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中国仓储业发展综合报告

20xx年中国仓储行业发展综合报告

20xx中国仓储业发展综合报告

一、 对全国仓储业普查数据的分析

国家统计局20xx年12月25日公布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表明:20xx年与20xx年相比,我国仓储业发生重大变化,企业规模明显扩大。

(一)20xx年末,我国仓储企业的数量已达17416个,比20xx年的10177个增加了7239个,增长了71%。普查的原始资料表明:20xx年及以前成立的企业为11263个(比20xx年普查结果多了1086个),20xx年及以后成立的企业6153个。这表明,普查的范围与对象更全面了;也说明,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加,仓储企业的数量也确实增加了。 对普查原始资料进一步分析出仓储业的所有制结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747家(占27.2%,其中,中央企业614家,占3.5%),民营企业10281家(占59%),外资企业750家(占4.3%),其它企业1638家(占9.4%)。

(二)20xx年仓储业的从业人数已达51.1万人,比20xx年39.9万人增加了11.2万人,增长了28%。普查的原始资料表明:20xx年及以前成立企业的从业人员为37.89万人(比20xx年普查结果少了2万人),20xx年及以后成立企业的从业人员为13.19万人。这表明,新增仓储企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较大,老的仓储企业近年来减少了就业人员,这可能是国企改革、减员增效的结果。

对普查资料进一步分析出各类企业的从业人数: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1.6万(其中,央企

5.14万),民营企业21.2万,外资3.4万,其它企业4.9万。

(三)20xx年仓储业的总资产已达5694.5亿元,比20xx年的2578亿元增加了3116.5亿元,增长了120%。普查的原始资料表明:20xx年及以前成立企业的总资产为4403.2亿元(比20xx年普查结果多了1825.2亿元),20xx年及以后成立企业的总资产1291.3亿元,老企业与新企业各占新增资产(3116.5亿元)的58.6%与41.4%。这说明,这几年老企业虽然人员减少但资产增加较快,老企业得到了更新发展;新企业的数量虽然增加较多,但平均规模较小,多数是民营企业。

经过对普查资料的进一步分析,在仓储企业资产方面还可以看出两个特点:

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总额3637.5亿元(占63.9%,其中,央企2138亿,占37.5%),民营企业1286亿元(占22.6%),外资企业487亿元(占8.6%),其它企业283.6亿元(占5%)。

2、资产过亿元的仓储企业874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50家),其资产总额4069亿元,即5%的大企业占全行业总资产的71.4%。

(四)20xx年仓储业的营业收入已达3020.9亿元,比20xx年897亿元增加了2123.9亿元,增长了236.7%。普查原始资料表明:20xx年及以前成立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2319.6亿元,20xx年及以后成立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806亿元,老企业与新企业各占08年全部营

业收入(3020.9亿元)的76.8%与23.2%。这说明,近年来老企业经营规模扩大较快、营业收入增长幅度较大。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对全国仓储业的现状做出几点总体结论:

1、国有企业仍然是仓储业的主体。国有仓储企业的数量虽然只占27%,但资产规模占到64%。民营企业数量虽然占59%,但资产规模只占22%。外资企业数量占4.3%,资产规模占到8.6%。这里面有一个普查范围与主营业务定位的因素。从普查原始资料可看出,国有企业除了中外运、中储等几大央企外,也包括了储备粮、储备棉、储备肉等方面的企业,而仓储地产企业没有纳入仓储业的范围(而外资是仓储地产的大头),可能纳入到房地产业了。如果考虑近年来外资仓储地产业的规模因素,国有企业可能只占半壁江山,外资企业可能达到1/3。按现有的普查口径分析,从仓储管理与仓储服务的角度,可以得出结论:国有企业仍是主体。

2、仓储业的规模化程度正在提高。5%的亿元以上企业资产占到全行业总资产的71.4%,95%的企业资产只占总资产的28.6%,近年来新增企业多数是小企业、民营企业,与此同时,大中型企业的规模也得到了扩大。

3、全国仓储设施总量有所增加。根据此次普查的资料,我们以3个因素为依据:国有仓储企业资产规模占到64%(主要是原五大国有流通系统,19xx年有仓库面积5亿平米左右,因城内仓库的大批转让或改变用途,估计减少40%的面积,同时也新增一部分立体仓库,净减30%,现有约3.5亿平米);民营与外资及其它企业的资产规模占36%(约1.8亿平米仓库);再加上没有纳入普查范围的仓储地产(立体仓库,约0.2亿平米),可以推算出目前全国营业性仓库面积大约在5.5亿平米左右。

但是,普查资料显示,与物流业中其它业态相比较,仓储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营业收入仍然偏低。

20xx年,全国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行业,平均每家企业从业人数69人,其中,仓储企业平均只有29人;与其它业态比较,仓储企业的平均人数不仅远少于铁运、水运、航空、管道、公交等企业,也少于道路运输企业的50人,只多于装卸搬运及其它运输企业的24人。

20xx年,全国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行业,平均每家企业占有的资产5044.7万元,其中,仓储企业3269.7万元,低于全行业平均值1775万元;与其它业态比较,仓储企业平均占有的资产远低于铁运、水运、航空与管道等基础设施企业外,也低于道路运输企业的3732.2万元,但高于装卸搬运及其它运输企业的1270.7万元。

20xx年全国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行业,平均每家企业营业收入2101万元,其中,仓储企业平均1734万元,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远低于铁运、水运、航空与管道等基础设施企业外,高于道路运输企业1372万元与装卸搬运及其它运输企业的1161万元。

二、20xx年全国物流业统计数据的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统计数据,分析出20xx年仓储业的基本态势:投资额继续大幅增长,增加值大幅回落。

(一)20xx年仓储业(含邮政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766亿元,同比增长57.5%,高于物流行业投资的总增幅9.9个百分点,也高于物流业其它产业的投资增幅,比仓储业历年投资增幅最高的20xx年还多了2个百分点。这既得益于4万亿元的国家投资,也说明在金融危机条件下因为建设成本下降刺激了各类投资主体投资仓储设施的积极性。

(二)20xx年仓储业的增加值达到1737亿元,同比增长10.6%,高于物流行业增加值的总增幅3.3个百分点,高于交通运输业4.6个百分点。但与20xx年仓储业增加值的增幅相比,回落了13.4个百分点。这说明在全球金融危机条件下,仓储业也不能独善其身,其业务规模与收入急剧下降。

(三)20xx年社会物流总费用60826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保管费用19955

亿元,同比增长7.5%,增幅略高于物流总费用及运输费用与管理费用的增幅。这说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商品流通缓慢、商品库存增加。

