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爱弥儿论教育》

《爱弥儿论教育》读书笔

《爱弥儿,或论教育》,系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1712—1778)的重要著作。此书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此书出版时,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

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

继十六、十七世纪荷兰和英国相继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十八世纪的西欧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封建社会行将崩溃,更为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的时期。这种情况在法国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时,法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这句骄横的名言,就反映了这种专权状

况。封建贵族和僧侣们凭借封建王权和神权对第三等级施加沉重的压迫,使整个第三等级其中包括资产阶级完全处于政治上无权的地位。在经济上,封建贵族和僧侣们拥有大量的土地,控制着财政税收大权,残酷剥削和掠夺第三等级,特别是广大工农劳苦大众。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日益扩大,使它再也不能容忍那种无权状况了。反对封建

压迫,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成了第三等级的共同要求。卢梭和其他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正是反映了这一要求。《爱弥儿》一书则是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本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在

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

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可贵的启示。但是应该指出,这种分期以及把体育、智育和德育

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这本书分上、下册近900页的文字加上个人读书比较慢的习惯所以一直在慢读的状态。近期由于比较闲,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读完之后,发现这本书其实和之前想象的不一样。所谓的“爱弥尔”只是卢梭为了阐述自己的理念所假想的一个教育对象。并不是自己原先所想的是一本叙事性的教育专著,即使其中涉及

到“爱弥尔”的许多事例,自然也是卢梭假想的,而并非教育事实。

读完《爱弥尔》之后,最大的感觉是发现原来所有的教育思想早在17世纪的这本书里都有过阐述了。我不敢保证是不是所有的教育思想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但是我敢肯定地说是它所包含的教育思想是极其丰富的。举个例子来说,在我国80年代兴起的,甚至我们现在还在讨论和探

索的民主教育思想,在《爱弥尔》这本书里就有了阐述。我们可以试想的是,17世纪的卢梭能提出这样的教育思想,就可见这本书是一个超前的、影响时代的一本好书。书中提到最多是自然教育,其思想也可说是有其独到之处。但毕竟这是一本17世纪的书,在现在的观念看来,还是有一些局限的,比如其中对于许多洛克的《教育漫话》的评价,个人就不是太赞同。总得来

说吧,《爱弥尔》是一本好书,但是不好读。

 

第二篇:《爱弥儿》读后感

书名:经典超译本?爱弥儿

作者:[法]卢梭

编译:张小意

排版:心弦

美编:木木

ISBN:9787549523764

本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有限公司授权北京掌中浩阅科技有限公司全球范围内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简介:《爱弥儿》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本书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

摘抄:

? 78节 原文:撒谎不是孩子的天性,是顺从的义务迫使他们必须撒谎,既然顺从是件令人讨厌的事情,孩子们自然能不顺从就不顺从。

? 70节 原文:所以,明智的人花时间观察自然的状态,在你对他讲话之前,就要好好观察你的学生,先让他性格的萌芽自由自在的表现,不要

去束缚他,仔细地看看他真实的模样。

? 67节 原文:因此,早期教育是消极的,不在于教育孩子真理或者美德,而是让他的心灵免于恶行和错误的精神污染。

? 14节 原文:纵然他并非死于你的过度保护,过度保护也是错误的。 ? 12节 原文:我们研究的真正的目的是人与环境。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真正的教育并不在于戒条,而在于实践。

? 10节 原文:我们经历的人生,一面奋斗一面犹豫,乃至生命结束,还没有找到平静,对自己对他人都不能有所作用。

? 7节 原文:好的社会制度是这样的:知道如何才能最好地改变人的自然天性,让集体消融个体,这样的人便不会把自己视为个人,只把自己视

为整体的部分,只对公民生活才有意识。

? 5节 原文:教育,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物。

? 2节 原文:最有智慧的作家总是致力于成年人应该知道什么,却从来不

问孩子们有能力学什么。

? 版权信息 原文:人生的态度是由自己决定的。——卢梭

最近这段时间,我读完了《爱弥儿》这本书,有些微感受想要和大家分享。我对书中的很多观点都感兴趣,如书中的第78小节谈到:“撒谎不是孩子的天性,是顺从的义务迫使他们必须撒谎,既然顺从是件令人讨厌的事情,孩子们自然能不顺从就不顺从。”我想很多小孩子都有向父母撒谎的经历,通常我们只是教育孩子撒谎是不对的,而忽视了其本质问题:孩子为什么要撒谎?如果能够让孩子顺其天性,不要有那么多的“必须怎样”和惩罚责备,是不是孩子也会像对待他的小伙伴一样,把一切事情都告诉你呢?

书中在谈到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时,有一段让我感触颇深的话,现提出来与大家分享:“所以,明智的人花时间观察自然的状态,在你对他讲话之前,就要好好观察你的学生,先让他性格的萌芽自由自在的表现,不要去束缚他,仔细地看看他真实的模样。”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教师在与学生讲话前,不应该去告诉他他要怎样做是对,怎样做是错,我们只是一个观察者,只有让孩子自己表现出来,我们才能知道孩子最真实的模样。在听了大三的学姐的实习报告后,我留心到华德福的教育方式中就有这个观点的影子,华德福的老师遇见孩子争抢不会立即去阻止,她们每天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观察孩子的言行,充分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真正的教育并不在于戒条,而在于实践。”他认为孩子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必然会明白一定的道理,这时再教他即可,孩子在12岁之前,可以不用去学习,要让他到自然中去实践,去感受,而不是把他束缚在各种各样的戒条之中。在他有了相应的理解能力后,再让他去学习相应的知识,这样做的效果可能比在他还没有相应的理解能

力时强行灌输给他的效果要好得多。

卢梭还对教育者们说了这样一段对于我们来说无论放在何时都不会过时的话:“对于孩子,我们一无所知,正是由于观念错误,我们愈是前进,于是歧途。最有智慧的作家总是致力于成年人应该知道什么,却从不问孩子有能力学什么。我们总是在孩子身上找大人,却从不想想他在变成大人之前只是个孩子。从现在开始,仔细的研究你们的学生吧,既然对他们的不了解是如此的昭然若揭。”对于孩子,我们究竟了解多少?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还现在的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爱弥儿》在我眼中可以说是一本堪称伟大的教育著作,里面的很多观点都显现着深刻的哲理和卢梭对孩子的爱,即使是放到如今的21世纪也仍然发人深省,对于以后要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我来说更是珍贵,但我也并不完全认同他书中的所有观点,卢梭致力于放任孩子的天性,把孩子培养成自然人的做法我并不完全认同。我认为培养孩子因立足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并不是一个美丽的乌托邦,现实是,我们的教育不仅要保留孩子的天性,还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孩子们隐藏的,大人们不知道的,都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探索,探讨教育问题跟追求真理一样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需要我们有热情、信心、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我不知道自己能做到哪一步,但我愿意用尽全力去付出。

学前教育2014级4班 刘智

20xx年12月9日 星期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