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调研报告(定)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调研报告

20xx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新生代农民工”是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进入劳动年龄后在城市务工的青年农民,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据统计,目前外出务工的农民约2.3亿,新生代农民工大约1亿多人。随着第一代农民工的逐渐老去,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新时期农民工的主力军,他们在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出现了精神生活空虚、利益诉求无门、成长发展路径狭窄、价值导向多元化、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受影响、空巢老人生产生活困难等重大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引导和服务新生代农民工积极融入社会和认同社会,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已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万源市16万余农民工中,常年外出务工14.9万人,新生代农民工占有比例大,约9万人,职业流动频繁,就业状况较差,大多数无固定收入来源,常期处于无业、待业或打临时工状态。鉴于此,万源团市委专门成立调研小组,通过制定调查问卷,深入基层走访,建立万源籍外出务工青年QQ群等方式,对万源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召开了以“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为主题的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座谈会,收集了部分人

- 1 -

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目前,共发放调查问卷2500份,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762份,其中,网上调查问卷632份。现就相关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现状分析

1. 整体素质不高,法制意识淡薄。据调查显示,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和初中的870人,高中的622人,大专以上的270人,分别占总数的49.4%、35.3%、15.3%,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比第一代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这只是相对于教育极其贫乏的上一代农民工而言的,事实上,新生代农民工所受的教育仍然十分欠缺,初中及以下学历比重大,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导致他们整体素质不高,多聚集在第二、三产业就业。新生代农民工进城之前生长在环境相对封闭、法制观念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生活经历简单,接触法律的机会很少。虽然他们都或多或少接受过教育,但大都教育程度不高,只受过小学教育或初中教育,且一般只涉及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几乎是空白,法制意识、维权意识的形成更是无从谈起。新生代农民工童年大多数属于留守学生,成长中缺乏必要的管教,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差。调查显示,与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为1348人,占总数的76.5%;加入共青团组织490人,加入党组织224人,单位有组织但没有加入的581人,所在单位没有党(团)组织467人,分别占总数的27.8%、12.7%、33%、26.5%。

2. 整体收入较低,就业状况较差。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中面临最主要的困难是缺乏职业技能,从而导致其就业状况较

- 2 -

差,流动性强。社会福利不均衡、保障体系不健全等政策缺陷是造成新生代民工就业不稳定的制度原因。同工不同酬、本地和外地工人待遇相差大、优先使用本地工人等具有保护性的一些地方政策造成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权利事实上的不平等;一些企业在使用新生代农民工时存在着有法不依、劳动合同执行不规范、社会保障水平偏低、职业安全隐患较多、人文关怀不到位等现象;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资源禀赋条件也造成了就业不稳定状态。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每年在外工作半年以下有959人,半年至一年有803人,个人月平均收入在2500-4000元110人、1500-2500元224人、800-1500元758人、800元以下的670人,分别占总数的6.3%、12.7%、43%、38%;现在所从事的工作由熟人介绍、自己寻找、家乡政府部门统一组织介绍的比例分别占总数的44.3%、30.4%、25.3%,前两者所占比例均比后者高;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有335人、医疗保险有1271人、失业保险有201人、工伤保险有245人,其他商业保险有22人,生育保险却没有一个人参加,还有112人没有参加任何保险,总体看,他们的社会保险接续情况较差,对于所在单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知情度不高。

3. 学习培训机会少,职业梦想难实现。职业选择迷茫、职业技能欠缺、职业发展空间小、学习培训的需求难以有效实现,家有留守老人和小孩,是阻碍其实现职业梦想不可忽视的因素,对精神、情感的强烈需求不能很好地满足,是困扰他们的首要心理问题。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在输出地接

- 3 -

受各方面劳务技能培训较窄,现有的公益性劳务培训远不能满足务工青年的职业技能需求,存在参训人员少、课程设计单

一、培训缺乏针对性、与农民工的就业实践和个人兴趣相脱节等问题;另一方面,外出新生代农民工在输入地接受的技能培训学习更加欠缺,绝大部分属于“普工”。通过分析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文化知识的比例并不高,调查显示,利用业余时间读书看报仅有245人,看电视、上网有958人,参加体育、文体娱乐活动245人,睡觉314人,分别占总数的13.9%、54.4%、13.9%、17.8%;没有参加过相应的工作培训1226人,没有取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1226人,均占总数的69.6%,希望能够得到相关机构组织技能培训的1672人,所占比例高达94.9%。

