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自卑情绪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国家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 论文题目:一例自卑情绪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 姓 名:王媛媛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一例自卑情绪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案例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为一例自卑情绪求助者进行了心理咨询,针对其不合理的认知和行为进行一系列的有效矫治,改善了求助者焦虑、紧张、抑郁、易激动等情绪。证明了认知-行为疗法对自卑情绪的求助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本文详细报告了案例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咨询过程。

【关键词】:自卑,一般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

一、 一般资料

1. 人口学资料:黄某,女,18岁,大一学生,汉族,无宗教信仰。

2. 个人成长史:求助者身体健康,性格内向,父母均为农民,文化

程度不高,有二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因子女较多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父母脾气急躁,很强势,对子女要求严格。黄某出生在贵州一个偏僻而贫困的小山村,聪明也十分要强。当地的女孩能上高中的非常少,在家乡的十里八村,黄某是唯一拥有这么高文凭的女孩子,是当地有名的才女,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村里都很受尊重。但是进入大学后却被同学看不起,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并且和同学之间也发生了较剧烈的矛盾冲突。

3. 精神状态: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情绪焦虑,紧张,有一定自制

力但易激动,言行一致,人格较稳定。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精

神病家族史。

4. 身体状态:这一个月来睡眠与食欲都较差。

5. 社会功能:人际关系紧张,学习无法集中精力,能按时上下课和

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

6. 心理测验结果:

1) 16PF: A(乐群性)--6 C(稳定性)--3 H(敢为性)--3

I(敏感性)—8 N(世故性)---2 Q4(紧张性)--9

C,H,N均呈现低分结果,说明该求助者情绪激动,畏怯退缩,

坦白,直爽,天真。I和Q4均呈现高分结果,说明该求助者

敏感,紧张困扰。A值为常态。

2) SCL-90:总分243,人际关系敏感3.2,抑郁2.4,焦虑3.5。

总分超过160分,其中三项因子超过2分。

二、 主述和个人陈述

1. 主述:“学校对于见识少的女生,总是有偏见”“有时觉得不要上

学好,在家乡受人尊敬。在这被人瞧不起。”“他们真讲究,每天

要洗脚,每周要洗澡。已经有一大堆护肤用品还买,真浪费,我

说她们,她们还生气。”“我好心给他们做的鞋垫,他们都挺客气

的收下了,但是却不用,虚伪的很。“我现在有点怕上课,怕他们

问我家的事(多子女的问题)”

2. 个人陈述:求助者上大学之前的成长环境单纯,贫乏,和外界环

境接触也不多,由于与当地的人群比较属于文化程度高,能力强的女孩,所以有很强的优越感。进入大学之后,发现自身的优势在别人眼里都是缺点,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也不如其他的同学,因而产生了剧烈的心理落差。贵州山区缺水,求助者没有经常清洗的个人卫生习惯,反而嘲笑其他同学太爱干净,导致同学关系很紧张,被集体所排斥,继而产生自卑心理,不合群。经由同学报告情况后,班级辅导员带至咨询室,求助人本人不反对接受心理咨询。

三、 观察和他人反应

1. 同学诉述:这个人性格太古怪了。本来新生之间都比较容易谈到

一起,都有一种亲近感,在校园里稍加注意就可以知道哪些是新生。吃饭在一起,上课在一起,连上街都不分离。但这个学生,却不与人交流。深夜,有同学听到被子里传来的抽泣声,第二天同学们对她说有什么困难说出来大家一起帮助她,结果还不等话说完,她就起身离去,搞得同学们挺尴尬。还有我们女生都爱干净,每天洗脸,洗脚,换干净衣服什么的。她自己的个人卫生习惯很不好,身上总有异味,我们好心告诉她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否则容易得病的。她不但不听,还经常嘲笑我们太爱干净了,我们都挺不高兴的。我们有的时候没有任何恶意的开开玩笑,她都会很生气。在以后的日子里,同学们还没起床,她就出

门了,一直到快要熄灯的时候才回来,从来不主动与人打招呼,不论同学们的卧谈有多么热闹,她也从不开口,也没见有同学来找她,手机就好像玩具,从未响过。一个多月过去了,同学们感到紧张了,反映到老师那里,所以请她到咨询室来。

2. 咨询师了解及观察到的情况:求助者相貌一般,中等身材,衣着

略显不净,举止拘束,说话细弱,愁眉苦脸。谈话时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言谈切题,叙述思路清楚,情绪略激动。

