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生代农民工专项调查报告

湖南新生代农民工专项调查报告

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为了解当前湖南新生代农民工状况,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通过电话访问方式,随机抽取了分布在37个县(市、区)的832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涵盖外出经历、当前就业状况、在外收支和生活情况、城市融入和打算等四个方面。本次调查得到有效调查问卷709份,问卷有效率为85.2%。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湖南省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庞大,收入、消费水平较高,对未来有明确定位,但同时面临着融入城市难题多等多方面的困境。由于他们处在人生关键阶段,导致他们对精神方面的需求比传统农民工更为强烈。

一、基本情况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19xx年以后的农民工。从调查数据分析,当前湖南新生代农民工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数量庞大

当前湖南外出农民工中,有60.8%的农民工年龄在为16-30岁之间。据此推算,当前湖南的新生代农民工数量约为600多万人。如此大的数量,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主力军。

(二)初次从业年龄较低

据调查,湖南新生代农民工的初次外出从业平均年龄为18.7岁。其中80后初次外出平均年龄为19岁,90后初次外出平均年龄为17岁;5.9%的新生代农民工初次外出从业时未满16岁,71.1%的初次外出从业年龄在16岁-20岁之间,23%的初次外出从业时年龄在21-30岁之间。初次从业年龄较低,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上是初高中一毕业就进入城市务工,他们的价值观念还不成熟,需要进行合理引导。

(三)性别比例失调,未婚者居多

湖南新生代农民工男女性别比例为1.5:1,其中22岁以下的为1.01:1, 22岁以上的为2.03:1。与此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中未婚者占74%,其中未婚男女比例为1.61:1,25-30岁之间的未婚男女比例更是高达5.13:1。据分析,主要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在到达婚育年龄之后,出于现实考虑选择回乡结婚生子。

男女比例失调和大量未婚者的存在,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外出务工期间不但面临着工作压力,还要面临着从恋爱、结婚到生子等一系列人生问题。

(四)高消费与高收入并存

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人均月收入1907元,比农民工的整体收入水平高了488.6元,高出34.4%;平均每人每月结余950元。

高收入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有能力支撑起较高的消费水平。新生代农民工月均食品支出374.3元,占月均总支出的43.1%,通讯、文化娱乐支出226.2元,占总支出的26.1%。与此同时,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储蓄观念有了很大变化。据调查,55.1%的新生代农民工每月结余不高于月工资的50%,有9.4%的新生代农民工每月结余不高于月工资的20%,还有3.9%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结余。

二、基本特点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间因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而产生的特殊群体。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农民工处于同样的社会环境,面临着共同的社会问题,但由于成长环境、社会阅历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应对方式。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区别。从调查结果看,湖南新生代农民工主要表现出双重性、流动性、发展性三大特点。

(一)双重性

新生代农民工仍然同时兼有工人与农民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身在城市,以务工为生,大多数人已基本脱离了农村和农业生产。调查中, 18.6%的新生代农民工半年回老家一次, 56.1%的一年回家一次,还有4.5%的隔几年才回家一次。在农业技能上,43.9%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没有农业技能, 18.3%的从未干过农活,对农业劳动技能知识一点不懂。

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又难以割裂与农村的联系,制度身份仍是农民,心理上也难以完全真正融入到城市中。在调查中,有69.3%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老家还有名下的承包责任田,另有14.7%的不清楚自己名下是否有责任田,只有16%的表示自己在农村已没有责任田。在自我认知上,67.8%的新生代农民工觉得自己是农民,只有21.4%的新生代农民工觉得自己是城里人。

(二)流动性

由于难以真正在城市定居,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性很强。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自外出从业以来,平均每人变换外出从业地点2.2次,平均每人每年更换外出从业地点0.42次。

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性强有两个原因:一是工作不稳定。自外出从业以来,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每人更换工作2.7次,平均每人每年更换工作0.51次。据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更换工作与更换外出地点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19,相关性比较显著。二是家人没有在一起生活。配偶与未成年子女不在身边,也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生活上难以安定,流动性较强。在已婚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有34.4%的配偶不在身边;在有未成年子女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有69.2%的农民工的子女留守在老家。

(三)发展性

新生代农民工处在时代变革和社会进步的转型期,物质生活的丰富使得他们的需求层次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发展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不安于现状,期望值较高。在调查中,有52.8%的新生代

