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心理问题案例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报告

xxx

xxxxxxxxxxx

摘要:

本文以丈夫疑定妻子情感转移而产生烦闷、焦虑、失眠等症状为例,通过收集临床资料、摄入性会谈、心理评估-诊断等方法,最终发现其问题的产生是不合理信念对诱发事件的错误认知所致。通过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并且在咨询中采用了取得妻子配合;加强夫妻沟通;和对不合理信念辩论等策略,最终该丈夫的情绪趋于平稳,症状消除。夫妻关系得以改善。

一、一般资料

杨xx(以下简称杨),男,28岁,。大专文化程度。某销售公司职员。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因近两个多月以来情绪烦闷焦虑、失眠。由妻子陪同来做心理咨询。行为言谈举止基本正常。社会功能及工作状况无明显受损。精神状态检查发现有轻微的抑郁及焦虑情绪。

父亲国家干部,母亲无正规工作,有一哥俩姐,现都在家乡工作居住。大学毕业后来郑州工作。五年前自由恋爱结婚,婚后夫妻感情很好,关系和睦,现有一个两岁的女儿,受夫妻疼爱。性格较温和、内向。人际关系尚好但无比较知心的朋友。

二、主诉:出现烦闷,焦虑,失眠等症状一个月。

个人陈述:从小家境良好。自幼随父母生活,性格温顺、内向、较受父母宠爱,凡事哥哥姐姐们多有迁让。自幼上学到走向社会后工作成家基本一帆风顺,没有大的波折。

近来公司业务繁忙,任务加重。每天都忙到很晚。本想回家轻松

休息,但到家后觉得妻子只顾照料孩子,忙她的事情,不管也不体贴自己,全不似以前的恩爱和关照。认为妻子现在心里没有自己,也没有夫妻感情了,产生失落感。两个多月来开始是心烦生闷气,越想心里越憋火,越觉得烦闷焦躁。一到家就觉得心烦意乱,对妻子和女儿的所作所为感觉无可容忍,经常连着几天不想理她们,或者无故就想发火,指责妻子,训吵女儿,引发夫妻争吵。甚至打过去骄爱的女儿。以前入睡和睡眠很好,现在往往整夜难眠,睡不踏实,还特别想家和父母。白天的精神也很受影响。经妻子提醒商量后前来咨询。

自幼身体健康,现在无躯体不适,无重大疾病史,家庭无遗传疾病史。否认有外遇和感情转移。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妻子叙述: 杨过去脾气温和,疼妻爱女。虽然不大操心家务,但极少发火。现在一进家就烦,看我干啥都不顺,没有好脸,经常几天不理我们,要不就乱发脾气,和我吵架,还无缘故的训斥甚至打骂孩子。还经常埋怨我不像个妻子,心里只有孩子和自己的事,不体贴关心他。我是个会计,有工作还有兼职,这几个月还要忙着职业考试,每天忙的要命。他不帮我还借茬闹事,让人实在难忍受。但考虑这些情况与他过去表现反差太大,就提醒了他,经俩人商量后来接受心理咨询

咨询师的观察:杨步态正常,体型偏瘦,健康状态,面相清秀。举止稍局促,显得有些内向。言语的思维逻辑正常,心理内在活动与行为和客观环境能够保持协调一致。言谈中对自己的现状流露出较明显的担心忧虑。

四、评估与诊断

夫妻叙述基本吻合,所以可以初步判定临床资料是真实可靠的。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黄的临床资料:

1、主观世界与客观环境相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思维混乱等症状表现,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无躯体症状、体征等临床表现,体检正常,无既往病史。可

排除器质性疾病。

3、能胜任日常工作,社会交往能力正常。

4、主要表现为一个月来难以控制的焦虑、烦躁和失眠。对家人的情绪改变以及与妻子的言语冲突和对孩子的迁怒。无泛化。

诊断:

根据以上临床资料和心理测验结果,病与非病的三原则。可以判定其心理正常,初步诊断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

1.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诊断:从刺激性质;严重程度;是否泛化;症状持续时间等纬度进行分析,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2.与神经症相鉴别诊断:神经症的心理冲突属于变形,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不带明显道德色彩,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有明显的现实因素,心理冲突未变形,排除神经症的诊断。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收集到的临床资料与评估诊断结果,同杨夫妻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消除杨的不合理观念,改善情绪状况和现在对妻女的态度,恢复家庭和谐状态。改善睡眠。

