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打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出现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29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成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因此,留守儿童问题虽然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留守儿童问题仍然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就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笔者在仪征市马集镇方营村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并对留守儿童问题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基本情况

沟圈村位于荔堡镇东面,共有9个村民小组。常住户1450户,现有人口2275人。土地面积2684亩。该村大部分群众迫于生计挤进了打工队伍中去,成为打工一族,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据调查,全村有留守儿童43人,其中在校小学生中就有18位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41.9%,老人监护的有35人,占81.4%,寄养他人的有2人,占4.7%。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成绩欠佳。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其中17%的小学生成绩较差,4%的小学生成绩很差;留守儿童中有1%的人上学经常迟到,有时迟到的高达27%,11%的留守儿童有过逃学的经历。分析原因,一是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

期待不高,部分农民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大,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二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隔代监护,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2、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留守儿童情绪消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想念父母的占85%,有38%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半年回来1次,30%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8%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55%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有的留守儿童从小父母就长期在外打工,一年难得回一次,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孤独、自卑、冷漠、少语,很少或不愿与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玩耍,

只与个别人来往。这是典型的留守儿童心理出现了偏差。据调查此类心理现象的儿童占留守儿童的14.3%。

3、留守儿童生活普遍较差。由于我村老百姓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大部分未掌握专长和技术,外出打工大部分从事的是劳动密集性工种,干的是苦活、累活,且工资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维持家人和儿女的生活。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少,父母又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儿童的生活情况,导致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据调查显示,80%的留守儿童生活较差,20%的留守儿童生活一般。

4、留守儿童道德行为较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不少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不少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

5、留守儿童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在留守儿童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儿童的安全监管,加之部分监护人和代养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不够、意识不强、监护不力,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在双休、寒暑假期间,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中,临时监护人和代养人的管理难以到位,

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安全事故。我村前几年一男孩在河边玩耍时不慎掉入水渠中,溺水身亡。

三、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不力。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适应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但在调查中

发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真大,有时半年甚至一年难见留守儿童父母一面,很难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难以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二是外出打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 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三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针对性给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

2、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意识淡薄。父母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心理健康、道德观念与智力发展将起着决定的因素。但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尤为淡薄。一是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少,缺乏亲情上的交流,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发展。二是监护人和代养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有的是文盲和半文盲,家庭教育意识模糊,大多

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难以承担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和学习辅导的任务。三是父母对留守儿童只是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缺乏对留守儿童精神上的鼓励、鞭策与开导。四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对,父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取决于学校和老师,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

3、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不够。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现象严重,对缺乏父母关爱,并在成长中留守儿童的思想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一是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的不足;二是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屡禁不止,对缺乏父母关爱、亲情关爱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

四、对策及建议

1、健全制度,完善留守儿童的管理措施。各级政府和学校都要积极探索对留守儿童管理措施的新途径和新办法。严格责任追究,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切实履行好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责任。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对留守儿童采取寄宿制管理。加强留守儿童在双休和寒暑假期间的安全教育,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从而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2、加大投入,改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环境。近年来,外出打工人员不断增多,各级政府都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可见劳务经济在社会进步、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要下大力气,出台有利于外出打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优惠政策,并禁止一切影响和限制家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重新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创新机制,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有机统一。对于留守儿童,以家庭为主体,加强学校、社会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学校和社会联动的运作机制。家庭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要责任,给予必要的家庭关爱和亲情关怀,家长要与学校和老师经常保持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生长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学校要肩负起教育好留守儿童的责任,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教育和活动,大力开发他们的潜力,激活他们的斗志,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保证他们与健全家庭一样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在,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和劳动力素质,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城乡社会稳定,因此值得全社会高度关注。

 

第二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调查

关注留守儿童大问题 探索留守儿童新举措

——院西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调查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增大,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儿童群体之一。他们的监护现状另人堪忧,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日趋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思考。针对如此局势,我们团队对院西等农村留守儿童做了调查。

