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质量检测与保证

                                软件质量检测

选择:

第一章:

1. 影响软件质量的因素中,属于影响产品转移的有()

A. 正确性,健壮性                       B . 可用性,可移植性 

C.可理解性,可维修性                    D.灵活性,可测试性

2.建立软件质量体系所要经历的步骤中,()的功能是教育培训,统一认识,组织落实。

A. 质量体系的策划与设计                 B. 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

C. 质量体系的试运行                     D. 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

3.下面属于系统软件的是()

A. 生产管理  B. 工程分析  C. DBMS     D. 油门控制

4.定义质量的概念为对目的的满足程度是从()角度讲诉的。

A. 产品     B. 制造      C. 先验论     D. 用户

5.分析软件质量不达标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下面()不包括在内。

A. 系统      B. 子系统     C. 模块        D. 执行效率

1.B  2.A   3.C   4.D   5.D

第二章:

1.IEEE标准可以分成三个主要的类:概念性标准,指南性标准和符合性的规定性标准,其()实用来设置应用和指导原则的基本方法;()主要应用于符合型的规定性这一类标准的符合性要求的执行;()用来包含了软件开发者必须遵守的要求,这一类标准的标准大权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A. 概念性标准   B. 符合性的规定性标准   C. 指南性标准

2.八个支持性处理流程,其目的是支持其他过程,作为其组成部分,他们有助于软件项目的成功和质量提高。其中()确定记录生存周期过程产生的信息所需的活动。()确定配置管理活动。()确定客观的保证软件和过程符合规定的要求以及已建立的计划所需的活动。()根据软件项目要求,按不同深度确定验证软件所需的活动。

A. 文件管理   B. 配置管理   C. 质量保证   D. 验证

3.SPC提供了各种改善模型和方法的课程,不包括()

A. 软件CMM和CMMI   B. 质量和软件工程技术   C. 集成化系统   D. 质量软件

4.在IEEE/EIA  Std 12207标准中描述的软件生命周期体系结构是由四级树结构组成的,下列()不属于该四级树结构。

A. 任务   B. 基本过程   C. 过程   D. 过程类

5.MIL-STD-498中,关键需求的处理不包括()

A. 安全性保证   B. 私密性保证   C. 保密性保证   D. 软件质量保证

1.C  B  A     2.A  B  C  D   3.D  4.B  5.D 

第三章:

1.在软件质量成本分析的输入中,下列()不包括在内。

A. 资料   B. 培训成本   C. 数据需求   D. 修改错误

2.质量的成本不包括()

A. 于失效相关的活动   B. 项目预算   C. 错误预防   D. 评估(产品和过程)

3.质量成本可以把质量要素分成三种,下列()项不是。

A.预防措施   B.测试   C.合格   D.修改错误

4.质量相关活动和过程应用的结果实际上就是软件质量分析成本的输出。下列选项()不是对输出有影响的部分。

A.信息   B.产品   C.相关服务   D.质量分析报告

1.D   2.B   3.C   4.D  

第四章:

1.审查过程主持人负责整个软件产品的审查过程有以下不同的审查阶段,其中()是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A.计划   B.准备   C.审查会议   D.后续跟踪

2.成查人员和主持人使用的审查缺陷日志和设计/代码审查总结日志需要对所发现的缺陷进行分类。其中()是缺失,多余或错误的数据定义或使用。

A.设计缺陷   B.逻辑缺陷   C.语法缺陷   D.数据缺陷

3.在审查过程的辅助目标描述中,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

A.提供从需求到设计的可跟踪性   B.确保每个人工作负荷不会过大  

C.提高编程的质量               D.提高交付产品的质量

1.C   2.D   3.B  

第五章:

1.CMM的过程成熟度中,()的功能是:定性的,靠的代价和进度。

A.第一级   B.第二级   C.第三级   D.第四级

2.在SQA计划内容中,()是提供包括所有已经计划的SQA评审和审计的进度表和任何其他适当的里程碑。

A.目标   B.SQA活动的进度   C.度量   D.供应商

3.SPR评估结果的主题不包括()

A.发布后缺陷移除                      B.关于工作人员的工效和工作环境  

C.关于被评价的项目或者软件产品        D.关于所使用的软件技术

4.质量保证任务不包括()

A.参与文档准本   B.见证验收测试   C.验证代码评审记录   D.风险

5.()的功能是确定在SQA活动方面向软件工程小组和其他软件相关小组提供反馈的方法频率。

A.度量   B.供应商,客户合资合同方的SQA支   C.问题报告   D.质量记录/报告

1.C   2.B   3.A   4.D   5.C  

第六章:

1.软件质量保函多方面的内容,(1)、(2)、可移植性和可复用性等是变为重要的质量特性。在软件开发中,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以确保软件的质量,这些措施至少应包括(3)、(4)和(5)。

