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纤产业调研报告(修改稿)

九江市庐山区化纤纺织产业调研报告

(20##年8月16日)

一、我国化纤纺织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化纤生产国和纤维加工国。据统计,我国20##年共生产化学纤维2726万吨,超过世界产量的50%,纤维加工总量约3600万吨。作为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我国化学纤维已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三分之二。化纤工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纺织工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见表1)。

20##年全国化纤行业基本情况统计(1-12月)(表1)

化学纤维是用天然或合成高聚物为原料,经过化学方法和机械加工制成的纤维。按原料来源分类,可分为再生纤维和合成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是用棉短绒、木材、毛竹、甘蔗渣、芦苇等天然纤维素为原料制成的纤维或以醋酸纤维素酯为纤维素的纤维。再生蛋白质纤维是用大豆、牛奶、花生等天然蛋白质为原料制成的、组成成分仍为蛋白质的纤维。按形态结构分类,可分为长丝和短纤维 。合成纤维是将人工合成的、具有适宜分子量并具有可溶(或可熔)性的线型聚合物,经纺丝成形和后处理而制得的化学纤维。通常将这类具有成纤性能的聚合物称为成纤聚合物。在化学纤维制造过程中,纺丝流体(熔体或溶液)经纺丝成形和后加工工序后,得到的长度以千米计的纤维称为化学纤维长丝。化学纤维的产品被切断成几厘米至十几厘米的长度,这种长度的纤维称为短纤维。按纤维性能差别分类 ,可分为差别化纤维 、功能纤维 、高性能纤维。根据我国有关部门规定,再生纤维的短纤维一律叫“纤”(如粘纤、富纤),合成纤维的短纤维一律叫“纶”(如锦纶、涤纶)。如果是长纤维,就在名称末尾加“丝”或“长丝”(如粘胶丝、涤纶丝、腈纶长丝)。

 化纤产业链情况见图1:

化纤产业调研报告(修改稿)

纺织行业的分类比较繁多,目前比较流行的行业分类是按照生产用原料来分的,主要分为化纤行业、棉纺织行业、丝织业、毛纺织行业和麻纺织行业等几个子行业,此外作为纺织行业内的下游终端子行业——服装行业也是我国纺织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织造的方法分为:针织、机织、无纺。各道工序都有化学加工存在,不过存在化学加工最多的要数化学纤维工业和染整工业。

近年来,我国纺织行业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环锭纺、紧密纺、涡流纺、喷气纺等多种纺纱技术。

环锭纺纱,是现时市场上用量最多,最通用之纺纱方法。条子或粗纱经牵伸后的纤维条 通过环锭钢丝圈旋转引入,筒管卷绕速度比钢丝圈快,棉纱被加拈制成细纱。广泛应用于各种短纤维的纺纱工程。如普梳,精梳及混纺,钢丝圈由筒管通过纱条带动绕钢领回转。进行加拈同时,钢领的摩擦使其转速略小于筒管而得到卷绕。纺纱速度高,环锭纱的形态,为纤维大多呈内外转移的圆锥形螺旋线,使纤维在纱中内外缠绕联结,纱的结构紧密,强力高,适用于制线以及机织和针织等各种产品。

帽锭纺纱,以锭帽和筒管共同实际纱条加捻卷绕的纺纱方法。用于毛纺和麻纺。钟罩型式的锭帽固定在锭子顶端,筒管活套在锭子上。粗纱经牵伸装置拉细后由前罗拉连续输出纤维条,经导纱钩、锭帽下沿卷绕在筒管上。筒管回转时,带动纱条绕锭帽下回转,纱条不断加上捻回。锭帽对转动纱条的摩擦阻力,使纱条不断地卷绕在筒管上。筒管随升降板按一定规律作升降,将细纱卷绕成一定的卷装形式.帽锭纺纱法的纺纱张力小,断头少。

自由端纺纱,将纤维条松解成单纤维并再使单纤维凝聚成自由端纤维条,再加捻成纱的新型纺纱方法。凝聚的纤维条随纱加捻时一起转动,呈自由端形态,因喂入的纤维条和自由端纤维条呈断裂状态,故亦称“断裂纺纱”。凝聚单纤维成自由端纤维条的方法不同,有气流纺纱或转杯纺纱、静电纺纱、涡流纺纱和尘笼(摩擦)纺纱等,其中以气流纺纱的应用最为普通。现时自由端纺纱大部份人即指气流纺纱。与常规的环锭纺纱比较有以下优点:加捻与卷绕运动分开,气流纺纱机上的总牵伸要比环锭纺纱机大得多,加捻可高速施行;加捻后纱条直接绕成筒子,卷装容量大,工序简化;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和改善劳动环境。