关键词:背景 介绍 教育概况 调查 分析 原因 策略

一、实践背景

在我国快速的社会转型的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最近几十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据20xx年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已经超过一亿,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青壮年劳动力。随着乡——城迁移型流动民工队伍的持续扩大,流动人口子女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流动人口子女”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一是跟随父母流入到城市儿童即“流动儿童”,另一个则是留在原籍由他人代养或寄养的儿童即“留守儿童”。

近些年来,对流动人口子女的研究,较多集中在城市中的“流动儿童”,与此相关的调查数据、理论研究可谓是硕果累累、成绩斐然。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保护发展等问题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其实,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流动人口开始大规模出现以来,“留守儿童”就产生了,但作为一个面临突出问题而引起社会关注的群体,“留守儿童”是在20xx年以后特别是进入20xx年,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全国性报刊对其学业、生活、性格等状况进行大规模的报道之后,才引起了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对这一群体的系统研究也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即使涉及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存的社会问题,又是关涉农村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问题,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将有助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也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

二、活动介绍

1、实践主题: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大问题 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新举措

2、实践时间:20xx年8月15日——20xx年8月24日

3、实践地点:大院西村、赵桃寨村等村庄

4、具体行程安排:

① 8月15日

联系村支书,获取所调研农村的基本信息,确定所需走访的家庭。

② 8月16日——8月17日

走访所调查地区的留守儿童家庭,对留守儿童的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发现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

③8月18日

设计问卷,在村里及学校发放调查问卷。

④8月19日——8月23日

根据所走访的留守儿童家庭的状况和调查问卷,分析数据,查找文献,检索资料,得出调研报告,得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⑤8月24日

将调研报告返还给村委会,然后发放到留守儿童家庭中,以作为以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参考。

三、许孟镇教育概况

许孟镇为大院西村所属乡镇,在和许孟镇教育部门有关工作人员座谈了解教育状况时,发现许孟镇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业务素质差,从高中到小学普遍不能胜任,文凭高水平低。

2、有关部门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对高级中学、初级中学的关系处理不到

位,有重两头、轻中间的现象,重抓高中、小学,忽视中学。

3、教师的敬业爱业精神不强,对学生冷淡。

4、良好的老师流失太大,影响全镇的师资质量。

5、教师的定员定编不合理,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解决好民办教师辞退工

作。

6、对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只看到了教育的不足,没看到教育的长处,

造成群众没有正确的评价。

四、调查部分

1、准备情况

我们的调查主要采取三种方式:问卷调查、口头调查和资料调查,其中以问卷调查为主。

我们小组通过参考一定的资料,然后讨论制定了一定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原来计划设计三种调查问卷,但考虑到实际情况,我们就只针对留守儿童做了一种全面深入的调查问卷,问卷均为匿名调查。

调查问卷主要分四个部分:首先是被调查对象的生活状况,此部分主要是为了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以及所处的环境;第二部分为被调查对象的心理状况,因为被调查对象的教育方面问题与他们的心理状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对所调查对象的心理状况也做了比较透彻地调查;第三部分为被调查对象的学习状况,主要调查他们自身在学习方面的种种情况;最后一部分为被调查对象的教育状况,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方面。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希望尽可能多的掌握被调查对象的信息,并希望能引起广大社会人员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

2、具体调查情况

为了更为有效的展开调查,我们首先到许孟镇镇政府了解全镇的留守儿童的情况。镇政府工作人员非常客气的接待了我们,表示非常支持我们的调查,并会尽全力给我们支持。经询问得知,许孟镇主要经济来源为种田,这就导致许多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经商,因此留守儿童也不算很少。

在调查的过程中,不论是村委会还是留守儿童家庭,都很配合我们的工作,经过两天,调查顺利结束。

在整个调查的过程中,除了问卷调查之外,我们还进行了许多口头形式的调查,包括对行人、留守儿童家长、政府工作人员、路边乘凉的人等等,调查后也做了记录。这些,也丰富了我们的调查,扩充了我们的材料。

整个调查准备充分、计划周密、扎实落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家也得到了锻炼,调查过程相当成功。

3、调查分析

得到第一手资料后,我们小组整理数据、查阅文献、检索相关资料,对留守儿童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具体分析结果见五——七部分。