(1)、(2):

A.稳定性   B.可靠性   C.数据一致性   D.可维护性   E.可行性   F.数据独立性

(3)~(5):

A.在开发初期制定质量保证计划,并在开发中坚持实行。

B.开发工作严格按阶段进行,文档工作应在开发完成后集中进行。

C.严格执行阶段审评。

D.要求用户参与全部开发过程,以监督开发质量。

E.开发前选定或制定开发标准或开发规范,并遵照实施。

F.争取足够的开发经费和开发人力的支持。

2.利用已有软件成果是提高软件质量和软件生产率的重要途径。为此,在开发过程中应随时考虑所生产软件的()。

A.灵活性   B.复用性   C.继承性   D.复合性

3.要想生产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必须由高水平的()。即在软件开发环境或软件工具箱的支持下,运用先进的开发技术,工具和管理方法开发软件的能力。

A.软件开发组织   B.软件支撑环境   C.软件工程能力   D.软件管理人员

4.必须在各开发阶段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进行切实的管理,认真检查实施落实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使产品达到()。

A.软件需求   B.设计规格  C.用户要求   D.程序规格

5.软件的质量评价标准分为三级:质量需求评价准则,质量设计评价准则,质量()准则。

A.估算   B.评价   C.评审   D.度量

6.()评审的评审对象是在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数据要求规格说明,在软件概要设计阶段产生的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等。

A.设计质量   B.程序质量   C.文档质量   D.代码质量

7.任何一个文档都应当是完整的,独立的,他应()。

A.与其它文档配合使用   B.自成体系   C.可参见其他文档   D.尽可能详尽

8.在从非工程化的软件开发方式转变为工程化的开发方式时,宣召软件工程的系统方法进行软件的工程活动和管理活动,不断完善各个软件过程,不断提高软件()能力。

A.过程   B.开发   C.维护   D.管理

1.B  D  A  C  F   2.B  3.C   4.A   5.C   6.D   7.B    8.A

第七章:

1.CMM提供了一个(),将软件过程改进的进化步骤组织成5个成熟度等级,为软件过程改进奠定了循序渐进的基础。

A.层次   B.框架   C.演化模型   D.增量模型

2.为便于理解,将ISO9001质量保证标准的20个()分为5类,分别隶属于机构,管理者,工程,支持和顾客的列别如下。

A.质量特性   B.质量度量准则   C.质量体系要素   D.质量评价准则

3.ISO 9000-3是使ISO 9001适用于软件开发,供应及维护的()。

A.指南   B.标准   C.准则   D.规定

4.一个可靠地程序要求是(),完整的,一致的和健壮的。

A.正确的   B.有效的   C.易读的   D.标准的

1.B   2.C   3.A   4.A  

第八章:

1.测试涉及到的人员中,()的功能是负责设计和实现以用于完成被测应用的一个多个测试脚本以及相关的测试用例。

A.测试主管   B.测试组组长   C.测试分析员   D.测试者

2.在测试阶段()的作用是确保集成测试计划和单元测试计划完成。

A.项目规划阶段   B.需求分析阶段   C.详细设计和概要设计阶段   D.编码阶段

3.测试计划的目的不包括()

A.帮助软件测试进行得更顺利   B.明确测试方向  

C.使得软件测试更容易管理   D.提交最终测试报告

4.测试过程实施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不包括()。

A.测试计划   B.测试用例   C.明确测试方向   D.软件测试报告

1.C   2.C   3.D   4.C 

第九章:

1.软件呗测试的内容有很多方面,其中()的功能是在较完善的模块设计中,要有能遇见出错的条件,并设置适当的出错处理,一旦程序出现错误,能对错误进行适当的处理。

A.局部数据结构测试   B.边界测试   C.错误处理测试   D.路径测试

2.一下不是静态测试的工作的是()

A.代码评审和检查   B.程序员用纸和比对代码的评价  

C.检查系统         D.执行或运行AUT

3.单元测试中主要的测试技术不包括()

A.白盒测试   B.功能测试   C.状态转换测试   D.静态测试

4.正面测试适合的技术不包括()

A.设计说明导出的测试   B.静态测试   C.对等区间划分   D.状态转换测试

1.C   2.D   3.B   4.B

第十章:

1.集成测试的方法有()

A.增量式开发   B.非增量式开发   C.自底向上增量测试方法   D.自顶向下增量测试方法

2.风险分析的阶段有()

A.风险识别   B.风险评估   C.风险处理   D.分析预算

3.集成测试需要关注的关键模块为()

A.高危模块   B.中危模块   C.低危模块   D.一般模块

4.集成测试是在()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集成为系统或子系统,并进行测试。

A.单元测试   B.模块测试   C.黑盒测试   D.白盒测试

1.ABCD    2.ABC   3.A   4.A   

第十一章:

1.()的目的是对最终软件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确保最终软件系统满足产品需求并且遵循系统设计。

A.系统测试   B.集成测试   C.单元测试   D.功能测试

2.()是系统测试之中最基本测试,也是必不可少的测试过程,它主要根据产品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和测试需求列表来验证产品的功能实现是否符合产品的需求规格。

A.白盒测试   B.黑盒测试   C.单元测试   D.功能测试

3.()的目的是对方非正常的情况,是调查系统在资源超负荷的情况下的表现。

A.健壮性测试   B.黑盒测试   C.压力测试   D.功能测试

4.()主要用来测试系统在出现故障时能否自动回复和忽略故障继续运行。

A.健壮性测试   B.黑盒测试   C.压力测试   D.功能测试

1.A   2.D   3.C   4.A  

第十二章:

1.系统集成测试使用()技术,主要测试被测应用的高级互操作性需求,而无需考虑被测应用的内部结构。

A.单元测试    B.集成测试   C.黑盒测试   D.白盒测试

2.在系统集成测试中,不属于系统集成测试输入的是()。

A.被测应用的需求规格说明书   B.被测应用的说明文档  

B.C.可充用的包               D.修正的脚本和测试用例

3.在系统集成测试中,不属于系统集成测试输出的是()

A.归档的测试数据       B.被测应用的说明文档  

C.系统集成测试重用包   D.修正的脚本和测试用例

1.C   2.D   3.B  

第十三章:

1.通常选择回归测试的方式可以包括()

A.基于风险的选择测试   B.基于操作剖面选择测试  

C.再对修改的部分进行测试   D.在测试全部用例

2.集成测试也叫做(1)或(2)。通常,在(3)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为系统。子系统的集成测试特别成为(4),他所做的工作是要找出子系统和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之间的(5)。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再把各个模块连接起来的时候,穿越模块接口的数据是否会(6);一个模块的功能是否会对另一个模块的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各个(7)组合起来,能否达到预期要求的(8);(9)是否有问题;单个模块的误差累积起来是否会放大。

(1)~(4):

A.单元测试   B.部件测试   C.组装测试   D.系统测试   E.确认测试   F联合测试

(5)~(9):

A.子功能   B.丢失   C.父功能   D.局部数据结构   E.全局数据结构   F.不一致   G.一致

1.ABCD    2.C  F  A  B  F  B  A  C  E 

第十四章:

1.正常情况下,正事的审核过程有()个步骤组成。

A.3   B.4   C.5   D.6

2.一般来说,操作验收测试需要测试分析员选择系统的测试脚本,并执行这些测试脚本,只要用到的方法有()种。

A.2   B.3   C.4   D.5 

1.C  2.D 

第十五章:

1.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主要手段之一,测试的费用已超过(1)的30%以上,因此,提高测试的有效性十分重要。“高产”的测试是指(2)。根据国家标准GB8566  88《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的规定,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划分为8个阶段,其中,单元测试是在(3)阶段完成的,集成测试的计划是在(4)阶段制定的,确认测试的计划是在(5)阶段制定的。

(1):

A.软件开发费用   B.软件维护费用   C.软件开发和维护费用   D.软件研制费用   E.软件生存期全部

(2):

A.用适量的测试用例运行程序,证明被测程序正确无误。

B.用适量的测试用例运行程序,证明被测程序符合相应的要求。

C.用少量的测试用例运行程序,发现被测程序尽可能多的错误。

D.用少量的测试用例运行程序,纠正被测程序尽可能多的错误。

(3)~(5):

A.可行性研究和计划   B.需求分析   C.概要设计   D.详细设计   E.实现   F.集成测试   G.确认测试   H.使用和维护

2.配置测试环境包括()个方面

A.3   B.4   C.5   D.6

1.A  C  E  C  B    2.C

第十六章:

1.软件测试中常用的静态分析方法是(1)和(2)。(2)用于检查模块或子程序间的调用是否正确。分析方法(白盒方法)中常用的方法是(3)方法。非分析方法(黑盒方法)中常用的方法是(4)方法和(5)方法。(5)方法根据输出对输入的依赖关系设计测试用例。

(1),(2):

A.引用分析   B.算法分析   C.可靠性分析   D.效率分析   E.接口分析   F.操作分析

(3)~(5):

A.路径测试   B.等价类   C.因果图   D.归纳测试   E.综合测试   F.追踪   G.深度优先   H.调试   I.相对图

1.A  E   A  B  C 

第十七章:

1.为了把我软件开发各个环节的正确性和协调性,人们需要进行(1)和(2)工作。(1)的目的是想证实在一给定的外部环境中软件的逻辑正确性,它包括(3)和(4),(2)则试图证明在软件生存期各个阶段,以及阶段间的逻辑(5),(6)和正确性。

