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行业报告

20xx年服装行业报告

二、20xx年中国服装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2003是不平静的一年,中国服装市场表现更是起伏汹涌。回首一年来服装业逆水行舟的里程,不禁感慨于它蓬勃的活力,伊拉克战争、非典疫情、原料和能源价格上涨、出口退税下调、美国对华出口设限等等出人意料的事件,并没有阻止行业前行的步伐。相反,无论是宏观经济运行,还是进出口贸易,都呈现出上升态势,形成以展会经济为主要增长点的发展特征。以下这些看似生硬的数字也许最能证明一切。

(一)生产快速增长

20xx年我国服装业生产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xx年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全年完成服装产量98.43亿件,比上年增长13.76%,高于上年增长幅度5.23个百分点,增速达到服装行业"十五"规划确定的预期发展目标。其中梭织服装产量49.39亿件;针织服装产量47.81亿件。梭织服装产量、针织服装产量,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1.57%和15.45%,梭织服装生产的增长幅度低于针织服装3.88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各类服装中,增幅最高的是羽绒服装,20xx年比上年同期增长33.14%;增长幅度最低的品类是西服,比上年同期增长9.09%。根据中国服装协会的调查测算,20xx年全行业实际完成梭织服装产量136亿件。

表1 近5年我国服装产量统计表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产量(亿件) 103.00 116.00 77.76 87.72 98.43

比上年增减 13.19 8.53 13.76

20xx年全国各地服装生产普遍增长,有24个地区服装产量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其中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4个地区,这14个地区是浙江、福建、河北、天津、辽宁、湖北、北京、江西、安徽、湖南、四川、黑龙江、甘肃、青海,绝对值增加最多的是浙江,同比增加服装产量3.82亿件;全国仅有广西、山西、新疆、云南、重庆和宁夏6个地区

服装生产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中新疆服装产量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31.94%。

我国服装产量过亿件的有12个地区,即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上海、福建、河北、天津、辽宁、湖北、北京、江西,这12个地区的产量占我国服装总产量的96%,是我国的服装主产区。

表2 20xx年全国各地服装产量统计表

名次 地区 全年产量 同比%

1 广东 262399.6 11.11

2 浙江 214467.1 22.06 3 江苏 160765.3 4.66 4 山东 103860.9 12.1 5 上海 49117.05 3.8 6 福建 44109.61 32.48 7 河北 27183.85 23.95 8 天津 22210.7 16.85 9 辽宁 20765.31 17.54 10 湖北 15815.82 22.25 11 北京 12995.0 19.17 12 江西 11533.84 16.37 13 安徽 9098.88 32.44 14 河南 7987 5.89 15 湖南 5970 30.2 16 吉林 5721.09 11.97 17 内蒙 1983.13 7.72 18 四川 1663.24 16.52 19 陕西 1322.52 9.67 20 广西 1235.16 -3.75 21 山西 1011.61 -8.62 22 海南 914.48 11.98 23 贵州 497.16 7.26

24 新疆 491.96 -31.94

25 云南 333 -15.48

26 重庆 233.79 -5.96

27 黑龙江 211.16 45.52

28 甘肃 179.84 17.56

28 宁夏 117.62 -13.48

30 青海 93.74 34.88

31 西藏 - -

数据来源于国研网

表3 20xx年各月全国服装产量表

月份 本月止累计(万件) 本月(万件)长(%) 本月比去年同期增长(%) 2月 1930723 943176.2 62.7 27.79 3月 200913.6 72370.9 13.42 10.82 4月 280316.2 79327.95 12.51 10.71 5月 359992.1 79361.31 12.59 12.54 6月 449423.8 89173.25 11.32 6.15 7月 533571.3 83526.66 11.68 12.22 8月 619592 85181.21 11.35 11.29 9月 707732.6 88546.57 11.19 9.91 10月 791640.2 84972.65 11.41 12.75 本月止累计比去年同期增

11月 880585.5 85530.8 12.29 15.15

12月 984289.6 105161.6 13.76 19.62

经历了20xx年大好局面的我国服装业,20xx年初由于国内外市场对我国服装产品的强劲需求,服装生产和出口又是一路攀升。从表上可以看出,1、2两个月当月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但随着伊拉克战争、“非典”、棉价上涨、出口退税率降低、中美贸易摩擦、电荒各种影响接踵而至,其中以“非典”造成的短期影响最大,行业正常的生产秩序和规律被完全打乱。3、4、5三个月出现全年生产的最低点。“非典”过后,各个服装生产企业订单饱满,本应再有一个冲高,但是,全国有19个省拉闸限电,企业生产开开停停,无法如期交货,行业再遇尴尬。

20xx年本身也是服装行业比较好的一年,但是从今年整个发展状况来看,即使在下滑的过程中每个月份的产量均超过了20xx年。20xx年虽然遇到了各种困难,总产量上仍然超过了20xx年。

在纷乱的影响因素中,有长期的,不可逆的;也有短期的,冲击力量很大;有意料之中的;也有突如其来的。行业生产形势变得错综复杂,与往年完全不同。

1.配额价格的影响

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由于服装出口一路攀高,使得配额的市场价炒得很高,招标价格也超出正常值,一时形成有价无市的局面。企业在年初无法接单。如今,出口寒流来了,配额价格回落,但是一些企业已

经失去了接单的大好时机。

2.伊拉克战争的影响

由于伊拉克战争等原因,国外客商纷纷要求提前交货,缩短周期。服装企业也加紧生产,避免在手的订单废掉。因此,我国服装出口在1-3月增长较快,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1-3月服装生产的发展。伊拉克战争的负面影响表现在中东服装出口停滞,美国的后续订单明显减少。同时,由于石油价格的波动,使得服装生产所需化纤类的面料和各种辅料的价格上涨,成本上升。

3.“非典”的影响“非典”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对服装行业影响最大。从4月下旬在服装行业开始显现,负面的影响主要有二:一是对服装出口的影响;二是对疫区商业的影响。

许多国外客户被其政府告知不许接触中国的服装商品,因此客户不敢再到中国来下单,商务活动被迫推迟或取消,新客户增量明显减少,尤其是欧美客户。我国大中型的服装企业出口方向多数是发达国家地区,与日、美、欧的客户大多是长期合作伙伴,外贸依存度很高,“非典”对这部分服装企业影响在6月以后显现。

同时由于“非典”的影响,近期国内各地商业服装的销售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疫区服装产品的销售下降60%以上,随着疫情的消退,服装销售正在逐渐恢复。原本在东欧等国很有影响的、北京国外客户的采购市场已不能正常营业,这对于内销企业和部分中小企业的出口也有很大影响,至少已经失去了今年春季内销和夏季服装出口的机会。 服装产品库存积压是企业致命的症结,近几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

消费者对服装产品需求品位的提高,服装流行周期越来越短。企业在市场上立足,主要依靠面料和款式的创新,越是高档产品,时令性越强。“非典”突如其来,使得内销企业当季库存骤然增加了70%,造成流动资金严重匮乏,夏、秋、冬季产品的生产也无法正常进行。 服装行业面临如此困境,为什么在1-4份服装生产和出口的数据上没有反映,而全年的服装产量还有大幅度的上升,主要原因有二:一是,20xx年由于非典的影响,正常的服装销售大幅下滑的同时,行业有少数拥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卫生许可证的服装企业,因为担负着口罩、防护衣等产品的供应,企业加班加点,产品仍供不应求,这些企业的生产量在这一特殊时期成倍增长。由于服装产品是按自然件统计的,防护衣产量的激增,弥补了各类生活服装产量的下降缺口,所以服装生产总量没有反映出明显下降。二是,针对SARS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各地政府和企业积极采取了应对措施。

(二)销售收入和效益同步增长

表4 20xx年 纺织服装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对比表 1 20xx年合计(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累计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 3161.46 21

累计工业总产值(不变价格) 2963.31 21

累计企业单位数 8847

累计亏损企业单位数 1649

累计亏损企业亏损总额 15.48 3.21

累计应收帐款净额 334.20 22.95

累计产成品 204.95 7.52

累计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1245.96 15.69

累计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 598.82 14.08

累计资产总计 2216.36 16.76

累计负债合计 1285.60 19.37

累计产品销售收入 2972.71 20.81

累计产品销售成本 2559.22 21.3

累计产品销售费用 105.31 17.31

累计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12.55 14.93

累计管理费用 138.22 16.36

累计财务费用 26.96 23.77

累计利润总额 122.43 23.42

去年本月止累计利润总额 99.20

累计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万人) 255.91 8.46

累计税金总额 83.80 19.76

表5 20xx年 纺织服装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对比表 2 20xx年数值 20xx年数值 20xx年数值

资本保值增值率 113.34

资本负债率 58

产值利税率 6.5

资金利润率 11.14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2.39

成本费用利润率 4.33

人均销售率 116160.21

产成品资金占用率 16.45

从效益来看,服装行业在纺织行业中是经济效益较好的行业,利润水平、资产运转率均高于纺织行业平均水平。20xx年服装行业“资产总计”和“固定资产平均余额”两项指标,在20xx年增长11个点的基础上,20xx年又分别增长16.61%和14.63%,是历年增幅较高的一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即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部分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依靠企业自身的资金、技术、设备优势,产品和市场多元化发展,经济效益在20xx年大幅度提升的基础上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20xx年全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完成2972.71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81%;棉花价格的上涨、美伊战争和“非典”造成外贸渠道受阻,出口企业的销售成本大幅增加,包括运输成本和商品检验成本等,使得行业“销售成本”和“销售费用”两项指标比20xx年同期分别增加21.3%和17.31%,但都低于“产品销售收入”的增幅。这使得当年利润总额完成122.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42%,高于20xx年利润增幅15.68个。但尽管如此,20xx年服

装行业效益提高的幅度与大纺织业相比,要低5.45个百分点。

服装行业是以小型企业为主体,规模以上企业的效益状况不能完全代表行业水平,大型企业集团投资多元化,有相当一部分利润并不来自服装生产。根据中国服装协会的调查,我国服装行业内地区和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按地区分,中部地区生产和效益状况稳步上升,西部地区没有明显改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尤其是有自营进出口权、有配额分配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最好。按经济类型分,股份制企业生产、效益情况较好,私营企业次之,合资企业发展迟缓,国有和集体企业经营状况依旧不理想。按企业规模分,小型企业和老企业生产及经济效益指标的完成情况与大型企业有较大差距。而服装行业是以小型企业为主体的,规模以上企业的效益状况不能完全代表行业水平。绝大部分小型企业受大企业压缩外发订单、开工不足和服装价格持续走低等因素的影响,效益远不如大中型企业,行业内亏损面在继续扩大。

同时应该看到,20xx年行业里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生产经营成本快速上升。服装产品的价格在短期内如果想提高我认为是很难的,因为服装经营成本上升很快,年递增速度是10%,超过了销售收入的增长,这里面除了劳动力生产成本的上升以外还有很多因素,现在的订单小批量、多品种,返单率很低,而且企业在二次创业或者在做加工自创品牌的时候生产费用再次加价。

但从总体上看,20xx年在全国各行业中,服装行业的利润增幅仍是较高的,行业整体效益水平在持续提高。

(二)销售收入和效益同步增长

表4 20xx年 纺织服装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对比表 1 20xx年合计(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累计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 3161.46 21

累计工业总产值(不变价格) 2963.31 21

累计企业单位数 8847

累计亏损企业单位数 1649

累计亏损企业亏损总额 15.48 3.21

累计应收帐款净额 334.20 22.95

累计产成品 204.95 7.52

累计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1245.96 15.69

累计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 598.82 14.08

累计资产总计 2216.36 16.76

累计负债合计 1285.60 19.37

累计产品销售收入 2972.71 20.81

累计产品销售成本 2559.22 21.3

累计产品销售费用 105.31 17.31

累计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12.55 14.93

累计管理费用 138.22 16.36

累计财务费用 26.96 23.77

累计利润总额 122.43 23.42

去年本月止累计利润总额 99.20

累计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万人) 255.91 8.46

累计税金总额 83.80 19.76

表5 20xx年 纺织服装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对比表 2 20xx年数值 20xx年数值 20xx年数值

资本保值增值率 113.34

资本负债率 58

产值利税率 6.5

资金利润率 11.14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2.39

成本费用利润率 4.33

人均销售率 116160.21

产成品资金占用率 16.45

从效益来看,服装行业在纺织行业中是经济效益较好的行业,利润水平、资产运转率均高于纺织行业平均水平。20xx年服装行业“资产总计”和“固定资产平均余额”两项指标,在20xx年增长11个点的基础上,20xx年又分别增长16.61%和14.63%,是历年增幅较高的一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即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部分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依靠企业自身的资金、技术、设备优势,产品和市场多元化发展,经济效益在20xx年大幅度提升的基

础上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20xx年全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完成2972.71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81%;棉花价格的上涨、美伊战争和“非典”造成外贸渠道受阻,出口企业的销售成本大幅增加,包括运输成本和商品检验成本等,使得行业“销售成本”和“销售费用”两项指标比20xx年同期分别增加21.3%和17.31%,但都低于“产品销售收入”的增幅。这使得当年利润总额完成122.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42%,高于20xx年利润增幅15.68个。但尽管如此,20xx年服装行业效益提高的幅度与大纺织业相比,要低5.45个百分点。

服装行业是以小型企业为主体,规模以上企业的效益状况不能完全代表行业水平,大型企业集团投资多元化,有相当一部分利润并不来自服装生产。根据中国服装协会的调查,我国服装行业内地区和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按地区分,中部地区生产和效益状况稳步上升,西部地区没有明显改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尤其是有自营进出口权、有配额分配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最好。按经济类型分,股份制企业生产、效益情况较好,私营企业次之,合资企业发展迟缓,国有和集体企业经营状况依旧不理想。按企业规模分,小型企业和老企业生产及经济效益指标的完成情况与大型企业有较大差距。而服装行业是以小型企业为主体的,规模以上企业的效益状况不能完全代表行业水平。绝大部分小型企业受大企业压缩外发订单、开工不足和服装价格持续走低等因素的影响,效益远不如大中型企业,行业内亏损面在继续扩大。

同时应该看到,20xx年行业里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生产经营成本快速上升。服装产品的价格在短期内如果想提高我认为是很难的,因为服装经营成本上升很快,年递增速度是10%,超过了销售收入的增长,这里面除了劳动力生产成本的上升以外还有很多因素,现在的订单小批量、多品种,返单率很低,而且企业在二次创业或者在做加工自创品牌的时候生产费用再次加价。

但从总体上看,20xx年在全国各行业中,服装行业的利润增幅仍是较高的,行业整体效益水平在持续提高。

(三)内销在SARS影响下先抑后扬

2003年初我国服装市场起伏变化比较大,由于SARS的影响,4月份以后,国内各地商业服装的销售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春季和初夏的服装销售、疫区服装产品的销售影响较大,其中疫区服装产品的销售下降60%以上,5月初销售达到谷底。据国家统计局统计,5月当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463.3亿元,比上年同月仅增长

4.3%,增长幅度为5年来的新低。随着疫情的消退,服装销售逐步恢复。从全国重点大型百货商场眼装的销售情况看,受非典影响所积压的购买力,在7月份得到进一步释放。为促进在非典过后服装销售的复苏,各地商业和企业专卖店也在大力开展一系列的促销活动,力争得到非典过后的商机。

我国20xx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42亿元,同比增长

9.1%,衣着类约占消费品总额的9.8%。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0元,同比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同比增长4.3%。20xx年累计平均,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下降0.1%,

其中服装价格下降 2.5%,这也是服装价格几年持续下降后的新低。20xx年1~11月份,社会消10 5,070,626

3,955,510

11 4,432,184 3,498,866

12 4,989,741 3,709,365

合计

出口 同比% 进口 同比%

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 20,679,343 29.4 556,452 6.3 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 25,079,835 21.9 784,097 2.5 20xx年服装出口统计表2

摘编自《海关统计200312》

20xx年服装出口统计表3

商品名称 计量单位 1至12月累计 20xx年1至12月累计 累计比去年同期±%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服装及衣着附件 - - 51,916,379 - 41,185,441 - 26.1

织物制服装 - - 42,180,349 - 33,885,257 - 24.5

非针织或钩编织物制服装 - - 23,320,855 - 19,250,158 - 21.1 针织或钩编的服装 - - 18,859,494 - 14,635,100 - 28.9

皮革服装 万件 6,913 2,342,807 6,290 1,925,175 9.9 21.7 毛皮服装 吨 4,840 484,051 2,872 173,919 68.5 178.3

摘编自《海关统计200312》

20xx年我国针织服装出口到世界各国(地区)贸易额

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 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 国别 金 额(千美元) 同比(%) 国别 金 额(千美元) 同比 1 日本 5,145,555 日本 6,938,763

2 香港 3,906,070 香港 4,101,560

3 美国 1,835,497 欧盟 3,338,445

4 欧盟 1,619,649 美国 2,855,948

5 韩国 1,243,424 韩国 1,266,857

6 澳大利亚 606,011 德国 816,184

7 阿联酋 515,380 俄罗斯联邦 791,061

8 俄罗斯联邦 499,225 澳大利亚 536,990

9 新加坡 473,820 英国 519,196

10 沙特阿拉伯 357,790 意大利 486,500 11 德国 350,056 加拿大 450,884

12 澳门 312,867 法国 419,723

13 英国 263,480 新加坡 402,514 14 加拿大 255,543 荷兰 274,489

15 哈萨克斯坦 208,641 哈萨克斯坦 269,280 16 意大利 204,525 阿联酋 266,982 17 法国 199,360 西班牙 254,184 18 智利 179,332 澳门 237,426

19 台湾省 159,953 沙特阿拉伯 216,674 20 西班牙 144,606 智利 182,193 21 南非 131,159 瑞士 171,182

22 瑞士 129,327 南非 170,973

23 马来西亚 126,549 比利时 170,832 24 荷兰 118,557 丹麦 149,230

25 比利时 103,130 台湾省 114,328 26 新西兰 98,795 瑞典 110,103

27 丹麦 90,299 马来西亚 99,838 28 乌克兰 84,582 新西兰 78,175 29 瑞典 77,292 乌克兰 64,410

30 罗马尼亚 73,310 巴西 51,881

31 巴基斯坦 69,662 罗马尼亚 43,334 32 越南 61,003 芬兰 39,120 33 菲律宾 59,073 菲律宾 37,418 34 泰国 28,657 越南 36,253

35 印度尼西亚 28,393 奥地利 32,600 36 巴西 26,566 巴基斯坦 31,745 37 芬兰 19,094 土耳其 20,299

38 奥地利 9,615 印度尼西亚 12,444 39 缅甸 8,174 伊朗 8,855 40 土耳其 6,850 缅甸 5,015 41 伊朗 5,319 泰国 4,718 42 印度 3,764 阿根廷 3,832 43 朝鲜 3,666 印度 2,367 44 阿根廷 1,897 朝鲜 1,856

三、我国纺织服装业现状

(一)企业篇

1.服装大国而不是强国

“大”是指量大。中国服装纺织品的生产总量在世界上居于绝对优势。中国纤维加工总量1000万吨以上,占世界的1/4。中国服装、棉纺织、毛纺织、丝绸、化纤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服装纺织品的出口量居于世界第一位。截至20xx年,中国服装纺织品的出口量已连续9年名列世界第一。

“不强”是指整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上,中低档产品所占比重大,高附加值产品占的比重小。中国产品出口价格只相当于法国和意大利的1/4。20xx年美国公布的服装进口数字表示:来自欧洲的服装为12.37美元/平方米,来自日本的为6.33美元/平方米,来自中国的为4.72美元/平方米,世界平均值是3.51美元/平方米。

2.品牌缺乏

名实不“对称”,在服装纺织品上充分表现了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品牌小国”的矛盾。缺少知名品牌是一大弱点。国内市场上品牌的集中度不够,更缺少世界知名品牌。虽然我国出口的最终产品已经占到2/3,中间产品、初级产品降到30%,但最终产品出口中,加工贸易占50%,大多数还是给外国品牌做加工。

没有在国际市场叫得响的民族品牌,是中国服装大而弱的关键所在。一些传统老品牌的逐渐萎缩和消亡,新民族品牌诞生的艰难缓慢,使

得相当多的中国产品只能挂着别人的牌子出口,企业只是替人家做“洋打工”。长此以往,企业就会失去对国际市场流行趋势的把握能力,更加受制于人。

分析缺乏品牌的原因:一是忽视品牌。重产品、轻品牌,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是我国服装企业的普遍做法。二是质量不稳。许多企业难以做到产品质量、服务一贯制。而始终如一的产品质量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品牌最基本的要素。三是缺乏创新。我国服装企业在面料开发、品种款式设计、质量档次提升、创新能力提高等方面相当滞后,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四是保护不力。国家缺乏有力的品牌法律保护体系和严格的保障实施措施,地方政府对本地制假、售假企业不闻不问。在假货泛滥的地方,真正的品牌很难产生和成长。不少企业注重出口,但是忽略商标注册,结果许多好产品在国外被抢注,有苦难言。

3.企业集中度低,地区集中度高

我国服装纺织行业,特别是服装行业,企业数量非常多,但规模普遍偏小。以涤纶企业的规模为例,西欧是我国的3.5倍,美国是12倍,日本是13倍,韩国是30倍,台湾是35倍。更重要的是,行业的组织程度低,企业管理水平低,交易成本高,内耗大,没有形成良好的企业生态。

纺织服装市场分布集中。在247个亿元以上纺织品服装鞋帽市场中,华东地区有119个,占48.2%;中南地区有70个,占28.3%。20xx年上半年,亿元以上纺织品服装鞋帽市场成交额为1200.5亿元,华

东地区成交额为760亿元,占63.3%;中南地区为205.6亿元,占17.1%。

服装企业集中。服装业近7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产业集聚地。近几年,服装制造业的竞争,已从单个企业战略逐步向全方位的集聚地战略演变,我国服装业分布上的突出特点就是产业集聚。根据中国服装协会对各地区的调查,全国现有39个服装产业集聚地,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服装产业集聚地区的生产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初步推算,我国服装业有近7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服装产业聚集地。

20xx年12月纺织服装制造销售收入前十家企业

排序 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千元) 累计资产总计(千元) 累计利润总额(千元) 累计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人)

1 3592820 2053550 491790 3436

2 3149930 2876830 120820 8230

3 2388008 1627295 147028 4088

4 2216580 1758300 78030 10507

5 1936373 1647465 231253 15546

6 1850133 5723572 324403 13635

7 1722894 1506113 17816 13926

8 1279240 2217930 165190 12000

9 1053720 1246170 53590 5671

10 1035527 682381 98533 2185

4.投资增速过快,竞争进一步加剧

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调查和研究,缺乏有效的引导,社会服装生产规模的扩张大都带有一定盲目性和短视性。一些新增生产能力都集中在利润率相对较高的常规产品,如羽绒服、男装中的西服、衬衫等产品上。男装生产渐成格局,知名品牌求"系列化"、"层次化"趋势明显,在扩大规模效益、经销策略和营销方式上大动脑筋,但鲜有企业花大力气在深入市场调研、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提高企业人员素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研究服装板型设计以及相关基础研究等方面下真功夫。其实这些都是动摇企业发展根基,妨碍企业和产品提高附加值、持续扩大和保持市场占有率的关键因素,因此才会出现一方面服装供量过剩、价格猛跌,另一方面消费者仍有买不到称心如意的服装的局面。这也是我国服装产品难敌进口品牌的原因所在。

服装业正面临新一次洗牌。发展快,倒闭多,新企业多,计划经济年代行业好企业就好,而现在不同,行业好并不意味所有的企业都好,很多品牌转眼就不见了,企业就更是如此。过去,国有、外资、民营三大块,现在国有越来越少,改制的越来越多。7月18

日,北京开了新闻发布会,166家国企,除了上市和倒闭的外,104 家企业要进行重组,包括雪莲、铜牛、大华、北衬等企业。外资过去是补偿贸易、投资、合资,现在开始本土化了。民营也在发生变化。服装市场竞争由单纯追求市场份额的竞争转向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

的竞争,不进则退,竞争和淘汰也同样会波及大型企业。根据中国服装协会的调查,全国每年都有许多新生的优势企业,也时时有优势企业显现颓势。从19xx年到20xx年五年中,中国服装行业的"百强企业"中有20%已经风光不再。

5.近年来原料价格居高不下

一是生产方面,原材料价格上涨,自20xx年四季度以来,国内棉花价格持续上涨21.8%,棉纱、棉布价格分别上涨15.5%和10.8%。据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20xx年1月的月报表:直到20xx年,世界棉花产量仍将持续减产,棉花价格上扬已成定局;生产经营成本增加,随着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产品升级换代、管理费用增加,服装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最近几年一直以10%的速度递增,企业利润增幅锐减。

6.设计模仿与自主创新并举

服装的设计能力比较弱,纺织品面料缺少新品种,没有领导时尚和潮流的能力,市场竞争过分依赖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优势。有的机构为各国的设计能力打分,中国2.4,日本4.6,台湾地区4.5,韩国、美国4.3,泰国、印尼2.8。

国内高档服装的设计、板型和面料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和模仿国外的技术。

精细营销造就销售新动力前些年,服装进入市场,不少企业简单用广告宣传,依靠模仿和跟进的能力很快获得了成功。经济全球化改变了服装业竞争的形态,消费市场的提升对服装产品个性化的要求提高,

产品生命周期极短,因而激发了企业主动创新的意识,大部分企业加强了自主创新的力度,以保持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

7.企业投资和经营方式多元化,

行业自主增长因素增加20xx年服装企业普遍感到服装生意越来越难做,"难"来自各个方面:各种减利因素增加,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市场对于品牌所代表的产品差异化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感到茫然;产业升级的步伐加快,需要持续的创新能力;生产加工机制向品牌经营机制转变,短期内难见效益;国内缺少原创品牌发展的氛围??因此,业内一批实力较强的服装企业,纷纷采取投资和经营多元化战略。这些企业依靠服装产品品牌扩张,服装品牌借消费者和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延伸到其他品牌。目前,服装行业的投资主体是以民营和外资为主,新一轮国际服装制造业的转移,大量外资企业在与中国服装企业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行业内企业已完全成为独立自主的竞争主体。

8.重视硬件,轻视软件;注重外功,忽视内功

对于许多服装企业来说,投入大量资金对企业和产品形象进行策划和宣传,引进先进服装生产设备和电脑系统,都已不成问题,但声势浩大的外表后面到底有多少货真价实的内容,如先进设备的利用率有多高、投入产出是否合理、企业的发展后劲如何等,企业家心里难有一本明白帐,这直接影响到每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少服装企业已经不同程度地引进和开发了信息管理系统,但根据我们调查,这些系统在服装企业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近年来,工业发达国家的服装企业CAD/CAM的应用普及率以及企业Internet

