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考察组关于上海等地城市建设的考察报告

城市建设考察组关于上海等地城市建设的考察报告

--------------------------------------------------------------------------------

发表日期:20xx年12月12日 【编辑录入:ws909】

根据区委统一安排,由建委、国土、市政、街镇等相关部门和单位领导组成的城市建设考察组在区政协主席吕进、人大副主任李文生的带领下,于11月2日至11日赴上海、杭州、宁波、无锡、苏州工业园区等地,对城市建设管理等方面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五地的基本情况及城市建设管理的主要特点

(一)基本情况

1、上海市的情况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地处南北海岸线中心,长江三角洲东缘,长江由此入海,交通便利,腹地宽阔,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国际著名的港口城市,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市区面积2057平方公里。辖18个区、1个县。上海的旧中心城区以原来的南市区,即现在黄埔区大部分为中心,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杨浦区和闸北区是旧上海的工业中心。卢湾区,黄埔区,静安区,虹口区集中了旧上海法英日等租界的历史风貌,遗留下一大批的名人故居和西式建筑群。徐汇区,闵行区成为上海的又一个中心城区,其中徐汇区集中了大量的商业服务机构,而闵行正在成为上海一个高度集中的居民住宅区域。同时,上海加快了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001~20xx年,全市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累计达到4382.75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25.5%。先后建成了一批跨黄浦江的大桥、隧道、高架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国际机场、洋山深水港等标志性重大城市建设工程。城市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为进一步改善上海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2、杭州市的情况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辖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高新(滨江)、萧山、余杭8个区,建德、富阳、临安3个县级市,桐庐、淳安2个县。市区面积3068平方公里,市区城市人口313万人,常住人口530万人。近年来,该市在城市建设方面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的网络化组团式布局。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

式空间结构模式。特别是在各组团之间、组团与中心城区之间,利用自然山体、水体、绿地(农田)等形成绿色开敞空间,划定生态敏感区,避免城市连片发展而影响生态、景观和城市整体环境水平。该市能成为世界评定的最适宜人居城市,重要的一点就是高度重视了城市绿地建设,以创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生态城市为目标,积极实施沿江、沿河、沿路绿带,合理均衡配置各级公园绿地,建设好居住区、工厂、学校内附属绿地,大力发展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按照体现植物多样性原则,重视树木种植,注重植物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努力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形成了融山、水、林、园、城为一体,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

3、宁波市的情况

宁波市是浙江省的重要海口城市。其中心城范围,包括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实际居住人口220万人左右,城市建设用地控制规模为265.8平方公里。该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以实施 “中提升”战略为中心,围绕完善和强化“六大功能”,确定了重点发展区域,其中新区6片,旧城更新区11片,重点加强了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三江中央商务区、湾头地区、浙东生产性港口物流园区、宁波保税区、鄞州南部商务区、铁路南站客运枢纽地块、科技文化创业区、长丰滨江休闲居住区、都市文化旅游商贸区建设。同时在城市交通方面与之配套,计划建设“十三联”干道系统,建设12座跨江大桥,48条主次干路和轻轨1#线,加快支路建设,对有条件的卡口进行改造,并分两期建设44个公交场站、10条公交专用道,每年增加2000个公共停车位。为此,该市确定的近期重大建设项目,将投入资金2865.16亿元。

4、无锡市的情况

该市立足于规划建设湖滨城市、山水城市,从尽快拉开城市框架、扩大建成区面积人手,重点规划建设和发展新城区,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老城区,推动城市建设南进北伸,构筑由主城、副城、卫星城组成的多中心、开敞型、组团式城市布局结构。从20xx年以来,该市实施了“打造山水名城、共建美好家园”的三年城建发展行动纲要。 其主要内容有:一是城市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山水特色,坚持吴文化特点,坚持服务业兴城,坚持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促进城市的繁荣和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二是城市建设坚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每一个时期都有重点。三年来,该市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和优势兵力,采取突出重点、突破重点、落实重点的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建设大跨越。