4. 困扰生活问题多,深感肩上压力大。社会保障水平偏低、留守子女教育、婚恋问题、父母赡养、缺乏实用技术和今后的养老成了大家最困扰的问题。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大都在城市处于“边缘化”地带,社会地位较低,社会歧视现象仍然存在,造成不同程度的精神和心理压力,有的甚至由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据调查显示,有1538人认为压力最大是现在收入不高,占总数的87.3%,物价突飞猛涨,而工资待遇却仍未见涨。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有了孩子,自己却常年在外务工,子女长期留守成了新生代农民工最大的牵挂,也有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为了陪伴孩子,选择了在家乡找工作而放弃外出务工计划。调查还显示,将孩子寄养在亲戚或长辈身边的有1087人,让孩子跟随自己

- 4 -

外出务工的有403人,分别占总数的61.7%、22.9%。

5. 过于注重享乐,消费观念更开放。新生代农民工因为年轻所以喜欢追求时尚,消费观念比父辈更加开放,也更加注重享乐。不过,新生代农民工在接受城市消费观念,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他们的工资收入却没有随之增长,加上攀比心理作祟和理财能力上的不足,他们常常入不敷出,经济上陷入困境。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春节回家不但不买礼物孝敬父母长辈,反倒还需要父母长辈寄去路费才能回家过春节;甚至还有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担心回家开支太大,宁愿谎称春节加班,也不选择回家和父母、孩子、亲朋好友团聚。调查显示,收入除消费外,803人没有储蓄,625人有很少储蓄,312人有一定储蓄,有很多储蓄的仅22人,且有1004人将储蓄用于吃饭和住宿,357人选择寄钱回老家,401人把钱花在手机和上网等方面。

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对策

近几年,国家在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查处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促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等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市作为川东北部的劳务输出大市,近年来,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技能培训等方面也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但改革涉及到诸多方面,从政策的实施效应看,政策的成熟和完善需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完成。

1. 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质。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

- 5 -

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当前,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培训机制,全面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管理体系,加强培训资金监管,使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逐步规范化、经常化。二是要拓宽培训渠道,提高培训质量。加强阳光工程培训、扶贫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拓宽参训面,提升参训率。要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求,按照不同的就业意向和需要,分批次或类别提供实用的职业培训机会,从“一锅炒”走向专业化,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不断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使他们适应城市生活,能从接受就业教育逐步走向创业教育。三是要加大资金投入,足额保障农民工培训补贴资金,改善劳动力技能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提供能不断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有效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需求的设施设备,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促进他们从“普工”向“技工”的职业转变。四是要创新培训方式。一要开展错时培训,针对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时间在外务工,经常处于是回家参训还是留城务工挣钱的两难境地、很难实现全员培训目标的现状,充分利用春节等节假日,新生代农民工返乡时期组织集中培训。二要开展送训下乡,建立完善流动培训机制,组织培训机构工作人员按照参训人员实际需求设计灵活、简便、实用的培训课程,深入基层为农民工传授技能知识,促进他们稳定就业。

2. 提供法律援助,充分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合法权益。一是要建立有效的法律援助体系。在各乡镇依托司法所、派出所、调解中心,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联系点,开通农民工维

- 6 -

权专线,及时介入农民工侵权案件,为农民提供免费法律援助。二是要加大法律知识宣传,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意识。结合新生代农民工接受信息快、有手机、爱上网、热爱公益娱乐活动等特点,积极拓宽法律宣传途径,举办广场咨询、发放援助资料,在网络媒介上开辟专栏、投放公益广告,在交通要道设置大型广告牌,教会新生代农民工一些必备的法律知识和务工常识,使其增强法制观念,学会利用法律、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切实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参保率,推动社会保险政策法规的落实。三是要注重人文关怀,强化心理疏导。要畅通诉求渠道,认真倾听、反映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利益诉求,要给予新生代农民工更多的人文关怀,调适其负面情绪,帮助树立和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形象,在全社会倡导文明、包容、健康的新风尚。企业要在新生代农民工中积极组建党、团、工会组织,通过组织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教育,有关部门要大力举荐新生代农民工中的优秀代表进入当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列。

3. 实施“三关”工程,完全确保新生代农民工安心务工。全面深化和实施以“关心新生代农民工,使其安心务工;关爱留守儿童,使其健康成长;关怀空巢老人,使其安度晚年”为主要内容的“三关”工程,采取区域联动、部门协作的措施,积极搭建平台,优化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环境;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学生活动,整合社会资源,发挥部门力量,不断壮大“爱心妈妈”、青年志愿者、“五老”志愿者等关爱留守学生队伍,

