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题 目: 浙江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

引 言

近年来,旅游服务贸易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世界贸易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强。它是一个动力强劲的引擎,推动着各国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曰益增强。 自从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浙江省的旅游服务贸易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据统计,截止20xx年11月份,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60.3万人次,同比增长16.6%;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1亿美元,同比增长16.4%;全省有组织出境旅游者6.7万人次,同比下降11.7%;根据抽样调查测算,接待国内旅游者2250万人次,同比增长13.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6%。目前,旅游产业整体上呈快速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全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日益趋紧,既面临资源、环境、要素、成本方面的压力,又面临着国际竞争和国内中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加快、比较优势提升的压力。

因此,能否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抢占竞争的制高点,加快转型升级,才能抓住最佳机遇,在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加快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对旅游服务贸易相关内容的研究,结合有关资料和数据,分析和研究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相关问题,从而寻找有助于浙江省提高旅游服务贸易的方法和对策。

一、 国外研究成果及动态

随着各国经济的恢复和迅速发展,旅游需求的大量增加,旅游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旅游业竞争局面逐渐形成。但旅游的发展阶段不同.旅游业竞争的内涵不一样,竞争研究的主题也有差异。

(一)旅游资源的竞争研究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在旅游业发展的初期,主要是旅游资源竞争,竞争力是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旅游资源缺乏深度开发和精心组合,旅游产品品种少,旅游需求比较单一。人们

当时常选择一些旅游资源禀赋好、名大质佳的旅游地,或者说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受旅游资源的品质影响较大。Deasy 和Priss曾运用旅游无差异曲线对美国宾夕法尼亚两个互相存在竞争的景点进行研究,发现旅游景点和客源地之间是资源指向性的[1]。Smith对引力模型、概力模型的系数进行修正,并计算和预测加拿大各省区相互吸引的旅游客流,研究了旅游资源和旅游流之间的关系。在旅游资源竞争阶段,研究的主题是如何开发传统的旅游资源,形成特色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提高市场份额。对旅游者的需求特征、营销方式等其他竞争要素研究较少。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逐渐失去,旅游业又面临着新的竞争,旅游研究的重点发生变化。

(二) 旅游需求的竞争研究

关于旅游需求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考虑:一个是从旅游者的角度进行分析,即目的地行为模式分析法,另一个是从进入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者进行研究。K.Wober等人在测量欧洲39个首都城市旅游业竞争力时就认为旅游需求是影响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的主要因子之一。Bill Faulkner,Martin Oppermann于19xx年对澳大利亚南部区域旅游竞争力进行了探索研究。认为,目的地竞争力分析在战略定位和市场规划上已取得重要地位,但应用在旅游发展研究却较为少见。Crampon(1966)提出引力模型,认为某时段客源地到目的地的旅游量与客源地人口模型、财富或旅游嗜好的量度及目的吸引力或接待力成正比,与客源地到目的地的距离成反比。从引力模型看,其核心仍以旅游资源为基础。

旅游业竞争要素是多样的,衡量一个旅游地竞争力要用多因素进行评价。因此,旅游业竞争最初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旅游资源禀赋和品质或旅游吸引力的大小。知识、技术、人才成为决定旅游业竞争力大小的重要因素。Fodness和W.SchertIer等认为,信息网络成为连接旅游供给者、旅游需求者的重要途径,未来旅游者将在网络中寻找自己去的游憩地,旅游业竞争地可以通过信息结构、信息可达性、信息质量以及传播速度体现竞争力。L.goutinh指出了信息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旅游者对旅游地了解的信息越多,选择某一旅游地的可能性越大。

(三) 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旅游竞争力的评价主要倾向于用多个因素来衡量。N.Leiper (1979)认为,决定一个旅游系统发展状况的四个因素是:客源地区域、旅行路径、目的地区域和旅游产业本身。C.Gunn(1998)则提出旅游功能系统概念,认为作为一个动态

系统,旅游系统应由旅游吸引物、服务与设施、信息、交通与旅游者和引导五个部分组成。Z.H.Liu (1996)提出了三圈层的旅游系统及其环境结构模式,旅游系统环境由内部环境(如金融、政策、规划、市场化等)、运作环境(竞争产业、竞争目的地、旅游供给等)、宏观环境(自然、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三个圈层组成,这为旅游业竞争力的研究奠定了分析的框架[2]。

