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经济学原理》是近代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现代经济学之父阿尔费列罗·马歇尔,他终身致力于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经济学原理》是马歇尔的代表著作之一,对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建立有着深远的影响,它重点阐述了经济学的实质、生产消费与必需品的关系、生产要素以及国民收入的分配。其中更是对“均衡价值理论”做出了论证与引申。读完之后,我做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一、经济学的实质

马歇尔认为:经济学主要研究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动力和阻力,动力和阻力的数量可以用货币的形式大概得出。由此可见:货币在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马歇尔同样指出,经济学对事物的评价和判断都是建立在对金钱的精确衡量上,它侧重的是人们生活中真实的状态,而非虚幻的设想。古往今来,足够的金钱都是维持经济持续有效运作下去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现代经济体系更是建立在以金钱为基础的资本之上。

二、生产、消费、劳动和必需品

自人类有意识以来,便知道物质本身是无法由人类创造的,因为人们生产和消费的只是效用而已。马歇尔对此自是深信不疑,并指出对于自然界的物质,人们能做两方面的工作:其一,整理物质,使他们具有使用价值;其二,努力使该物质借助于自然的力量而变得对人类有用。

1929--19xx年,由美国华尔街证券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席卷了当时世界上主要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分析,主要原因就是生产、消费、劳动和必需品之间关系的不协调。沉痛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这四者的关系的协调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更体现了《经济学原理》这本著作在经济学领域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论需求及其满足

马歇尔指出:根据效用递减规律,一个人拥有一件东西的数量越大,假如其他情况不变(即货币购买力和他拥有的货币数量不变),他对此东西稍多付一点所愿付的价格就越小,也就是说,他对这件东西的边际需求是递减的。经济学领域中定义,消费的目的是满足需求,由此可见:需求是购买欲望和价值的统一。

为了满足消费者各形各色的欲望,各制造产商由此在市场份额的占领道路上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福特曾经说过一句话:“不管别人的需求怎么样,我的汽车总是黑的。”与之不同的是:通用汽车公司作了大量的市场调查,了解了不同消费者的各色需求,于是在后来的竞争中独占鳌头。

四、生产要素

马歇尔提出了四要素即劳动、资本、土地和工业基础,从而在西方产业组织发展史上,首次提出了产业组织的概念。马歇尔认为,规模经济是与工业组织直接相关的。马歇尔在探讨规模经济发生的原因时,提出了著名的“马歇尔冲突”。组织增大效率的学说是原来旧有的,但亚当·斯密给了它新的生命。生存竞争对组织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很多经济学家和生物学家都曾经研究过。最开始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却随着时间而逐渐变得平和。马歇尔认为:当重复性的工作变成习惯时,机器就可以取代人工进行操作了,由此,对机器的改造和进行细致的分工是必须同时进行的,并且两者之间存在这一定的联系,但这种联系并不是息息相关的。

五、均衡价格理论

由所学知识可知,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在信用货币的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称之为通货膨胀,早在19世纪末就由马歇尔提出的均衡价格理论描述了这一现象。

马歇尔认为:一切的稳定均衡都具有一个特点:当生产量处于均衡状态时,需求价格比供给价格所高的那些数量,正好比均衡数量小的那些数量,反过来也是如此。一般来说,需求对价值的影响是随着时期的增长而减弱的;而生产成本对价值的影响是随着时期的增长而加强的。20世纪70年代,一场滞涨危机卷席了西方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错误认知则是这次危机的原因之一。均衡价格理论深刻体现了生产量与价格之间动态平衡的关系,是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国民收入的分配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必然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在此便涉及到了利益分配的问题。在马歇尔看来,经营者会优先并充分的使用生产要素,由此便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上占据了主动权。工人收入的来源便是工资,由于竞争的存在,同一职

业在不同时期的工资会有所不同,并且同种职业同一时期的工资与工人的效率成一定比例,在这种社会条件的约束之下,国民收入便大量的流入经营者。

然而,历史的发展不会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于是各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国民收入的相关规定。对此,马歇尔认为:所有的生产要素之间具有某些双重关系,第一,为了被人类使用,各种生产要素之间彼此竞争;第二,各种要素都给其余要素提供了使用场所。随着物质资本的日益增多,生产要素的使用范畴也随之拓宽。为了使某些新领域开辟和满足贵重新机器的生产需要,经营者对劳动需求逐渐更新。

《经济学原理》这本经济学历史著作,带给了后世太多的惊喜,它从经济学的本质逐渐拓展延伸,一步步地掀开了经济学神秘的面纱,从而将一个最通俗、最实用的经济学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将从中收益良多。

 

第二篇: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3)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3)

  科学研究的方法:

1.       提出理论

2.       收集资料

3.       分析

4.       证实或证伪;

  关键概念(Key Concepts):

1.       循环流向图circular-flow diagram

a visual model of the economy that shows how dollars flow through markets among households and firms.