的上网率已达到80%以上,而我国服装企业由于领导者对将高新技术的应用缺乏主动性,对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改变落后的管理现状、推动企业进步缺乏自觉性;企业内部缺乏掌握服装与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实际操作与维护的能力;对服装企业开发应用信息技术,各方面的认识、扶持和投资力度不够;行业管理组织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推广力度不够,??。因此,目前我国服装企业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和发展均相对落后,与国际先进的服装生产和贸易水平还相差很远,更难以跟上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

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发展,创建知识型企业成为企业家的共识我国服装业能够一直保持位居世界服装生产出口第一的位置,最终应归结到行业始终把发展的基点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企业全面信息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电脑控制自动化缝纫技术、机电液气一体化设备??在我国服装行业的骨干企业中已基本实现。服装行业已将科学技术贯穿服装产品全过程,高新纺织纤维与面料技术在服装行业中广泛应用。

9.复合型人才缺乏。

我国服装行业复合型人才缺乏。缺乏能够进行品牌运作的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复合型的营销、管理人才,熟悉国际市场规则的外贸人才,特别缺乏的是能够把握市场的设计人才。

服装行业实现新型工业化,人才问题是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化和完善及一批有着较高学历背景,独到、卓越战略眼光的新人加入,

服装行业的竞争方式也在时时发生变化和不断升级,企业领导普遍感到了压力。企业迫切需要创业人、经理人、技术人和财富人于一体的复合型经济人才,需要掌握WTO的规则和市场发展规律。因此,行业内的大企业多方采取请进来或走出去的方法,学习和借鉴国际服装企业高精尖的管理方法、先进技术、操作技能等,培养造就知识型的职工队伍。

(二)国内市场篇

1.内销市场价格持续降低

近几年来,我国服装内销市场价格持续降低,居民衣着品消费价格指数已连续6年呈现下降趋势。20xx年我国服装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

2.2%,零销价格下降2.5%,

历年居民衣着品消费价格指数一览表(上年为100)

年份 19xx年 19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价格环比% 99.2 97.3 99.1 98.1 95.2 97.8

2.促销手段单一

纵观国内的服装品牌,广告倒都做得有声有色,但促销形式都比较单一,打折被视为服装品牌的营销唯一法宝。应季新装上市不到一个月就开始打九折、八折,再过一两个月,就开始打六折、五折。到最后换季时,最多可能打到二折、一折。打折促销久了,消费者已对此见怪不怪。久而久之,消费者会是哪家便宜买哪家,对品牌的忠诚度随之降低,市场份额不稳定。商品经济时代的到来,决定了我们务必冲

破传统思维定势、冲破品牌成长的羁绊,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中,充分把握好产品的前期定位,丰富促销的形式,增加消费体验和乐趣,尽最大的努力,才能让我们的服装品牌在激烈的市场中傲视同侪,获得丰厚的市场利润回报。

3.不符合环保标准的纺织服装品数量较多

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面临市场的严峻考验。20xx年二季度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委托,对儿童服装产品的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本次抽查共抽取103个企业生产的115种产品。经检验,其中有69种产品合格,46种产品不合格,产品合格率仅为60%。

20xx年二季度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委托,组织了对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13个省(市)的生产和流通领域的77家企业的77种女装产品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合格55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1.4%。其中,流通领域60家企业的60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66.7%,生产领域17家企业的17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8.2%。20xx年服装的合格率水平是历年抽检中较低的。

服装质量不过关最主要的大部分服装的甲醛含量超标。此外服装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诸多污染源:如纤维原料种植过程中的杀虫剂、除草剂、化肥;纺织原料储存过程中的防腐剂、防霉剂、防蛀剂;织造过程中的氧化剂、催化剂、去污剂、荧光增白剂;印染过程中的偶氮

化剂、卤化物载体、重金属等。我国出口服装档次不高、附加值低,海关每年要退回高达几十亿美元的服装纺织品,其主要原因是纺织服装企业在生产生态纺织品和绿色环保服装上缺乏市场竞争力。

4.销售渠道多样化

大型商场是服装经营的重要场所,一般以经营中高档服装为主,许多中外名牌企业在大型商场中设有专卖店。服装是大型商场中的主要商品,服装类商品的零售额占各大商场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8.06%。城市的消费者中约有30%服装消费在大型商场实现。

服装批发市场已成为大众化服装商品流通的主渠道。目前,我国的服装批发市场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山东、辽宁和广东等地区。经过几年的发展,服装批发市场品种齐全,批零兼营,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其中间环节少,价位低,对市场变化反应快,发展前景十分看好。我国城市中低收入消费者和国内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民穿着的服装,大多通过批发市场流通或直接在此购买。 专卖店是国内外知名品牌服装的经营场所,其作用除销售以外,还在于品牌形象包装。所售服装一般有特色,档次高,以运动服、休闲服、女装等品种居多。设点以城市为主,多采用连锁形式。消费对象以青年人为主,城市的消费者中约有10%服装消费在专卖店实现。 超级市场和普通商场也有服装销售,但这类商店多不以销售服装为主,不设品牌专卖。消费者在此类店中主要购买中、低档休闲服装、内衣和家居服装。

各种商业形式因其所经营的服装档次不同,所面对的消费群体不同,

采取的营销方式也有很大差异。随着中国服装市场的国际化,国外经营理念的进入,不断有服装新的经营方式出现,近年“特许加盟”的经营方式在国内服装业十分盛行,大有异军突起之势,国家对这一新的经营方式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5.纺织服装市场经营向农村地区延伸

虽然受农民实际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制约,农村消费滞后于城市消费,农村纺织品服装市场消费水平仍然不高。中央加大对农村工作的力度,各项支农措施的逐步出台后,农民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及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拉动了部分农村消费需求,纺织服装消费在农村的潜力巨大。20xx年上半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摊位数为689355个,比去年同期增长3%;成交额为252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7%。亿元以上的纺织服装市场数量在大、中、小城市的分布趋向平均,大致各占1/3左右,而20xx年1—8月成交额在大城市所占比重仅为21.5%;中城市占29%;小城市占49%。农村衣着消费仍以物美价廉的纺织品为主,特别是一些化纤纺织品,纺织服装交易市场同大商场比具有价格低、品种多、营业场所规模大,深受农村消费者的欢迎,市场前景广阔。

6.消费结构升级.品牌意识不断增强

服装消费从产品消费走向品牌消费。随着人们消费心理的日趋成熟以及品牌意识的日益增强,服装消费正从产品消费走向品牌消费。20xx年的服装市场品牌优势更加突出,消费者的选择向知名品牌集中。

国产品牌占据主要地位。在监测的10余种服装商品中,大多数服装品类的排头兵或领头羊都是国产知名品牌,相比之下,国外品牌和合资品牌暂时落后,但在个别品类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如女装。一些国产品牌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日益成熟和壮大,领先优势渐渐显现,如男装中的雅戈尔、衫衫、罗蒙、洛兹;防寒服中的波司登、雅鹿、雪中飞;西裤中的九牧王;针织内衣中的三枪;保暖内衣中的南极人、北极绒;夹克衫中的七匹狼;羊绒制品中的鄂尔多斯等。

品牌消费市场集中度高低不同。通过监测可以看出,有些行业品牌化发展日趋成熟,品牌消费集中度较高,而有些行业品牌竞争激烈,品牌消费比较分散;如女士内衣和保暖内衣品牌的集中度较高,前十大品牌消费集中度都在70%以上;而女装前十位品牌消费集中度仅有15.06%,其他品牌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国外品牌进军步伐加快。根据近几年的品牌监测数据可以分析,国外品牌进入我国服装市场速度逐渐加快,无论品牌扩张的深度和广度都有长足的发展。据监测显示,20xx年在女装市场上,法国品牌艾格由于营销策略的改变,加上款式深受固定消费群体的喜爱,从20xx年的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九名跃居20xx年的第一名。20xx年度男西服前十位品牌中,国外品牌只有皮尔·卡丹,而20xx年度又增加了华伦天奴和鳄鱼两个品牌。在针织内衣市场,国外品牌也出现了不错的销售增长势头。

7.服装品牌定位断档

中国服装品牌,二十年间,犹如雨后春笋一般,争先恐后的涌现

出来。雅戈尔、杉杉、报喜鸟、罗蒙、邓皓、天意、欧柏兰奴??这些服装品牌,凭借自己的实力和优势,已经逐步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占据了一部分市场份额,拥有了一批忠诚的消费群体。

品牌如同市场,是按照其客观规律运作的。任何一个产品,若想建立一个品牌,必须考虑4个因素: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而在产品这个环节上,最先考虑的应是定位。中国服装品牌的前期定位不仅包括服装风格的定位,还包括强势目标消费群的定位。

先拿女装品牌为例,大多数女装品牌会定位自己的强势目标消费群为25—40岁之间的白领女性。因为这个阶层的女性,有丰厚的收入,注重衣着品质,有比较规律的购买习惯,对于中高价格有较好的接受能力,所以,众多商家纷纷把目光瞄准这一群体。于是,在各大商场、专柜,举目望去,几乎全是这个年龄的时装。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初入职场却常常为买不到衣服发愁。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同样为买不到衣服发愁。体型特瘦、特胖的人,也会遇到同样的难题。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目标消费群的定位“断档”现象。

定位“断档”现象,不仅加剧了行业内的激烈竞争,会让部分消费群体无法满足消费需求,而且会构筑一个畸形的消费链。

(三)进出口篇

1.低价竞争的隐患长期存在

现在我们国家服装出口增长的速度和价格是相连的,哪个品类增长速度越快,这个品类的价格紧跟着下降的幅度最大,今年对欧美出口增长过快,这种低价竞争形势是很严峻的。现在看我们生产和出口的形

势似乎是很好的,但是我认为现在这种情况,恰恰把我们行业多年存在的很多问题和矛盾,正在迅速激化。我觉得企业应该有所准备,今年我们出口超常增长,受了非典的打击还有这个速度,尤其对美国、墨西哥现在是增幅最高的对外出口的国家了。对美国的出口是5月份增幅最高,梭织服装曾经达到40.27%,针织也达到30.21%。现在美国商务部发布报告显示的比咱们还要高,他说我们的增幅更高达66%。美国商务部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发现中国纺织品服装大幅度上升,已经抵消其他国家对美纺织品出口下降,从而导致美国纺织服装整体呈现上升的现象,美国近十多年纺织品出口从来没有这个现象,达到了6.56亿平方米,增长幅度达到了66%,中国对美纺织出口数量已经占该月美国出口总量19.3%。所以这种快速的增长其实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我们应当说树大招风。因为中国纺织和服装产品已经越来越成为美国、欧洲、加拿大贸易的限制对象,这些国家随时可能利用和我国签订的贸易协定、特别产品保护条款,或者反倾销产品条款对服装进行限制。

尽管20xx年我国出口商品平均单价出现了7年来的首次上升,但低价竞争的隐患仍然长期存在。长期以来出口都是哪个品类快速增长,同时出口单价就会急速下降,我们国家下降已经有6年了,过低的价格实际上使我们行业中每个企业都有感受,到现在为止我们有很多企业,实际上已经感到了这种压力和困难,过低的价格已经成为关系到我们这个行业生死攸关的问题。出口价格持续下降,应该说威胁着我

们这个行业今后的生存。

2.出口快速增长

截至20xx年,中国服装出口已连续8年名列世界第一,20xx年有实现超常增长。出口增长快有外部需求的原因,也有内因的共同作用,发达国家经济下滑导致收入的减少,消费也因而转向了高质价廉的中国商品,这跟价格下降都是有关系的。价格环境的变化也为服装业增加了一些机会,现在很多国家战乱不断,给人安全感就减少了,中国的稳定和安全也为服装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机遇,世界各地客户也不断增加在我国的订单。

出口量增价减主要有6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加入世贸以后对配额非关税措施的变化做出了积极的反应。纺织品的配额主要在欧美,这部分配额取消以后,外商就将这部分的价值剔除了,在欧美配额取消以后,外商在下定单的时候,立刻把价格压下来了,原来企业获得配额所需的这部分费用立刻剔除掉了。

第二,外商直接投资扩大了我们国家出口生产的规模,而且增加了出口的渠道,现在有很多外商在国内投资,把中国作为一个出口基地,这也是咱们这几年增长很快的原因。

第三,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比例在增大,出口渠道多元化,我去年曾经认真研究过资料,服装边境少额贸易增长最快,这也是我们国家

出口增长的原因。

第四,得益于我国服装出口市场多元化。

第五,服装企业已经进入了跨国连锁集团的销售网络,通过国际化大流通带动国际化大生产,现在很多大的国际集团都在这么做,这同时也和价格联系起来了,企业通过跨国零售集团,直接进入零售市场,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跨国集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跨国集团通过市场营销,大量采购中国服装商品,他们的订单一般数量大,但是单价很低,所以这也是咱们出口上升、单价下降的原因。

第六,中国这两年在新型面料开发方面也是有成效的,现在衣着的档次和品种也在增加,为出口企业广泛接单创造了条件,这也是出口增长、单价下降的原因。

3.出口市场集中度低

近一段时期,由于服装纺织行业陆续进行企业改制,致使全国各地中小型服装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服装加工属于看样下订单的行业,企业数量增多,必然造成订单分散、竞争加剧,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出口产品数量上升,价格下跌。我国服装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虽然初见成效,但出口市场的集中度问题依然存在,加之服装产能扩张速度已超过市场需求,部分企业因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致使某一类产品大量涌入进口国

(地区),不仅大大增加了进口国反倾销的几率,同时也导致我国出口

服装产品价格无法上扬。

4.各种贸易摩擦接连不断,建立预警机制迫在眉睫。

商务部公布的调查情况显示,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国外技术壁垒限制的损失惨重。以美国为例,20xx年在美国海关被扣的中国进口产品有749批次,为各进口国之首,20xx年仅到十月份,就有995批次中国进口产品被扣。美国如此,欧盟、日本等地区和国家也不例外。今后,我国服装产品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而产生的贸易摩擦已有的愈演愈烈之势。

5.海外市场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美国商务部认为,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大幅上升,已经抵消其他国家对美纺织品出口下降,从而导致美国进口纺织品服装整体上升的现象。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数量已经占今年5月美国出口总量的19.3%。这种快速的增长其实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中国纺织和服装产品已经越来越成为美国、欧洲、加拿大贸易的限制对象,这些国家随时可能利用和我国签订的贸易协定、特别产品保护条款或反倾销产品条款对服装进行限制。

近几年,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利用技术优势构筑了新的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生态纺织品服装的技术要求,并对进口服装产品实施环保认证。今年1月,欧盟修订了第三国进口纺织品管理一般规则,并增加了针对中国的特保措施条款。今年4月,美国又开始制订“中国大陆纺织品防卫方案(实施草案)”,该方案将以个案审理的方式来向美国公司提供“防卫”保护。与此同时,各种以“绿色环保”为标

志的技术性贸易屏障也已成为纺织品出口的又一突出问题。尤其是2003年11月17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决定对中国对美出口的针织布、袍服及胸罩实施纺织品限制措施,对于其它纺织品设限国与我国的贸易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加之2004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履行有关承诺的关键一年,大部分过渡措施将在2004年底到期,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

面临壁垒,国家标准升级换代,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面临严峻考验。为了使我国服装产品的质量和技术要求与国际市场的要求相适应,实现我国服装标准体系由生产型向贸易型转变。有关部门经过对国外标准的研究,把对服装产品环保性、安全性、功能性要求逐步纳入我国服装标准中,已将对纺织服装有关标识说明要求、对有害物质的限定要求列入产品标准内容,如:增加了对甲醛含量的限定、面辅料色牢度、耐摩性能及pH值的要求。服装行业标准化工作对服装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上游纺织品生产链的技术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服装行业各子行业分析

(一)中国女装:开创个性时尚新时代

几十年来,我国时尚女装在多次变革中迅速发展,特别是在WTO这个大家庭里,我国时尚女装正感受着来自世界的气息,国际品牌进入,国内品牌正待崛起,在国际和国内品牌的制衡中,一个富有生命力的

市场将会再次高速成长,而更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看到了中国女装发展冲击时尚的新曙光,专业的细化、品类的延伸??都无不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至少,我们已经在时尚化的道路上开始了新的探索。 品牌消费渐成趋势 区域特点十分明显

女装销售在各大商场服装销售中所占比重最大。20xx年1-11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商场共销售女装5016万件,比去20xx年同期增长

8.5%,女装销售量占全部服装销量的27%。女装品牌众多,各品牌之间差距不大。据统计,排在前十位的品牌之间市场综合占有率的差距并不大,总和也只在15%左右。国内女装品牌带有强烈的区域色彩,还没有一个能在全国形成规模和影响,例如颜色鲜艳、色块较大、结合时尚流行款式的“汉派”服装,带有江南文化气息的杭州女装产业和具有港澳风格的深圳、广东虎门女装产业。

有关部门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品牌服装销售监测结果显示,10月份全国市场女装销量比去年同期上升0.7%。

在激烈的品牌竞争背后,我们也看到了品牌意识的增强。其实,从去年以来,我国女装品牌消费意识就很明显,今年更加突出,消费者选择向知名品牌集中,市场销量前十位品牌基本都是知名品牌,品牌消费市场集中度有所提高。同时,品牌文化逐渐受到重视,品牌营销更加成熟,品牌专卖店、商场的店中店越来越多,有的品牌己经覆盖了南起从深圳、北到齐齐哈尔、西至新疆的广大地区。尤其应引起注意的是,这些品牌比较注意专卖店与商场店中店相结合,有的在百货商场中每平方十年销售额已经达到10万元以上。

当然,目前我国女装业发展还处在初步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国女装发展这么多年来,都是一些区域性品牌,还没有一个能在全国形成规模和影响。像如前发展起来的“汉派”服装,之后在广东虎门、深圳、上海、杭州等地迅速崛起的服装,不管哪个派,经过几年的发展,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区域特征依然非常明显。比如“汉派”颜色比较鲜艳、色块比较大,再结合一些时尚流行的款式,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取得一定的影响;杭州女装产业,带有浓重的江南文化气息;深圳、广东虎门则因为濒临港澳,吸收了一些港澳的时尚元素和款式,使这几个区域的女装发展都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这些区域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开始有选择地向目标城市发展。在这些城市,女装往往成为当地的一个经济支柱,而由于产业密集,产业政策和环境良好,又为女装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如杭州女装已拥有2000多家生产企业,孕育了200多个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占据全国女装界的半壁江山,不仅拥有以“凯喜雅”、“喜得宝”、“万事利”等品牌为代表的名的丝绸服装企业,还有以“蓝色倾情”、“浪漫一身”、“江南布衣”、“红袖”等品牌为代表的国内知名时尚女装企业,更有以“汉帛”、“夏茜尔”等品牌为代表的、力图打造成为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的时装生产企业。目前,杭州女装企业品牌化正经历“产品品牌”、“公司品牌”、“地区品牌”的三个阶段,杭州的目标是上升到第三个层次,就像丝绸一样,让女装成为杭州的“名片”。

国内女装市场愈加国际化 中外品牌合作步伐正加快

随着国内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成熟和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世界女装大牌也纷纷进军中国,国内市场越来越成为世界女装的重要组成部分。

20xx年6月10日,意大利品牌Caractere在北京开设了其在中国的第一家专卖店,Caractere由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与意大利MIROGLIO集团联合推出,MIROGLIO集团是意大利第三大纺织服装企业,拥有18个世界著名女装品牌。此次双方携手合作,力争体现出各自优势,实现强强联合,开拓国内市场。

同时,台湾时装杂志上曝光率最高的“莱卡佛”女装,也从今夏开始正式进入北京。作为流行服装界常青树的“莱卡佛”,在台湾有31家专卖店,它每年都选购世界时装界研发出的最新面料来制作服装。一件简约而又富有动感的“莱卡佛”服装穿在身上,往往因面料的新颖别致,而彰显出引人注目的流行感,“莱卡佛”女装进入内地,给消费者带来新时尚。

在国内市场,我国女装企业也开始了一市场开拓的新潮。

8月8日,服装名城宁波天一广场热闹非凡,罗蒙集团与韩国女装迪可公司投资的女装品牌“xlms”首家专卖店开业。罗蒙迪可国际时装有限公司,将采用OEM方式生产女装高档成衣,计划年产50万套时装。“xlms”女装是罗蒙″国际化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向女装标准化、大规模的生产模式发起挑战。

眼下,中外合作共推品牌成为热点。以每天两个新款的速度进军

女装的雅戈尔,去年6月与日本三井物产公司联姻,年产6万套高档职业女装,其引进的“玛可·阿佐尼”等欧洲品牌设计含量高,很受消费者的欢迎;汉帛集团代理的美国品牌“JPR”、“HAILIVES”,“HEMPEL”正已迅速地拓展市场;夏蒙公司叩开了杰尼亚公司的大门,双方合作后的运作令人期待;一批如北京滕氏等在本土市场成长起来的品牌公司,其引进的高档品牌更争取到了自有品牌未能覆盖的消费群??

在服装业巨头纷纷与国际品牌合作之下,我国女装界一时暗流涌动,这将有利于全球经济大背景下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整合,也是我国品牌国际化的一个新开端。

市场发展日趋完善 问题相随不可忽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女装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完善,专业分工也越来越细,但是与之相伴的是服装的质量问题同时产生,打折风盛行,女装企业面临着价格战的危机。我国女装业的发展充满新的生机,也面临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市场重心不断扩大 个性服务垂青市场

近来,我国女装行业的一大变化特点是市场重心的不断扩大,现在,女装正由特别集中在少女装这一类产品,逐步向两头的年龄段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女装已经基本满足了女性衣着需要,但是却只有少女装相对有个性,而现代消费者着装讲究个性化,追求自我风格和完美,各个年龄阶段的女性消费者对品牌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就使的市场产生了分化,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经济地位、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需要不同的服装。

目前,我国老年、中年等各个年龄阶段个性服装都很短缺,很多消费者往往买不到合适的衣服,就近几年来的市场来看,女装市场占有率前十名的品牌主要以年轻女性服装为主,最大腰围在2.3尺,一般在2.2尺,这个尺寸明显限制了很多发福的中年女性,即使尺寸合适,颜色和款式也不适合中年女性。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在,一些国内外企业纷纷投资生产,推出中年女性中高档服装,应大、恺撒、圣诺兰、贝妮斯、皮尔·卡丹等企业还推出了完全适合中年女性的中高档品牌服装。这些品牌一出现,立即受到中年女性的喜爱,不仅填补了中年女性对中高档品牌需求的空白,也对女装市场产生了较大冲击力。

同样,目前我国服装市场对老年人来讲,可选性不大。由于老龄服装市场过分单调,一些中老年人在市场上买不到合适的衣服,只好到裁缝店量身订做,大大的延长了购衣时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已达到9377万多,将进入老龄社会,服装企业必定要重视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

受个性消费趋势的影响,个性化服务在市场出现,给消费者带来了惊喜。

一些大型商场或大厅的展位上,出现了活人时装模特,活灵活现比起生硬的塑料模特来,更能吸引人们的视线,增强购买欲;很多消费者买衣服时,难以感受到自己穿上服装的效果,于是一些试衣人

也悄然而生;许多品牌还更加注重在临街商场或专卖店的橱窗陈列,不仅可以使行人欣赏服装的美丽,又给城市增添了色彩;随着市场发展,个性化服务也将进一步深入,除量体裁衣、量身订做以外,还将出现专门设计等深层次的个性化服务,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 上下游联系紧密 专业分工更细化

今年以来,女装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与上下游共荣的现象明显。 女装发展是个系统的工程,企业要实现跨越发展,就要围绕目标,整合各种资源,制定循序渐进的发展战略,同时在设计、工艺、面料、里料、辅料、色彩的应用上全面配合,面料、色彩等因素虽不属于服装加工业自身,却与女装的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面辅料的发展,以及对发达国家新型面辅料、国际流行元素的广泛应用,都给我国女装业带来了发展动力。服装上下游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带来了女装产业进一步繁荣,反过来,女装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上下游装产业不断创新。

同时,行业细分趋势明显,更多的专业分工由专业人士操作。

中国女装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并且以小企业居多。女装产业不同的环节有不同的要求,企业从设计到生产再到营销,从头做到底往往会顾此失彼,细分和分流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上大的服饰公司,都拥有很多的设计中心为其服务。为顺应市场需要,我国女装市场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如杭州成立了浙江雪尔丹服饰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杭州现代国际服饰文化发展交流中心有限公司等专业服务公司,为企业提供设计、产品开发、品牌策划、销售等方面的服务,是专业

生产和专业市场营销的组合。

专业公司的成立,是对服饰企业的理念国际化、模式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的一次探索。专业人士进行专业化的运作,可以用最小的成本投入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估计在今后的两三年里,中国会涌现大量专业的销售、品牌设计、品牌推广公司。

质量不容乐观 打折促销盛行

在女装业逐步走向有序的时候,市场也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声音。 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对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13个省(市)的77家企业的77种女装产品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合格55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1.4%。其中,流通领域60家企业的60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66.7%,生产领域17家企业的17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8.2%。抽查表明,大型企业合格率为83.3%,而小型企业合格率仅为58.6%,两者相差近25个百分点。其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服装面料标实不符,氨纶纤维含量少于明示标注值,天然纤维含量明显少于甚至不含有明示标注的天然纤维,接缝强力不符合标准规定指标等。

同时,打折促销依然盛行,很多商家以打折促销引领市场潮头。北京市从20xx年1月10日起,几乎所有的大型销售场所都实行了不同程度和形式的打折活动。打折已成为商家促销方式的首选,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竞争,活跃了市场,促进了商品的销售。但也存在不少负效应,打折虽然能提高商家的销售量和销售额,但销售利润会受到影响,另外频繁打折也会增加服装生产企业的负担,由此激化工商矛盾,削弱企业的发展活动。

目前,服装市场国际化进程加快,服装行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20xx年品牌服装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由过去的降价竞争,变成款式、时尚、销售环境等综合因素的竞争。中国服装和零售企业只有提高服装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才能使我国服装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才能使我国服装中产企业在世界服装生产中保持优势。

努力把握时尚潮流 争创中国知名品牌

我国目前出口的女装主要是为国外加工的产品,至今尚没有自己的知名品牌参与国际竞争,我们作大作强的突破口在那里呢﹖

女装是服饰艺术品,是生活用品,是服饰时尚的一个代表,设计力量薄弱、工艺技术落后等问题是我国女装业难以取得长足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中国女装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中去,争创自己的国际品牌,首先必须从时尚切入。正如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所说:服装行业发展靠“六个字”。第一,靠“品质”,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衣服;第二,靠“品牌”,扎扎实实叫响一个品牌;第三,靠“品位”,做好一件衣服,叫响一个品牌,还要突出一个品位,为了忠实地服务于你的消费者,最终靠品位。女装行业发展靠什么?除了以上六字外,再加上“个性”两个字,也就是差异化道路。