最终目标与长远目标:夫妻互相理解和信任对方,增强和谐交流。杨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家人的关爱心,正确扮演家庭角色。使家庭相对和睦。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 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RET):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首创的,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辩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歪曲认知和非理性观念,达到改善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而杨所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符合该疗法的核心理论—ABC理论。因此通过辩论及行为技术来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和观念,继而达到改善求助者情绪,完善人格的目的。

本例中,虽然表现出来的是杨的症状和问题,其实事关夫妻双方,牵涉到夫妻关系、情感和交流。所以把咨询工作扩展到他的妻子,使

之对解决问题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方式,有利于达到咨询目标。

(二)双方权利和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家庭作业。

权利:(1)有权选择或更换咨询师;(2)有权提出中止咨询;(3)对咨询方案、咨询时间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1)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个人资料;(2)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职业背景,出示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

咨询收费:免费(因无收费条件)

七 咨询过程

(一)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 结束与巩固阶段

(二)具体咨询过程:

第1次咨询 20xx年11月3日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过程:

1、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良好咨询关系;(3)通过测验辅

助评估诊断;(4)确定主要问题;(5)用心理学原理解释问题发生和存在的原因;(6)确定咨询目标;

2、方法:

(1)摄入性谈话;(2)心理测验。

3、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

与规定。

(2)摄入性会谈,向杨及其妻子收集临床资料,探求杨的心理

困扰及改变意愿。与之建立良好咨询关系并取得其妻子的配合。

(3) 分别与杨和妻子交谈之后,运用心理学原理解释问题产生

和持续存在的原因。即:杨的症状和反常表现,是在面对家庭环境变化以及工作压力增大而产生的不合理信念或错误的认知观念所导致的(ABC理论)。而之所以会产生不合理信念则与他自幼的家庭处境密切相关。

(4)在取得杨和妻子的理解与认同之后,确立咨询目标。

(5)向杨夫妻介绍合理情绪疗法及ABC理论和系统家庭疗法的

治疗原理,帮助其制定治疗计划;

(6)布置家庭作业:思考:

a: 我怎么了? b: 什么想法使我这样了? c: 我为什么会这样想? 写出来并与妻子交流。

第2次咨询20xx年11月10日

心理帮助阶段:

目的:(1)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2)咨询作业反馈;(3)

深入咨询;

方法:摄入性会谈 咨询性会谈

过程:(夫妻共同参与)

作业反馈:

a:出现的问题

b: 杨认为家是生活的港湾,自己劳累一天回到家的港湾,妻子的恩爱应体现在一如既往的温存、体贴、关照上。但是现在在家里妻子只顾忙孩子和她自己的事,并不把他当回事儿,说明妻子已经对自己失去感情,而他对妻子依然恩爱,所以产生苦恼。又无法述说,排泄。 c:归怨于妻子的表现

(1) 摄入性会谈 探寻不合理信念:

杨面对诱发因素A:家里有了女儿,妻子精力情感分流。

产生不合理信念B:妻子对我的恩爱应该一程不变的体现在对我的温

存、体贴、关心、照顾上,否则就是不再爱我了。

导致情绪和行为反映C: 症状。

(2) 咨询性会谈:修通

应用苏格拉底式辩论技术,与杨的不合理信念辩论,使杨认识到其谬误性。

(4)咨询作业:a: 进行两次以上的夫妻交流,最好采取室外散步的形式进行。B: 杨单独在家带一天孩子和操持家务,写出感想。

第3次咨询 20xx年11月17日

目的:近一步纠正不合理信念 巩固扩大咨询疗效 方法:咨询性会谈

过程:

夫妻如约来访,当我问及这一周来杨的表现和夫妻互动的情况时,妻子高兴的说:“现在他的状态好多了,特别是带了一天孩子以后,体会到我的辛苦和不容易,难得的听我说了很多。但他还是不相信我依然爱着他,不知道他都想些什么。”

咨询师在进一步的咨询会谈中,探寻到杨内心深处的人际交往观念是错误的“反黄金规则”的。通过进一步的辩论,使他认识到应该用正确的“黄金规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理念来看待夫妻情感关系。之后杨说出了一个非常困扰内心的问题:妻子近来对性生活较以前非常淡漠,多次拒绝了他的性要求。认为这是妻子感情发生变化的重要依据。据此,咨询师继续通过辨论指出其观念的不合理性。同时也向夫妻双方介绍了保持夫妻正常和谐的性生