4、调查中的不足与反思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我们小组对院西村及附近村庄的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拿到了第一手资料,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开拓了眼界。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本次调查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和值得反思的地方:前期准备工作不是特别充分,选取地点留守儿童比例不是特别大,在留守儿童这个问题上我们所调查的地点不是典型。由于时间上的原因,调查的还不是特别透彻。

五、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通过与留守儿童的对话以及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留守儿童存如下问题:

(一)心理方面

在所调查的对象当中,70.2%的儿童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比较孤僻,朋友圈窄,不太喜欢结交朋友。65%的儿童内心有压力,来自于家庭及学校两方面。留守儿童喜欢独来独往,喜欢班集体的儿童只占43.5%。他们内心有烦恼却无从倾诉,把烦恼和压力藏在心里,80.4%的儿童不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当问及原因时,他们说害怕老师。90.2%的留守儿童表示非常想念父母,但仅有30.4%的儿童每隔一周与父母联系一次,其他儿童与父母联系的时间不是很固定,而且有78.4%的儿童表示将近半年没见到父母了。缺乏父母的亲身管教,留守儿童缺少必要的约束,自觉性较差,缺乏热情和同情心,常有违纪行为的发生,从而形成了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学习方面

在所调查的对象中,62.5%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监护,30.8%的留守儿童由单亲监护,而且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但文化水平较低,仅有4.2%的监护人有高中及以上的文化水平。监护人主要照顾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督促辅导学习的仅占20.4%,监护人的监管力度不足,而且没有能力去辅导孩子的学习,更没有科学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缺少应有的学习氛围。有37.9%的儿童表示常帮监护人干家务,这样导致了孩子学习时间的减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一般,70.6%的儿童学习成绩一般和良好,仅有8.7%的儿童学习成绩优秀,剩余儿童的学习成绩比较差,总体成绩呈现一般的状况。27.6%的留守儿童有厌学心理,当问及原因时,他们说父母没多少文化照样打工挣钱,产生了“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新的“读书无用”的消极心理。

78.3%的留守儿童对现有的学习状况不满意,他们认为自己的成绩不理想,而且自己可以做的更好。当学习上有困难时,几乎全部的儿童求助于朋友和同学,监护人担当不了辅导孩子学习的重任。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相当差劲。56.8%的儿童平均每天看电视1到2个小时,监护人能够管制孩子看电视。但涉及到学习时,68%的儿童表示家里没有人督促自己学习,监护人只是偶尔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状况,而

且监护人基本不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以便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仅有10.3%的监护人与老师取得联系。

针对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几乎为空白。100%的留守儿童表示学校没有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机构,除此之外,老师的家访次数也少之又少,基本上为一年或几年1次,学校每学期开1——2次家长会,但不是针对留守儿童的。97.6%的留守儿童表示学校没有留守儿童心理疏导老师,也没有留守儿童花名册。

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

(一)家庭原因

1、亲情缺失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和心理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

家庭不仅是社会的基本单元还是子女的第一课堂,而父母则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人生下来面临的第一个环境便是家庭,家庭是每个人首次社会化的重要场所,血缘关系则注定了父母将要给子女上人生首堂课,将会塑造孩子的人生模型。17世纪英国诗人乔治·格尔贝说:“一个父亲胜于一百个教师。”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也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里。”这都充分强调了家长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而且家庭还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圈,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纽带具有深厚的自然生理因素,带有不可更改的血缘性和遗传性,子女的诞生既是生物意义上人的培育,又是社会意义上人的诞生,家庭的功能不仅是生儿育女,而且是人生的摇篮。所以,父母对子女的责任主要不是养育而是教育,特别是小学和初中年龄段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指导和家庭早期教育的支持,如果这个时期父母一方甚至双方缺席,都会在孩子的人格成长过程中形成某种障碍,影响他们以后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成员。父母外出打工后,家庭环境的改变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发育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多数留守儿童会出现害怕、焦虑等心理现象。缺少心理上的支撑,就会产生不安全感和对社会的不信任感,从而自卑而孤独,这种影响对那些年龄较小的留守儿童则更加明显和突出。如果这种情绪长期积累,对其心理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不仅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而且会导致留守儿童人格发展的不健全。