中国女装品牌的杰出代表非“白领”、“薄涛”、“菲妮迪”、“例外”等品牌莫属。他们已经在市场中占有先驱的主导地位,之所以说他们占有主导地位,是因为他们占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产品风格(即差异化),打破了千牌一面的老式格局,并在市场上和消费者中经过了重重考验一举成名。

国内女装市场总体供求情况决定了服装企业以无差异化占领了市场,也以无差异化的营销模式参与竞争。曾几何时,国内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老牌女装,都是以进口的品质、较低的价格向市场提供中高档的女装产品。但由于长期缺乏对产品、品牌的目标消费人群、品牌的独特个性和特征等差异化要素的认真考虑,所以女装典型的无差异化,成为了阻碍日后品牌向个性化、差异化方向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女装设计要走差异化了。

要走个性化之路,就要适应消费者的审美需要。根据对国际、国内市场状况的综合分析,今后服装时尚主要包括:表现健美人体;追求舒适感觉;强调绿色环保;显示科技内涵;突出文化品位;具备个性特色;我国消费心理也将呈现三个结合:人体与审美结合追求科学穿衣;潮流与个性结合体现文化特色;经济与品位结合,强调物有所值。

要走个性化之路,设计师的作用仍不可小视,设计仍是品牌的灵魂。同时,鼓励时尚品牌与优秀设计师联手使企业走个性化设计、专业订货,小批量、多品种的发展道路。企业还要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使用新技术,实现整条流水线的电脑化、半自动化,与纺织、印染、辅料、零售商直接联网,建立快速反应系统,充分利用因特网开展信息收集、客户服务、商品交易等活动,并在企业中积极推行ISO系列管理体系。如果要说地域性女装能够呈现出差异化的特点,那非深圳女装品牌莫属了。每个品牌在设计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更有不少品牌的设计成为众多新品牌抄袭的对象。其实谈到服装设计的差异

化,香港圣斯蕾德国际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勇强有自己的看法。他说,服装设计的差异化不仅仅是款式,还包括面料与颜色,而颜色几乎是服装购买的第一推动力。所以,品牌每年确定的流行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勇强说,作为设计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关键是要把其统一起来为品牌服务。我们的服装在每一季都有一个设计的灵魂,然后各个设计师就为体现这一灵魂服务,寻找相应的元素进行区别于其他同类品牌的设计。服装在设计上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差异性而不是一致性,关键就是要做得跟别人不一样,这样才有生存的空间。如果一味地抄袭、仿制,最后把自己本身的品牌特色也就“抄”没了。 要走个性化之路,就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女装最容易模仿,我国女装当前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大家往往走翻版、抄袭之路。保护知识产权和设计师队伍建设是一个大主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设计师队伍的成熟,促进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反过来,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更能激发设计师们创作的积极性与热情。

从目前来看,我国女装品牌意识增强,国际合作加快,市场也越来越细化和专业化,这无疑都为我国女装冲击时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是女装市场变化快,市场不易把握,我国企业还有很多挑战的工作要去做,也需要各界人士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我们期待,在今后几年里,中国女装品牌有一个质的飞跃。

(二)男装行业

1.行业基本数据

根据国家统计局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国男性人口数量

为65355万人,占总人口的51.63%,比女性的比例略高,由此可见,中国的男装消费者构成了一个容量不容忽视的市场。同时,中国的服装生产能力也是十分巨大的。据统计,全国现有服装生产企业50多万家,年产服装100多亿件,总量居世界第一位。国内大型的服装企业,如雅戈尔、杉杉、报喜鸟等则基本上以生产经营男装为主,广东、温州等加工基地的男装。生产能力也极具潜能,两者共同构筑了中国男装的极大产能。

据了解,20xx年全年我国男装生产总体保持增长态势,除在非典期间市场产生较大波动外,预计全年仍有接近二位数的增长。据海关统计,

20xx年1~9月份,男西服套装出口累计数量1686万套,同比增长了4.14

%;累计金额44350万美元,同比下降1.18%。男衬衫出口累计数量47112

万件,同比增长14.26%;累计金额140640万美元,同比增长17.15%。男长裤累计数量60255万条,同比增长11.38%;累计出口金额211935万美元,同比增长18.02%。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资料显示,全国重点大型百货商场20

03年1~9月份男装销售量与上年同期相比,不同品类有升有降,但总体上有所增长。对于男西服套装出口“量增额减”

的不利局面,中国协会副会长蒋衡杰表示,这是出口门槛放低后大家一拥而出、自相残杀的后果。

2.行业现状

具有相当基础的男装产业

目前我国男装业的发展已具有相当的基础:男装企业拥有现代化生产设备,产品市场定位相对明确,质量比较稳定。继20xx年11家衬衫品牌荣获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价的“中国名牌”后,20xx年又有12

家男西服品牌荣获“中国名牌”称号,我国男装产品实物质量的发展已达到一定的水准;品牌集中度较高、产业集群化发展速度较快;企业生产经营向系列化、休闲化、国际化、多品牌、多元化方向发展,企业投资领域不断扩大,企业间资源整合周期缩短;企业注重利用品牌效应,建立产品跨地区、跨国市场营销网络。通过国际市场平台,利用自有品牌和一般贸易的出口在不断扩大;企业普遍重视高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如计算机辅助设备CAD/CAM等系统广泛应用于服装生产流程,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由于中国男装市场品牌发展起步较早,相较于其他服装成熟,但由于各地新品牌层出不穷,因此竞争仍异常激烈。前十名品牌占据全国几乎50%的市场,前三名:雅戈尔、杉杉和罗蒙市场地位相对稳定,其中雅戈尔市场优势明显,市场综合占有率超过10%,其他品牌的市场综合占有率较低,大多在1%和2%左右徘徊,且相互之间较为接近。 为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扶持、培养优秀品牌,今年男装专业委员会与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上海)合作,开展了对衬衫产

品质量抽检和对西裤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的工作。全国共有109家衬衫生产企业的126个衬衫产品接受了抽检。合格产品为109个,合格率为86.

5%。不合格产品主要存在着甲醛含量超标、面料成分与标识不符等方面的问题。西裤产品送样的企业有43家,共56个产品,其中西裤51个,休闲裤5个。56个产品分布在1

1个省市,合格产品55个,检测合格率为 98.2%,其中优等品35个,占62.5%;一等品15个,占26.8%;合格品

5个,占9.4%。不合格产品的主要原因是甲醛含量超标。今年行检的两类品种均出现甲醛含量超标问题,在当今全世界普遍关注“绿色环保”

的局势下,应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

正装休闲化

从90年代后期开始,以浙江宁波、温州为主的男装品牌,不断的扩大自己的产量,并在市场的运作中根据各自的特点及能力发展出了各自的开发方式,无论代理论也好,直控论也好,无非是在这个有限的男装市场分得更多的利润及份额。品牌之间不断的嘶杀,投入的资金有增无减,但利润率却在不明显的下滑,不得不像众多家电厂商一样依靠打折、减价甚至倾销的方式来增加市场的额度,必然的结果就是现在这样,多败俱伤。所以在这个行业内,“技术”已经不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障碍,开发新的卖点才是突出重围的重中之重。 正装,本义为“正式场合的着装”永远代表着经典、非凡与高尚,被

誉为“衣着贵族”,与正装风格相对应的另一分类是休闲装。据了解,男装品牌属性向来泾渭分明,长期以来由“杉杉”等正装派和“七匹狼”等休闲派各执一片领地。

秋风渐凉,男装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除了“正装”与“休闲装”两大门派明争暗斗之外,还半路上杀出了“新正装”一族自立门派。虽是服装行业的后来者,但“新正装”凭借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知识精英族群的强烈追捧,成为了今年秋冬男装市场引人关注的时尚元素。

随着“知识精英族群”日益成为都市社会的主流人群,品味休闲、人本与自然的双重追求成为时尚,大量生活化正装、休闲化正装、时尚化正装、商务休闲装的出现,跳脱了传统正装或休闲装的领域。据悉,正装休闲化已经成为了今年国际男装市场的一大流行趋势,“新正装”概念正是在这一潮流趋势下应运而生,其定位于“知识精英族群”的社会主流人群,着力营造出一种品位休闲、人本与自然的双重追求时尚,为男士提供了一种8小时以外同样可以展示自己魅力的选择。 由于“新正装”继承了正装和休闲装的双重元素,已经成长为一种独立的衣着文化,

“新正装”的主导消费群体都是各行业的青年才俊,包括技术型、知识型艺术型等知识精英族群,而且这个消费群起正在迅速的扩大。 在2003中国国际时装周的“中国男装日”上,“杉杉”集团宣布将所有品牌团队共同打造中国高级商务休闲时装,这是今年“杉杉”的工作重点,是20xx年“杉杉”男装的流行主题。

3.国内男装品牌的演变

海派男装星光黯淡

提起中国男装,就不能不说中国的二个地方,上海、浙江。十里洋场的上海滩,曾经是中国第一套西装的诞生地。19xx年,中国第一套国产西装诞生,是“红帮裁缝”王睿谟为知名民主革命家徐锡麟制作的,自19xx年的第一套西装诞生日起,海派师父,“红帮裁缝”名满天下,上海也成了中国男装发展最为前沿的阵地。

可以说,无论是西装还是衬衫,上海都有诸多名牌曾经令上海人引以自豪,例如:培罗蒙,拥有70多年历史、培蒙、开开等老牌子。即使是在80年代,海派男装也在国内男装市场独领风骚。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十年间,海派男装由于体制的原因难以抵挡来自江浙一带男装的崛起,开始逐步星光黯淡。

由于国际竞争的加剧,著名品牌纷纷登陆上海,至使曾经引领中国风骚的老品牌和意欲引领新风骚的品牌均纷纷落马。例如:有着70多年历史的培罗蒙,曾经号称中国最好做工的西装品牌,由于体制等综合的原因,至使品牌形象老化,品牌传播不力。与之类似的“培蒙”,也难以担起西装品牌的大旗。曾经在1999-20xx年意图崛起的海螺服侍,也没能真正在中国男装领域掀起风暴。以衬衫工艺著名的开开衬衫,几乎沦为地摊货,无论在价格还是款式都已经没有任何强势的竞争力。

浙江男装,雄霸“江湖”

如今,提起中国男装,就不能不提江浙一带的诸多民营企业。这些在80年代还在为海派男装做代加工起家的企业,如今已经牢牢占据了中国男装的主力位置。下面一个统计表格可以让我们看看江浙男装今天的风光。

在过去10年中,浙江涌现出了一大批全国性的知名品牌。雅戈尔、杉杉、罗蒙、报喜鸟、庄吉、步森等已成为中国服装界最为响亮的名牌,还有一大批二级品牌,如洛兹、太平鸟、美特斯邦威、法派、森马等,他们在全国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在浙江之中,两个地方的中国男装企业最为集中,一是宁波,二是温州,而且中国西装的三大企业都来自宁波。

宁波派,品牌革命“雅戈尔”稳中重生:

提起中国男装,就不得不提“雅戈尔”,这个19xx年靠十几人个起家的服装企业,20多年时间,已经成为中国男装当之无愧的老大。 雅戈尔从创立到如今,风格一直稳中求生、稳中求胜。与杉杉风格迥然不同的是,雅戈尔在生产和渠道的打造总是在稳中求变。在整体的终端数量上,雅戈尔直营终端的数量无疑是男装领域的老大,在生产上,雅戈尔投资近8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宁波国际服装城,使生产规模和能力达到第一。

尽管世界上大多数的强势服装品牌如法国、意大利的品牌,都不直接生产,主要采用委托加工的形式进行,企业则通过构建技术、品牌优势进行运营。但中国的男装企业是否能够照搬这种模式还是未知数。

雅戈尔在这方面的探索可谓小心谨慎。一方面,李如成苦心经营雅戈尔赖以生存的基础:生产技术优势、渠道优势;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尝试进行改革,为此,李如成尝试过以OEM(贴牌)的方式与世界著名服装公司合作,进入欧洲和美国中档市场。但他清醒地知道,雅戈尔要建成跨国公司,真正融入世界,必须先把自己的品牌做强做大,直接进入国际市场。为实现这个目标,李如成走了两步棋:20xx年初,雅戈尔控股了宁波市外经贸委直属企业中基宁波分公司,利用它的外贸渠道和人才优势,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近期,雅戈尔又准备与世界著名贸易公司日本伊藤忠实行工商联合。

在这些探索进行的同时,雅戈尔坚定的实施着品牌战略。 杉杉“风行”,矫枉过正?

杉杉的品牌战略和雅戈尔有很大不同。杉杉不断强调靠技术和品牌致胜,杉杉走的品牌之路,和雅戈尔迥然不同。

杉杉集团是个和雅戈尔有着同样江湖地位的服装企业,多年以来,和雅戈尔不分上下,互争长短。雅戈尔坚定不移的以服装为主导产业,在其他产业的发展和品牌多元化方面稳中发展。杉杉则崇尚多元化经营,在男装板块则以“杉杉”品牌为依托,开始进行多元化的品牌战略。19xx年,杉杉开始在上海安家,进一步向国际化靠拢。

“不要太潇洒”,这句杉杉西服的广告语曾经风靡中国。消费者在变化,杉杉也必须变化。20xx年,杉杉推出“不是我,是风”活动,再次震惊了服装业同行。热衷于改革和创新的郑永刚再次提出杉杉要走“国际化”品牌之路,为杉杉的品牌变革定下了基调。至此,以技

术创新、推出并包装走向世界的中国设计师为源头的活动开始了,“不是我,是风”拉开了杉杉品牌变革的序幕。杉杉集团开始以“杉杉”品牌为依托,通过联合、收购等形式,实施国际化多品牌战略,不断丰满杉杉的品牌系列。先后推出了法涵诗男装、法涵诗女装、麦斯奇来女装、意丹奴休闲装、小杉哥童装等不同风格的品牌产品。在设计上,由推广设计文化推广升格到设计师直接服务于品牌、服务于市场这一新的发展阶段。推出王新元、张肇达武学凯等全新理念的设计师。 杉杉新的品牌理念,正是基于西服本身的文化底蕴,更多的考虑了西服等时装本身的文化特征,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在品牌上,走法国和意大利的服装文化路线,竭尽所能的突出高品味和品牌的高档次,在价格上定位于收入相对较高的人士。

这一系列的举动到底带来了何种影响呢?

由于杉杉贪大的品牌延伸,一举推出“法涵诗男装、法涵诗女装、麦斯奇来女装、意丹奴休闲装、小杉哥童装等不同风格的品牌产品”,战线过长。尽管杉杉的新“品牌连锁经营理念”非常诱人,但没有考虑中国男装的渠道和经销商的具体状况,因此,推广不甚理想。尤其是“杉杉”西服和衬衫,多品牌战略的实施和新政策的推出,使不少地区出现经销商震荡。以武汉为例,20xx年销售出现大幅下滑,由20xx年6000多万跌倒几百万。可以说,杉杉的主导品牌“杉杉”在行业竞争品牌的压力下,业绩有下滑趋势。

男装品牌的打造是个长时间的过程,杉杉过于强调传播对品牌的影响而忽略了品牌打造里重要的内功建设。在传播上,过于曲高和寡,急

功近利,和消费者的沟通相距甚远。因此,杉杉集团的主导品牌在弱化。

罗蒙再造,紧盯市场:

20xx年以前,罗蒙是中国男装领域的第三名,它在紧盯市场,寻找机会。

20xx年,杉杉实施国际化品牌战略,战线拉长,引起主导品牌杉杉的部分品牌震荡。罗蒙看准机会,大举进行渠道拓展和品牌传播,20xx年底,罗蒙已经成为男装领域销售额的老二。这个一直紧紧跟在雅戈尔和杉杉后面的企业,突然发力,不可小视。

从品牌的变革上,罗蒙的变化不大,这个一直在男装领域十分低调的企业,却具备着做大的一切优势。

作为宁波派和“红帮裁缝”一派的企业,罗蒙的经营一直非常稳健。从19xx年开始进入服装领域,罗蒙一步一个脚印,走的扎扎实实。罗蒙所倡导的罗蒙品牌文化非常“内敛”和“务实”。罗蒙从请濮存昕做为形象代言人开始,就一直塑造一种很优雅的品牌文化。从罗蒙的形象代言人看罗蒙的品牌文化,难以逃离中国文化的影子,然而,罗蒙在品牌传播上却采用了不同的策略,那就是“含糊其词”的品牌策略。除了罗蒙演绎无数英雄形象的濮存昕给消费者的感觉外,罗蒙很少去宣传企业和企业家,也很少进行大规模的品牌文化宣传活动,在中国男装领域,罗蒙是一个神秘的品牌,甚至许多人把罗蒙看作外来的品牌。

20xx年,杉杉的品牌变革使罗蒙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凭

借厚重的底蕴和渠道基础,罗蒙开始大力度的进行市场拓展。2001-2002,罗蒙进一步扩大分销渠道,在产品、技术上进行新一轮创新,做好一切准备,并于当年成为男装销售第二名。20xx年,罗蒙一改以往低调的作风,在中央台频频亮相,进行品牌宣传。

紧盯市场,在做中孕育品牌文化和内涵,这就是罗蒙新的品牌战略。 温州派,迅速崛起!

与宁波的企业不同,温州的男装企业的崛起有着更加明确的品牌特点。

温州的男装企业由于缺乏“红帮裁缝”的渊源,更加倾向于“新西装”文化。进入90年代以来,“新西装”前所未有的冲击了原有的“红帮裁缝”概念。从温州的企业特征看,他们没办法借助“红帮裁缝”的底子,因此只好另辟蹊径。

报喜鸟,正装里追赶时尚的另类:不能不说,报喜鸟的异军突起绝非偶然,正是因为西装一直以来被冠以正装,成为男士的标准职业装,因而缺乏时尚的元素。报喜鸟从一开始就不是过于强调正统和西装本身的文化底蕴。90年代中后期,休闲装的大行其道使温州西装企业面临一种新的抉择。从产品力上,温州西装在工艺上底子较薄,强调工艺无疑陷入短项。因此,温州企业的男装在款式上大做文章。从款式上看,报喜鸟追赶流行的品牌风气可见一斑。在品牌文化上,强调时代的气息和时尚,引起消费者,尤其是青年人的喜爱。报喜鸟启用香港影星任达华作为形象代言人,正是从另一方面宣扬了自己的品牌文化。任达华的人物风格和报喜鸟的风格不能没有关联,这个曾经主

演过各类角色(同性恋、三级片、黑色会老大、警察等等)的多面手,反应了一种多重的文化特征。但不可否认的是,任达华在年轻的心目中也具备一种“义气、勇敢”的成份,具有时尚和流行的一面。因此,报喜鸟成为许多年轻人喜欢的品牌。

2001-2002,报喜鸟加大了品牌宣传的力度,从品牌文化的实施上看,报喜鸟所走的是一种市场化的差异化策略,品牌文化的差异使报喜鸟获得了市场的回报。

法派,洋派最足的男装

从外在的品牌形象看,法派无疑是品牌形象表现最好的男装之一。法派的品牌文化,从诞生起就完全走着洋味。法派的品牌故事,诞生于世界顶级男装的源地意大利和法国。无论从品牌渊源还是品牌故事和工艺设计,法派完全走的是意大利的风格。

让我们看看法派的品牌释义:融汇了国际性的产品才有未来的吸引力。中文名:“法派”,法,意为效法,吸收、融汇国际众长之意。派,意为自成体系,塑造自己的产品个性、品牌个性之意。

法派的理念:法派宗旨:融汇东西文化,共创世纪经典;法派精神:永远拼第一;法派方针:人如品牌,品牌如人;法派目标:缔造世界名牌服饰帝国。

从上述的品牌理念和品牌释义看,法派似乎也在强调一种中西融合的文化,然而,这种融合在传播中则明显以“西”为主。

法派的品牌文化的打造从生产、设计工艺上,企业均进行了支撑。例如:成立了意大利佛罗伦萨法派服饰有限公司、佛罗伦萨法派服饰研

究设计中心、法派服侍设计研究所,真正从企业的源头进行了证言式的铺垫。

法派从一开始就要凭空打造一个高定位的品牌,其品牌之路还未可预测。但可以预见,以目前法派的价格定位来看,其产品的品牌溢价能力是否真正符合消费者的心理定位还是一个未知数。要知道,法派毕竟还是一个中国本土品牌(尽管法派的概念包装十分到位,但也不能忽略这个事实),法派毕竟有着简短的企业历史,尚未形成真正有价值的品牌文化。

庄吉,庄重一身,吉祥一生:

庄吉西服从一开始就要带入一种差异化的文化,把福气和吉祥带入企业的品牌当中。庄重、吉祥,这就是庄吉的品牌释义。

携手周华健,庄吉有自己的考虑。周华健一贯以休闲装的形象出现,代言正装的形象代言人似乎有所不妥。然而,庄吉所演绎的品牌文化正是和温州派如出一辙,在庄重里流露休闲和时尚,这就是庄吉的品牌定位。周华健一贯以“好男人”形象深入人心,庄吉希望通过周华健健康、时尚的外形塑造一种“好男人”的品牌文化。“庄重、经典、休闲、时尚”,把这种矛盾的定位融合到一起,这种差异化策略,也体现了温州派大胆的品牌发展思路。

携手周华健,进行品牌新的演绎,庄吉的市场表现是成功的。 温州派,势头强劲!

除此之外,20xx年,夏蒙邀请国际巨星007布鲁斯南和中国著名影星巩俐作为产品代言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包括布森、美

特斯邦威在内的诸多休闲装企业的大幅度品牌动作,为中国男装带来了新一轮活力。

和宁波派不同,温州派崇尚时尚和追赶流行,大胆进行品牌定位,成为中国男装的亮点。

七匹狼,一个男装另类

20xx年世界杯,随着齐秦的一声“我喜欢狼 be

strong”,“七匹狼”的品牌理念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于七匹狼品牌,似乎有着更多的特别之处。

中国男装品牌,在主导品牌的行业内进行品牌延伸的企业较多,但能够在不同领域进行多元化的品牌并不多见,恐怕,七匹狼是行业多元化品牌延伸的典范。从90年七匹狼第一代产品--双色高级茄克问世,至今为止,七匹狼已经成功的涉足烟、酒、茶、房地产、鞋、皮具等多领域。在“倡导男士族群新文化”文化主题下,七匹狼实施了 “统一品牌下的多元化经营”整合品牌战略;并以七匹狼、与狼共舞、马克·华菲为主体的中高端市场,集结成雁阵式品牌家族雏形初具,形成以服装为主导产业,产业多元化、品牌多元化并轨发展的全新思路。七匹狼品牌的最初定位是30—45岁之间处于奋斗之中的男士,将狼的刚强与奋斗中男人的性格特征紧紧结合在一起,借助台湾的电影《七匹狼》和那首著名主题曲,七匹狼的品牌之路开始了。随着企业的迅速发展,单一的品牌已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后,企业把目标放在20—25岁的年轻人身上。然而,“七匹狼”这一品牌的内涵已难以适应年轻人好动、充满活力的性格

特征,此时,副品牌的诞生就再所难免。因此,他们又推出了一个新的品牌,叫“与狼共舞”,品牌名称的时尚与服装设计的新颖吸引了大批年轻人。此后,七匹狼企业又乘胜追击,创立了另一个品牌“马克·华菲”,定位于白领一族。多品牌运作的成功,使七匹狼成为中国男装领域的佼佼者。

多元化的延伸固然使品牌力的到了张扬,然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主导产业的品牌优势已经日益减弱,这样,不仅会影响主导产业的销售,也会影响其他行业的品牌延伸。20xx年,尽管七匹狼价格衫在中国休闲装领域牢牢占据市场的第一位,但已经逐渐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因此,2001-2002,“七匹狼”品牌的再次大举强化,为销售带来强劲的动力。20xx年3月30日,“2001/2002秋冬中国流行趋势”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福建七匹狼集团代表中国设计师协会在众人瞩目下举办了都市休闲装“世纪本色”七匹狼休闲装专题发布会。同年,七匹狼成功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并进入上市辅导期;

20xx年2月21、22日,美国总统布什访华期间,七匹狼休闲服饰被外交部作为国宾礼品赠送布什。3月25日春光明媚的北京,曾经以一首歌曲《狼》震撼了世人的齐秦,正式出任七匹狼形象代言人。同年,七匹狼被正式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称号。20xx年开始,七匹狼一面在宣传力度上加强,另一方面开始进行终端的加强和渠道拓展,为20xx年的强势宣传打下了基础。20xx年世界杯期间,在SOHU网上醒目位置出现了“七匹狼”世界杯广告,在《足球》报与央视黄金段也开始看到“七匹狼”的故事。七匹狼的两个主打广告片《狼弛

原野》篇与《火焰》分别针对不同的定位进行诉求。“与狼共舞,尽显英雄本色”,“奋斗无止境”两句广告语虽然共生于七匹狼的品牌文化,但两种诉求所倡导的生活方式,品牌文化却有所侧重。

七匹狼的品牌再造,直接影响了其在中国男装领域的格局。七匹狼的品牌延伸的成功,也证明了一种品牌文化可以共用的道理。 二线品牌的强企之梦:

至今为止,中国并没有真正的屹立于世界服装舞台的强势品牌,即使是雅戈尔、杉杉、罗蒙这些今天仍旧在市场上表现强劲的品牌,他们的明天,我们又如何预测?一线的品牌要做大,二线的品牌要做强。 诸如:培罗成、洛兹、虎豹、新郎等男装品牌,也在追寻着自己的足迹,进行着强企之梦。他们今天和一线品牌相比,并没有巨大的差距。仍然有可能进入第一阵营。

(三)童装市场

1.我国童装市场的现状

(1)庞大的消费群体与有限的生产能力之间的矛盾。

国内品牌童装市场是继成人品牌服装市场的又一新生市场。由于国内童装市场消费力惊人,我国十六岁以下的儿童就有三亿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而且34%是独生子女。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对品牌童装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并且该消费对象仍将持续稳定上升。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的统计,2000—20xx年在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中,童装销量呈上升趋势。从销量上来看,20xx年销量比20xx年增长了3.8%,20xx年比

20xx年增长了26.8%,

20xx年截至10月份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共累计销售1432.

