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实习报告

虽然这个实习基地许多设备还没有安装好,但是这次我依然学懂了不少的东西,感到很欣慰。老师和一个学长的指导下参观了成都某正在施工的医院。该实习基地的空调主机尚未安装就位,不过据介绍将会安装三台水冷螺杆冷水机组。屋顶的冷却塔已基本上安装好。通过老师的介绍,我基本上了解了冷却塔的工作原理。该冷却塔为无风机冷却塔,基本原理是:循环冷却水喷射时产生负压吸入外界空气,干燥的空气自进风网处进入冷却塔内;饱和蒸汽分压力大的高温水分子向压力低的空气流动,湿热的水自播水系统洒入塔内。当水滴和空气接触时,一方面由于空气与水的直接传热,另一方面由于水蒸汽表面和空气之间存在压力差,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蒸发现象,带到目前为走蒸发潜热,将水中的热量带走即蒸发传热,从而达到降温之目的。
实习过程中汪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有风机的冷却塔和无风机的冷却塔的区别是什么?回学校后我通过查阅资料基本弄清楚了它们之间的区别。有风机冷却塔内空气是通过风机抽进去的,属于强迫对流,而无风机冷却塔内空气是通过循环冷却水喷射时产生负压吸入的,属于自然对流。与有风机冷却塔相比,无风机冷却塔有以下优点:1、具有良好的冷却室:无风机冷却塔采用逆流式,空气阻力小。热水先经喷嘴向上喷淋,至塔顶部再折返,与空气作双程混合冷却,然后再掉落进填料层作第二次冷却。故填料用量较少.甚至可设计成无填料式冷却塔。2、具有良好的塔体结构:无风机冷却塔为多个高效率免风机单元装置并列组装而成,每个单元间距小,全机组件均可采用模组化设计,经济性好,性能稳定,并可依照现场空间作灵活排列组装。3、具有良好的热力性能:因塔体具有良好的冷却室,在空调温差5℃需求上,均能符合国家检测标准。4、具有节能性能:无风机冷却塔在选型上具有很大范围,可选择较低水头的冷却塔以节省较多的耗电能。5、无运转振动噪音:因塔体均为静态组件,无转动或移动件,故无任何运转振动噪音。6、运转维护费低:因塔体均为静态组件,无需用风机、传动件或减速机等机件,故无需此等备用品,维修费用低,仅需维持冷却循环水的清洁即可。7、省配电管线:无风扇电机,免配电管线.
该实习基地通风管道系统已基本上安装到位。我们参观了一二层的管道系统。均为全空气系统。何谓全空气系统?集中的冷热源,冷热水由管路输送到各个空气处理装置,空气的
加热冷却集中在空气处理装置中处理后,由风道输送到各个房间。这样的系统就叫做全空气系统。全空气系统具有以下特点:有专门的过滤段,有较强的空气除湿能力和空气过滤能力;送风量大,换气充分,空气污染小;在春秋过渡季节可实现全新风运行,节约运行能耗;   空调机置于机房内,运转、维修容易,能进行完全的空气过滤;产生震动、噪声传播的问题较少.。该系统的空气经空气处理装置处理后由一根干管送出,再分别由不同的支管送入不同的房间或空间。此过程中送风管道会不断变径。为什么要变径呢?变径是为了保持管内压力平衡,保证各个风口的送风量一样,从而保证房间内各处的舒适感一样。
    保温是空调系统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减少热量和冷量在传输的过程中的损失,提高热冷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必须对管道及设备进行保温。保温可以实现以下目的:减少热损失,节约热量;改善劳动条件,保证操作人员安全;防止设备和管道内液体冻结;防止设备或管道外表面结露;防止介质在传输过程中温度降低;防止火灾;防止气体冷凝...
    全空气系统的新风一般由组合式空调机组冷却除湿、加热和过滤后送出。新风管道一般不需要加保温层。  
这次的实习,我了解了冷却塔的工作原理和有风机与无风机的冷却塔的差别,弄懂了什么是全空气系统,真是受益匪浅啊!
1月8日我们来到了武汉市江夏经济技术开发区藏龙岛科技园九凤街的光迅产业园,该实习基地正在施工中,由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承建。
这个实习基地的建筑设备齐全、先进。在一位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我们首先参观了空调系统机房里的设备。机房里的设备已基本安装就位。该空调系统的主要设备有:3台水冷离心冷水机组、1台水冷螺杆冷水机组、7台冷冻水泵(并联)、7台冷却水泵(并联)、1台板式换热器、3台换热机组及各自相连管道以及通风管道和电缆线等。
专业人员王师傅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冷冻水循环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和制冷剂循环系统及各自的管道走向。然后又向我们讲解了管道系统安装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随后把我们带到隔壁的锅炉房向我们讲解了锅炉房的一些基本情况和供热原理。屋顶的冷却塔为有风机冷却塔。最大的冷却塔为冷却水循环系统中冷却冷凝器所用,旁边有一小型冷却塔,经老师介绍后我才知道,这是为空气压缩器所配备的冷却塔,因为空气压缩机在工作过程中亦会产生热量需要排走。这个知识点是我今天新接触到的,以前还不知道有这么回事。
之后我们来到了组合式空调机组房。该组合式空调机组的铭牌:型号ADK-3.0,额定送风量30000CMH,风机型号BDB7 10/T,全压1740Pa,电机型号1LGD186_4AA70 22 KW,加湿量240Kg/h,额定冷量567+224 KW,额定热量409+30 KW。组合式空调机组是由各种空气处理功能段组装而成的一种空气处理设备。适用于阻力大于100Pa的空调系统。机组空气处理功能段有:混合段、表冷段、加热段、喷淋段、过滤段、加湿段、新风、排风段、送风段、二次回风段、中间检修段、送回风机段、消声段等单元体。根据空调设计对空气处理过程的需要,可选用其中某些功能段任意组合。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外壳通常采用双层钢板中间用聚氨酯发泡做保温层,也有的采用钢板加保温层的做法。混合段设有回风和新风接口,作为新风和回风在此混合之用。表冷段和加热段都是采用表面式换热器热交换器,根据热媒的情况实现冷却、加热功能,表冷段可以使用7℃的冷水或60℃的热水作为热媒;加热段一般使用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加湿段用于对空气进行加湿处理,一般在有蒸汽来源时采用蒸汽加湿,也有的采用电加热水产生蒸汽用于加湿。过滤段是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根据对洁净度的要求和空气质量,可选用粗效过滤器或粗效加中效过滤器两级过滤。中间检修段用于检修设备和运行维护,如热交换器的维修、过滤器的清洗和滤料的更换等,应该根据组合情况的需要设置。喷淋段的工作比较复杂,它根据水温的变化可以实现冷却或加热、加湿或减湿等功能。

