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中国创业观察报告

「全球創業觀察」 -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GEM)是一個非牟?的跨地域研究項目,自1999?起由美國巴布森學院(Babson College)和英國?敦商學院開展,專門從事有關全球創業活動的高質?研究。

全球创业观察报告是目前全球惟一具有国际可比性和国院视野、基于每年获取的调查数据完成的企业研究报告,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本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以20##年度中国调查数据为基础撰写的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报告指出了中国创业活动的活跃程度、特征和变化,论述了创业活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分析了创业环境条件和创业政策的状况与变化。第二部分是全球创业观察的全球报告中文版,

这是中国参加全球创业观察(GlobalEntrepreneurship Monitor)研究项目后出版的第一份中国创业观察报告。20##年的GEM项目有37个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和地区参加。参加该项目的国家和地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2%,占世界各国GDP总和的92%。

全球创业观察2002中国报告出炉

中国创业活动指数在37个国家中排名第九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日前公布了由英国伦敦商学院与美国百森学院组织发起的“全球创业观察(GEM)2002中国报告”。 报告回答了中国创业的四个主要问题即中国创业活动的活跃程度,中国创业的环境条件,创业是否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我国创业政策的评述。研究结果显示,尽管中国创业活动在全球呈活跃状态,在GEM中排名第9位,但其创业活跃程度在亚洲国家和地区中属于中等水平。

    根据与全球其他国家的比较分析,报告指出了中国创业活动存在的几个必须重视的问题。一是与GEM的主导创业类型———机会创业不同,中国60%的创业者属于生存型创业,即并不是因为有更好的机会才创业,而是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才创业;二是中国的创业环境在GEM中属于中下水平。突出的问题在于创业的金融支持弱,政府项目不多;三是中国创业政策的力度不够。对创业环境的判断和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在创业政策上还存在的不足。报告建议,中央政府可以设计更多的创业政策和项目,全面引导我国的经济形态更具有创业的特征,使全国的创业活动活跃起来,使经济更具活力。报告认为,改善创业环境应该成为促进我国创业发展的关键条件。

    GEM项目是当今唯一的全球创业研究项目。20##年有3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该研究项目。20##年,中国第一次参与此项研究,从而使参与GEM的国家的总人口占到全球人口的60%,GDP占到全球GDP总和的92%。由于中国的参与,该项目真正成为一个反映了全球创业活动的研究项目。该项目的中国报告是由中国清华大学参与并组织实施的。  

 

《全球创业观察(GEM2006中国报告》

“全球创业观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在全球进入了第八年,在中国进入了第五年,之前已出版了三份研究报告,分别是20##年、20##年和20##年版,今年是第四份报告,中国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来源于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
全球创业观察(2006)中国报告发布会的两个文件,详细阐述了20##年以来中国创业环境和创业者的演变和发展,是创业者和中小企业咨询顾问应该关注的权威资料。(详细内容附后)

由高建教授及其团队完成的《2007中国创业观察报告》指出,中国目前已经确立进入“机会型创业”阶段。据英国埃塞克斯大学李俊教授介绍,机会型创业不同于政府提供就业机会或劳动力向单位寻找就业的择业方式,是一种主动性创业,而其创业者所具有的较高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创业抱负,以及较高的机会感知能力和创新手段,意味着其所创造的企业属于成长型企业,发展潜力及其所创造的就业岗位质量也较高,有利于经济方式的转变。

“报告”指出,平均每增加一个机会型创业者,意味着同时增加2.7个就业岗位。根据预测,这一数字在5年后将增加到5.9个。目前,能提供20个就业岗位的机会型创业占所有创业的18.3%,而同样能力的生存型创业只占9.3%,5年后,两个数据可能分别变成42.3%和19.5%。“报告”数据显示,机会型创业一大特点是年轻化,中国的机会型创业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达18.4%,而55-64岁的人群只占3.1%。机会型创业中,本科和研究生比例占50.2%,而生存型创业中本科与研究生比例仅为15.6%。

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于法鸣司长在会上就“创业促进就业”发表了讲话。他表示,目前政府正在完善对于创业者的政策扶持体系。政府将从产业政策、所有制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构建支持创业的政策体系,并在财税、金融、工商、场地等方面给予劳动者创业全面的政策支持。关于创业基金,于法鸣认为,“全国推广创业基金有一定困难,但是有地方已经设立,我们鼓励这种创业基金的设立。”