2、监管不力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又一重要问题。

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看,主要存在四种不同的监护类型: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辈监护和同辈或自我监护。由于我国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不高以及女性自身的生理特征等因素,父亲外出打工是当前留守儿童父母打工的主要模式。因此,农村留守儿童以母亲在家的单亲监护为主。由于许多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家务、农活负担过重,且由于在隔代监护的祖辈人中,其文化程度则更低的原因,造成了绝大部分留守儿童在校外的学习基本没有人辅导的现实,从而使留守儿童在教育上存在着严重监管不力的问题。

(二)社会原因

1、户籍桎梏而导致的学费昂贵和求学无门是造成留守儿童大量出现的重要

原因。

自上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围绕解决 “三农 ”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全国各地大力发展劳务产

业,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据专家分析,随同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有近 2000万。长期以来,我国的户籍制度一直扮演着维持社会稳定、平衡城乡发展、控制人口流动以及协调社会资源分配的角色。农民虽然可以 “自由 ”进入城市,但是户籍制度依然对农民的身份、就业、教育、生活水平等起到牵制作用。流动人口子女上学难问题即是受户籍制度及我国义务教育体制 ——“分级办学、分级管理 ”双重影响的结果。没有现居住地户籍或离开户籍所在地的适龄儿童,在现居住地无法得到同等的受教育机会;或者由于教育的产业化,向外来人口收取高昂的学费,导致大量的农民工子女无法在流入地的学校读书。从而导致他们中的大部分不得不又返回到生养他们的农村,成为留守儿童。

2、农村基层政府的不重视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又一根源。

受经费和思想认识的限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至今没有引起农村基层政府的足够重视。他们既没有设立专项资金,也没有指定专门负责人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从而使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和管理处于真空、自发状态。同时,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国家政策的倾斜,导致城市和农村的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和边远地区,不仅高中阶段的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而且基础教育的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留守儿童的基础教育则更是处于一种十分薄弱的状态。这一切都使留守儿童受教育权得不到应有的聚焦三农保障,辍学、失学、退学现象不断涌现。

(三)学校原因

学校是继家庭之后,未成年人活动的重要社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关,承担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任务。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活动。而可怕的是,目前,由于我国农村学校缺乏科学的育人理念,对留守儿童的全面教育效果甚微。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学校基本上没有对本校的留守儿童进行过专门统计。虽然学校也认为家长外出打工会对学生的学习及品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从未想到这是一个“问题”,更没有对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采取任何措施和方法。

无论是对教师的考核还是对学生的评价,农村学校都还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理念上。只注重基础知识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而缺乏法律常识、道德知识方面的教育;缺乏培养未成年人形成正确世界观的教育;缺乏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其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和安全教育。学校是以成绩的好坏来评定一个学生的好坏,甚至放松了对部分成绩较差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这些因素无疑都会促使留守儿童大面积失学和辍学。同时,由于个别教师素质较低,教育未成年人时不顾忌其心理承受能力,任意伤害其自尊心,甚至打骂学生,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此外,学校也很少召开家长会,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互动几乎没有。这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作为儿童社会化一个重要场所的学校,其教育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和填补。

(四)留守儿童自身原因

据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的年龄主要集中在 14岁以下,其中6-14岁的留守儿童占90%。这说明留守儿童的年龄普遍偏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缺乏法律、生理、安全方面的知识,再加上不能

很好地辨别是非好坏,交友不当,很容易被一些坏人引入歧途,从而导致严重问题的发生,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从发展的角度看,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早期社会化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不仅是个体生物性发育的阶段,更是他们心理的发育阶段。留守儿童正处于这一特殊时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价值观,其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面临着种种心理危机。由于长期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加上监护人的监管不力,导致情感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留守儿童心理和性格朝着非健康和非积极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大大高于其他的孩子。

七、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策略

(一)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宣传力度,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

目前,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还很不够,因此,应当通过开展各种活动的方式引起社会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的监控和研究机制,不断总结经验,并结合新出现的问题,加强合作与交流,开展联合研究,共同探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正确认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是要认识到教育是全民教育,农民工子女应享有受教育权利,而且是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二是要认识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正成千上万地递增,搞好农民工子女教育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这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