在咨询过程中,有时会长时间沉默,显示出忧郁的神情。由于自小的管教很严格,对自我的要求很高。在村里是一个被人赞扬的女孩,可是进入了大城市,到了优秀人才集中的大学后,宿舍里的同学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她的自尊和自信心。加上求助者的敏感,多疑,感觉同学们的一言一行都是针对自己的,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但是和别班女生及其他老乡的关系还不错。对人的敏感主要限于与同班女生之间的关系,无泛化。求助者无重大生理疾病,身体无疼痛,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入学时常规医学检查,均未见异常。

四、 评估与诊断

1. 评估:综合临床所收集的资料,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自知力完

整,个性偏内向、胆小、敏感、易受暗示,情绪不稳定。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目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和同班级女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导致出现紧张、焦虑、忧郁的情绪,由心理问题引发的躯体症状表现为睡眠不好与食欲不振。其症状表现与认知上

存在的错误观念引发的人际关系紧张密切相关,且病程不到两个月,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

2. 诊断: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 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紧张、易激动、忧郁、胃口差、睡眠不好

等。从严重程度看,反应强度不甚剧烈,人格无明显异常,思维合乎逻辑,内容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不到两个月。自知力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所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病程也较短,可以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2) 体检报告没有异常,说明没有器质性病变基础,无重要疾病史,

无家族精神病史和遗传病史,无智力障碍。

鉴别诊断:

1) 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

是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不主动就医,伴有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虽然是在班级辅导员劝说下接受心理咨询,但是求助者本人也积极配合),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 与神经症相鉴别:神经症的特点是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

响,痛苦无法自行化解,反应对象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内容出现泛化,病程大于三个月或一年。该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

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并不严重,病程不足3个月,问题没有泛化。根据许又新教授对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方法,评分不足6分,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 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

激发,初始反应强度剧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失去理性控制。反应对象被泛化,病程大于两个月,不超过一年。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也没有泛化,持续时间不足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五、 病因分析

1. 生物学因素:该求助者的无明显的生物学因素。

2. 社会性因素:1)家中子女多,经济状况不好,父母脾气暴躁,要

求严格。2) 发生负性生活事件—转换生活环境。3) 进入大学后由于生活习惯、鉴赏能力被同学取笑过。

3. 心理因素:1)个性特征偏内向、敏感、胆小、好胜心强,以往缺

少广泛的人际交往,较难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2) 存在不良认知(自己各个方面都不如同班的女生)。3)缺乏有效解决冲突的策略和技巧。

六、 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心理评估和诊断,与求助者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协商,就咨询目标、方法和原理、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咨询时间与

次数安排等达成共识,制定如下咨询目标:

1. 近期目标:

1) 缓解心理紊乱,改善睡眠和饮食状况。

2) 帮助求助者调整不适用于新环境的旧有认知,纠正其以往的错

误认知和行为习惯

3) 改变求助者自卑的看法,改善求助者激动紧张情绪和人际交往

状况,使其心理测验结果恢复至正常水平。

2. 长期目标:

1) 全面了解自己,对自我能有客观和正确的评价;解决与他人比

较而产生的自卑心理,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纠正其负性自动想法和错误认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能够坦然面对外界的评论。

2) 完善求助者的认知,增强其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树立自

信心。

3. 最终目标:建立更合理更健康的行为方式和各类观点,促进求助

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提高综合素质,实现自我成长,自我实现。

七、 咨询方案的制定

1. 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疗法。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对自我形象的不认可,不能有效地应对外界议论等应激性社会事件。求助者目前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是一般的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

是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对此类问题是最有针对性和有效的。为此整个过程应以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动思维的存在和影响,列举认知歪曲,改变极端的信念或原则,帮助求助者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

2.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

1) 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 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 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 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 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 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 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 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 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 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 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 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 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 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 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 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职业资格等相

关证件;

2) 遵守咨询机构有关规定;

3)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 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八、 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任务: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了解基本情况,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紧张、焦虑与人际敏感行为的临床评估和有关的心理测量。确定主要问题,明白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等,商定咨询目标

和咨询方案等。

过程:

1) 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

则;

2) 倾听求助者的诉说,鼓励其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心态,获取求

助者的信任和理解;

3) 收集求助者临床资料,了解其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探

寻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4) 求助者独立完成16PF和90项症状清单的自测;

5) 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做出初步问题分析,让其理解为

什么会这样;

6) 咨询师告知其为一般心理问题,进一步说明其心理问题得不到

解决,就会以躯体症状表现出来,目前其睡眠与饮食障碍就是躯体化表现之一,需定期进行心理治疗;

7) 布置咨询作业:认真思考和咨询师的谈话。分析日常生活中出

现的事件,并自我判断是否存在认知和行为的错误。

8) 第一次咨询谈话摘要:

咨询师(以下简称“咨”):“你们的班级辅导员把情况大

致的和我描述了一下,可是我觉得也许他们对事情的描述有些片面。你这段时间的情绪如何?可以和我说说吗?不管是你觉得高兴的,还是不高兴的事情都可以说的。”

求助者(以下简称“求”):沉默?