三、仓储设施建设的新特点

在上个世纪,我国仓储设施基本上是由专业储运企业与批发企业拥有并投资建设,进入新世纪以来,一方面,老的仓储企业受城市规划的调整更新改造或异地新建仓库,与此同时有三方面的力量推动了仓储设施的快速发展,一是专门从事仓库建设与出租的仓储地产企业,二是新兴的物流园区,在批租土地的同时自己建造仓库出租;三是原有的运输企业、轻资产型物流企业以及各类生产与商业零售企业,从自身业务的需要出发,建设了一大批仓库设施。20xx年以来,受三大因素的影响,一是全球金融危机,二是国家出台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三是国家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我国仓储设施的投资建设呈现三个明显特点:一是外资仓储地产公司的投资明显趋缓;二是物流园区的建设出现新的高潮;三是农产品、食品、医药等各类专业性仓储设施与配送中心得到较大发展。

1、仓储地产业,作为现代仓储设施开发建设的新生力量,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作为现代仓储业的新业态,已经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并形成网络化布局;在外资地产企业的带动下,逐渐形成外资、国有与民营共同开发的格局,外资企业的发展势头明显趋缓。

目前,已经形成规模的仓储地产企业依次为:普洛斯(17个城市、60个库区、300万平米仓库)、丰树(5个城市、87万平米仓库)、深赤湾(宝湾,7个城市、73.3万平米仓库)、安博(6个城市、25.7万平米仓库)。根据仲量联行的研究报告,这些地产企业的年投资回报率平均在15.7%,最高达25%,最低7.7%。

普洛斯于20xx年底更换投资主体后,放慢了拓展步伐,削减了相当于20xx年底约20%的开发计划,从而采取风险较低的拓展战略。安博20xx年没有新的投资或开发。宝湾的投资建设计划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大,09年新增仓库面积21.7万平米,20xx年正在4个城市建设39.3万平米的仓库。曾经是民营仓储地产老大的上海宇培(宇航)公司,08年与国际地产基金EI合资后,09年新增7万平米,20xx年计划建设30万平米仓库。

2、物流园区,近几年来已经成为仓储设施建设的主要力量,除了公路货运中转型的园区外,无论是为制造企业与商贸流通服务的物流园区,还是港口与机场集散型园区,仓库都是园区的基本设施,有的园区仓库设施的规模与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根据我们协会调查的情况,上海临港物流园与无锡西站物流园区,定位准确、规划合理、规模较大,值得各地园区规划建设者借鉴。

上海临港物流园,位于上海220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园区内,紧临其中的设备产业园、综合产业园、奉贤产业园区,并通过东海大桥与洋山港相联,占地21平方公里,分为洋山保税港区(已封关运作面积8.14平方公里)、国际物流园区(开发面积3平方公里)与仓储转运区。该园区由上海临港国际物流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其中,保税港区由临港物流公司直接开发、建设仓库出租,国际物流园由临港物流公司与普洛斯公司各50%投资、建设仓库出租,仓储转运区主要是批租土地、由物流企业自行建设仓库等物流设施。该园区的主要特点是:园区占地面积大,选址科学(海港、航空、铁路、内河、公路)、规划合理;立足于工业产业与港口的需求,加上政府政策扶持,自20xx年来招商顺利,目前已经招满;仓库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仅保税港区与国际物流园区的规划仓库面积在200万平米以上,目前已经投入运营的仓库在100万平米以上,这两个园区都有成规模的两层立体仓库,其中,保税港区有二座4栋连体两层立体库,大的一座共15万平米,所谓“连体”即第二层的行车道与货物装卸区将4栋仓库联结起来。这是立体仓库设计上的创新。

无锡西站物流园区,占地5平方公里,定位于钢材交易市场与钢材物流,已经完成规划设计与招商,目前正在进行设施建设,个别企业已经投入运营。有几个特点:一是传承了无锡钢材流通的历史,突出了钢材的专业性;二是交通便利,公、水、铁进入园区,其中,铁路专用线是专门为园区新建,河道是专为园区新挖、引古大运河之水而成;三是钢材的现货交易、网上交易与钢材仓储管理有机结合;四是设施先进、增值服务较完善。

随着国家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全国各地再次掀起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的“热潮”,由沿海城市到中西部城市、由省会城市到各地级城市、甚至到县,一些专业性的园区成为其中的亮点:

海口市政府,批准投资4亿元建设占地300亩的粮食物流园区,其中粮食储备区占地143亩,建10万吨仓容的地方储备库;粮食批发市场占地104亩;粮食加工区占地53亩,建3座日加工稻谷200吨规模的加工厂,目前正在加紧筹建。

河北省物产集团,通过兼并整合沧州市5家国有物资企业,投资7亿元,建设沧州综合物流园区,主要规划项目为钢材贸易加工中心、集散货中心、化工品交易中心等,园区建成后仓储能力将达80万吨,钢材流通加工能力将达57万吨。

中粮集团,深圳食品物流园一期工程于09年7月1日正式交付使用。项目占地14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约6.1亿元,规划建成5万吨-25℃低温冷藏中心,15万平方米仓储分拨中心,5万平方米食品加工及综合服务中心。已建成的设施包括2.5万吨低温冷库 (-25℃)、4000吨高温冷库 (-1℃~5℃)、5万平方米普通干货仓库。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占地30多亩的“国际绿色物流区”启动。引进京郊“十区百社”的有机、绿色认证农产品,配套3000吨的冷库与现代化的检测技术以及信息追溯手段,采取会员制预约交易模式,建立了安全的农产品流通模式。

在物流园区建设的“热潮”中,也出现了冷静的思考。现代物流报09年6月发表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沈裕谋的文章《现代物流园区要破解发展难题 实现产业升级》,明确提出了物流园区的三大难题:园区投入与产出极不对称,财政收支难以平衡;园区建设成本瓶颈日益突显,招商难度日益加大;园区企业软件设施相对落后,物流产业层次不高。该文确实抓住了物流园区的根本性难题,也反映了目前我国物流园区建设中的尴尬局面。实践证明,凡是立足需求、选址合理、定位准确的园区就遇不到这三大难题,否则一旦建成再想“破解”也不可能。

3、各类专业性的仓储设施与配送中心,由于市场需求的驱动、再加上政府部门的引导与支持,近年来进入规划建设的高峰期。主要体现在各类冷藏设施、农产品及农村配送中心、电子商务配送中心与医药配送中心等。

近年来,商务部已累计支持903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企业的1419个项目进行了建设改造,扶持新增和改扩建的冷库达到了270万吨,总扶持资金约为20亿元。国家其他部委和地方政府给与支持的项目更多。预计到 “十一五”末期,再建设、改造25万家农家店和3000个区域性配送中心。09年初,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中国将加快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5个中央储备肉直属冷库建设,增强储备能力。

重庆,万吨冻品交易市场扩建工程于09年启动、拟于20xx年竣工。项目总投资6亿元,将建成集低温食品交易批发市场、仓储、配送、加工、展销和电子商务于一体的低温冷藏物流中心,低温冷库容量将增至10万吨,市场交易额突破150亿元。

