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重要的定量实验及实验检测

(三)高中化学实验--重要的定量实验及实验检测

知识重点:

一.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药匙、托盘天平(溶质为固体时使用)、量筒(浓溶液稀释时使用)

(2)实验步骤

① 计算;② 称量(或量取);③ 溶解(或初步稀释);④ 转移;⑤ 定容;⑥ 摇匀。(一般需二次,一次在④,⑤之间,一次在定容后)。

(3)注意事项:

① 必须在溶解后冷却至室温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② 转移时要小心引流,不得将液体洒到容量瓶外。

③ 易水解的强酸弱碱盐应加少量的酸。易氧化物质应在使用前配制。

(4)误差分析

二. 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1)实验原理:

              

(2)实验仪器:托盘天平、研钵、瓷坩埚、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干燥器、酒精灯。

(3)实验步骤:① 研磨;② 称量;③ 加热;④ 称量;⑤ 再加热、再称量至恒重;⑥ 计算。

(4)注意事项:

① 晶体加热后应放入干燥器内冷却。

② 晶体加热应摊开尽量使之受热均匀。

③ 加热时间不能过长,温度不能过高。

(5)误差分析

三. 酸、碱中和滴定:

(1)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①概念:用已知物质的量的浓度的酸(或碱)来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②本质:酸电离产生的H+和碱电离产生的OH-结合生成H2O的反应,即中和反应.(注意: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不一定是中性,最终溶液的酸碱性还取决于生成盐的情况.)

③原理:在中和反应中,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定出二者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碱计量数,即物质的量的求出未知液的浓度.

例:                           HCl+NaOH=NaCl+H2O

               C(HCl)·V(NaOH)    C未知·V(NaOH)   则

              C未知 (NaOH)=C(HCL)·V(HCL)/V(NaOH)

★归纳:中和滴定的原理是酸和碱反应时的定量关系。 ★

(2)中和滴定所用仪器、试剂

(一)仪器

滴定管(精量器):【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液);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溶液);规格,实验室常用的规格有25ml和50ml可精确到0.01ml。小刻度线在上,大刻度线在下。】锥形瓶(反应器)、铁架台、滴定管夹 烧杯。

(二)试剂

标准酸(或碱)液,待测碱(或酸)液。碱指示剂:①作用:通过指示剂颜色变化确定滴定终点。②选择原则:强酸弱碱,要选甲基橙;强碱弱酸,要选酚酞;两强相滴定,原则上甲基橙和酚酞都可,中和滴定肯定不用石蕊。

★ 注意★ :指示剂用量不能太多,常用2~3滴,原因是指示剂本身就是弱酸或弱碱,具有中和碱或酸的能力,若用量过多,会使中和滴定需要的酸或碱用量增多或减少。

(3)实验步骤:

⑴准备过程:

检查是否漏液→洗涤→用标准液润洗装标准液的滴定管,用待测液润洗量待测液体积的滴定管→装标准液并调整液面至刻度“0”或略下(记录初读数),同时排气泡→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并滴加指示剂。

⑵滴定操纵:(一般重复2次,取平均值)

左手控制活塞或小玻璃球,右手推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①滴速先快后慢,当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

②终点判定,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的改变,且 锥形瓶内颜色不变,说明达到了滴定终点。

③读数:滴定后应稍等,使内壁上液体顺利流下,然后才能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面凹面最低点相平。读数应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两位。如25.00ml,而不是25ml或25.0ml。  最后是计算

(4)终点判断。(保持半分钟内不褪色)【注意几种常见的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5)误差分析。【找到一定规律就能事半功倍】

以HCL滴定NaOH溶液为例,依据C待=C酸·V酸/V待

⑴滴定前,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后,再用标准溶液润洗,由于滴定管内存有少量水,使标准酸溶液浓度降低,则消耗标准酸即V酸偏大,则C碱值偏高。

⑵滴定前,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说明一部分酸液用于填充气泡所占体积,则V酸偏大,C碱偏高。

⑶滴定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则会使待测液物质的量增加,因而滴定时所用的酸液的V酸偏大,C碱偏高。

⑷读V酸的刻度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则读出的V酸数值偏小,因而C碱值偏低。

⑸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最后一滴酸滴入使溶液由橙色变成红色。当溶液变为橙色时已达滴定终点,若溶液变为红色,说明酸过量,V酸偏大,则C碱值偏高。

⑹滴定前用蒸馏水将盛入锥形瓶里的一定容积的待测液稀释,虽然待测液浓度小了,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因而中和时所消耗的酸的体积V酸不变,则C碱无影响。

例题:

1.酸溶液和某碱溶液恰好完全中和时,酸和碱液中一定相等的是(  D     )

