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形势下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种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对于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村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几年来,随着我县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经济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新情况。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为全面了解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对如何发展巩固完善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打造农副产品品牌,扩大和占领市场,为农增收等问题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一)现状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努力,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显示出了生机和活力。至今年6月末,已经有在册合作社13家,入社农户1755户,带动农户16330户,基地13934亩,生产经营涉及柑桔、茶叶、养猪、养鸡、苎麻、养蜂、瓜果等7个品种。据统计,20xx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实现累计销售额9766万元,农户累计增收约1322万元。目前,湘慈专业社、三怪山鸡奍殖专业社等获得多项产品绿色认证。湘慈专业社并获得“市龙头企业”称号。几年的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处于初级起步阶段,合作社队伍和规模偏小,运作模式不成熟,影响力不大,竞争力不强。从全县来看,大部分专业社还只是处于粗放的产销模式,产加销模式的专业社仅有两三家,只占玫百分之二十多。

二、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自身建设不规范。多数专业合作社能做到规范登记注册,而对开展正常工作所必须建立和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却关注较少,尤其是民主决策、风险控制、利益分配等机制运作不够规范。一是没有形成社员民主参与的决策机制,决定权往往掌握在发起人手中,持股社员对内部管理机制不了解,社内经营状况不透明,影响了入股者的参与热情;二是没有形成真正的风险社员共担机制,缺乏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没有建立规范的利益分配制度,一些合作社只有少数社员持股,其他社员只象征性持少量股份,股份合作的优势未能充分体现。

2、人才、技术、信息缺乏。一是各部门缺乏懂农村专业合作社知识的专业人才,合作社缺乏有实践经验、合作理念、市场知识的牵头人,农民缺乏合作知识。二是合作社的产品多为初级产品,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程度低,且产业层次低,科技含量不高,难以深度开发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由于思想保守,合作社之间的信息交流较少,供求信息渠道比较单一,影响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3、凝聚力小,带动能力弱。大部分专业合作社只生产单一的农产品,简单的产销粗放模式。受自然因素、市场因素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对农民缺乏足够吸引力,带动作用不明显。平时合作社与社员之间联系松散,许多农民在组织分工、科技推广、市场销售等方面得到的锻炼机会不多,民主意识、诚信意识较差。导致一些农民在销售行情好时将产品自行出售给商贩,行情不好时又一定要交售给合作社享受保护价,这非常不利于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4、品牌少,规模小。仅茶叶产业来讲,三合的茶叶虽然品质优良,在省内有一定的名气,但无统一的品牌,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低,未形成大气候。同一类型产品品牌低水平重复建设,不仅使好牌子叫不响,削弱了产品市场竞争力,而且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5、部门管理不到位。我县没一个专门的专业社职能部门,造成了凡是涉农部门都参与管理而又都不负责的现象,形成了你管你的我管我的,没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监督管理,严重制约了我县专业社发展。各级政府虽然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陆续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多数时候仍停留在各自操作层面,横向联系少,缺乏相互协作精神,没有形成合力共同抓好合作社发展。

6、融资难、扶持力度不够。我县对专业社的发展没有一个明确的扶持政策,特别在资金方面,这远不能满足合作社发展的需要。而专业合作社自身积累有限,资产总规模小,大多没有有效抵押物,贷款存在困难。对确实干得好、有潜力的合作社在扩大生产规模所必须的厂房扩建、设备更新、技术引进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只能望洋兴叹相。

三、加快发展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建议

1、统一思想认识。各级党委政府要加深和统一对合作社的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切入点来抓,作为扶持农业、支持农民的一件大实事、大好事来抓。应该明确一个职能部门进行归口管理,依法履行指导监督职能。要坚持从农民利益出发,敢于打破条框束缚,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措施,主动加强协调与联系,齐心协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2、加强宣传引导。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合作社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帮助农民算经济帐、稳定帐、技术帐等灵活有效的方法,引导农民转变观念,自觉加入对口的合作社。要鼓励更多的经营大户、农村能人、基层农村干部放下思想包袱,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主动挑起带领农民共同富裕的担子。

4、推进资源整合。一是整合品牌。要集中力量进行主导产业品牌整合。我县做为柑桔大县,虽然柑桔品质好,但无竞争优势。究其原因无品牌优势,各自为战,未形成气候。湘慈柑桔专业社的“湘慈”品牌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又获得多项绿色认证。应该大胆地将柑桔品牌整合为一个“湘慈”牌,有效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我县的茶叶产业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品牌杂乱、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低,相相互恶性竞争,从而只能得到微溥的加工费。我县应该为同一类型产品打造统一品牌,制订统一的生产标准,严格保证产品品质。做强做大牌子的同时,以最大限度追加产品附加值。二是促进合作。要鼓励现有专业合作社之间的