四川乐山,蓝雁集团规划投资4.2亿元、建设占地325亩、30万吨冷库的冷链物流中心,一期项目已于09年初动工,新建万吨冷藏库和结冻库各1座、大型物流交易市场2个、物流服务中心1个及各项目配套设施。

天津市,水产品冷藏加工物流基地于09年初开工。总投资10亿元,建设冷藏量总规模达20万吨的冷库及配套设施。一期工程投资4.5亿元,主要建设1.5万平方米的水产品交易大厅、

冷藏量10万吨的冷库,20xx年9月完工。二期投资5.5亿元,建设10万吨低温冷库,5万平方米的配套附属服务设施。

昆明,东盟国际冷链物流中心于09年11月开工建设,总投资6亿元,用地200亩,包含10万吨-35℃到5℃不同温区的冷库以及8万平方米的冷冻食品冷藏交易区、3万平方米的冷冻食品加工区、1万平方米的商务信息交流平台和500个大小车位的停车区。

天津市邮政公司,加强农村邮政物流工作,确定至20xx年在全市建立1900个“三农”服务站,使全市逐步形成覆盖乡村的物流配送网络。09年以来分别在各区县新建改建了19个配送仓储中心。

青海省,“十一五”期间,计划建设改造连锁农家店4000-5000家,建设改造配送中心100个,确保每个县、市有配送中心两个以上,日用生活品配送率达到40%以上,农资商品配送率达到60%以上。09年以来正在建设改造3000家农家店和20个区域性配送中心。

国家有关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中规定,必须委托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向医疗机构直接配送。上海、海南、北京、山东、南京等多个省市,已经开始试点第三方药品物流。由此推动了各大中型医药企业普遍开始规划建设医药配送中心。 09年3月,国药控股投资1.42亿元建立的广州物流中心投入使用。广州物流中心是国药控股继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等地后建立的又一个物流平台,也是规模最大、网络最广、模式最全的一个。09年8月,国药控股湖北物流中心在武汉光谷生物城开工兴建。该中心占地100亩,总投资1.5亿元,拥有符合欧美冷链稽核标准的最大冷库,储备量达18万件,日均吞吐能力1.6万件。

09年12月,上海九州通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开工建设,项目占地面积65亩,中心建成后,可存储3万多个品规、60万箱药品,每小时处理订单条目数1万条,日吞吐量8万箱,可支持年销售额100亿元,堪称亚洲最大、国内最先进的现代医药物流中心。近年来九洲通先后兴建了14家省级商业子公司 (大型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分别下设3-6家地级分公司 (地区配送中心),公司物流系统共有3984人,约占集团总人数的四分之一。未来5年,将建成20家左右的省级现代医药物流中心、100家地级配送中心、300家终端配送点。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仓储配送一直是其最大难题,是委托第三方还是自办配送也一直是电子商务企业的两难选择。配送外包以淘宝网为代表,自办配送以京东商城为代表。由于电子商务物流的特殊性,近年来更多企业趋向于自办物流。

“京东商城”作为B2C的购物平台,至09年底已在全国25个城市建立自己的配送团队,京沪穗三地的仓储中心已达9万平米,未来几年计划在京沪穗新建单体面积达10万平米的配送中心,配送团队发展到50个城市。09年4月投资2000万成立上海配送公司,09年12月,与上海嘉定工业区正式签署投资协议,将在嘉定工业区建设占地260亩的京东商城华东大区总部,并建设一座15万~18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库,这将是全国最大的单体仓储中心。

“当当网”成都与武汉物流中心相继于09年5月、11月投产运营,今年4月郑州物流中心投入使用,今年还将对上海、广州物流基地进行扩容。到目前为止全国6大物流中心有仓库面积16万平米。

四、仓储经营管理方面的新特点

经过前些年的改革发展,也经过发展中的阵痛与探索,再加上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许多仓储企业在经营方式、增值服务与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一批老企业走出困境、走上良性发展道路,仓储业出现一些新的经营业态与商业模式。

1、老企业的探索与创新,立足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市场需要,逐渐确立本企业的市场定位与主营业务,分别取得良好效果。沈阳储运集团与天津对外储运(全程物流)公司等企业前些年通过改制已经走上良性轨道,近年来又有4个典型代表企业:

上海商储公司,计划经济时期曾是全国最大的地方储运企业,地处市区的大片仓储区被开发后,公司经营一度低迷,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以“全方”为品牌、并大量整合社会仓库的现代物流板块、城内仓库自主开发后的物业板块。目前该公司经营25个仓储区、32万平米,其中有12个、14万平米仓库是外租仓库。

济南广友物流配送公司,充分挖掘城郊结合部仓储区的潜力,陆续举办钢材市场与茶叶市场,新开发4万平米的购物广场,形成了市场物业与仓储物流并举的主业定位。

武汉商储公司,城内多处仓储区被开发后,完全通过长期租用社会仓库开展现代物流业务,并与人合资成立了专门从事汽车整车运输的公司。

西安商储公司,城内大片的仓储区被开发后,用开发取得的资金新建了几万平米的立体仓库,逐步形成了以仓储为基础、辐射整个西北地区的大区域配送。

2、仓储企业的增值服务有新的发展

仓单质押监管业务,由大型物流公司向大中型仓储企业发展,大型物流公司已经向供应链融资物流发展。中外运长航集团与中国物资储运20xx年质押授信额度均达到500亿元,上海中远物流的“海陆仓”与“融资中转仓”成为亮点。海陆仓业务是指在传统 “仓单质押”融资模式基础上,融 “仓储质押监管、陆路运输监管、铁路运输监管、沿海运输监管、远洋运输监管”等任意组合的供应链全程质押融资监管模式。传统的仓单质押一般针对客户的存储在指定监管仓库中的现货进行质押,所质押的内容和监管的范围比较确定;而海陆仓业务则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业务需求,利用中远物流实施的物流、控货服务的渠道范围,结合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创造性地设计和组合、运用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融资方式给予客户授信支持。根据苏州地区中小企业数量非常多的特点,目前正在苏州地区运作3个“中远供应链融资中转仓”,并计划在江苏各主要城市设立25-30个监管仓”。上海中远物流启动供应链金融业务仅3年,去年授信规模已达70亿元。

以仓储监管为依托的定向采购分销,也有人笼统地称之为“金融物流”,因为这种服务的效果也是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但实际上,它在商业模式与业务流程上与上述质押监管有根本区别。质押监管,是通过监管为中小企业取得银行授信,收取的是仓储及监管费;定向采购,则是运用仓储物流企业自身的银行信誉与资金实力以及仓储管理能力,直接为下游流通企业定向采购货物,再通过仓储监管适时供应给下游流通企业,收取的是货款差价。这项业务,上海现代物流公司与广州商储公司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去年的定向采购额分别达到5亿元和2亿元。 分销配送。广东华大物流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在做品牌食品的分销配送。去年以来广州商储公司为吉利汽车零配件所做的广东地区分销配送,规模与潜力更大,业务流程也有区别,是汽车零配件物流方式的创新。用几百万资金、完善的信息系统加上相应的仓储运输设施,为广东地区140家吉利4S店按订单采购配送汽车配件,吉利汽车公司按货款的一定比例返给商储公司。该项目当年取得成功,20xx年广州商储公司计划将该业务复制到西南地区。

