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财务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财务与企业生产经营之间的关系,用一句中国的古话来形容,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财务作为企业的后勤支持部门,它需要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体现其价值。

在讲财务的作用之前,我们还是去繁从简地去看一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一个企业采购原材料用于生产,生产出产成品之后销售出去。这就是企业的“物流”。伴随着物流的不断推进,我们会收到销售回款,用于支付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燃动力,也会用于采购原材料等。这就是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资金流是方向相反却紧密联系的两条路线。但企业的生产经营不可能是随便用随便花的境地,需要按期(通常是按月)去记录物流和资金流的来龙去脉,去总结经营成果,分析利弊得失,指导未来的生产经营。这就产生了对信息流的需求。因此,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者是有机地统一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当中。财务最基本的工作——会计核算满足了企业生产经营对信息流的需要。或者我们反问一句,企业中还有哪个部门能像财务一样跨部门有完整的信息流去反映物流和资金流的走向呢?

会计核算是财务最基本的工作,至少需要满足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统称为有效性)。没有及时性,企业经营者在评估企业时总是慢半拍。没有准确性,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没办法真正认识到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核算工作好比就是照相机,它应忠实地记录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点点滴滴。照相机在照相过程中如果发生抖动,照片就会模糊,会计核算工作如果失去有效性,轻者容易使企业无法理性地看待自己,重者以美国企业为例,世通、安然公司的倒闭,引出了萨班斯法案。

会计核算工作不是财务的全部,企业生产经营一年下来,信息何止成千上万。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流,只靠会计核算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个会计学的本科生,他在大学里的4年并不只是学会做几笔帐,MBA教学中财务是核心课程,但也没看见老师在教MBA学员如何去做账。财务分析更注重对浩瀚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发现问题,突出问题并呈现在企业管理者面前是财务分析的最主要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1

应该力争财务分析简洁明了,直奔主题。而不能面面俱到,到处是重点等于没有重点。因此,在财务分析中更多地去使用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等手段去找到重点。在财务分析当中,既有全局性的分析,比如杜邦财务分析体系、EVA企业价值评估,也有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细节所做的财务分析。本文更加注意对生产经营细节的财务分析,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福特汽车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当中,在做财务分析的时候,将销售成本分成:

1、变动原材料成本:简言之就是能构成产成品的原材料,如发动机、传动轴承等,包括随车发售的包装袋、使用说明书等;其特点是:与产量密切相关且成比例增长。

2、变动制造费用:有助于生产但无法直接构成产成品的支出,如燃动力、劳保用品、除基本工资以外的计件工资等;其特点是:与产量相关但并非像变动原材料成本那样是与产量成比例增长,或者无法直接构成产成品。

3、固定制造费用:无论产量多少都会发生的支出,如固定资产折旧、基本工资等;其特点是:与产量相关度极低,大多数是以前经营决策所形成的沉没成本,或者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的成本。

原材料的耗用是非常大的,控制原材料的耗用直接影响到企业毛利率。借助ERP(企业资源计划)中BOM(物料清单)的概念,将每个产成品下所关联的原材料数量列出,BOM不会出现多余的物料,比如1台汽车不会配2台发动机。然后再列出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数量,暂时将价格放在一边,把原材料的计划用量和实际用量作比较:

1、计划用量大于实际用量。难道汽车不需要发动机也能开走?要么是会计核算出问题,要么是生产部门提供的单据出问题,需要分别情况找出差异原因并解决。

2、实际用量大于计划用量。可能存在以下的问题:

A. 原材料质量有问题:采购部门应该与供应商之间就原材料质量问题展开磋商,找出解决办法;另外质检部门在原材料入库前所做的质检需要加大抽检数量或者采取其他方法,尽可能降低有问题的原材料上线的概率。

B.操作工劳动熟练程度:生产部门需要加强对操作工的培训,推进线上检查的力度。

2

C. 机器设备存在问题:设备部门需要维修机器或改进生产线。

在分析数量差异之后,接着分析价格差异,将计划单价与实际单价进行比较,对价格变动较大的,如果不是物价整体上涨的原因,采购部门需要采取措施控制原材料价格的变动,甚至考虑更换供应商。

而以上分析如果全部以金额的方式反映,财务会有公式能够把实际耗用金额与计划耗用金额进行比较,以分别确定材料用量、单价对差异的影响程度,抓重点,下大力气去扭转影响程度最大的某一方面。