联合或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要充分发挥优势合作社在组织管理、基地建设、技术培训、专业化生产和市场开拓方面的作用,带动其他合作社实现共同发展。三是扩大规模。要积极引导达到一定规模、符合条件的合作社转化过渡为农业龙头企业,并进一步推进品牌建设和生产规模、经营规模,进一步提升产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提高合作社的规模效益,增强合作社的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合作社对基地、农户的带动力和凝聚力,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5、加大扶持力度。一是财政支持。县财政要拿出一部分资金,有选择性地扶持那些办得好、有发展前景的示范性合作社,实行以奖代补的形式,不断壮大其发展实力。二是信贷支持。金融部门要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出发,把扶持合作社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对发展前景较好,确实能带动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项目,要给予大力扶持。三是税收优惠。税务部门要抓紧明确操作办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社员和非社员(不超过社员部分)生产和初加工的农产品,免征增值税。要积极为合作社办理证照、#5@p领购及纳税申报等提供方便和加强指导服务。四是人员培训。要以实施“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培训工程”为契机,制定培训计划,重点开展管理、市场营销、信息利用、财务核算、诚信经营等知识的培训,逐步提高合作社带头人和参与农民的整体素质,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可组织合作社带头人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加强合作和交流。五是科技服务。相关部门要及时为合作社提供各类产品的最新生产标准,积极引导农民运用标准化技术和方法进行生产。要努力提升传统产品质量,引进优良品种和精深加工技术,深入开发无公害绿色食品、反季节高效益产品。提高经营管理的科技含量,切实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六是其他扶持。要尽心尽力地帮助解决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对合作社的办公场所、厂房、仓库用地申请以及水、电、路等方面存在的困难要优先考虑解决。

 

第二篇: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省直机关党校37期中青班毕业论文

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

内容提要:截至20##年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规模累计达到41460个,主要类型有龙头带动型、服务营销型、支部加协会型、股份合作型。扶持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带动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20##年开始,我省农业综合开发不断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截至20##年底,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总投资达到30495.58万元,扶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70个,使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发展壮大,已经在农业领域中崭露头角,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体或生力军。但是,目前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突出存在着经济实力薄弱,规模小,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份额小,抗风险能力差,辐射带动力较弱,整体素质差等问题。完善我省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一是要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吸引社会、金融资金投入,建立农民资金互助机制,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二是要探索创新,健全机制,引导科研教育机构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开展农业技术科研推广工作,重点扶持“示范社”建设,更好地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

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为了保护、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活动。扶持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带动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日,我深入我省部分市县具有代表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座谈,实地了解,分析解剖,积极探寻农业综合开发扶持专业合作社的有效途径,以期更好地推进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规范发展。

一、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自从20##年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以农民增收为主线,以建设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大幅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切入点,坚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组织形式和社会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加以推进。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年12月1日我省制定出台了《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全省以“边发展、边规范,抓规范、促提高”为指导方针,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引入了依法发展、规范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总体规模

1.数量规模。据统计,截至20##年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规模累计达到41460个,位居全国第三。6年增长了20多倍,农民专业合作社实际成员数量约60万户,辐射带动农户200多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四分之一,全省合作社行政村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

2.注册资金规模。全省合作社在工商局注册资金332.64亿元,其中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下的合作社32023个,占77.24%;在100-500万元的合作社8627个,占20.81%;在500-1000万元的合作社652个,占1.57%;出资总额1000万元以上的合作社158个,占0.38%。

3.产业范围规模。从产业分布看,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种植业13367个、养殖业11047个、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551个、农产品销售1040个、农产品加工440个、农产品运输91个、农产品贮藏82个、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1299个、其他13543个,涉及农村各个产业。但是,合作社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养殖业,约占合作社总数的58.9%。

多年来,全省涌现出一大批管理机制先进、功能完善、辐射带动作用大、增收效益明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群体,这些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的示范合作社已经成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发展现代农业的突出亮点,真正起到了“办一个专业合作社,兴一个产业,富一方农民 ”的作用。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类型

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类型归纳起来有龙头带动型、服务营销型、支部加协会型、股份合作型等,具体内容为:

1.龙头带动型。该模式是龙头企业提供资金、技术与管理,农民提供场地、劳动力和其它资源,实行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实现农产品综合开发和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农民合作社依托龙头企业获得稳定销售渠道。

