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读书笔记

《明天的经济学》

《明天的经济学》,是日本小泉内阁时期担任经济大臣的竹中平藏教授,面对当时日本人民对其国家经济发展前景的不乐观,快要形成经济紧缩的情况下所著的一本通俗经济学读物。本书文字简单、例子寻常、配有漫画。主要写了日本虽然错过了“失去的十年”,但只要方法得当,每个人都有信心,那么日本经济也还是可以创造奇迹的。竹中教授说,为了保证在经济竞争里人人平等,那么就要建立足够完善的环境,不良债权需要加强重视,那么可以得到充分有利的流通。人们要从心里改变,对国家的未来有信心,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养老制度和税收制度需要改革才能使年轻人增加消费的信心。

他虽然是在谈论日本经济问题,如涉及不良债权处理、收入差距、城乡差别、放松管制、民营化。贸易与内需等,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书中轻松愉快的获取经济学知识,而且你也许会觉得书中讲述的故事离我们中国人的经济生活并不遥远。

序章

从日本内阁府20xx年“年度经济财政报告中” 可以看出,对将来的不安心理直接影响了当前的个人消费。然而,日本人的生活水平在100年间提高了30倍。因此,我们应该思考两个问题,一是日本的经济过去是怎样的?而是为什么今天的日本经济会是现在这种情况?

日本经济在战后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新趋向是,现在日本的出生率非常低。其关键原因,我想,应该就是日本民众对其本国未来失去信心,对能否顺利抚育孩子还在感到怀疑。其实,我想,从泡沫经济崩溃前得80年代起,日本经济就开始出现问题了,至少,已经出现了竞争力下降的征兆。那时,收入高,工作少大有人在;白白浪费时间,浪费资金的公司也不在少数。本来需要3分钟决定的事情,偏偏要3小时甚至几天。在企业和国家不断浪费的过程中,日本的竞争力当然不能增强。若任凭这样的状况继续,日本经济必然走向衰退。

竹中平藏教授认为,是出类拔萃的企业支撑了日本的经济增长。目前,日本

民众还是过着富裕的生活,这股强有力的支撑考的都是日本的支柱产业,比如说汽车、机电等。这种双重经济,被日本民众执着的认为是日本有着出色的经济运行体系,

然而,90年代世界形势出现了新变化,“全球化”与“IT革命”意义非常深远。我认为,全球化后,尽管其市场扩大了两倍,但是竞争对手也增加两倍。在激烈的竞争中,以往那些虽然不强但仍能维持经营的企业一没有存活的余地了。这也验证“适者生存”这一真理。

我们知道市场竞争是残酷的,全球化以后一起对“好与坏”的讨论已经不成立了。日本经济能否保持不断的增长?教授提到,日本依赖某些强势产业实现增长的不合理经济结构已达到极限,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日本企业纷纷将生产据点转移到海外,这也是全球化的重要体现。为什么会出现转移呢,我想生产成本及员工工资成本是日本企业的考虑因素,当然市场需求的扩展也是不能忽略的。

第一章

我们知道,潜在的增长率是指资本、劳动力以及技术等资源在完全有效利用的条件下可实现的经济增长。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潜在增长率就持续下降,这也说明日本的生产力在下降。竹中教授认为“建立节俭、高效的机制,提高生产力”以及“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效率高的领域,增强竞争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长期经济增长来说,生产能力的重要性大于消费能力。有多少可以用来消费是由能创造多少利润所决定的,我们大众的消费水平肯定与收益状况紧密相关的。就好比说,买东西的时候我们不能决定要花多少钱,我们都是在手头上有多少钱、工作能赚多少钱的约束条件下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的。所以,从中长期角度设想一个国家的明天,应该首先从探讨本国是否应有足够的盈利能力切入。扩大需求固然重要,但实际上,如何支配自己赚来的钱基本上是有消费者自行决定的。就像中国国内大学生的消费,往往那些来自家境不不怎么样的家庭的学生,也许会到外面做些兼职,但是,其消费水平也不是一般的高。