- 7 -

广泛建立留守学生之家;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和农民工子女结对帮扶活动,加强青少年维权服务工作,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为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提供法制保障;要从改善医疗条件、提供社会保障、满足精神需求等方面,多方位开展工作,不断优化空巢老人生活环境;动员全社会力量,努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形成关心新生代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关怀空巢老人的良好风尚,实现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有提高、输出有组织、维权有保障;留守儿童心理有依赖、学业有进步、成长有关注;空巢老人寂寞有排遣、生病能求助、困难能化解。

4. 整合社会资源,切实加大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就业扶持力度。一是要大力实施“回引”工程。在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外出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要把实施“回引”工程与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民创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结合。二是要大力提供创业扶持。积极创造条件,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创业信贷扶持,免费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实现岗位信息与人力资源信息对接、企业用工与劳动保障部门兑现优惠政策对接。要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办事程序,开辟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绿色通道。三是要积极搭建创业平台。乡镇要依托本地企业和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吸引更多新生代农民工到小城镇定居兴业,促进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良性互动。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立足本职工作,充分整合社

- 8 -

会资源,及时发布本地就业信息,加强创业引导和就业服务,特别是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进驻万源投资兴业的各大企业要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在家乡创业就业。

- 9 -

 

第二篇: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寒假调研报告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寒假调研报告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专业班级:2010级汉语言文学(师范)6班 姓名:魏艳

【摘要】“二代农民工”又称“新生代农民工”, 他们与以往的劳动力有所不同,受教育文化程度比较高,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城打工,对农业、农村、农民等并不熟悉。同时,他们又渴望融入城市,享受现代城市的文明。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何去何从,已经成了一个非常重要和敏感的社会问题。关注他们的社会归属问题,建构一种合理制度并采取适当对策使他们顺利实现城市化和非农化的转移,既关系到社会公平与正义,也关系到未来中国城市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虽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注定会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过程,但我们应不断努力,及早调整相关政策,及早化解其中可能出现的矛盾。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问题 关注 未来

目前在社会上,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城市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很多农民不得不去城市打工,出现了很有中国特色的一幕:农民工。随着时代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和我国“人口红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出生在农村,却在城市长大,如何融入社会、融入城市,成为政府官员和广大学者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新一代的农民工,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希望改变自己的困境,追求幸福的生活。很多农民工在城市里居住,于“富二代”、“官二代”相比,他们没有富裕的生活、显赫的家世,从出生就生活困顿,是城市的最低阶层。经过我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所存在的问题和希望以及政府应该为农民工采取的措施。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

1、新生代农民工的“新”

与老一代农民工比较,新生代农民工存在很大的不同。一是他们具有的文化素质较高。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大多数是在读完高中后,更或者在读完初中后,选择外出打工。相对于老一代的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来说,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二是新一代的农民工是对家乡的认同度弱。大多数的新生代农民工外出打工是因为对家乡的发展条件不满意,外出去寻找更好的发展前途。家乡的落后让他们对家乡的认同度弱。三是对社会满意度较低。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当他们怀着美好的梦想来到大城市里,但是社会给他们的是艰苦的磨砺,现实并不是那么的如愿。渐渐的当初的美好愿望在渐渐模糊,渐渐的对这个社会也不再是那么满意。还有维权意识增强、生活时尚化等特点。李后强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充满着自我矛盾的特殊人群,即介于农村人与城市人之间,既难融入城市也难回到农村。这些是新生代农民工的不同,也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新”。

2、新生代农民工目前存在的问题

(1)心理情绪问题。

①自卑心理和悲观情绪。农民工由于没有城市户口,在就业、生活、医疗、教育

等许多方面与城里人隔着一条人为的然而却是难以逾越的鸿沟。这种身份差别而导致的不平等很容易使农民工产生自卑心理。

②失衡心理和焦虑情绪。城乡居民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上的巨大反差,使得农民工在心理上有一种政府的疏离感,感到自己过多地承受了改革的代价,是改革中的吃亏受损者,容易产生失衡心理和对政府、社会的失望、埋怨情绪。

③孤独心理和受挫情绪。很多农民工只身一人外出务工,缺少家庭温暖。加之他们务工的一些私营企业劳动条件差,劳动强度大,业余文化生活贫乏,这种孤独寂寞使不少农民工形成封闭的心理,缺乏人际交往,对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不利。 ④压抑心理和怨恨情绪。农民工的过客心理使得他们对城市缺少归属感和责任感。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农民工经常受到个别城市居民的不公正对待。直接伤害了农民工的自尊心,从而容易产生农民工与城里人的对立怨恨情绪。