深圳交出一份漂亮成绩单,香港则令专家大跌眼镜

  南方网讯  全球创业领域最权威的国际研究项目——全球创业观察,首次对香港和深圳进行整体评估。上周末该组织公布了这项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深圳整体创业活动率达到了10.49%,高于全球创业观察的平均水平,是创业者的“乐园”。但令人惊讶的是,20##年,香港成年人口中的整体创业活动率不仅远逊于深圳,而且,在被考察的全球40个经济体中,排名倒数第四。

  [背景]

  “全球创业观察”研究项目是1999年由美国巴布森学院和英国伦敦商学院的学者发起和成立的,一个旨在研究全球创业活动态势和变化、发掘国家或地区创业活动的驱动力、研究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制和评估国家创业政策的研究项目。目前,参加“全球创业观察”的国家和地区GDP约占世界总量的90%,人口总数约占世界总量的2/3,该项目已经迅速成为创业领域国际领先的研究项目,被国际上公认为全球创业比较研究的金本位式标准,其研究数据被各国和地区政府以及欧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作为分析和制定有关政策的基准。

  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20##年加入该项目研究,20##年深圳第一次与香港一起加入了这一国际性研究课题,其研究成果——2003全球创业观察香港和深圳研究报告,是由香港中文大学和深圳市社科院组成的联合课题组共同完成的。

  深圳:跃为国内创业者的乐园机会型“创业活动率”远高于需要型“创业活动率”

  20##年深圳与香港一起加入这一国际性研究课题,通过电话抽样调查、专家访谈、第三者搜集的标准经济数据这三类主要数据对港深地区创业活动进行分析,形成的研究报告表明:20##年香港的整体创业活动率为3.2%;相比之下,深圳的整体创业活动率达10.49%,超过了全球创业观察的平均水平,反映了深圳的创业普及程度高得多。该项研究还显示,受过高等教育的深圳人非常乐于创业,其中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创业热情最高。

  研究报告对深圳创业基础条件的优劣都有量化的指标,优势主要体现在深圳人热爱创业、有稳定并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政策、政府有促进创业活动的特殊和有效的政策以及毗邻香港的地理位置和拥有良好的商业和专业基础设施。劣势则体现在创业缺乏初始资金、创业者缺乏足够管理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报告还提出了非常有针对性的建议,报告建议深圳要进一步提高市场运作效率,廉明行政;扩大新创企业的资金来源;培训创业者;建立有效的研究和开发转让机制等。

  不过,让人感到吃惊的是,中国内地的整体“创业活动率”为11.6%,深圳的相关数据虽然与全国平均水平较为接近,但是,深圳也是机会型“创业活动率”远高于需要型“创业活动率”。有关专家称,这说明,在中国,深圳已经成为创业者的乐园。另据调查显示,那些在深圳创业不成功的内地人,多半会返回自己的家乡而不是留在深圳,加入内地需要型创业者的行列。

  报告为深圳改善创业基础条件提出了若干建议,包括:提高市场运作效率、廉明行政;政府制订政策,释放民间资本的能量,充分利用民营企业的良好资金筹措能力;建立有效的研究与开发转让机制;减少政府对企业的控制;改革户籍人口政策,减少障碍吸引创业人才;加强高等教育和创业培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与香港的联系以及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系统,保证社会治安的稳定等。

  香港:创业率低于国际水平但细分指标显示,仍具发达地区特征

  这项报告称,20##年香港成年人口中的整体“创业活动率”(TEA)是3.2%(其中机会主导型“创业活动率”为5.5%,需要主导型创业活动率为1.12%),与20##年报告的3.44%基本相近。而与香港仅一河之隔的深圳,20##年的整体“创业活动率”则高达10.46%(其中机会主导型“创业活动率”为8.63%,需要主导型“创业活动率”为1.83%)。报告同时称,所有参评的40个经济体的平均整体“创业活动率”为8.93%,香港这一数值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专家称,一般说来,在不发达和刚从经济危机中恢复过来的国家和地区,需要型创业(指人们因为没有更好的就业选择而去创业),是人们创业的主要原因。而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机会型创业者会多于需要型的创业者。香港的机会型“创业活动率”高于需要型“创业活动率”,这说明香港可以归入发达地区行列。