(1),(2):

A.操作   B.确认   C.验证  D.测试   E.调试

(3),(4):

A.用户的确认   B.需求规格说明的确认   C.程序的确认   D.测试的确认

(5),(6):

A.可靠性   B.独立性   C.协调性   D.完备性   E.扩充性

2.测试过程需要三类输入:(1)、(2)和(3),三类输出:(4)、(5)和(6),请选择正确的答案。

(1)~(3):

A.接口选择   B.软件配置   C.硬件配置   D.测试配置   E.测试环境   F.测试工具

(4)~(6):

A.排错   B.可靠性分析   C.结果分析    D.数据分类

3.软件测试方法可分为黑盒测试法和白盒测试法两种。黑盒测试法是通过分析程序的(1)来设计测试用力的方法。除了测试程序外,他还是用于对(2)阶段的软件文档进行测试。

白盒测试法是根据程序的(3)来设计测试用力的方法。除了测试程序外,它也适用于对(4)阶段的软件文档进行测试。白盒测试程序是常按照给定的覆盖条件选取测试用例。(5)覆盖比(6)覆盖严格,它使得每一个判定的每一条分支至少经历一次。(7)覆盖剂是判定覆盖,有事条件覆盖,但它并不保证使各种条件都能取到所有可能的值。(8)覆盖比其他条件都要严格,但它不能保证覆盖程序中的每一条路径。单元测试一般以(9)为主,测试的依据是(10)。

(1),(3):

A.应用范围   B.内部逻辑   C.功能   D.输入数据

(2),(4):

A.编码   B.软件详细设计   C.软件总体设计   D.需求分析

(5)~(8):

A.语句   B.判定   C.条件   D.判定/条件   E.多重条件   F.路径

(9):

A.白盒法   B.黑合法 

(10):

A.模块功能规格说明   B.系统模块结构图   C.系统需求规格说明

1.B  C  B  C  C  D    2.B  D  F  C  A  B    3.C  B  D  B  B  A  D  E  A   A 

填空题:

1.软件质量度量模型由()、()、()三层组成。

2.应用软件又分为:()、()、()、嵌入式软件、人工智能软件。

3.软件由()、()、()、()四部分组成。

4.软件分为()和()。

5.影响软件质量的主要因素中产品修改包括:()、()、()、可测试性。

1.  软件质量需求评价准则  软件质量设计评价准则  软件质量度量评价准则

2.  管理软件  实时软件  工程分析和科学计算软件

3.  计算机程序  规程  相关文档  运行计算机系统需要的数据

4.  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

5.  可理解性  可维修性  灵活性

第二章:

1.软件质量保证标准被分为两大类:()、()。

2.在IEEE/EIA  STD 12207标准中描述的软件生命周期体系结构是由以下项组成的四级树结构:()、()、()、()。三个过程类是:()、()、()。

3.SEI的CMM主要关注组织的(),是描述有效软件过程的关键要素的框架,并且关注过程的改进。在CMM的关键词中,组织是(),过程是()。

4.MIL-STD-498中,框架包括:()、()和软件质量保证的独立性。

1.  质量管理标准  项目过程标准

2.  任务  活动  过程  过程类  基本过程  支持过程  机构过程

3.  过程改进  范围  焦点

    4.  软件质量保证记录  软件质量保证评价

第三章:

1.执行分析的必要基础就是软件质量成本分析的输入。这包括:()、()、()、客户需要、支持过程所需的资源、需要或遵循的流程和标准。

2.质量要素是质量成本的一部分,根据类和种之间的关系可以把质量要素分成两类和三种。其中两类是:()、();三种是:()、()、()。

3.软件质量控制主要就是()和()。

4.()是记录设计人员和程序员的思考过程,()就是对作者的工作的综合分析和确认,在产品开发的任何阶段都可以实施。

1.  资料  培训成本  数据需求

2.  合格  不合格  预防措施  测试  修改错误

3.  发现  消除软件产品的缺陷

4.  软件  审查

第四章:

1.审查的类型:()、()、()。

2.审查阶段包括()、复查、()、审查会议、返工、()。

3.IT审计的审计计划分为两种类型:()和()。

4.详细计划的内容包括:()、目的、()、()等。

1.  概要设计审查  详细设计审查  代码审查

2.  计划  准备  后续跟踪

3.  基本计划  详细计划

4.  审计对象  审计流程  审计要点

5.  文档管理  进度管理  采购管理

第五章:

1.实施SCM最核心的部分是()、而()是控制功能的核心。

2.项目一般有如下类型的评审:()、()、()、()、()、()。

3.CCB负责()和()管理的各项具体活动的进行,为项目经理的决策提供建议。

4.CMMI的连续形式用来描述个别过程领域的性能级别。性能层次如下:第0级:不完全的;第3级:();第4级:()。

1.  控制功能  CCB

2.  合同评审  管理评审  进展评审  技术评审  联合评审  软件开发计划和计划数据评审

3.  指导  控制配置

4.  已定义的  已定量管理的

第六章:

1.人们经历长期的开发时间,提出了许多软件开发方法,其中主要有()、()、()等。

2.瀑布模型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等六个基本活动,并且规定了他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3.()是以提高软件质量为目的的技术活动。把()定义为“用户的满意程度”。为使得用户满意,有两个必要条件。(1)设计的规定说明要符合用户的要求;(2)程序要按照设计规格说明所规定的情况正确执行。

把上诉条件(1)称为(),把条件(2)称为()。与上述观点相对应,软件的规格说明可以分为()和()。()是从用户角度来看的,包括硬件/软件系统设计(在(   )阶段进行)、功能设计,而()是为了实现()的更详细的规格。对()进行()时,()对象是在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数据要求规格说明,在软件概要设计阶段产生的软件概要设计规格说明等。

4.软件开发包括()、()、()和()阶段,有时也包括维护阶段。

5.过程开发模型又叫()或(),把几种不同模型组合成一种混合模型。

1.  生命周期法  原型法  面向对象法

2.  制定计划  需求分析  软件设计  程序编写  软件测试  运行维护

3.  技术评审  “质量”  设计质量  程序质量  外部规格说明  内部规格说明  外部规格说明  系统分析  内部规格说明  外部规格说明  外部规格说明  技术评审  技术评审

4.  需求  设计  编码  测试

5.  混合模型(hybrid model)  元模型(meta-model)

第七章:

1.评审软件是否有可扩充性,需要考虑可能的扩充、()和()。而软件的()是指当软件功能扩充了之后,其已有功能还能照原样的特性。()是与()相反的概念。在评审()时,要考虑软件结构上的(),即如果一个软件由多个模块构成,在改变运行环境时,仅修改或更换因环境不同而受影响的那些()就可达到()。

2.软件质量度量和保证的条件通常有以下几项:(),即必须指定能够适应用户要求,软件类型和规模的质量标准;(),即人人都容易掌握;(),即对于统一软件评价的结果必须一致;(),几个阶段确立质量目标并落实;(),即从不同角度加以评价;软件的质量评价标准分为3级:()、()和()。

3.软件质量度量按照度量方式可分为()和()两类。

4.顾客满意度通常有顾客调查数据按5级尺度测度:()、()、()、()和()。

5.软件复杂性度量的参数主要有:()、()、()和()。

6.软件()与()的定量指标,是只能够以数字概念来描述可靠性的数学表达式中所使用的量。

1.  模块化  模块通用性  兼容性  可移植性  兼容性  兼容性  稳定性  模块  兼容性

2.  适应性  易学习性  可靠性  针对性 客观性  经济性  质量特性  子质量特性  质量度量准则

3.  直接度量  间接度量

4.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5.  规模  难度  结构  智能度

6.  可靠性  可用性

第八章:

1.软件测试的对象包括:()、()、()以及程序设计等各个阶段所得到的文档。

2.测试执行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细测期,()。

3.测试阶段主要包括()、集成,()。

4.测试用例是软件测试的依据,包括:()、测试步骤,()、的标准。

1.  需求分析  概要设计  详细设计

2.  初测期  回归测试期

3.  单元测试  系统测试

4.  测试项目  测试完成

第九章:

1.在单元测试时,测试者需要依据详细设计说明书和源程序清单,了解该模块的I/O条件和模块的逻辑结构。主要采用()的测试用例,()的测试用例做辅助。

2.状态转换测试用力应该包括:()、()、预期的输出和最后的状态。

3.辅助测试模块有两种:一种是()、用来模拟被测试模块的上一级模块。驱动模块在单元测试中接收数据,吧相关的数据传送给被测试的模块,启动被测模块,并打印出相应的结果。另一种是()、用来模拟被测试模块工作过程中所调用的模块。

4.负面测试适合的技术有:()、边界值分析、()和()。

1.  白盒测试  黑盒测试

2.  初始状态  系统的输入

3.  驱动模块  桩模块

4.  错误猜测  内部边界值测试  状态转换测试

第十章:

1.()是单元测试的逻辑扩展,是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子系统或系统,进行集成测试的。

2.集成测试包括两种不同方法:()和()。

3.集成测试阶段分为()、()、()、()。

4.计划阶段分为()、()、()、()。

1.  集成测试

2.  非增量式测试方法  增量式测试方法

3.  计划阶段  设计阶段  实现阶段  执行阶段

4.  时间安排  输入  入口条件  活动步骤

第十一章:

1.系统测试主要应用()测试系统的高级需求,而不需要考虑组件模块的实现细节。

2.安全性测试主要包括了两部分:()和()。

3.()是指用来测试在集成系统中的运行性能的。

4.可用性测试包括()、()、(),来保证用户能和系统交互。

5.恢复性测试常用的用例设计方法有:()、()、()和()。

1.  黑盒测试技术

2.  数据的安全性  操作的安全性

3.  性能测试

4.  系统发布  系统功能  系统帮助文本和过程

5.  错误猜测法  基于故障的测试法  规范导出法  基于风险的测试法

第十二章:

1.系统集成测试是在()完成之后,()进行之前进行的测试。

2.系统集成测试应该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因此测试的时候就需要使用(),不使用的话很难保证系统集成测试的结果是否正确。

3.()是根据补丁所做的事情,列出需要重新测试的测试用例列表,根据上不产生的列表进行测试。

1.  单元测试   验收测试

2.  真实的数据

3.  回归测试

第十三章:

1.回归测试是指(),回归测试包括两部分:()和()。

2.通常,选择回归测试的方式可以包括:()、()、()和()。

1.  是指在修改了源代码后  用原有的测试用例进行重新进行测试以确认修改没有引入新的错误或导致其他代码产生错误  函数本身的测试  其他代码的测试

2.  基于风险的选择测试  基于操作剖面选择测试  再对修改的部分进行测试  再测试全部用例

第十四章:

1.用户验收测试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测试。

2.具体的测试内容可以包括:()、启动与关机、配置测试、()、()、()、()、可靠性测试,平台测试,恢复测试等。

3.()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起进行的,还需要辅助工具的支持。

1.  软件配置审核  可执行程序

2.  安装(升级)  压力测试(临界的负载、容量变化)  功能测试(正例、重要算法、边界、时序、反例、错误处理)  性能测试(正常的负载、容量变化)  安全性测试

3.  压力测试  性能测试

第十五章:

1.测试过程中用的度量有:()、()、()、()、()、()、()、()、()、()、()。

2.测试环境管理人员的基本工作项目有:()、()、()、()。

3.建立度量的基础结构的步骤:()、()、().

4.兼容性测试是指:(名词解释)。

1. 被测应用的大小  被测应用的复杂性  被测应用中花费的成本  测试开发过程  软件开发和测试的难度  花费在通信上的人力  客户发现的全部缺陷  缺陷检测有效性百分比  缺陷排除有效性百分比  测试用例设计效率百分比

2.  配置所要的测试环境,安排优先级,网络和硬件维护,建立测试环境的管理操作系统

3.  建立存放度量的系统  建立一个简单过程来定义要收集的度量和如何收集过程,并以可发布和易于理解的方式记录它们  建立工作人员检索度量信息的手段

4.  在满足软件运行要求的范围内,可选择一些典型的操作系统和常用应用软件对其安装卸载和主要功能进行验证

第十六章:

1.使用测试工具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

2.按照测试的用途将测试软件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和()。

1.  用更少的时间来发现更多的错误,从而提高软件测试的质量,也即是提高了软件产品的质量

2.  一般用途  专项用途  侦错用途  自动化用途和产品功能测试用途

第十七章:

1.基于计算机的测试可以分为()和()。

2.()是为某个特殊目标而变质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以及预期结果,以便测试某个程序路径或核实是否满足某个特定需求。

4.()是描述程序控制流的一种图示方法。

5.软件测试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和()的测试。

1.  白盒测试  黑盒测试

2.  测试用例

3.  经验  直觉

4.  控制流图

    5.  人工测试  基于计算机

简答:

第一章:

1.软件缺陷的由来

答:软件缺陷就是软件产品中所存在的问题,最终表现为用户所需要的功能没有完全实现,不能满足或不能全部满足用户的需求

2.软件测试的定义

答:定义1: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定义 2:软件测试是根据软件开发各阶段的规格说明和程序的内部结构而精心设计的一批测试用例(即输入数据及其预期的输出结果),并利用这些测试用例运行程序以及发现错误的过程,即执行测试步骤

3.软件测试的过程

答: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第二章:

1.评审的方法

答:计划,复查,准备,审查会议,返工,后续跟踪。

第三章

1..整体测试用例质量要求包括哪些

答:

①覆盖率。依据特定的测试目标的要求,尽可能覆盖所有的测试范围、功能特性和代码。

②易用性。测试用例的设计思路清晰、组织结构层次合理,测试用例操作的连贯性好,使单个模块的测试用例执行顺畅。

③易维护性。应该以很少的时间来完成测试测试用例的维护工作,包括添加、修改和删除测试用例。易用性和易读性,也有助于易维护性。

④粒度适中。既能覆盖各个特定的场景,保证测试的效率;又能处理好不同数据输入的测试要求,提高测试用例的可维护性

2.测试用例设计的步骤

答:

 

第四章:

1.自动化测试的优点和缺点

答:优点:高效率(速度),高复用性,覆盖率容易度量,准确、可靠,不知疲劳,激励团队士气。

 缺点:机械、难以发现缺陷,一次性投入大。

2.自动化测试的流程

答:启动应用:创建脚本,录制对象及其操作,插入验证点,调试脚本,保存脚本。

   测试报告:记录执行LOG,验证测试结果,启动应用、执行脚本,调用脚本,保存脚本。

3.脚本的分类

答:线性脚本,结构化脚本,数据驱动脚本,关键字驱动脚本。

3.测试工具的选择步骤

答:

 

4.自动化测试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答:问题:不正确的观念或不现实的期望,缺乏具有良好素质、经验的测试人才,测试工具本身的问题影响测试的质量,测试脚本的质量低劣,没有进行有效的、充分的培训,没有考虑到公司的实际情况,盲目引入测试工具,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使用测试工具的环境,其它问题。

解决方法:正确的认识 ,找准测试自动化的切入点,把测试脚本开发纳入整个软件开发体系,软件程序开发和测试自动化不可分离 ,资源的合理调度,测试自动化依赖测试流程和测试用例,降低测试自动化的投入、提高其产出。

第五章:

1.集成的模式

答:(1)模块分析(2)体系结构分析(3)风险的分析(4)接口分析(5)集成测试策略分析(6)可测试性分析(7)集成测试的数据要求

2.集成测试的方法

答:1.非增量式测试方法。

2.增量式测试方法

   (1)自顶向上增量测试方法。(2)自底向上增量式测试。

3.三明治集成

4.基干集成测试

第六章:

1.循环结构测试的方法

答:(1)单循环结构:满足循环条件(i <= n),在循环体内执行一遍,不满足循环条件,执行循环体外语句

(2)嵌套循环结构:

①除最内层循环外,从最内层循环开始,置所有其它层的循环为最小值。

②对最内层循环做简单循环结构的全部测试。测试时保持所有外层循环的循环变量取最小值,另外,对越界值和非法值做类似的测试。

③逐步外推,对其外面一层循环进行测试。测试时保持所有外层循环的循环变量取最小值,所有其它嵌套内层循环的循环变量取“典型”值。

④反复进行,直到所有各层循环测试完毕。

(3)并列循环结构:①独立循环,没有依赖性,可以看作两个单循环结构②非独立循环,则可以看作嵌套循环结构

2.可用性测试的内容

答:可用性是指以有效性、效率和满意度为指标,产品在特定使用背景下为了特定的目的可为特定用户使用的程度。

第七章:

1.国际化和本地化的关系

答: 软件本地化是在源语言版本的基础上,通过翻译、定制和参数配置等工作,使软件产品或系统在语言、时区、度量衡、文化、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与当地国家和地区的相应内容相一致,从而满足特定地区的用户的使用需求。

    国际化为保证所开发的软件能适应全球市场的本地化工作而不需要对程序做任何系统性或结构性变化的特性,这种特性通过特定的系统设计、程序设计、编码方法来实现。

2.软件本地化的内容及过程

答:  内容:功能性测试;翻译测试;可用性测试;兼容性调试;文化、宗教、喜好等适用性测试;手册验证;

      过程:建立配置管理体系,(1)跟踪目标语言各个版本的源代码;(2)创造和维护术语表;(3)源语言代(4)码和资源文件分离、或提取需要本地化的文本;(5)把分离或提取的文本、图片等翻译成目标语言;(6)把翻译好的文本、图片重新检入目标语言的源代码版本;(7)如果需要,编译目标语言的源代码;(8)测试翻译后的软件,调整UI 以适应翻译后的文本;(9)测试本地化后的软件,确保格式和内容都正确;

第八章:

1.负载测试的过程

答:①确定所要模拟的角色及其对应的关键业务操作路径。

②确定输入/输出参数,制定负载测试方案。

③准备测试环境,并完成相应的测试脚本的开发。

④设计具体的测试场景,如负载水平、加载方式等。

⑤执行测试,监控输出参数,如数据吞吐量、响应时间、资源占有率等。

⑥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⑦结果不满意,需要调整测试场景,进入下一个循环。

2.负载测试的构成

答:①测试管理中心(测试结果分析),控制器(监控系统资源),模拟虚拟用户的客户端(产生负载)。

②被测系统: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

3.负载测试的加载模式和每种模式的优缺点

答:一次加载方式,递增加载方式,高低突变加载方式,随机加载方式。

 

4.性能测试的步骤

答:①确定性能测试需求;

②计划和设计测试;包括确定关键业务流程、测试类型和测试方法、选择合适的测试工具、设计测试场景等

③测试工具的选择;