第二章

市场充满了竞争,一个企业的的存活与它能否充分的应付竞争是密切相关的胆识竞争的公平性该有谁来保证呢?这就该由政府的举措来发挥作用了,政府的首要人物应该是努力促进市场竞争,并且给予每个人平等的竞争机会,因为人人有获得平的竞争的权利。而我们之地机会平等的另一含义就是风险共担。难免,在发展的任何时期,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会有风险的。谁参与竞争,谁就要直面各种风险,这是常识,所以,在机会局等的社会中,需要健全安全机制,进行风险防范。就像我们的职业生涯一样,努力提高竞争了,才能立足于社会。现在国内人才市场上的尴尬状况并不陌生吧。企业招不到人才,大批的毕业生也苦于找不到一份工作,这就要调整好求职与就业失衡了。然而,参与了社会活动,那么税收制度便又是另一个话题了。国内各种不税收是在是令老百姓头疼的东西,税收改革势在必行,比如经年就提高了税收的起征点,这是一个好现象。在我国,创业此时是一个很流行的话题,大学刚毕业的学生,热血沸腾,充满干劲,只要政府相关部门加于引导并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我想,创业的潮流或许能够解决国内目前就业压力。

第三章,

竹中教授用了他来那个的篇幅写日本进入通货紧缩状态,物价下降,观点新颖,而我们中国正为通货持续上升而焦头烂额呢。其通货紧缩主要是因为消费者需求减少导致的,当然,不良债权的存在也是导致需求低迷的原因。所以,为了防止我国经济发展到了瓶颈后,也因为不良债权的问题,在最初,政府就应该严把不良债权之关,杜绝不良企业的生存。金融体系中的问题往往是引发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当国家发型的货币并不足以维持其国民的消费,那就必然会导致物价的下跌了。

第四章

竹中教授认为,螺旋式通货紧缩是有商品价格下跌,一起企业利润减少,导致员工工资下降,从而抑制消费,引起商品价格继续下跌,企业利润进一步减少。而螺旋式通货紧缩更是经济形态中恐怖的现象。因此,这就需要财政与金融机构的总动员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对柜内需求进行调节。这应该引起各个国家的

重视,毕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陷入低迷是在所难免的,需要越过这个瓶颈,就需要从日本如何应对其通货紧缩现象中学习。

(第五章,107)

社会需要创新,并不是只有通过高考选出来的人才是精英,社会需要兼容,有私人承办的教育机构在某些方面或许正好可以弥补国内公共教育事业的盲点。世界上大多数著名高校不都是私有制的吗?民间经济的补充,当然是要坚持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在选择措施的时候,可以选择贷款或是担保的方式比较抑或金融手段的补贴方式提供帮助为好,政府需要综合考虑,因此,理想的政府只做应该做的事,不做多余的事。

第六章

全体人们应该有安全保障意识,不仅是在粮食及能源方面,军事方面、环境方面大家应该都放在心上。三峡大坝的建立,使用至今,据说会导致中下游的用水问题,于是出现各地要节源的呼声,这不仅仅体现在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军事方面,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对于当然属于我国的领土但有争议的地方暂时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发展的政策,然而近日越南要在南中国海军演的事实提醒我们军事安全保障需要重视。环境安全直接影响着经济保持活力,我们应该把环境的制约当做经济发展的动力,所以低碳生活成为社会的主题。

第七章

国家都是以牺牲农村及低级城市的利益来发展大城市的,所以就有了“北漂”啊,“农民工”南下啊真么一些说法。但是人们又通常希望生活方便与享受自然二者兼顾,所以,发展地方城市经济是促进国内经济不至萎靡的重要措施。然而,人才的流动,掌握管理才能与技术才能的人才往往都想大城市转移,以致地方城市经济的发展找不着门路。这需要引起政府的重视。此外,越先进的产业就越需要具有专业知识人才的大量聚集。技术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昨天还是用的技术今天也许就过时了。实际上世界上有很多独具风格的小城市,如美国的圣地亚哥,就吸引了很多有钱的退休人士,城市人口不段增加,新的产业就相继产生,

因为,拉动人才向地方城市前进是发展其经济的重要方法。当然,地方城市只有具备一定规模后,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

(第八章,P173)

其实,国债与养老金制度的健全化决定着未来。大多数人都会这样想,对于孩子,只要给他们打下一定基础,保持一定的生活水平,至于将来就有孩子自己决定好了。但是,有没有想过自己的一生以及孩子的一生呢?与人寿保险相反,养老金制度是为伴随着长寿而来的风险所准备的。比如说,有个人预计自己能够活到70岁,于是为自己储备了70岁的资金,但他实际上可以活到80岁甚至更长。而对于我们中年人与年轻人来说,平等是个很棘手的问题。处于某一阶段的国民往往会对他不同阶段国民的生活感到艳羡,并由此而产生抱怨。所以,通过税收等措施是资产易于转移,无论在缓解不同年代的人之间的不平等方面,还是在有效利用老年人持有的资产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九章,P199)