气流纺纱,亦称“转杯纺纱”,有成效的自由端纺纱方法之一。核心是一个纺杯,纤维条从喂给罗拉与板间输入,被高速小剌辊(分梳辊)开松成单纤维。纺纱杯内的负气压使单纤维随补入气流经输送管道进入纺纱杯内,在杯高速回转的离心力作用下,沿光滑内壁紧贴到转杯最大内径处的凝聚槽内,形成环状纤维条。气流纺的纱多用于制织灯芯绒、劳动布、色织绒和印花绒等。

 静电纺纱,自由端纺纱方法之一。由纤维开松、输送、静电凝聚、自由端加捻、筒子卷绕等工艺过程组成。静电纺的纱适合于制织被单布、家具布、针织提花台布和窗帘布等产品;纺制各种混纺纱、竹节纱和包芯纱,还可制成具布独特风格的织物。

涡流纺纱,自由端纺纱方法之一。纤维条由喂给罗拉与喂给板间输入,被高速小剌辊开松成纤维,然后随着气流经输送管道切向进入静止的涡流加捻管。涡流加捻管下部同空气负压源连接,喷嘴与加捻管内壁成切向配置。适合纺制化纤纯纺或混纺的中粗号纱,用作起绒纱和包芯纱等效果较好。

喷气纺纱,一种非传统纺纱方法。利用喷射气流对牵伸后,纤维条施行假捻时,纤维条上一些头端自由纤维包缠在纤维条外围纺纱。喷气纺纱形态似气流纺,手感硬,毛羽好。

摩擦纺纱,利用机件表面对纱条表面的摩擦作用,使产生捻度成纱的一种方法。较成熟的有尘笼纺纱。

在我国纺织行业强劲增长的需求拉动下,我国粘胶短纤维行业发展很快,产能迅速扩大,质量明显提高,企业规模快速扩张,行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间,由于加入世贸组织的释放效应还在继续发挥作用,我国纺织行业较为强大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显现,纺织生产和出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年平均增速继续在10%以上。在过去的十年,世界纤维产量增长了2,204万吨,其中中国增长了1,270万吨,占58%。劳动力成本及工业发展阶段决定了全球纺织业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这是我国纤维加工量保持快速增长的前提。为了保证我国纺织工业的持续、协调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我国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指出:“20##年度,我国棉花总需求量为940万吨,进口依赖度为40%。据预测,到20##年我国棉花用量将超过1000万吨,同期国内棉花资源可供应量只有650万吨,由于近年来国际棉花贸易量每年保持在800--900万吨,棉花供应不足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市场风险加大。”因此,随着合成纤维产量的持续增加和棉花供应的相对短缺,作为棉花原料的最佳替代品和合成纤维的理想混纺原料粘胶纤维,预计也会相对保持较高增速。到20##年,预计我国粘胶短纤维产量将达到180--200万吨,并保持供求平衡的态势。此外,预计到20##年粘胶短纤维的差别化比率将达到或超过50%,届时差别化、功能化短纤维数量将超过100万吨。旺盛的市场需求为今后粘胶短纤维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我区化纤纺织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一)我区化纤纺织行业现状。目前,我区境内有专门从事粘胶纤维生产的企业2家、利用粘胶纤维长丝制线企业1家。从事粘胶纤维生产的企业有赛得利(江西)化纤有限公司和金源(恒生)化纤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粘胶短丝、粘胶长丝、丝束和棉浆粕;专门用粘胶长丝制线的企业是九江新荣线业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是绣花线、白皮线,年产量为800吨左右。粘胶纤维属化纤产业的中间产品,上游主要原料有木浆粕、棉桨粕;辅助原料有硫酸、烧碱、二硫化碳、硫酸锌等。木桨粕主要从巴西、南非、印尼、加拿大等国外进口,棉浆粕大部分在本地生产,小部分从新疆、河南三门峡等地购进。根据我国粘胶纤维发展报告,目前我国棉浆粕供应相对紧缺,但国际木浆粕供应相对过剩,特别是大部分新兴制浆企业采用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林速生材制浆技术,极大地缓解了采伐天然林的压力,为粘胶纤维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粘胶纤维生产用辅料除少量由山西、浙江等外地购进外,大部分大宗原材料如烧碱、硫酸等可以本地购买。下游行业主要是纺织行业和无纺布行业,下游产品主要有纯纺化纤纱、混纺纱、绣花线、植绒布、无纺布等,主要用于高级衣料、卫材用品、工艺包装等。直接客户是纺织厂、制线厂、工艺品厂和无纺布生产企业。目前我区粘胶纤维产品主要销往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出口国外,重点供应的纺织企业有南通大生纺织有限公司、苏州晓群纺织有限公司、福建长乐金沙港针纺实业有限公司、汕头耀发实业有限公司、杭州神州纺织有限公司等,无纺布行业的主要客户有浙江萧山航民非织造布有限公司、常州欧亚无纺布有限公司等。