-

 

第二篇:建筑设备实习报告

星期一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学校的变电站。我也学到了很多通过了课外资料知道了,目前从国内、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开展情况而言,大致存在以下几种结构:

1).分布式系统结构

按变电站被监控对象或系统功能分布的多台计算机单功能设备,将它们连接到能共享资源的网络上实现分布式处理。这里所谈的‘分布’是按变电站资源物理上的分布(未强调地理分布),强调的是从计算机的角度来研究分布问题的。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结构,要做到完全分布式结构,在可扩展性、通用性及开放性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优势,然而在实际的工程应用及技术实现上就会遇到许多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在分散安装布置时,恶劣运行环境、抗电磁干扰、信息传输途径及可靠性保证上存在的问题等等,就目前技术而言还不够十分成熟,一味地追求完全分布式结构,忽略工程实用性是不必要的。

2).集中式系统结构

系统的硬件装置、数据处理均集中配置,采用由前置机和后台机构成的集控式结构,由前置机完成数据输入输出、保护、控制及监测等功能,后台机完成数据处理、显示、打印及远方通讯等功能。目前国内许多的厂家尚属于这种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有以下不足:前置管理机任务繁重、引线多,是一个信息‘瓶颈’,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即在前置机故障情况下,将失去当地及远方的所有信息及功能,另外仍不能从工程设计角度上节约开支,仍需铺设电缆,并且扩展一些自动化需求的功能较难。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结构形成的原由,变电站二次产品早期开发过程是按保护、测量、控制和通信部分分类、独立开发,没有从整个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下进行,随着技术的进步及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要求,在进行变电站自动化工程的设计时,大多采用的是按功能‘拼凑’的方式开展,从而导致系统的性能指标下降以及出现许多无法解决的工程问题。

3).分层分布式结构

按变电站的控制层次和对象设置全站控制级(站级)和就地单元控制级(段级)的二层式分布控制系统结构。

站级系统大致包括站控系统(SCS)、站监视系统(SMS)、站工程师工作台(EWS)及同调度中心的通信系统(RTU):

站控系统(SCS):应具有快速的信息响应能力及相应的信息处理分析功能,完成站内的运行管理及控制(包括就地及远方控制管理两种方式),例如事件记录、开关控制及SCADA的数据收集功能。