  有关专家认为,一般说来,在不发达和刚从经济危机中恢复过来的国家和地区里,需要型创业是人们创业的主要原因,在发达国家和地区里,机会型的创业者会多于需要型的创业者。报告显示,香港显然属于发达地区。而与中国的整体情况不同的是,深圳表现出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同的以机会型“创业活动率”为主的创业特点。

  调查还发现,所受教育程度与创业活力之间也存在着密切关系。

  在深圳,那些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由于缺乏基本的读写技能的缘故,大多没有创业。而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创业活力则相当高涨,特别是那些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创业活力更高。这也间接地说明了深圳高新技术型的创业者为什麽会那么多。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香港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对创业则没有什么兴趣。

  此外,专家们还发现一个较为有趣的现象是,尽管香港在服务业上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深圳的创业者比香港创业者更热衷于从事消费服务行业或提供其它的专业服务。而另一方面,相当多的香港创业者则喜欢制造业,而且,他们大多把工厂设在内地。

  深港跨境创业已现趋势过关越多的香港居民,北上创业率越高

  据悉,全球创业观察这项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了解香港与深圳之间的联系。参与调查的专家与学者,对香港与深圳创业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详细了解这两个城市之间的互动与交往,令专家们感到新奇的是,两地的整体“创业活动率”与深港之间的一线关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过关次数越多的人,越可能热衷于创办企业。对香港居民来说,这一倾向尤为明显。每月过关一至两次的人,是创业者的可能性,要比居民平均水平高3倍。相比之下,每季度过关不超过一次的人,是创业者的可能性仅为居民平均水平的一半。而由于过关限制等因素,深圳创业者过关次数要少于香港。

  因此报告认为,香港与深圳这对“双子城”正在演化成一个一体化的国际大都会圈和一个紧密关联的创业区域,深港两边约30%的创业者已经进行了跨境经营,这些发现反映了两个城市间日益加强的一体化进程。有关专家指出,深圳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和香港连接珠三角的关节点,正朝着国际化城市的方向迈进,用一种国际标准分析评估深圳的创业环境,将其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比较,在一个更大的国际空间中分析深圳创业环境的特点,对深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闻链接:港深两地创业条件比较

  ■在香港,那些受过中高和大学教育的人最具创业活力,而有专业文凭和研究生文凭的人最没有创业活力;在深圳,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年轻人创业活力最强。

  ■在港深,收入越高的人创业活力越强。

  ■港深的专家都强烈建议改进教育与培训。

  ■研究开发成果从大学转让到企业的情况,在香港,是因为大学与企业间缺乏联系机制,在深圳,是因为缺少研究型大学。

  ■深圳独特的移民文化使其创业活动与25年前的香港情形差不多,但深圳缺乏社会凝聚力。

  ■在深圳,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年轻人创业活力最强。

  ■在香港和深圳,频繁的跨境旅行与更高层次的创业活动息息相关。

  ■希望得到政府支持的在香港的深圳创业者,要比在深圳的香港创业者多得多。

  ■大多数香港和深圳的初次创业者都是为市场提供人们已经熟悉的产品和服务。

  [名词解释]

  1.创业活动率

  全球创业观察所指的“创业”是指创业者投资兴办实业及相关的经济活动。创业活动率就是创业者占整个调查样本数的百分比。创业活动率是通过电话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得的,由三部分组成:即“机会主导的创业活动率”、“需要主导的创业活动率”及“整体创业活动率”。

  2.机会型创业活动

  即“机会主导的创业活动率”,是反映创业人是出于个人兴趣去寻找创业机会的,显现出创业活动的自主性。

  3.需要型创业活动

  即“需要主导的创业活动率”,指人们因没有更好的工作选择而去创业,反映的是参与创业活动的非自主性。

  4.整体创业活动率

  即指“机会主导的创业活动率”与“需要主导的创业活动率”这两者之和。

您属于哪种创业类型?
   《科学投资》研究了国内上千例创业者案例,发现国内创业者基本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生存型创业者。创业者大多为下岗工人、失去土地或因为种种原因不愿困守乡村的农民,以及刚刚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这是中国数量最大的一拨创业人群。清华大学的调查报告说,这一类型的创业者,占中国创业者总数的90%。其中许多人是被逼上梁山,为了谋生混口饭吃。一般创业范围均局限于商业贸易,少量从事实业,也基本是小打小闹的加工业。当然也有因为机遇成长为大中型企业的,但数量极少,因为现在国内市场已经不像20多年前,像刘永好兄弟、鲁冠球、南存辉他们那个创业时代,经济短缺,机制混乱,机遇遍地。如今这个时代,多得是每天一睁眼就满世界找钱的主儿,少得是赚钱的机会,用句俗话来说,就是狼多肉少,仅仅想依靠机遇成就大业,早已经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了。