(二)我区化纤纺织行业发展趋势。我区化纤企业的主要产品是粘胶纤维,而且是以生产粘胶短纤维为主。粘胶纤维行业是“十一五”期间化纤行业中重点发展的主要行业之一,其中以短纤维行业为主,粘胶短纤维既是解决国内纺织原料短缺的主要品种,又是行业内较具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主要品种,对继续保障和进一步提高我国纺织行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几年,在国内外市场的带动下,我区的粘胶纤维发展势头将更加强劲;赛得利(江西)化纤有限公司一期、二期年产16万吨差别化粘胶短纤维生产线已建,主要开发生产高强、高白等用于高级衣料和无纺布卫生用品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差别化粘胶短纤维,三期还将再投资扩建年产4.5万吨的生产线,届时赛得利(江西)化纤有限公司将达到年产20万吨(高强、高白、阻燃)粘胶短纤维生产规模,再加上金源(恒生)化纤目前的产量和未来几年的扩能扩产,以及在谈大型粘胶短纤维项目的成功落户,我区将成为全国粘胶纤维的主要生产基地。

三、我区化纤纺织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一)发展的优势

就“比较优势”而言,我区发展化纤和以化纤加工为主导的纺织产业与周边其它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四大优势。

1、具有得天独厚的化纤原料优势。我区境内有中部地区最具规模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粘胶纤维生产企业。赛得利(江西)化纤公司是全国年产5万吨以上短纤维的企业之一,20##年的产量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在第六位。目前,全国最大的粘胶短纤维生产企业是浙江富丽达纤维有限公司,产能30万吨,赛得利(江西)化纤公司一期技改及二期投产后,粘胶短纤维的年产量将可达到16万吨,可进入国内粘胶短纤维行业前列。金源(恒生)化纤技改扩能后,可年产短纤维3.5万吨,年产长丝1.2万吨。而目前这两家企业都是以外地市场为主,生产的粘胶纤维90%以上没有实现就地转化,这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资源的流失,没有通过延伸产业链条,使之成为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目前我区赛得利(江西)化纤和金源(恒生)化纤所生产的粘胶纤维主要是销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经过纺纱、织布、印染后再销往国内服装厂和出口国外市场。如果化纤面料在我区就地加工并通过九江外贸码头出口,一是物流费可节约200-300元;二是电费按普通工业用电每千瓦时电价计算,城东港区大工业用电享受江西省电网工业电价0.584元、比沿海发达城市的电价低,大大降低了用电成本。三是纺织行业工人工资沿海地区月工资为1500—2000元,本地为1200—1500元,平均每人每月低300余元。所以说依靠优势,就地生产,就近销售,提高产业和产品竞争力,快速抢占国内外市场,我区有近水楼台、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

2、具有纺织工业的内在优势。粘胶短纤维是纺织行业的重要原料,它不仅可以纯纺,还可以与棉、毛、涤纶等纤维混纺。近年来,随着纺织行业需求的快速增长,特别是粘胶短纤维面料的高档化、时装化,粘胶纤维的价格一路飚升(20##年3月成交价约20000元/吨),而且供不应求。由于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各主要企业基本都是满负荷运行,部分企业出现超负荷生产。支配粘胶短纤维快速发展的主要行业是纺织业,我市原本就是江西省重要纺织工业基地,发展纺织行业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纺织工业发展的内生机制又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一是形成了加快发展纺织工业的共识。全市各级政府对纺织工业的发展十分重视,不少县(市、区)把纺织工业作为支柱产业,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吸引沿海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促进纺织工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使纺织工业已成为全市第三大支柱产业。二是各地顺应纺织工业发展规律,建立工业园区,发展配套产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产业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民营纺织企业群体将会日益发展壮大,振兴纺织工业的微观基础将更加坚实。三是我市纺织行业拥有一定的规模,目前全市的纺织企业达到43家,拥有纱锭近120万锭,按每万锭平均年纺纱量2000吨计算,可年纺纱24万吨。全市的棉花产量每年在6万吨左右,加上目前的粘胶短纤维产量和部分麻、丝的产量,现在的年纺织原料大约在15万吨左右,按照每吨纱1.1吨原料的使用量,全市现有的纺织原料只能年产纱13.6万吨,按此计算,全市纺织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完全可以承担原料的就地加工。四是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市纺织行业造就了一支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队伍,目前全行业从业人员已达38000余人,为振兴化纤纺织工业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