8万件,同比增长8.3%。总体来说,近三年童装市场销量呈上升趋势。然而,在国内的整个服装行业中,童装所占的比例却很低,仅1%。目前我国拥有4.4万个服装生产企业,童装企业数量不到全国服装企业总数的10%,有品牌的童装专业生产企业还不到200家,童装产量仅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6%左右。

(2)童装市场竞争加剧、国内童装缺乏竞争力

名牌童装占据市场大量份额,“蓝猫”、“米奇”、“巴布豆”等知名品牌在市场上随处可见,消费者在选购童装时也越来越注重名牌。而在这些名牌童装中,强势的品牌童装几乎被国外品牌、港台品牌所垄断,大陆的童装产品绝大多数只能退居中、低档市场。国外品牌童装已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几乎达50%,而国内有特色的童装品牌所占市场份额还很小,只有30%左右,70%企业处于无品牌状态。 将童装划分为三个档次进行分析,发现低档市场(100

元以下),由国有及大部分乡镇企业占据;中档市场(100—200元)由三资、国有和少数乡镇企业占据。高档市场主要是三资、进口品牌。按城镇儿童中

20%的童装消费是400元的高档产品,38%是150元的中档产品, 42%是50元的低档产品,那么高档童装消费额占全部消费额的25%,中档童装消费额占全部的37%,低档童装占全部消费额的38%。高端市场几乎被外来品牌占据。

在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大型重点零售企业的统计中,进入市场综合占有率前十位的品牌中,只有一休、水孩儿、小星星、好孩子为国产品牌,其他为外资或合资品牌。20xx年进入前十位的国产品牌有4个,市场综合占有率总计为11.6%,市场销售份额为11.44%,市场覆盖面为

11.9%。到20xx年,进入前十位的国产品牌只有

3个,市场综合占有率总计为6.11%,下降了5.5个百分点;市场销售份额总计为7.42%,下降了

4个百分点;市场覆盖面总计为5.24%,下降了6.7个百分点。

(3)产品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童装市场发展并不平衡。首先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市场上以婴儿服(0—1岁)、幼童服(1—3岁

)、小童服(4—6岁)居多,中童服和大童服的市场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白。特别是10—14岁人口占全部

14岁以下人口的44%,童装需求量占全部童装需求量的48%,市场潜力很大,而厂商对此类需求关注不够,造成市场空白。

(4)童装设计水平与国外差距很大

国外品牌是高档童装市场的领导者,该类品牌进入国内市场的时间早,品牌风格国际化、时尚化,质量过硬,成熟的文化底蕴容易得到顾客的认知与垂青。国外品牌童装设计充满童趣。紧紧抓住儿童的心理;图案活泼、夸张、色彩鲜艳,休闲性强,在款式设计上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获得家长和儿童的认知;款式多、品种全、选择余地大。海外品牌几首把童装开发到无所不包的程度。以冬装为例,就有

各种T恤、外套、薄厚毛衫、长裤、套裙、背心、套服、大衣、防寒服等。海外品牌童装注重服装服饰的搭配,产品自成体系,从里到外、从头到脚,从居家到外出、上学,所有儿童系列应有尽有。

而国内,品牌形象比较好的国内童装生产企业仅有200来家,专职童装设计师不多,童装整体设计水平与国外还有差距:色彩暗淡,不合儿童口味;款式单调、陈旧,缺少童趣;面料选择不合理;装饰过于繁琐、花哨,失去童真;服装号码与相同年龄的个体身材差异大,且规格不全,尺码断档严重。

(5)童装质量差,价格两级化

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对19xx年我国童装64家生产企业生产的69种产品进行的抽查结果显示,童装产品的合格率为78.26%。质量较差的产品具体表现在:无商标、无中文标识、无号型标志,缝制质量差,理化性能差,外观不整洁等。

价格两极化体现在30-40元左右和200元以上的童装不难买到。但价位在70元至100元左右,款式新颖,性价比高的童装很难买到。这令收入稳定的城市工薪家庭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很难得到满足。据北京市36家亿元商场童装价格调查显示,19xx年童装平均价格为85元/件(套),其中100元/件(套)以下的童装占总销售额的65%,100元-200元/件(套)的童装占总销售额的29%,200元/件(套)以上的童装占总销售额的5.7%。从中不难看出我国童装价格普遍存在价

格偏高的趋势。由于我国经济水平总体不高,因而对童装需求仍以中低档和低档为主,其中以低档服装占绝对垄断地位。

(6)营销观念滞后。

在经营上,国产童装同样存在缺乏国际经营理念,产品风格和品牌运作方面比进口品牌略逊一筹等问题。如:米奇妙、派克兰帝等知名品牌以质量、款式等优势占据了童装高档市场,而国内的品牌多数集中在中低档市场,与国际背景品牌相比,差距主要在设计和营销上,国内品牌一直在模仿国外童装,缺乏适应儿童生长的设计,时代感不强,没有重视品牌的形象,很少投入经费开发研究,缺乏个性和民族色彩。 儿童是童装的直接消费者,但是父母等出资者在消费中往往拥有决定权。这就造成了童装购买中消费主体的复杂性。所有只有了解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和消费行为才能出奇制胜,占领市场。

海外品牌的营销手段多种多样,注重品牌形象。海外品牌童装配合强大的宣传和公关攻势,全方位的体现品牌风格,刺激和诱发家长和儿童的购买欲,把品牌文化和市场营销策略结合起来,获得消费者的认同。

注重文化品位。家长总希望能够买到独特的、显示自己品位的产品,这就要求童装除了面料讲究、做工精湛、舒适实用外,还能有文化内涵。因此针对自己的消费群体,在广告宣传、产品陈列、店内布局和服务等方面,都要做到独特且富有品位。

建立特许经营和加盟连锁的销售主渠道。品牌化经营是童装的最终发展方向。特许经营和加盟连锁是品牌童装的主要销售形式,一般

采取在百货店开设专柜或者是开设专卖店的形式进行销售。我国童装企业如能学习别人长处,并做好以上几点,相信能在今后的商战中成为赢家。

(7)童装成人化

童装的颜色一向比成人装亮丽,如今这种情况则有所改变,除金色外,目前成人服装流行的红、粉、橙、驼色等也都在童装中斑斑可见,纯色、深色服装有所增多,童装色彩有随着成人服饰流行变化的趋势。童装款式也追随成人服装流行趋势,或时尚成熟或简洁大方,体现“贵族式休闲”。许多童装只要放大到成人尺寸,20-30岁的青年人就完全可以穿着。在款式上,来自意大利的波母斯是这方面的代表,这类童装款式设计大方、线条流畅,衣裙、衣裤装饰性较少,且结构简单,上下分开,便于孩子穿衣、脱衣。

2.制约我国童装业发展的因素

(1)起步晚,观念落后

我国历史上没有童装,有的只是小马甲、小马褂等成人衣服的缩板,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这种衣服不能叫童装。我国童装是从30年代洋童装进入国内以后,伴随着近代服饰发展史而诞生的,是中外服饰文化交融的产物。长期以来,对于童装缺乏科学的认识,童装的季节性不强,时代感又很弱,轻儿童服饰研究的状况,致使国内童装出现"孩子不爱穿,家长有怨言"的现象,使国内童装始终徘徊在低档次的水平上。

(2)设计与市场缺少沟通,信息不畅

由于我国对童装市场重视不够,因而没有童装设计人员去研究预测、发布国内外童装的流行趋势,在设计与市场之间缺少沟通,信息不畅。一方面,市场上可供童装设计的面料很少,质量难以达到设计要求;面辅料企业信息又无从查起。于是设计人员很难找到设计构思所需要的面料,另一方面,面料企业销路不畅,大量积压。

3.中国童装的品牌之路

(1)为何要做品牌?

目前,中国服装业已经完成了数量发展和品种发展,市场供应充裕。当前中国国内很多童装企业全部精力都投资抵档的童装生产和销售上,但产品的毛利率不但没有上升反而呈下降的态势。而市场上如美国的米老鼠、台湾的丽婴房的产品为什么却可以标出比成本高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而且在市场上的销售量也很好?其关键是品牌。国外许多服装品牌都是如此,他们在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上下了很大功夫,并且对此的投入资金很大。因而,他们的品牌与市场上大多数产品有着明显的区别。为此他们拥有稳定的消费群,并且能跳出市场竞争的怪圈子。

为此,国内的童装企业要发展也应该走品牌童装的路子,也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发展,产品才有市场。

(2)品牌道路有多少?

目前,国内童装市场品牌道路大致有五。一是直接来办厂进行生

产。如加菲猫、阿卡邦等,这些企业大多从资金到技术,设备,管理模式均由其本身投入,工作人员一般实现本地化。无论外资或者国内童装企业。尽管当地政府会给予外资企业种种更多的优惠政策,然而外资企业相对本地企业而言,其要承担的风险还是要大得多。该类企业大多实现产销一体化;二是以直销的方式加入其产品的国外品牌,如台湾的丽婴房,德国的“蚂蚁阿诺”之类。其主要特点是以更为直接有效的途径进入中国的童装品牌市场,其手段为费为两种形式:开设专卖店和加盟店。此种做法能使消费者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打开市场,树立品牌形象,但关键在于品牌营销中的管理与操作,否则很容易自己砸自己的牌子。相对而言,国外品牌在管理和市场推广销售方面的经验和值得国内图章企业的学习。三是通过代理商的方式介入中国童装需求市场的国外品牌,如香港的“小猪噜噜”、“小猪班纳”等。从成本结构上看,该类的国外品牌比前两类厂商在关税上要多增加支出并且劳动成本也比其在国内相对要高,但是从质量上看,其“国外品牌”的纯度要高,。当然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价格在市场上比同类产品也要高;四是通过与国内相关厂商进行合资生产方式介入需求市场的国外品牌,如ABC,大连“叮特来”,上海“博士蛙”等。目前许多的国际名牌服饰的生产基地建在国内已经成为非常流行的做法,童装也不例外。该类做法可以使一件生产成本为40元人民币的童装挂上“进口品牌”的牌子后市场销售价格可以变成40美元。在当前的国内市场里,此类“国外品牌”占领了主要的位子。

(3)品牌发展是一项长期工程

当前的国内市场,真正是我们自己的出色的牌子很少。出色的大多数为国外进入中国市场的童装品牌。童装品牌的成功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商家不断的投资。如果说在品牌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发展,那只是个开头。目前中国国内的童装品牌企业中,有的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这仅仅限于国内,我们的童装品牌不能仅仅满足于当前的小成绩,而要有做国际品牌的信心与决心。要从设计、生产与营销各个环节抓起,与国际接轨,把中西童装服装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与时代结合起来,做有特色的品牌童装。品牌做出来了,企业才会有更好的市场。

(4)坚实的第一步

在20xx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命名为中国童装名镇的浙江湖州织里镇,小小童装已被做成一个大产业。目前,织里镇童装生产经营总户数已达5700余户,有近7万人专门从事童装的生产、加工和销售。20xx年,织里童装产量1.5亿件(套),产值35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1%。织里童装已辐射全国绝大部分省市以及俄罗斯、韩国、西班牙、法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仅是织里人在为童装忙。20xx年5月,以生产儿童饮料著称的杭州娃哈哈集团宣称进军童装业,8月,800家“娃哈哈童装”专卖店开张,成为中国开设专卖店最多的童装品牌。中国最大的乳酸菌奶企业湖南太子奶股份有限公司也组建了“太子”童装公司,宣布要建立中国最大的童装生产企业。

4.20xx年“内忧外患”提前拉开童装经济增长的序幕

长期以来,中国童装产业由于“品牌机制先天不足”,一直是我国服装行业中的弱势品类。目前,我国童装企业数量不到全国服装企业总数的10%,童装产量仅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6%左右。处于品牌“起步阶段”的中国童装产业,在竞争与拼搏中走过了“品牌内忧外患”的20xx年。“内忧”的是本来品牌机制就不健全的国内童装企业又掉入了“杂牌相轧、压价求生”的怪圈,而已有知名度并颇具规模的成人服装品牌“杉杉”、“红豆”、“李宁”、“森马”等依托品牌优势延伸为童装品牌,在竞争中分得一块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国内儿童饮料业的领军品牌“娃哈哈”、“太子奶”也踌躇满志地跳槽童装品牌。“外患”指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本土童装品牌青黄不接时,乘虚而入的海外童装品牌大军。他们经过10年左右的文化整合与广告攻坚,不仅牢牢地抓住了中国童装的高档品牌市场,还占据了50%以上的中国童装市场的份额,如果加上合资童装企业,则总共占据了近80%的市场份额。当前,意大利、韩国、法国等国际强势童装品牌仍源源不断涌进中国市场。同时,在中国已获美誉度的“梦特娇”、“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服装品牌和全球连锁快餐品牌“麦当劳”,也加快步伐抢滩中国童装市场。

国外服装品牌在中国童装市场上竞相争夺的态势,给予了中国童装企业学习、营造品牌的机遇。童装企业开始尝试品牌运作、发展品

牌机制和重视品牌效益,国内外品牌的竞争与合作成为20xx年中国童装品牌发展的基本模式。由于海外品牌童装在竞争中的主导作用,促使童装优势品牌群的市场占有率突破了“零”的历史,从无到有缓慢发育,至今占有了三成左右的市场份额。根据20xx年11月份全国童装销售的统计数据,将单个童装品牌市场占有率在3.5%以上者定为优势品牌区分方法。三个有代表性城市:北京、上海、武汉的国内外优势品牌群在本市童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2.78%、21.51%、27.84%,中国童装产业进入了品牌童装市场的“初级阶段”。

(四)内衣行业

1.内衣行业的现状

广义上只要是穿在人体里面的衣服,都可称为内衣。内衣是人体的“第二肌肤”和“贴身伴侣”,越来越受到中国人的青睐。过去仅占商场一个小角落的内衣柜台如今已逐步移师到黄金地段,终于从幕后走到前台。内衣作为服装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如今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而不断发展。在时装外套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随着消费意识的觉醒,消费者对内衣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内衣是近年来纺织品服装市场最受消费者关注的品类(大类产品

)之一。根据全国商业资讯

中心统计,19xx年以来全国大型零售商场针织品类年均销售增长均超过12%。20xx年内衣裤增长23.3%,20xx年增长12.8%。中国内衣出口量及出口额年增长均超过10%。20xx年中国出口针织内衣(含男式、女式内衣)达到31.9亿件,同比增长23.3%;金额15.5亿美元,

增长31.2%。

穗沪京三分天下 ,国际品牌占主导地位

内衣行业已经在海外蓬勃发展了几十年。而它在中国一直是个隐秘、难登大雅之堂的话题。直到19xx年3月,首届国家级的内衣展示才破天荒地在北京推出。自此,内衣作为演绎都市时尚的载体一发而不可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内衣业(尤其是女式内衣)已基本成熟,形成了以广东为代表的南方,以上海为代表的东部和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三分天下的产业格局。中国的内衣业具有了目前400多家成品生产企业,70%的产品向日本、韩国、美国等海外市场出口,200多家专营店的稳定局面,由此也初步形成了具有独立风格的中国内衣时尚潮流。

目前我国内衣市场品牌林立,在各大城市的大中型商场的品牌销售集中度相对较高,消费者对品牌的接收相对固定在有限的几个品牌。这些热销的品牌多数是香港或其他国家在广东、上海等地合资建厂的产品,本土品牌屈指可数。在国内排名前几位的几个品牌(爱慕、曼尼芬等)在设计上几乎与国际同步流行,然而在市场价格上却是很大的,同样的产品,用我们自己的品牌销售价格只能在100~150元左右,而打上黛安芬、安利芳、华歌尔等德国日本品牌价格却能增加一倍!即使这样,这些国际优秀品牌仍然占据着国内市场较大的份额,仅黛安芬一个品牌就占据了国内高端内衣市场份额的40%。

都市女性受到商家瞩目

目前,中国城市女性愈发注重内衣的品质,越来越讲究内衣的品牌。她们衣橱中的内衣已不再是应付日常生活的基本品种,各种应时、应情、应季的内衣正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都市女性的重要消费对象。女性内衣在本土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以及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本身的满足生理需求的功能已经不在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塑造女性优美曲线,体现女性自信、展现自我魅力的现代审美需求。

从讲究舒适、追求美观到营造氛围、改变形体,中国内衣现在已完成了多次飞跃。据分析,中国内衣市场主要呈以下几大特点:首先,女内衣正成为商家瞩目的热点。内衣消费者主要以都市女性为主,约占60%,年龄为以15到44岁居多。其次,内衣是成衣市场中不断保持增长的类别。其中女性的市场规模为男性内衣的6-7到七倍,胸罩类产品则占了女性内衣市场一半以上的规模。再次,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创新仍是让品牌脱颖而出的关键。

男内衣市场岌待开发

和日益发展壮大的女性内衣市场相比,中国男性内衣市场目前还有很大的开发余地。就市场的实际容量来看,中国的男性消费者人口众多,对品牌有大需求。目前,虽然男性内衣的款式变化多了,开始跟上时尚潮流,但是,男人内衣的时尚比起女人内衣来,明显低了一两个层次,而且,男人的内衣知识的普及也明显落后,这与女性内衣

红红火火的势头出入甚多。

与世界潮流不同步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内衣市场充满着无限活力和巨大潜力。但同时,中国的内衣生产企业还亟待了解世界内衣行业的发展动向,以提高设计与生产水平,与世界潮流同步。在中国内衣行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的同时,期间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与国外品牌相比,中国内衣行业的时尚性较弱,各品牌之间的特色区分不甚明显,这就不可避免地形成行业内不规范的低层次竞争。

20xx年针织内衣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为72.8%

针织内衣分汗布、棉毛和绒布三类,具体品种包括棉毛衫裤、汗衫、背心、短裤、全成型内衣及面料等。针织内衣行业经过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繁荣现象,涌现出三枪

、宜而爽、AB、铜牛、海林、元首等为代表的具有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较高的品牌和企业,产品集中度较高,产品质量较好。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针织内衣销售的月度监测资料显示,2003年12月份,全国市场前十位针织内衣品牌的市场综合占有率总和为60.5%,三枪遥遥领先,市场综合占有率高达20.80%,宜而爽稳坐第二把交椅,市场综合占有率稳中有升,落后三枪7.6个百分点。AB销势渐稳,第三的排名和9%左右的市场综合占有率和11月大致相同。

三枪

、布利杰、即发等品牌在境外注册,知名度逐步提升。三枪的保暖内衣、调整体形内衣,AB的棉+莱卡(氨纶)、抗菌保健系列,元首的弹力罗纹,即发的双丝光双烧毛内衣、甲壳素纤维内衣等产品在国内都曾经或正在引导市场。在执行产品标准方面,一批优势企业加快同国际市场接轨步伐,纷纷通过ISO9000系列、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主要产品获得绿色环保认证。为适应竞争需要,不少企业产品标准高于行业标准和国际(包括对产品要求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标准,包括缩水变形、色牢度、抗起球、透气性、保暖率等项指标,中国针织行业竞争力正不断增强

尽管中国一些针织企业在品种开发、产品标准等一些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从整个行业看,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产品档次参差不齐,水平差距很大。中国针织品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无论在材质、设计,还是营销、品牌知名度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制约整个行业的发展。如面料、原料创新力度不够;产品舒适性、环保性还有待改进;设计款式与规格不适应国际潮流;营销手段不足,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品牌国际知名度不高等

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对针织内衣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浙江、福建、江苏、山东、辽宁、广东、湖北等11个省、直辖市81家企业生产的产品,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2.8%,其中生产领域抽样合格率为95.8%,流通领域抽样合格率

63.2%。抽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1、纤维含量问题严重。在本次抽查中,纤维含量不合格的有11种,占不合格产品总数的50%,问题较为严重。值得一提的是在纤维含量不合格的产品中90%以上的产品是价格高的纤维含量低于标准规定的允差,甚至没有,以次充好。

2、甲醛含量超标。3、产品缩水变形。本次抽查有6种产品缩水率不合格,占不合格产品总数的27.3%。这里有纤维原料的问题,如粘胶类纤维本身缩率就偏大。也有工艺上的问题,尤其是织物后整理定型。 在这些内衣企业中,小型企业质量问题严重,是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在本次抽查中,大中型企业46家,占抽查企业总数的56.8%,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4.8%,小型企业35家,占抽查产品企业数的43.2%,产品抽样合格率仅为57.1%。在小型企业中,产品标识不符合的企业11家,占产品标识不符合率的100%;甲醛含量不合格企业3家,占甲醛含量不合格产品总数的50%;缩水率不合格的企业3家,占缩水率不合格产品总数的60%;以上数据充分说明在小型企业产品质量仍存在严重问题。

保暖内衣市场大战

◆辉煌不再

自19xx年上海俞兆林推出保暖内衣的概念及产品后,一个新兴的行业诞生了--保暖内衣业从其出生至今,虽然只有短短的7年时间,但纵观其发展史,却可以用波澜壮阔来形容。保暖内衣刚出现时,以其较强的保暖性,以及轻巧等特点而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到1998、

19xx年,它在内衣市场可谓风光无限,占据内衣市场的半壁江山。19xx年全国还只有10多家企业,20xx年生产企业更激增至300家,销量突破3000万套。该行业为何发展如此迅猛?专家认为主要是高额利润的驱动。当时的保暖内衣售价几乎都为几百元钱左右,甚至更高,但其中大部分产品的品质却不像它的价格那样高。当时的产品主要以腈纶、涤纶等化纤合成材料为面料,中间再加上填充物,而其填充物更是五花八门,在经过多次洗涤后某些产品出现起毛、起球、抽丝等现象,更有一个极大的问题就是不透气,有消费者形容其穿在身上如同穿了一件“防弹衣”。

在保暖内衣高价的同时,它的质量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xx年底,一些地区的市场上销售的保暖内衣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调查显示,质量不尽人意,其保暖性能并没有厂家所吹嘘的那样好,在30余种被检产品中达标率仅为48.4%。价格大战迅猛升级由于众多厂家达不到原有的销售计划,造成大量库存积压产品,再加之某些品牌由于质量不过关而导致大量顾客要求退货等,保暖内衣业从“沸点”一下降到了“冰点”,从而引发了该行业的价格大战。

20xx年,很多品牌开始全线“大火拼”,由最初的几百元售价猛降至几十元,上演了一幕精彩的“高台跳水秀”,从而告别了保暖内衣的暴利时代。到20xx年,以前全盛时期的保暖内衣行业“缩水”40%,剩下的企业大多拖着大量的库存积压在苦苦支撑。与此同时,保暖内衣业进行了全面大洗牌,各企业的内部也进行了调整,至今形成了一个以品质决定生存的良性竞争局面。回归理性走向成熟保暖内衣业在

经历了19xx年、19xx年的火爆、20xx年的反省、20xx年的大洗牌后,如今总算结束了“云中漫步”,逐步走向正轨。如今市场上比较成熟的品牌,经过了一番市场的洗礼后逐渐形成其各自的特色。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各种服装销售的月度监测资料显示,20xx年11月份保暖内衣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4.3%。保暖内衣前十位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总和为57.5%,南极人保持领先位置,市场综合占有率超过10%。纤丝鸟、北极绒、猫人、明倍儿、天之锦、帕兰朵、中科暖卡等品牌进入十强之列,

◆20xx年群“卡”大战

保暖内衣的保暖效果体现在低温状态下,减轻人体热能的散发,同时有效地阻止外界冷空气对人体的侵袭,对成衣而言,主要取决于纤维种类和面料的组织结构及平方米克重。今年保暖内衣的最大卖点依然是新面料。除“婷美”引进中科院的“暖卡”材料,依托英日的保暖新科技推出的瘦暖美体和时尚内衣外,“纤丝鸟”也买断了中国纺织科技大学科技园专家研制的博迪光电子保暖纤维,北极绒推出的高科暖卡外,市场上还有暖力卡、热力卡、赛维卡以及青岛某厂家的“魔咔”??这些新材料的运用都促进了保暖内衣的更新换代,成为吸引消费者的新亮点。

◆广告大战,“明星效应”仍在继续

从19xx年开始,保暖内衣行业就开始了巨额的广告投入,单是当年

投入2000万以上广告费的企业就有10多家,有两家甚至超过1个亿。不仅如此,为了造势拉买主,他们纷纷不惜重金请来了形象代言人。俞兆林请到了郑少秋,打皇帝牌;南极人寄希望于葛优、徐帆这两位票房明星能给他们带来好运;北极绒拉到了笑星赵本山;顺时针干脆把陈强、陈佩斯都给搬了出来,来他个上阵父子兵。而港星刘德华及温兆伦的加盟,更是使得当年那场“明星广告大战”充满火药味,那场风起云涌的广告大战堪比前几年VCD企业的疯狂。同时,巨大的利润诱惑,使得三枪、红豆、杉杉等强势企业也按捺不住,纷纷介入战团,加剧了这个市场的激烈。5~6个亿的广告投入,使得保暖内衣市场规模在20xx年达到高峰。

20xx年此种形势仍在继续。20xx年,出尽风头的婷美又大手笔是请来陈道明做形象大使,与北极绒的代言赵本山一起打造暖卡联盟。巩俐代言的北极绒高科暖卡广告率先在央视亮相,打响了今年保暖内衣大战的第一枪。随后,猫人、顶呱呱、雪竹、暖倍儿、纤丝鸟、南极人、婷美、帕兰朵等内衣精心制作的广告也开始频频亮相,一时间保暖内衣的广告大战热袭各大媒体,各路明星轮番上阵,你方唱罢我登场,直令消费者眼花缭乱。内衣巨头们纷纷拿出自己的新产品迎接即将开始的“大战”,以求在保暖市场上分得一杯羹。这边是超保暖、超导湿,那边是抗菌、环保,还有的能放射远红外,第二代等等,炒完了“概念”,炒“科技”,扰得消费者如雾里看花。

◆保暖内衣期待行业新标准

近几年来,保暖内衣领域一直是鱼龙混杂,有不少是以普通内衣冒充保暖内衣高价出售。业内人士指出,只有公开保暖内衣的保暖率、透湿率等功能性指标,才真能称得上可以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实现知情消费。但要公开这些关键指标因为涉及技术实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一直为一些保暖内衣企业所“畏惧”。

中国消费者协会与中国针织品工业协会前不久联合宣布,保暖内衣的行业标准已经制定完成,交主管部门审核后便可推出,同时宣布参与标准制定的保暖内衣3大龙头企业———北京婷美集团、上海赛洋北极绒集团、上海天丝科技发展公司率先公开标注产品保暖率、透湿率等指标,自主承诺由中消协对其产品进行随机抽查。

2.内衣行业的发展趋势

前景最好的行业之一

内衣业从发展起步至今,已成为目前中国服装界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时下,人们在衣着上对美的追求开始由外到内,内衣消费需求快速上升。调查表明,仅北京、上海每年中高档内衣的年销售额就达8亿元人民币,国内一些著名品牌如华歌尔、安莉芬、欧迪芬等近几年来的市场增长率都在50%以上。同时,英国、法国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的内衣品牌也非常看好中国内地的内衣市场。20xx年3月31日至4月2日在上海世贸商城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内衣展,吸引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家国内、外厂家参展,其中海外展商占了一半。欧洲最著名的奢侈品级内衣品牌法国的AUBADE、