2.服务营销型。这种模式多数由各种能人牵头组建,为农户统一提供优良种苗、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建立示范基地,采用标准化生产,统一技术规范,统一订单营销。共同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这是目前全省数量最多的一种形式。

3.支部加协会型。村里把支部建在协会上,将协会与村支部融为一体,实行人员兼职,协会主要办理单一农户想办而又办不了、想干而又干不了的事,不仅充分发挥了党在农村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而且树立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4.股份合作型。该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把自然村或行政村的固定资产净值的产权和收益权依照股份合作制的章程明确到每个村民,而形成的社区股份合作社;另一类是按资入股、以劳折股的方式成立经济实体,其经营利润按投资、投劳多少进行分配。

目前,全省已逐步形成“农村专业大户+合作社+农户”、“大学生村干部+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市场(含超市)+合作社+农户”、“园区+合作社+农户”等多元化产业发展模式。各种资源的优化组合,强强联手,有力地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跨越式发展,提高了全省农业整体竞争力。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情况

在引导和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就针对一些合作社规模过小、运行不规范等问题,我省提出了“边发展、边规范、抓规范、促发展”的指导方针,出台了以“一章”(有符合本社专业特点的规范章程);“三会”(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制度”(财务制度、经营制度、分配制度);“一品五证”(注册合作社商标形成品牌,产品获得相应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原产地认证、有机食品认证、QS认证);农民专业合作社初步形成了“六有”(有明确的主导产业,有较大规模的生产基地,有办公场地和设施,有较大的社员群体,有较强的服务功能,有逐步增加的公共积累); “六统一”(统一制定生产计划,统一质量管理标准,统一生产资料的采购和供应,统一技术指导和培训,统一包装、注册商标、认证和储运,统一价格销售产品的规范标准)的经营格局。

通过规范运作,推动了一大批章程制度健全、决策民主、经营有方、产品畅销、分配合理的优秀合作社的成长。这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标志着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发展能力增强。合作社通过典型示范,带动“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有效推动了优势产业发展。二是市场竞争能力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农户的联合走向合作社再联合,不仅使各合作社之间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有机整体,合作社由弱变强,而且带领会员共同发展生产、共同开拓市场,增强了各成员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本情况

从20##年开始,农业综合开发不断加大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力度。截至20##年底,全省农业综合开发以产业化经营项目、土地治理项目、农口部门项目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总投资达到30495.5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9766万元,地方财政资金4883万元,自筹资金15846.58万元(不含中型灌区自筹资金)。扶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70个,其中:产业化经营项目86个,土地治理项目9个,部门项目75个。

通过三年的扶持,使一批具有成长潜力的、且带头人或社长信誉良好的、带动农民社员范围广的、合作社起步较规范的、专业化较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发展壮大,已经在农业各个领域中崭露头角,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体或生力军。

(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1.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情况。20##-20##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投资总额17661.0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665万元,地方财政资金1332.5万元,自筹资金(含银行贷款)13663.52万元。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情况。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86个,其中:涉及种植46个、养殖34个、加工流通6个。具体为:20##年有8个,涉及种植6个、养殖1个、加工流通1个;20##年有17个,涉及种植8个、养殖7个、加工流通2个;20##年有61个,涉及种植32个、养殖26个、加工流通3个。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内容及效益情况。项目已全部按计划建设完成,建设面积3.6385万亩,提供各种种苗1640.79万株(万头、万只);新增产量12635.5万公斤(万枝),畜禽年出栏40.639万头只,年末存栏37.9万头只;年新增粮油1345万公斤,年新增果蔬1802.24万公斤,年新增肉379.6万公斤,年新增产蛋165.38万公斤,新增奶产量生产能力1328.4万公斤,其他50万公斤,储藏保鲜量650万公斤,交易量4200万公斤,带动农户41577户。

2.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情况。20##-20##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投资总额 1207.7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71万元,地方财政资金235.5万元,自筹资金501.23万元。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情况。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9个,涉及种粮大户1个,农机合作项目8个。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内容及效益情况。项目已全部按计划建设完成,新增耕地建设面积1.317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70万公斤。