⑤被剥夺心理和抵触情绪。分配问题上的不公平容易使农民工产生强烈的被剥夺感,这种心理的长期潜伏和蔓延,必然引发对现实社会的严重不满,并在个别人身上发展为反社会心理。

(2)对城市的适应问题

农民工融入城市,不仅是地理空间上由农村向城市的迁移,更重要的是他们逐渐适应城市生活、从心理上认同城市的过程。主要表现为生活空间的扩大,交往范围的拓展。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社会价值观念的适应要高于对城市规则的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的未来愿望倾向于融入城市,成为“新城市人” 很多青年农民工的愿景参照系已经由农村劳动者向城市同龄劳动者转变,由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向拿自己的现在与他人的现在比转变,由个体纵向比较转向群体横向比较转变。

(3)就业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后,不会仅局限于在建筑工地、低端工作岗位谋生,这部分人还将迫切需要逐步提高劳动报酬,以真正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保证。但从客观情形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学历、技能的影响和制约,尚未完全具备和土生土长的城市人平等竞争高端岗位的能力。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和知识方面的培训,在就业机制上向较弱势群体倾斜。

(4)社会保障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社会保障缺失的问题。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大方面来说,农民工都没有得到应有完善的保障,社会保障问题也会使农民工危机意识加重,从而影响农民工心理,导致一系列随之而生的社会问题。

3、新生代农民工的要求和希望

(1)新生代青年农民工渴望学习,发展意愿强烈;农民工最迫切需要了解的知识主要是专业技能知识,法律知识,文化知识。他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作用,希望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2)在城市适应的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既要接受现代文明的观念,又要了解城市的各种规则,他们对前者的接受要高于对后者的了解。

(3)维护打工者的群体利益和尊严,追求体面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方式。这在新生代农民工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4)他们对收入的期望比较高,希望能够有足够的钱维持家用,他们自己省吃俭用,把大部分收入寄回家用或者储蓄;

(5)对子女有很高的期望,全力投入子女教育。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很高,并且教育问题是最大的问题,由于自己的学历的限制,导致收入限制。

(6)生活方式的选择,向往城市生活。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利益诉求 :保险,福

利,医疗,教育。

二、破除困境,为农民工构建和谐发展的路径选择

在意愿上,新生代农民工倾问于城市生估,一些人希望在城市定居。因为他们对长时间工作生活所在的城市具有感情,为城市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适应了城市的环境以及生活的方式和习惯,对城市产生了很强的归属感。这是他们对于城市文明的认可。也有少数人选择“差不多”的时候回家生活,这首先是考虑到了城市里高昂的生活费用。城市人口的增加,尤其是农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是一定的必然。城市化的加快、交通、经济联系的加强,会有更多的农村人口迁移,融入到城市生活。为此,政府努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是一项大事,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希望政府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城市管理者应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尽量为农民工提供与当地人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最重要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继续完善农民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层次,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提高农民工参保率。除养老保险等外,要格外重视失业保险,以帮助职业不稳定的农民工度过困难期。继续提高农民工的保障水平,争取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符合农村经济、社会特点的多种形式的农民工保障制度。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全部纳人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关心关爱农民工群体,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救助机制,各地政府应逐步降低农民工入户门槛,争取尽早取消户籍的城乡划分这种不公平的等级划分,让社会更和谐、更阳光。

2、为新生代农民工制定相应的住房政策

要为农民工获得城镇住房制定相应的政策。新生代农民工要想摆脱流离颠沛的状态,“居者有其屋”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客观地说,在户籍制度未取消的前提下,任何城市的住房政策制定者都不敢也不愿首先将农民工纳入自己的保障住房范围,若农民工可购买经济适用房,将吸引过多农民工直至城市不堪重负。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为农民工提供廉租房,为新生代农民工修建宿舍或单身公寓。长远看,应综合考虑集体农村土地制下农民入城后土地权益的变现问题,即将农民工作为集体一员“共同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其个人的财产性收入,变为购买城市住房的“第一桶金”。

2、保障农民工的权益

① 建立公平合理的农民工报酬、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机制。尽量为新生代

农民工提供免费或低学费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帮助其掌握更多更好的谋生技能。加强培训,全面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整体素质。稳定就业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需求,促进就业的关键是提高其就业能力,而素质和技能培训是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重要一环。

② 制定、完善保护农民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农民工权益的维护涉及面广、

难度大,必须有法可依,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要坚决消除对农民工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性政策,补充和完善保护其“国民待遇”和合法权益的条款,同时,要尽快出台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法规。针对农民工目前依法维权能力较弱的情况,要动员各有关方面,开展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帮助他们维护合法权益。