对于变动性制造费用,尽可能区分费用明细,以比值的方式(费用除以销量,以消除直接使用销量、费用的绝对值比较而产生不同期间的差异),将本月与上月(计划、去年同期)进行比较,比值的降低是控制成本的一个指标表现,要实现比值的降低,就必须控制住各费用明细下可能存在的浪费,并由此往上追溯,找出费用的源头,提出改进的方法。

对于固定性制造费用,更重要的是固定性投入之前的财务分析,特别是购入机器设备时应将其纳入企业整体经营作财务分析,而当这些固定性支出发生后,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很难发生改变,除非面临特殊情况,比如大量的机器设备转入大修或更新改造过程当中,才能降低折旧费用,引致销售成本的下降,继而提高产品毛利率。

福特汽车还将这种财务分析引入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商报价,要求供应商在报价时,在确定供应数量的前提下,按照主料成本、辅料成本、燃动力、折旧、人工、管理费等,提供原材料价格的构成,将原材料供货价格透明化。

不同类型的企业,其财务分析是不会一样的,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百事可乐在做财务分析当中,和福特汽车就有很大的不同。因为百事可乐从事饮料行业,其配方是固定的,需要有专门的容器计量工具去控制整个生产流程,发生数量差异的情况较少。而且在变动原材料成本中,浓缩液占大头且价格是非市场议价,水和二氧化碳的金额比重较小,对变动原材料成本的分析主要集中在白糖和包装物,白糖价格受自然环境条件约束,通过期货套期保值即对冲操作以降低价格波动的影响。包装物(易拉罐和塑料瓶)受金属和石油价格波动的

3

影响,在产品售价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容积或者包装物的厚度以降低变动原材料成本。比如根据财务分析,易拉罐装饮料规格从355毫升降低至330毫升,因规格的变化导致包装材料、食品原料等在内的用量减少,从而导致成本的下降,虽然可能1个易拉罐也就是1、2角钱的成本下降,但是考虑到全年的销量在上亿个易拉罐且市场售价不变的情况下,公司的毛利润可能会增加几千万。

财务分析只是揭示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背后的原因,它不能提出任何解决方案出来,需要与内部控制(COSO)结合,才能将财务分析的作用得以延伸。但是一提起内部控制就会让很多人特别是非财务人员造成如下误解:

1、内部控制只是需要财务部门去做就可以了;

2、内部控制就是财务部门想凌驾于企业各部门之上;

3、内部控制就是束缚住大家的手脚,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干。

其实按照美国Treadway委员会发起组织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解释(其一系列报告构成《内部控制框架》,并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认可,诸如沃尔玛、可口可乐等美国大型企业也接受该《内部控制框架》的内容并运用到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当中),内部控制目标包括:

1、财务报告目标:确保财务报告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财务报告要不要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个本不是问题的事情在实际当中却成为一部分企业所需要做出的选择。致力于成长为世界级企业的管理层是以非常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财务报告真实性的。企业需要了解真实的情况,最基本要求就是要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而有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从而掩盖住很多实质性的问题,虽然暂时看起来很美,但“出水才现两腿泥”,“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国内的银广夏、蓝田股份,国外的世通、安然都是这方面的反面案例。

2、合规目标: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中进行

讲这个COSO目标,很容易就会拐到国内民企的资金使用合法性的问题。要讲这个问题,就得先讲3个案例:

4

A.美国私人银行经过上百年的斗争,终于控制住美联储,从而控制了美元的发行规模。美国参众两院每年为了年度财政预算吵得不可开交,也抵不上美联储的货币宽松政策能使美国国家债务处于实质性贬值来的有效果;

B.前苏联解体后,私人迅速地控制了银行成为金融寡头,从而使前苏联大多数国有企业在一夜之间转换成私有,国家利益遭受巨大损失,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急剧下降。普京在当上俄罗斯总统后不得不想办法,用非正常手段从金融寡头手中收回一部分企业。

C.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晋察冀边区银行在党的领导下,在金融战线上与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反复争夺金融控制权,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维持并巩固了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金融秩序,在经济上有力地支援了抗战(解放战争)的胜利。在斗争中深刻理解掌握金融控制权在经济控制层面的重要性。

在中国,短期内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中都无法解答这样的问题:国有商业性银行如何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竞争优势并保持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因此可能出现:

(1)限制外资银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经营范围、分支机构数量、贷款规模、参股中资银行的比例等;

(2)中国在加入WTO之后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中资银行基本上都是由国有控股或国家控制,类似于温州商人计划以私人控股建立商业性银行的设想在短期内是不可行的;