英国的ELl

TECA、 ELLE,以及法国的6xity8ight等都在20xx年开始出现在中国市场上。

此外,看好中国内衣行业这些年蓬勃发展蕴含的商机,众多国外面辅料企业也积极参加中国国际内衣展。主要有法国诺阳花边公司、意大利的ILUNA公司、OR-TELSPA公司、比利时里埃巴特公司等。

专家预测,未来10年中国内衣市场年增长率将保持20%的速度。内衣业已成为我国服装业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

内衣消费渐趋品牌化

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内衣消费上,人们会越来越追求品牌化,优良的品牌形象代表了优良的产品品质,消费者通过品牌消费来提高消费档次已经是一种趋势。

内衣款式朝新颖、时尚、个性化方向发展

传统角度,人们通常只注重内衣的材质和舒适度,忽略它的款式和花色。但随着人们的生活观念越来越开放,人们对内衣在款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把握新需求,进一步激发消费者新的购买动机,才能占得市场先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形态的不断更新改变,开放的思想观念逐渐地渗透到内衣穿着的观念上。尤其对于时尚的消费群体,他们的生活出入场所中有更多前卫大胆的机会来让他们展示自己贴身的内衣,他

们对内衣的款式和花色的消费观念也更新潮。内衣在人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昔日“默默无闻”,而今却时常“惹人注目”。作为内衣行业,它也开始赢得了更多的关注,甚至出现了许多“内衣外穿”和各种打破内外衣界限的大胆尝试。

功能性内衣将成为一大发展趋势

舒适性是内衣永恒的主题,绿色环保、功能、装饰性,是满足各种消费群体、消费结构的发展方向。内衣在注重装饰的同时,还要讲求功能性。充分利用各种天然纤维(以棉为主,包括毛、麻、丝)、改型天然纤维的同时,充分利用新型化纤,特别是差别化纤维原料开发具有舒适、功能性等特性的内衣产品是今后产品开发的必然趋势。比如,在普通织物中加入少量氨纶,可使内衣柔和贴身,穿着舒适美观。超细旦涤纶和丙纶内衣,有较好的吸湿、透气、柔软滑爽及提高保暖性特点。超细旦丙纶纤维还具有疏水导汗,且易洗快干。莫代尔等新型高科技纤维内衣具有真丝般的光泽,良好的导湿功能,穿着、洗涤、外观都优于普通化纤、棉制内衣。还有大豆蛋白纤维,其特点是手感舒适,美观,适合与棉毛丝等原料混纺。随着女性们对身体的曲线效果要求越来越苛刻,有美体修形,塑造身材作用的塑身内衣越来越受到青睐,对于许多的职业女性来说,拥有亭亭玉立的身姿能使她们倍添自信,而骄人的身材更是许多女性所追求的,从减肥消费品市场的长久不衰也能反映出这一巨大市场需求,因此塑身等功能性内衣是一个发展趋势。

男式内衣越来越受到重视

男式内衣在世界内衣的勃兴事业中悄然崛起,渐已形成国际品牌强势阵容:PAUL MARCHAND (法国)、ATHENA

(法国)、CACHAREL (意大利)、SCHIESSER (德国)、HUGO BOSS (德国)、FILA (意大利)、

PUNTO BLANCO (西班牙)、JOCKEY

(美国)等等。健身运动与休闲生活的兴起,为男式内衣消费提供了主要的动力。新型面料如 LYCRA (莱卡)、TACTEL

、DIABOLO (TACTEL纤维的一个品牌)、"呼吸纤维" COOLMAX、 MERYL等的运用,使内衣在外观、手感、弹性、时尚性等方面大大改观,将大大推动男士内衣的生产与消售。此外,男式内衣的款式、色彩日益丰富。内裤在传统的三角裤和平脚裤基础上向两个方向发展:更短和更长。男式内衣已打破了传统的黑白两色,目前以白与黑为主打色的基础上,同时还有午夜蓝、橄榄色、白葡萄酒色、灰蓝、深灰、银色等多种颜色,以冷色调为基调,透出男性的阳刚魅力。在PAUL

MARCHAND (法国)男式内衣设计中,设计师提出了"Warm sex apeal"的男式内衣设计思想,认为同表现女式内衣的柔美格调一样,男式内衣必须将男性的阳刚之气充分表现出来,因为这是男性的骄傲。国外诸多男式内衣品牌的涌现,男式内衣专柜、专卖店的出现,表明男式内衣销售市场已经形成。这一国际性潮流将很快推向中国市场。

五、面料:中国服装创名牌的瓶颈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服装工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全国的服装产量1997年已达136.74亿件。然而,由于国产面料工艺水平相对落后,近年来,我国每年要花六、七十亿美元进口面料,相当于国有纺织企业销售收入的1/3。除少量用于国产高档服装外,大部分用于制作出口服装。据有关方面统计,1998年,我国纺织品及服装出口428.9亿美元,下降约6%,出口下降的同时,进口持平并略有上升。如此反差进一步显现了以面料生产为重点的纺织业的创新滞后于服装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个矛盾已受到业内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服装面料的地位和作用

1.面料是服装制作的基本材料

色彩、款式和材料是服装的造型三要素。其中服装色彩和服装材料直接由选用的服装面料来体现,服装造型亦需依靠服装材料的柔软、硬挺、悬垂及厚薄轻重等特性来保证。目前国内服装面料生产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有时设计人员的一种灵感、一种意念,往往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面料来表达而最后只得放弃,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服装设计的创新。

2.面料能扩大服装功能并提高其附加值

服装材料的装饰性、覆盖性、加工性、舒适性、保健性、耐用性、保管性、功能性以及价格等直接影响着服装的性能和销售。目前服装面料逐渐成为人们选购服装的首要因素,服装防水、防皱等多种功能的

实现最终取决于面料特性,所以采用高科技服装面料,提高服装附加值,成为企业取得市场销售有利地位和丰厚利润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我国服装企业为什么每年要花费大额外汇引进高档面料的重要原因。 3.面料创新是服装创新的重要支撑

从国际服装工业发展趋势看,服装款式几十年一次回潮,但面料却永远在创新。在西方,人们认为服装变化的实质是面料的变化,每一次时装发布,实质是新面料问市的宣言。因为每一种新型服装材料的出现都会引起新的服装潮流,有新的材料就有新的服装,这种影响比短周期的服装时尚流行持续时间要长,意义也更深远。不可否认,在产品设计、品牌建树、市场营销等方面,服装企业的整体觉悟都早于面料企业,但单靠服装时尚的牵引,服装业也不能迅速发展。所以说面料与服装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4.发展高档面料是纺织业调整升级的应有之义

传统的纺织业是以初加工、低附加值的粗放型生产和管理为特征的,应用高新技术对其改造的任务十分繁重,其方向是压锭重组、减员增效。一般来讲,纺织业的效益是与其加工深度成正比的。据测算,从棉花到纱,价值增加约30%,纱到坯布增值约35%,由坯布到色织布或印染布增值45%以上。可见到制成面料为止,纺、织、印染、后整理等多道工序越向后延伸,价值增值越多。然而我国目前的纺织品无论是生产量还是出口实绩,纱和坯布占比过大。再拿加工程度相对较深的面料产品来说,其结构性矛盾也很突出。一方面,我国年产160亿米面料的生产能力已大量过剩,然而出口服装中的绝大部分和内销的

高档服装普遍用的是进口面料,原因是国内生产的面料不能满足服装对面料的要求,特别是对高档面料的需求;另一方面,装饰用布、产业用布占比较小。以南通为例,印染布主要用于衣着,而装饰用布、产业用布占比不足20%。所以在目前纺织业发展主要靠服装面料需求拉动的形势下,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导向,促使纺织企业积极开发和采用新型纤维,更新改造纺织技术,探索并形成多种织物风格,加快染整技术创新,向深加工发展,向后道延伸,是纺织业调整与提升的出路所在。为此,国家纺织总局已提出要下决心提高服装面料的质量、档次,增加花色品种,力争用二、三年时间,把服装面料自给率由目前的40%左右提高到65%以上,顶替进口面料30亿米/年,节约外汇35亿美元/年。

(二)正视面料发展中的存在问题

从全国看,年产纱559.83万吨,布248.79亿米,面料的生产能力达到160亿米,在全球名列前茅。凭借纺织工业的良好基础,我国服装产量和出口自1994年以来一直居世界第一。然而,内外销服装采用进口面料的总量却逐年增长。如1994年全国进口面料48.66亿米,金额48.76亿美元;到1997年,进口面料增长为52.79亿米,金额61.7亿美元。从南通看,作为全国著名的轻纺工业基地之一,纺织企业众多,棉、毛、麻、化纤、丝绸“五纺”俱全,并形成纺织、印染、色织、针织等门类较为齐全、协作配套的纺织工业体系。年产纱15.11万吨,布14.70万吨,分别占江苏全省纱、布产量的15.65%和36.33%,并形成了一批优良

产品,如有享誉海内外的大吉牌棉纱、棉布,填补国内空白的世界第四代化纤产品涤锦复合超细低旦丝及其织物,曾荣获国家银牌的双猫牌、通盟牌泡泡纱,合资企业生产的布蕾丝牌防雨布,获得国家专利的阿丹牌超薄牛仔等,但是这些产品多数未被服装企业广泛采用。所以,南通服装面料自给率很低,一直徘徊在6%左右。

分析面料自给率低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产品结构落后

对面料流行趋势的把握包括色彩选择与组合、纤维原料的选择与组织设计不力。由于我国纺织行业对国际市场的调查研究很少,织物风格同进口面料相比差距较大:新型混纺交织的面料少,很少采用新型纤维;产品结构、原料结构变化少,功能少、品种单一;当前市场上急需的高档化纤仿真产品、轻薄型产品、高档天然纤维产品的开发跟不上市场变化需求。

2.产品质量不稳定

A.纺纱、织造设备落后、管理水平差,染色工艺的普遍技术落后,导致布面色差严重,色牢度达不到客户要求,疵点分布广;

B.后整理工艺落后,致使织物缩水率高,直接影响面料与粘合衬的粘合及外观质量;手感差,热变色严重,颜色鲜艳度不够;布幅不一致,不能适应服装CAD/CAM排料生产的需要。

3.绿色生产问题

落后的生产工艺导致了产品很难通过欧美发达国家的进口技术标准,而这一标准正成为入世以后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纺织品进入的

最重要的手段。

4.起批量大,交货期长

随着服装生产向小批量、多品种、多款式方向发展,其面料生产也趋向多品种、小批量。但是由于技术设备或成本等原因,很多面料生产企业一方面品种变化不大,不能满足客户指定类型面料的需求,另一方面起批量较大,交货期较长,使得部分服装企业不得不转向现货市场选择面料,限制了服装设计的风格发挥。这表明面料企业还带有比较明显的生产导向特征,尚未完成融入市场经济。

5.面料开发与生产缺少文化艺术氛围

21世纪服装行业的竞争关键取决于面料———高科技条件下千变万化的理想面料。第26届巴黎P V

布料展中提出下世纪的服装面料文化主题定为“理想主义、生态环境保护、青春和时代、怀旧与新构四大主题”。我国现在的面料开发与生产以面料论面料,缺少创意,没有文化主题,不符合世界潮流。

6. 服装业流通渠道不完善

我国服装业缺乏有序、畅通、上下游紧密衔接的面料流通渠道,新的批发、经销体系和国外相比远远不够,中介性咨询机构和信息网络尚不完善,造成服装及面料的国内外流行趋势、市场动态、企业需求等信息沟通受阻,上下游企业不能在第一时间相互交换信息。

(三)国际面料新品流行趋势

从近两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国际服装面料展和时装展示会可以看出国际服装面料新品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下面几个方面。

1.原料优化方面

(1)天然纤维面临挑战

如果评论当今世界服装面料的品质,一般认为毛纺织物中英国的老牌产品最好,其次是西欧的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和日本;丝织品仍然是中国丝绸、日本的和服面料享有盛名,但法国、意大利的丝绸面料更适合时装的需要;就天然纤维素纤维而言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产量很高,但多半是中低档廉价品,日本、西欧、美国则生产一些高档棉、麻织品;再生纤维中早期西欧的醋酯纤维织物品质优良,近期的Tencel纤维也享有盛名;合纤面料中日本的“新合纤”占绝对优势,韩国、中国台湾、西欧也有一些较佳产品。不同种类纤维的面料相比较,天然纤维面料的品质相对稳定,化学纤维面料的品质在不断改进与提高,近10年中一些仿天然纤维的化纤面料的某些性能有超过天然纤维的趋势,所以国外某些大的合纤企业声称“现在已进入超天然纤维的时代”。

实际上,直至

80年代末,天然纤维一直独霸高档服装面料市场,化学纤维特别是合成纤维织物由于其热湿舒适性、手感、光泽和外观等性能差,常常充当低档廉价产品的角色。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日本的新合纤、欧美的细旦纤维制品问世,合纤产品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开始改变,一些涤纶仿丝、仿毛产品的手感与外观酷似丝、毛织物,而且其洗可穿性、颜色优于天然纤维,因此深受消费者喜爱,涤纶产品才开始挤

入高档服装面料市场,新型涤纶产品的市场价卖到普通涤纶产品的数倍,19xx年日本女外衣面料消费量的60%为“新合纤”。天然纤维因此受到冷落,澳洲羊毛、中国蚕丝滞销的原因均在于此。

(2)新合纤应运而生

70年代以后,涤纶产品在服装面料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各国在涤纶改性方面投入的力量最多,研究方向大致可分为两个,第一是改变涤纶纤维的大分子结构,如加入亲水基团;第二是改变涤纶纤维的形态结构及纱线结构。目前,第一方面还没有获得有实用价值的成果,但第二方面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日本的新合纤就是一个标志。“新合纤”是世界公认的当代化纤面料的“精品”。所谓新合纤,是指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几家大的合纤公司相继推向市场的一大类风格新颖优美、手感柔软蓬松、外观华贵高雅的全涤纶长丝或以涤长丝为主的服装面料,是纱布结构设计及工艺设计中巧妙复合了化纤、纺织、染整各领域技术进步成果后的产物。由于它们与传统涤纶面料的手感硬板、不活络、表面蜡状感、热湿舒适性差等性能截然不同,获得了“新合纤”的美称。国内有时将新合纤统称为涤纶差别化纤维织物。

在人类追求高生活质量的时代,新合纤不仅提供了优良的手感与外观,而且创造出传统纤维没有的新颖风格,正好迎合了时代的需求,所以得到迅速发展。

新合纤的技术手段可以概括为:利用细纤维创造柔软、滑糯手感,用粗纤维获得织物的硬挺度,利用异收缩纤维及变形加工方法获得织

物的蓬松性或丰满度,利用异形截面纤维创造优美的光泽,利用纤维表面形态的微细变化消除织物的表面蜡感并改善染深色性,利用腐蚀性后整理加工进一步改善织物的手感和光泽性能。

(3)功能性纺织品将大行其道

96年以后日本合纤企业又开始向市场推出轻质保暖、轻质清凉、吸汗不湿、防雨透气、吸热保温、抗紫外线、隔离病毒等形形色色的功能性服装面料,这些面料既保持了90年代初新合纤的优良风格与手感,又具有一些天然纤维所没有的特殊功能。目前国内仍将这类面料称为新合纤面料。从发达国家向化纤产品的科研投入看,估计未来几年还会出现更多的新型优质功能性面料。

多数功能性涤纶纺织品的关键技术是巧妙利用纤维的形态结构及纤维堆砌结构。图1所示形形色色的纤维形态在最近的纺织品中都能看到,如吸汗速干织物中采用了图2所示的蜂窝状微孔隙纤维,轻质保温材料采用了图3所示的高中空度纤维,隔离病毒织物采用的是高密度堆砌的纱线、织物结构。

随着合纤性能的提高,发达国家对天然纤维也提出了类似的功能性要求,如要求西服轻质防雨,不合要求时大型服装店就拒绝销售。目前日本毛西服面料多半采用防雨整理,制造商在尽力降低面料、里料、辅料重量的同时,在垫肩等辅料上也作打洞处理。总之,制造者不断推出新性能产品去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而消费者不断向产品提

出新的要求。服装面料更新换代周期短、速度快,19xx年以后日本的新合纤开始滞销,正在取而代之的是各类功能性涤纶纺织品。

2.物理加工方面

(1)

纤维的多组份化:混纺产品占绝大多数,两种、三种、四种乃至五、六种纤维的混纺交织,没有了棉、毛、丝、麻的界线。多种纤维的混纺弥补了纤维间的缺陷,从而提高了服用性能的外观效果,毛纺产品中含用真丝、棉纤维,丝绸产品中含用羊毛、马海毛,特别是尼龙纤维应用相当广泛。

(2)

纱线结构形态的多样化:各种花式纱线的应用,以粗{支}纱、圈圈纱、结子纱、雪尼纱、羽毛纱、细长竹节纱运用在毛纺产品、针织产品和休闲装面料中,在多层结构织物中作为装饰点缀在其中,使织物产生不同表面效果,增加立体感:强捻纱高捻纱应用在松结构平纹的毛纺产品及起绉、起泡产品和棉型类提花产品中,使织物产生表面特殊效果。

(3)

多层组织结构的流行:是今后纺织面料的流行趋势。如毛纺产品中有正反异支的平纺双层,拥有双层异组织,双层异色底板是针织网眼经编,表层是树叶形状的机绣物;有两面是针织网眼结构,中间是羽毛状点缀物的三层结构;有双层菱形提花的起绉产品;有悬垂性及弹性俱佳的双层强捻印花薄纱;有羊毛、尼龙粘胶等衬有粗桔子纱的三层

结构产品。

(4)

复合组织大量应用:如运用变化斜纹、人字斜纹、蜂巢、缎条、纱罗、灯芯条、提花等。在印染产品中,有双层双色、表面起绉效果的提花产品;有经纬双向弹力斜纹,经纬双向弹力斜条提花产品;粗细斜条组织间隔缎纹加纱罗组织;还有经纬异色的平纹斜纹,变化斜纹组织为主的毛纺产品。

3.生化加工方面

(1)

染整过程的无污染化:即染整的清洁生产。要求采用生态染料、生态整理剂、生态处理、生态回收,实现纺织品的无污染、无毒性生产,满足生态纺织品、绿色纺织品的需求。

(2)

染整新工艺的广泛应用:例如涂层、涂膜整理、反光材料、激光缕空、不规则的粘贴复合及缩绒、起绒、松驰整理,表面采用波纹褶裥、起绉,凹凸等工艺。

A、

复合工艺将被广泛采用:如二层或三层组织复合产品达到反差及两面穿效果;也可以是天然纤维产品与化纤产品复合,合纤产品之间、天然纤维产品之间复合;可以是双面针织或机织的复合(如以海绵、无纺布、聚胺酯作为填充料),具有三明治效果;也可以是精纺毛织物与针织面料的复合,有的复合后轧花,有的复合后再一面拉毛。

B、

涂层工艺:经涂层浸渍、浸轧加工的产品,特别是尼龙产品或尼龙与棉涤等混纺交织产品,经PU聚氨酯涂层、闪光涂层、遮光涂层、树脂整理,使织物表面产生网状效果、上蜡效果和皮革效果。针织物的涂层产品基本由汗布、棉毛布、绒布等经聚氨酯涂膜再与其它面料复合,仿皮效果佳,弹性好,手感柔软。特别是通过涂层工艺,可使织物达到各种功能效果。

C、

起绒工艺:产品有单面起绒、双面起绒、静电植绒、棉平绒、灯芯绒、色织嵌条双色平绒,还有表面是虎皮绒效果加上不规则绒条拷花、再加激光缕花处理,立体感强。

D、

多种技术结合的综合工艺:当今面料流行表面变化具有立体感强的产品,除采用新的纱线结构和组织结构外,通过各种染整工艺,赋予织物新功能,又使手感和外观得以改进。如采用轧绉、轧泡、轧光、拷花、磨绒、拉绒、植绒、烂花、绣花、剪花、贴花、缕花、涂层复合等工艺的综合应用,再结合丰富多彩的纱线结构、纹织结构,使产品相得益彰。如双层复合闪光织物加上拷花整理;丝绒拷花反面加发泡印花;棉平绒机绣加缕花处理;涤锦印花起绒加闪光涂层,透明的薄纱轧绉后加金银丝机绣等。

4.系统集成方面

与面料加工直接相关技术外的所有监控系统、检测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加工过程信息传输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的广泛应用,使面料的重新设计周期和市场的反映频率大大缩短,计算机的视觉分析、计算机仿真、计算机面料性能、风格预测的应用为特殊面料的开发、加快面料开发速度提供了可能。

四、加快国产面料发展的建议

面料的生产与供给是衔接纺织业与服装业的关键环节。针对当前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纺织企业及相关部门必须采取有力、有效、可行的措施。

1.加快科技创新,推进结构调整

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纺织业总量扩张显然已不适宜,对已过剩的生产能力进行重组改造非常必要。针对面料产品品种单一、档次较低与消费需求多样化、高档化之间的矛盾,加快结构调整势在必行。首先要压缩总量,淘汰落后。结合棉纺织压锭重组,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在重组中着力改变低水平加工能力严重过剩的状况,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实力。其次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由于纺织生产中印染及后处理装备和技术的相对落后制约了面料产品整体水平的提高,致使大量低档面料产品在市场上过度竞争,所以要紧紧抓住印染及后处理这个薄弱环节,集中攻关,通过注以高科技、应用新工艺,解决制约纺织业升级改造的“瓶颈”。第三,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大科

技创新投入,更高层次更高起点地调整结构。如采用高支纯棉纺纱技术,合纤仿真技术,纯棉、真丝抗皱,免烫技术,新型纤维素纤维技术以及形态记忆处理,超柔软整理,防护整理,卫生处理等新技术。这个过程可以采用技术引进、合作开发、技术改造、自行研制等多种方式进行。

2.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强化面料与服装的供需衔接

面料的发展离不开纺织工业的支撑,也不能脱离服装工业的带动,面料生产对纺织服装业有最大的感应度和影响力。所以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应以服装为龙头,面料为中心,纤维加工为基础,染整为重要手段,强化产业、行业、企业之间的配套合作。作为面料生产的骨干企业要研究和顺应服装的发展趋势和需求特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组织生产,提供有效供给。要主动地与服装企业沟通信息,为服装企业配套服务,在合作中发展自己的实力,提高服装面料的自给率。同时,面广量大的纺织企业要在研究市场与消费的基础上,明确调整重点,积极推进纺织品加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努力开发轻、薄、软、挺的新面料,以满足各类消费需求,把纺织业的优势向后延伸。

3.建立面料集散中心

在服装加工生产地带,如上海金桥、青浦、松江、奉县等郊区建立若干面料集散中心,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了面料产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适时提供服装市场最合适的产品,如绍兴轻纺城的面料、盛泽的丝绸为上海整个服装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青浦的丝绸已有杜邦莱卡落户,金山的石化生产多种化纤产品,这些举措方便了服装生产企业和面料企业之间的交流和交易,促进面料部门建立起完好的市场运行机

制。

4.营造良好环境

政府的工业主管部门要注重加强对面料生产的政府引导和总体规划。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相关的鼓励性、指导性政府措施,规范行业和企业的市场行为,促进面料行业健康发展。行业协会要在沟通政企信息、加强行业内交流中当好桥梁,通过策划组织面料信息发布和展示等活动,一方面扩大宣传,形成争创名牌面料产品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引导消费,更好地服务于服装生产企业选料进而设计产品。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行业协会都要特别重视面料市场的建设,做到以工促商、以商兴工,让面料企业不断接触一流产品,通过主动参与有序竞争,加速自身发展。

5.加大科技开发力度

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的人才和科研优势,加大新型面料高科技开发力度。以产品应用领域为龙头,实现跨系、跨学科的横向联合,如我们学校“新型服装及面料快速反应中心”,“21世纪绿色纤维———Tencel纤维研究开发中心”、“纺织信息中心”、“染整工程研究中心”等大科技开发研究中心,以综合优势,将成本转化为服装面料的开发,研究工作做出很大贡献。

五、20xx年我国面料市场的进步

1.国际巨头进军中国市场

近期发生在我国纺织服装业的三件大事都与这种背景有关。

首先,中欧面料与服装合作俱乐部在京宣告成立。据说,已有17个

国外知名面料品牌加入该俱乐部。其中大名鼎鼎的意大利纺织服装巨头玛佐托集团旗下的Guabello、Tessu--tidiSondrio以及Marlane,Clerici集团的Clericiressu--to、FrantocciliBluin--blu、Cravatterie四大品牌皆已加盟该俱乐部。

其次,世界知名面料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在经过投石问路般的试探后,这些企业明显加快了扩张步伐,并逐渐确立了将中国作为产品生产、出口基地的经营策略。以日本为例,去年日本的权威纤维企业相继选择在上海开设生产基地。钟纺公司开设了钟纺纤维上海事务所,并将于今年7月由钟纺纤维全额出资在上海成立子公司,将事务所升格为钟纺纤维(上海)有限公司。日清纺公司也将上海代表处升格为全额出资的当地法人子公司--日清纺织(上海)有限公司。据统计,近年纺织行业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都相继在中国进行大规模投资,有的跨国企业已在我国形成系统的大规模投资体系,以增强其在市场的整体竞争实力。

还有就是3月下旬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展会规模在比去年扩大一倍的基础上,招商工作也异常顺利和火爆。据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秘书长杨兆华介绍,参展公司由去年18个国家和地区的302家增加到今年2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80家,其中海外企业达230家。他指出,中国的面料市场已经成为中外企业拓展市场份额的重要阵地。

2.国内企业竞争力开始提高

面对充满竞争力与吸引力的面料市场,我国企业也有不俗的表现。去

年来料加工贸易出口合计金额97.01亿美元,与上年同比下降3.16%,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金额为123.52亿美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54%。来料加工贸易出口呈现负增长,进料加工贸易出口微增长,这表明我国可以更多地依靠国产面料出口服装,同时也反映出我国纺织企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纺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在20xx年出口增长结构中,出口服装使用的国产面料明显增多,服装一般贸易比重达63.7%,比上年提高了4.26个百分点,高档面料产品生产和出口比重更是明显攀升。

最集中的优势体现在我国面料、家纺产业的迅速发展上。近年,国内纤维加工量迅猛增长。19xx年纤维加工量为340万吨,19xx年增长到930万吨,20xx年达1210万吨,20xx年超过1500万吨。未来10年将是我国纺织服装业的高速发展时期,预计纤维总量到20xx年达到1800万至1900万吨,20xx年达到2400万吨。专家预测,在此背景下,我国面料产品必将大幅增加,所占国际市场份额也将进一步扩大。