农民工表示工作压力很大,48.9%的人对当前的收入水平不满意,有34.8%的人对当前的生活状况不满意。

为了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对未来的计划也比较明确。在调查中,在被问及近期目标时,有22% 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能掌握专业技术有一技傍身,31.5%的希望能够自主创业当老板,25.5%的希望能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只有21%的新生代农民工对未来没有具体规划。

三、主要问题

作为农民工的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既与传统农民工有很多的共性,又具有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新特点。他们比传统农民工更渴望融入城市,然而由于种种现实因素难度很大。据调查,有5.5%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坚决不回农村,有35.5%的表示会尽量留在城市,24.3%的表示挣够钱就回农村,11.6%的表示一定会回农村,还有23.1%的新生代农民工暂时没有计划。

据调查,当前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工资收入低

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收入较高,但是比起在城市定居所需要的成本来说,还是远远不够。调查中,有66%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阻碍他们在城市定居的最大障碍就是收入太低。

新生代农民工收入低的最主要原因是职业技能水平低。他们一出校门就进工厂,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之后,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使得他们难以有效接受专业学习培训。在上述因素下,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目标、就业单位频繁变换,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又不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企业用工的稳定。在调查中,有33.4%的新生代农民工最希望政府能够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二)社会保障缺位

当前,城市的主要公共服务对象是具有城市户口的传统市民,对于新生农民工而言,他们虽然生活在城市,工作在城市,但由于不具有城市户籍身份,无法真正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公共需求难以满足。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住房、教育、医疗等难题已成为难以逾越的高山。以医疗为例,面对着高昂的医疗费用,只有11.1%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自己生病了会去正规医院看病,其余的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是选择去药店买点药吃或是去小诊所,还有少部分人选择不作处理或只是休息几天。

(三)社会融合度低

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在城市生活,但是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基本处于城市社会底层,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圈子十分狭窄,难以真正融入城市。在有关业余时间安排的问题上,只有14.1%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会和城里朋友一起娱乐,有8.6%的选择自娱自乐,有17.3%的选择和家人一起娱乐,有54.6%的选择和老乡及其他农民工一起娱乐,还有5.4%的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与此同时,婚恋问题和家庭问题已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状况。未婚者难找对象,已婚者又经常与家人分居,心理状况堪忧,再加上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的不足,以及社会人文关怀的

欠缺,情感孤寂成为困扰新生代农民工的首要心理问题。调查中有4.9%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没有归宿感是他们融入城市的最大障碍。

(四)住房和子女教育问题

大部分农民工集中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租房,住房条件落后。此外,新生代农民工基于自身阅历和切身体验,他们不愿意再让子女成为“穷二代”,对子女受教育的期望非常高。然而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子女从出生到接受教育面临着包括“落户难、入托难、上学难”等一系列难题,使得69.2%的新生代农民工只能让孩子留守在家。

住房问题阻碍夫妻团聚,而子女教育问题又影响到了父子、母子团聚。在调查中,18.5%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住房是阻碍他们在城市定居的最大障碍,2.8%的认为是子女教育问题。在最希望政府解决的问题上,12.4%的希望解决子女教育问题,17.9的希望解决住房问题。

四、一些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既涉及农民工的共性问题,又有其群体特殊性。因此,要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出发,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为目标,采取针对性措施,力争尽快取得新进展。

(一)提高农民工收入

一方面,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职业技能的不足,建议增加农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对农村预备劳动力进行职前培训。另一方面,要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指导新生代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以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城乡接合部和乡镇企业为重点,打击非法用工,督促企业依法规范用工。促进建立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通过最低工资标准等措施保证农民工收入稳定增长。推动农民工与企业其他职工同工同酬。

(二)消除城乡壁垒

户籍问题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一大瓶颈。中央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这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指明了方向。要将农民工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使之享受与城镇职工同城化待遇,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统一政策、统一制度、统一管理和统一服务。应积极、稳妥地创新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三)加强人文关怀

应当加大对农民工的舆论宣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农民工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农民工所作的重大贡献,引导用工单位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要积极组织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文体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和培训工作,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加强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注意加强青年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服务,加大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开展社会关怀活动,帮助他们搞好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耐挫能力,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要加强居住地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组织社区活动,使农民工在城市有归宿感。

(四)着力解决住房与教育问题

应当建立农民工服务和管理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多渠道、多形式提供农民工居住场所,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农民工公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置夫妻房,探索建立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基本定居在城市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应当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落实以输入地为主和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加快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益的落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