(3)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非金融企业之间不得借贷,不得挪用资金。

由于存在以上第(1)、(2)点的可能,中资银行虽然在全球范围内没有超强竞争力,但在中国国内,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实体经济的财务表现没有最差只有更差的情况下,中资银行的财务业绩好得连行长都不好意思公布。

由于存在以上第(3)点的可能,国企一般会选择在集团内成立财务公司,外企一般会选择在银行建立现金池以打通国内外资金流通,国企和外企通过不同的方式以规避法律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企业内部资金的管控。而民营企业一方面受行政审批程序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主观意识认为有权任意使用自己的资金。结果造成民企的资金使用合法性问题

5

成了一个深口袋,当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宏观环境发生波动时,这个口袋就开始拉清单,比如德隆的唐万新、格林柯尔的顾雏军、国美电器的黄光裕等等。。。

除了上述与财务直接相关的内控合规性目标以外,也会有与财务间接相关的内控合规性目标,这些合规性目标达成与否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下2个事项来说明与财务间接相关的内控合规性目标的操作:

(1)A企业和B企业被开发区招商引资进入,都面临土地使用权证因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而办不下来,A企业先赶进度再说,开发区官员采取默认态度。而B企业把整个项目全部停下来,如果不能按协议办好土地使用权证,项目只能停工。最后协商的结果给了一张加盖公章的承诺函:承诺这块土地归B企业使用。A企业一直做到受宏观经济不景气拖累而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不好,不受开发区官员待见了,那块地和地上建筑物全成了违法违规用地。B企业因为掐着那张加盖公章的公函,开发区官员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以罕见的办事效率完成了批地、招拍挂等行政程序,用土地使用权证换回了那张公函。

(2)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面临着大量的采购项目,如果企业处于扩张状态,还会有大量的工程类项目。而工程、采购领域的贪腐严重侵蚀企业的利润。B企业在短期内会采取关键岗位人员强制性休假、定期轮岗的防范措施,在长期内会将工程、采购纳入企业年度经营计划,在整体评估企业经营的财务业绩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工程、采购成本提出降低的具体要求。

3、经营目标:确保企业资源利用的有效性,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按照Treadway委员会发起组织委员会的思路,上文中的财务分析中在发现问题后,将问题分解到各个部门做更详细的排查,就是通过内部控制的手段,像庖丁解牛一样层层分解到各部门,甚至具体到某个设备、某个人,努力降低生产中的各种损耗,从而实现企业资源利用的有效性,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最终使得成本金额下降至可能的最低限度,为成本领先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对客户的赊销审批权限是不适合放在销售部门的,销售人员对销量的追求受奖励

6

的刺激很可能出现冲动,并导致赊销额度一再扩大。如果客户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大量货款无法收回,这比什么产品都没有生产出来对企业的冲击和负面影响更大。因此,没有合适的内部控制手段去约束,将客户的赊销审批权限放在销售部门显然是不合适的。

为什么内部控制会与财务工作相结合呢?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流汇入财务部门,在对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才会有落脚点,才会有抓手。可能又会有疑问:由哪个部门来评价内部控制的效果?答案是内部审计部门。内审部和财务部的工作分工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帮助企业各部门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会计核算、财务分析是递进关系的,可是大家会发现这些往往都是对以往信息的归纳、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但是我们更需要面对未来,随着经济管理学领域中实证主义的日益盛行,包括财务在内的经济管理类学科也希望能够像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那样,建立起一套理论模型,并用这些理论模型进行预测,以便于指导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当中,我们很想知道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制定什么样的售价、多大的销量才能使得企业盈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售价和销量在什么情况下能使得企业达到盈亏平衡(即净利润为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财务提出了本量利分析理论模型。对于这个理论模型,需要注意的是:

1、从长期来看,企业所有的成本费用均可以认为是变动的。比如说:在短期内购买机器设备所产生的折旧费用是固定的,但将企业生产经营周期放至足够长,折旧费用又是可变的(在折旧年限内,折旧费用是固定的,但折旧年限一过,折旧费用就是可变的)。但是我们更关注的是短期内企业生产经营的盈亏平衡点,这就需要将成本费用尽可能划分为变动性成本费用和固定性成本费用两大类。

除了少数几个成本费用,比如原材料是变动性成本费用,折旧费用是固定性成本费用以外,大多数成本费用既包含变动性的也包含固定性的,比如电费结构是:基本电费加上按用电量计算的电费。前者是固定性成本费用,后者是变动性成本费用。还有一些成本费用的区分更为困难,可能就需要将过去一段时期(2~3年每个月)的成本费用与产量(或销量)绘