3.农业综合开发农口部门项目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情况。20##-20##年农业综合开发农口部门项目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投资总额 11626.8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6630万元,地方财政资金3315万元,自筹资金1681.83元(不含中型灌区自筹资金)。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情况。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75个,涉及供销社合作项目5个,林业部门项目2个,农业部门项目4个,水利部门项目农民用水户协会64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户数22850户。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内容及效益情况。优势特色项目的建设种植业基地0.03万亩,建设畜禽棚舍0.65万平方米;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新增灌溉面积5.1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6.16万亩,增节水量3373.4万立方米;供销合作社项目的建设面积2.125万亩,提供种苗万株550(万头、万只),储藏保鲜量200万公斤,交易量4001.5万公斤,带动农户数4890户;名优经济林示范项目新造林0.55万亩,新增有林面积0.55万亩,新增经济林产品 12万公斤。

(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立项之初,我省就明确扶持范围和重点,坚持优选一批产业特色优势明显、经营规模适中、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相对规范、具有潜在成长潜力的以“菜篮子”工程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培育,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使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规范发展。

1.加强业务培训,认真选择项目

一是精心指导、加强培训。连续几年,结合全省农业产业化规划布局的实际情况,省农发办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带动辐射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项目库的重点培养对象,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等方面已连续三年进行专题强化培训,积极引导,大力宣传农发项目扶持政策,使其熟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持范围、立项条件和要求,逐步引导他们规范发展;二是实地考察,择优选项。在项目申报中,要求各市县农发办在备选的项目库中进行筛选,文件下发之前,他们就先行一步,进行实地考察,即:就是要实地考察人、财、管理。人,即合作社的带头人。要考察合作社当家人的人品、经营理念等综合因素;财,即合作社的财务管理现状。要从合作社财务情况考察其实际生产经营情况、资产负债情况、市场前景情况、与农户联系紧密情况等;管理,即考察合作社经营管理模式。要摒弃家族式小作坊经营管理,推荐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模式。深入合作社对其经营状况、项目储备、账务以及基地建设等进行调查了解核实,对符合立项条件的项目,精心指导,择优申报,对条件尚不成熟的合作社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逐步规范、提高合作社的管理水平;三是严格把关,科学立项。项目选择要充分体现国家的政策导向,符合农村发展实际和农民需求,要严格按照项目申报指南,做到科学合理、公平公正。为此,我们始终把强化项目前期工作,规范立项评审作为一项工作重点,将科学管理和精细管理的理念贯穿其中,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把关筛选,全面分析和考察项目,做到不偏听偏信、简单评判,把真实、可行、可靠的项目拿上来,把虚假、低效的项目打下去,确保项目评审建立在真实、规范、合理、可靠的基础之上,为项目顺利实施和建设优质高效项目打下了良好基础。

2.围绕区域优势,培育主导产业

本着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注重培育,引领他们建立基地联接农户,通过合作社竞争力的提高来提升其带动效应,努力实现农户与企业的“双赢”,培育当地主导产业。如两次扶持的祁县耀华果业专业合作社,紧紧围绕祁县酥梨的产业化发展,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契约+服务的经营管理模式,为果农提供产、供、销、科技等全方位的服务。合作社常年聘请果科所梨专家为技术顾问,每年组织果农技术培训8-10次,并先后引进推广了壁蜂授粉、配方施肥、果实套袋、箱藏保鲜储存等十多项新技术、新工艺,极大地提高了合作社果农及全县酥梨栽培管理的水平,合作社通过有效的组织销售,打开了国内及东南亚市场,每年为果农组织销售酥梨4000万公斤左右,占到全县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为果农创收8700万元,同时救活一个纸箱厂,带动发展起两个网套厂,安排农村剩余劳力87人和季节工340人,极大的解决了果农卖梨难的问题,受到了广大果农的称赞。耀华果业正在成长为祁县酥梨产业化发展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并被评为山西省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中国50佳农民合作社,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调产、农民增收的典范。

3.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

随着农发政策的倾斜,资金投入的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扩大了规模,拓宽了发展空间,促进了优化升级,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标准化意识、品牌意识也逐渐增强,在生产上严格进行标准化技术管理,实现产品的绿色无公害,积极进行商标注册,品牌意识显著提高。全省以平遥晋伟中药材合作社为代表,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方式负责提供种苗、服务、收购等,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跟踪,20##年底,入社社员由成立之初的7户发展到90户,注册资本由200万元扩张到500万元,带动了四县17乡1500户农民种植40余种中药材,社员种植面积达到1000余亩,带动农户种植面积15000亩。合作社产品进行了GAP认证,注册了晋伟商标,认证了品牌,产品销售到6个省市,成为河北省安国市中药材市场的重要客户。今年又增社员100余名,药材面积扩大到17500亩,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20##年进行了药品GSP认证,合作社主导产品长山药荣获全国农产品博览会金奖,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和“地理标志”认证产品,产品逐步占领市场,经济效益实现翻番,20##年销售收入达到1242万元,利润实现107.46万元。20##年12月该社获晋中市级龙头企业,10月获全国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成为平遥县农业生产中企业、基地、农户三位一体的典范。