旅游产业将是日本一个非常最要的产业,但是,这难道不是出口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吗?文化出口,旅游出口,带动经济的发展,绿色、无污染、低成本、高收益,这不失为一桩美事。因为,其国内经济的萎缩,破产的企业不断增加,失业率也有所上升,所以寻求第三产业的援助将是日本解决其经济问题的一条捷径。即便这样,政府的过于管制,也限制了很多新型服务项目的出现。两个很重要的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化产业和满足国民需求的生活型产业都是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直接因素。在第三产业中,日本的各个地区都具有丰富的历史与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将是振兴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动力。中国的文化资源比日本可是要丰富多了,所以,发展这些服务型产业也是解决国内目前就业压力的有效举措。

在第十章中

在经济高度增长期,随着城市的不断变化,企业人的数量逐渐膨胀,在这种趋势下,社会整体的责任意识逐渐淡薄。社会上存在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与非政府组织,他们也在积极的承担社会职责,而承担社会责任需要通过“赚钱’这种

行为方式的来的税金来支撑。在教育层面上,既有公共层面,又有个人层面,其中个人层面需要引入竞争来提高水平。在西方国家,越是高等教育,个人层面的色彩就愈发的强烈。因此,针对现行教育体质的弊病,有人提出了自由办学的建议,而南方科技大学也正在积极探索,效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在

第十一章《失业与就业形式》中,

目前,国内就业形式的严峻正在考验政府的时候,有的人,为了生存,不得不从事于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事业。现在据说出家当和尚都需要硕士文凭,卖猪肉业的大学本科,而且还不是完全根据个人意愿所不得不选择的工作。所以,在事业持续增加的非常状态中,损失一些效率将工作分摊给更多的人有时是必要的。对于工作者以及企业最理想的状态,是大家都能用自己喜爱的方式从事理想的工作,公司也好,个人也好,实现双赢,就能很好的为社会减少压力。

经济学老师在一开学就建议我们多读读经济学方面的书籍,对于教材《西方经济学》颇感晦涩难懂,于是在图书馆中翻出这么一本《明天的经济学》。对于经济学的思考与定位也重新有了初步的认识,其实,我们每天都在与经济学打交道。

 

第二篇:经济学读后感

《经济学》读后感

一本书既然能够反复出版、反复修改更新至18版可见其是一部充满魅力和经典传世著作,当然也包括“经济学”是一门不断前进的课程,几乎每3年一版方式来保持它的新鲜性。相信你已经知道我指的是哪本书,那就是萨缪尔森《经济学》。

本并不是我的首选书,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之后,我稍稍翻了几页就决定读后感一定要选择这本书。正好本学期我也修了经济学,看这本书实在是一举两得。

我粗看了几章,着重看了15章比较优势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确,对于一本教科书,我很难用华丽的语言去描述什么。萨缪尔森数学系出生,故常常用图解方程去解释很多问题,觉得自己的理解更清楚了。不过也有可能是学过一遍的关系。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在消费均衡的地方,我看到了所谓的效用最大化。不过要我往后买东西都用无差异曲线和需求曲线求切点,正确、准确地处理好取舍实在是不容易啊。购物中的取舍是最简单最容易判断权衡的,因为相对客观也容易比较。

在权衡取舍,消费利益的时候,人人都会趋利避害,或是两利相权取其重。道理很明确,但很多时候利弊常常交融在一起,让你一时难以明辨;或者利在眼前,弊在以后,让人难以判断;更有甚者,也许由于形势的变化,今天的利到了明天就成了弊?扯远了

说到两优取其重就想到我们学过的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也是经济学中的一大分支。

在本章中详细的图解,尤其是一副独具匠心的绘制了一副特别的世界地图。在图中各国的位置性状还是可以辨认,但版图大小却不再取决于疆土面积,而是贸易份额更是激发了我的兴趣。书中的语言除了详细还十分幽默,用了大量的比喻,使原本难懂死板的内容突然显得如此动人。

书中大多数都是用美国作为举例,让我对美国的贸易状况和历史有初步地了解。

作为新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结合在一起是萨缪尔森的首创。

萨缪尔森的观点有人喝彩,也有人批判。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种理论的引进来说,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对于思想的多样性和学术的繁荣,都是有好处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要通过阅读,不断地提高自己对理论的辨识能力,从而辩证地看待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

原本认为经济学是一个很没有用的学科,尤其是各种函数各种数字符号计算方法看了我就头晕,况且实干家基本是不对经济问题进行考虑的。我想这实在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学习经济学并非是要让你变成一个天才或是经济学家,但若是不学习的话,则命运就很可能会与你格格不入。更何况对于现在危机全世界的经济危机,掌握点适当的经济知识,我也能从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分析相关的国家政策和举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