7

制出散点图,去观察2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完全线性相关?线性相关?非线性相关?还是不相关?再根据甄别出来的情况,尝试使用线性回归方程建立成本费用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2、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无论是宏观环境还是微观环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当中的,水无常形,数无定势。理论模型所处的环境不断变化,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大分子剧烈运动对物质性态或造成实质性的改变,这也是经济管理类学科比自然学科更难以建立起理论模型的症结所在。因此在本量利分析理论模型中,售价和销量始终应该将其看成是指导性的而非是确定性的数据,更合适地是采用区间估计值而不是点估计值去衡量相关业务活动。或者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没有坐标,我们来自何方又去向何处呢?

建立本量利分析理论模型,通过调整售价或者销量以达成指导销售行为的目的,进一步延伸至如果在完成既定售价和销量的前提下,企业可以接受报价低于本量利分析理论模型建立起来的售价,以弥补固定性成本费用。但是本量利分析只是止步于此吗?

存在就是合理的。只要行业内的市场需求仍然存在,就会有企业在这个行业内生存与发展。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能幸存下来的企业,往往具有其独特的经营优势以确定其市场地位。当某个行业内的产品卖到了大白菜的价格,行业内企业多如牛毛的时候,企业只有将自身与其他企业区别开来,才能在市场中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一种途径是进行技术开发,使得本企业的产品技术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以获得高于其他企业产品售价的地位,但技术开发也会面临着风险:

1、产品技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诺基亚在3G网络大潮来临之际,先是固守塞班系统,后来与微软加强在WP系统方面的合作,但诺基亚推出的手机在以三星为代表的Andriod手机和以苹果为代表的IOS手机面前,几无翻身的机会。

2、企业对新技术产品市场应用的重视程度:柯达公司是最早开发并拥有数字影像技术的公司,但柯达长期满足于传统胶片市场的垄断地位,结果数字影像技术并没有成为柯达克敌制胜的市场法宝,反被佳能等公司在相机市场反超。

3、新技术产品进入市场的时机:海信是国内最早研发变频空调的公司,在变频空调技术

8

领域中持续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并做了大量的市场推广工作,但目前变频空调市场的占有率排名前二位的是格力空调和美的空调。

什么样的技术何时进入市场以使得企业获得最大利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企业会在研发中心下面成立财务部,这个财务部最主要的工作不是做会计核算工作(不是算算花了多少钱),而是更关注于对研发的财务预测。财务部需要与企业各部门建立广泛的沟通,销售部对市场热点需求及销量和售价的预测,研发中心对技术的可开发性、开发期、开发费用的预测,生产部对新产品量产所需投入的预测等等,在本量利分析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运用投资项目现金流量模型去评估新技术的开发期、投资回报期、每期净现金流量等等。企业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新技术开发费用要产生“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效果,对各个技术研发项目进行排序,以确定优先发展的研发项目。并考虑在适当的时机,以技术标准为核心,延伸至控制行业标准(包括与之相关或不相关的环保标准、安全标准等)的制定与持续改进,以期待形成技术/行业壁垒,把只拥有资金的投资者挡在行业之外,确保企业在行业内的利润甚至是垄断利润。欧美大企业不就是这样干的吗?

我们必须考虑到技术研发不是拍拍脑袋、熬几个通宵就能立马出成果的,科学规律决定了技术研发不能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领域。因此除了技术研发的途径以外,企业要想办法对所面临的市场进行细分,比如汽车行业按照外观与功能进行的细分,快消行业按照销售渠道进行的划分。针对这种区分应用本量利分析理论模型,以确定每个渠道产品售价、销量及附加服务产品的底线。

当然,财务在税务筹划、投资、筹资方面也会有很多能够为企业出谋划策、创造价值的地方,但本文主要还是以举例的方式提及财务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通过财务分析、财务预测、内部控制以提高财务对企业的价值。

最后再回顾财务发展的历程及其在企业中的实践,我们会发现:

1、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特别是欧美国家大量的市场实践为财务理论的建立与发展提

9

供了肥沃的土壤。现代财务已经远远突破相当一部分人的固有想法,逐步建立起新的财务理论模型并能为实践提供业务指导。

2、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财务软件等技术的普及应用,财务已从之前繁重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企业的现实要求财务将更多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以更进一步推进企业管理活动走向深入。现代财务实践也开始转向至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应对的新领域。