4.增收效益明显,辐射带动增强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自己的组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民通过专业合作社了解市场、适应市场,根据市场需要自主决定发展什么产业、应该种什么和种多少,自发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了产品竞争力。近三年来,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如曲沃县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建立了以北董乡为主的10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3万亩优质大蒜生产基地、星海上千栋大棚蔬菜生产园区、周庄百万只蛋鸡养殖小区、文敬万头猪场、里村万亩红提葡萄园区等,不仅使全县的农业产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而且促进了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产业化的形成,不仅取得了较好的区域效益、规模效益,而且有效提升了农产品品质,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

三、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目前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总数位居全国第三,但是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下的合作社占比达77.24%,合作社的社员户数百分之九十以上不达50户。合作社发展中突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用“两小”、“两差”、“两弱”、“一难”来概括。“两小”:一是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份额“小”。全省合作社农产品销售收入在全省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微乎其微;二是规模“小”。全省总体数量大,但单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社员规模较小。“两差”:一是合作社的抗风险能力“差”。一旦遭受突发的自然灾害、疫情就难以恢复元气;二是合作社的整体素质“差”。入社农户知识结构普遍较低,管理水平不高,科技知识、管理知识有待进一步充实、提高。“两弱”:一是管理欠规范,凝聚力不强,辐射带动力较“弱”。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内容不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资料缺损严重,甚至为流水账,生产经营成本难以核算,财务信息难以及时公开,或不能完全反映合作社的整体财务情况;二是合作社自有资金不足,经济实力薄“弱”。目前,绝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来源靠入社社员的少量股金及牵头单位的一些固定资产投入,资产很少,效益也不高。融资时抵押物缺乏,银行贷款时出现担保难的问题,融资渠道狭窄,合作社流动资金不足,发展壮大后劲不足。

当前,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因素是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连接的机制没有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统”的功能相对不足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财政支农政策的有效载体,农业综合开发有责任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调控功能,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破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难题,从而有效地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现就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多方筹措,加大投入,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农业综合开发从20##年开始大范围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无论从范围、投资力度上都在进一步加大,但项目总体投入与实际需求相比,相差较大。农业综合开发应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吸引社会、金融资金投入,建立农民资金互助机制,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规范发展。

1.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还处于成长阶段,自身的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还不强。因此,各级财政应继续加大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的投入力度,重点在基地建设、人员培训、技术推广、公益事业给予资金补助,对于处于成长上升发展阶段、市场前景好、发展有潜力、带动农民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有效整合捆绑农口部门项目,进行连续扶持,率先建设一批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决策民主、经营有方、合作成功、产品畅销、效益突出、分配合理的优秀合作社。

2.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中,要探索多种融资渠道,以突破资金缺乏的瓶颈。一方面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补贴和贷款贴息的办法吸引金融部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充分挖掘和发挥合作社聚集人力、资金等资源的潜力,通过现有成员和其他机构、人员等多种渠道吸收更多的合作社入股资金,提升合作社自身的经济实力。

(二)探索创新,健全机制,更好地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

1.引导科研教育机构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开展农业技术科研推广工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强化服务“三农”职责;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承担农技推广项目;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推行专家大院、校市联建、院县共建等服务模式,集成、熟化、推广农业技术成果”。这项工作的提出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租赁、转包、委托流转、转让等形式,把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经营权和收益权都有保障,农民放心,参与积极性高,顺利地克服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局限性,解决了其它组织形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土地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集中以后,更利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统一、集中的开展农业技术的推广,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贡献率。因此农业综合开发应探索如何通过农业科研院所的技术服务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通过多层次的扶持建设,既可以保证农业新技术成果得到快速推广,也可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发展。

2.重点扶持“示范社”建设,引导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作为财政支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综合开发一直积极探索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效方式,特别是20##年,国家农发办完善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资金投入连年增加,大力支持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应紧紧抓住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大好机遇,指导和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从章程规范、制度健全、科学管理、提高效益、合理分配等基本功能建设方面入手,拓展专业联合、横向合作、资金互助等新机制、新手段,推动合作社成长。同时,应选取民主管理好、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社会反响好的合作社,开展农业综合开发示范社建设行动,选择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连续扶持,跟踪问效,总结其经验和做法,为更好的扶持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