3、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明显优势。20##年7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江西、河南可依托粘胶纤维产业的基础,重点推进功能化、差别化粘胶纤维开发生产”, “利用紧邻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和劳动力充裕优势发展服装、家纺等终端产品制造业,提升车用、医用等产业用纺织品制造水平,加快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壮大纺织服装生产规模”。这为我区发展化纤纺织产业提供了政策优势。沿海纺织企业受用工、土地、电力、原材料、优惠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前端产品正在加快向内陆省份转移。我市毗邻三大沿海城市圈,劳动力资源丰富,电力供应充裕,交通运输便捷,纺织原料充足,并享受国家中部崛起的各项优惠政策,在劳动力、电力、原料、运输、土地等要素成本上都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已成为沿海纺织产业转移的优选地区。

——从劳动力资源和工资成本看,我市现有纺织行业工人近4万人,而且每年还在不断增加。纺织行业工资水平仅相当于上海、江苏、广东等沿海地区的70—80%。

——从电力资源和用电成本看,九江发电厂目前总装机容量为136万千瓦,为江西电网三大主力电厂之一,也是华中地区火力发电枢纽和三峡水电输往华东电网的中间点,电力资源富裕,电价低于沿海地区,一般工业用电电价只相当于沿海地区的80%—90%,为我区化纤纺织工业基地建设提供了保障。

——从原料资源供应来看,我市的彭泽县是全国的优质棉基地,全市每年有6万吨左右的棉花,赛得利(江西)化纤和金源(恒生)化纤是全国粘胶短纤维的重要生产企业,产能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随着差别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化学纤维对棉花的替代比例将进一步上升,纺纱平均用棉将由70%下降至55%左右,粘胶纤维在纺织行业的使用量将进一步增大。

——从运输条件和运输成本来看,我区公路、铁路、水路运输极为便利,赣粤高速和京九铁路穿区而过,化纤工业基地距长江黄金水道仅8公里,距九江外贸码头仅15公里,1000吨级驳船可直抵园区码头;这对于粘胶纤维生产所需大宗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极具优势,如果原料就地转化成终端产品从水路运输直接出口又可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

——从发展空间看,结合沿江沿湖开发,依托赛得利(江西)化纤和金源(恒生)化纤现有资源,庐山区城东港区的化纤纺织工业基地,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4、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优势。

——从国际市场看,近十年来,全球纤维需求和纺织品消费将保持稳定增长。在这种持续增长的预期下,我国仍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即使中国纺织服装业在后配额释放期过后成长速度会减缓,但由于增速高于全球,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仍将不断提高。另外,到20##年底,欧美将全部取消纺织品设限。为我区化纤产业融入全球供应链、加快化纤纺织工业发展创造了稳定、有利的外部环境。

——从国内市场看,纺织品需求仍然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我国纺织产品有70%以上供应国内市场,国内消费是纺织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我国人均GDP将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根据其他工业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在此跨越过程中终端化纤纺织品的需求将大幅持续提升。按照纺织工业发展规划,预计20##年,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将由20##年的13公斤上升到18公斤,增加38.5%,全国产业用纤维量比20##年增加200万吨以上,超过55%。因此,未来5~10年纺织服装业仍将是我国的支柱行业之一。

我省与东部纺织强省相邻,贴近中西部消费市场,发展化纤纺织和终端化纤纺织品产业既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又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内需市场的快速增长将为我区振兴化纤纺织工业提供坚实支撑。