5、苏州工业园区的情况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始建于19xx年5月。该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25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其建设目标是: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建园十年来,在中新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开发建设快速推进,发展效益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大幅改善,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4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超过20万个。20xx年,每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5亿元,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2.6亿元,进出口总额达500亿美元,其中出口250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395亿元,是国内开发速度较快、协调发展较好、竞争力较强的开发区之一。

(二)主要特点

上述五个城市在建设管理中,均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总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规划,形成了完整科学的规划体系。例如,苏州工业园区在建设之初根据区域发展总体目标,融合国际上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联合编制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工业与城市各项功能,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因此,苏州工业园区仅十多年的历史,其城市建设已具备相当大的规模,城市形象十分大气。

2、充分利用水资源,在城区建设河道水网,增添城市魅力。杭州、宁波、无锡、苏州都充分利用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了纵横交错而又规范的城市河道水网,形成了内河景观,水因城而美,城因水而活,增添了城市的宜居价值。

3、城市主题明确,楼盘小区色调明快,现代城市气息浓烈。几个城市在加强旧城改造的同时,均根据发展要求和现代城市建设经营理念,大规模扩建城市。在城市建设上均根据历史定位和现代体现要求确定了自己的城市的主题,如宁波市强调名城保护,把反映名城发展轨迹的 “名城风貌展示线”和反映港口城市特色的 “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线作为建设的重点。因此,各地在城市规划建设上根据主题确定了楼盘造型和城市的主题色调,显得大气。

4、强化绿地建设,重视绿化美化,营造雅致幽美的城市环境。几个城市地势平坦,城市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更重要的在于城市的绿化建设,几个城市均到处建设有大片的绿地或公园,所有绿地都进行了美化,如杭州把城市绿化网带建设和美化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不管是老城或是新区均掩映在绿树花丛中,所以成为了世界评选的最适宜人居的城市。

5、建立完善开发管理体制,实行建管同步,形成城市建设管理合力。如苏州工业园区为了抓好园区建设,成立了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作为园区的开发主体,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中方财团由中粮、中远、中化、华能等14家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出资组建;新方财团由新加坡政府控股公司、有实力的私人公司和一些著名跨国公司联合组成,同时成立管委会作为园区的管理主体,实行建管分离,管委会下设15个职能局(办),工作人员面向全国招聘,并通过树立“亲商亲民”理念、增强一站式服务功能、实行社会服务承诺制等途径,形成了“精简、统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 的服务体系、“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秩序和“科学、规范、透明”的法制化环境。又如宁波在城市管理方面,采取激励机制,发动群众参与城市管理,消灭了城市顽疾“牛皮癣”,整个城市显得清爽整洁,任何角落都找不到乱涂乱抹的痕迹。

6、以人性化为基点,建设高水准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几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较高水准,在公共服务设施上体现了人性化要求。如杭州在西湖苏堤出口处设置移动式红绿灯,在人流高峰期发挥红绿灯作用,在人流较少时移走,保证车辆运行畅通。宁波在天一购物广场设置大量的即干型座椅,不管天晴或是下雨,均可为游人提供休息场所。

二、关于万盛城市建设管理的建议

从城市发展历史、城市拥有的发展地积和人气空间以及经济实力等方面来看,万盛先天不足,与上述几个城市没有可比性。但是,这些城市的建设管理理念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为此,根据上述几个城市的规划建设经验,结合万盛实际,我们认为可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城市的建设管理水平:

1、更新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确定城市主题。城市建设要有特色,关键要确定城市主题。我区提出了“两基地一城市”的发展战略,理请了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也为城市规划建设确定了基调,即城市是旅游和宜居的载体。因此,旅游宜居应该成为我区城市建设的主题,新区建设、旧城改造以及城市楼盘形象、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绿地建设等都应该按照这个主题规划建设。

2、重视绿地建设,加强城市绿化美化。要改变我区城市建设中存在的最大化利用土地建房的观念,根据绿色宜居城市的指标要求,最大限度地规划建设好城市的绿地空间,要通过强化管理和园艺人才的引进培养,美化城市以及交通干道绿地,让城市绿地真正发挥绿化美化城市、提升城市环境形象的作用。