2.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a graph that shows the combinations of output that the economy can possibly produce given the available factors of production and the available production technology.

3.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the study of economy-wide phenomena, including inflation,unemploy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4.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the study of how households and firms make decisions and how they interact in markets.

5.       实证表述positive statements

claims that attempt to describe the world as it is

6.       规范表述normative statements

claims that attempt to prescribe how the world should be

第二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经济学家既可以作为科学家来观察世界,也可以作为决策者来观察世界。

解释世界时,是科学家;改善世界时,是决策者。

一、经济学家如何运用科学方法

经济学家努力以科学的态度来探讨他们的主题。他们研究经济的方法与物理学家研究物质和生物学研究生命的方法一样:他们提出理论、收集资料,并分析这些资料以努力证明或否定他们的理论。

科学的本质是科学方法——冷静地建立并检验有关世界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

二、考虑假设和模型如何阐明这个世界

1、假设的作用

    使问题理想化和简单化,又对答案没有实质性影响;

2、经济模型

    经济学家用模型来了解世界,通常包括了图形和方程式。

经济学家用假设撇开与所研究的问题无关的许多经济细节。

所有模型都是为了增进我们对现实的理解而简化了现实。

三、两个简单的模型——循环流向图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1、模型一:循环流向图

  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和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2、模型二:生产可能性边界

    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生产可能性边界简化了复杂的经济,以便强调并澄清一些基本思想。我们已经用它来说明第一章简单地提到的一些思想:效率、交替关系、机会成本和经济增长。

四、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他们在某个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五、实证表述与规范表述

实证表述是描述性的。它们作出关于世界是什么的表述。

规范表述是命令性的。它们作出关于世界应该是什么的表述。

实证表述和规范表述之间的主要差别是我们如何判断它们的正确性。

从原则上说,我们可以通过检验证据而确认或否定实证表述。

评价规范表述涉及到价值观和事实。仅仅靠数据不能判断的规范表述。确定什么是好政策或什么是坏政策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它还涉及到我们对伦理、宗教和政治哲学的看法。

许多经济学仅仅是努力解释世界的运行; 但经济学的目标往往是改善世界的运行。

六、经济学家在制定政策中的作用

     经济学家认识到在大多数政策决策中都涉及到交替关系。一项能提高效率的政

策以损害平等为代价。一项政策会有助于子孙后代,但伤害了现在的一代人。

    经济学家对政策的影响超出了他们作为顾问和决策者的作用:他们的研究和著作间接地影响政策。

七、为什么经济学家意见分歧

有三个基本原因:

◎经济学家可能对世界如何运行的不同实证理论的正确性看法不一致。

◎经济学家可能有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对政策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有不同的规范观点。

◎经济学家可能实际上是一致的,但一些不懂装懂的人或古怪的人的建议混淆了这种共识。

八、凯恩斯的忠告

    伟大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一些忠告:

     经济学研究似乎并下需要任何极高的特殊天赋。 与更高深的哲学或纯科学相比, 经济学不是……一门极其容易的学科吗?一门容易的学科,但这个学科中很少有人能出类拔萃!这个悖论的解释也许在于杰出的经济学家应该具有各种天赋的罕见的结合。 在某种程度上他应该是数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他必须了解符号并用文字表达出来。他必须根据一般性来深入思考特殊性,并在思绪奔放的同时触及抽象与具体。他必须根据过去、为着未来而研究现在。他必须考虑到人性或人的制度的每一部分。他必须同时保持果断而客观的情绪;像艺术家一样冷漠而不流俗,但有时又要像政治家一样脚踏实地。

    这是一个高标准。但通过实践,你将会越来越习惯于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