   A.C(H+)和C(OH-)                B.溶液的物质的量 

   C溶质的物质的量               D.所提供的H+和OH-的物质的量

2.已知常温常压下,饱和CO2的水溶液的PH值为3.9,则可推断用标准盐酸滴定NaHCO3水溶液时,适宜选用的指示剂以及滴定至终点时颜色变化的情况是(        )

A.石蕊,由蓝变橙                     B.甲基橙,由蓝变橙

C.酚酞,红色褪去                        D.甲基橙,由橙变黄

分析:甲基橙HCL滴定NaHCO3水溶液时,到滴定终点时生成NaCl,但要注意,由于CO2溶在里面形成饱和的水溶液PH为3.9,而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因此应选它为指示剂,当滴定达到终点时由橙变黄。答案选D。

3.下列实验操作不会引起误差的是(    AC    )

A、中和滴定时,用洁净但未干燥的锥形瓶盛待测液。

B、中和滴定时,用冲洗干净的滴定管盛装标准溶液。

C、用NaOH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时,选用  酚酞作指示剂,实验时不小心多加了几滴。

D、在NaOH与CH3COOH的中和滴定实验中,选用甲基橙为指示剂

四. 中和热的测定:

(1)主要仪器: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量筒、保温材料、环形搅拌棒。

(2)操作要点:量液、测温、混合、搅动、测温(最高温度)、计算。

【例题】

[例1] 要配制浓度约为溶液,下面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取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

B. 称取固体,放入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

C. 称取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D. 用100mL量筒量取40mL5mol/L溶液,倒入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取蒸馏水,不断搅拌下,慢慢倒入烧杯中

答案:AD

 [例2] 回答中和热测定实验的有关问题:

(1)下图为测定装置,指出其中一处错误:       

(2)下列做法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的是     

A. 大、小烧杯之间未填充任何物质

B. 使用稍过量的溶液

C. 用温度计测量盐酸温度后,不经处理就测量溶液的温度

D. 向盐酸中缓缓加入溶液

(3)若测得起始温度为,终止温度为,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为,另知盐酸浓度为,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体积均为,密度均认为是略小于。则中和热为:       

答案:(1)缺环形玻璃搅拌器(2)A、C、D

(3),因是放热则

[例3] 人体血液里离子的浓度一般采用来表示。今抽一血样,加适量的草酸铵溶液,可析出草酸钙()沉淀,将此草酸钙沉淀洗涤后溶于强酸可得草酸(),再用溶液滴定,使草酸转化成逸出,这时共消耗溶液。试回答:

(1)滴定时,溶液应装在      滴定管中,操作时,左手       ,右手  

      ,眼睛注视           

(2)草酸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则式中的      

(3)滴定时,根据现象        ,即可确定反应达到终点。

(4)经过计算,血液样品中离子的浓度为       mg/cm3

答案:(1)酸式;控制滴定管活塞;拿锥形瓶并不断摇动;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2)

(3)溶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

(4)1.2

[例4] 根据实验室中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实验,填写下列空白。

(1)从下列仪器选出所需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          

(A)托盘天平(带砝码)、(B)研钵、(C)试管夹、(D)酒精灯、(E)蒸发皿、(F)玻璃棒、(G)坩埚、(H)干燥器、(I)石棉网、(J)三脚架

除上述仪器外,还需要的仪器是           

(2)某学生实验后得到以下数据:

请写出结晶水含量(%)的计算公式(用W1、W­2、W­3表示)

%=              该生测定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        

从下列分析中选出该学生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填写字母)      

(A)加热前称量时容器未完全干燥

(B)最后两次加热后的质量相差较大(大于

(C)加热后容器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D)加热过程中晶体有少量溅失

答案:

(1)A、B、D、F、G、H、J;坩埚钳、泥三角、药匙

(2);偏高;A、D

 

第二篇:高中化学实验综合运用

专题十三 化学实验综合应用

一、选择题

1.在实验室进行物质制备,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A.CCOCO2Na2CO3

B.CuCu(NO3)2溶液Cu(OH)2

C.FeFe2O3Fe2(SO4)3溶液

D.CaOCa(OH)2溶液NaOH溶液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称取16.25 g FeCl3,用100 mL蒸馏水溶解,配制1.0 mol·L1 FeCl3溶液

B.为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称样时,先称取一定量的晶体,后放入坩埚

C.为检验酸性溶液中的Cl和SO,先加硝酸银溶液,滤去沉淀后加硝酸钡溶液

D.向乙酸乙酯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分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3.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4.设计下列实验方案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粉末,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A.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比较生成气体的快慢

B.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适量的水,比较固体溶解量的多少

C.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配成溶液,然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比较是否有沉淀生成

D.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比较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5.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

①向碘水中滴加CCl4,振荡静置后分层,CCl4层呈紫红色,说明可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

②向SO2水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BaSO3难溶于盐酸

③向0.1 mol·L1 FeSO4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说明    Fe2具有氧化性