(二)存在的劣势

从目前我市纺织原料情况看,全市的棉花产量每年在6万吨左右,而每年棉纱产量大约在12万吨,棉纺行业每年有一半的棉花要从市外采购,而我市纺织行业的使用量不到10%,有90%以上的粘胶纤维要销往东南沿海,其主要原因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配套水平低。粘胶纤维的下游行业主要是纺织行业和无纺布行业。在化纤纺织行业的纺纱→织造→印染→服装产业链条中,下游行业不能与上游产业有效的接轨。一是从纺纱行业看,目前我市生产规模普遍偏小,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比较突出,与国内先进企业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不高。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智能化转杯纺、紧密纺、喷气纺、自动落筒机等新型纺纱技术,目前在我市纺织行业所占比重还明显偏小。由于技术装备水平较低,致使多数企业不能生产市场畅销的高档针织纺、喷气纱,高支、高密、阔幅织物等高附加值的高档纺织产品,影响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东南沿海纺织企业他们在快速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又一路领先加快产业升级换代,在纺织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具有关键作用的重点纺织机械装备和核心技术,正好能适应化纤纺织业的要求。二是从织布行业看,织造规模太小,设备落后,无梭织机的比重太小, 而新型织造设备,包括喷气织机、经编机、大圆机、浆纱机、电子提花装置、全电脑针织无缝内衣机等更少,所产布料总体档次偏低,难以满足现代服装面料的档次要求,而东南沿海的织造企业则纷纷转向高附加值的面料、服装生产上,并借此打入国际市场,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谋求利润的最大化。

2、市场配套能力不足。一是纺织产品与国际纺织服装的市场需求不配套。纺织产业是延伸化纤产业链条的主要产业,也是以出口为主导的外向型产业。目前,东南沿海纺织服装出口占全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比重达70%以上。而我市的纺织服装行业自营出口额占纺织服装行业的比重还不到10%。究其原因,一是我市纺织工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在产业层次上还属于低端产品,没有顺势在化纤产业链的“深度、广度和长度”上发展,产品附加值不高,远远不能满足国际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要求;二是生产资料市场难以满足化纤产业发展需求。从化纤上下游产业链的构成来看,在每一环的发展过程中,都离不开化工、配件、辅料等相应生产资料市场的支撑,而我区化纤纺织上下游产品生产资料市场发育不够完全,对化纤下游产业发展有一定制约。

3、产业链脱节。在化纤下游产品和纺、织、染、服装等下游产业链中,无纺布是化纤下游的重要产品,粘胶纤维是无纺布生产的重要原料。而目前我区无纺行业还是空白、凸显我区化纤纺织结构的不合理。印染行业是化纤纺织行业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我区目前仅有一家印染企业,尚未开工。印染环节脱节已成为制约我区化纤纺织和深加工纺织品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也是纺织和服装行业严重脱节的重要原因。

四、我区化纤纺织产业发展目标

围绕“建设全国主要的粘胶纤维生产基地,培育中部地区终端化纤纺织品制造中心”,着重发展粘胶纤维、化纤纺织、无纺布三大行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十二五”期末实现以下目标。

庐山区化纤纺织服装及配套产业“十二五”期间发展目标(表2)

注: 1、相关产业为化工、包装、运输服务等;

2、销售收入单价的变化考虑了差别化率的提高和产品品质提高的因素;

3、化纤产品实际税负率按4%计,其他按2%计。

1、粘胶纤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年,粘胶纤维产量达到或超过20万吨,粘胶短纤维的差别化率达到或超过50%,粘胶纤维的营业收入达到35亿元以上,20##年产量到50万吨,销售收入到80亿元;把城东港区化纤纺织基地建成全国主要的粘胶纤维生产基地。

2、粘胶纤维在纺织行业的使用量明显增加。20##年,粘胶纤维产量的本地使用量由现在的10%提高到30%,粘胶纤维纯纺和与其它纤维混纺的比重达到纺织总量的50%。印染和织造行业得到较快发展, 通过引进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入驻基地,建设3—4家大型纺织和印染联合企业和若干中小纺织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十二五”期末力争超过30亿元。这对提高我区纺织行业的地位和区域经济实力将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3、粘胶纤维在无纺布生产中的应用有所突破。积极引进无纺布生产企业,大力发展医疗卫生用粘胶纤维无纺布、家庭装饰用无纺布和服装用无纺布生产,“十二五”期间,力争引进2-3家无纺布生产企业,2015无纺布年产量到10万吨,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

4、通过主业的提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化纤和纺织业与化工和其他服务业紧密相关,通过发展化纤与纺织,可以带动大化工、精细化工以及机械配件、智力服务、物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力争“十二五”期末达到6亿元。