越库配送。对于零担运输公司与快递公司而言,越库作业是常态,但对于一般仓储配送公司而言,在我国则是一种创新。这种方式就是:商品到达配送中心后不进仓库、而是在站台或理货区直接进行分拣后配送到零售店。这种方式可以大幅提高商品周转速度、节省储存成本。目前,我国零售企业的库存周期一般为30天左右,如果通过第三方可以压缩到20天左右。上海华联配送实业公司作为百联集团下属的第三方配送公司,运用先进的信息系统、优化作业流程、实施越库配送,可以将商品的库存周期压缩到2-3天。

托盘的统一管理与共用租赁。中国需要建立托盘共用系统已经喊了许多年,一直没能建起来,即使是外资托盘共用公司进入中国后目前也只是租赁、达不到循环共用。上海现代物流公司作为

百联集团的物流板块,07年就成立了托盘共用项目组,08年清理了集团内部47个仓储区的托盘情况,09年3月正式建立托盘营运中心,投入560万收购了集团内部7.5万块托盘,再面向集团内部20多家单位出租,10年将托盘数量增加到20万块,全面向集团卖场的大型供应商渗透,逐步由统一租赁发展到循环共用。

3、仓储业出现了一些新的经营业态

新的经营业态意味着有新的经营方式与新的盈利模式,并且可以复制、形成产业化。我们在06年的中国仓储业大会上首次对仓储业进行业态细分,正式将仓储地产业独立出来、作为仓储业的新业态,因为它不从事仓储管理与服务,只是建库出租,其核心业务与盈利模式与传统仓储企业不同,提供的是仓库物业管理。既可把它界定为地产业的分支,也可界定为仓储业的新业态。近年来,仓储业的经营业态又有新的发展。

金融仓储。与仓储服务企业的增值服务、开展仓单质押监管业务不同,金融仓储企业不做仓储服务,而是专门为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仓储监管服务。浙江涌金仓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年来,不仅形成了成熟的商业模式,并且业务规模发展很快,09年的授信额度已达15个亿,今年的目标是达到50个亿。与此同时,09年以来浙江各地又涌现出“和金”、“长运”、“银桥”、“千岛湖新城”等一批与“涌金”业务定位与商业模式类似的专业仓储公司。这已经说明了“金融仓储”的市场潜力与产业化发展趋势。在今年3月中仓协与中银协、杭州市政府共同召开的“中国金融仓储高峰论坛”上,专家们认为:金融仓储属于金融业与仓储业的结合体,既可以定性为金融产业的衍生产业,也可以定性为现代仓储业的一种新业态、即金融仓储业。它的产业意义在于:更能取得金融机构的信任与业务外包,更有利于帮助中小企业通过动产融资;同时,也会促进仓储物流企业运用仓储管理的优势同时开展质押监管服务,还可以通过仓储企业与专业监管企业的合作,更普遍与更广泛地开展动产质押监管服务。

私人仓储。与传统仓储企业不同,私人仓储(Self Storage),是提供家居用品储存、为企业提供文档与办公用品储存或为网络商铺提供时尚物品储存的专业仓储业。这种仓储业态在国外已经很普遍。美国有私人仓储公司7000多家,最大的私人仓储公司有仓库面积40万平米,在全美各州均有仓储网点,最大的仓库网点面积达2万平米。英国私人仓储公司有250家,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的私人仓储网点分别约180个、110个、90个。香港有私人仓库网点180个。20xx年,北京与上海各出现了1家由“海归”人士创办的私人仓储,但规模很小。09年成立的仓宝阁(LOVE BOX)仓储(上海)有限公司,应该是第一家外资私人仓储公司,仓库位于上海名仕街“创意产业园”内一栋楼房的三层(面积3000平米左右,有10个不同规格的仓间400多个),由卡森布莱特(Carson C.Block,Esq.)投资并自任总经理。布莱特先生为我们提供了国外私人仓储的资料,他对中国的私人仓储业发展充满信心,他认为:中国内地5年内应该有4000万人有能力使用私人仓储服务,届时国内有潜力开拓180万平米的私人仓储面积。

仓储联盟。不是一种经营业态,算是仓储经营的新策略。早在20xx年中仓协的中转运输分会(现更名为配送分会)就组织全国22家地方性的仓储公司成立了“全国仓储物流联盟”,但由于没有实体运作,联盟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业务合作一直没能开展起来。09年,在中仓协的倡导下,组建了中仓联物流公司,旨在组织联盟成员之间的业务合作,促进全国中小仓储企业的发展。

五、仓储设备与技术方面的进步

货架、叉车、托盘、分拣与WMS系统是仓储作业最基本的设备技术。近年来随着立体仓库的建设,广大仓储企业为了改善仓储作业的绩效,在仓储设备技术改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仓储的信息化与机械化水平正在逐年提高,一些仓储设备与技术的研发与生产厂家也开发了许多新产品。09年取得了新的进步。

RFID的应用。上海百联配送公司从20xx年就开始在仓储环节启用RFID技术,采用RFID标签托盘,近年来通过与WMS系统、三维图像技术的结合,在为吉买盛卖场开展仓储配送中取得良好效果,上架准确率达到99.99%,收货作业时间比传统模式缩短了40%,作业速度比过去提高66%,补货与拣货速度比传统模式提高95%。

永恒力在09年首次推出了标配RFID仓储导航设备的垂直拣选车。通过该导航设备,可与地面及仓储管理系统即时通信,仓储管理系统可以直接向堆垛机控制设备传输信息。

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09年研发出“活体冰温贮藏技术”,使新鲜的农产品保存2-3个月依然新鲜如初,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冰温贮藏与普通冷库贮藏相比,其最大的优点就是贮藏农产品日期更长,新鲜度更高。采用冰温贮藏集装箱运输,不需要水和氧气设备,只让鱼处于 “休眠状态”,到异处再进行逐步升温等 “唤醒程序”,鱼即可活蹦乱跳,大大的降低了贮藏和运输成本。

苏州森瑞保鲜设备有限公司,研制出复合气调保鲜包装技术及装备。该技术的特点是投资小、保鲜效果好,能够达到气调链和冷藏链的完美结合,从而使新鲜农产品得到较理想的保鲜期。

托盘业大打环保经济牌。近年来,一些托盘企业研制生产出植物纤维复合材料托盘、竹托盘、纸托盘、钢化塑木托盘等新材料托盘,既节省了木材、也节省了成本。安利公司就普遍使用纸托盘。