(二)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

目前,我国已制定了《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一系列有关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体系。但是,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对象的权益保护尚缺乏可操作性。留守儿童有权和其他儿童一样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健康发展权、受保护权以及参与权。农村未成年人的父母因为现实条件的制约和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方面给予的关注非常不够,对自身负有的职责还很不明确。为了更好地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还必须通过立法和政策的规定等方式来对留守儿童的权利进行保护,界定和明确社会、政府、学校和未成年人家长、未成年人委托监护人在监护和教育未成年人方面的职责,提高他们监护、教育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规范他们的教育和监护行为,以切实保护留守儿童生存、发展和享受教育的权利。

(三)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体系。

由于我国现行体制的影响,外出打工的父母不可能把孩子带到城里就读,只好选择将孩子留在家乡,委托可信赖的人监护。监护人的监护都存在着许多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还会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问题,政府理应负起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因此,要强化政府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监护体系,以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四)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由此开始了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转移。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人口流向城市,并由

此而产生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必须引起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长期以来,流动人口子女由于没有当地户籍,交纳不起高昂的学费,难以跟随父母到暂住地入学,只好留在原籍接受教育。这是绝大部分父母不愿意、却又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是要逐步弱化和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分离的各种制度。取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的限制,保障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政府应制定、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消除对农民工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歧视,使流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享有与城市人孩子平等的教育权利,真正做到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五)强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学校是留守儿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做为教育工作者具备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素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他们应发挥自身的优势,搞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教育,还应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因此,作为学校不仅有必要成立留守儿童管理和教育工作组,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的联系,以及时有效地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而且还应该对学习困难、行为和性格异常的孩子做好帮助引导工作,开展师生间、同学间结对的互帮互助话动。同时,应当切实减轻学业负担,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和内容,客观真实、公正公平的评价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努力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决不允许体罚学生,使每一个教师都能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让校园、教师、学生共同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教育生态环境,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陷。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话动,鼓励、吸收留守儿童参加课外集体活动或兴趣小组活动,使留守儿童在集体的大家庭中得到关心,感到温暖。

(六)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形成全方位的教育管理体系。

今日的中国,留守儿童现象不仅存在而且还会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趋势,农村基层组织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由村支部牵头,统筹乡村学校的老师、村妇代会主任、中小学退休教师以及青年志愿者等各方面的力量,大力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体系,将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列入专项议题之中。尽快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给予留守儿童 “一对一”的特别帮助与关怀,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 “人是环境的产物”,所以,农村的各级组织和社会各方面应当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和自我约束,加大整治农村社会环境的力度,优化育人环境,多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积极健康的精神食粮,让留守儿童在文明的农村环境中茁壮成长。

附一:调查问卷

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答题说明:选择题在选定的题号上打“√”号,填空题将结果填在题后的________内

第一部分 生活状况

一、 家庭生活状况:

1、家庭主要收入来源:

A农业 B经商 C外出打工 D其他

二、监护人情况:

1、监护类别:

A、父母直接监护 B、由爷爷奶奶监护

C、独立生活 D、其他

2、监护人文化程度:

A没上过学 B小学文化 C初中文化 D高中及以上

3、监护人主要责任:

A照顾日常生活 B督促辅导学习 C负责人身安全 D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被监护人的态度:

A关爱 B没办法推托 C冷淡 D其他

三、你的生活环境:

1、现居住卫生状况:

A比父母在家时好 B与父母在家时一样 C比父母在家时差

2、生理卫生知识指导:

A、有 B很少 C无

3、帮监护人干家务情况:

A常做 B偶然做一些 C不做

第二部分 心理状况

一、 性格:

A开朗 B内向 C任性 D暴躁 E柔弱 F其他

二、 情感沟通情况:

1、父亲的文化程度:

A没上过学 B小学文化 C初中文化 D高中及以上

2、母亲的文化程度:

A没上过学 B小学文化 C初中文化 D高中及以上

3、父亲在外务工时间:

A、1年以内 B、1-3年 C、3-5年 D、5年以上

4、母亲在外务工时间:

A、1年以内 B、1-3年 C、3-5年 D、5年以上

5、父母一般多长时间回来一次?