最关键的优势则是我国面料产品质量、生产水平及国内配套能力已经有了较大提高。杨兆华说,在经过了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战略结构调整和大规模技术改造之后,我国面料企业生产技术已缩短了与世界的差距,无论是加工装备、生产工艺,还是管理水平都有明显进步。他举例说,20xx年浙江绍兴轻纺城在提高品位和面向高档两方面进步很快。以绍兴恒美企业、浙江大和纺织印染服装集团公司为代表的数码纺织面料,不仅为服装面料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为装饰面

料拓宽了新领域。而数码印花技术为提高印染整体水平开辟了新途径,我国已涌现出一批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面料企业和面料产品。 另外,中国面料新产品开发能力明显增强。杨兆华说,纺织工业应对加入WTO的一个重要对策是提高对国际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加大研发投入,使其对市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明显提高。他举例说,20xx年,江苏阳光集团累计投资近2亿多元用于新品开发,共开发新品7000多个。他们承担的纳米精纺面料开发项目已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同时,近年来阳光集团已有10个项目被列入国家技术创新项目及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8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在国际市场方面,20xx年新设阳光意大利分公司阳光俄罗斯分公司、阳光日本贸易代表处,并使产品成功地打入了欧美等市场以及世界毛纺强国意大利。

据专家预测,未来10年将是中国纺织服装业高速发展时期,预计纤维总量在2005

年将达到1800万至1900万吨,20xx年将达到2400万吨。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面料产品必将大幅增加,所占国际市场份额也将进一步扩大,国产面料整体软肋的局面也将大有改观,扬眉吐气的日子也将为期不远。

六、国际纺织服装业现状

(一)20xx年全球纺织服装业回顾与展望

今年世界纺织服装业继续呈现“西方不亮东方亮”的情形,美国、德

国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情况仍然不尽人意,亚洲大部分国家的纺织服装业却持续取得进展。

美国经济在今年缓慢复苏,但美国纺织服装业却未能随着国家经济的好转而摆脱困境。美国纺织品生产商协会指出,美国纺织业自20xx年9月迄今已经减少了数万个工作机会,目前该业平均每个月约有4500名劳工失业。有100多年经营历史的美国大型纺织企业Pillowtex公司因无力解决财务困难,于今年8月份宣布关闭16家工厂,并申请破产保护。有112年经营历史的美国粗斜纹织物巨商科恩公司也在9月份申请破产。美国纺织品生产商协会甚至警告说,在20xx年和20xx年,美国纺织业将处于崩溃状态,大约有63万名纺织工人将丧失工作。

在欧洲,纺织服装业者的发展形势同样不容乐观。意大利服装配件网络协会公布说,今年意大利大约有70%涉及纺织业和服装配件的企业产量低于去年,64%的纺织企业今年接到的定单数量大大低于去年。意大利纺织业的从业人数也比去年减少了4%到5%。欧洲第二大纺织市场德国今年上半年纺织品、服装和鞋类产品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0亿欧元,市场的不景气致使德国纺织服装业处境艰难。相比之下,西班牙纺织服装业今年的经营状况略有改善,预计年产值将比去年增加1%。

在美洲,墨西哥纺织服装业受到走私贸易的严重影响。今年截至10月份,墨西哥服装业的出口额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至4%,在国内的销售额减少了9%,从业人数也从20xx年的75万人骤减至59万人。秘鲁服装业由于不敌亚洲进口产品的竞争,目前每天的经济损失高达40万美元。巴西纺织服装业成为美洲市场少有的亮点。今年前10个月,巴西纺织品出口额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了37.2%,服装出口额增加了30.3%。预计今年全年巴西纺织品服装业的贸易顺差将达到近11年来顺差最多的一年。

亚洲纺织服装业得益于地区内经济普遍向好以及低生产成本的优势,稳步向前发展。印度纺织服装业在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后,竞争力逐渐恢复。今年4至10月份,印度对配额国家的服装出口额增加了3%。菲律宾今年前9个月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额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8%。越南纺织服装业今年发展迅速,前11个月的出口额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8%。泰国纺织业今年前8个月的纺织品出口额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89%。中国今年前10个月纺织业的出口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6.56%。但日本、韩国和印尼纺织服装业今年的表现欠佳。日本百货商店今年前6个月的服装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减少了

2.9%。韩国今年上半年的纺织品贸易顺差跌至19xx年以来的最低点,比去年同期减少了7.4%。印尼主要纺织品生产地区西爪哇的纺织厂由于缺乏生产资金以及受进口产品的冲击,大批员工面临下岗危机,部分厂商每周只生产3天,设备利用率只有40%。

20xx年世界纺织服装业可能继续朝以下几个方向发展。一是随着全球经济和产业一体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业在发达国家萎缩,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业务的趋势将继续下去。由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普遍偏高,当地纺织品和服装企业陆续将部分或全部生产业务迁往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二是发达国家纺织服装市场的不景气导致当地纺织服装业的产量和从业人数持续减少,合并和精简化将成为纺织服装业未来的主要发展动向。三是纺织品个性化、舒适化、功能化和时尚化的潮流促进了纺织品小批量、多品种趋势的形成。市场的需求加上科技的高速发展,纺织服装业逐步从过去的粗放型、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化为集约型、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四是中国市场越来越受到各国纺织服装业的重视。一方面,各国纺织服装企业将继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意大利阿玛尼公司计划今后5年在中国开设30家连锁店,古奇集团计划在20xx年之前在中国增设两家专卖店,范思哲公司也计划未来3年内在中国开设16家走年轻路线的新店。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的威胁进一步增长。今年11月18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胸罩、袍服和针织布实施紧急配额限制措施之后,一连串的负面效应正在显现。秘鲁政府准备对从中国进口的100多种纺织品和服装实施为期200天的民族工业保护措施,理由是“中国纺织品以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进入秘鲁,对其纺织业构成威胁”。欧盟也对从中国进口纺织品也亮起“黄灯”。欧盟纺织服装工业联合会称,为了防止在美

国受阻的中国产品大量涌向欧洲市场,该联合会将高度监视中国商品。

(二)20xx年全球纺织品市场趋势预测

1.全球的纺织服装产业结构和贸易格局将继续发生变化

全球的纺织服装产业结构和贸易格局将继续发生变化,北美洲、亚欧、日本、澳大利亚,以及中东和非洲的市场需求和当地生产供货的差距仍在继续扩大。如以北美为例,市场对纤维制品的需求量将以年均

2.1%的速度增长,而纤维制品加工生产能力以年均0.2%的速度下降。这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继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发达国家将在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方面下功夫,抢占市场,并力求主导和垄断国际市场。

美国、日本和欧盟是全球纺织服装产品的三大市场板块,它们的市场需求规模占全球纺织服装进口总额的70%。以20xx年的市场统计为准,美国纺织服装产品进口额为821亿美元,其中进口纺织品57亿美元,服装664亿美元;欧盟的进口额总计1407亿美元,其中纺织品539亿美元,服装868亿美元;日本的进口额为209亿美元,其中纺织品45亿美元,服装197亿美元。现在全球经济和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步伐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产业在发达国家萎缩、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基地的大势将继续下去,所以上述三个国家和地区今后仍将是全球纺织品和服装进口的最主要市场。

纺织品和服装的进口配额制取消后,北美、欧盟的纺织服装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将加快,这为中国等亚洲国家的纺织品和服装进入美欧市场提供了新商机。当地的加工生产商、采购供货商和零售商将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成品和半成品,以及面料等的产品采购量。

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到目前的产量和出口规模,“走出国门”,在国外投资生产基地的新课题已提到议事日程。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要持续发展,要在国际市场上确立长远的战略目标,长期依靠国内生产、对外出口产品的传统经营方式,在国际市场上已屡屡受到限制,配额取消后,限制还会变换花样。因此企业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还要看到不利的一面,以早谋良策,在国外寻找合作伙伴建生产基地。

2.全球主要纺织品出口市场发展形势和对中国的影响预测 美国市场:政治因素影响对华纺织政策

美国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20xx年,美国政府通过减税、降息和美元贬值三大招数以及憎加反恐开支刺激经济复苏。20xx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加快复苏,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为7.2%。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个人消费开支近来连月大幅增长,第三季度个人消费支出增长6.6%。据美国会议委员会研究报告显示,20xx年美国经济仍将强劲增长,预计GDP增长幅度将达5.7%,将是美国经济近20年来最好的年份。

20xx年为美国大选年,在对华纺织品问题上,政冶因素将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对设限的预期巳经开始影响美国进口商的采购计划。据美国最大的女装品牌商Liz

Clai—borne公司表示,从20xx年二三月份起,公司就要为20xx年销售的服装进行订单规划,由于美国对华纺织品保障措施的威胁,使得美国大进曰商无所适从,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他们在我国的采购计划。为保持贸易的稳定性、规避重新设限的风险,公司不太可能将订单大规模从周边国家转移到我国。

欧盟市场:出台措施救助区内纺织业

尽管与美、日经济的复苏势头相比,欧盟经济增长不尽人意,但是欧盟内部市场发达、透明,成员国经济互补性强,内部贸易活跃,受外部经济不利因素的冲击相对较小。在美国经济复苏的带动下,欧盟经济也有望步人上升轨道。20xx年在欧盟经济问题上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是欧盟东扩的问题。新成员的加人,势必会影响欧盟内部纺织服装贸易和投资格局的变化。目前对企业来说,最实际的问题是:如果欧盟新成员国的配额总量合并到欧盟中,则借助这类机会扩大对西欧出口的可能性很大。

针对东扩和20xx年配额取消后对中国纺织品的担心,欧盟近期出台了题为《扩盟后纺织服装业的未来》的一系列救助其纺织服装工业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在20xx年建立欧盟地中海沿岸国家纺织品自由流通区、将普惠制集中给予最不发达国家、启用环保和劳工标签等措施。欧盟出台的救济措施将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产生一定的影

响,是不设限的设限,应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此外,由于欧盟也针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进行了限制措施立法,因此,一旦美国重新设限成功,其对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示范效应将不可低估。

与美国服装市场订单量大的特点相比,欧盟市场细分度较高,群体对衣着讲究、个性化要求高,对产品有内在的品质和文化内涵的要求,因此出现急剧增长的可能性比美国要小。企业要想在欧盟市场上站稳脚跟,实行差异化经营,集设计、打样、生产、销售为一体,是一条符合发展趋势的道路。

日本市场:高品质需求挑战中国造

日本是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也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20xx年以来,日本经济出现复苏迹象,股价上升,出口增长,企业扩大生产,资本支出增加。20xx年第二季度GDP的增速创两年半以来的最高速度。虽然经济增长出现起色,但消费支出仍处于低迷状态。日本有工资收入的家庭7月份支出比上年同期减少6%,是9年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由于日本家庭月收人连续第16个月下降,导致居民消费意愿冷淡。7月份,日本商业零售额同比减少了3%。尽管整体需求低迷,但由于日本纺织服装消费基数庞大,再加上纺织服装业大部分已把制造地转移到中国,本土的生产能力较小,且成本很高,因此其消费市场还是严重依赖于进口产品。在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口市场上,中国产品占71.5%,具有较强的价格和质量竞争力。

(三)中国纺织服装业在全球的主要竞争对手

与我国纺织配额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相比,欧美对东南亚国家设限类别较少,甚至没有设限,配额数量与其生产能力相比往往供大于求,基本能满足出口厂商的需求。在配额取消的最后一年里,各国均想利用最后的时间稳固市场份额,为20xx年后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做好准备。此外,越南、孟加拉等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投资设厂成本等均比我国低,

质量管理水平也有大幅提高,因此,我纺织产品与之相比,优势已不明显,在配额、成本等方面甚至还处于劣势,竞争前景不容乐观。现就我国在纺织业的在全球的主要竞争对手做一客观分析。

亚洲东南亚国家:除印尼和泰国有一定规模的纺织品出口外,基本上是以服装出口为主,出口较有优势的国家有:孟加拉、印尼、泰国、越南等,其中孟加拉在欧盟服装进口市场居第6位,越南在日本服装进口市场居第4位,印尼在美国服装进口市场上居第6位。孟加拉、越南等国成本优势突出,服装厂工人最低工资仅为45美元/月,土地、水、电

等能源价格也非常优惠。据香港客商反映,在越南等国开设一家1000人左右的服装厂,投资仅需要6、7百万港元,而同样规模的工厂设在中国,则需投入几倍的资金。但东南亚国家的劣势是服装工业规模不大,配套水平较低,面料依赖进口,接单能力有限,加工品种不够齐全。

印度:是世界上第3大产棉国,纺织工业规模很大且实力雄厚。纺织服装业是印度的支柱产业,占全国制造业的比重为20%,就业

人数1500

万,纺织服装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5%。主要市场为欧盟和美国,在欧盟市场列第3位,在美国市场列第4位。印度的纺纱、织布及印染业设备、技术水平很高,已成为我强大的竞争对手。

巴基斯坦:纺织服装业是该国的支柱产业,占全国制造业的比重达

46%,就业人数1500万,占制造业就业的38%,纺织服装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66%,为世界第4大产棉国,纺织工业实力雄厚,拥有较强的纺纱业和织布能力,出口产品以纱、布等初级纺织制成品为主。巴基斯坦棉纱的竞争力大有超越我国之势。其纺织品在美国、欧盟、日本纺织品进口市场上分别列第6、7、8位,成衣等制成品所占比重较低。

美洲墨西哥和中南美国家:美、加、墨于19xx年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区域优惠贸易措施以后,在配额、关税方面大大放开,美国纺织业大量在墨西哥和加勒比盆地国家投资,墨西哥和中南美国家对美国的纺织服装出口持续增长,墨西哥从19xx年起连续6年成为美国纺织服装第1大进口来源国,中南美国家也成为运用美国的纺织部件生产服装返销美国、免进口配额和美国部件关税的《加勒比盆地贸易伙伴法案》

(CBTPA)条款的受益者。

欧洲土耳其:19xx年,欧盟与土耳其确定了《关税同盟协定》,互相取消了从彼此进口纺织服装产品的配额和关税。土耳其纺织业和

服装业实力较强,20xx年出口服装近60亿美元,占其服装总出口的82%,居欧盟进口来源第2位。

中东欧及地中海沿岸国家:包括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突尼斯、摩洛哥等。截至目前,欧盟已通过各种双边或多边贸易优惠安排取消了对所有欧盟候选国和地中海沿岸国家(埃及除外)的纺织服装配额和关税。这些国家的纺织服装主要出口市场是欧盟,主要的贸易方式是从欧盟进口纺织原料、纱线和面料,加工成服装返销欧盟。在

2 002年欧盟服装进口市场上,罗马尼亚、突尼斯、摩洛哥、波兰分别列第3、4、6、9位。

美、欧、日三大出口市场展望美国市场:20xx年,美国政府通过减税、降息和美元贬值“三大招数”及增加反恐开支刺激经济,下半年美国经济加快复苏,第3季度经济增长率为7.2%。据美国议会研究报告显示,2004

年美国经济仍会强劲增长,预计GDP增长幅度将达5.7%,是过去20年中最好的年份。

20xx年为美国大选年,在对华纺织品问题上,政治因素将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对设限的预期已经开始影响美国进口商的采购计划。据美国最大的女装品牌商LizClaiborne公司表示,从明年2、3月份起,他们就要为20xx年销售的服装进行订单规划,由于美国对华纺织品的保障措施,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美商在我国的采购计划。为保持贸易的稳定性、规避重新设限的风险,他们不太可能将订单大

规模从周边国家转移到我国。

此外,20xx年配额总量因不能预借20xx年配额,存在总量减少的状况。此问题对欧盟同样适用。

欧盟市场:尽管与美、日经济的复苏势头相比,今年欧盟经济增长不如人意,但是欧盟内部市场发达、透明,成员国经济互补性强,内部贸易活跃,受外部经济不利因素的冲击相对较小。在美国经济复苏的带动下,欧盟经济也有望步入上升轨道。

目前企业最关注问题是:如果欧盟新成员国的配额总量合并到现在的欧盟中,借此机会扩大对西欧出口的可能性很大。

针对东扩和20xx年配额取消后对中国纺织品大幅度进口的担心,欧盟近期出台了题为《扩盟后纺织服装业的未来》的一系列救助其纺织服装工业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在20xx年建立欧盟地中海沿岸国家纺织品自由流通区、将“普惠制”集中给予最不发达国家、启用环保和劳工标签等。此外,欧盟出台的救济措施及设限等将对我纺织品出口产生一定的影响。

与美国服装市场订单量大的特点相比,欧盟市场出现急剧增长的可能性要小一些。企业要想在欧盟市场上站稳脚跟,实行差异化经营,集设计、打样、生产、销售为一体,是一条符合发展趋势的道路。 日本市场:日本是世界上第3大经济体,也是我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20xx年,日本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消费支出仍处于低迷状态。尽管如此,但由于日本纺织服装消费基数庞大,再加上纺织服装业大部分已把制造地转移到中国,因此其消费市场还是严重依赖于进

口产品。在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口市场上,中国产品占71.5%,具有较强的价格和质量竞争力。因此,我出口企业在日本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并不是扩大市场份额,而是提供深加工、高质量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及品牌服务的问题。

(四)各主要国家纺织服装业现状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纺织品市场,也是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市场。

美国纺织品市场巨大

根据美国海关统计,20xx年和20xx年美国纺织品进口额分别是751.71亿美元和764.94亿美元,占同期世界纺织品进口总额的20%以上。按美国人均进口纺织品计算,近几年美国年人均进口纺织品达270美元以上。20xx年1~4月,美国纺织品进口261.8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67%。

服装进口占突出地位

20xx年和20xx年,美国服装进口分别为594.14亿美元和596.66亿美元,分别占美国纺织品进口总额的79.07%和78.01%。

20xx年1~4月,美国服装进口额达202亿美元,占其纺织品进口总额(261.87亿美元)的77.39%。同期,纱线、布料、服饰进口

额分别为4.62亿美元、20.93亿美元和34.32亿美元,在美国纺织品进口总额中的比重分别为1.76%、7.99%和13.11%。

纺织品贸易逆差严重

美国是纺织品净进口国,每年的纺织品出口约只有进口的20%。根据美国海关统计,20xx年和20xx年,美国纺织品出口分别为166.69亿美元和158.84亿美元,只有同期进口金额的22.17%和20.76%,逆差额分别达到585.02亿美元和606.09亿美元。20xx年1~4月,美国纺织品出、进口额分别为52.35亿美元和261.87亿美元,逆差达209.53亿美元,其中服装逆差184.13亿美元,服饰逆差28.36亿美元,纱线逆差8300万美元。

值得指出的是,美国是布料贸易顺差国。20xx年和20xx年,美国布料出口分别为69.18亿美元和72.18亿美元,贸易顺差分别为9.54亿美元和7.52亿美元。20xx年1~4月,美国布料出口达24.73亿美元,顺差3.80亿美元。

纺织品贸易流向集中

纺织品贸易流向主要集中在北美自由贸易区、加勒比地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根据美国海关统计,20xx年美国纺织品进口中,墨西哥占12.04%、加勒比地区12.66%、东盟13.06%、中国14.29%、中国香港5.32%、欧盟15国6.09%。同期美国纺织品出口中:墨西

哥占31.39%、加拿大19.25%、加勒比地区29.08%、欧盟15国7.26%。

纺织品市场竞争激烈

造成美国纺织品市场竞争激烈的原因主要是:1、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进口国,对纺织品出口国和地区有强大的吸引力。2、纺织品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均有纺织品的生产加工能力,且加工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其产品必须竟相出口,抢占他国市场。3、发展纺织业可大大提高就业水平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均鼓励发展纺织业,致使全球纺织品市场供大于求。4、随着《纺织品和服装协议》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实施,每个纺织品输出国和地区都希望在配额取消前占有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同时美国也要对本国产业进行保护。

纺织品市场价格稳定

根据美国劳工部资料,自19xx年到20xx年的10年间,美国进口服装、服饰的价格指数总体保持稳定。如果把20xx年美国服装、服饰进口价格指数设定为100,则过去112个月以来的进口价格指数显示,19xx年2月最低为97.60,19xx年最高为101.90。10年间最高与最低相差不过4.4%。如果按年率计算,则不同年份的价差更低。20xx年1~4月的进口价格指数分别为100.70、100.80、100.80和101.10,分别均比去年同期略有提高。但如果考虑10年来美元贬值和服装工艺水平提高等因素,美国服装进口价格则呈下降趋势。不过,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美出口纺织品的价格是有差异的。

名牌服装占重要地位

名牌服装在美服装市场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美国服装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很强,各服装店均根据自身多年的销售经验,推出各自的品牌,诸如POLO、LEVIS、GAP、GUCCI、CK、TOMMY、TIFINI、NUCTI-CA、GUESS、CELINE、BOSS、LONDONFOG、MALBORO、PORTS、LOCOSTE、APPLE、PRADA、PLAYBOY、GIODANO等等。据业内人士介绍,知名品牌服装在美国大的服装公司的营业额中占有98%以上的份额。

美国男装业萎缩

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报道说,美国经济这两年一直不够景气,男装业更是如此。根据美国国家零售业联会的统计数字,即使将通货膨胀因素算在内,美国男装专卖店的销售额从20xx年的108亿美金下降到了20xx年的99

亿美金。而20xx年的头六个月比去年同期又下降了8到11个百分点。 美国男装业萎缩的原因很多。大概更主要的原因是男人太不爱购衣,一套西装可以穿十年不换,难怪那么多男装店都关了门。经济疲软当然显而易见是一条主要原因。

另外,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白领阶层开始用休闲装代替西服,而休闲男装的风格变得越来越简单,几乎到了千篇一律的地步,从式样到布料都没有什么大的创新,缺少明显的流行风潮。60

年代反战一代色彩鲜艳的萤光衬衫,70年代迪斯科一代的大喇叭裤,80年代的嵌有皮件的牛仔装与90年代的朋克风格与麻质衣料。新千年的男人不甘受潮流的束缚,勇敢地以最简单的服装表现自我,但是不幸的是男装业却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气煞男装时装老板的还有各类电子产品的出台,在高科技的支持下这些“男人的玩具”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花样翻新,让人应接不暇,这样本来就以逛街为苦的男人-这点中外男人都一样-更没有时间去逛衣店。

当然美国男装业不会真的像恐龙一样绝迹。对美国男装业的好消息之一是美国极为普遍的肥胖问题。有统计资料显示美国男人每隔三年就会长胖一圈。美国男人不是想买衣服,而是旧衣服穿不上了,不得不买。这些给美国男装业多多少少带来一些乐观情绪。 童装市场得到制造商极大重视

近年来,随着美国儿童消费水准的不断提高,美国服装制造商日益重视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在其成衣的设计、用料及色泽的选择上煞费苦心,力图从这些“小财神”身上捞到巨额利润。美国的成衣商们已经认准儿童是一支不容忽视的消费族群,并开始在他们的服装上花大力气,以便劳有所获。

今天,休闲童装PLAYWEAR已经成为独立的一种成衣组合类别。一些质地较韧、耐磨耐洗且又具有儿童嬉闹本色的服装已颇受美国青少年的喜爱,而尤其以T恤衫、运动上衣、半开襟衬衫、套头衫

和牛仔裤等类服装最受青睐。

在服装的质地上,棉和聚脂混纺布料是童装或青少年服装的首选。另外,牛津布和一种新开发的合成布料COATEDTASLAN也是青少年运动服装上的另一款主要用布和市场新宠。在服装的设计上,以连颈帽与大口袋设计为重点。在色泽上注重亮丽,其中红色、鲜蓝或深海蓝仍然是最受欢迎和最普遍的颜色。另外,橘红色、紫色、金色、黑色及栗色也颇受青少年的喜爱。在装饰上,3到8岁的儿童大都偏爱简单易懂的图案或符号。针对这一特点,服装商们便很快推出了带有花、星星、心形、船形等服装。8岁以上儿童的装饰则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但这也可以从容易对青少年产生影响的电影明星、偶像歌手或卡通人物方面得到启示。如最近正大受青少年推崇的魔幻童话《哈利·波特》系列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印有其主人公图案的童装T恤,正成为无数美国儿童的服饰新宠。

纺织品贸易壁垒森严

美国纺织品市场中的壁垒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关税壁垒。美国纺织品进口平均关税约20%,是其所有商品进口平均关税的10倍左右。服装进口关税一般均在20%以上。二是非关税壁垒,诸如配额和技术性壁垒。20xx年初,美国已部分取消配额要求,但只占配额产品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配额产品尚待在20xx年前逐步取消。美国的技术性壁垒又称“绿色壁垒”,它以所谓保护环境和保障人身安全为由,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法规),限制国

外产品进口。由于这些强制性技术标准以美国的技术水平为基础,发展中国家往往难以达到。三是启用保障条款。美国参议院通过了贸易法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进口有关条款的修正案。修正案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向美国出口纤维制品、纺织品和服装产品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和越南等。修正案的宗旨是保护美国本国企业的利益。

今年5月21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公布关于引用我国入世议定书纺织品市场保护条文的最终规则,美国及其他世贸成员国如认为来自中国的纺织品及服装扰乱市场,可以要求与我国谈判,必要时可实施配额限制。目前,美国对我国的五种纺织品:针织布(222类)、手套(331/631类)、胸罩(349/649类)、睡衣(350/650类)和行李箱(670类)进行重新设限。

新技术层出不穷

据报道:1、美国纤维巨商杜邦公司宣布,该公司的科学家已开发出一种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服装的新型工艺。其新开发的基于生物技术的工艺可以取代以往使用的基于石化技术的工艺,利用玉米生产服装原料Sorona聚合物。利用新工艺生产的Sorona聚合物手感更柔软,可进行多种染色,耐洗性强,还可防紫外线照射。

2、美国联合信号公司使用自产的超高强力聚乙烯纤维织入尼龙

中,生产出具有卓越抗撕裂和耐磨性能的纺织品。据介绍,抗撕裂纺织品中的聚乙烯纤维的强力比尼龙高7倍,能有效防止任何穿刺及撕裂口的延伸扩展。靴鞋、滑雪服及运动装备制造业对这种纺织品产生极大兴趣。世界各地对超高强力聚乙烯纤维的需求日益增加。

3、美国Nhega公司开发的高速电子提花转换系统已经被美国大型制衣企业LizClai-borne整合至全球生产网络。Nhega公司声称,其开发的高级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技术NScan,可以用一台自动化扫描系统,在不到20分钟的时间内电子转换整片成衣提花图案,比数字化平台的提花转换速度快5倍。另外,Nhega公司还表示,该系统运行精确,几乎不会出现图案变形的问题。据介绍,NScan技术可以同所有主要的CAD/CAM技术(包括Gerber、Lectra、Op-titex和Polygon等)相兼容。