五、我区化纤纺织产业发展思路

我区化纤产业发展思路是:扩大化纤产能、强化纺织地位、突破印染技术、发展无纺布业。

1、扩大化纤产能。主要是发展高技术含量的化纤工业,使赛得利(江西)化纤股份公司以特种粘胶纤维为龙头,提质扩产,加快开发生产有色、抗菌、阻燃、抗紫外线等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加快实施总投资26亿元的年产16万吨的高强、高白、阻燃特种粘胶短纤维项目,使赛得利(江西)化纤公司形成年产29--30万吨差别化粘胶短纤维生产能力。

2、强化纺织地位。主要是通过招商引资和实施联动调整,加快扩大由纺织到服装产业链的生产加工能力,把纺织做成现代化的支柱产业。通过使用和推广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工业,加快纺织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建成高质量、高档次、高效率的化纤纺织流水线,加快多种纤维混纺交织产品和功能化产品的开发,重点发展粘胶纤维纯纺和混纺、交织产品、多纤维混纺产品、化纤仿真类产品、环保型产品、化纤纺织后道延伸最终产品和功能化特色产品。

3、突破印染技术。主要是在城东港区化纤纺织工业基地构建绿色印染工业平台,加大印染行业招商力度,引进采用低浴比染色、无水印染等节水、节能、实现清洁生产、环保技术先进的现代化印染企业落户园区,突破印染瓶颈,提高化纤仿真染整、多种纤维复合染整技术水平。

4、发展无纺布业。主要是发挥我区粘胶纤维的原料生产优势,大力推进国际上畅销的粘胶纤维类无纺布产品开发,突出产业招商,促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无纺布材料的生产和开发,引进新的更经济、更有效的生产工艺,推动无纺布行业的发展。

六、我区化纤纺织产业发展重点

以完善区域配套能力、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为目标,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集约化发展化纤业,改造提升织造业,重点突破印染织造、无纺布行业,形成化纤原料与化纤纺织、面料、服装、多功能无纺布紧密衔接、产业链完整的化纤工业新格局。

(一)重点发展的领域

粘胶短纤维重点发展棉型纤维、纺织用高强纤维及无纺布用纤维,要在抓好量大面广常规品种的优质化、系列化,不断提升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的同时,深化差别化、功能化纤维的开发,扩大应用领域。重视与后纺技术工艺配合,加快差别化、功能化产品的应用和市场开拓。注重开发中下游产品,与下游产业应用有效接轨以及环保治理与行业发展同步建设,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全行业上规模、上水平。抓住“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将实行产业梯度转移契机和沿海地区水电燃料、人工成本的不断增长,中、低档产品已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填补沿海地区升级换代留下来的短期空档,结合我区化纤发展的基础、技术、资源、市场等条件,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重点发展、以满足新兴中国市场以及国际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结合我区纺织产业基础和沿海纺织产业转移趋势,我区的化纤纺织业要注重引进纺织服装先进设备及先进技术,加快改造传统织造工艺,提高服装面料后整理水平,全面提升纺织面料的档次和市场竞争力,重点发展高档休闲类男女时装面料和装饰用布系列产品。

(二)重点发展的产业

支撑粘胶纤维发展的主要产业是纺织和无纺布行业,产业链主要有三条:

(1)粘胶长丝→制线→染色→绣花(织布、针织、乔绒)。主要用于加工成低弹丝后进行织造,也可直接进行机织或针织加工。

(2)粘胶短丝→纺纱(无纺布)→织造→印染→服装。以纯纺(与氨纶交织)、混纺、纺制各种高档、时尚面料,并以此为基础通过优势企业与名牌的引进,形成有竞争力的服装产业。

(3)粘胶丝束→制粉→植绒。主要是制粉后通过静电方法用于工艺品制作、装饰布和外装饰表层。

从粘胶纤维下游产业链的构成和主要用途看,首先,要做大粘胶纤维总量,提高粘胶纤维品质,进一步发展化纤原料产业。要大力支持粘胶纤维产业链上下游垂直整合和产业融合化发展,重点发展粘胶短纤维,提高常规产品优质化、系列化,开发差别化、功能化、研发特殊功能粘胶纤维新产品。二是改造提升织造和印染业。围绕扩大产能、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充分发挥现有存量资产作用,通过引进、调整、重组、改造,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做大做强纺织印染企业,加快精梳高支无接头纱、无梭布产品的开发与生产,重点发展粘胶纯纺和多纤维混纺产品、功能整理产品和环保型产品等,提高产品竞争力。以面料织造和服装生产产业集群为核心,通过优势重组,加快技术改造,加大开发设计力度,调整产品结构,以提高面料档次为重点,在稳定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前提下,进一步开拓高档面料产品市场,努力建成与面料织造相配套的、以印染产业集群为基础的绿色印染工业园区,大力促进印染后整理的技术进步,突破印染后整理的技术关。三是积极发展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大力发展复合、涂层技术,引导开发新型建筑、交通、汽车内饰、合成革基布、农用纺织材料等,形成非织造布发展的产业集聚区。