A一到三个月 B三个月至半年 C半年至一年 D一年以上

6、和外出父母联系方式:

A电话 B书信 C其他 ____________________

7、通常父母隔多久和你联系一次?

A一周以内 B 一周到一个月 C不固定 D不联系或很少联系

8、你多长时间没有见到父母了?

A一个月 B近半年 C一年多 D两年以上

10、你希望父母多久和你联系一次 ?

A每天 B一周以内 C一周到一个月 D无所谓

11、是否想念外出打工的父母?

A经常想念 B有时想念 C 不想或很少想

12、愿意父母出去打工吗?

A愿意 B 愿意,但希望常回家 C不愿意

13、你有心理话最想对谁说?

A父亲 B母亲 C临时监护人 D老师 E同学 F朋友

14、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吗?

A愿意 B 说一点 C不愿意

15、你最希望和谁住在一起?

A父母 B爷爷奶奶 C兄弟姐妹 D亲戚 E同学朋友

16、父母外出打工期间,你有没有受到过欺负或人身伤害?

A时常有 B有时有 C没有或很少有

17、被别人欺负或被伤害的原因是(没有受过伤害可以不填该题):

A父母不在,缺乏保护 B自己胆小怕事

C别人故意挑衅 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

18、你喜欢班集体吗?

A喜欢 B比较喜欢 C不喜欢

19、你内心有压力吗?

A比较大 B一般 C没有或很少

20、你喜欢交朋友吗?

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21、你喜欢与哪种人交往?

A爱和同学交往 B与不良青少年交往 C不爱交往

三、理想:你将来最想干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学习状况

一、 学习成绩

A 优 B良 C一般 D差

二、学习态度

1、你喜欢上学吗?

A喜欢 B一般 C 不喜欢

2、不喜欢上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母外出打工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影响?

A起好作用 B没有影响 C 起坏作用

4、起坏作用体现在(选C答案才填该题):

A缺少监督 B因思念父母精力分散 C其他

三、学习满意度

1、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

A满意 B比较满意 C不满意

2、对学习成绩不满意的原因是:

A成绩不理想 B可以更好 C不如别人或未达到父母的期望

四、学习上的困难及求助对象

1、你在学习方面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里有人辅导你学习吗?

A有,能全面辅导 B有,但是只能辅导一部分内容 C没有人

3、你对他(她)们的辅导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不满意

4、父母未外出打工时,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你最希望谁帮你解决?

A父母 B老师 C爷爷奶奶 D同学和朋友 E其他人

第四部分 教育状况

一、 家庭教育:

1、你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

A 1小时以内 B1到 2小时 C 2小时以上

2、有人监管你看电视吗?

A有人管 B有时有人管 C没有

3、家里有人督促你的学习吗?

A有 B没有

4、监护人监管孩子学习情况:

A要求严格 B有时过问 C基本不管

5、监护人对孩子迟到、旷课甚至逃学所持态度:

A坚决反对 B放任自流 C包容支持

6、监护人参加学校家长会情况:

A积极参加 B有时参加 C不参加

7、监护人主动与老师联系情况:

A经常联系 B有时联系 C不联系

8、学校有没有举办过家庭教育知识培训?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9、监护人是否愿意参加家庭教育知识培训?

A愿意 B无所谓 C不愿意

10、除学习外,你还有哪些困难和问题希望得到谁帮助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的不良道德行为习惯主要有:

A 经常有课堂违纪行为 B有抽烟等不良行为 C很少参加集体活动

D 经常撒谎欺骗老师和监护人 E其它不良行为_________________

12、你的不良生活行为习惯主要是:

A懒散 B不讲卫生 C爱讲脏话 D小偷小摸 E早恋 F其他

二、学校教育

1、学校是否有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机构?

A有 B没有

2、老师做家访的情况:

A随时有 B至少一学期1次 C一年或几年1次 D没有 3、学校开家长会的情况:

A每学期1—2次 B每年1次 C不清楚

4、学校有没有留守儿童心理疏导老师

A有 B没有

5、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对策有_________________

是否有留守儿童花名册: A有 B没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