④配置测试环境,尽量接近实际运行环境,即建立仿真环境作为性能测试环境,测试结果才能可信;

⑤实现测试设计(开发测试脚本);

⑥执行测试;

⑦分析测试结果;

重复上述④~ ⑥步骤,直至测试计划完成,结果满意;

提交性能测试报告。

5.压力测试的类型

答:稳定性压力测试,破坏性压力测试,渗入测试,峰谷测试。

6.最常见的软件系统的两种体系架构有哪些

答:

第九章:

1.缺陷的类型和来源有哪些

答:①缺陷类型可以分为业务逻辑、数据处理、接口、UI、性能、安全性、兼容性、配置、文档等

②缺陷来源,如需求说明书、设计规格说明书、代码、用户手册等

2.如何有效地报告一个缺陷

答:①单一准确,每个报告只针对一个软件缺陷 

②可以再现,不要忽视或省略任何一项操作步骤,特别是关键性的操作一定要描述清楚,确保开发人员按照所描述的步骤可以再现缺陷

③完整统一,提供完整的软件缺陷描述信息

④短小简练,如使用业务关键词

⑤特定条件,必须注明缺陷发生的特定条件

⑥不做评价,客观描述

3.软件缺陷生命周期模型的描述

答:

 

第十章:

1.软件测试的基本目标

答:单元测试目标,功能测试目标,性能测试目标。    

2.工作量的估算方法

答:①测试任务由质量需求、测试目标决定

 ②测试范围由产品(新)功能特性或测试任务决定。

 ③代码质量越低,测试越要充分,回归测试次数与频率加大。

 ④处在不同的开发阶段测试工作量不同。

 ⑤自动化程度高,测试工作量就越低。

 ⑥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技术、编程语言,其估算方法不同。

名词解析:

第一章:

1.Bug:电脑系统或程序中,隐藏着的一些未被发现的缺陷或问题统称为bug(漏洞)。

2.Debug:

第二章:

1.软件评审:软件评审是对软件元素或者项目状态的一种评估手段,以确定其是否与计划的结果保持一致,并使其得到改进。

第三章:

1.测试用例 :是可以被独立执行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最小的测试实体,不能再被分解。

2.测试用例套件:测试套件是由一系列测试用例并与之关联的测试环境组合而构成的集合,已满足测试执行的特定要求。

第四章:

1.自动化测试:焦点集中在测试执行,主要是由测试工具自动地完成测试。

2.测试自动化:指“一切可以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的测试任务都已经由计算机系统或软件工具、程序来承担并自动执行”

第五章:

1单元测试:对已实现的软件最小单元进行测试,以保证构成软件系统的各个单元的质量

2集成测试:。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如根据结构图〕组装成为子系统或系统,进行集成测试。

3黑盒测试:是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盒子,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而是考察数据的输入、条件限制和数据输出,完成测试

4白盒测试:白盒测试方法是根据模块内部结构了解,基于内部逻辑结构,针对程序语句、路径、变量状态等来进行测试,检验程序中的各个分支条件是否得到满足、每条执行路径是否按预定要求正确的工作。

5桩程序:

6驱动程序:是一种可以使计算机和设备通信的特殊程序,可以 说相当于硬件的接口,操作系统只有通过这个接口,才能控制硬件设备的工作,假如某设备的驱动程序未能正确安装,便不能正常工作。

第六章:

1功能测试:依据产品设计规格说明书完成对产品功能进行操作,以验证系统是否满足用户的功能性需求。

2回归测试:在修改了源代码,用原有的测试用例重新进行测试以确认修改没有引入新的错误或导致其他代码产生错误。

第七章

1.国际化:为保证所开发的软件能适应全球市场的本地化工作而不需要对程序做任何系统性或结构性变化的特性,这种特性通过特定的系统设计、程序设计、编码方法来实现。

2.本地化:是在源语言版本的基础上,通过翻译、定制和参数配置等工作,使软件产品或系统在语言、时区、度量衡、文化、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与当地国家和地区的相应内容相一致,从而满足特定地区的用户的使用需求。

第八章:

1.负载测试:是通过模拟实际软件系统所承受的负载条件、改变系统负载大小和负载方式来发现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

2.压力测试:是在强负载情况下稳定性进行测试,查看应用系统在峰值使用情况下的行为表现,更有效地发现系统稳定性的隐患和系统在负载峰值的条件下功能隐患等,确认系统是否具有良好的容错能力和可恢复能力。

3.性能测试:是为获取或验证系统性能指标而进行的测

4.兼容性测试:在特定的或不同的硬件、网络环境和操作系统平台上、不同的应用软件之间,验证软件系统能否正常地运行,以及能否正确存取原先版本的用户数据所进行的测试

第十章:

1.测试覆盖率:用来衡量测试完成程度、或评估测试活动覆盖产品代码的一种量化的结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