(三)重点发展的企业

——化纤原料。积极推进金源(恒生)化纤公司扩大浆粕及粘胶纤维生产线的规模,全力支持赛得利(江西)化纤公司二期、三期差别化纤维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增粘胶纤维总量,在扩大常规品种生产规模,稳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大力发展差别化、功能性纤维等产品,到20##年,全区粘胶纤维生产能力提高到30万吨以上,20##年达到50万吨以上。

——纺织。以海扬公司、佳号轻纺、天俊纺织等企业为重点,通过引进、调整、重组、改造,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做大做强纺织企业,加快精梳高支无接头纱、无梭布开发与生产,提高高支、精梳、无接头、定长、条干均匀纱线和无梭布比重;提高粘胶纤维在本地的转化率,提高化纤纺织产品的竞争力。

——无纺布。通过招商引资,尽快引进2-3家无纺布生产企业,并与园区企业快速形成配套,起到示范带动效应。

七、主要对策和措施

化纤产业如何集约布局以形成产业集群并带动整个化纤纺织行业竞争力的有效提升,化纤产品开发如何引领服装面料市场主流,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政府应在引导、把关、布局上进一步做好深化的文章,对产业集群的形成要起到促进、推动作用,在产业联系的整体框架中充当牵线搭桥、提供服务的角色,同时也要成为促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支撑。

1、发挥优势,延伸发展。基地的化纤产业目前在我区各产业中占有突出的优势,20##年,赛得利(江西)化纤、金源(恒生)化纤的粘胶纤维销售收入接近15亿元。按中远期目标,化纤基地20##年力增销售收入突破130亿元。

——延伸纺织产业链。粘胶纤维是纺织行业的优质原料,具有易染色、可纺性好、细纱品质高等特点,是“十一五”期间纺织服装行业内较具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主要品种。随着纺织服装国际贸易争端的解决,我国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将会在近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图2)。

  1997-20##年我国纱线产量增长图(图2)

 

随着纺织行业的快速增长,纺织原料紧张的矛盾日显突出,粘胶短纤维既是解决国内纺织原料短缺的主要品种,它所织造的面料又是国际服装市场需求旺盛的产品。充分发挥我区粘胶纤维原料优势,围绕粘胶长、短丝深加工,拉大产业链条,充分挖掘我区现有纺织产业资源的潜力,加快改造传统织造工艺,加快粘胶纤维与纺织行业的产业对接,积极承接沿海地区纺织产业的转移,注重引进纺织服装先进设备及先进技术,促进我区化纤纺织业的快速发展。

——延伸无纺布产业链。无纺布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它突破了传统的纺织原理,并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速度快,产量高、成本低、用途广等特点。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市场特别是中国、东南亚、拉丁美洲和中东地区的需求火爆,无纺布纺织工业取得了极大的发展,据《中国纺织报》报道,20##年,全世界消费量达到400万吨。在无纺布的供求上,我国还存在巨大的需求缺口。根据权威机构预测,20##年我国无纺布生产量仅为世界产量的7%,但消费量将占世界的21%。粘胶纤维是用于无纺布生产的三大纤维之一。面对无纺布产品庞大的国际市场和强势的国内消费需求,充分利用我区粘胶纤维原料优势,充分利用目前国际上流行粘胶纤维无纺布的消费时尚,发展粘胶纤维无纺布,最具现实意义;特别是无纺布产业投资少,无污染、见效快,投资回报高;一个国产设备10000吨/年水刺卫材生产工厂,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元,厂房面积6500平方米,投资回收期4年左右;一个国产设备的10000吨/年水刺革基布生产工厂,固定资产投资不到10000万元,厂房面积6500平方米,投资回收期5年左右;积极引进和大力发展无纺布行业,实行资源就地转化,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对我区来说极具现实意义。

2、加强引导,科学发展。我区化纤业经过近几年的迅猛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要进一步提升我区化纤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力,促进我区化纤产业群的不断成长,使我区的化纤业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巨大的产业集群。在此过程中,企业是主体,政府要切实做好引导工作:

——提高认识,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推行科学发展。当前,化纤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要么依靠规模以低成本优势取胜,要么依靠研发以新品种优势取胜,同时又必须符合环保要求。面对这种发展的新阶段、新要求,要引导企业立足企业实际,正确市场定位,走出一条既符合企业实际,又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之路。

——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技术进步,提高新产品研发能力。加大科技投入仍是我区化纤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最佳选择。我区化纤业的技术装备较为先进,但新产品、新品种开发研究滞后,纺织业虽有一定规模,但设备又比较落后,纺织产品档次偏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研开发经费投入太少。有资料显示,发达国家有60-70%的效益增长是靠科技进步产生的。因此,科技进步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是化纤业发展的当务之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新产品设计开发中心,攻克工艺技术上的难点,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坚持错位发展,提高差别化率。要引导企业不断加强新产品开发,建立面向化纤面料市场的快速反应机制,改变纺织企业品种单一,远离面料市场,被动地等待织造对化纤产品的反馈意见和要求的现状,不断提高差别化率,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成立行业协会,提供有效信息。通过化纤行业协会,科学制订产业发展规划,牵头组织参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化纤面料展示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利用市场机制,集中企业力量进行技术攻关,结成战略性联盟,促进共同发展。

3、合理规划,集约发展。顺应化纤纺织工业发展规律,建立化纤纺织园区,发展配套产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产业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合理定位化纤工业园区发展规模。紧紧抓住沿江开发有利时机,紧紧抓住国内外粘胶纤维、化纤纺织等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依托赛得利(江西)和金源(恒生)化纤公司现各种资源,充分利用城东港区化纤纺织工业基地的水资源与运输等比较优势,高标准定位,高规格规划、高速度建设姑塘化纤工业基地,按照建立200亿产值园区规模来拓展化纤纺织产业的发展空间,着力引进国内外强势企业,通过以商引商、以企带企,加快产业扩张,拓展产品系列,使姑塘化纤基地最终形成以化纤产业为龙头,与纺、织、染、服装、产业用布等产业相互链接的化纤纺织生产基地。

——切实完善化纤工业基地各项功能。按照化纤产业生产要素要求,完善园区各项功能,避免分散发展带来的弊端。实现资源集聚,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市场网络、公众信息等公共物品共享。从产品研发、质量检测、人员培训、信息化、电子商务、仓储、现代物流和后勤保障等方面,建立为园区企业服务的公共平台。

——不断推动化纤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突出化纤园区特色,推动产业集群,提升化纤的产业集群规模、质量,保持并扩大已有的特色优势。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增强产业集群的吸引力,使更多的企业被吸引进来,从而使产业集群的规模得以扩大,并在地域空间上形成一定程度的集中和合理布局。产业集群内部,应以一个或几个龙头大企业为核心,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注重集群内部的分工合作,以产业链将上、下游的企业联结起来,实现与化纤产业相同或相近的企业和产业在园区内聚集,各集群之间相互合作,充分利用地缘相近的优势,最大限度的降低交易成本,积极参与区域外的产业分工合作,推动产业集群的升级。

4、内外结合,加快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及企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外部大环境。充分利用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突破化纤产业发展瓶颈,实现经济持续扩张,企业继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必须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区域内部,坚持内外结合。充分利用外部资源,进行招商引资。

——制定有吸引力的招商引资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在土地使用及税收方面继续给予优惠政策,简化有关行政手续,为外商的投资创业提供良好服务,要引得进,还要留得住。

——积极引导招商引资的资金流向,充分发挥化纤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功能。引导外资大量进入我区化纤原料和化纤上下游产业,促进这些产业技术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

——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避免出现盲目追求规模数量,忽视质量的做法,让外资的进入切实能为我区化纤下游产业发展发挥作用,刺激本地经济的活力,形成良好的竞争与合作的氛围。

5、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鼓励环保型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在化纤工业中的应用,支持化纤企业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降低物耗能耗。印染企业要积极采用先进的低浴比染色工艺、无水印染技术、新型涂料印染、等离子体处理等节水、节能及环保的工艺技术,由“末端治理”改变成全过程的环保控制。大力推行ISO9000、ISO14000、oeko—Texl00以及SA8000的认证工作,强调生态观念,重视环境保护。对全区现有化纤企业、今后发展的化纤纺织项目,要按照提高产业的集约化程度,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思路和要求进行布局,确保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附表:

    1、庐山区在谈化纤纺织项目基本情况表(表一)

    2、金源(恒生)化纤有限公司下游企业情况一览表(表二)

    3、赛得利(江西)化纤有限公司上下游企业情况一览表(表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