4、美国联邦商务部指定美国应用DNA科学公司所出售的DNA鉴定技术,作为美国海关及纺织业者对付伪冒的工具。美国应用DNA科技公司所销售的DNA鉴定技术,先从纺织厂取得纤维的基因密码,然后将其放入在工艺中可与纺织品相容的液体当中。在整体供应链的任何一环只要手持扫描器,便可判读出合法产地及制造厂商。纺织品伪冒向来是美国政府打击的重点对象,据官方统计,美国每年合法进口的纺织品金额高达700亿美元,而通过走私手段进入美国的纺织品每年估计为20亿美元,民间纺织业者对后者的估计甚至高达80亿~

100亿美元。

5、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建了一所军事纳米技术研究所,用于研究纳米工艺的防护品。美国陆军希望两三年内,用更好的防护服装备部队。由于采用了纳米技术,防护服能防御生物武器,经过特别处理的纤维,不但能透气又能阻止毒素进入服装。现在已制成一种纳米中空纤维,其内充有铁磁流体,磁化时就变硬。此外,研究人员正在研制贮存能量的织物,并正在检测贮存能量的人造材料。把这些能贮存电能的材料设计成靴子,必要时,可以丢弃,有利士兵奔跑或跳跃。

6、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纺织研究单位率先从事开发以个人安全为目的的防御性功能成衣,研究重点是如何将电子装置仪器加入成衣纤维。该电子装置可显示穿戴者的正确位置,并能侦测出人体暴露在某种特定生化药剂中身体变化的情形。

《加拿大》

早在19世纪中期,加拿大就在一些城市开始大规模服装生产,主要是因为这些城市能够提供半熟练的技术工人和大的消费市场。就象纺织行业一样,服装行业起初的发展是缓慢的,但如今这个产业已经成为能够向国内外市场提供各种稳定供应的产业,从地域上看,服装生产商主要集中在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其中魁北克集中了55%,安大略省集中了26%,其次是曼尼托巴省、卑诗省等。

根据北美工业分类(NAICS),服装业在美加都被归入315类。服装

制造业在全加拿大制造行业中排名第十,占加拿大国内生产总值2%,占制造业投资的0.4%,就业人员占加拿大制造业就业人员总数的

4.4%。

加拿大服装制造业中75%的制造商生产规模较小,其雇员都在50人以下,他们的产量占加拿大服装制造业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加拿大服装制造业中共有3900多家服装制造厂集中在蒙特利尔、多伦多、温尼伯和温哥华,这些公司共雇佣工人9.3万多名,年生产服装的40%以上出口到美国市场,它为国内市场提供了近一半的产品。 整体来看,加拿大服装制造业主要依赖于女性(有些部门女性比例高达94%),以及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移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移民劳动力占整个行业的72%)。该行业对于新移民来说,是一个跳板,一旦这些新移民的语言和工作技能得到提高,他们就会去寻找更高薪水的工作,另一轮新移民就会接替他们的工作。

加拿大本土服装制造商在国内市场的份额持续减少,外国进口产品的份额不断增加,但同时加拿大服装出口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种局面。作为加拿大第十大加工产业,加拿大的男式裁制布匹、外套、毛皮制品和童装等的出口非常有名。

中国一直是加拿大服装进口的首选地,加拿大主要从中国、香港地区、印度和韩国等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进口服装,在服装进出口方面一直呈现逆差。

加拿大服装工业目前发展状况良好,在全国有四个服装制造中心:蒙特利尔、多伦多、温尼伯、温哥华。自19xx年加美自由贸易协定(FTA)

和相关的协议、19xx年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开始执行以来,加拿大在服装出口中受益非浅,出口到美国的服装在几年内增加五倍多,目前还在继续增加。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将继续鼓励加拿大工业的增长和发展,推动和扩大持续不变的出口市场。

加拿大服装业的国内外投资不多,绝大多数服装企业是加拿大本地的公司,外国公司(主要是被美国大型跨国公司控制)只占总数的2%。这些外国公司集中生产大量的固定和标准化产品,如牛仔裤和内衣等。随着服装制造业不断发展,在服装生产的某些步骤中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技术,比如设计、花样制作、贴标签、自动裁剪等。 进入加拿大服装行业的壁垒很低,市场分割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20xx年,加拿大服装业在购买优质机械设备和厂房方面总支出1.38亿加元,其中69%的支出都发生在裁剪和缝纫公司,但总支出和以前5年的平均水平(1.65亿加元)相比,还算低的。

从19xx年开始,加拿大纺织工业每年向少数规模较大的纺织公司投入约4亿加元,用于改造纺织机械工艺、商业设备、建筑等。历史上,加拿大主要的纺织工业吸引了大批外国投资者,也有少部分外国投资者投资于其它纺织品。加拿大服装业每年投资1亿加元,用于建造厂房、机械及设备。

《日本》

19xx年达成PLAZA协议后出现的日元升值,引起了国际性的费用竞争力的下跌,以及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长期处于国内消费萧条状态,日本经济环境在结构上显得日益严峻,日本纺织产业选择了与作为

“世界工厂”的邻邦中国共存下去的道路。在20xx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一倾向越来越明显了。正在这个时期,“非典”疫情突然爆发于中国,给日本纺织业带来了诸多影响。

对依靠中国展开贸易、生产活动的日本纺织服装企业来说,中国广东、香港等地扩散的“非典”疫情影响确实不小。腈纶短纤维等交易减少,服装进口方面也给与缝制工厂进行的交易及质量检查业务带来了不小的障碍。

日本向中国的出口。除了缝制服装后送回日本的面料外,从日本出口到中国的最主要产品是腈纶短纤维。日本生产的腈纶短纤维中有超过50%向中国出口。在20xx年前3个月中,其出口呈现了顺利推移,但到了4月下旬,“非典”的影响慢慢显现。大型厂商三菱丽阳公司5月份向中国出口比原来计划减少了20%。于是该公司决定6月的生产量比能力减少20%(大约2500吨)。

日本从中国的进口。日本已是我国最大的纺织成衣市场,从20xx年来看,日本国内市场有30.4亿件服装(外衣+内衣)的供应,其中从中国进口的有26.7亿件。按比例可以说日本服装零售商销售的5件服装中有4件是中国制作的。从20xx年海关统计数据看,今年1至10月份,我国已对日本出口纺织品服装121.74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6%,其中纺织品出口18.29亿美元,增长15.6%,服装出口102.86亿美元,增长12.1%,服装类出口全年突破120亿美元而创新高。

“非典”的影响已经显现于冬秋季商品的贸易。许多日本企业主

动限制前往中国,同时还向上海等地的驻在员指示禁止移动。目前虽然电子邮件、传真等通讯工具相当发达,但对确认色样、样品等工作,还是需要亲自去厂方。一旦迟滞进口贸易谈判,准备采购的面料及辅料的出口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即使成功订货也担心是否能与平时一样进行检货。如果订货的工厂里发现感染者,其生产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停止,厂方就会无法按期交货。因此,目前在日本也出现订单转向东南亚各国的情况。

鉴于非典所造成的影响,根据目前这些情况,日本在重新研究进口用服装生产都集中在中国的现状以及需要把它分散到亚洲其他各国。但这种分散只不过是一部分,因为中国每年向日本生产近30万件服装,连能代替中国部分缝制能力的国家都没有。而且从综合评价质量、费用、面料背景等方面考虑,虽然中国在短期内受“非典”影响,但竞争力还是出类拔萃的。日本纺织企业并不是把中国看成面向日本的服装生产基地,而是有通过在中国设立据点面向中国国内以及欧美地区扩大商机的策略。

一般而言,日本客商对中国大陆的生产供应和贸易操作了如指掌。许多日本商社企业在华设有工厂、车间和办事部门,似乎已无余地可拓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饱和,没有机会,相反在这个巨大市场运转的过程中,仍潜伏着巨大的贸易合作机会,关键在于如何深入细致地了解分析和把握日本业界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寻求新的合作方式,新的合作网络。日本企业在选择中日合作伙伴时,都十分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意品牌;第二、重视是否拥有生产加工能力,这主要是指投

资或控股的生产厂;第三、重视互动合作。

《澳大利亚》

据澳方统计,澳大利亚纺织品的年消费总量在45亿美元以上。而中国每年对澳出口10多亿美元,仅占了四分之一。澳大利亚自己的纺织服装业生产能力十分有限。自上世纪80年代澳开始调整纺织产业以来,澳大利亚向中国、印尼、斐济等国家转移纺织生产,本国通过降低纺织品关税从这些国家进口成本相对较低的成品,同时保留少量企业弥补进口

不足。澳本土纺织品主要集中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适应特殊气候环境和较高安全性的特种服装。适应澳大利亚本土随意化、低档化消费趋势的产品,中国产品很有竞争优势。

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气候与北半球差两个季节,这也就意味着其服装款式的流行比北半球晚半年,中国服装出口澳洲在流行趋势方面占有一定的时间优势。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风俗习惯多元化、民族政策多元化、市场消费多元化。作为世界第一大纺织品生产国的中国可以在纺织品的样式、质地、类别、款式、风格的丰富程度上最大限度地满足澳大利亚消费者的多种需求,这是澳周边国家如新西兰以及其它纺织品供应国所无法替代的优势。习惯于休闲和度假的澳洲人更愿意穿着随意性大、价格低廉的服装服饰,而这正是中国纺织品的强项。事实上,澳洲人近年对中国纺织品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从中低档到中高档纺织品,包括在中国加工的知名品牌。这也是中国输澳纺织品逐年增长的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对澳出口85%为服装及

制成品,纺织品仅占15%。尽管我国对澳出口金额较高,但出口品种集中在服装上,相对单一。如果我们的企业肯在服装成品以外的其它纺织品方面多下些功夫,特别是与运动和休闲娱乐相关的纺织品,则我国对澳纺织品出口还会有较大发展,企业因此也可避免狭路相争、压价竞销。

澳大利亚是个旅游度假胜地。据澳大利亚旅游部门统计,近几年全世界每年赴澳旅游的人数有近7000万,是澳大利亚本土2000万人口的三倍多。大量游客为澳大利亚纺织品市场带来巨大的消费潜力,特别是高尔夫球帽、T

恤衫、沙滩裤、卡其布短裤以及毛巾、裕巾等休闲度假纺织品的需求会不断增长。中国企业目前对澳出口的纺织品主要以各种大路货服装为主,澳大利亚不断增长的度假纺织品市场还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此外,在澳大利亚市场出售的国际名牌服装大多以中国为加工地,这说明我国的服装加工水平已可以满足澳大利亚这样的发达国家市场需求。在澳大利亚人对来自中国的纺织品、特别是由中国加工的高档品牌服装的认知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中国自己的服装品牌在澳洲将有可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拓宽纺织品出口领域。目前我国对澳纺织品出口基本以低档成衣及成品鞋袜为主,而其他纺织品种如床单、桌布、毛巾、窗帘、地毯、家具用织品、遮阳篷、帐篷、汽车坐椅套、户外活动用的各种绳索、带子以及各种工业用纺织品等等,我国的出口量并不大,目前很多产品都是来自斐济、东南亚等国家。此外,高档品牌服装基本是欧洲产品

一统天下,我们应把国内一些自产优秀品牌服装推向澳洲。 《 巴基斯坦》

纺织服装业是巴基斯坦的支柱产业,在巴工业生产、出口、劳动就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巴纺织服装业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危机,因此政府非常重视该行业的技术更新改造,鼓励对该行业投资,特别是大力鼓励吸引外资。

巴基斯坦纺织服装业整体发展落后于我国,从政府到企业都特别希望与我国开展这一领域的合作,引进纺织机械设备,进行合资合作生产,以图扩大纺织品和服装对世界各国的出口。

巴基斯坦纺织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占有8.5%的份额,在整个制造业中所占比重高达46%;全国纺织业就业人数1500万人,占制造业总就业人口的38%;近几年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约66%;在过去3年里,纺织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约3千万美元,而3年中对纺织业的总投资在12.5亿美元左右;此外,由于棉花是纺织工业最主要的原料,而巴基斯坦是世界第四大产棉国,所以纺织业也间接地对农业就业人口产生影响。巴纺织业在原料、加工、政策支持、配额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

巴基斯坦纺织业企业数量及其装备情况

纺织服装业企业由从事纺纱、织布、加工和后整理、针织及服装、成衣等不同类型业务的企业所组成。巴基斯坦目前有大型纺织企业近450家,其中大约50家是多功能型的(既纺纱又织布,有的还生产服装);另外至少有300家雇员在100人以上的“较大型”针织和机织服装生产企业;此外还有数千个小型纺织厂,从事各种各样的纺织品生产。巴政府工业生产部提供的巴基斯坦纺织服装业企业及装备情况的最新数据显示,巴基斯坦目前拥有大型

服装生产企业600家、小型/作坊式服装生产企业4500家,拥有工业用缝纫机20万台,家庭式缝纫机45万台,年生产能力6.85亿件;成衣生产企业总数量为4500家,其中80%是小型作坊式企业,20%为大型工业化企业。

巴基斯坦纺织服装业出口情况

巴基斯坦纺织服装出口在世界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WTO的统计,19xx年巴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占世界总量的4.51%,排名第13位。近几年来,巴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数量继续增长。

纺织品和服装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出口额近两年来占巴出口总额的66%以上。该类商品中具体又包括原棉、棉纱、棉布、服装、床用织物、毛巾、帐篷、人造丝和合成纺织品及其他纺织品。

巴基斯坦纺织品服装出口中存在的问题:(1)出口的增长受到配额限制

。巴基斯坦纺织品和服装的主要出口市场是欧盟和美国。美国、欧盟国家(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共和国、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典和英国)、加拿大和土耳其对巴基斯坦部分纺织品和服装出口设有配额限制,制约了巴出口。另外,随着世界各国分阶段取消纺织品配额限制和20xx年纺织品自由贸易时代的临近,巴基斯坦对今后能否与世界纺织业大国进行有效竞争也存在担心。(2)服装出口所占比重低。

按照巴商工部长的说法,在过去四年里,巴基斯坦的纱、布、合成纺织品、成衣、床用织物、毛巾出口分别增长了30%、45%、30%、50%、65%和82%。但是,在数量增加的同时出口金额没能相应增长。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巴基斯坦纺织品服装出口仍以纺织品为主,而近年来世界纺织品和服装贸易有一明显趋势,就是向以高附加值的服装贸易为主转变,巴基斯坦尚未能跟上这一形势,其主要出口品种还是以纱和布等初级纺织制成品为主,附加值和商品售价不高,而且很容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

从1992-93财年到1997-98财年,巴基斯坦纺织品出口比重维持在75%左右,服装出口比重在25%以下,而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同期世界纺织品和服装贸易中,服装出口的比重已经上升到了57%。

预计到20xx年,服装在世界纺织和服装贸易中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到64%,而巴基斯坦最多也只能到37%,差距相当明显。巴基斯坦政府和纺织业界已经注意到了此问题,对今后大力发展服装生产和出口非常重视。

巴基斯坦纺织业远景规划

为建立一个开放的、以市场为导向的、与国际接轨和有国际竞争力的纺织工业,为迎接分阶段取消配额后国际纺织品市场竞争的挑战,为使巴基斯坦成为亚洲五大纺织品出口国之一,巴基斯坦制定了《纺织业20xx年远景规划》(TextileVision-2005)。按照该规划低、中、高三种设想,到20xx年巴基斯坦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将分别达到74.4亿美元、105.6亿美元和138.15亿美元,按这样的设想,纺织品服装出口在亚洲的排位也将分别上升到第7或8位、第6位和第5位。为此将进行大规模的投资,进行纺织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大力提高高附加值的服装生产和出口,所需投资额将分别高达26亿美元、48亿美元和57亿美元。

《比利时:小而强的纺织业》

比利时是一个经济外向型国家,商品和服务产品的出口贸易是拉动比利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19xx年1月1日,比利时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生产贸易及投资管理的机构设置

比利时纺织工业工会和比利时服装工会是该国纺织服装行业较有影响力的民间中介机构,向全国的纺织服装企业提供生产、贸易的技术支持,协调和信息咨询服务。比利时还设有家用纺织品协会、针织协会及纺织机械协会等行业组织。

由于比利时为联邦政体,国家由三个大区组成,外贸进出口由不同的部门主管,外贸管理体制较为复杂。联邦政府中的外交、外贸和合作发展部主管出口,经济事务部主管进口。各大区政府内设有负责外贸的部、司或处,其职责是负责制订本区内的外贸政策,并协调联邦政府的外贸政策。

纺织服装行业生产及消费市场概况

纺织行业是比利时的主要传统工业之一,95%以上属中小型企业。截至20xx年10月,比利时纺织行业从业人员约4.5万人。比利时高价位的纺织服装产品比重较高,家用纺织品的产值大约占全行业比重的40%,其品质享有国际盛誉;产业用纺织品的产值大约占全行业比重的20%。比利时的医用纺织产品近年来也发展迅速,主要分为移植用纺织品和非移植用纺织品(卫生保健、防护、普通医用织物等)两大类,其中机织产品比例约为30%,非织造产品为65%,针织和编织占5%。

比利时服装产业的特点是科技含量较高、商业利润高,主要品种有针织服、运动服、休闲服、雨衣、工作服、内衣和流行服装。比利时生产的运动服款式前卫,品种繁多,是许多著名运动员选择购买的对象。

比利时的纺织机械制造业相当发达,产品包括纺纱、织造、染整和纺织检测仪器等一应俱全。目前比共有纺织机械制造厂26家,纺机零配件制造业12家,从业人员约1万人。20xx年比利时纺机制造业的工业产值约占比工业总产值的27%。比利时一些纺机企业在世界享有盛誉,如比利时毕加乐公司(PicanolNV),月平均生产织机560台。

比利时人对纺织品和服装的消费属于精致型,喜欢穿质地优良色彩柔和的服装。在正规场合,比利时男士通常西装笔挺,领带鲜艳,妇女一般穿长裙。近年来,休闲服在比利时有巨大的消费需求,无论是上班族、学生或退休者,都对休闲服和便服有着特殊的感情。棉质衬衫和牛仔裤是消费量最大的。比利时每年消费棉牛仔裤约3600万条,20xx年人均消费3.5条。

品牌服装公司、分销中心、零售店和专卖店是比利时纺织品服装主要的销售渠道。

纺织服装进出口贸易现状

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一般占比利时纺织服装行业总营业额的70%。比利时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的特点是纺织品出口额大于服装出口额约1倍,进口服装额比进口纺织品额高出1.3倍。家用纺织品是比利时纺织产品主要的外销产品,服装出口量相对较少。20xx年比利时纺织服装行业出口总额约64亿欧元,其中出口纺织品约40亿欧元,占出口总额的63%,出口服装约24亿欧元,占出口总额的37%。

20xx年,比利时家用纺织品的出口大约43亿欧元,占当年纺织品出口总额的大约58%,充分显示了比利时家用纺织品在世界高档家用纺织品市场的霸主地位。

比利时纺织服装产品的大约80%输往欧盟市场,20xx年对中欧和东欧市场的外销增长了约20%,出口至土耳其也增长了30%以上。

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政策

重视产品造型和风格,努力培育知名品牌,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加速科研成果商品化是比利时政府扶持纺织服装行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导政策。近年来比利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纺织服装工业的技术升级,以生产和出口高品质的纺织品和服装。

《哥伦比亚:充满商机的新兴市场》

哥伦比亚共和国位于南美洲西北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值在

国内生产总值中居首位。哥伦比亚工矿业以制造业为主,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1%,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纺织、化工、造纸、水泥、冶金、汽车和机电等。工业从业人员少于总劳力的25%。

20xx年以来,哥政府实施新的财政调整政策和民主安全措施,经济形势出现恢复迹象。 在拉美国家中,哥伦比亚国内生产总值居第五位,排在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和委内瑞拉之后。平均关税水平11.7%,仅高于智利(9%)和玻利维亚(9.5%)。

19xx年4月30日,哥伦比亚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纺织生产及投资管理机构

哥伦比亚设有纺织促进协会、服装企业协会、童装协会、哥伦比亚商人协会、波哥大商会、企业管理委员会等,是哥纺织服装行业的民间中介机构,负责对行业的生产、贸易的指导、协调、信息咨询服务等。哥伦比亚外贸部是哥纺织服装行业的国家级管理机构,负责制定纺织服装行业的贸易政策。

哥伦比亚外国投资促进局和哥伦比亚投资协会是哥对外吸引投资的促进机构。

纺织生产及消费市场概况

纺织服装业是哥伦比亚重要的工业部门,生产工序分布比较完整,从纺织原料的生产、纺纱、织造、印染和成衣加工等都有一定生

产能力,是安第斯共同体成员国中纺织服装业水平较高的国家。

20xx年以来,由于哥伦比亚的纺织服装产品对美国、委内瑞拉等国出口量的不断增加,哥的纺织服装行业生产出现恢复性增长。据哥伦比亚外贸银行统计,20xx年纺织业产值15.27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占工业产值的5.5%;创造直接就业占工业部门就业人数的11%。截至20xx年底,哥的纺织工业产值约为21亿美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1%。20xx年哥的服装业总产值回升至8.8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工业总产值的3.2%;服装业创造直接就业占工业部门总就业人数的11%。到20xx年底,哥的服装工业产值增加到大约11亿美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9%。

哥伦比亚纺织服装业主要集中在首都波哥大市、安提奥基亚省和托利马省。按产值计算,波哥大市约占全国的36%,安提奥基亚省占50%。托利马省近年来纺织业发展迅速,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同时,哥伦比亚正在积极寻求国际间的协作,推进养蚕生产,对蚕丝生产加工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发展丝绸生产。

目前,哥伦比亚纺织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技术水平落后和生产能力过剩,拥有配套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的企业产品品质较好。一些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小企业在产品出口方面占据一定份额。进入20xx年以来,哥伦比亚当地的纺织品和服装设备迫切需要更新,以适应客户

对产品的要求。

以20xx年统计数据看,哥伦比亚拥有各类纺织服装企业大约2600家,其中纺织企业1900家,服装企业700家。目前,哥全国5000家大中型企业中,有纺织企业106家,服装企业97家。哥伦比亚没有缝纫机生产厂家,服装产业所需缝纫机械主要从美国、中国大陆、欧盟各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巴西、墨西哥和南非等国家和地区进口,特别是美、中、德、意等国所占份额最大。

哥伦比亚丝袜生产业的设计水平和产品质量在拉美国家中首屈一指。目前主要丝袜生产企业大约有6家,产品主要出口到阿根廷、委内瑞拉和智利等国。

此外,哥伦比亚全国共有约1000家童装生产厂,创造了6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和18万个间接就业岗位。可以生产从婴儿到学龄前儿童穿着的服装,成为哥伦比亚纺织服装行业产品一道亮丽的风景。

哥伦比亚居民平均纺织品服装的消费一般为家庭年收入的约7%。近年来,哥伦比亚的时装消费呈现上升迹象。20xx年6月,在首都波哥大举办了拉丁时装周。时装周上展示了哥设计师充满南美风情的服装服饰,目的是促进哥的国内市场消费,并向哥的消费者展现现代的服装消费趋向。而且,20xx年以来,带有环保吊牌的纺织品在哥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纺织进出口贸易现状

哥伦比亚出口纺织品品种主要有针织品、棉织物、纱线、化纤织物等。服装出口额一直大于进口额,每年服装贸易顺差约2.5亿美元。哥的服装主要向美国(67%)、委内瑞拉(15%)、墨西哥(4%)和德国(3%)出口;也从美国(45%)、巴拿马(13%)、意大利(8%)、韩国(5%)和中国香港(3%)进口。

20xx年,哥伦比亚纺织品和成衣出口总额为8.38亿美元,占哥出口总额的6.83%,其中童装占有一定比例。20xx年,哥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大约10.1亿美元。从20xx年10月起,哥伦比亚对美国出口的纺织品服装享受零关税。这一优惠措施刺激了哥服装产品对美出口,20xx年前两个月哥对美服装出口增长35%,预计全年对美服装出口将达4亿美元,比20xx年增长30%。

近年来,哥伦比亚的成衣产品已经取代秘鲁、墨西哥和巴西,成为拉美地区英国成衣市场最大的供货国。英国从哥伦比亚的成衣进口总额约为1800万美元,占英国从整个拉美进口该类产品的28%。目前,哥伦比亚布卡拉曼加市小型企业生产的带有刺绣的童装产品已经在英国打开了销路。哥伦比亚生产的童装由于款式新颖、面料柔软,适宜儿童穿着,受到一些国家的欢迎,主要销往美国、波多黎各、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欧盟和沙特阿拉伯。

《韩国》

据海外媒体报道,韩国服装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以来由于韩国服装业发展不景气,国内许多服装公司正计划出售资产。

已经接受法院破产管理的韩国服装生产商罗山有限公司计划在明年出售资产,明年上半年将选定销售组织方和优先投标商。经营毛皮服装业务的进道公司已经指定三一会计公司为其销售中介,进道公司希望在明年年初征集到有关合并或收购的投标。

除上述两家公司外,韩国还有另外十几家小型和中型的服装生产商已经进入合并和收购市场。这些服装公司缺乏足够的运营资金,希望通过合并或被收购的方式,寻求新的发展。

面对国内市场需求不旺的形势,韩国服装业界目前正积极进军中国市场。

据报道,韩国FNC科龙公司去年10月在上海设立公司,今年3月将开设第一家销售店,至今年下半年,销售店将达到5家。一些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韩国服装企业今年也正积极准备进军中国。 《土耳其》

由于土耳其的服装生产业成本低,政策灵活,技术水平高。土耳其已经成了西方世界的服装加工厂。在欧洲、美国颇受欢迎的多数国际名牌服装都在土耳其生产。

土耳其成衣出口协会主席努里·阿托克指出:“现在我们已是欧盟的第二大服装供货国,仅次于中国。两年前,我们的服装外销额达73亿欧元。今年我们将争取达到90亿欧元。这个数字将占土耳其全国产品出口额的1/3。”

土耳其生产的名牌服装在价格上很具竞争力。除了中国及其附近的亚洲国家以外,土耳其很可能是服装成本最低的国家。据法国一家时装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生产一件衬衣的成本在土耳其是11欧元,在中国是10欧元,在法国超过15欧元。

尽管世界成衣价格不断下降,但土耳其成衣生产商仍拥有王牌。在土耳其生产成衣的工资成本很低。土耳其的服装生产工人每周工作45个小时,每月工资最低为200欧元,最高为400欧元。而在法国,法定最低工资是每月1035欧元,而且工人每周只工作35小时。土耳其货币里拉去年贬值,一位专家指出:“在里拉贬值以前,土耳其服装工业领域内的工资成本只相当于欧洲服装业平均工资成本的16%,而现在已降到了10%。”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土耳其成衣生产正在加紧实现工业化,大量购置先进机器。最近10年来,像中国一样,土耳其也成了先进的纺织品生产机器的主要购买国。土耳其的服装生产能力已分别相当于摩洛哥服装生产能力的2倍和埃及服装生产能力的4倍。土耳其服装工业的另一张王牌是,它还是服装原料的重要生产国。