3、城市公益设施建设注重人性化。公益设施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城市建管水平。我区作为旅游区,应重视城市细节建设,体现人性化:一是在红绿灯的设置上,建议取消田家炳中学和万盛实验小学门口的固定式红绿灯,以移动式红绿灯代替,使用于上学和放学的高峰期。二是设置休闲座椅,在公园、滨江路、子如广场、文化广场等公共场所,要合理设置经久耐用的即干式座椅并加强管护。三是在人行道科学设置停车点,由于我区城市建设功能不完善,车辆停靠极不方便,特别是旅游高峰期,自驾车外地客人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建议根据我区城市街道状况,科学合理设置骑人行道的小轿车临时停车位和非机动车临时停车位。

5、制定奖励办法,利用社会力量消除“牛皮癣”。“牛皮癣”是我区城市顽症,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建议学习宁波市的管理模式:一是市政部门、电信部门加强配合,采取技术性措施坚决管好通讯工具;二是制定激励措施,发动社区群众参与“牛皮癣”的日常监管,形成社会合力;三是落实门点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社会氛围;四是采取制造者自清理等措施,由“牛皮癣”制造者清除所制造的“牛皮癣”,提高“牛皮癣”制造者的成本支出。同时,市政、公安、工商等部门要全力协作,对发现的问题一追到底,坚决惩处。

6、利用优势,开发建设奥运主题公园。杭州利用六和塔优势,建立了以塔为主题的文化公园,将全国所有的塔予以浓缩,形成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六和塔文化主题公园。建议我区结合羽毛球基地建设的要求,利用万盛公园的优势,建设以羽毛球为主题的奥运文化主题公园,将历届世界性大赛羽毛球冠军和我国历届全运会冠军的形象及简介等内容以雕塑形式展现,形成具有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和教育价值的奥运精神文化主题公园。

7、统一建筑色调,建筑立坡式景区房顶。楼盘的色调体现城市的主题,提升城市的风格形象。宁波在海景房建设中采用与大海相近的淡灰色调和蓝色调分别作为楼房墙体和房顶主色,采用立坡式房顶结构,显得大气而壮观。我区作为旅游区,建议在景区房建设中,根据我区绿色旅游的主题要求确定楼房主色调,同时采取立坡式房顶结构,减少甚至杜绝平顶式

建筑,形成旅游城市的整体风格。

8 、加强招商引资研究,对发展前景和效益较好的企业给予特别优惠。苏州工业园区在引进外资中,除了所有基础设施由政府投资建设,实行十三通一平外,注重了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选择性,同时给予特别的优惠。如在土地价格上,政府投入每亩大约在50多万元,而给企业时每亩价格仅7.5万元。因此吸引了诸如中材科技之类的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看好、创造价值大的国内外大企业入驻。建议我区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研究,做到不盲目引进,同时对发展前景和效益较好的企业全方位给予特别优惠,以良好的信誉、周到的服务、特别优惠的土地价格和配套政策引进那些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创造价值大、提供利润足、解决就业岗位多的企业,真正实现我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

 

第二篇:关于江苏省镇江市低碳城市建设的考察报告

关于江苏省镇江市低碳城市建设的考察报告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环境与发展挑战,对人类文明形态和国际秩序造成深层次冲击。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引发的生态危机,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使命。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绿色循环发展是世界潮流,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内在需要。今年市十一次党代会和市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提出?建设低碳城市?,为下步工作指明了方向。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赴镇江市开展为期两天的低碳城市建设调研,听取了镇江市发改委的情况汇报,并研阅了工作台账。通过考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一、镇江市概况

镇江地处苏南,区位优势独特,西距南京50公里,东距上海200公里,处于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交汇点。市域面积3843平方公里,常驻人口312万。下辖丹阳、句容、扬中三个县级市和京口、润州、丹徒、新区四个区。镇江历史悠久,具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镇江以?城市山林?、?真山真水?自然条件著称,山体、森林、湿地资源丰富,水域面积52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3.7%,河流60余条,总长700余公里,湿

- 1 -

地总面积约4.2万公顷。镇江自然资源禀赋丰富,为低碳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碳汇生态基础。镇江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等称号。《国家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镇江为长三角核心城市之一,是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物流中心和旅游文化名城。20xx年,该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1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1469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1.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3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825元。进出口总额1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