六、对我国仓储业长远发展的建议

从上述四个方面的数据与情况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仓储业近五年来得到了较大发展,企业数量增加、企业规模扩大、仓库面积与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的经营状况有较大改善,仓储增值服务得到发展,一批老企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出现了一些新的服务方式与经营业态,这些都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仍在制约着仓储业的健康发展,已经引起相关部门与业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如:仓储业税负过重的问题,仓库的家底问题,仓储业的门槛问题,仓储设施的建设方式问题,仓单质押监管的规范问题,冷库的经营方式问题、危险品的定点储存问题,等。为了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为了推动我国仓储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并将认真履行我们协会的服务责任。

(一)建议按公平原则,切实调整仓储服务的营业税率,针对仓储企业的经营特点取消库房租金12%的房产税,借鉴国外经验,理性地确定仓储用地的性质和价格以及土地税率。这些是我们早就反映过的老问题,去年以来,为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相关行业组织已经提出建议报告,也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与研究。全国广大仓储物流企业真诚希望与迫切要求,政府部门充分考虑仓储业的公共服务属性与微利经营的特点,切实解决仓储企业税负重的问题。我们认为,对于现代仓储业的健康发展,减轻税负要比提供资金支持更有长远意义。

(二)建议制订《仓库法》。仓库是最基本的物流基础设施之一,仓储业与运输业、货代业等共同构成了现代物流业。仓库设施也是重要的社会公共设施,仓储设施的建设与仓储管理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财务与人们生活的安全。我国计划经济时间,几大流通主管部门都分别颁布过有关仓储管理的规章制度,但19xx年国家机构改革以来,仓储业实际上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十多年来仓储业处于各自为政、分散管理的状态。在这种管理状态下,仓储经营没有门槛、没有资质,仓储业的家底没有人说得清楚,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这种状况不仅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也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不相适应。我国有铁路法、公路法,有货代管理条例,就是没有仓库法。美、日等发达国家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制订了《仓库法》,日本的仓库法还经过许多次的修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通过制订《仓库法》,明确主管部门,明确资质条件,统一基本的规章制度,对于仓储业的现代化与快速健康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

(三)建议建立完善的仓储业统计制度。国家统计局一直有仓储业的基本统计数据,即仓储业的投资额与增加值,但没有各类仓库的面积、没有仓储企业的经营数据。20xx年起实施的物

流业统计制度,实际上是根据统计局的相关数据进行核算的结果,也没有仓库面积与企业经营数据。中仓协每年都进行调查统计,但也只能掌握几十家大中型企业的情况,很不完善,反映不了全行业的全面情况。目前,我们正在向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请示,商量统计的具体办法与途径,希望能建立仓储业的专项统计。仓储业统计数据的完善,对于规划建设新的仓储设施、对于引导仓储业的健康发展都是有直接的现实意义的。

(四)建议合理规划与科学建设仓储设施。根据20xx年经济普查的数据,我们推算出我国目前营业性仓库面积在5.5亿平米左右,我们认为,我国通用仓库的总量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与人均收入的提高,高标准的立体仓库还有较大需求,目前供不应求的主要是冷库、特别是危险品仓库。但是,不论是通用仓库还是专业仓库,都应该立足各经济区域内的具体需求合理规划建设,不能“跟风”,也不宜将“物流园区”作为仓储设施建设的主要途径甚至唯一途径,除了机场、港口与铁路等交通枢纽地可适当集中建设规模化的物流园区外,为生产制造企业与城市消费服务的仓储设施与配送中心应该按照“贴近需求、便利集散”的原则,合理布局,避免过度集中。冷库的加快建设是有需求的,但在一个点建设几十万吨的冷库容量,甚至标榜这个最大、那个第一,我们认为一定要慎重。危险品仓库也有较大缺口,但也有一个合理布局问题,与化工园区配套的仓储区可以适当集中,与化学品交易市场配套、与人们生活需要配套的危险品仓库还是应该适当分散。一个大中型城市不能控制安全隐患就只有一、二家危险品定点储存单位。我们应该深刻认识两个基本逻辑:定点仓库越少,“地下”仓库越多,安全隐患越大;只要执行科学的危险品仓库建设标准、只要对危险品仓储实施规范化管理,再危险的东西就没有危险。

(五)尽快组织制订《仓单》与《仓单质押监管规范》国家标准。这个问题之所以紧迫,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形势:一方面,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仓储物流行业的大型央企普遍在各子公司开展了仓单质押甚至供应链金融服务,广大中小企业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展这方面的业务,甚至还产生了专门从事监管服务的金融仓储企业,但是,由于“仓单”的要素与格式不统一,质押监管的资质条件不统一、监管的流程与规范不统一,出现了许多矛盾与官司,但缺少仲裁的依据,众多中小仓储企业由于得不到银行的认可、对这项业务只能“望洋兴叹”;另一方面,我国广大中小生产流通企业又迫切需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国务院的文件也明确提出了用动产质押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现货的仓单质押就是一种主要的动产融资方式。我国《物权法》的颁布实施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动产融资的法律依据,现在关键是尽快制订相关标准。这两项标准制订实施,对于我国仓储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整体运转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七、20xx年自动仓储系统行业平稳发展

20xx年虽受金融危机影响,但在烟草、医药、食品、铁路、电力等行业的拉动下,自动仓储系统市场需求和项目建设基本保持平稳。预计20xx年中国制造业发展仍处于惯性强势,加之国家在拉动消费、加大民生工程建设,以及企业产能结构优化等方面的政策导向,自动仓储系统行业将随同国民经济平稳发展。

市场需求状况

烟草

2008、20xx年,烟草行业“十一五”技改项目建设达到高峰期,对自动仓储系统的需求和投资在生产物流、商业配送物流两条主线上依然处于领潮地位。20xx年是“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技改工作趋于收官阶段,在烟草工业方面,预计项目数量比上年略有下降,但在烟草商业方面需求量会增加。

食品饮料

自动仓储系统在食品饮料行业将有更多应用。同时,冷链市场逐渐升温,许多企业已着手规划和建设冷链仓库,但由于技术和成本的原因,自动化物流装备应用还较少,国内供应商将加大自动冷库技术和产品的开发。

医药

医药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2009和20xx年的市场需求比较平稳。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市场需求预计会呈小幅上升趋势。

机械制造

机械制造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影响了对自动仓储系统的需求。由于企业已感受到生产配送型零部件装配自动仓储系统的优势,预计20xx年市场需求会有较大提升。

汽车制造

20xx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居世界首位,20xx年在政策驱动下将再上新高,物流装备业会有更多市场机会,整车装配和发动机装配对AGV会有更多需求,尤其是重卡企业的大量需求已初露端倪。

电力

电力行业的自动仓储系统需求主要集中在电力公司,市场需求和项目建设较多。20xx年随着电网改造加快,自动仓储系统的需求会稳定增长。

铁路

20xx年,国家对铁路系统投资约6000亿,计划总投资达2万亿,这是国家在“铁公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量级投资,铁路系统相关产业均从中受益,其中机车制造、铁轨铺设装备、机务段检修、地铁维护等对自动仓储系统有着零部件装配、备件存储等需求,预计20xx年市场需求量高于上年。