咨:“你放心,我们之间的谈话其他人是不会知道的,甚至包括你们的班主任。”

求:“其实也没有大问题?(沉默)?她们针对我,说我有问题,辅导员就把我带这来了。”

咨:“你们班的辅导员关心你,怕你刚离开家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会不适应,所以带你来我这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帮助你。”

求:“嗯。”

咨:“你最近感觉如果?情绪怎么样?”

求:“胃口不太好,晚上也睡不好,总是醒,白天就没精神上课了。心情也不好,总是高兴不起来。”

咨:“突然转换了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周围又都是不熟悉的人,可能会有一些不习惯的。你刚才说她们针对你,她们是谁?”

求:“我们班的女生都不理我,我觉得她们总是和我过不去,所以我也不愿意和她们来往。”(低头,扭动自己的衣角。)

咨:“你们都是大学新鲜人,彼此需要一个熟悉和磨合的过程。现阶段你是不是觉得和她们相处起来不太舒服?”

求:没有说话,点了点头。

咨:“你是说和你同寝室的女生还是全班级的女生都不理你呢?”

求:“同寝室的。我和班里其他的女同学也不太来往的,

关系一般吧。倒是和其他班级的女生还有几个老乡关系挺好的,我经常会去找她们玩。”

咨:“你觉得是因为什么她们不理你呢?”

求:“和我同寝室的女生说我是从乡下来的,什么都不懂,瞧不起我,学校里对小地方来的,见识少的女生,总是有偏见。”(情绪有些激动,脸上流露出愤愤不平的神情)

咨:“哦?她们当着你的面这么说的吗?”

求:“那倒没有,但是我知道她们肯定是这么想的!”(求助者双手握拳,身体紧绷。)

咨:咨询师起身给求助者倒了一杯水,求助者接过并道谢。咨询师接着问“你能具体说说为什么你感觉她们瞧不起你吗?比如举几个例子?”

求:“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也有很美好的打算,可谁知情况完全不是想象的那样(说到这里她的眼圈红了)。刚报到时,我对几位同学还是挺有好感的,有一次我将精心制作的绣花鞋垫一人给了一双,大家都挺客气收下了,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用过,我觉得他们挺虚伪的。周日大家准备上街,我换上了自己精心裁剪制作的一套衣服换上,结果同学像看怪物一样看我,接着把衣服说得一钱不值,我真伤心。上街时,有一同学看中了一个皮包,我看她背得挺好看,我也想买一个,结果她说这个包和你的那身土得掉渣的衣服根本不相配。一路上她们几个有说有笑,不理我,还有意与我保持距离,好像因为

我使她们都没面子。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和她们一起上街或玩耍。”(说到此,求助人情绪激动,终于忍不住大哭,咨询师没有采取任何劝慰的行动,只是默默地递给了她一张纸巾。哭了许久,声音慢慢低了,只剩几声抽泣声,情绪慢慢平稳下来。)

求:“老师,对不起,我忍了好久,我现在感到舒服多了。” 咨:“没关系,哭泣是发泄不良情绪最好的方式。我情绪不好的时候也会哭一阵子。何况我这里的纸巾是不收费的,呵呵。”(求助者露出了一丝不好意思的笑容,气氛缓和了些,求助者没有来时那么紧张了)

咨:“我想问问,你为什么会觉得大家没有用过你精心制作的绣花鞋垫就是虚伪呢?”

求:“她们瞧不起我,觉得我是从小山村来的,什么都不懂,她们不好意思当面拒绝才收下的。”(脸上露出气愤的神情) 咨:“按照你的想法,是不是觉得她们没有用你送的东西,就是瞧不起你?”

求:“是啊!在我们村大家都很喜欢我设计的绣花的花样,姑娘出嫁前都会来找我帮他们画图样呢。”

咨:“嗯,在有些地方,姑娘家有没有一双能干的巧手直接决定了以后在婆家的地位呢。我想你一定是你们那最能干的一位吧,听说你还会做衣服?现在的好多女孩子连扣子都不会缝呢。上门求亲的小伙子肯定不少吧。”(求助者露出了害羞自豪的笑容)

咨:“我们就拿衣服打个比喻吧。如果一位朋友送了一件

衣服给你,可是你从来没有穿过。你会因为什么原因而不穿的呢?”