(四) 旅游竞争策略的研究

Butler、G.R.Hovinen及K.Meyer-Aredt等学者在旅游竞争策略研究时运用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他们认为旅游目的地跟其它产品一样,发展需要经历探索一发展一巩固一停滞一复苏等阶段,旅游目的地可根据所处阶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竞争策略。Twan Huybers和Jeff Bennett又从旅游产业集群的角度对旅游竞争力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产业集群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区域旅游合作,通过集群内的合作可促进基于自然的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E.Canestritl和P.Costa(1991)更进一步提出,一个旅游地的竞争力不是体现在暂时旅游流的增加,而是它的旅游业长远的发展能力。

[3]

二、 国内研究成果及动态

(一)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近年来,旅游服务贸易一直占据我国服务贸易的很大比重,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对外贸易正处于一个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初级阶段时,应充分认识到旅游服务贸易在我国对外经贸中的地位和作用,应把握机遇加快发展(梁琦)。我国旅游贸易因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相关产业发展等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也存在旅游服务水平低,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与开发等这一系列劣势(田喜洲)[4]。面对“入世”将给我国的国际旅游带来机遇和挑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旅游服务贸易结构的升级。对浙江省来说,想成为旅游强省,在发展旅游服务贸易中经济的比较优势,应认识到其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认识上的不足, 体制上的欠缺和配套设施的滞后等(张勤)[5]。

(二)关于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1.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及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分析

张明清,刘超借鉴比较优势理论和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分析了我国旅游产业所

面临的竞争态势。黎洁,赵两萍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提出了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六大影响因素和4个演进阶段,指出中国国际旅游业迫切需要从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总结了不同阶段的特征[7]。孙夏从旅游供给、旅游需求、旅游环境、旅游服务主体、旅游介入辅助因素等5个方面构建了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模型,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行保护、开发与创新并重的原则开发旅游资源,充分发挥中介因素对旅游经济的辅助作用几个方面[8]。

2.运用其他相关理论分析

王劲松运用外部性、公共产品、信息不对称等经济理论,分析了政府干预与旅游资源开发、人力资本积累、基础设施建设及信息供给的关系[9]。

黄秀娟,黄福才等利用主成分回归方法(PCR),对区域旅游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区域旅游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为8个定量因素和1个定性因素。以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横截面数据为样本,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各个影响因素的相对贡献率,得出当前影响我国各区域旅游国际竞争力的五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可进人性、旅游企业竞争能力、旅游资源、经济环境、基础设施的结论[10]。 [6]

(三)关于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定量的研究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对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定量研究。卢玮从促进经营战略创新和旅游经营理念、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对策[11]。郭舒,曹宁(2004)通过国际竞争力测度显示性指标,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提升城市旅游的竞争力[12]。

张秀华,陈伟,马瑞先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基于输入的CCR模型,建立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20国(地区)旅游业的国际竞争状况进行聚类,分析我国旅游业的投入-产出状况及国际竞争力水平[13]。赵书华、李辉定量分析了全球9大旅游服务贸易收入国家的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14]。朱梅利用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江苏省13市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数据,基于因子分析对13市做了旅游国际竞争力排名,发现各市旅游业普遍保持了较快的增速,旅游技术人才层次均偏低,在剩余众指标上个体差异明显[15]。

徐颂、黄翅丽采用聚类分析法,对珠三角洲各城市间的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和类型的划分进行了定量分析[16]。梁艺桦,杨新军在对我国旅游业发展影响因子研究过程中,将影响因子分为政策因子、资源因子和需求因子三个部分,建立了影

响因子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揭示了影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导因子

[17]。

(四)关于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对策的研究

1.基于国际背景的视角

刘维瑛,宋涛分析从WTO 后新的国际经济这个大背景下,从熟悉国际竞争规则、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信息化、发展生态旅游这几个方面提升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竞力及促进策略[18]。

2.基于营销的视角

吕莉将旅游目的地营销和钻石理论模型相结合,提出了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营销创新策略,即观念创新、产品创新、手段创新和市场创新[19]。周彩屏进一步缩小研究范围,就结合浙中地区目前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原因等入手,提出制定新目标,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创新旅游发展,创新旅游产品,营造新环境,创新宣传营销手段这些方面提升浙中旅游目的地增强内核核心竞争力[20]。