  第二种类型可称为变现型创业者。就是过去在党、政、军、行政、事业单位掌握一定权力,或者在国企、民营企业当经理人期间聚拢了大量资源的人,在机会适当的时候,跣足下海,开公司办企业,实际是将过去的权力和市场关系变现,将无形资源变现为有形的货币。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第一类变现者最多,现在则以第二类变现者居多。但第一类变现者当前又有抬头的趋势,而且相当部分受到地方政府的鼓励,如一些地方政府出台鼓励公务员带薪下海、允许政府官员创业失败之后重新回到原工作岗位的政策,都在为第一类变现型创业者推波助澜。这是一种公然破坏市场经济环境,人为制造市场不公平竞争的行为。

     第三种类型:主动型创业者。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盲动型创业者,一种是冷静型创业者。前一种创业者大多极为自信,做事冲动。有人说,这种类型的创业者,大多同时是博彩爱好者,喜欢买彩票、喜欢赌,而不太喜欢检讨成功概率。这样的创业者很容易失败,但一旦成功,往往就是一番大事业。冷静型创业者是创业者中的精华,其特点是谋定而后动,不打无准备之仗,或是掌握资源,或是拥有技术,一旦行动,成功概率通常很高。

  《科学投资》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一种奇怪类型的创业者。除了赚钱,他们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就是喜欢创业,喜欢做老板的感觉。他们不计较自己能做什么,会做什么。可能今天在做着这样一件事,明天又在做着那样一件事,他们做的事情之间可以完全不相干。其中有一些人,甚至连对赚钱都没有明显的兴趣,也从来不考虑自己创业的成败得失。奇怪的是,这一类创业者中赚钱的并不少,创业失败的概率也并不比那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创业者高。而且,这一类创业者大多过得很快乐。《科学投资》曾经想努力探求其中的道理,后来发现是白费劲。看来这种现象,除了用“积极、放松的心态”对外界变化更敏感,更容易发现商机来解释外,另外能解释的,也只好扯一句俗话,就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就像萝卜、白菜一样,虽然营养成分、味道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蔬菜,都可以供人们充饥填饱,滋养身体,这是它们的共性。创业者也有其共性。研究其共性,并把握这些共性,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套用这一句话,我们也可以说:“成功的创业者都是相同的,失败的创业者则各有各的原因。”通过研究掌握那些成功创业者的共性,并以这些共性反观自己,你至少可以明白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如果创业,是成功的可能性更大,还是失败的几率更高。这是《科学投资》工作的意义所在。

生存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的研究逐渐成为创业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首先回顾了生存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内涵,并从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创业的动机、创业面临的壁垒以及创业者的特征几个角度对比分析了两种创业类型的特征,进而从家庭、创业者自身特质、制度环境等角度对比分析了影响生存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的重要因素,最后总结了生存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科学投资》研究了国内上千例创业者案例,发现国内创业者基本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生存型创业者。创业者大多为下岗工人、失去土地或因为种种原因不愿困守乡村的农民,以及刚刚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这是中国数量最大的一拨创业人群。清华大学的调查报告说,这一类型的创业者,占中国创业者总数的90%。其中许多人是被逼上梁山,为了谋生混口饭吃。一般创业范围均局限于商业贸易,少量从事实业,也基本是小打小闹的加工业。当然也有因为机遇成长为大中型企业的,但数量极少,因为现在国内市场已经不像20多年前,像刘永好兄弟、鲁冠球、南存辉他们那个创业时代,经济短缺,机制混乱,机遇遍地。如今这个时代,多得是每天一睁眼就满世界找钱的主儿,少得是赚钱的机会,用句俗话来说,就是狼多肉少,仅仅想依靠机遇成就大业,早已经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了。