站监视系统(SMS):应对站内所有运行设备进行监测,为站控系统提供运行状态及异常信

息,即提供全面的运行信息功能,如扰动记录、站内设备运行状态、二次设备投入/退出状态及设备的额定参数等。

站工程师工作台(EWS):可对站内设备进行状态检查、参数整定、调试检验等功能,也可以用便携机进行就地及远端的维护工作。

上面是按大致功能基本分块,硬件可根据功能及信息特征在一台站控计算机中实现,也可以两台双备用,也可以按功能分别布置,但应能够共享数据信息,具有多任务时实处理功能。 段级在横向按站内一次设备(变压器或线路等)面向对象的分布式配置,在功能分配上,本着尽量下放的原则,即凡是可以在本间隔就地完成的功能决不依赖通讯网,特殊功能例外,如分散式录波及小电流接地选线等功能的实现。 2 基本的模式

1).基本配置:

(1) 集中处理集中布置:将集控式屏、台都集中布置在主控制室。

(2) 分布处理集中布置:将分布式单功能设备集中组屏仍集中布置在主控制室。

(3) 分布处理分散布置:将分布式单功能设备布置在一次设备的机柜内或采用就地就近组屏分散设置的方式。

2).基本模式:

(1) 对于新建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方式:

A.对于容量较大、设备进出线回路数较多、供电地位重要且投资较好的变电站,可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的双机备用系统,辅之相应的保护、测量、控制及监测功能,并完成远方RTU的功能。

B.对于容量较小,主接线简单,供电连续性要求不高的变电站,宜取消常规的配置及前置机,采用单机系统,完成保护、测量、控制等功能的管理,并完成远方RTU的功能。 (2) 对于扩建及改造现有的按常规二次系统设计的自动化系统设计方式:

A.改造项目可采用新配置的具有三遥(或四遥)功能的RTU,完成对老站保护动作信息、设备运行状态及部分功能的测量,并对原有的常规二次设备进行必要的改造或RTU增加数据采集板,使之能与增设的自动化设备构成整体。

B.当扩建项目的范围较大,用户对自动化的要求较高,投资又允许时,通常采用自动化系统方案。 变电站自动化的基本概念

变电站自动化是指应用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通过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或自动装置代替人工进行各种运行作业,提高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的一种自动化系统。变电站自

动化的范畴包括综合自动化技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指将二次设备(包括控制、保护、测量、信号、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利用微机技术经过功能的重新组合和优化设计,对变电站执行自动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它是自动化和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变电站领域的综合应用。其具有以下特征:

1).功能综合化:是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要求,将二次系统的功能综合考虑,在整个的系统设计方案指导下,进行优化组合设计,以达到协调一致的继电保护及监控系统。‘综合’(INTEGRATED)并非指将变电站所要求的功能以‘拼凑’的方式组合,而是指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达到整个系统性能指标的最优化。表现在:

(1) 简化变电站二次设备的硬件配置,尽量避免重复设计。如远动装置和微机监测系统功能的重复设置,没有达到信息共享。

(2) 简化变电站各二次设备之间的互联线,节省控制电缆,减少PT、CT的负载。力争克服以前计量、远动和当地监测系统所用的变送器各自设置,不仅增加投资而且还造成数据测量的不一致性。

(3) 保护模块相对独立,网络及监测系统的故障不应影响保护功能的正常工作;对于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由于其重要程度,应考虑保护、测量系统分开设置;而对于110kV以下低压变电站,就目前的技术应用水平及工程应用角度而言,可以考虑将保护与测控功能合为一体的智能单元,这样不但利于运行管理及工程组合,而且降低投资成本。 (4) 减少安装施工和维护的工作量,减少总占地面积,降低总造价或运行费用。 (5) 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保证电能质量。

(6) 有利于全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

2).系统构成的数字化及模块化:保护、控制、测量装置的数字化(即采用微机实现,并具有数字化通信能力),利于把各功能模块通过通信网络连接起来,便于接口功能模块的扩充及信息的共享。另外方便模块的组态,适应工程的集中式、分布分散式和分布式结构集中式组屏等方式。

3).操作监视屏幕化:当变电站有人值班时,人机联系在当地监控系统的后台机(或主机)上进行,当变电站无人值班时,人机联系功能在远方的调度中心或操作控制中心的主机或工作站上进行,不管那种方式,操作维护人员面对的都是CRT屏幕,操作的工具都是键盘或鼠标。

星期三去了百安居看见了好多空调有格力、美的、海尔、西门子、新科,还有马桶其中有科勒、toto、马可波罗、箭牌、伊喜宝。马桶还有智能功能自己喷水洗屁屁不过价格也不菲

啊。看到大量管子有橡胶的,有金属的,品牌很多,尺寸还有很多。在那里还看见很多电线、瓷砖、浴霸、厨房用品、灯具。在这次实训中学到很多有关建材的知识,希望在老师的带领下能学到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