活对维护夫妻关系及其情感的重要性。妻子深受感触。

咨询作业:a: 杨练习凡事站在妻子的角度思考和对待问题。

B: 夫妻协商正常适度的性生活方式。

第4次咨询 20xx年11月30日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 结束咨询

方法:咨询性会谈

过程:

夫妻带着女儿高兴的来到咨询室,先向咨询师表示感谢。告诉杨的症状已经基本消除,睡眠也基本恢复正常。现在夫妻关系和谐,有事及时交流沟通,互相理解,信任、尊重。咨询师在表示祝贺后,向他们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持之以恒的自我监督与控制;继续保持和巩固疗效。

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基本结束咨询

八 咨询效果评估

在杨夫妻双方的主动配合下,咨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最后一次会谈可以发现近期咨询目标基本达到,远期目标还需杨和妻子通过在咨询中的感悟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郭念锋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新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年8月第1版。

 

第二篇:大学生一般心理问题案例

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一般心理问题案例报告

【摘要】本案例求助者为新疆某高校大一新生,通过谈话了解到该生因不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担心期末考试而产生情绪低落、焦虑、抑郁、担心等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经使用认知疗法对其帮助,令其认识到,产生不良的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是由于认知模式的歪曲造成的,并帮助其调整认知观念,消除其适应不良情绪和行为,解除了对考试的焦虑,咨询效果明显。

【关键词】心理咨询;情绪;适应;认知行为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叶某,男, 20岁,大学的一名本科生。

2.个人成长史:家有一姐,顺产,从小和父母在一起生活,无重大疾病史。父母均为农民。家庭经济条件尚可,生活中无重大挫折事件,家庭和睦。七岁上小学,记忆中父母对自己要求过高,管理严格。小学至高中一直学习成绩都优异,尤其是数学,经常在班级中排名第一,深受老师偏爱。高中毕业顺利考入大学,报了自己的强项,数学专业,非常满意。进入大学,学习的方式有所改变,不能适应大学教育倡导自主性、专业性、多元性、创造性等的要求,再加上来自各地的同学汇聚成一个崭新而陌生的生活群体,由于各自的生活习俗、经济文化背景、性格、爱好等各不相同,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摩擦与冲突,有种失落感和孤独感。

3.身体状况:无重大躯体疾病,家族也无精神疾病史。

4.精神状况:近来感到情绪特别不好,因为马上要期末考试了,所以很担心。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有所下降,对许多事情缺乏兴趣,有时失眠,晚上很晚才能睡着,没有食欲,情绪烦躁,焦虑,仍能坚持上课,但学习效率很低。

5.社会功能:性格比较内向,做事要求完美,希望自己的成绩比别人好,让老师和家长满意,因近期要期末考试了,担心自己考的不好,总是坐立不安,能坚持学习,但效率低。

6.心理测验结果:sds:54 sas:58

二、主诉和个人陈诉

1.主诉:近一个多月来情绪低落、头痛、胸闷、心慌,担心期末考试,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有所下降,食欲下降,睡眠不好,很晚才能入睡。

2.个人陈述:新生入学,军训完之后,10月中旬正式上课后 ,我总以为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里应该有很优异的成绩和突出的表现,没想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我觉得同学都自顾自地学习、生活,宿舍里的气氛也很压抑,互相之间好像都冷冰冰的,自尊心也迫使我不愿主动与同学交往,寂寞与孤独使我越发怀念以前的高中生活。学习上的优势也不再显现,现在虽然还没考试,但从回答问题和做作业上就感到自己成绩在班上只能算中等,比我成绩好、知识面宽的大有人在,以前的自信荡然无存,为此感到很痛苦。近一个多月常感到头痛、胸闷心慌和入睡困难,心里很着急,怕影响学习,但越急越不行,注意力集中不了,虽然还能坚持学习,但效率很差,有时觉得自己都快撑不下去了,总想回家。我也不甘心就这么认输,所以就来找心理老师,希望能得到帮助。

三、观察和他人的反映

1.观察:求助者来访时,情绪低落,紧张,开始谈话时语言断断续续,后来表达较流畅。

2.辅导员和同学反映:该同学刚升入高校,充满自信和喜悦的心情,并立下誓言,一定要考取理想中的研究生院,而不负父母、老师、同学的期望。然而,高校的学习生活,并非想像的那样顺利。随之学习内容的拓展,难度加深,加之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干扰,使得曾经是学习尖子生的这位同学,变得不爱说话,参加集体活动不积极,在宿舍呆得时间比较长,喜欢一个人听音乐,不爱和同学聊天,经常错过吃饭时间。情绪低落,上课注意力不太集中。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观察及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及意识水平无异常,个性较内向,情绪不稳定,适应外界环境能力较差,目前心理状况不良,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功能(学习、人际关系、睡眠等方面)产生了影响。

