的工作基础,并有优良的实验条件保障。学术委员会一致同意推荐申报。

十一、共建参与单位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四川省旅游局

3、凉山州人民政府

4、都江堰市人民政府

5、米易县人民政府

6、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

7、成都万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8、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

9、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

十二、所在高校意见(配套经费和运行费支持额度)

为保障实验室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每年支持本实验室日常运转经费不少于20万元。同时,在人员编制和实验场地等方面予以保障。学校愿积极支持该实验室的建设、科研和成果转化,将其建设成国内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典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