3、财务的大多数活动最终是紧紧围绕财务报表来开展工作的,特别是利润表最能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果,即使是在制定年度经营计划中,利润表(预测)也是最重要的一张表格。为什么是利润表而不是其他表格承担这个重任?因为除非企业活动不需要花费一分钱,否则迟早都会在利润表上得以反映。紧抓利润表就是为分析、评估、展望企业生产经营找到一个落脚点。

4、中国企业靠国家赋予的垄断权力登上全球500强榜单,欧美企业靠市场化竞争登上全球500强榜单,对财务的深入运用与否成为中外企业管理的许多重要区别之一,在欧美企业中,财务部门是非常重要的企业战略保障和支持部门,甚至有时候在企业重大事件当中担当企业战略增值部门。只做几笔帐出完报表就了事的,那是会计,但不是财务的全部内容;融资后没有资金使用跟踪与效果评估,那是出纳,但也不是财务的全部内容。

5、财务在企业的应用需要与整体环境相适应,并受企业生产经营方向的指导

比如说企业要开经营分析会,经营分析会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包括分析在内的财务活动,但倘若环境出现了偏差,财务并不能发挥它应该起的作用。

(1)经营分析会开成了生产例会

财务分析是有方向性的,它要根据企业特点做出侧重于某一方面的分析。有以生产为导向的财务分析,也有以市场为导向的财务分析。前者较适合在市场上有定价权或有垄断地位的企业,只需更关注于控制成本即能产生更多的利润。后者较适合在竞争性环境下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必须先对销售业绩进行分析,进行市场定位,然后将企业生产与市场相挂钩,

10

市场价格就在那里,企业打算如何做成本?如果让一个在竞争性环境下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花大量的时间去做以生产为导向的财务分析,还不如开生产例会来得便捷。

(2)经营分析会开成了茶话会

适当的财务分析能深入挖掘企业财务数据,把问题披露出来,但是财务分析无法去处理以后如何做的问题。而内部控制活动也是需要有人去做的。问题被披露出来,解决方案也应该提出来,并且也应该有解决问题的完成时间表,否则问题往桌面上一摆,没解决办法更没有解决时间表,下次会议的内容又是重复原来的问题。

(3)经营分析会开成了追究责任会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当中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我们更关注去解决问题,而不应该忙着去追究责任,或者相互推卸责任。追究责任是和业绩考核相挂钩的,不是和经营分析相挂钩的。经营分析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实现经营目标。问题解决了,还有什么责任要承担?不在谁应该承担责任这个问题上争论,是为了抓紧时间干实事,最终实现企业在年度经营计划中确定的经营目标。

6、财务受管理层的态度,决定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比如内部控制要求财务人员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圈圈叉叉就可以的,要深入到企业的各部门去跟进经营流程,最基本是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为财务分析提供扎实的基础。但是在跟进的过程中,对经营效率的评估、对风险的识别等一系列活动,管理层如何评价这些财务活动成为财务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的最重要因素。不可否认的是在很多时候,这些财务活动在某些人眼里又是揭老底又是碍手碍脚,最不招人喜欢。企业管理人员希望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少受约束或者没有约束地发展,不一定是出于私心,可能更希望效率的提高以及执行力度的加强,但往往欲速则不达。特别是在高速发展的企业中,如何平衡控制与增长之间的关系,降低企业风险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否则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会迫使企业不得不做出考虑。理论和实践无数次证明:当投资回报率低于资本成本时,销售增长率越高,企业越是容易陷入经营失败的困境。

11

7、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狗被作为家庭成员来看待。当狗以其敏锐的嗅觉发现有危险临近时,会以吠声提醒主人注意风险。所以在西方会把财务称之为watch-dog,这并非是对财务的羞辱性称呼,而是将财务视作企业生产经营的绝佳助手。如果企业中的财务只会说“Yes”或者保持沉默,不会甚至不敢说“No”,这并不表示企业达到了团结合作、绝对服从的新高度,而是被大量企业实践证明:这是风险累积的起点,当风险累积到一定的时候,将会对企业造成实质性的破坏,有相当多的企业是败在了财务风险的不断加大上面,不仅包括上文提及的世通、安然、德隆、格林柯尔等等,也包括在历次经济危机中垮掉的企业。大唐盛世开启于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一方面固然与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李世民把魏征放在谏议大夫这个位置上,“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

8、财务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作用是需要时间来进行架构及沉淀的,如果想毕其功于一役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财务是做不到的。但只要让财务在企业生产经营各个方面持续深入下去,它一定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正效应。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