机场

机场物流主要包括行李分拣、航空货运、餐食配送,目前在国内几个大型机场均有应用或正在建设,其中行李分拣物流系统的需求多一些。2009、20xx年国家进一步加大机场投资规模,预计20xx年市场需求呈平缓上升趋势。

零售连锁

20xx年,在国家拉动消费、促进内需的驱动下,商业流通将有较快发展,对自动仓储和分拣系统的需求相应增加,其中家电连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会多一些,服务于加油站的非油品零售连锁业务的配送中心建设具有较为明显的发展潜力。

军队

自动仓储系统在军需、军械保障方面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由于项目建设在国家统一部署下有序进行,因此需求数量较为平稳。

金融

金融单位对自动仓储系统有着稳定的需求,但该行业的企事业单位数量不多,且受国家高度监管,每年的项目建设数量并不多,20xx年,印钞厂对自动仓储系统的需求会多一些。

服装

中国是服装生产大国,对自动仓储系统理应有较大需求,但目前仅有雅戈尔、森马等少数企业建设了自动仓储系统。由于服装行业对出口依赖较大,受金融危机影响较深,20xx年自动仓储市场需求较小,20xx年会逐步回升。

供应商和技术发展状况

近几年,国内从事自动仓储系统的集成商和设备制造商基本没有变化,但鉴于客观原因,将有更多国外供应商涌入中国市场。20xx年,全球经济的发展尚存不确定因素,企业的生存压力会使市场竞争更趋白热化,自动仓储行业的整体竞争格局也许更加无序和动荡。一般来说,国外供应商会在高端技术优势的基础上采取本土化策略降低成本,国内供应商会在价格与服务优势的基础上加强自主研发新技术新产品。

从技术层面,目前国内供应商的自动仓储技术和产品系列已比较完备,但在常规设备的高可靠性、特殊设备的功能完备性、概念设备的高性能及新颖性,以及低碳、绿色等方面的研发依然是发展方向。从流程工艺方面,自动仓储系统的存储功能将进一步延伸到生产线环节;从单机设备方面,经济型及高端型产品系列将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从数据采集方面,RFID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从电气控制方面,分布式智能控制及系统节能将有更多发展;从计算机管理方面,不同行业及个性化需求的WMS系统将更加专业和完善。

八、中国低温仓储行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展望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所需要的食品越来越丰富。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政府对食品冷链物流的建设和发展也越来越关注,保持易腐食品品质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与此相适应,我国冷库业即低温仓储业也在最近几年得以快速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冷库的建造与运营基本上依附于肉食、水产、水果、蔬菜等。农畜水产品的生产与加工业,除了上海等个别省市成立了冷藏库方面的地区性行业组织之外,全国没有统一的主管部门与行业组织。中国仓储协会冷藏库分会的成立是20xx年全国低温仓储行业的一件大事。由于建立全国冷库行业的统计制度将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作为冷藏库分会成立以后撰写的第一份行业发展报告,主要以协会会员的调查统计及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的调查情况为基本素材,全国性的数据目前只能以相关系统不完全的统计数据为基本依据,并经过加工整理与完善。

一、低温仓储业的现状分析

(一)全国冷库总容量近年来快速增长

解放初期,我国冷冻冷藏仓储总容量仅3万多吨/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走上了腾飞之路。19xx年——20xx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5%,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这个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此间,冷冻冷藏仓储建设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20xx年底我国冷库总容量为700万吨/次,20xx年为900多万吨/次,20xx年底已超过1000万吨/次,年增长率超过10%。

在1000多万吨/次冷冻冷藏仓储总容量中,按主要储存商品品种划分,其中肉禽类冷库约为550万吨/次,水产类冷库约为283万吨/次,蛋品、果蔬类冷库约为210万吨/次,冷冻饮品类冷库约为10万多吨/次。由于我国水产品产量的增长很快,20xx年已达到世界水产品总产量1.3亿吨的40%,因此,近年来水产冷库的发展快于其他冷库。

(二)冷库类型呈现多元化, 技术先进的专业性冷库发展势头良好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冷库建设主要是传统的冷却物冷藏库和冻结物冷藏库。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各省市陆续开始兴建一批专业性冷藏库,如变温库(多用途冷库)、气调库、立体自动化冷库、超低温冷库、粮食冷库、生物制品冷库和化工原料冷库等,这对于完善我国现代冷藏库技术体系起了促进作用。

1、以储存为主的大容量的多层土建式冷冻冷藏仓库仍在不断增加,仍然是现阶段冷库形式的主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几乎全是服务于计划经济的传统的多层土建式冷库。多年来,原上海江浦冷冻厂是全国最大的单体多层土建式冷库(18000吨/次,现已因市政规划拆除),上海吴泾冷库是全国最大的冷库群(52000吨/次)。近年来,全国新建多层土建式冷库容量远远超过了上述两个冷库。

20xx年10月份成立的青岛怡之航冷藏有限公司,冷库坐落于青岛新港区,即黄岛,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单体多层土建式冷库。公司一期冷库储藏能力55000吨/次,温度-4℃——-25℃;6层建筑共36个库房,库房温度可调;采用宽敞的封闭式穿堂,便于分拣和理货。一层设有18个装卸口。

由大连港集团集发物流有限公司和美国毅都企业共同出资建造的大连毅都集发冷库是目前东北地区最大的单体多层土建式公用冷库。冷库共分五层,地下一层为高温库,存储能力为5000吨/次,适用于各类果蔬的分类冷藏存储。地上四层为低温库,总存储能力为35000吨/次,适用于不同肉类和水产品的冷冻存储。

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冷冻厂经过几年扩建,至今已拥有由六座大型冷库组成的、国内目前最大的水产品冷藏基地(冷库群),总容量达11.6万吨/次。其中1号和3号冷库容量为8000吨/次,2号冷库5000吨/次,4号和5号冷库各为3万吨/次,6号冷库3.5万吨/次,并拥有制冰能力300吨/日。

2、适应物流配送要求的单层装配式冷冻冷藏仓库成为近年内冷库发展建设的一个亮点。 这些冷库在建造时一般都建有封闭式站台,配有可调节式装卸平台和与冷藏车辆对接的软性接口。在上海,继上海交荣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和中外运上海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建成较现代化的冷链物流中心后,20xx年又建成意露(上海)冷藏有限公司,总存储量达到25000个托盘(25000吨)。3000平方米的温控发货间将大大缩短配货时间,配有25个装卸口,大幅度提高了车辆周转次数。在青岛,日本伊藤忠商社在国内设立的首个物流项目,青岛爱通物流有限公司20000吨/次冷库采用了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自动控制系统理论,制冷系统实现了最优化设计,达到了无人值守的目标。投入使用以来,系统一直安全稳定地运行,充分体现了冷库自动化控制在稳定货物质量、节能降耗、安全保护、降低运营成本、减少劳动强度等方面的优越性,填补了国内大型氨系统自动化制冷技术空白。