二、镇江市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做法

20xx年1月12日,镇江市第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明确提出:?统筹利用好有限资源,积极申报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打造城市新名片,塑造城市新形象?。该市发改委多次向省、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领导汇报,提出镇江的请求。20xx年3月,江苏省发改委在多个城市中筛选出三个城市(苏州、淮安、镇江)上报国家。20xx年4月,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孙翠华副司长来苏专程听取三市汇报。20xx年5月、6月,该市主要领导专程赴京向国家发改委领导专题汇报,召开专家研讨会,研究镇江低碳经济发展思路、重点任务等。20xx年8月18-19日,国家发改委调研组来镇江考察,对镇江的思路、做法给予了肯定。主要做法如下:

- 2 -

(一)明确组织领导和发展目标

成立了低碳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市主要领导为组长,市相关部门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负责贯彻国家、省有关方针政策,协调各领域低碳工作的开展,统筹解决在低碳城市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对低碳城市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和评估。同时,做好低碳发展规划和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组织编制完成了《镇江市?十二五?低碳城市发展规划》以及《镇江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初步实施方案》,明确了镇江低碳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原则、目标和任务,确定了重点工程,统筹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各项工作。

(二)高度重视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近年来,先后出台了《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镇江市实施转型升级工程的意见》、《镇江现代化服务业两年(2011-2012)跨越发展指导意见》、《镇江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关于加强节能评估审查从源头上强化能耗控制的通知》、《关于推进我市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从多方面、多层次为有效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同时,认真贯彻落实省和国家相关政策。20xx年起,所有投资项目,都必须开展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在全省率先推行了投资项目节能竣工验收制度,对未组织节能竣工验收或未通过节能竣工验收的项目,实行不接电、不供水的硬性措施。

- 3 -

(三)构建低碳型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推动新兴产业实现爆发式增长。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制造、海洋工程、电子信息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xx年实现销售1636亿元,同比增长54.5%。销售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比重达到32.8%。二是加快发展服务业。高端商贸、现代物流业、软件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速。20xx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实现约950亿元,同比增长12.6%,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1.2%,同比增长1.1个百分点。三是低碳生态农业发展较快。建成25家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7个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完成83个发酵床养殖技术推广工程,建成41家低碳生态养殖示范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97%,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

(四)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十一五?期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0.5%,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1.25个百分点。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十一五?期间,共关停小化工企业175家、关停小砖瓦窑210座。20xx年,淘汰落后水泥产能65万吨,关停33家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该市以及下辖丹阳市都是江苏省循环经济试点城市,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等9家园区、企业是江苏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试点企业。该市共有省、市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34家。近年来,该市积极申报创建国家再制造试点、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国家资源综- 4 -

合利用双百工程及省级?城市矿产?试点示范基地、企业,省级餐厨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等,工作成效明显。

(五)加快山水花园城市建设

近年来,该市全面实施了青山绿水、蓝天行动、生态修复、绿化造林、城乡污水处理设施、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工程。集中整治了主城区内11座山体和3条通江河道,建设景观型、休憩型?步行绿道?近100公里,复垦整理土地近5.5万亩。20xx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3.9%,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2.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5平方米,居全省前列。淘汰燃煤锅炉、茶水炉600多台。完成加油站、油库和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改造。全面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目前已完成973个。建成城市绿化工程项目140项。全面推进智能公交系统建设,以智能公交项目为引领,推动交通领域低碳发展,同进推进交通工具低碳化。目前全市CNG出租汽车占比已达96.2%。

(六)加强建设低碳城市宣传

该市通过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普及低碳知识,使低碳理念逐步融入广大市民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逐步实现全民参与。

三、几点启示

(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为组长、****为第一副组长的市低碳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要建立