第二种类型可称为变现型创业者。就是过去在党、政、军、行政、事业单位掌握一定权力,或者在国企、民营企业当经理人期间聚拢了大量资源的人,在机会适当的时候,跣足下海,开公司办企业,实际是将过去的权力和市场关系变现,将无形资源变现为有形的货币。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第一类变现者最多,现在则以第二类变现者居多。但第一类变现者当前又有抬头的趋势,而且相当部分受到地方政府的鼓励,如一些地方政府出台鼓励公务员带薪下海、允许政府官员创业失败之后重新回到原工作岗位的政策,都在为第一类变现型创业者推波助澜。这是一种公然破坏市场经济环境,人为制造市场不公平竞争的行为。

第三种类型:主动型创业者。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盲动型创业者,一种是冷静型创业者。前一种创业者大多极为自信,做事冲动。有人说,这种类型的创业者,大多同时是博彩爱好者,喜欢买彩票、喜欢赌,而不太喜欢检讨成功概率。这样的创业者很容易失败,但一旦成功,往往就是一番大事业。冷静型创业者是创业者中的精华,其特点是谋定而后动,不打无准备之仗,或是掌握资源,或是拥有技术,一旦行动,成功概率通常很高。

《科学投资》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一种奇怪类型的创业者。除了赚钱,他们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就是喜欢创业,喜欢做老板的感觉。他们不计较自己能做什么,会做什么。可能今天在做着这样一件事,明天又在做着那样一件事,他们做的事情之间可以完全不相干。其中有一些人,甚至连对赚钱都没有明显的兴趣,也从来不考虑自己创业的成败得失。奇怪的是,这一类创业者中赚钱的并不少,创业失败的概率也并不比那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创业者高。而且,这一类创业者大多过得很快乐。《科学投资》曾经想努力探求其中的道理,后来发现是白费劲。看来这种现象,除了用“积极、放松的心态”对外界变化更敏感,更容易发现商机来解释外,另外能解释的,也只好扯一句俗话,就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就像萝卜、白菜一样,虽然营养成分、味道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蔬菜,都可以供人们充饥填饱,滋养身体,这是它们的共性。创业者也有其共性。研究其共性,并把握这些共性,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套用这一句话,我们也可以说:“成功的创业者都是相同的,失败的创业者则各有各的原因。”通过研究掌握那些成功创业者的共性,并以这些共性反观自己,你至少可以明白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如果创业,是成功的可能性更大,还是失败的几率更高。这是《科学投资》工作的意义所在。

克里斯琴(Christian,2000)认为创业依照其对市场和个人的影响程度,可以区分为4种类型:

  1、复制型创业:

  复制原有公司的经营模式,创新的成分很低。例如某人原本在餐厅里担任厨师,后来离职自行创立一家与原服务餐厅类似的新餐厅。新创公司中属于复制型创业的比率虽然很高,但由于这类型创业的创新贡献太低,缺乏创业精神的内涵,不是创业管理主要研究的对象。这种类型的创业基本上只能称为“如何开办新公司”,因此很少会被列入创业管理课程中学习的对象

  2、模仿型创业:

  这种形式的创业,对于市场虽然也无法带来新价值的创造,创新的成分也很低,但与复制型创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创业过程对于创业者而言还是具有很大的冒险成分。例如某一纺织公司的经理辞掉工作,开设一家当下流行的网络咖啡店。这种形式的创业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学习过程长,犯错机会多,代价也较高昂。这种创业者如果具有适合的创业人格特性,经过系统的创业管理培训,掌握正确的市场进入时机,还是有很大机会可以获得成功。

3、安定型创业:

  这种型式的创业,虽然为市场创造了新的价值,但对创业者而言,本身并没有面临太大的改变,做的也是比较熟悉的工作。这种创业类型强调的是创业精神的实现,也就是创新的活动,而不是新组织的创造,企业内部创业即属于这一类型。例如研发单位的某小组在开发完成一项新产品后,继续在该企业部门开发另一项新品。

  4、冒险型创业:

  这种类型的创业,除了对创业者本身带来极大改变,个人前途的不确定性也很高;对新企业的产品创新活动而言,也将面临很高的失败风险。冒险型创业是一种难度很高的创业类型,有效高的失败率,但成功所得的报酬也很惊人。这种类型的创业如果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在创业者能力、创业时机、创业精神发挥、创业策略研究拟定、经营模式设计、创业过程管理等各方面,都有有很好的搭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