3、立体自动化冷库建设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本世纪初浙江省建造了我国第一座立体自动化冷库(冷藏库容积为 90×30×8.5米高,6座货架共可存放约5000个托盘,贮藏果蔬冷冻食品约为2000吨,5台巷道式堆垛机由电脑控制进行自动化操作,冷冻机房配置进口的约克氨螺杆机)后,我国立体自动化冷库建设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中外合资宁波远东冷藏有限公司冷库是目前我国单体最大的立体自动化冷库。库高27米,项目设计冷藏能力8万吨,第一期为2.5万吨,20xx年4月15日正式投入运营,可储存各类水产品、肉类、冷饮、蔬菜,水果等。

昆明伊利冷饮事业部20xx年上半年在距昆明市区约40公里的邛崃建造了一个立体自动化冷库并于20xx年3月投入使用。库房温度-25℃,主要产品是伊利冷饮事业部的冷饮。该库库体长130米、宽31米、高 24米。货架10层,每层高度(含托盘)1.8米,共有5600个托盘的货位。

20xx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的蒙牛冰淇淋北京立体库是目前国内较先进的立体自动化冷库。立体库包括储货区、暂存区和缓冲区三部分。储存区面积2611.2平方米,区内温度-22——-25℃。货架总高度19米,单位货架高度1.5米,单位货架面积1.44平方米,单位载重550公斤,总货位数6160个。暂存区面积890.4平方米,区内温度-13——-15℃。缓冲区面积609.3平方米,区内温度-7——-8℃。库区总面积4111.1平方米。总体积58762.19立方米。这些立体自动化冷库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立体自动化冷库建设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4、水产冷库超低温化的进程已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随着中国远洋渔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金枪鱼围、钓业的崛起,“超低温冷库”建设已有进展。近年来,山东、上海、浙江等省市均已有了捕捉、加工金枪鱼的远洋渔轮,山东省中鲁远洋(烟台)食品有限公司建成了我国首座超低温冷库,它包括库温为-60℃、库容量达6000吨/次的超低温冷库和库温-30℃、库容量为6000吨/次的低温库。青岛鲁海丰食品有限公司在建造2万吨冷库的同时,还建造了超低温冷库600吨。山东汇丰集团蓬莱京鲁渔业有限公司在建有68000吨冷库的同时,还建有200吨氨制冷(国产)和氟利昂制冷(日本引进)的-60℃超低温冷库各一座。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也根据需要建造了超低温冷库。这些超低温冷库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水产冷库超低温化的进程已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5、气调冷库建设主要在产地。

投资达3.5亿元人民币的陕西华圣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果业公司气调冷库于19xx年建造了33间库房,其中27间每间贮量为300吨,另6间的单间贮量为470吨,每间库房设有手动气密冷藏门,门上有观察窗。库体总建筑面积8345㎡,库内净高7.5米。20xx年又建造了48间, 目前气调总库容量共达4万吨。该库以贮藏苹果为主,兼贮梨、弥猴桃等其它水果,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最先进的气调保鲜库。该公司还拥有年运输能力在2万吨以上的日本产的尼桑40英尺冷藏保鲜运输车队,保证了全程冷链运输。20xx年陕西昌盛实业集团在陕西白水投资建设一个苹果物流中心,配有6万吨的气调库,计划于20xx年投入使用。目前中国气调库总量约为25万吨左右(主要集中在山东、陕西等果品产区),蔬菜气调贮藏更少,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同时也反映了气调贮藏在我国还有一个巨大发展空间。

6、中国大陆首座冰温粮食冷库在沪建成。

上海长江农场从台湾引进了冰温专利技术,建造了一个容积3200立方米,可储存1000吨稻谷的冰温粮食冷库。经“冰温”的有机大米口感更好,因为动植物在冰点温度附近,会从体内分泌包括葡萄糖、氨基酸等成分在内的不冻液,这些成分事实上也是增加食品口感的成分。

7、药品冷库已成为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必不可少的设施。

国药集团医药物流有限公司上海物流中心在建设时配有4000多立方米2——8℃的专用冷库。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医药物流中心建造时也配有4000多立方米2——8℃的专用冷库。为完善药品冷链物流,药品冷库已成为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建造时必不可少的设施。

(三)冷冻冷藏仓储行业已形成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格局

在计划经济年代,冷藏库主要是按产权所属系统和储存商品的种类划分管理。改革开放以来,外资、港台商和民营企业进入冷冻冷藏行业,尤在浙江、山东、福建、广东等省已占有相当比例,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情况正在逐步改变,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格局。据中国仓储协会冷藏库分会对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广东、福建、广西、江西、安徽、山东、辽宁等17个省市冷库的情况调查分析,20xx年被调查省市冷库按企业数统计,其中国有企业占41.59%,民营和股份制企业占47.20 %,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占11.21 %。以广东省和山东省为例,根据我们对广东省冷冻冷藏企业的调查,被统计企业中国有企业占40.98% ,民营和股份制企业占47.54%,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占11.48%。在山东省被调查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18.92%,民营和股份制企业占75.67%,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占5.41%。

(四)冷库资产重组,初显集约化趋势

所谓冷藏物流集约化,就是在现有的资源基础上,建设功能更加齐全、运营更加有效、产出更高的冷藏物流中心。冷藏物流中心的管理集中统一,调度更为科学。尤其是冷藏仓储的信息系统与客户信息系统的对接,公用冷库信息平台的建立等,更成为冷库集约化的优势。美国一些公司拥有许多座公用冷库,有的集中在一个区域,有的分布在全国甚至跨国。国际冷藏库协会成员中最大的20家公司的冷库总库容占全部冷库库容的63%。美国公用冷库的集约化已充分体现其市场优势。

上海锦江低温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是在原上海市食品集团有关冷库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建立起来的一个专业性的低温物流公司,是上海颇具影响力的第三方冷链物流集成服务商。冷链冷藏、冷链配送、物流资源和物流信息构成了该公司的四大核心服务领域。该公司的建立和对冷藏库资源的整合,已初显集约化趋势。

(五)冷库运营的市场化成为业内共识,

“流通型”冷库、公共型冷库逐步发展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大多数冷藏库的服务功能开始面向市场,逐步向社会公用冷藏库过渡。即从计划经济时期的“旺吞淡吐”的“蓄水池”逐步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方向发展。为了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冷冻冷藏仓库的商品贮存和库温设置逐步趋向于多品种、宽温带和低温化。如上海新天天大众低温物流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友谊食品配送公司等。但真正完成这种从“低温仓储”向“物流配送”角色转换的企业还不多。