1.根据郭念峰区分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内容与形式上与客观环境是一致的。他的焦虑情绪是由于客观的特定事件引起的,是因为担心期末考试而引发的,并伴有学习效率下降、不能集中精力、烦躁不安、睡眠障碍等情况。求助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主动来咨询,人格也无明显异常。求助者的个性是相对稳定的,没有发生改变。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排除精神病。

2.根据许又新神经症评定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映强度不甚强烈,只局限在与同学交往、学习、生活的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从社会功能来看,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来看,只有一个多月。故可以排除神经症。

3.一般心理问题是指近期发生的内容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第一,求助者的问题是由明显社会生活事件为诱因引起的。由于考试的压力过大,担心考试考不好而引起的焦虑。第二,心理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并引发了其他的身心反应,如失眠等。第三,焦虑情绪持续一个多月,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的确定

在征得求助者的同意后,针对求助者目前心理问题所造成的影响,共同商定了咨询方案,确立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缓解考试焦虑情绪,减轻和消除情绪障碍、改善躯体不适,增强大学生活适应能力。

2.最终目标: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与人格的健全成长。

六、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1.咨询方法:认知行为疗法。

2.咨询原理:①认知行为疗法认为,认知过程决定着行为的产生和情绪的变化;②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应从认知中找原因;③行为的改变也可以引起认知的改变;④认知和行为的恶性循环会使心理问题变得越发严重;⑤认知行为疗法是在认知和行为以及情绪之间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的过程。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1.收集资料,心理诊疗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2.心理帮助阶段。3.结束与巩固阶段。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周:目的:1.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良好咨询关系;3.确定咨询目标;4.控寻改变的意愿。方法: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

【咨询摘录】咨询师:你好,请坐。请问我能为你提供什么帮助?求助者:……我心情不好,大学和我想像的不一样。

咨询师:哦。你觉得现实中的大学生活和你以前憧憬的不一样?求助者:(点头)以前想大学应该是发挥自己能力的地方,可以很好的展示自己,把自己的强项展示出来,可是……

咨询师:你能告诉我最近发生了什么吗?(鼓励的目光)求助者:以前上高中的时候,上课都有重点的看,老师会指引我们,我的数学成绩特别好,一直受老师的重视,所以高考报志愿我也直接报了数学专业,可是现在发现好多内容我都学不懂,老师也没有一个重点。刚开始还自己自学,后来落的太多了就没信心了,现在马上期末考试了,我很发愁。老是睡不着,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很担心考试。

咨询师:因为现在老师上课的方式和以前高中时的老师上课方式不一样,不知道学习或课程的重点在哪,所以现在很担心期末考试?求助者:是啊,一想到期末考试,我就想我一定要考好,考不好会被老师和同学笑话,多没面子呀,可越想越烦,特别烦……

……

咨询师:时间差不多了,今天回去后,仔细想想还有什么困扰你的问题,这是给你布置的家庭作业,我们下次再谈。

通过这次咨询面谈,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基本了解求助者存在的问题是一般心理问题,主要表现由于不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担心考试引发的抑郁、焦虑情绪。与心理测验结果相符。

第二周:目的:1.加深咨询关系;2.确定主要问题(运用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3.检验表层错误(运用建议等技术)。方法:会谈法、认知行为疗法。

【咨询摘录】咨询师:除了上次提到担心期末考试,还有其他困扰你的地方吗?求助者:还有就是现在的同学都是自己学自己的,每天都我一个人在宿舍,觉得很孤单。不像以前大家都一起坐在教室里可以一起学习,现在我都是一个人学习。

咨询师:那以前你是如何学习的?求助者:以前我学习好,所以班里的同学都会主动来找我一起学习。我们一起去自习室,遇到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探讨,可现在……(沉默),觉得自己活的特别失败,学习成绩不行了,身边的朋友也没了。

咨询师:以前都是别人主动找你?你有没有也主动找过别人?求助者:也找过,当然是同学主动找我的多。

咨询师:那你现在有主动找过别人吗?求助者:额(沉默)……没有,我想自己现在学习差了,他们会拒绝我的。

咨询师:你认为自己学习差了,所以人际关系也就随之差了?求助者:是啊,学习不好,很没面子,感觉抬不起头见人,觉得自己很失败。

咨询师:那你看其他比你学习差的人也会觉得他们很失败吗?你会看不起他们吗?求助者:不会啊,(沉默)那是我想的太多了?