- 5 -

相应的组织机构。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市财政每年要安排****万元作为市低碳城市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传统产业(行业)低碳化改造补助;低碳县(市、区)、低碳乡镇(街道)、低碳社区(小区)、低碳工业园区、低碳企业、低碳学校(医院)等工作突出奖励;低碳发展体制机制研究;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等。三是强化规划引导。深入实施《**市发展低碳经济及应对气候变化?十二五?规划》、《**市循环经济?12555?行动计划》、《**市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科学开展低碳城市建设工作。四是强化政策支持。要制订出台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决定》,全面提出低碳城市建设任务。同时要制订出台?关于大力培育低碳产业、优化能源结构、加强建筑节能、发展绿色交通、推进技术减碳、提升碳汇能力、倡导低碳生活,大力推进‘七大城市’(低碳活力城市、低碳能源城市、低碳建筑城市、低碳交通城市、低碳创新城市、低碳宜居城市、低碳健康城市)建设等七个具体实施意见?。深入实施《**市关于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意见》及以金融、商贸、物流、旅游、房地产等为配套的?1+19?服务业发展政策。

(二)要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与任务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低碳理念为先导,以科技创新 为支撑,以制度完善为保障,探索一条以低碳产业为主导、以低碳金融为特色、以低碳生活为基础、以低碳社会为根本的特- 6 -

色低碳发展道路。主要目标是:到20xx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xx年下降17%,争取实现2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全市森林蓄积量达到28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2%,森林年固碳能力200万吨。20xx年,力争实现**达到二氧化碳排放的稳定峰值,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不超过5400万吨。到20xx年,实现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至0.46吨标煤/万元以下,单位能源二氧化碳强度下降至1.72吨二氧化碳/吨标煤以下;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xx年下降55%左右。主要任务:一是培育低碳产业,建设低碳活力城市。重点是:建设低碳产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全面推行?节约集约生产?;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用能设备;建立企业碳排放约束机制。二是优化能源结构,建设低碳能源城市。重点是: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提高天然气利用比重;优化发展电力工业;加快发展热电联产;加强节能技术开发应用。三是强化建筑节能,建设低碳建筑城市。重点是:继续加强建筑节能管理;加快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积极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强民用建筑用能管理;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四是发展绿色交通,建设低碳交通城市。重点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实现绿色出行;推进交通管理智能化,提高道路畅通率;严格执行机动车低排放标准;积极推进交通运输节能;构建城市慢行系统,鼓励低碳出行。五是推进技术减碳,建设低碳创新城市。重点是:推进低碳金融创新;搭建低碳技术创

- 7 -

新平台;鼓励低碳技术研究开发;加快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培育发展低碳技术中介服务。六是提升碳汇能力,建设低碳宜居城市。重点是:推进森林碳汇能力建设;推进绿化碳汇能力建设;推进海洋生物碳汇能力建设;推进湿地碳汇能力建设。七是倡导低碳生活,建设低碳健康城市。重点是:强化低碳生活理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开展低碳创建活动。

(三)要进一步落实试点建设责任制

要制订出台《**市低碳城市试点主要发展指标》和《**市低碳试点实施方案重点行动目标责任制》,按照各地各部门的工作职能,分别落实到相关单位;要出台《各县(市、区)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责任考评办法》,确保各分解任务落到实处。一要强化属地责任。各县(市、区)政府、功能区管委会是这次低碳城市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要把低碳城市建设工作作为各地年终考绩排名的重要内容。二要落实部门责任。把市环保局、经信委等38个部门作为目标任务牵头责任单位,要求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通力协作,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三要落实企业责任。企业是低碳城市建设的主体,要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改造力度,加速淘汰落后设备、落后工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加大行业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帮助企业健全管理机构,把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车间、每个岗位,确保节能减排各项工- 8 -

作做到?有人管、有人做?。

(四)要进一步营造全民参与试点建设的氛围

一要开辟媒体专栏。特别是在**电视台、**日报等市民关注度比较高的媒体上开辟低碳城市建设专栏,广泛宣传我市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好典型。二要加强低碳知识培训。要组建市县低碳城市建设讲师团,不定期深入企事业单位开展低碳城市建设培训;要求各重点企业、学校等单位不定期组织员工和学生加强低碳知识学习,着力培养低碳理念。三要开展低碳行动志愿服务。市县两级要分别组建1-2支低碳行动志愿服务队,积极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理念、普及低碳生活知识、推行低碳生活方式,让更多的市民以实际行动参与节能减排,共创绿色家园。每个涉及低碳城市建设的部门单位每年要安排开展全民低碳行动系列活动。

- 9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