3.基于区域合作的视角

徐虹、范清探讨了融合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21]。崔凤军以杭州与上海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相邻城市之间的旅游竞争与合作,引导市场流向,建立合作机构,完善协调机制,开展企业合作,加强接轨上海这几个方面的系统性和科学性阐述了杭州旅游在接轨上海[22]。朱应帛在分析旅游经济发展与旅游产业结构演进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将旅游产业整合理论运用到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中[23]。

4.基于法律的视角

魏震铭认为影响辽宁旅游竞争力提升的法律因素为旅游合同、旅游资源法律保护、旅游安全保障,并提出辽宁旅游竞争力提升所需的法律支持即完善的旅游合同、有效的旅游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系统的旅游安全保障体系[24]。而朱有明就浙江省内旅游产业发展的特性,从加强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发展知识密集型旅游服务业,推动支持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建设,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进旅游产品的不断创新这六个方面来逐步解决发展存在的问题[25]。

此外,还有学者从企业集群、循环经济等角度探讨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三、评 述

回顾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我国对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起步都较晚,尽管国内外学者们都对有关服务贸易和竞争力相关的理论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旅游服务贸易发展非常迅速,新兴的服务领域不断涌现,所以研究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不足。国内的相关文献很多,但是具体到浙江省份,国内学者大多对国家间进行研究,鲜有对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和分析。其次,在对旅游服务贸易现状测评过程中,大多学者仅采用一个或两个国际竞争力测评指标进行分析而未能构建系统的测评体系。再次,对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国内外学者集中在对国际贸易理论,尤其是波特的钻石理论的直接应用或上而少有通过具体数据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进行计算。最后,在对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方面,大多学者指出政府的重要影响作用并从不同的视角提出应改进的政策措施,但对服务行业及企业的建议,国内专家学者少有涉及。本文将从在收集浙江省最近十年来相关的旅游各项统计数据,采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以图表的形式来分析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并从相关的指数指标和波特的钻石模型来分别分析其竞争力及影响因素。最后,从各方面因素提出提升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相应对策。

参考文献

[1] G.Deasy,P.Griess.Impact of a Tourist Facility on its Hinterland[J].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1966,56(1):29—306.

[2] Z.H.Liu.Tourism Development-A system Analysis Tourism:The State of The Art[M].Ed.by A.Seaton,John Wiley and Sons,1996,12—21.

[3] Twan Huybers, Jeff Bennet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Nature-Based Tourism Destinations [J].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2003, Volume 24, Number 3, 213-233

[4] 田喜洲.入世背景下的中国旅游服务贸易[J].《社会科学家》,20xx年2期

[5] 张勤.对浙江旅游经济问题的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8)

[6] 张明清,刘超.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理论思考与竞争态势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0(4),116-119

[7] 黎洁,赵两萍.论国际竞争力[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9(4).63-68

[8] 孙夏.提升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4)

[9] 缪婧晶,王劲松.从国际竞争力角度看旅游产业中政府干预的作用[J].《旅游科学》,2002(1)

[10] 黄秀娟,黄福才.区域国际旅行社业竞争力评价方法与实证分析[J].旅游学刊,2006(11)

[11] 卢玮.加入WTO后提高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分析[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12] 郭舒,曹宁.城市旅游发展的竞争力分析与政策建议[J].商业研究,2004(9)

[13] 赵书华,李辉.全球旅游服务贸易9强的国际竞争力的定量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14] 张秀华,陈伟,马瑞先.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数据包络评价研究[J].《商业研究》,2010(1)

[15] 朱梅.江苏省13市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16] 徐颂,黄耀丽.旅游经济综合实力评价与类型划分一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统计观察,2005,70-71.

[17] 梁艺桦,杨新军.区域旅游竞争合作博弈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1),94-97

[18] 刘维瑛,宋涛.关于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19] 吕莉.从营销创新角度探析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提升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8(5)

[20] 周彩屏.旅游目的地增强内核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以浙江中部区域为例[J].《北方经贸》,2007(9)

[21] 徐虹,范清.我国旅游产业融合的障碍因素及其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J].旅游科学,2008(4)

[22] 崔凤军.城市旅游的空间竞争与合作--关于杭州旅游接轨上海的对策研究

[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3)

[23] 朱应帛,万绪才.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J].人文地理,2005(1)

[24] 魏震铭.辽宁工业城市旅游发展潜力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5] 朱有明.浙江省区域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J].《商业时代》,2008(30)

 

第二篇:11-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策略探析

11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策略探析

11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策略探析

11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策略探析

11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策略探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