据中国仓储协会冷藏库分会对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广东、福建、广西、江西、安徽、山东、辽宁等17个省市冷库的情况调查分析,20xx年被调查省市冷库按企业数统计,其中属于公用冷库的占67.88 %,属于企业自用冷库的占12.95%,属于半公用冷库的占19.17%。

(六)冷冻冷藏仓储方式开始向货架式、托盘化转变

由于我国目前冷冻冷藏仓储行业中大部分冷藏库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冷库形式以多层土建式居多,因此,以前一般只有少数品种的商品根据客户需求用自制货架来堆放,使用标准托盘的企业也为数不多,有的还有用普通木方或竹席铺垫堆垛的。随着冷库面向市场,储存商品品种日益增多,政府和市民对食品卫生越来越重视,冷库客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冷冻冷藏仓储方式开始向货架式、托盘化转变。尤其是冷库要从储存型向物流配送型转变,托盘是最基本的物流器具,也称为“活动的平台”。它是静态货物转变成动态货物的载体,是装卸搬运、仓储保管以及运输过程中均可利用的工具。托盘与叉车配合利用,可以大幅度提高装卸搬运效率,用托盘和货架堆码货物,可以大幅度增加仓库利用率。

(七)冷库的建造形式、设备设施和制冷技术

1、冷库建造形式。

我国现有冷藏库中,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期的多层土建式冷藏库占大多数。据中国仓储协会冷藏库分会对全国17个省市现有资料的统计,土建式冷库的容量占统计总容量的80 %以上。以上海市为例,若按容量计算,土建式冷库要占全市冷藏库总容量的82.41%;若按座数统计,土建式要占总座数的86.13%。20世纪80年代前,冷库隔热主要采用稻壳、膨胀珍珠岩和软木等天然材料,八十年代后开始采用发泡聚苯乙烯或聚氨酯作为冷库隔热材料,并迅速推广应用。现在多数冷库采用聚氨酯材料,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多层的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多采用聚氨酯现场发泡做法,隔热层整体性较好,但现场施工技术要求较高;二是单层高货位冷库,多采用预制装配式夹芯板,两面为薄钢板,中间充填发泡聚氨酯(或者采用发泡聚苯乙烯),施工周期较短。近年来所建冷冻冷藏仓库则更多考虑如何提高物流配送速度,而建设单层冷库,更多考虑缩短建设周期而使用装配式围护结构。

2、封闭式站台建设已成为冷链物流中心建设的重要标志。

近期,我国新建冷库,其封闭式站台已是必不可少的设施。随着冷藏库从“储藏型”向“物流型”转变,我国部分传统冷藏库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的主要内容包括:拓宽冷藏库温度带,适应多品种商品储存;改建封闭式站台,增设滑升式冷藏门、软性密闭接头和液压升降式装卸平台;增设各种形式(标准型、叉车驶入型和笼式)金属货架;完善计算机仓储管理网络系统等。其中封闭式站台的建设已是传统冷库转变为冷链物流中心的一个重要标志。

3、冷藏库制冷新技术、新设备得到了进一步应用。

制冷设备逐步更新。开启型活塞式制冷压缩机一统天下的局面已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大型冷藏库较广泛地使用螺杆式压缩机和半封闭式压缩机并联组成的动力机组。中型冷库则多采用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小型冷库普遍使用全封闭和半封闭压缩机。蜗旋式压缩机也在一定的领域中得到应用。制冷压缩机组实现了机电一体化。以节电节水为主要特点的蒸发式冷凝器已被逐步推广使用。

制冷系统渐趋完善。以往,大中型食品冷藏库基本上都是应用集中式氨制冷系统。近年来,对多种蒸发温度要求的食品冷藏库,分散式制冷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

制冷剂。目前,中国的大中型冷藏库仍以氨(R717)和R22为制冷剂,小型冷藏库则多采用R22,个别的也有采用非共沸制冷剂R404A。

冷库制冷系统的自控技术广泛应用。大、中型冷藏库基本实现了对库温、制冷系统压力、设备运行等的实时显示和自动记录并设有较完善的安全保护装置。个别的冷库,其氨制冷系统采用全自动控制,大幅度减少操作人员,并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

4、食品冻结技术的快速进步。

随着我国食品结构和包装形式的变革,特别是小包装冷冻食品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冻结方式有了重大变革,以前广为采用的间歇、慢速的库房式和搁架式冻结间已改为采用快速、连续式冻结装置(隧道式、螺旋式、流态化等)为主。冻结室的温度已从-33——-35℃降至-40——-42℃,因而加快了冻结速度、提高了冻品的质量。

二、我国低温仓储业发展展望

我国每年易腐食品的生产量高达10亿吨,其中相当部分必须依靠冷链物流保存,以保持其新鲜度和质量。从19xx年到20xx年的10年间,我国速冻食品年增速20%以上,超过食品行业每年11%的年均增幅。这些都需要依靠冷链物流保存。因而作为冷链物流的核心环节——冷藏库,历年来都有发展,但人均占有冷藏库容积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20xx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冷冻冷藏仓储业的发展趋势总的看好。其总体发展将呈现以下特征:

(一)冷冻冷藏仓库的建设速度将继续增长。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冷藏库建设有了新的发展,我国冷藏库容量近年来增长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少差距。据中、美、日三国最新统计资料,按人均占有的冷藏库容积,美国是中国的9.24倍,日本是中国的7.71倍。中国在冷藏库建设方面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

(二)冷冻冷藏仓库的建造形式和发展规模将因地制宜,因需而建。

我国地域广阔,东西部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因此,在建造储藏型冷库还是物流型冷库以及建设规模方面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因地制宜,因需而建。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冷库建设仍将以多层土建式为主。东部经济发达的地区,冷库建设应按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节能环保提出的新要求,逐步与国际接轨。要按现代冷链物流的要求,以确保食品安全为准则,重视节能和环保,以使我国的冷藏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三)冷冻冷藏仓库将逐步向社会公用设施过渡。

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从19xx年至20xx年,美国公用冷藏库容量增长超过508%,公用冷藏库容量占美国总冷库容量的75%,自用冷库占25%。欧美的许多冷库都按低温物流配送角度进行设计,冷库逐步发展成为社会公用设施,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我国现有冷库中,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比例很高,硬件设施和管理方式难以符合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要求。由于市场和经营结构等因素,原有计划经济下的大部分自用冷库将向社会公用冷库过渡。

(四)新建大型冷藏库的功能将从“低温仓储”型向“冷链物流配送”型发展。

这些冷库的设施将按低温配送中心的要求进行建造。库房温度带将较宽,以适应多品种商品的储存,一般应拓宽至-25——+20℃;建有封闭式站台、并设有电动滑升式冷藏门、防撞柔性密封口、站台高度调节装置(升降平台),以实现“门对门”式装卸作业;冷库内货物采用托板和货架储存,以实现“先进先出”;设置有温度要求的理货间(区);配置符合环保、节能要求的制冷装置,并有完善的库温自动检测、记录和控制装置;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使低温物流配送管理科学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