……

咨询师:那好,你回去主动邀请同学一起学习,看看他们是否愿意与你一起学习。

第三周:目的:1.加深咨询关系;2.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术);3.改变认知,增强自信。方法:会谈法、认知行为疗法。

【谈话摘录】咨询师:你看起来精神好些。求助者:我感觉好些,回去主动找同学一起学习,他们是答应我了,可每次都得我主动找他们才行。现在最让我担心的就是期末考试,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进入期末考试了,我特别无能,学习成绩也不像以前那样好,受老师的重视……

咨询师:你说你很无能?是什么意思?是否仅指你在某一件事情上?求助者:不是。在很多方面都是这样,如生活、学习、交友,我都很失败。

咨询师:可是你以前并不是这样呀?求助者:是的,我以前生活的很好,学习好,还经常和朋友一起打篮球。一切都很顺。

咨询师:既然这样,你觉得把“我特别无能”换成“我现在很无能”,是否更合适?求助者: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

咨询师:你说“我特别无能”,这里的“我”指的什么?求助者:当然是一个整体的我了。

咨询师:你这里的“我”是不是太抽象了?“我”应该包括“我”的各种行为,每一件事,每个动作,如我的头发,我的呼吸,我的身体等等,正是这些具体的内容构成了我的存在,你能用刚才提到的那些“我”的具体内容来代替“我”吗?你可以试试。求助者:那就是说我说我特别无能是因为担心考试,但无法应对,但我的头发,我的呼吸,我的身体,好像不能这样说了。

咨询师:这样的句子没什么意义,是吗?何况并不是在每件事上你都不能应对。求助者:但我为什么意识不到呢?

咨询师:因为你已经习惯用“我特别无能”这类先入为主的观念考虑问题。求助者:嗯,确实是这样的。

咨询师:给你布置几个问题,回去思索一下:对大学学习方式的变化有信心适应吗?与同学交往中你主动找过他们说话吗?回去之后每天下午放学后到体育馆主动找同学打一个小时篮球。并列举出自己的十个优点,如果觉得有困难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自己有哪些优点。

通过这次咨询,基本确定了求助者的一个错误核心认知观念,主观推断,没有支持性的或相关的根据就做出结论,否定了自己的能力。在今后的咨询过程中,继续使用认知行为疗法。

第四周: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2.结束咨询。方法:会谈法、认知行为疗法。过程: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找出自己十个优点很困难,有的是问同学后得知的,大声朗读出来感觉挺好的,发现“原来我也有这么有价值的东西”。主动去找同学打篮球了,交了不少新朋友,心情很愉悦。

【谈话摘录】咨询师:今天看来心情不错?求助者:是的,这一周我按你说的做了,发现自己不像以前说的无能,身上有好多优点呢,有的我自己都没发现,是同学告诉我的。感觉挺好的,因为每天去打篮球,认识了不少新朋友,现在觉得自己不再孤单,以前是自己不主动,所以朋友太少了。现在心情放松了,睡眠也好了,不像以前想的太多了!

咨询师:那还担心考试吗?求助者:还有一点,我想是以前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没有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而且大家都是一样的,是我太焦虑了,我只要像以前一样认真学习考试应该没问题,即使没有考好,老师和同学也不会笑话我的。现在我考虑问题不像以前遇到事情就不由自主从消极方面去想,自我感觉自信了,特别感谢你。

咨询师:太好了。看到你取得的进步我很高兴,其实我们都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我们怎样认识这些事件,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以后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

布置咨询作业:1.让求助者阅读有关认知疗法的材料。2.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活适应能力的训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3.进一步巩固心理认知技术及正确认知能力。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我不再无聊孤独了,我和宿舍的同学、班上的同学逐渐熟悉起来, 也非常高兴地参与其中了,我开始自信了,听课学习的质量提高了,食欲、睡眠恢复正常。

2.咨询师的评估:通过五次咨询,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了求助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变了原有的认知模式。增强了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3.心理测验结果:sas:45分(标准分) sds:42分(标准分)。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了对考虑的焦虑情绪,改变了原有的认知模式,增强了对大学的适应能力与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郭念峰.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郭念峰.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樊富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98-1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