3、大力提高农民工的社会政治地 位,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

加大对农民工的舆论宣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农民工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

农民工所作的重大贡献,引导用工单位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进一步营造关心、尊重和爱护农民工的良好社会氛围。畅通农民工利益诉求渠道,保障农民工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民主政治权利。贯彻落实修改 后的《选举法》有关城乡居民选举“同票同权”的规定,制定相关措施切实保障农民工的选举权。逐步提高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各级党代会、人大和工会代表大会及企业职代会中的比例,增加其参政议政、权益表达、参与决策管理的渠道和机会。注重在优秀农民工中发展党员,逐年增加新生代农民工在劳 动模范、高级技工技师以及有其他突出贡献者中的比例。

积极组织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和培训工作,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加强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注意加强青年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服务,加大对他们心 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开展社会关怀活动,帮助他们搞好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耐挫能力,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恋爱婚姻问题,为他们组织开展交友联谊活动,为解决婚姻问题创造条件。

三、调研总结

所谓新生代农民工也就是现时的流动新力军,以蚁簇形式话跃于城市各行各业。其中大部分人从事加工服务业。在各地,习惯将非本地户籍的流动打工簇统称为农民工。农工民和其它一个流动人群官员有一个明显的区别,无论流动到那官员都是当地的主人。无法切身感受到农民工这个弱势群体的辛酸。而农民工则被边缘化。新生代农民工多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代进城务工人员的后代。也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人口。也就是过去的留守儿童或者流动儿童中的大部分长大后的新一代。80后出生的农民工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分界线。他们走的还是父辈的路子——进城寻梦。随着时代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和我国“人口红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出生在农村,却在城市长大,如何融入社会、融入城市,成为政府官员和广大学者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产物,是与农民工现象相伴生并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没有彻底打破之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与传统农民工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一些共同的基本社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又称“农二代”,他们没有“富二代”、“官二代”那么多可以仰仗或继承的资源,因而对社会公平和平等竞争的渴望格外强烈,权利意识也比父辈明显要强很多。社会转型期以及城乡二元体制的打破,让“农二代”得以走出土地和大山。但“农二代”的生活质量不是拥有几件名牌、有一套城市住房就能改变,他们需要在就业、择偶、交友、求学等权利生活层面,拥有和城市人同样的机会。如果只是把他们定位于农民工的后代、城市基础建设力量的接棒者,则注定他们还将延续父辈的命运轨迹,更强化社会固有的出身论和血统说等不良观念。

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建构一种合理制度并采取适当对策使他们顺利实

现城市化和非农化的转移,既关系到社会公平与正义,也关系到未来中国城市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虽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注定会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过程,但我们应不断努力,及早调整相关政策,及早化解其中可能出现的矛盾。

党和政府对农民工问题始终高度重视,近年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农民工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我国进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阶段,随着农民工群体内部出现明显的结构性变化——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 主体并必将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该群体具有一些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新特征、新诉求和新问题,这些诉求和问题的积累已经开始显露出对我国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民工家庭幸福及其个人发展的负面影响。这就使有针对性地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成为国家发展中事关大局的紧迫问题。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性、城镇化的过程性、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社会利益结构的凝固性,使得农民工问题十分复杂。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既涉及农民工的共性问题,又有其群体特殊性。问题的解决既要着眼全局和长远,着力完善制度和体制、机制,大力提高已有政 策、措施的效力和效率,促进问题的根本解决;又要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出发,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为目标,以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最关键的环节——就业培训、住房、社会保障和公 共服务为重点,以素质门槛、学历门槛、技能门槛、人力资本积累门槛、社会保险缴纳门槛和稳定居住门槛等为主要标准扩大户籍改革的口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力争尽快取得新进展。

新生代民工身上富有很多时代的气息,这些气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他们身上也带有一些时代的陋习,约束他们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新生代民工,而新生代民工的发展又要社会来提供保障,两者相互相乘。所以,除了社会要改变对新生代民工的看法和待遇之外,新生代民工的崛起还有赖自身知识的增加,中国的崛起靠的还是知识。在学好技术和本领的同时,新生代民工还应抓住工作中的机遇和挑战,适时的表现自己的能力,搞好与周边的人的关系,抓住机会往上发展。与此同时,对自己严格要求,要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分步突破也是很重要的。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协调社会与新生代民工的关系,新生代民工必定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他们的辉煌足迹。

【参考文献】

1、人民网

2、华西都市报(成都)

3、

4、吴漾,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东岳论丛》20xx年第8期

5、《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分析与进程测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