④向2.0 mL浓度均为0.1 mo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 mol·L1 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说明AgCl的Ksp比AgI的Ksp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有关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可用于吸收实验中多余的Cl2

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2、NH3、Cl2、HCl、NO2

C.装置③中X为苯,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

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7.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

A.探究SO2和Na2O2反应可能有Na2SO4生成

B.探究Na与水的反应可能有O2生成

C.探究浓硫酸与铜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的黑色物质可能是CuO

D.探究向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通以Cl2,酚酞红色褪去的现象是溶液的酸碱性改变所致,还是HClO的漂白性所致

8.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图中: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被消耗

B.Ⅱ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将硫酸溶液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果有Cl2生成

C.Ⅲ图中:生成蓝色的烟

D.Ⅳ图中:量筒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二、非选择题

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①将0.2 mol·L1 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然后继续加热并不断搅拌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②将95 g的蒸馏水,倒入盛有5 g氯化钠的烧杯中,搅拌溶解,配制5%的食盐水。

③用苯萃取溴水中的Br2,分液时,苯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④使用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时,首先应检验是否漏水。

⑤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洗气瓶,除去CO2中的HCl。

(2)A、B、C、D四种固体均可溶于水,组成它们的阳离子为Na、Mg2、Al3、Ba2;阴离子为OH、Cl、CO、SO。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A与B、C、D反应均可产生白色沉淀;

②B溶液与适量的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的D溶液时,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则A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为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B溶液与NaH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0.在20##年1月11日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指出:我们要紧密跟踪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用二氧化氯(ClO2)、高铁酸钠(Na2FeO4,摩尔质量为166 g·mol1)等新型净水剂替代传统的净水剂Cl2对淡水进行消毒是城市饮用水处理新技术。ClO2和Na2FeO4在水处理过程中分别被还原为Cl和Fe3

(1)如果以单位质量的氧化剂所得到的电子数来表示消毒效率,那么,ClO2、Na2FeO4、Cl2三种消毒杀菌剂的消毒效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铁酸钠之所以能净水,除它本身具有强氧化性外,另一个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熔点为-59 ℃,沸点为11.0 ℃,易溶于水。ClO2可以看作是亚氯酸(HClO2)和氯酸(HClO3)的混合酸酐。工业上用稍潮湿的KClO3和草酸在60 ℃时反应制得。某学生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工业制取及收集ClO2,其中A为ClO2的发生装置,B为ClO2的凝集装置,C为尾气吸收装置。请问:

①A部分还应添加温度控制(如水浴加热)装置,B部分还应补充什么装置:     

②C中应装的试剂为      。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11.某厂废水中含5.00×103 mol·L1的Cr2O,其毒性较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Cr0.5Fe1.5FeO4(Fe的化合价依次为+3,+2),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1)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步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步过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成分除Cr(OH)3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使1 L该废水中的Cr2O完全转化为Cr0.5Fe1.5FeO4,理论上需要加入________g FeSO4·7H2O。

12.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硫酸的反应情况,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1)先关闭活塞a,将6.4 g铜片和12 mL 18 mol·L1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至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再打开活塞a,将气球中的氧气缓缓挤入圆底烧瓶,最后铜片完全消失。写出上述过程中烧瓶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的同学对“浓硫酸的浓度小于什么值时就不和铜反应了”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为了获得这个知识,你认为他们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事实表明,上述反应全部结束后,硫酸仍有剩余。为定量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甲、乙两学生进行了如下设计:

①甲学生设计的方案:先测定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SO2的量,再通过计算确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他认为测定SO2的量的方法有多种,请你写出其中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学生设计的方案:将反应后的溶液冷却后全部移入100 mL容量瓶中并加蒸馏水定容,取20 mL于锥形瓶中,用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求出余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你认为乙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能否准确求得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填“能”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D 3.A 4.C 5.B 6.C 7.B 8.B 

9.(1)②④

(2)Na2CO3 MgCl2 Al3+3HCO===Al(OH)3↓+3CO2

10.(1)ClO2 Cl2 Na2FeO4

(2)高铁酸钠的还原产物Fe3能水解生成Fe(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净水

(3)①(冰水)冷凝装置 ②NaOH溶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ClO2+2NaOH===NaClO2+NaClO3+H2O

11.(1)Cr2O+6Fe2+14H===2Cr3+6Fe3+7H2O

(2)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3)Fe(OH)3、Fe(OH)2 (4)13.9

12.(1)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Cu+2H2SO4+O22CuSO4+2H2O

(2)做实验、查资料、请教老师和同学等

(3)①在通入O2之前,用排饱和NaHSO3溶液的方法测出装置A产生气体的体积

②否 用酚酞作指示剂时,Cu2的蓝色会干扰滴定终点的准确判断,而且溶液中的   Cu2会和NaOH反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