但土耳其的服装加工企业还是很脆弱的。它们同要求加工的商家没有关于合作期限的合同,因此它们随时都可能被抛弃。所以,它们正在

努力设计和生产自己的品牌。另外,它们还受到国际形势的制约,如果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土耳其的服装业将会受到影响。土耳其只有加入欧盟才能改变这种脆弱地位。但欧盟仍拒绝在20xx年接纳土耳其为其成员国。

《俄罗斯》

俄罗斯属于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国家,出口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高达40%,与世界近100个国家有贸易关系。20xx年,俄经济仍获得至少4%的增长,预计今后10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为5%。

纺织服装生产及消费市场

俄罗斯纺织品和服装的年产值一般约为100亿美元,只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15-20%。20xx年俄纺织服装业产值增长6.5%,20xx年增长3.9%。俄目前大约有200家服装加工企业,大部分生产休闭装,全俄罗斯45%的西服仅由十家工厂生产。俄原来一些比较有名的服装企业纷纷同法国、德国及意大利等国服装企业开展合资生产,产品在质地和款式上与西方产品相差无几,却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俄罗斯现在己进人中高档西服的生产和销售阶段。目前这一档次服装己占总产量的50%。

现在俄罗斯的纺织业有能力在亚麻、毛、皮革、皮毛和化纤面料市场方面保持领先地位,但服装、针织面料和鞋等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落后于国外。

俄罗斯市场对纺织品的需求很大,每年消费各类纺织品约170亿

美元,服装消费大约360亿美元。据俄罗斯官方统计,俄服装市场每年消费棉布48亿平方米,丝绸9亿平方米,袜子6亿双,鞋类6.5亿双;还需要大量服装及枕巾.浴巾、床上用品等家用纺织品。俄罗斯对纺织服装的消费,除了依靠超级市场、百货商店、服装专卖店之外,各种面料、辅料、服装的批发市场是俄罗斯经销商和普通消费者的重要消费场所。

俄罗斯人非常注重着装。俄服装市场款式色彩更新快,市场结构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消费层次多元化。

纺织服装行业进出口贸易

目前俄罗斯纺织工业70%的原料依靠进口。棉织物完全依靠进口原料生产.主要品种的棉花供应全部来自乌兹别克、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独联体国家。多年来,俄罗斯除棉布和纯毛布料及一些产业用纺织品外,丝织、人造丝绸、家用纺织品等主要依靠“倒爷”从中国。东南亚和上耳其进口。俄罗斯自上述国家的进口分别以年均25%、10%和8%的速度增长,并在今后5年内保持原有增长率以上的依赖程度。20xx年,俄罗斯棉布进口增加了14%,针织品进口增加了43%。俄罗斯政府部门预测.在20xx年以前纺织品脤装进口额将以36%-40%的速度增长。同时,各主要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均看好俄罗斯纺织品市场前景,竞相加大营销力匿,争夺俄市场份额。韩国将俄罗斯列为今后出口纺织品的重点开拓市场。美国、德国、意大利和七耳其等国也竟相扩大对俄的纺织品出口。

《西班牙》

近年来,西班牙纺织工业迅速下滑。20xx年,西班牙纺织工业产值仅为140亿欧元,创19xx年以来最低。怎样恢复纺织工业的活力?西班牙纺织理事会最近想出一个新招,这就是大力发展附加值高的时装产业。

纺织工业是西班牙重要的传统工业部门。20xx年,西班牙共有纺织企业7470个,就业总人数为27万,占全国工业就业总人数的10%。西班牙在19xx年加入欧盟以来,纺织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其产品也逐步打入国际市场,在欧盟成员国中占有一席之地。据西班牙纺织和服装信息中心提供的最新统计数字,目前,西班牙纺织产品和服装产业的产值占欧盟15个成员国总产值的10%,继德国、意大利、英国和法国之后居第五位。

但是,近年来,西班牙纺织工业全面不景气。据西班牙纺织和服装信息中心提供的统计数字,西班牙纺织工业产值20xx年比20xx年下降了6%,20xx年纺织工业产值为148亿欧元;纺织企业减少120个,就业人数比20xx年减少1万人;纺织品进口20xx年为85亿欧元,比20xx年增加了3亿欧元,出口为62亿欧元,比20xx年增加了2亿欧元,行业进出口贸易逆差为23亿欧元;纺织工业投资20xx年也比前一年减少了9%。

西班牙纺织理事会最近估计,在今后几年,西班牙纺织工业将受到更加猛烈的冲击,纺织工业产值将进一步下降。首先,发展中国家纺织品和服装产品价格相对低廉,对价格相对较高的西班牙纺织品形成激烈竞争。其次,从20xx年1月1日开始,世界贸易组织将取消

第三世界国家向美国和欧洲国家纺织品出口配额,这无疑会对西班牙纺织工业形成更大的压力。西班牙纺织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拥有100名以上员工的纺织企业只占0.5%。这些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将明显不足。最后,欧元不断升值,西班牙通货膨胀加剧,也将对欧元区成员国西班牙纺织品出口产生不利影响。目前,欧元对美元汇率从20xx年初至今已上升了约22%。另外,去年,西班牙通货膨胀率为4%,居欧盟之首。

面对上述严峻形势,西班牙纺织理事会决定从今年开始,进一步发展时装产业,并努力增加出口。西班牙纺织产品出口20xx年就达到60亿欧元,比19xx年增加了5倍,占当年纺织业产值的40%。西班牙纺织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是美国、北非国家、中东国家和拉美国家。为了推动时装出口,西班牙纺织理事会今年2月在马德里国际展览中心举办西班牙时装展览周。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葡萄牙和欧盟其他国家300多家时装制造商在展览会上展示了20xx年春夏流行时装。西班牙纺织理事会负责人认为,西班牙时装展览会虽然不如法国时装展览会那样有名气,但是,通过举行经常性的时装展览,可以宣传西班牙的时装产品。时装的附加值比较高,增加时装出口,对帮助日趋低迷的西班牙纺织业恢复活力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途径。 《印度》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印度纺织工业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连续多年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增长水平。纺织工业已成为印度国民经济中最大的工业行业,它的工业规模、总装机能力和绝对就业人数仅次于中

国处于全球第二的位置。印度生产的纺织品迅速地在全球纺织品市场取得了相当的竞争优势。目前,印度的纺织工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纺织工业领域和世界纺织品市场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印度开始了经济自由化的改革进程。在这一进程中,印度的纺织工业凭借以下得天独厚的优势:(1)低廉的劳动力;(2)独特的纺织原料生产供给政策;(3)原料远远低于世界市场的平均价格;(4)灵活的推销战略;(5)世界各国对纺织品,特别是对印度产棉纱产品的需求持续大幅增长等,使印度纺织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各类纺织品的生产连续几十年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增长水平。据可靠资料显示,自19xx年以来,印度各类布匹织物的年均增长率保持在7.13%的水平上,相当于人均可支配的织物年均增长

3.6%;印度生产的纺织品在全球纺织品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占有率连年快速增长,纺织品出口的年均增长率十多年来一直保持在13%的水平上;印度生产的纺织品迅速地在全球纺织品市场取得了相当的竞争优势。目前印度的纺织工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纺织工业领域和世界纺织品市场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十多年来,印度纺织工业年产值一直保持在占全印度制造工业年总产值的13%-14%左右;纺织品的出口则占印度年出口总值的37%左右。就业于印度纺织工业行业的劳动力人数约为1500万人,总雇工人数仅次于从业于印度农业行业的劳动力人数。

纺织工业是目前印度国民经济中最大的工业行业,它的工业规模,总

装机能力和绝对就业人数仅次于中国处于全球第二的位置。据印度纺织工业部最新公布的可靠资料显示,印度目前共有各类纺织厂1842家,其中属于国家拥有的192家,合资企业155家,私营企业1495家。全国拥有的普通纱锭超过3770万锭,气流纺纱锭接近40万锭,纺纱生产设备的利用率较高;其中国有纺织企业拥有各类织布机12.3万台,织机利用率数年来一直徘徊在50%左右的水平上。

服装业作为纺织业的子行业,在印度受到了更高的重视,并被视为该国出口创汇的主要行业。如今,印度服装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不足3%(而中国却占据了15

%),大有潜力可挖。20xx年,印度纺织部斥资1200万美元,在德里机场附近兴建一个设有空调的服装贸易市场,可容纳250家公司作长期展览,据称已有80家公司预订展览场地。

印度至少有9个不同的服装生产中心,所供应的产品各具特色。首都新德里提供的服装款式最为外国买家熟悉,每年的服装出口总值20亿美元,而服装生产总值接近60亿美元。

印度AshokBazar市场据说是亚洲最大的服装市场,有5万家服装企业在这里销售产品,高档生产设备主要来自美国、德国、日本,低档设备主要来自印度自产的先期工业机和黑头家用机。由于服装工业的发展,一些企业急需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孟买是印度另一个主要的服装生产中心,占全国服装总出口的27%。当地大型制衣厂生产各类男装、女装和童装,质料包括棉、人造丝和人造纤维。DynamicDesigns主要生产针织棉布及雪纺上衣。位于泰米

尔纳德邦的蒂鲁布尔是最具规模的针织服装和布料生产中心,Chennai则是男装的生产重镇,主要产品是梭织布恤衫。

毋庸质疑,印度服装业优势众多,其中包括潜在的服装大市场,此外,印度拥有多个发展蓬勃的地区生产中心,业内人员精通英语,有助扩展外销市场,而当地的软件工程师亦出类拔萃。据印度服装出口促进委员会的资料,200

3年1-10月印度出口服装10.035亿件,增长了4.54 %,出口额39.053美元,增长了13.03%。

《英国》

英国是欧盟国家当中最大的服装市场之一,市场年销售规模在300亿至310亿英镑。英国的服装生产企业年均服装生产值约为80亿英镑,其中价值33亿英镑的服装出口国外市场,另外47亿英镑的服装在英国国内市场销售。每年的服装进口金额约为250多亿英镑(以市场零售价格为统计标准)。英国服装进口的主要供货来源有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和韩国、日本等。另外意大利和法国等向英国出口高档服装,但占有份额不太大。

英国市场的统计显示,国外服装要打入英国市场,要特别注意女性服装这一市场板块,约占英国服装市场的54%,预测今后女性服装和儿童服装市场的需求增长将领跑整个服装市场。20xx年英国的女性服装市场销售额增长率达6%,今年虽然整体服装市场规模比去年下降,但女性服装的市场销售额却逆市飘红,仍将保持7%左右的增长率。8~12岁儿童服装市场是另一个新的增长亮点。英国服装市

场的另一个最大特点是,对是否有侵犯商标权行为,以及生产企业是否遵守最低工资制等极为重视,外国服装企业的产品进入英国市场要特别注意这点。

英国家庭的消费支出当中,服装购买的花销约占5%~6%。英国的服装销售方式和店铺多种多样,现在大型的食品超市里也出现了服装销售部。据20xx年底的统计,英国全国服装流通企业12625家,其中年销售额在5亿英镑以上的大型服装销售公司仅为190家,占服装经销商总数的1.5%。

目前英国市场对女装和童装需求旺盛。外国服装企业欲进入英国市场,应特别注意女装和童装的销售。

英国市场的统计显示,女性服装约占英国服装市场的54%,预测今后一段时间,女性服装和儿童服装市场的需求增长将领跑整个服装市场。2001年英国的女性服装市场销售额增长率达6%,近两年来虽然整体服装市场规模比20xx年有所下降,但女性服装的市场销售额却逆市飘红,仍将保持7%左右的增长率。8-12岁儿童服装市场是另一个增长亮点。

此外,英国服装市场对是否有侵犯商标权行为,以及生产企业是否遵守最低工资制等极为重视,外国服装企业的产品进入英国市场要特别注意这点。

英国的服装生产企业年均服装生产值约为80亿英镑,其中价值33亿英镑的服装出口国外市场,另外47亿英镑的服装在英国国内市场销售。年服装进口额约为250多亿英镑(以市场零售价格为统计标

准)。英国服装进口的主要供货来源有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特区、中国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和韩国、日本等。另外意大利和法国等向英国出口高档服装,但占有份额不大。

《越南》

据海外媒体报道,越南贸易部的资料显示,近年来越南纺织品成衣出口额持续增长,20xx年为17.5

亿美元,20xx年增至27.5亿美元。估计20xx年越南纺织品成衣出口额将达到40.45亿美元。

在过去10年,越南纺织成衣业不断拓展市场,目前欧盟、日本和美国是越南纺织品成衣的主要出口市场。

欧盟市场:越南输往欧盟的纺织品成衣出口额占越南纺织品成衣出口总额的40%。每年欧盟提供给越南的纺织品成衣出口配额增加20%。在越南贸易部与欧盟贸易代表19xx年签署纺织品成衣协定后,越南输往欧盟的纺织品成衣逐渐增加。但20xx年欧盟将取消纺织品成衣配额制度,届时越南纺织品成衣厂商将面临来自其它亚洲纺织业者的激烈竞争。

日本市场:是越南纺织品成衣出口不设配额的最大市场。越南纺织品成衣输往日本市场享受优惠进口税率,越南每年输往日本的纺织品成衣金额为5亿至6亿美元。但近年来,越南对日本的纺织品成衣出口小幅下降,主要是因为越南纺织品成衣品质无法满足日本标准。

美国市场:近两年来,越南对美国的纺织品成衣出口额大幅增长, 20xx年越输美纺织品成衣金额约为

9.76亿美元,比20xx年增长20倍。估计今年越南对美国的纺织品成衣出口额将达到17亿美元。

Re: 20xx年服装行业报告 [Re:冰哥哥] (#1035238)

七、服装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0xx年我国服装产业又将面临新一轮整合,服装企业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和不稳定,经济发展的不可预知的因素很多,但总体形势喜人。

(一)经济环境趋好

1.我国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新的经济景气周期,有关专家预测20xx年我国GDP增长8.5%。各个行业都能在增长中获得收益。20xx年服装增长的巨大惯性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中国产业增长预测模型显示,20xx年纺织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比20xx年有明显回落,但仍将保持在较好区间运行。在年初会有一次较大的下降,之后全年将平稳运行

于景气区间(120点上方);服装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比20xx年有小幅回落,但仍将保

持在一般区间运行。在二季度会有一次较大的下降,随后三季度会有回升,全年将平

稳运行于一般区间(100点上方)。预计,20xx年上半年纺织工业将实现

销售收入超过32

00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下半年纺织工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将超过6500亿元,同

比增长率仍为10%左右,增幅较20xx年下降10个点左右。20xx年上半年服装工业将实

现销售收入超过1380亿元左右,同比下降3%;下半年服装工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超近

2700亿元,与20xx年基本持平。

2.我国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持续、快速增长阶段,工业化进程将明显提速,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升级,消费需求增速也将加快。据有关部门预计,20xx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为10.4%,服装需求也将相应增长。

3.20xx年,世界经济将保持温和复苏的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xx年全球经济增长4.1%。中国服装的主要出口国:日本经济增长为1.4%,美国将达到3.4%,欧元区为1.7%。发达国家经济的增长将直接带动世界消费和贸易的增长。20xx年我国服装出口依旧会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中国有望成为经济全球化中世界服装业资源汇集地。

4.行业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行业内高起点、高效能的生产能力不断扩张,造就了一批久经市场考验和整合、具有相当实力和

韧性的企业。这些企业都有畅通的销售渠道,和很强的市场拓展能力。另外,国外知名服装品牌和公司进入中国,为中国服装带来了鲜明的创新风格和全新的销售理念,这些都为我国服装产业提升和全方位满足各消费层次的服装需求,吸引消费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规范经营成主流

1.服装生产成本上升

20xx年,国内外棉花市场形势将发生较大变化。我国棉花产量估计不会超过500万吨,消费量则可达600万吨左右,而且库存棉花资源数量有限,如果20xx年度我国棉花产量没有大幅度增长,国内棉花资源缺口要靠进口弥补,将对棉纺织产品扩大出口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我国纺织工业可能面临的国际间贸易摩擦增加,技术贸易壁垒增多。此外,最近进行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将使服装行业整体出口成本上升4%。

2.产品质量将得到提高

各种产品尤其是童装产品的质量,在20xx年有望得到极大提高,20xx年2季度,国家质量监督部门对童装进行的检测结果表明,生产企业合格率仅为60.2%,成为广大童装企业增强质量意识的“催化剂”,有关甲醛含量限定的标准GB18401-2001《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和GB/T18885-2002《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20xx年在童装企业有望得到更广泛的推行,20xx年不啻为童装企业的“达标年”。而记者从20xx年底在宁波召开的中国服装协会男装专业委员会年会上了解到,20xx年将对全国西服进行“体检”。中国服装协会男装专业委

员会将会通过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根据新的国家标准,开展全国性的西服抽查检验工作。并结合近几年质量检测情况,与辅料企业一起,共同研究解决西服产品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3.市场更加细分化

服装消费的多元化、个性化促使服装商品更加细分化。在过去男士服装、女士服装、中老年服装、儿童服装等的基础上,根据消费群体的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特点进一步细分,如童装又细分为婴儿服、小童服、中童服和大童服等;女装又分为淑女装、职业女装、孕妇装等,还根据服装的不同功能,分为运动服、家居服、礼服等。商家也在根据不同的定位,确定服装商品的经营特色,通过细分消费群体的特征,确定商品在不同楼层的分布,以便消费者更好地选择。

4.农村市场将被大力开发

我国广阔的农村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服装购买力还很低,农村居民衣着消费支出在消费性支出中的比重与城市居民相比,低3个百分点左右,与城市各大服装市场及服装店的销势相比,农村小城镇的服装店生意相对较为冷清。因此,我国农村服装市场有很大的发展余地。随着我国农民收入的增加,许多年轻人同样也追求服装的品位和品牌。

5.老年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目前我国服装市场对老年人来讲,选择余地不大。然而现代老年人穿衣已有了很大的变化,逐渐追求时尚。但是由于老龄服装市场过分单

调,一些中老年人在市场上买不到合适的衣服,只好到裁缝店量身定做,大大的延长了购衣时间。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中老年服装市场潜力巨大。

6.服务更加个性化

服装商品进一步向个性化发展,个性化服务将更多地出现。现代消费者着装讲究个性化,追求自我风格和完美个性。服装已成为表达自我个性及自我追求的外在显示,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将是一种主流时尚。色彩、款式最能表达人的个性,色彩搭配和款式的个性化发展已成为影响服装销售的一个关键因素。另外,个性化服务将进一步深入,除量体裁衣、量身定做以外,还将出现专门设计等深层次的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

7.休闲类服装继续看好

由于国际服装休闲潮流的经久不衰,休闲类服装继续看好。休闲风格和休闲的设计理念逐渐渗透到服装市场的各个领域,使传统的服装更多体现现代社会的休闲色彩;另一方面更多的休闲类服装应运而生,市场细分进一步到位,使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处处感觉到休闲的气息。

8.健康服装将成为消费亮点

毛针织制品是最贴近人体的生活用品之一,它的卫生与安全直接导致人们身体健康。我国是毛针织制品生产大国,年生产毛针织服装14亿件以上,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就达几千家。毛纺织品不仅要注重产品质量,更要重视产品的卫生状况.非典横行,使人们对健康、安

全和卫生的重视程度空前。崇尚健康、讲究卫生意识越来越多地体现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也激活了一大批新的市场需求,不少商家也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商机。有抗抑菌作用的服装应该是今后消费市场的新亮点。

9.高科技的继续应用

中国服装行业“八五”、“九五”期间应用高科技方面收益匪浅,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服装行业从高科技中得益的趋势将进一步深化.服装设计、推挡排版、剪裁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控制的企业生产企划管理(CAD);MIS管理咨询系统;网络信息系统的信息收集分析及网上贸易、网上服务、咨询服务等新技术的推出和应用。高新技术将赋予中国服装产业新的生命。

(三)展会百花园里争鲜艳

CHIC2004“变脸”无疑将成为该年度服装展会的最大新闻。由中国服装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20xx年将进入第12个年头。今年的CHIC将在格局上有重大突破,由原来的一期展变成两期展。CHIC2004将以“共赴时尚之约”为主题,第一期展示男装、休闲装(20xx年3月30日-4月1日),第二期展示女装、童装(20xx年4月5日-7日)。两期均兼顾国际品牌男女装。两期展出面积将历史性地达到10万平方米,成为当之无愧的“亚洲第一服装展”。在20xx年4月2-4日的两期展会间隙期间,中国服装论坛、讲座、技术交流等相关活动也将逐个亮相。其中,由中国

纺织工业协会主办的意在寻求20xx年以后的“无配额时代”应变之道的“全球纺织论坛”,将格外引人注目。

CHIC的国际性也将大大增强。意大利的国家展区将进一步扩大,展品更加丰富,法国时装和西班牙时装国家展团将首次参展。值得指出的是,几乎和CHIC同期举办的还有第二届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和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览会,而且规模也将超过往届。届时“三展同期同城”将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

地方服装展会的“马太效应”在20xx年也将表现得更加明显。大连国际服装节、中国国际男装展、江苏国际服装节、深圳国际品牌服装服饰交易等服装展,将力保自己在地方展的“第一方阵”的地位。而某些一度发展势头甚猛的地方展会,由于定位的盲目攀高以及参展企业招商效果弱化,呈现出日渐力微的态势。20xx年对服装展会来说,依然属于“战国时代”,但展会资源向强势专业展集中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20xx年服装界还需要关注的是,4-5月份中国服装协会改选,新的领导机构产生;真假洋品牌的较量更加白热化;国际品牌进入中国的步伐加快;各类模特大赛借“世界小姐”之势更加如火如荼,“美女经济”为服装经济不断加分??

(四)出口增长仍将持续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出口都是中国服装行业值得骄傲的资本。进入20xx年以后,随着“后配额时代”的临近,中国服装出口的变数陡然增多。

1.有利因素

(1) 世界经济复苏。

从有利因素看,世界经济明显回升,将对我国外贸产生拉动作用。多家权威机构预测,20xx年世界经济将明显回升,这是拉动我国纺织业出口的有利因素。中国香港、日本、美国和欧盟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前四大市场,对其出口占我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65%左右。香港市场主要是转口贸易,20xx年以来内地对其出口额保持平稳态势,但出口增速不断下滑;20xx年在CEPA的背景下,内地对其贸易额有望稳定增长。日本市场上我国出口的纺织品已占其进口的70%,20xx年以来缓慢增长,20xx年增长潜力不大。美国和欧盟均为配额设限地区,20xx年以来,受取消部分配额的刺激,我国对其纺织品出口大幅增长。20xx年前三季,我国纺织品服装对设限地区出口同比增长32.93%,对非设限地区的出口增长24.75%。20xx年设限地区仍是出口增长潜力较大的地区。

(2)新退税政策。20xx年新的退税政策为“新账不欠,老账要还”,截至目前许多企业积累了数千万乃至上亿元的应退税额,最近国家已明确20xx年能够及时退还当期税,并对历史所欠退税额实行全额贴息,这将减少企业的利息负担,可部分抵消退税率降低的影响。

(3)美元汇率下降。20xx年,美元兑各主要货币汇率均出现了大幅下降。由于多年来我国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美元贬值导致人民币兑其它货币相对贬值,这也是近两年我国出口大幅增长的原因之一。即使20xx年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一定升值,对比其它主要货币

仍处在低位,纺织行业出口不会由此带来负面影响。

2.不利因素:

(1)据有关部门预测,20xx年棉花价格的上涨空间虽然有限,但仍会在高位徘徊,原材料价格的居高不下和电力能源的紧张都会增加企业成本。

(2)据悉,从20xx年1月1日起,出口退税机制调整后,中国出口退税率平均水平将从目前的15.11%降至12.11%。从企业盈利的角度看,降低出口退税率,将增加出口成本,导致企业利润减少或亏损,对服装出口增长态势产生不利影响。从成本角度考虑,能否足额及时地将退税款拨付到位,则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流。乐观地估计,如果退税款能及时到位,那么企业的利息负担将减少,一定程度上可抵消退税率降低的压力。另外,出口退税率也可能改变中国服装的出口结构,由于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将导致企业成本增加,企业为降低成本,可能会相应增加加工贸易,尤其是来料加工贸易的出口比例,这将可能使一般贸易出口的增幅有所下降。

(3)要被动接受一系列来自国外的不利条件.

随着20xx年出口配额取消的时间临近,20xx年欧美各国针对中国的“非关税壁垒”也会出现新的变数。美国将对中国的针织布、胸衣及袍服等三种纺织类产品设限一年,配额数量限制将执行至20xx年12月23日止。有关专家预测,在此措施之后,原本用于外销的出口纺织品,将有至少1/4以上流入国内市场,在国内市场打折销售或是

转化为工厂库存,对本身已生产能力过剩的国内纺织市场造成双重压力,最终可能导致该几类纺织品价格下跌。受美国带动,欧盟也拟对我纺织品采用特保措施;秘鲁已经宣布对来自我国的部分纺织品服装产品施行特保措施。

(4)目前,发达国家借助技术、资金、文化和传统市场的优势,加大了对服装纺织品行业的改造力度,不仅巩固了原有的地位,而且在水平上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继续拉大。他们是以高技术、高附加值、时尚性为竞争手段。一种是走“高档次、高价位”的道路,像意大利的呢绒面料。一种是走“高技术、低价格”之路,像韩国的化纤产品。

(5)自由贸易区的保护政策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对贸易区之外的国家,特别是对中国,形成了一种力量强大的壁垒。目前北美贸易区内的贸易额已经占到它的全部贸易额的38%,欧盟的区内贸易额更达到它的贸易总额的52%。20xx年墨西哥向美国出口服装按平方米计算比中国多1.35倍,价格比中国低54%。最近北美贸易区又在扩大。

(6)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周边国家,与我国竞争激烈。它们的劳动力成本比我国更低,产品结构又与我国大体相同,目前有一些粗加工产品的竞争力已经超过了我国。

中国服装纺织品的继续发展遇到了多方面的挑战。原来的劳动力成本低、价格低的优势,越来越不能发挥像以前那么大的作用;向高档次发展,又遇到了发达国家的“阻击”;在市场分割上,各种贸易区更

限制了我国优势的发挥。

总而言之,由于20xx年我国的纺织服装出口受到的政策性因素和被动限制较多,加上20xx年基数过大,出口增长将不可避免地回调,但考虑到世界经济复苏、美元汇率下降等利好条件的存在,仍然可以保持一至两位数的增长。

相关推荐