求:思考了一会儿,回答说“也许是因为我不喜欢吧。” 咨:“不是因为瞧不起这位朋友?”

求:“肯定不会啊!人家也是好心,何况别人又不知道我喜欢什么。”

咨:“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会认定你的同学是因为瞧不起你而不穿的呢?你想过其他的原因吗?”

求:沉默,思索?

咨:“你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或者还可以回想一下碰到其他类似事件时你当时的想法。下次你来的时候我们分享一下,好吗?”

求:“好!谢谢老师!”

求助者这时的情绪已基本稳定,约了下次咨询的时间,她很痛快地答应了。临走时,又道了声谢谢,脚步轻快多了。

2. 心理咨询阶段

任务:

1) 加深咨询关系。

2) 识别负性自动想法;比如说求助者害怕申请特困生补助,怕被

人耻笑;害怕和同学一起上街,怕被人笑话没钱;害怕同学问

起家里的情况,怕因为兄弟姐妹多遭到别人的嘲笑;害怕知识和能力差,以后找不到工作等等。

3) 学会合理评价,发掘自身的优点,增强自信心,提高情绪的自

控力。

4) 认知行为干预。

完成情况:

1) 反馈咨询作业:认为咨询师说的有道理,能够从理性上接受他

人如何评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 说明认知行为治疗原理,进行认知分析。

3) 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原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就上述认知分析环节

进一步商讨:“小山村的人文环境、人际关系与大学是一样的”这一错误认知模式,解决其心理问题的根本在于改变这一认知模式。求助者第三次赴约时叙述,食欲不振和睡眠不良的情况已基本改善,和同寝室的女生也能互相说话,开玩笑了。自卑情绪仍存在,但已不会对人际交往造成太大的影响了。

3. 结束与巩固阶段。

任务:

1) 学会合理评价自己与他人(无恶意的取笑),提高对紧张、焦

虑等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

2) 继续识别负性自动想法。

3) 加强与同学各方面交流。

完成情况:

1) 反馈咨询作业:让求助者详细描述心烦意乱的情境,以及与同

学接触的感受并解释自己何以有这种感受。

2) 进一步分析负性自动想法,明确行为与认知的关系,引入“合

理观念”,重新看待自我形象。

九、 咨询效果评估

经过了四次的心理咨询之后,求助者的睡眠不良和食欲不振等不良躯体感觉已全部消失。按照咨询师的建议,现在班上很多女生请她按照各自喜欢的花样绣些小饰品,人际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申请了学校的勤工助学补助。心理测试结果都已恢复至正常水平。

1. 求助者自我评估:“失眠和胃口不好的情况再没有出现了。不再

像以前那样紧敏感了,也不再像以前那么自卑了,开始重新和同学交往,我觉得同学们现在都能理解我,也很关心我。虽然在有些事情上我还是会有些担心别人对我的负面评价,但我努力在用我的能力赢得他们的尊重。”

2. 他人反馈:同学认为求助者变得开朗了,人也变漂亮了。班级辅

导员说求助者还主动请求担任班干部的职位。

3. 心理咨询师评估:求助者已基本纠正了不良认知;自卑心理得到了

很大程度的克服;情绪症状(自卑、紧张、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得到了改善;躯体症状(睡眠不良)已消除;能够较坦然地面对外界议论,轻松的和同学相处。

4. 心理测验结果:

1) SCL-90:总分146,人际关系敏感2.1,抑郁1.8,焦虑1.9 。

2) SAS:低于50分

3) SDS:低于53分

十、 咨询总结

本案例中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是由于生活环境的转换,其认知上存在 “不如人” 的错误观念,把以往生活环境的认知不加调整的运用到新的环境中。因焦虑、紧张情绪和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人际关系紧躯体不适,如睡眠不良,食欲不振等等。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和心理症状标准,排除了精神病,神经症和严重心理问题,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可行的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

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所定的咨询目标进行评估可知:本案例成功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求助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得以缓解,自卑心理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社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人格进一步完善。

不足之处是由于求助者目前还是在校大学生,承受的压力和人际关系交往比较单一。无法评估毕业走入社会之后是否会由于旧有的问题引出新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 许又新 神经症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xx年

2. 林家兴,王丽文著 《心理咨询与治疗进阶》

3. 心理咨询师 三级 民族出版社 20xx年

4. (美)莱希(Leahy,R.L)著,张黎黎 等译

出版社 20xx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xx年 中国轻工业 《认知治疗技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